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涮牛肚怎麼做
火鍋的底料略有心得。
家人都是喜食香辣口味,製作底料自是少不了辣椒和花椒。在四
[原料/調料]
大白菜1個 冬粉2把 火鍋料(任選)600公克 新鮮香菇3朵
蔥2支 洋蔥1/2個 高湯3~4杯 水3~4杯
香油1/2大匙 鹽1/3大匙 柴魚味精1/2大匙 白鬍椒粉2小匙
[製作流程]
(1)將所有材料洗凈,大白菜、洋蔥切片,蔥切段備用。
(2)冬粉泡水至軟備用。
(3)熱油鍋放入洋蔥片爆香。
(4)將高湯及水調開後加熱熬煮。
(5)依序加入大白菜、調味料以中火煮約10分鍾至白菜熟軟。
(6)最後加入火鍋料、香菇、冬粉及蔥段至煮熟入味即可食用。
可視材料熬煮情況酌量添加高湯。
紅湯火鍋底料湯料製作揭秘
川味火鍋雖然品種繁多,但歸結起來無非只有兩大類:一類是白湯火鍋,
一類是紅湯火鍋。當然,最具川味特色的還要數紅湯火鍋。
紅湯火鍋的典型代表當推重慶的「毛肚火鍋」。正宗的重慶「毛肚火鍋」
調制時重用牛油,它主要還是依靠牛油來提香,而且其傳統做法幾乎就
不加別的香料,花椒除外。這種火鍋的特點是,味道厚重,麻辣味特別突
出,湯汁紅亮略顯濃稠。
但是,自這種「毛肚火鍋」被引入成都地區以後,為了適應當地消費者
的口味,成都地區的同行便陸續對它做了一些改進,最終形成了一種成
都風味的紅湯火鍋。成都地區的紅湯火鍋調制時主要用菜油,同時輔以
適量的牛油,並加入了各種香料。可以說成都地區的火鍋依靠的是牛油
和香料混合產生的復合味來提香。此外,成都火鍋還適當減低了傳統毛
肚火鍋中的麻辣刺激味,使之麻辣適度而不燥烈,味道鮮香而不油膩,
湯汁紅亮而不濃稠。下面介紹的就是成都地區的紅湯火鍋。
製作紅湯火鍋的關鍵在於火鍋底料的炒制。炒制火鍋底料時,不僅要掌
握好各種原料的用量和比例,而且要掌握好正確的炒制方法。雖然各個
火鍋店炒制火鍋底料時所選用的原料和採用的方法有一定差異,但基本
原料和基本方法還是一致的。
一、火鍋底料的炒制(以5份鍋底料計)
原料:菜油2500克 牛油1500克 郫縣豆瓣1500克
干辣椒250克 生薑100克 大蒜200克 大蔥300克
冰糖150克 醪糟汁500克 八角100克 三奈50克
桂皮50克 小茴50克 草果25克 紫草25克 香葉10克
香草10克 公丁香5克
製法:
1、菜油先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干辣椒入沸水鍋中煮
約2分鍾後,撈出絞成茸,即成糍粑辣椒;生薑拍破;大蒜去皮剝成瓣;
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三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2、炒鍋置中火上,炙鍋後倒入菜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投入生薑、
蒜瓣、蔥結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轉用小火慢慢炒約
1~1�5小時,至豆瓣水氣炒干、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
鍋中蔥結不用。
3、隨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紫草、香葉、香草、
公丁香等,繼續用小火炒約15~20分鍾,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
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
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料。
二、火鍋湯料的調制
原料:豬棒子骨1500克 牛棒子骨1500克 雞爪骨500克
生薑50克 大蔥150克 料酒100克 雞精150克 味精75克
炒好的火鍋底料�全部 干辣椒750克 花椒75克 菜油適量
製法:
1、豬棒子骨、牛棒子骨洗凈後敲破;雞爪骨洗凈;生薑拍破;大蔥挽結。
2、先將豬棒子骨、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鍋中焯一水,撈出放入清水
鍋中,加入生薑、大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至湯色乳白,
打去料渣不用,即得鮮湯。
3、將火鍋底料平均分為5份,分別裝入5口火鍋中,再往鍋中分別摻入
