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素湯面怎麼做好吃竅門
面條在北方來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基本上每個人在每天都會吃到,在面條裡面添加不同的食材,它的味道也是會有差別的。並且,平時很多的食物都可以添加在面條裡面,可以添加一些肉類食物,可以添加一些素菜。下面小編來介紹一種比較簡單的素麵條的製作方法。
素麵是中國漢族傳統麵食之一,用小麥麵粉製成。與烏龍面一樣,素麵在粗細規格上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其非常細,直徑通常小於1.3毫米。素麵味冷而清,可浸於肉湯或丸子中,亦可下至醬油中,而不澆於其他食物之上。醬油通常是鰹海鮮味,可以與大蔥、生薑以及青蒜。
1.將所有食材清理後,切片或處理成適合大小備用,干香菇需要提前泡發,腐竹需要再溫水中泡軟
2.油麵筋掰開備用
3.鍋內倒橄欖油,將食材倒入進行翻炒
4.加適量素蚝油,翻炒混合
5.再加入生抽、清水,煮開後小火,倒入油麵筋,煮開後小火煮7分鍾左右
6.最後調味,可以偏咸一些,因為要吃面,倒適量芝麻油(也可以不加)即可,素麵的澆頭就做好了
7.上海青清洗後取菜心,在鹽開水中炒熟,可以加少量植物油防止變色,撈起備用
8.面條煮熟後撈起,盛入碗中,如果有素高湯那是最好,沒有就加些白開水
9.將菜心置於面條上,再舀上澆頭,就可以享用了。喜歡醋的可加醋,喜歡辣的可加辣油
10.關鍵在於這個澆頭,素蚝油的加入可以增加食材的鮮鹹度,腐竹、筍、菌菇等都是上好的素材,油麵筋吃口香滑,鮮美是這道面的特徵,清淡而平靜的口感,而上海青在這個季節,十分酥甜。
一般,在面條煮好以後,可以先撈到一個盆子裡面裡面加上一些涼開水來沖洗一下,然後再撈到碗裡面吃,這樣面條就不容易陀,並且還能夠增加它的清爽以及韌性,吃起來味道也會更好。對於胃腸不是很好的人,在吃面條的時候盡量將面煮得爛一些。
❷ 索麵的分類
瑞安市平陽坑鎮的南山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手工製作索麵的專業村,據說這種傳統的制面手藝已經傳承了300多年,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年產索麵在500噸以上,產品還遠銷到了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 索麵是溫州地區的一種傳統食品,其性平和溫補,易消化,因其長3米有餘,故又稱之長壽面。
在溫州,無論城裡鄉村,凡老人壽辰,兒女和親戚們都送索麵賀之,以祝健康長壽。家裡生了孩子,主人則要請親戚、朋友、鄰里來吃索麵,分享添丁的喜悅。早年,在溫州市區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聽到叫賣索麵的吆喝聲,而挑擔賣索麵的婦女大多來自瑞安鄉下。
以往,索麵女們往往坐船而來,在小南門碼頭登岸後,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個裝滿索麵的籮筐開始走街穿巷。如今,索麵的買賣已經進入市場固定的攤點和超市,我們再也看不到索麵女們挑擔的身影了,也聽不見「索麵——噢,索麵——」那悠長的吆喝聲了。但城裡人逢祝壽、生孩子必吃索麵的習俗還仍然保持著。特別是移居國外的溫州人還把吃索麵風習帶到了歐洲。
一周前的一個清晨,我第一次來到了南山村。這個有著360多戶人家的山村依著蔥綠的小山而建,一條長約1公里的水泥路從村頭蜿蜒至村尾。沿水泥路便能看到兩邊人家的門口都擺放著一排排用來曬索麵的木架,村民們正進進出出地忙著晾曬索麵。在強烈陽光的映照下,那從高高木架上懸掛下來的索麵,近看猶如一根根銀絲,遠望又成了飄逸的飛瀑。更令人叫絕的是細細長長銀絲後面男男女女若隱若現的勞作身影,讓人如墜夢境一般。 當我沉浸在眼前這一幕幕美景,而嘆為觀止時,村民卻告訴我,眼下還不是南山村最美的時候。因為天熱做索麵的人不多,等過了白露時節,天氣轉涼以後,才會家家戶戶都做,那時村裡所有的空地都晾曬著索麵,那場面才壯觀呢!
