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促進小孩食慾,讓他不挑食
吃飯前不要讓孩子吃零食,要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吃飯時間,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挑食。而且家長在做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的菜色要多樣化,千萬不要每天都煮老三樣,否則的話,孩子就會覺得這些食物不好吃,而且會膩,這樣的話就會出現挑食的現象。家長一定要注意食物的種類,花色以及搭配,在達到全面的同時就可以增強孩子的食慾,並且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吃飯習慣。
為自己的做法負責
因為有些孩子吃飯的時候邊說話邊玩,這樣的話會導致孩子吃一會就不願意吃了。對於每個家長而言,寶寶的成長是非常大的一個問題。如果家長沒有妥善的處理這些問題,那麼對於孩子來講,這樣的現象就會影響他們的成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希望大家能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這樣才可以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2. 寶寶沒胃口,看見飯扭頭就走,如何做出好吃的輔食
有寶媽說:她在孩子腳上綁了計步器,一下午沒出門孩子就走了好幾萬步,更關鍵的是孩子還不累,精神還特別好,簡直就是充電五分鍾,活動一整天的感覺。
另外,這道輔食的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加入了土豆的搭配,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澱粉,不僅容易被寶寶消化和吸收,還不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
3.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食慾
引起小兒食慾差的原因有: ①軀體有疾病; ②孩子心情不好或精神負擔很重; ③神經性厭食,怕長胖體形不好看; ④平時多吃零食。 怎樣才能提高食慾呢?除了去除上述的引起食慾減退的原因,還應經常調換副食品種,副食不要天天「老面孔」。主食方面也應經常換換花樣,副食品的烹調技術要注意色、香、味,從視覺、嗅覺、味覺方面來剌激食慾。應注意進餐時的環境,家長可以向孩子一下今天的菜如何好吃,營養價值怎麼高,吃後對小兒健康、智力有積極作用等,激發孩子主動吃,切忌在吃飯時「教訓」孩子。讓幼兒自己吃,讓他享受自己吃的樂趣。對孩子來說,別人喂他吃,他認為是負擔,就不願意吃,另外獨自吃飯,也可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及眼手協調功能。
4. 小孩怎麼做好吃
孩子的飲食健康非常的重要,這時候家長應該多細心,平時給寶寶做一些可口的飯菜,多做一些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飯菜,而且在色香味方面要多注意,有利於刺激寶寶的食慾,要讓寶寶吃的營養更加的均衡,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孩愛吃的菜的做法。
月亮星星蔬菜粥,准備大米50克,准備菜心葉十克,另外准備一個雞蛋,准備適量的鹽和海苔。先把大米淘洗干凈以後,放到水裡面浸泡一個小時左右,把菜葉放到淡鹽水裡面浸泡十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把菜葉剁碎。
大米泡發好以後,放到鍋中加入五倍的水,再把菜葉也放到裡面,用中火熬制。准備一個碗,碗裡面打入蛋黃,注意只要蛋黃,然後把蛋黃打散。這時候准備平底鍋,把蛋黃放到平底鍋裡面,逐漸再用小火煎成星星和月亮的形狀。
把海苔製作成星星和月亮的眼睛。米粥煮好以後,盛入碗中,然後把星星月亮擺放好,再把星星月亮的眼睛擺放好,這樣,星星月亮蔬菜粥就做好了,看著非常的美觀,能夠促進孩子的食慾,增加孩子的飲食樂趣,這對於膳食平衡來說非常的重要,避免孩子出現挑食的表現。
以上簡單的了解了小孩愛吃的菜的做法,小孩愛吃的菜最重要的要保證色香味俱佳,這樣能夠促進孩子的食慾,孩子在飲食方面不能單一化,要保證多種飲食營養均衡性,平時多吃一些肉製品,多吃魚肉,多吃新鮮的果蔬,這都能夠促進孩子的生長和發育。