鮮湯�每口火鍋摻湯約2500克,接著調入雞精、味精,另將干辣椒、
花椒投入炒鍋內加菜油炒香,隨後分別撒入5口火鍋中�每口火鍋撒干辣
椒150克、花椒25克,這時就可將火鍋端上桌,待燒沸數分鍾後,
即可動手涮燙各種原料了。
三、操作時的一些相關問題
1、在火鍋底料的炒制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這樣一是可避免將原料炒煳,
二是可使原料內部的香味和色素等充分滲出。
2、炒制過程中還要用手勺或鍋鏟不停地翻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並避免
粘鍋。
3、火鍋底料中加入的郫縣豆瓣主要用於提味,而糍粑辣椒則主要用於提
色,不過兩者均要慢慢炒干水氣,這樣才能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地溶於油
中。
4、火鍋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
為的是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滲出並溶入油中。此
外,加入醪糟汁還可起到調和諸味並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的作用。
5、火鍋底料中加入香料無疑是為了增香�其中加入的紫草是為了增加紅
色,但香料的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產生苦澀味。同時,所加香料的種
類也不宜過多,以加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等常用香料為主,再加入
少量其它香料輔助即可。注意,通常火鍋底料中所加入的香料要比調制鹵
水時所加入的香料為少。
6、在調制火鍋湯料時,如果口味要求不是太辣,那麼其中的干辣椒便不
用直接入炒鍋用油炒香,而是先入沸水鍋中焯一水後�以減其辣味,再
撈出撒入火鍋中。
7、火鍋底料大批量的炒制方法和小批量的炒制方法有一定差異。小批量
的炒制一般要將其中的香料打成粉末,並減少其用量,同時還要適當地縮
短香料的炒制時間。
8、火鍋底料炒制好以後,面上都浮有一層油。我們可將這層油打出一部
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使火鍋底料
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
川吃過麻辣燙的人自然會對海椒面濃烈的辣香味過口不忘,至於海椒
長得到底什麼樣,我倒是無緣見識,只因去四川的次數有限,如此也
好,每每回憶起海椒面的過癮辣香也是一種享受。買不到海椒用燈籠
椒代替也未嘗不可,北京半數以上的麻辣燙店家都用燈籠椒做底。花
椒應選上等花椒,春節過後,一位四川朋友從家鄉給我帶回被稱為貢
椒的涼山花椒。此椒色偏玫瑰,椒香濃郁,椒粒整凈,連我這個對麻
味不太感冒的人看了也會平生出好感來。
除了辣椒和花椒這兩位主角之外還有幾樣香料是要加的:大料
(八角)、茴香、香草、香葉、丁香、孜然、草果。孜然可根據個
人口味添加。喜歡滋補的人,還可以添加參片和枸杞。干香料就是這
些,剩下的就是蔥、姜、蒜和郫縣豆瓣醬了。
一般我在炒制底料之前都會准備一大鍋高湯,雞湯、鴨湯、肉湯
都可以,也可以直接將鮮魚放入火鍋中作為底湯。
准備工作完成就可以炒制底料了。先將炒鍋燒至三成熱,倒入色
拉油,放入辣椒、花椒、大料(八角)、茴香、香草、香葉、丁香、
孜然、草果、蔥、姜、蒜,待辣椒開始變色時加入少量料酒,緊接著
放適量郫縣豆瓣醬,大火翻炒幾下就可以了。將炒好的底料倒入火鍋,
加入高湯、鹽和雞精。等湯沸起來
㈡ 涮牛肚怎麼做好吃呢
涮牛肚是非常美味的一道小吃,結合著芝麻醬的醬香和辣椒的刺激,這道菜成為了無數人的心頭好。而這道美食在夜市攤上更是常見,有的小攤位一天甚至都能賣上幾千串呢。涮牛肚遍布全國各地有名的美食街,比如說西安的回民街;濟南的芙蓉街;武漢的戶部巷;洛陽的十字街;廈門的鼓浪嶼等地
製作涮牛肚方法:
(1)第一步要將牛肚焯水後過涼水,然後放在一邊備用。
(2)接著將蔥切成小段,蒜拍成沫,姜切成片,乾的紅辣椒切成段備用。
(3)熱鍋涼油加入花椒大料,爆香後加入辣椒、蔥姜蒜,炒香後加入牛肚,加水煮熟。這一步是為了給牛肚去掉腥味哦。
(4)接著就可以調涮牛肚的醬料了,傳統的涮牛肚醬料就是調好的芝麻醬和辣椒醬,咱們自己買的芝麻醬調的時候需要加入鹽等佐料哦。這里也可以做一款豆瓣醬耗油的醬料,味道也是很棒的。
以上就是涮牛肚的做法啦,做好以後也可以涮在火鍋中吃哦,這樣家庭版的火鍋就多加了一些風味呢!