南山村加工索麵從頭至尾全是手工操作,既費時又費力。不過正是這種純手工,保證了南山村索麵的品質。在夏季,天氣炎熱,面放時間長了會發酸不能食用,做索麵從半夜開始,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到了秋季以後則可在每天的下午做好,放到第二天早晨再拿出去晾曬,不用熬夜。做索麵的大致工序有這樣四道:揉面,將麵粉加入適量的鹽和水調和後揉透;搓面,將揉透了的面胚搓揉成比小拇指稍細一點的長長的面繩,盤放入木盆中;繞面,將放置了一二個小時後的面繩,纏繞在一根根長約50公分的竹棒上,放入一個長長的木櫃,再在木櫃中將其拉長至二三十公分;拉曬,將放在木櫃中「醒」了數小時的面取出,插到屋外的木架上拉長、曬干。做索麵的關鍵技術是控制好食鹽的放入量,鹽主要用來調節面的柔韌性,要根據氣溫的高低決定鹽的多少。一般說來,鹽的用量控製得准,索麵的柔韌性就好,不僅在拉制時不會斷,而且口感也好。做索麵天氣很重要,一定要選擇晴日,以前村民只能抬頭看天「靠造化」,憑經驗,不過有了天氣預報,村民心就定了許多。
索麵做了300餘年,南山村民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艱辛勞動創造出了一種令人驚嘆的美,引得許許多多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跑來采風。近些年,山村的美麗景色和村民的勞作形象頻頻出現在影展、網路和雜志上。前不久,瑞安市申報成為全國攝影基地,將南山村也列為其中的一種人文景觀,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專家來考察後對其評價甚高,有望成為全國的攝影基地。我想,通過無數攝影人的鏡頭,南山村的美會被發掘得更深,名聲也會越傳越遠。 索麵是福州的一個特產,手工製作。選精白麵粉為原料,佐以鹽、薯粉、生油,調勻拌攪,經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麵、日曬等若幹道工序而成。成品分為兩種:一為「索麵頭」,稍粗,通常用來炒食;一為「面尾」,這才是福州人通常意義上的索麵,直徑在 0.6毫米以內。
福州索麵拉開長度可達數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索麵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索麵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索麵,祝福健康長壽。索麵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以祈求平安。
福州索麵生產,始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歷史。福州索麵截面為圓形,細度為0.7毫米,長度為3.5米左右。原料以精粉或專有麵粉,輔以鹽、薯粉、生油、雞蛋等。適合老人小孩食用。每100公斤麵粉可製作線面120公斤左右。
洋口索麵
洋口索麵又叫細面,是上饒市廣豐區洋口鎮一個特產,起早貪黑純手工製作,工藝流程幾乎一樣,揉粉、開條、打條、上筷、上架、拉麵、盤面等10多道工序,原料以特精麵粉、水、鹽,還有少數米粉做配料。在廣豐索麵一般婦女分娩坐月子都是主食,平時也用索麵相互送禮。
❸ 麵皮怎麼做好吃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好吃的面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
按地區分
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山西的刀削麵,燜面,貓耳朵,餄餎,剔尖,撥魚,栲栳栳,不爛子等;
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
河北的龍須面、勁面王、掛面、麻醬面、保定大慈閣素麵;
山東的福山拉麵,打鹵面(濟南);
陝西的油潑面,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武功鎮的旗花面,扯麵,漿水面(漢中);
河南的燴面,道口麻鴨面,糊塗面條,手工面葉,漿面條,熗鍋面,鹵面(俗稱蒸面條)等;
蘭州的蘭州拉麵;
吉林的冷麵、狗肉湯面;
黑龍江的烤冷麵。
南方地區著名的麵食有 :
上海的陽春面;
江蘇的南京小煮麵、東台魚湯面,蝦油麵,魚湯鱔絲面、南通跳面、鎮江鍋蓋面、蘇州蘇式湯面等;
浙江的杭州片兒川、蔥油拌面、蝦爆鱔面、麵疙瘩、溫州長壽面(也叫素麵或者索麵);
湖北的武漢熱乾麵、襄陽牛肉面
安徽的板面、魏王面
福建的福州線面、沙縣拌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漳州鹵面、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
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麵,花蛤仔面等;
