『壹』 如何在家裡做出正宗的南京鹽水鴨
據說一個南京城一年吃掉一百萬只鹽水鴨。可見鹽水鴨在南京人民心中的愛是有多麼的難以割捨。
首先准備材料:鴨子,鹽,花椒,五香粉,蔥,姜,大茴香,黃酒,准備好後將鴨子清洗干凈,沖洗干凈血水,將爪子,翅膀,內臟,頭和脖子,准備炒鍋燒熱,放入鹽,花椒,五香粉,小火炒制微微發黃後,盛出均勻抹在鴨子和切下來的零件上,用保鮮膜套上,放到冰箱中冷藏大約3個小時以上,准備煮鍋,放入打上結的蔥,薑末,茴香,香葉,煮開後放入一勺白醋和鹽,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大約20分鍾,放入鴨子浸泡大約2個小時候撈出晾乾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在鹵水中放入拍散的姜塊,黃酒,放入鴨子,大火燒開後撈去浮沫,燜大約30分鍾後撈出晾涼切成塊就可以了。
『貳』 稻田裡鴨子如何管理
為防天敵襲擊和鴨子逃逸,稻田四周在放鴨前用網孔2厘米×2厘米的尼龍網圍好,網高70~80厘米,每隔2~3米用竹竿打樁,尼龍網的上下邊用尼龍繩作鋼繩,將網拉直。為給鴨子提供棲息和躲避風雨的場所,在稻田邊用石棉瓦、竹竿等搭建一個3~4米2的簡易鴨棚,在搭建鴨棚的田角建一個10~20米2雛鴨初放區,隔3米打1根竹樁,將圍網固定在竹樁上,網高70~80厘米。
放鴨前,在鴨棚地面上鋪以干稻草或稻殼。雛鴨放養時在鴨棚附近鋪上數個1米2編織袋,放上雛鴨飼料,並將雛鴨先放養在初放區活動2~3天,使其盡早適應新環境,自動吃食和下水游戲。此後可將鴨子放入大田,但初放區周圍不要拆除,以便回收鴨子時使用。
鴨子放入稻田的前2周內,需要投喂適量配合飼料,2周後以喂小麥、玉米和稻穀等為主,隨著鴨子的自行覓食,餵食次數由最初的3次/天逐漸降為2次/天、1次/天,每隻鴨子的餵食量也逐漸減少,從150克/天降至50克/天。水稻抽穗前2周,適當增加飼料用量,以便鴨子育肥,具體次數、數量可根據鴨的大小、稻田雜草和水田可食生物數量來確定。為培養鴨子喚之即來的習性,每次喂料時,可用喇叭對鴨子進行調教,建立條件反射,馴化雛鴨匯集取食,便於對鴨群觀察和管理。
鴨病的防治和飼料的合理使用,需在畜牧獸醫部門的指導下進行。
『叄』 稻田鴨的短處是什麼
短處就是比較寒他的肉比較多。
『肆』 芷江鴨放什麼調料是湯最鮮味
芷江鴨
芷江鴨是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招牌美食,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點馳名中外。
據歷史記載:芷江鴨系中國湘西著名侗鄉特產食品,歷史悠久,色香味俱佳,馳名中外。自元朝開始,芷江就有中秋節必吃芷江鴨的傳統食俗,同時有將制好的鴨製品贈送親朋好友的習俗。芷江鴨的製作主要是利用芷江秋、冬兩季獨特的氣溫和獨特的配料,使之泛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選用放養於稻田山澗小溪的純種麻鴨為原料,經抹蜜、油炸,用芷江本地野生芷草等多種天然香料和多年循環老湯,加上侗鄉傳統工藝精細烹制而成,具有皮色鮮艷、肉嫩可口、滑曱爽不膩、回味悠久等獨特風味和營養滋補之功效。
據考證:清順年間,乾隆皇帝南巡,途經沅洲府(芷江)聞其香而醒神,食後稱之為天下佳餚。清西湖制台魏武庄調任雲貴時途經沅洲(芷江)品嘗了三癩子的炒鴨後,大加贊賞芷江鴨肉曱香、酥、脆、辣,鮮味醇香,油而不膩,口感獨特,流傳至今。
菜品特色
芷江鴨食品唯獨芷江所產,其主要特徵是:一、秋、冬兩季的氣溫、濕度、風速與周邊鄰近縣、市區的氣溫、濕度、風速有著不同之處。因此,利用這一溫差、速差製作出的「芷江鴨」有著獨特的風味。二、「芷江鴨」的配料唯獨芷江縣所有,鄰近縣、市都沒有。三、「芷江鴨」有肉質細嫩、肉曱緊、肉酥、肉爽、水份脂肪低的特點。