5. 不同月齡寶寶輔食添加有講究,怎樣做能讓寶貝吃飯香
很多家長在為寶寶添加輔食上,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每天就重復做著那幾樣食物。營養不僅跟不上,還會讓寶寶吃膩,容易變得不愛吃飯、挑食,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發育。
隨著寶寶月齡的不斷增長,身體上各個器官也都在不斷的發育,所以就需要媽媽在寶寶不同的月齡,為寶寶添加不同的食物,來滿足寶貝心理和生理的成長需求。
4、1~1.5歲
這個階段是寶寶從奶獲取營養,到食物獲取營養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大多數都已經能夠自己走路了,也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這個階段的輔食,媽媽要注意色彩和造型的搭配,通過視覺和感官來刺激寶寶食慾。也可以讓寶寶參與到食物的製作中,比如擇菜、擺盤等。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寶寶對食物的慾望,也會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
還在苦於不知如何給寶寶製作輔食的媽媽們,趕緊收藏起來吧,用你的雙手,來開啟寶寶成長的大門,讓寶寶充滿活力迎接每一天。
6. 經常給孩子做什麼菜吃,能讓孩子增強免疫力還長個
作為家長,哪個人不希望自己孩子都能要有個健康的身體呢?我也不例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面,我們該如何營養均衡的為孩子安排飲食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僅要給孩子補鈣,還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等。所以這個事情就成了讓人比較頭痛的部分。
【小貼士】:
1、買對了牛肉是關鍵,一定要用牛裡脊,切片的時候也一定要垂直於肉的紋理來切。
2、蛋液要是牛奶的兩倍,煎出來的牛肉才會漂亮,雞蛋液包裹著牛肉,好吃極了。
3、蛋液喜歡很嫩的話就煎的短一點,喜歡蛋全熟的話就煎的久一點,但是,想吃嫩雞蛋液的話還是要煎得嫩一點。
【 牛肉禁忌如下】:
1、不宜食用反復剩熱或冷藏加溫的牛肉食品
2、內熱盛者禁忌食用3、不宜食用熏、烤、腌制之品
4、不宜用不適當烹制方法烹制食用
5、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狀腺的牛肉
6、不宜使用炒其它肉食後未清洗的炒菜鍋炒食牛肉
7. 讓孩子補鈣長高個的蔬菜,鮮嫩好吃的做法是哪樣的
我就看過一檔美食節目,裡面的美食專家說,肉末和雞蛋搭配在一起可以補鈣,要多給孩子吃,聽到了這個我就一直都堅持在給我家的孩子做著吃,從她3歲開始,現在都12了,我還是會偶爾的做給她吃。
【小貼士】:
1、料酒在裡面起到了去腥的作用,是不能省略的一步。
2、雞蛋液一定要過濾把攪打出來的氣泡全部都過濾出去,這樣成品就會更加嫩滑,沒有氣泡。
3、肉餡就根據自家的口味來調制吧,喜歡吃肉末的話可以多放一點,我這個裡面的肉末叫我放的就比較少了。
8. 如何讓寶寶胃口像個小老虎
小鹿現在一周三,正是吃輔食的階段。關於輔食的文章,從開始給小鹿添加輔食,陸續寫過幾篇:
輔食如果這么喂,寶寶的損失可真不小!
輔食添加的8項禁忌,為了寶寶健康別在犯錯
蓮子,從小就是大家眼裡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天生胃口超好,給啥吃啥,吃啥都香,身邊的孩子媽都說,你家蓮子太好養了!可是弟弟小鹿,和姐姐相比差距不小,著實讓我費了很多工夫。
而現在,小鹿每次吃輔食的樣子都跟小老虎似的,喂的慢了,喂的速度跟不上,就急得嗯嗯嗯的喊。
有時候著急吃飯,兩個胳膊揮來揮去,跟打拳似的,恨不得自己從飯桌上下來抓飯吃。
喂他什麼都來者不拒,一大口吃下去,吃的樣子香甜無比。
從不吃,少吃,到能吃,有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1
什麼時候
添加輔食最合適?
不看月齡看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接受輔食。
當孩子從母乳或者奶粉過渡到輔食階段,媽媽們最關心的是:要什麼時候給孩子添加輔食呢?
最焦慮的是:喂他他怎麼什麼都不吃啊?他什麼時候才能吃輔食啊?