廣東的廣州餛飩面(有餛飩、面線合成)竹升面;
香港的撈面(不同於北方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重慶的重慶小面;
四川的擔擔面,豆花面,渣渣面(羊馬),清湯面(邛崍),燃面(宜賓),一根面(黃龍溪),鋪蓋面,麻哥面(武勝);
貴州的豆花面,腸旺面;
按含水量分
目前市售面條,根據含水量差異,主要分為鮮面、鮮濕面(半乾麵)和掛面。
(一)鮮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含水量30%左右的生面條。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但保質期較短。一般在超市或菜市場現做現售。
(二)鮮濕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濕面條,含水量一般在20%-2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高、口感好,且保質期比鮮面要長些。
(三)掛面。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和面、熟化、壓延、切條、懸掛式烘乾、切斷、包裝等工藝生產的乾麵條。面條經過乾燥處理,含水量一般低於14.5%。主要特點是,含水量低、易儲存、食用方便。
❹ 溫州的美食有哪些
溫州是浙江省的地級市之一,位處中國東部,臨近東海。溫州這座城市雖然不以旅遊聞名,但提起溫州,很多人都會存留一點印象。自古以來,溫州的商貿行業就十分發達,唐朝時期溫州人就已經走遍全國進行買賣,明清時期更是出現了很多商團。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地區的企業更是層出不窮,全球各地都能找到溫州的產業。除了發達的商業,溫州的美食也十分不錯,來找找你愛吃的菜吧!
魚餅
魚餅是一道具有溫州特色的地方傳統美食。比起魚餅,魚丸的名號似乎更響一點。其實和魚丸相似,魚餅的製作方法也是把魚肉打成肉茸,加入雞蛋拌勻,還可以加入豆腐等食材,下油鍋炸至金黃後直接食用。還可以水煮或蒸熟,再和其它食材一起烹制。
魚餅的食材新鮮,味道鮮香味濃,軟嫩爽口。既可以享受到魚肉的鮮美,又感覺不到腥味,並且不用挑魚刺,好吃方便,深受當地人的喜愛。由魚餅還衍生出了其它菜餚,比如青椒炒魚餅、魚餅湯等美食,風味獨特,使魚餅的鮮香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松糕
除了咸鮮的菜餚,溫州地區還有一道出名的甜點,就是松糕。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糕點,不過和松樹無關,松糕的主要食材只有濁酒、梗米、白糖等。將梗米磨成面,和白糖、濁酒一起發酵,再放入其它食材提味點綴,上鍋蒸熟,最後切成菱形,放涼食用。味道香甜,口感軟糯爽滑,外形美觀。既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以在婚禮和其他節日當作禮品送人。
炒粉干
炒粉干是溫州地區最具特色的一道美食。無論是在五星酒店、高檔餐廳,還是街邊小販、路邊大排檔上,都能看到溫州炒粉乾的身影。溫州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這道美食,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夜宵都無所謂。一碗炒粉干,甚至可以讓身在外地的溫州人得到一種身份認同感。
炒粉乾的主料很簡潔,只有米粉、雞蛋、 包菜這些食材,製作方法也不復雜。雞蛋先下鍋炒熟,再放入切絲的包菜翻炒,下入泡好的米粉,再倒入雞蛋最,後用鹽和生抽調味。如今炒粉干里又增添了五花肉、火腿、蝦仁等食材,味道也十分不錯。
冰激凌打蛋
小編見識過很多黑暗料理,這道冰激凌打蛋似乎也能記錄在內。畢竟把生雞蛋直接打進冰激凌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不過溫州人好像很愛這道冷食。仔細想想,只要雞蛋沒有腥味,生雞蛋和冰激凌的搭配似乎還不錯,口感也挺豐富,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這些溫州的特色美食,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溫州山地很多,物產豐富,又臨近東海,交通發達,所以溫州美食的風格多樣。這些美食既受當地人的喜愛,又可以吸引外來遊客的目光,有機會記得試試這些溫州菜哦!
❺ 溫州素麵怎麼炒
素麵先隔水蒸軟,接下去和炒麵就沒什麼區別了,不過蒸的時間有點久
❻ 溫州素麵的介紹
溫州素麵亦稱索麵,是我們溫州的傳統特色美食,為訂婚走親不可缺之禮品。
❼ 溫州地方小吃有那些詳細點
每次有朋友問我:你們溫州有什麼好吃的呀?有什麼特色小吃?我居然都會腦子里一片空白,是沒有,還是太多了~~~覺得自己好丟臉呀,連這個也不知道~~~
無意中看到這篇介紹,也不管是出自誰手了,先轉了,呵呵!
