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蒸饅頭簡單好吃的秘訣是什麼
說到麵食,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尤其是我們北方人,那是家家都會備一些麵粉,甚至有的家庭儲存幾萬斤小麥都不稀奇,畢竟北方有的地方被稱為「農業大省」。而說到麵粉,它的做法可以說多種多樣,有我們常見的早餐餅、饅頭、包子,以及各種深度加工成零食、麵包等,都是非常的美味有口感。特別是做成饅頭,那真的是非常的實在,像我這么大肚子,一頓都吃不了幾個。而且饅頭只要做得好,後期出鍋那是香味撲鼻,聞著都會直咽口水的感覺。
蒸饅頭之總結
通過上面步驟,我相信許多人對於饅頭的做法已經有了更深的認知。其實我認為一些家庭主婦比我做的還好,畢竟有的地方常年以麵食為主,這道竅門和細節肯定把握非常的好。而對於蒸饅頭的細節,除了發酵過程上心以外,後期蒸好之後一定不能馬上打開蓋子,要燜幾分鍾才行,否則立馬打開蓋子,不給饅頭「喘氣」的時間,那麼做出來就會非常容易塌陷,而且入口十分的影響口感
㈡ 如何蒸饅頭松軟好吃竅門
我們在家做饅頭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做法都對,為什麼蒸出的饅頭總是不松軟,還沒彈性呢?
饅頭蒸好後不松軟,沒彈性,這種情況多數都是發酵不足,面團無法膨脹的原因。饅頭蒸制過程中雖然有些膨脹,但發酵不足時,內部組織的支撐力遠遠不夠,所以饅頭熟了也不柔軟,沒彈性。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延長面團發酵的時間,尤其是二次醒發的時間。另外面團做得再軟點,麵粉筋度別太高,或者適量增加乾酵母的用量。
松軟有彈性的南瓜饅頭
下面我就詳細說下,在家蒸饅頭怎樣才能松軟有彈性。
一、首先是麵粉的選擇
其實高筋麵粉、中筋麵粉和低筋麵粉都可以做饅頭。但是不同的麵粉,不同的製作方法,做出的饅頭口感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家裡做饅頭,當然要做自己喜歡的口感。喜歡有嚼勁的就用高筋麵粉;喜歡松軟還有點嚼勁的就用中筋麵粉;如果喜歡松軟可口的就用中筋麵粉,再加點低筋麵粉。
如果用老面做饅頭也是同樣道理,不同的麵粉口感不一樣。而且老面加的比例多少也影響口感。
我平時喜歡用中筋麵粉做饅頭,這種麵粉做饅頭比較好操作,做出的饅頭松軟有嚼勁。如果喜歡吃松軟可口的,還可以加20%左右的低筋粉進去。
另外,選好麵粉後,水也要加的合適,一般面與水的比例是2:1。但不同的麵粉吸水率也不一樣,所以有時水要適當再多加點。正常饅頭面團揉起來有彈性,軟硬適中,水放少了就偏硬。如果是做老面山東饅頭,面團可以和得硬點。
二、揉面很重要
面團發好後,揉面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剛發好的面團里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孔,這時的面團一定要揉勻排氣。揉好的面團表皮光滑,內部氣孔細小均勻。面團要揉到看不見乾粉,越揉越有彈性。揉面是用手掌向上推壓面團,揉長了,從一頭折起來再揉。揉一會就讓面醒發幾分鍾,這樣反復揉兩三次,蒸出的饅頭細膩柔軟。
我有時揉不動,就用擀麵杖壓面,壓出的面很光滑,也省勁。但千萬別壓過油。壓狠了,饅頭生坯醒發的慢,而且蒸出的饅頭皮像有層小硬殼。
另外,用乾酵母做速發的刀切饅頭時,我用的是一次發酵法。也就是饅頭成型前面團不需要基礎發酵,那麼面團內部就沒有那麼多的孔洞。但是,饅頭在整形前,也要把面團壓幾次,弄光滑。
三、饅頭的二次醒發關繫到饅頭是否松軟有彈力
饅頭的二次醒發特別重要,是蒸饅頭過程中的最後一次發酵。這次醒發看似簡單,卻是最難控制的環節。二次醒發溫度最好在36度左右。醒發溫度過低時,醒發的慢,饅頭成品不夠挺立。
還有濕度也挺關鍵。濕度過小的話,饅頭表皮乾燥,饅頭生坯膨脹的也慢。但是,如果濕度過高,饅頭表皮容易產生水泡,成品外觀也不挺立。