焦慮的心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再著急也沒有用啊,需要孩子到了接受輔食的時間才可以。
一般來說,輔食從六個月開始添加。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我們首先要尊重這個差異。小鹿滿6個月的時候,我沖調了一些米糊喂他,勺子剛放到嘴邊,就用舌頭抵出來。
到了七個月,又喂他,吃了一丁點,就把嘴巴里的都吐了出來。我只要繼續等待。
七個半月的時候,我發現每次大家吃東西的時候,他都盯著我們的嘴巴看。
再大點,如果抱著他吃東西,他會把我的手裡的東西抓過來,直接塞他嘴巴里。
喂輔食的時機到來了。
所以,孩子會給我們已經准備好接受輔食的跡象,每個孩子輔食到來的時間略有差別,而且每個孩子對輔食品種的接受也略有差別。
比如蓮子在6個月就吃輔食了,而且第一口輔食是蛋黃,什麼都不排斥;
而小鹿吃輔食的時間明顯晚於姐姐,而且對雞蛋一直都排斥;
直到快一周三的時候,有一天早上,突然吃了兩個蒸雞蛋。
所以,當孩子拒絕時,不要著急,耐心等待是最好的應對方法。如果強制喂養,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2
讓孩子吃飽,
但是不要每次都把孩子喂的特別撐
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理論叫: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如果把這個規律用於寶寶的輔食喂養,也超級有效。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打個比方來說:
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暢快最舒服的。
但隨著口渴程度降低,你對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斷減少,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
這時候再喝下去甚至會感到不適,再繼續喝下去會越來越感到不適(負效用)。
再比如:吃饅頭的例子,吃第一個饅頭感覺最強烈,從「飢寒交迫」到「有饅頭吃」,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一種「質」的飛躍。
當然其邊際效用最大。
吃第二個饅頭感覺還是挺好的,只是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應,說明邊際效用較第一個的邊際效用小??依次吃了幾個饅頭終於吃飽了,再吃就難受啦。
道理都是相通的。這個規律也可以用著小鹿吃輔食上。適可而止,別讓孩子吃撐,美食變成負效用。
遵循一點:每次喂小鹿輔食,絕對不要出現,他都拚命的搖頭閉著嘴巴不張開我還死命喂的情況。
只要勺子喂到嘴邊,他扭頭或者閉嘴或者搖頭表示不吃了,我就不餵了。如果不能判斷他是否吃飽,再換另外一種食物喂。
為什麼呢?
第一,再小的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生存的能力,他們知道自己的肚子什麼時候飽了,他們也想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只是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
第二,如果他已經吃飽了,我再去強制喂他,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再吃就很難受了。
他下次對輔食就沒有那麼期待了,也出現不了每次吃輔食像小老虎的樣子了。
3
從生理的角度,
胃需要適當休息不能超負荷運轉
我們不是經常說,不能熬夜嗎?器官需要休息,超負荷運轉有損健康。
吃飯也一樣啊,很多情況是這樣的,孩子明明已經吃飽了,勺子喂到口邊,左右搖頭緊閉著嘴,家長恨不得把最撬開把食物喂進去。
最後,還是家長有辦法,左哄又騙,又是玩具,又是轉移注意力,食物還是喂進去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為啥不愛吃飯,為啥吃飯不香,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的胃總是超負荷運轉,他的胃能受的了嗎?能不出問題嗎?
結果就越喂越消化不好,越消化不好越瘦,越瘦越拚命喂(這里排除因為遺傳因素的瘦),惡性循環了。
還有的家庭,家裡都有一個隨時喂飯的媽,當然也有可能是姥姥或者奶奶,或者阿姨。
不管孩子在干什麼,他們的手上都拿著食物,時不時地趕快喂一口,能多吃點就多吃點。
結果,飯是吃下去了,但是相對應的運動量並沒有增加,讓孩子吃飯是越來越難的事情。
所以:孩子的胃需要休息。身體的每個器官都需要休息。沒有休息,就會生病。
4
在固定的地方喂孩子,
最好有固定的開始和結束儀式
從小鹿開始添加輔食,他吃飯的地方就只有他的小飯桌,而且小飯桌是固定在大飯桌旁邊的。小鹿過了周歲,會走了以後,每次我一說吃飯了,小鹿無論在做什麼,都會立刻跑到自己的飯桌前,抬起腳要自己上飯桌吃飯。
因為每次只有在這個地方才能吃東西。如果中途加餐,也是在這個飯桌上吃飯,其他地方是吃不到飯的。
每次吃完飯,我都會問小鹿:「小鹿,請問你吃飽了嗎?請問要媽媽把你抱下來嗎?」
在徵求他同意的情況下,然後就把他抱下來。吃飯的程序到此結束。
當然,這種習慣從他開始吃輔食就開始了,需要一些時間成為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要堅持。
因為,剛開始跟小鹿說的時候,他也不明白,他也不配合,堅持說下去,他總有明白的一天。
孩子養成固定地點吃飯還有兩個好處:
1、即使以後因為他有自己吃飯的需求,撒的到處都是,打掃的地方也有限,作為已經很辛苦的媽媽,也比較省心省力。
2、花在吃飯上的時間會減少。每次小鹿都很快就吃完了,然後就要去下去玩了。
相比喂著吃飯,這種方式的卻很節省時間,而且又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了好習慣。
5
吃飯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即使弄臟點也有關系
對孩子來說,吃飯除了吃飽,更重要的是體驗全家一起吃飯的快樂氛圍。所以,每次吃中晚正餐的時候,我們都是全家一起進餐的。
我會跟小鹿說:「小鹿,我們一起來吃飯吧,和小鹿一起吃飯,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
然後,吃飯的時候,會假裝吃的很香,然後自言自語地說:「嗯,這個好香;這個味道吃起來很不錯;小鹿,你來嘗嘗?」
總之,就是要烘托出一種愉快的氣氛。
吃飯的時候,當孩子弄得嘴巴邊緣到處都是的時候,不要是不是地去幫孩子擦嘴巴。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享受美味的時候,如果旁邊有個服務生,總是打斷我們享受美味的過程,是不是也很不開心呢?