原來咱們溫州有這么多特色小吃,原來都在身邊,只是自己想不到,下次再有朋友問我,或有朋友讓我當導游什麼的,我一定會是個很稱職的向導~~~
大部份都是我最愛吃的哦,看著都流口水了,我想去大吃啊~~~~
朋友們,有幾樣是你喜歡的????
溫州民間曬鰻鯗、醬油肉、醬油雞情景
血蛤 溫州人稱之為「花蛤」
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吃,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所以稱之為血蛤.沿海一帶認為這個東西很滋補,補血.
本草綱目記載:血蛤(蚶)「味甘性溫,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不過,溫州人都是愛吃的死去活來,海鮮城市一樣,但很多人就動都不敢動。。。。這么美味。。。居然不敢動。。。。哎。。。
。
三絲敲魚、錦綉魚絲和爆墨魚花並稱「甌菜三絕 」。
爆墨魚花 這是一隻刀工、火候並重的甌菜名餚。先將墨魚切成無數橫豎虛刀,而且再切成棱形或長方形,加熱後自然捲曲成麥穗狀,造型非常美觀,爆制時芡緊鹵汁,脆嫩爽口。沒有深厚的烹調功底,難以發揮其 特色。
清明餅
溫州民間,特別是廣大農村至今仍保留農歷一年到頭都講「吃」的習慣。如二月二,吃芥菜飯;三月,吃清明餅兒;清明節前,鄉村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餅。清明草俗稱綿萊,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之糯米粉,餡以豬肉丁、筍絲、蒸熟而食.吃芥菜飯和清明餅都有清熱解毒之效。
還是我好好喜歡 的鍋貼!
溫州的紗帽河鍋貼,相信幾乎已經家喻戶曉.味道無可挑剔.
配上白涼粉,綠豆湯或是黑涼粉(溫州人叫青草豆腐),味道堪稱一絕.
紅豆餅
麻糍,溫州人又稱擂沙湯圓.
黃豆沙很香,糯米皮QQ的,芝麻餡好香甜.
要趁熱吃哦!
油卵
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是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台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創始於清同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手工搗制的糖糕
農歷十二月,溫州家家戶戶都忙著做糖糕過新年。一些人家還專門做了印著當官做狀元圖案的糖糕,贈送給親戚鄰里,互討吉祥。
雖然現在不多了,不過相信大家一定有印象
鰻鯗
過年幾乎每家溫州人都會曬,或者是直接買來,再曬下。
過年酒席上必不可少之菜品。
以前的話一條大概近百來元。這個是曬干後沒任何加工的,加 工過後漂亮多了。
荷花酥
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酥脆香甜。
說實話,我都沒吃過
農歷七月七,溫州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麻巧,也就是俗稱的「巧食」。
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醬油肉
這也是溫州的地方菜,把肉泡在醬油里,加味精和一點點白酒(可以使肉很快入味),只要泡一會就可以拿出來穿繩子晾乾,要有兩天天的好日頭和幾天的大風天就可以收回來了,天氣要冷,不然會壞掉。喜歡嫩一點的可以少泡醬油,少曬太陽,稍微有點硬了就可以收了。食用時放在鍋里蒸熟,切片就可以了。溫州人每到過年家家都要曬,還可以曬雞肉和鴨肉。
溫州特色菜喲,紅膏蟹用鹽水腌制,食用時加糖、醋或酒、味精等。非常味美!給我一盤,我能吃下一鍋飯~我帶過去吃的外地朋友開始都不敢吃,一吃全愛上了 。我老尋思著叫我媽給我寄兩罐過來~注意,這和外地不同的是,一定要用最新鮮的蟹去做,不能用壞的。
高梁肉」≠「豬肉脯
三斤「鮮豬肉」= 一斤「高梁肉」(三斤鮮豬肉只能做出來一斤不到的高梁肉,沒有參合其他雜質,十分的干香,民間古法密制而成,只有溫州有哦!)