上述決定了「芷江鴨」熟食品唯獨芷江所產的主要品質。
做法
主料
老麻鴨1隻
配料
油、老薑、辣椒、大蒜、蔥、生抽王、五花肉
1.活鴨宰殺後去內臟,剁成大塊洗凈,老薑、辣椒切片,大蔥紮成麻花狀備用,再切200g左右的五花肉。
2.炒鍋放油,大火燒熱後,先將鴨頭和鴨腿放入,加老薑和辣椒片稍炒一下,再加入鴨肉塊、五花肉,大火爆炒,直到鴨子外皮成金黃色。
3.鍋內加水,用小火慢慢燉兩個小時即可,起鍋前十分鍾加入蔥。
營養價值
鴨血有補血和清熱解毒的作用,還有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功效。
『伍』 板鴨是怎麼做出來的
做板鴨每年都是在9月份到10月份之間做板鴨,因為那個時候的板鴨都是稻子收上來後,在稻田裡散養的鴨子,肉質很好。
鴨子選擇好後給它殺掉拔毛,拔毛的過程中不要燙的太很,不要破皮,毛拔好之後給外皮洗干凈,然後給鴨子破開,破鴨子的時候,要從鴨子的腹部破,破開之後扒去內臟,破的時候要注意,不要一邊大一邊小,這樣會影響板鴨的質量。
然後給鴨子腹部的血水洗干凈,再用刀,給膀子兩邊的大骨頭切段,但不要破皮,再給兩個膀尖和兩個腳,還有嘴下殼全部拿掉。在腌上鹽,腌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鴨頭兩個眼窩下面要塞上鹽,還有兩個鴨腿裡面要塞上鹽,以後鴨子不容易臭。鴨子,要一定腌的咸一點。
腌好之後,給它平放在那裡,放的時候,服部朝下背向上,然後給脖子編,腌制兩天後給它取出來,用溫熱水給它洗干凈,然後放在木板上,給兩條腿,往肉裡面塞,塞至兩邊鼓起來,在給破開腹部的另一邊的中間引個洞,穿上繩子,更不要引偏,如果引偏,繩子提起來之後,鴨子兩邊不保持平衡。
這時給鴨子提起來,掛在那裡曬干。這樣一個正宗的板鴨就做出來了。做板鴨最難的地方,就是切,膀子兩邊的大骨頭,不要切破皮,還有塞腿的時候一定要塞鼓起來,如果塞不起來,鴨子就不圓,不好看。如果是破皮和不圓,鴨子就是次品。
所以正宗的鴨子很難做,一般的人都保持不住,最容易破皮,我們以前做板鴨的時候都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合格。
『陸』 稻田鴨的稻田養鴨技術
稻田養鴨也可稱之為「稻鴨農法」,其主要技術措施是: 2003年稻田養鴨地塊在不施其它化肥、不施農葯和殺蟲劑的條件下在田間看不見稗草、雜草和蟲子。鴨雛放進稻田後,把稻田當做飼養場四處活動吃掉了田間雜草、蟲子,不但鴨子長得快,稻子分櫱旺盛,有效穗數也大大增加。因為水稻出穗後鴨子會吃稻穗,所以出穗開始應當把鴨子歸舍飼養,這時鴨子的個體重量在1.0-1.25公斤之間。
鴨子雖然吃雜草,但是不吃稻葉,真可稱之為神奇自然農法。在稻田晝夜放養鴨子效果更為理想。鴨子的夜間能見度更強,喜歡在夜間集團活動吃草。夜間人們一靠近它們,它們就飛快地從池埂跑到田內不易被盜。但是考慮到鼠害,每天從早晨4點開始到晚上5點放養在稻田,其餘時間在圈舍飼養。 (1)除草效果:鴨子的除草效果在插秧後十天放進效果十分明顯,這是因為鴨子的大小與稻苗的大小成正比。因此,比施除草劑的地塊既無雜草又相當干凈,分櫱率高、植株也高。
田間無雜草的理由是:
一是鴨子用其寬大的嘴吃掉雜草;
二是鴨子直接把埋在地里的稗草等雜草的草種吃掉;
三是鴨子用嘴或爪渾水把未發芽的雜草籽浮出水面,把小草踩進泥里埋掉;
四是鴨子的不間斷的耙地效果降低了泥水的太陽光透明度,妨害了雜草的光合作用。
(2)害蟲防治效果:沒放進鴨子的稻田潛葉蠅、負泥蟲危害較大,不得不噴施農葯,但是放進鴨子的稻田無害蟲危害,害蟲反而成了鴨子的盤餐。其它害蟲也被鴨子吃掉,因此不必擔心。因為鴨子經常刺激植株,促進了株硬,減少了無效分櫱,通風透光好無稻瘟病、紋枯病的發生。
(3)泥湯耙地效果
