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如何養雞才能養好肉才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如何養雞才能養好肉才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6-06 20:39:17

⑴ 養雞怎樣養

養雞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於想要通過養殖雞來賺錢的朋友來就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地方了。而很多人都會選擇散養雞,散養雞不僅成本低而且會更加的健康,可是想要將散養雞養好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麼散養雞的養殖方法是什麼呢?現在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養殖方法。

方法一:養雞場地的選擇

在養雞之前場地的選擇尤為重要,尤其是散養雞就更加的重要了。散養雞的場所選擇一般是低矮的小山坡,追求原生態的養殖環境,但是也需要建一個雞舍給它們提供休息以及下蛋的地方,而且養殖地的周圍需要圍好柵欄,防止雞跑出去。

方法二:養雞飼料的選擇

散養雞在飼料的選擇上也是比較重要,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稻米或者是蔬菜來喂雞,不僅能夠降低成本,還可以讓它們更加健康的成長。

方法三:防止疾病

散養雞也是非常容易生病的,所以在養殖的時候需要對每一隻雞做好疾病防控,如果有一隻雞生病就需要及時進行隔離,防止疾病傳染開來危害到其他的雞,否則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

⑵ 誰知道養雞的一些好的方法嗎比如怎麼養才能讓雞的肉好吃用什麼養對雞有好處

一、餵食熟玉米

每隻雞每天喂熟玉米200克,分3次人工添喂,同時適當補喂青菜。

二、餵食多酶片

從雛雞開食後的第三天起,在飼料中按0.04%的比例加入多酶片(研成細末),連喂15天。此法可使雛雞日增重提高8%~10%。

三、餵食肥雞粉

可按50%肉桂粉、20%乾薑粉、9%甘草粉、8%硫酸亞鐵、7%茴香粉、6%熟黃豆粉的比例配製肥雞粉。按每隻雞每次0.5~1克的量拌入飼料中餵食,每兩天喂1次。(

⑶ 土雞散養怎麼才能做到肉質鮮嫩

散養雞,肉質較結實,只有極少雞種能肉質鮮嫩,例如三黃雞。還要嚴格控制出欄時間和體重,例如2斤半,這時的雞其實還沒成熟,但卻是最鮮嫩的時候。

⑷ 養雞怎麼養才好

選地:選地可以選擇林場、果園,遮陰度要達到70%以上。║建造雞舍:雞舍要背風向陽、臨近水源、交通便利,可以搭建塑料大棚或是土牆雞舍。║選擇品種:要因地制宜選擇品種,選擇適宜圈養的品種。║飼料和飲水:每天飼喂3-4次雞,在雞舍內備有足夠的飼料槽和飲水槽。

⑸ 養雞過程中如何盡可能的提高雞肉的品質

選擇比較健康的雞苗,在養雞的過程中,可以在飼料當中加入一些大蒜,還要注意養殖場地的環境衛生問題,要注意養雞的密度,要將多種飼料混合在一起,提高飼料的蛋白質和營養成分。

⑹ 怎樣能養好雞給雞吃什麼飼料最好呢

蟲子是喂雞的好飼料,蟲子含有豐富的營養,雞吃了長的快。用蟲子喂出來的雞,肉質鮮美,而且抗病能力強。養殖戶用蠅蛆、黃粉蟲、蚯蚓喂雞能補充雞體內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促進雞多長肉、多產蛋。蚯蚓和蚯蚓糞混合飼喂雞不僅可以減少蚯蚓糞中營養物質的浪費,而且省工省時,值得推廣。一般來說蟲子喂雞110天可出欄上市,此時上市,雞的肉質鮮嫩,是體質、質量、成本三者的最佳時期。合理的飼養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節,也是優質土雞的標准。

⑺ 怎麼養雞雞肉好吃

要想雞肉好吃,最好是散養,一定要讓雞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如果要是有條件,越大越好。

⑻ 怎樣養雞最好

我買過的資料就,養雞內幕資料網,的還比較全面

⑼ 養雞技術怎麼才養的好

雛雞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喂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後,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鍾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了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凈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葯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葯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干凈,以防雞只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葯量驅蟲1次。
育肥雞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范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