產品介紹:相傳創制於清代溫州橫進巷廣進祥臘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糖金杏,是將白糖染成紅色,煎成濃汁,然後用模具壓出石榴形狀,冷卻後即成。
糖金杏有大、小兩種,大的一個有三四斤重,小的一個僅幾兩重。慣例是:在送日時,男家要用方盛,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個,要插上彩色絨球,用玻璃匣子裝好,擺在新房中,小的則視女家親友多少而定,有多少家親友,就送多少個,表示祝賀新婚夫婦早生、多生子女,像石榴般的多子。
不過,我好象只見過沒吃過。。。。
有人用「細如銀絲,潔白柔韌」來形容紗面,稱熟時晶瑩柔滑,口感極好。在婦女坐月子時,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長筒交疊成「8」字形的素麵,俗稱「長壽面」,以討吉利。而媒人在說媒成功之後,常會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紗面湯」。
我市各縣均有「紗面」加工,而最具有特色的是文成的花園、馬村洋、珊溪、龍川等地、永嘉楠溪、瑞安,質量首推永嘉。該面的特徵是細如銀絲,潔白柔韌,口感好。其中瑞安「紗面」通過精緻的包裝後,產品還銷往上海、杭州、江蘇等地區,甚至出口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紗面富營養易消化,為群眾喜愛食品,老人祝壽、生日、婦女生小孩時都以此為主食。由於該食品具有強身健體、防老抗衰、滋陰美容等功效,故又稱「長壽面」。
溫州素麵亦稱索麵,是我們溫州的傳統特色美食,為訂婚走親不可缺之禮品。 「素麵」的製法是將麵粉加適量食鹽(春冬含3-5%、夏秋為9-12%),做好面坯置面櫃中「走透」後,拉成線曬燥,理成線絞狀。素麵講究細勻為佳,吃時放開水鍋中一煮,去掉咸湯,拌點佐料即可。
藤橋熏雞是藤橋禽業的主打產品,也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它是以藤橋本地(又名三黃雞,山地放養,以穀物作飼料)作為主要原料經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成品色澤嫩黃鮮亮,味道醇香濃郁,回味無窮。
溫州特產白象香糕,可做下午茶時的點心,味道甜而不膩,有芝麻的香味!
張記白象香糕是樂清北白象的百年世家產品。傳承經典,造就美味!沒有豪華的外包裝,依然保持古代溫州的紙包香糕,那種懷舊就已經讓人很回味~~~~~~~
溫蟹,也就是溫州人說的江蟹生啦!
最好的新鮮的有紅膏的蟹。加上各種佐料製作而成!
芝腳糖
主要配料:糯米、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
魚丸
主要配料: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
菜品說明:食時將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風味佳,有特色,被認定為"中華小吃"。
鴨舌
主要配料:鴨舌、蔥少許、姜適量、黃酒適量、鹽、糟鹵
溫州魚丸面
主要配料:鮸魚肉,酒,味精,鹽,面條
菜品說明:先把面條煮好,加上煮好的魚丸,再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味鮮爽口。
牛肉羹,這么一大碗,一般情況下,不會大於8元錢,加醋,其他自己酌量,很好吃很好吃,類同的還有豬肉什麼的。
楠溪麥餅
主要配料:
菜品說明:麥餅別有風味,食之鬆脆、噴香,深受人們喜愛,現為來往游者的美食
李大同雙炊糕
主要配料:糯米粉、白糖或紅糖、桂花菜品說明: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芥菜炒飯,個人首推上陡門那個天一角的,我們去幾次,每次都吃這個吃到撐
膠凍
主要配料: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
菜品說明: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燈盞糕
主要配料:黃豆、米粉漿、鮮豬油
菜品說明: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凍米糖
主要配料:糯米、豬油、桂花
炒粉干
主要配料:粉干,球菜絲,雞蛋、洋蔥,蔥斷,紅蘿卜,火退腸砌絲,炸菜,香菇,肉絲
菜品說明:(1)溫州的粉干粗所以要放入開水煮到半熟撈起晾乾(2)鍋加油先把洋蔥和蔥斷下油炒香,下雞蛋,肉絲還有香菇炒熟,然後下准備好的粉干快速翻炒加少量的鹽,炒後加球菜絲飯入味精,少量的鹽,蔥斷,炸菜,火腿腸,紅蘿卜,繼續翻炒,炒熟後加黃酒
溫州大餛飩
主要配料:紫菜、蛋絲、肉鬆、蝦米
菜品說明: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薄餅
主要配料:麵粉、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魚絲和韭菜
白蛇燒餅
主要配料:豬肥膘肉 蝦米
菜品說明:用料講究,用木炭火烤制,出爐時色呈淡黃,皮酥不膩,入口即化,回味濃醇,遠近聞名,流傳至今,成為地方名點。
溫州魚餅
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芙蓉糖也是方言,相當於那邊的薩其瑪
白的叫玉芙蓉,紅的叫金芙蓉
剛做好的時候是熱乎乎的,很容易捏變形
掰開的時候可以拉出一縷縷的絲哦
稻梗繩是根據方言翻譯過來的
又名油繩,其實就是麻花拉,和辮子差不多形狀的
外頭裹一層糖衣,再撒些芝麻,炸一下就可以吃啦
是小時候的最最愛!!!