鴨子用嘴或爪不斷翻動上下泥土進行耙地。過去常說,用除草機推一遍地比施一遍糞肥都強。鴨子的耙地正是印合了這個道理。養鴨的地塊田水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泥沙狀態,因而促進了水稻生長。
泥湯效果大體可以理解為:
一是鴨子攪動田水增加了水中的氧氣; 民
二是田間表面的氧化層因為不斷得到攪動而逐漸加厚;
三是不斷攪動泥水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的分解,使稻田有效地吸收土中的養分;
四是沼氣的危害因泥水的攪動而逐漸消失;
五是泥水促使夜間水溫上升,並產生保溫效果;
六是水抑制了雜草的發芽;
七是刺激了稻苗,促進了分櫱。
(4)養分供給效果
鴨子通過吃雜草和害蟲所排出糞便是水稻生長所需要的難得的養分。因此,稻田養鴨的地塊水稻長勢旺盛,如果不這樣害蟲會橫行,草籽會發芽,只會給水稻生產帶來災難。
十、稻田養鴨的水層管理
稻田養鴨期間的兩個月水質始終保持在泥水狀態,保持死水會提高殺草效果和肥效。營養生長期保持水層10cm以上,生殖生長期即七月中旬出穗前20天為了抵禦低溫冷害保持水層20cm以上,出穗後開始灌10cm以下的淺水,以利改善根系的通氣條件和提高結實率。
十一、效益分析
(1)經濟效果:由於稻田養鴨期間,一隻鴨子排泄在稻田裡的糞便在10公斤以上,它直接作為水稻肥料,稻田不必施肥了;又由於在稻鴨共作期間,稻田一直蓄著水,不需要放水乾田,很少有水浪費,與常規稻田相比,可節約海洋污染資源46%以上,所生產的無公害鴨子米可比普通大米價格高出50%左右,每公頃所養的200多隻鴨子由於節省了飼料費用,比常規養鴨凈增效果1200元左右。經過稻田養鴨技術所生產的大米注冊為「湯旺鴨」大米,是不施用任何化肥、農葯,運用生物技術,按照有機食品標准生產出的優質大米,是「湯旺河」牌綠色大米的系列新產品,系採用日本「佐竹」先進加工設備加工而成。產品精選免淘,晶瑩剔透,口感香糯,營養豐富,是各階層人士健康生活之必備食品及饋贈親友之最佳選擇。
(2)生態效益:稻田養鴨,因其不需要化肥、農葯、除草劑,不僅大大節省了成本,培肥了地力,保護了生態環境,是水稻生產觀念上的一次新變革,是一項有生命力和廣闊前景的生態型農業新技術。
(3)社會效益:按這種模式種植的水稻因其無公害、效益高,對於水稻生產的持續發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同時,人們通過食用無公害大米,有利於保持身體健康狀況和提高人均壽命,而且稻田養鴨技術簡單易學,便於操作,適合大規模推廣,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實用技術之一,是把畜產和種稻、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的最新尖端技術農業,是水稻生產技術上的一次重大創新,此項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必將給我縣我省及至全國的水稻生產產生重大的影響,必將有力地推動水稻生產的跨越式發展。
『柒』 稻鴨是什麼鴨
1、稻鴨共作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答:稻鴨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後活棵至抽穗階段將鴨子圈養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長發育。稻田為鴨子的生長提供食物、水域、遮陰等生活條件,養育鴨子;鴨子的活動為水稻生長除草、滅蟲、施肥、刺激、鬆土等,養護水稻。兩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鴨共作對水稻生長的作用表現有哪些?