在家裡蒸饅頭時,一般沒有專門的發酵工具。想要控制好二次醒發,具體該怎麼做呢?可以在鍋里事先燒些溫水,水不要燒開,四十度左右就夠用了,然後把籠屜放上面醒發。
那麼怎樣判斷二次醒發好了呢?用時間來判斷是不準確的,由於溫度、濕度及面團軟硬等不確定因素,時間只能作為參考。看時間的同時還要看看饅頭的外觀。醒發適度的饅頭生胚膨脹到1.5倍左右大小。醒發好的成品明顯變大,變輕,表皮還有點濕潤。
小提示:
1、醒發時間不足的饅頭,成品體積小,表皮不光滑,嚴重沒醒發好的會像死面饅頭。蒸熟的饅頭也沒有一點彈性。
二次醒發不足
2、醒發過度的饅頭,成品內部有蜂窩狀空洞,組織粗糙,表皮會出現不平或者有塌陷。
二次醒發過度
只要注意以上幾點
㈢ 怎樣做饅頭會又香又軟
饅頭是北方人的傳統主食。記憶中媽媽每次蒸的饅頭都是白胖松軟,越嚼越甜,而且一股面引子特殊的香氣。但是她並沒有放什麼特殊的東西,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流程,甚至她從來都是面揉好就揉成饅頭生胚,一次發酵到位就下鍋蒸了,蒸出來都是白白胖胖又香又軟的。
所以,作為一種最基礎的麵食,只要醒發到位,蒸的時候火候合適,並不需要額外藉助什麼東西,就能蒸出又香又軟的饅頭的。
三、涼水上鍋蒸饅頭。除非你的饅頭發酵過頭了,那麼建議一定涼水上鍋。否則熱水瞬間使酵母失去活性、瞬間突兀的結束發酵過程,蒸出的饅頭就不如涼水上鍋那樣松軟有彈性。
四、關火後不要立馬開蓋。一定虛蒸5分鍾再打開蓋子撿出饅頭,否則饅頭會驟然受涼回縮。
說了那麼多,其實概括起來說就是:一定等饅頭膨脹變輕了再涼水上鍋蒸,關火後等5分鍾再開蓋。
另外,不怕麻煩的話當然也可以藉助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和面時加少許白糖,可以促進發酵,且饅頭香甜。加少許豬油效果也很好,豬油可以在麵筋與澱粉之間形成潤滑膜,減小麵筋膨脹時的阻力,從而使饅頭體積變得更大,蒸出來的饅頭更加暄軟蓬鬆,內部組織也更加細膩。
㈣ 怎麼做饅頭又軟又好吃
秘訣1:饅頭在做的過程中面要多揉一揉,這樣做出的饅頭表面光滑,內部吃起來蓬鬆有韌性。而且饅頭越揉就越白。
秘訣2:蒸之前需要將面團放一下,也就是鬆弛一下。這樣做出的饅頭不會死貼貼的,很蓬鬆。
秘訣3:鍋中放冷水,是為了讓饅頭胚子慢慢受熱,不會因為突然受熱影響饅頭蒸出來的質量。蒸好後燜5分鍾,是為了不使剛出爐的饅頭遇到冷空氣而回縮。影響蒸出來的饅頭的形狀。
[size=+0]蒸饅頭常見問題解答
1.饅頭蒸後表面塌陷
形成原因及解答:成型時有斷層,在成型時注意排除氣泡。
面團醒發速度過快,可以降低面團發酵的溫度。
蒸汽不旺,用旺火急蒸。
酵母後勁不足,使用好的酵母或改變酵母用量。
麵粉質量差筋度不夠,使用中筋麵粉。
2.饅頭表面不光滑色不白
形成原因及解答:麵粉揉的不夠,採用壓面法排除氣泡。
麵粉質量差,更換好的麵粉。
攪拌時間不足,充分攪拌使蛋白質擴散。
酵母溶解不充分,製作前用少量溫水溶解酵母。
發酵時間過長,縮短發酵時間降低溫度。
3.饅頭成品易老化、發硬、掉渣
形成原因及解答:麵粉質量差,改用中筋粉。
饅頭成型時水分不足,適量水。
攪拌不足,充分攪拌使麵筋形成網路。
發酵不足,使用發酵力強的酵母。
4.饅頭沒有發起來
形成原因及解答:水溫過高,酵母燙死了,用溫水或者冷水和面。
酵母過期了,失去活性,更換酵母。
5.饅頭表面有氣泡
形成原因及解答:醒發濕度太大,降低濕度。
成型時有氣泡,成型時盡量趕出氣泡。
蒸時水滴在饅頭表面,旺火急蒸,避免水滴在饅頭表面。
㈤ 怎麼做饅頭又軟又好吃
准備材料:麵粉280克、水150克、小蘇打3克、紅糖60克
1、將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光滑面團,用濕布覆蓋,鬆弛15分鍾,如下圖所示:
㈥ 饅頭怎麼做才松軟好吃
一、麵粉比例、溫水和面
很多人蒸饅頭,麵粉、酵母粉和水隨便放,其實這個是有嚴格要求的,蒸饅頭首選中筋麵粉,以500克麵粉為例,要260克清水,5克酵母粉,適量的放點白糖,能縮短發酵的時間,白糖,酵母菌吸收了含有糖分的麵粉,會變得異常活躍,用量要牢記,500克麵粉放10-15克白糖就夠了,物極必反。