豬油糕==小時候經常吃的,糯米團子攤成薄餅狀,裡面夾層黑芝麻,用豬油煎得稍脆,再撒些糖粉就能吃拉
矮人松糕
主要配料:純糯米、豬臀肌肥肉丁、上等桂花和白糖
菜品說明:松軟綿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白糖松糕
紅糖肥肉丁松糕
紅糖花生桂花糯糕
紫米松糕近距離看看
招牌小吃 豬臟粉
圖上的楊梅說是茶山楊梅,我記得和朋友在楊梅季節總是無限期盼茶山楊梅,每次都想叫家裡寄點來,用朋友的話來說就是"這個楊梅太好吃了,這么甜,這么香,但是比不上茶山的,茶山楊梅吃進去,總覺得都化在嘴巴里了"
子眉魚,很愛吃的一種魚
鳳尾魚,其實就是炸小魚,很脆很好吃:
泥螺!超級下飯,各種吃法,但最普遍的蘸醋酒吃,我只蘸醋:
糯米飯,裡面加碎油條,肉沫湯,蔥花等作料,要多好吃有多好吃。隔壁那碗是咸豆漿,記得我有次買來給人吃時堅決說不吃,一吃,第二天又要。。。。每天早上的必備啊:
蚴蠓,就是這兩個字。詞典里有哦,某些人哪,非要把它們統一叫做蟹,哎。。。。
薄餅,貌似除了我,基本上的人都愛生吃,就我不愛。。。奇怪。。。。
海蟄,通常也是醋酒,或家其他作料,但我依然只要醋,不過現在多了炒的,等做法。
炒米糖
山頭麥---方言
學名其實叫羊棲菜,是一種水裡長的野菜,按常理說它是上不了大檯面的。可是我們就是喜歡這『土』味,洗干凈它也得花段時間,可以涼拌也可以加點鹹菜
下鍋炒,味道都不錯。
海瓜子
海鮮的一種
甌柑
樣子和桔子類似,但甌柑味道微苦,清甜多汁,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並有祛熱生津,化痰止咳,清涼解毒等特殊的醫葯效能
❽ 索麵的介紹
索麵(索麵) 一種用手工拉成晾乾的素麵,稱「墜面」,俗稱為「長壽面」。鮮軟可口。索麵又細又勻、顏色白凈。另外口感也非常好,是一般面條不可比美的。索麵是浙江浙南漢族特產,歷史悠久,不僅普通百姓愛吃,更是產婦月子里必備的傳統食品之一,深含傳統民情風俗的內涵。地處溫州瑞安平陽坑的南山村和衢州常山的球川,是著名的索麵產地
❾ 面條怎麼做好吃 面條製作竅門
1、煮麵的時候往鍋里加少量的油,這樣可以防止煮麵的水溢出。
2、煮麵時,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鹽,一斤水大約加入15克左右的鹽,這樣,煮出來的面條很筋道,不會煮爛。
3、要想煮出來的面條沒有鹼味,可以在煮麵的時候,放入一些醋,可以中和鹼味,還能讓面條變白。
4、煮掛面和乾麵的時候,水剛冒泡,就可以把面條放入,開水煮容易讓面條外熟內硬。用中火煮,水開後加入一些涼水,再次煮開後關火燜一會,這樣煮麵條容易熟,不會黏湯。
5、煮切面濕面時,等水開後下鍋,用大火煮,用筷子挑幾下面條,防止粘連,煮開一次加一次水,一般加兩次水就熟了。
6、要想面條q彈有嚼勁,可以等第一次水煮開之後,將面條撈起,放入涼開水中過一下,再把面條放回鍋中煮。
7、若是煮的面條粘成一團,撒點米酒就可以讓面條散開。
8、可以直接用高湯煮麵,面條又香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