答:(1)除草 首先是採食,鴨子喜歡採食闊葉雜草,除了地上的綠色植株,還包括種子、地下塊莖、塊根,鴨子對禾本科雜草植株採食興趣較差,但對其發芽或未發芽的草種子很喜愛。其次是抑制,鴨子在稻田中活動形成持久的渾水,大大減少進入水層的光照和熱量,抑制大部分雜草種子的萌發。據我市實踐,稻鴨共作田除草效果好於使用化學除草劑,僅有少量夾棵稗草。
(2)滅蟲 鴨子喜食稻田各種昆蟲,對稻飛虱、稻葉蟬、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節前對稻縱卷葉螟和螟蟲的控制效果也很明顯,非特大蟲量情況下,齊穗前原則上可以不用葯劑防治害蟲。
(3)抑病 稻鴨共作田株行距相對較大,稻株中下部通風光照條件好,鴨子活動增加稻株間空氣流動和水中氧氣含量,基部枯葉及時剝落,刺激稻株生長健壯、抗性增強,對紋枯病控制效果相當明顯。
(4)施肥 稻鴨共作期間,每隻鴨食入精飼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間覓食,排泄糞便量達10公斤以上,每畝田放養15隻鴨,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鉀500克左右,對水稻生長有顯著肥效。2004年多數農戶長粗肥和穗肥用量減少,平均每畝施氮16.99公斤,比常規田少28.55%。
(5)刺激 鴨子在稻株間頻繁活動,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層中尋找食物,這種「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長和形態變化,表現為分櫱多、開張角度大、莖稈粗壯、植株變矮、根系發達、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強。
(6)增產 據2004年多戶實產平均,比常規田增產7公斤,沒有減產的田塊。
3、稻鴨共作對水稻生產有什麼意義?
答:(1)提高稻米品質 用較少量的農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產,達到改善稻米品質的效果。
(2)提高水稻生產效益 2004年稻鴨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農葯成本15.29元,分別比常規田的131.42元和43.13元節省45.72元和27.84元,合計節本73.56元,節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有些農戶稻穀質量受到企業和市場認可,出售價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態效益 稻鴨共作大量減少農葯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投入,減少對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護土壤、保護水稻害蟲的天敵,改善生態環境,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4、稻鴨共作對養鴨有什麼作用?
答:(1)提高鴨肉品質 目前市場上的鴨以高密度圈養為主,鴨肉品質、風味遠遠差於放牧的。而稻鴨共作鴨子的食物來源和活動條件近似於放牧,鴨肉品質好、風味佳、符合市場需求。
(2)提高養鴨效益 由於環境條件好,鴨子的抗病能力增強,成活率平均達到92.65%,同時每隻鴨子實際消耗精飼料5.39公斤,比圈養節省50%左右,每隻凈效益達3-8元,顯著高於圈養。
(3)有利於發展養鴨業 稻鴨共作所產鴨子品質好,得到市場認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畝鴨子效益達120.8元,是發展養鴨業的好技術,也是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5、稻鴨共作對實施基地有什麼技術要求?
答:(1)環境 要遠離集鎮、工廠等人員多的地區、交通要道,相對僻靜,人為干擾少;土壤、水源、大氣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穩水性好,有方便的灌溉設施,能灌能排,田塊連片成方,附近有可供鴨子暫養的池塘、水生作物田或溝渠。
(2)規模 一般以戶為實施單位,連片面積30畝以上,規模要與勞力相適應,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
(3)田埂 為了保持田內有10厘米左右水層和便於鴨子休息,所有田埂必須加高到20厘米,加寬到50-80厘米。
6、稻鴨共作對水稻品種和栽插方式有什麼要求?
答:目前我市的中粳、晚粳品種均適宜,以產量較高,抗性較好,大穗、高稈、分櫱性強、生育期長的品種更有利。方式以機械插秧為佳,手插秧行距要23(7寸)厘米以上、株距16厘米(5寸)以上。
7、適宜的鴨子品種有哪些?
答:各品種均可以,要根據根據用途和市場需求選擇。建湖麻鴨、紹興麻鴨類型的中等體型品種均適合,成鴨個體2公斤左右,肉質好,鴨毛易脫。小體形鴨前中期市場好銷售,鴨苗價格低。
8、設施搭建的要求有哪些?