㈢ 牛肚怎麼做好吃
㈣ 刷牛肚怎麼弄
涮牛肚是洛陽傳統知名小吃之一,以其獨特風味,深受人民的歡迎,涮牛肚主要釆用牛肚、用竹簽串上,然後配上肉片,雞湯,干豆角等,放進火鍋湯底中涮煮,有點類似四川的串串香,然後蘸上用芝麻調制的佐料,即可食用,具有香味可口,有嚼勁。
牛肚的營養豐富,特別是鈣、蛋白質、維生素等的含量相當高,中醫認為,牛肚性平、味甘,歸脾胃經,有補虛、益脾胃的作用,對氣血不足,消渴,風眩有很好的作用。
製作涮牛肚首先要製作湯料,主要原材料有,菜油, 牛油, 郫縣豆瓣,糍粑辣椒,生薑,大蒜,大蔥, 醪糟汁,八角,三奈,桂皮, 小茴,草果,香葉,香草,丁香,白扣,白扯等。
1、將上面所有香料入鍋炕香,然後打成粉備用,花椒用白酒浸泡一下,干辣椒用水煮透做成糍粑辣椒備用。
2、鍋中下菜油燒冒煙,下牛油熬化,放入大蔥,姜炸金黃色撈出,然後放入大蒜,姜炒香,再放入豆辦,糍粑辣椒,繼續炒至水份干時,放入醪糟,花椒,香料粉再炒十分鍾關火,舀入桶中用蓋上蓋悟一個晚上即可。
3、鍋中加入高湯,舀入底料,調上雞精,味精,鹽,熬成湯底。
4、將牛肚經過白鹵,然後切成長片,用竹簽穿上然後放湯料中煮透。
5、然後取一個碗,舀入芝麻醬,韭花醬、豆腐乳、白糖、芝麻油和味極鮮醬油,加入一點涼開水調勻,就可蘸食牛肚了。
㈤ 牛肚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好啦,朋友們!牛肚的吃法還有很多,好吃的做法暫時就先給你們分享這幾種,如果你有看不明白的步驟,請在下方的留言區給我留言,我看到後會馬上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樣也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分享!
㈥ 正宗涮肚的做法
做法如下:
【原料】 四川麻辣火鍋底料25克,老湯500克,米酒20克,白糖25克,味精5克,生抽100克,花椒25克,干辣椒50克,麻油少許。陳皮、八角、桂皮、草果、丁香各少許,姜5片,蒜6瓣,牛油250克。
【製作過程】將牛油放入鑊中燒熱,投入花椒15克、干辣椒25克、姜、蒜爆香,然後放入四川麻辣火鍋底料炒香,倒入米酒略炒。將其餘材料同老湯放入鑊中煲滾,再煮上自己喜歡的食物用火鍋味碟佐食。炒料火候很關鍵(小貼士):
熱鍋下菜油,待菜油燒熟後再下牛油,牛油融化後(關火)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撈起待用。油鍋內下白糖開小火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此時糖泡呈金黃色,若轉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立即下姜、蔥、蒜及大料煸炒,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
開大火,將骨頭湯到入,加鹽(以湯料的鹹度投放,略比平常的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後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小火慢熬10分鍾後即可按自己的喜好燙食菜品了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每次味道不足時,往湯內加料即可(喜麻辣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6)怎麼做涮牛肚好吃竅門擴展閱讀
當年火鍋由重慶傳入成都,而在一夜間風靡蓉城時,沒有人能想到這麻辣鮮燙的吃食變變樣,把葷的、素的往竹簽上一穿,就穿出了如今火熱了十幾年也沒冷下來的涮串。涮串究竟怎麼流入成都的,如今已無證可考。我只記得上小學四年級時,我家附近的建設路上,長長一條街,幾乎被一家挨一家的涮串攤子擠滿了。好像大家都指望靠這涮串賺錢吃飯了。
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黃臘丁、貢菜、海白菜、魔芋、黃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無論葷素,一毛錢一串,朋友家人三三兩兩圍著小桌,各拿一大把自己愛吃的串串煮進鍋里,煮菜的空檔,還可以嗑嗑瓜子、喝喝冰鎮啤酒、擺些龍門陣。於是,打赤膊的成都男人喝得滿臉通紅的樣子就成了成都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