同理,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
等孩子吃完了,我們對孩子說:嗯,今天吃飯真開心。然後再幫孩子擦嘴巴也不晚。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比如過了周歲,就有了自己吃飯的慾望,如果能自己把飯喂到自己的嘴巴里,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開心。
這時候,他們會把臉上,身上,飯桌上以及地上弄得到處都是,這時候,就先不要嫌棄孩子不省心,先做個勤快的父母,先滿足下孩子自己要求吃飯的需求。讓孩子成長,從能夠自己吃飯開始。
6
信任自己的孩子,
把吃飯的自由還給孩子
吃飯是孩子的事情,他們餓了,自然會找東西吃。
現在小鹿每次肚子餓了,就會拉著我去廚房,讓我把他抱起來,自己去開冰箱,因為冰箱里有食物。
同樣,他們渴了,自然會去找水喝。千萬不要小看周歲娃娃的能力,他們可是一點都不會虧待自己的。
可是,生活中,端著碗喂孩子的事比比皆是,本來屬於孩子的事情,卻變成了成人的任務。
有時候都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經吃飽了,或者孩子在拚命的搖頭,家長還是想方設法再去喂一口,為什麼選擇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自己去多喂孩子一口,讓孩子錯誤地判斷自己原來沒有吃飽,原來媽媽的判斷是正確的呢?
7
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問題,
孩子拚命地搖頭,他到底吃飽了沒有呢?
辦法只有一個: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提供可口的飯菜和愛吃的東西永遠是王道。
首先要了解孩子搖頭的原因。
我觀察了一下小鹿,他吃飯搖頭有三個原因:
第一,媽媽現在喂的這個我吃過了,我還想吃其他的。
第二,我的確是吃飽了,不想吃了。
第三,媽媽喂的頻率太快了,要等我吃完這一口再喂下一口。
我在喂小鹿的時候,他也經常出現搖頭,緊閉雙唇的時候,我嘗試著餵了幾次,都被拒絕,然後我嘗試著喂其他的食物,他就會吃。
這個時候是在用行動告訴我:媽媽,這個食物我不想吃了,請給我換另外一個。
如果連續換了好幾樣食材,都出現搖頭的情況,那麼孩子的卻就是吃飽了,就不用再餵了。如果這時候,我們再堅持喂孩子,讓孩子吃完碗里剩下的最後幾口,孩子會認為,我已經一直在搖頭了,你怎麼還是在喂我?然後他就會勢必會抬手阻止並緊閉雙唇,這時候飯菜很容易撒的到處都是。
8
最重要的,共讀繪本,
讓孩子體會到吃飯的快樂
比方說《開始吃啦》花朵形狀的三明治、好吃的飯團??開始吃啦!
縱向展開的畫面富有翻頁樂趣,依次出現的看起來很好吃的食物,小動物們誇張的表情,足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提升小朋友對食物的興趣。
當我們和孩子吃飯時,如果我們愉快地和孩子說,開始吃啦,孩子自然而然地會聯繫到從書中閱讀的愉快時光,從而愛上吃飯的。
再比如《小熊寶寶》里的《午飯》,依次出現的小動物,很好奇它們都吃的是什麼呢?
香腸,雞蛋卷,炸大蝦,飯團,三明治。所有的食物都會總結一句:飯真好!也是在告訴孩子,吃飯是一件真好的事情!