答:(1)簡易鴨舍 20畝左右一個小區,每區建一個鴨舍,地基加高與田埂相當,長10米,寬1.5米,可容納300隻左右鴨子棲息,四角用立柱,上架2根橫梁,高度1.2米左右,上蓋石棉瓦或塑料編織布,四周圍網,地上鋪乾燥谷殼、碎草。用塑料編織布縫制長寬各1米的數個食盤,四周用木條墊高,防止飼料外溢。
(2)初放區 在鴨舍外圍水稻田圍初放區,面積50平方米左右,網高70厘米,3-4米立一根樁,將網固定在樁上,供鴨子下田初期試放。
(3)大田圍欄 圍網選用2×2厘米網眼的尼龍網,高度70-80厘米,上下兩端分別穿一根較粗的尼龍繩作綱,便於固定在樁上,樁長1.0-1.2米,直徑2-3厘米,每3-4米栽一根,網的下端嵌入土中,上下綱與樁扎牢。
9、放養鴨子數量多少為宜?
答:以每畝10-15隻為宜。10隻就可以滿足對水稻養護效果,飼料用量較少;多放需增加飼料用量,考慮養鴨的效益也可以適當增加數量。
148、鴨子什麼時間下田為好?
答:從秧苗的生長要求看,手插秧最早栽後7天,機插秧最早栽後15天以上,過早會損傷秧苗造成缺穴。但也不能過遲,草齡過大難除凈;從鴨子來看,在下田前必須在室內育雛10天以上,時間稍長有利於提高鴨子的成活率和適應能力。如果養兩批鴨,第一批可在下田前養20天以上。
10、鴨子室內怎樣養育?
答:(1)開水 鴨苗進育雛室後(出殼18-20小時)即可開水。首次飲水用冷開水,加入3%左右葡萄糖或食糖,加適量禽用多維。
(2)開食 飲水後15分鍾可以開食。以鴨全價料為宜,第1-3天每4小時喂一次,六成飽即可,3天後自由採食。
(3)光照 第1-3天,24小時光照,3天後可逐步減少光照,一周左右采自然光照。
(4)溫度 1-3日齡時最低氣溫不低於27-30℃,以後逐步降溫,鴨子活潑,採食飲水正常,休息時不打堆即表明溫度適宜。
(5)馴水 鴨齡7-10天時選擇晴天氣溫較高時,在淺水池或盆中進行,對下水後毛濕、不適應的鴨子要及時取出烘乾,下次再馴,直到鴨子能夠在水中活動自如,出水毛干為止。
11、鴨子下田後如何飼喂?
答:15日齡內保持餵食台中飼料不斷,16-30日齡期每天飼喂4-2次,以全價顆粒料為宜;30日齡後飼喂成鴨料,小麥、稻穀、玉米粉(粒)、米糠等,每天1-2次,每隻鴨日平均精料50-80克(1-1.5兩)。
12、如何防治鴨子疫病?
答:在鴨子入大田前1-2天進行鴨瘟、禽流感疫苗接種。下田後要注意查找清除田中死禽(包括鴨子、雞、鳥等),防止鴨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蟲,引起死亡。
13、稻鴨共作田水稻如何施肥?
答:秸稈還田和有機肥照常施用,手插秧畝施水稻專用復合肥25公斤作基肥或面肥,栽後5-7天施尿素5公斤,專用復合肥10公斤,穗肥施專用復合肥15-20公斤;機插秧基施或面施專用復合肥20公斤,栽後7-10天施尿素7.5公斤,15-20天施專用復合肥15公斤,穗肥施尿素10公斤,專用復合肥15公斤。
14、稻鴨共作田水漿如何管理?
答:鴨子下田前淺水層,鴨子下田後根據稻苗高度逐步加高水層,保持10厘米左右,達到穗數指標90%的苗數時脫水擱田,然後繼續保持深水層,鴨子離田後可以適當斷水,促使土壤硬實。
15、稻鴨共作田如何防治病蟲草?
答:不用化學除草劑,後期零星稗草人工拔除。鴨子在田期間原則上不用農葯防治病蟲,如果蟲情特別嚴重,使用阿維菌素、苦參鹼等非化學農葯;齊穗期螟蟲和後期害蟲的防治原則上不用化學農葯,選用阿維菌素復配劑、吡蟲啉、井崗黴素等。
『捌』 我國某地在稻田裡養鴨和魚,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麼
不對,某些魚類會吃稻秧,鴨子則既吃魚,又吃稻穀。稻田生態系統無法維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