再比如:《水果水果捉迷藏》,小鹿就是通過閱讀這本書,從不愛吃蘋果愛上吃蘋果的。
讓孩子認識水果,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愛上吃水果。我向來拒絕給小鹿看認識物品的書,沒有意義,孩子不需要做知識的堆積器,他們需要通過大腦來思考並整理這些信息,從而獲得對自己有用的。好的繪本就有這個功能。
《水果水果捉迷藏》裡面是如果來引發孩子思考呢?圓圓的,好像是小皮球,是什麼呢?哦,原來是嚼在嘴裡香甜清脆的蘋果。骨碌骨碌。
有顏色,有形狀,有味道,有動起來的樣子,多麼形象的一個蘋果!每次和小鹿共讀這本書,小鹿都會去廚房找蘋果來吃。
《吃什麼呢?》,書中形象的象聲詞,給人一種吃起來香香的感覺。最後引導孩子:美味的飯菜,我吃啦!小鹿也是通過這本書,愛上了吃有營養的紅薯,每次,讓小鹿吃紅薯,讀這本書准沒錯。
這真的比我們枯燥無味地對孩子說:吃蘋果吧,蘋果好吃,蘋果有營養;吃蔬菜吧,蔬菜有營養啊;多吃點飯才能長身體,來的更有用。
蓮子媽今天關於輔食的分享暫時到這里。當然,讓孩子多多去戶外運動,尊重孩子每次吃飯的量,也很重要。
還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孩子不一定每天一定要吃同等的量,媽媽做的好吃是自己喜歡的食材和味道,可能多吃一點;做的味道一般,而食材又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生病胃口不好,或者還沒有拉大便便,都有可能吃的少一點。這些都是正常的。
尊重孩子,從和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開始。
PS1:文章寫到最後,分享下小鹿最近的進步。
零食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享受,我們不應該剝奪孩子吃零食的快樂。
就在這一周,小鹿每天吃最喜歡吃的牛奶片,居然能夠自律到一次只吃一個,我原以為是偶然,後來發現好幾天都是這樣。
原來,一周三的孩子也能自我控制。梳理一下這一年來陪伴小鹿的日子,把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9. 怎樣煮飯可以讓寶寶們愛吃,讓米飯變得更好吃
米飯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給寶寶充足的能量。但是現在孩子們很多都有偏食挑食的習慣,那麼寶媽們怎樣煮飯可以讓寶寶們愛吃,讓米飯變得更好吃?
1,南瓜糯米飯。我們把糯米提前泡幾個小時,南瓜切成小塊兒放在糯米裡面,加入適量的水,放一勺老抽,麻油料酒和兩勺生抽,攪拌均勻。然後中火蒸40分鍾就好了。整出來的米飯香糯可口,帶有南瓜特有的香味。
2,紫薯米飯。把一塊紫薯切成塊,蒸熟壓成泥。把大米淘好,按平時蒸米飯水的用量倒入熱水,然後把紫薯泥倒入鍋里攪拌均勻,蒸30分鍾左右。做出來的米飯顏色特別漂亮,紫紫的,還能吃到紫薯的清甜味道。孩子們非常愛吃。
3,菠蘿飯。把菠蘿外皮洗干凈,挖去三分之二的果肉,果肉切丁。米飯蒸熟晾涼,炒鍋放入熱油,放入孩子喜歡吃的配菜例如玉米青菜胡蘿卜火腿等等,打入一個雞蛋,放入米飯炒熟。最後把切成丁的菠蘿放進去翻炒。最後米飯盛入菠蘿外殼里,造型奇特新穎,有菠蘿的酸甜味道,孩子們很喜歡。
4,煲仔米飯。把大米提前泡30分鍾,放入砂鍋,加入1.5倍的水,加入一勺油,大火燒開轉小火開始燜飯。鍋里水不太多的時候,放入臘腸,蘿卜,土豆等等比較難熟的菜,沿著鍋邊倒入少量的油,打入一個雞蛋,繼續小火燜。米飯差不多熟的時候,放入好軟的菜例如青菜類。把生抽,白糖,鹽,麻油適量的調成醬汁倒入砂鍋。雞蛋變白色就可以出鍋了。米飯和菜的完美結合,很多孩子的最愛。
5.八寶飯。自己童年最愛的美食之一了。把糯米和大米混合蒸熟趁熱拌入豬油,白糖。准備一個大碗,裡面塗豬油,准備孩子愛吃的乾果例如花生核桃杏仁,和果脯類例如獼猴桃干,蜜棗,葡萄乾等等,一層層的沿著碗邊鋪好一層。再放入一層米飯,壓實。在放一層豆沙餡類,再鋪米飯壓實。放入鍋里蒸20分鍾,倒扣出來。澆上白糖澱粉水,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