比例掌握好以後,剩下的就是和面步驟了,夏天用涼水還好說,尤其是冬天,一定要用溫水,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這是酵母粉喜歡的溫度,太熱會燙死酵母菌,太涼不利於酵母粉的成活率,因為冬天氣溫冷。
二、要二次醒面
蒸饅頭、炸油條、蒸花捲都必須進行二次醒面,二次醒發會更有勁,有彈性,吃起來味道更濃香,有勁道,口感更好,不會很快縮小,如果錯過了這一步,直接上鍋蒸,面坯中間沒有空隙,會導致饅頭變成死面團,醒面之後,才會更蓬鬆,松軟有彈性。
饅頭實心發硬,有的涼了甚至和饅頭一樣硬,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忽略了二次醒面,二次發酵過的饅頭生胚,體積會變大,變的輕飄飄的,讓內部重新產生氣體,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才會蓬鬆柔軟,松軟清香,入口回甜,二次醒發的味道,面相會更好。
三、蒸饅頭
蒸鍋講究密封性,俗話說得好「不蒸饅頭蒸口氣」,蒸饅頭的過程中,最忌打開蓋子查看,因為會漏氣,蒸饅頭要一氣呵成,不能漏氣不能跑風,大火將熱氣完全激發出來,饅頭在這個過程中會定型,如果突然掀蓋跑氣,饅頭遇冷會收縮,塌陷而不夠圓潤飽滿,鍋的大小不同,蒸的時候也不同,一般大火蒸15-20分鍾之間。
蒸饅頭有人用冷水,有人用熱水,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模式,發面沒問題,醒面沒問題,揉面沒問題,我更習慣於熱水蒸,最終得到的饅頭,都蓬鬆宣軟,什麼情況下會用冷水蒸,面發的有點不成功,二次醒發的時間不夠,舒展不好,褶皺沒定性,出現這幾種情況,是可以用冷水蒸的,冷水變沸騰需要過程,再次期間,酵母粉還會工作一段時間,體積會繼續增大,讓饅頭變得更勁道蓬鬆。
四、關火燜5分鍾
大火蒸15分鍾,關火燜5分鍾,無論蒸饅頭還是蒸包子,我已經習慣這個操作了,為什麼要燜?因為可以減少死面現象的幾率,饅頭回縮是一種物理現象,時有發生,饅頭氣孔少,就會這樣,適當的燜幾分鍾,可以防止饅頭沒蒸熟,在燜的過程中,鍋底熱氣還會加熱,讓饅頭充分熟透,如果你不燜也沒關系,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大火蒸15分鍾,基本都熟透了,不悶直接就拿出來吃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蒸饅頭的4個小技巧,靈活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最大程度的成功。
㈦ 做饅頭怎麼做好吃
千層糕
麵粉100克、酵母粉2克
清水50毫升、鹽2克
1.准備好食材
2.酵母粉2g,30℃清水50ml,靜置5分鍾,麵粉100g,鹽2g,攪拌成絮狀
3.揉成面團,發酵兩小時
4.撒麵粉適量,抓勻,撒麵粉適量,揉至面團光滑
5.擀成薄皮,刷油,鹽1g撒勻,對折
6.刷油,撒鹽,折出造型
7.隔水,大火蒸30分鍾
燙面餅
麵粉150克、酵母3克
鹽8克、芝麻10克
1.將3克酵母放入碗中,加入溫水30毫升,放入麵粉150克,鹽3克,揉成面團
2.醒半個小時,再揉光滑
3.將10克芝麻,鹽5克,擀成細粉
4.面團擀成餅,撒上芝麻鹽,包起摁壓成餅
5.放入鍋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
6.出鍋完成
手撕千層餅
麵粉500克
食鹽10克、植物油100克
五香粉5克、熟芝麻20克
水210克、雞蛋1個
1.麵粉500克,其中三分之一用開水燙熟
2.麵粉中加入雞蛋1個,食鹽5克
3.和成比餃子面微軟的面團,捏起來比較軟但不粘手即可;關鍵提示:面團要軟一些,這樣才能保證口感,用開水燙面也是增加餅的宣軟度,道理就像做麵包的湯種一樣,加入雞蛋能保證餅既宣軟又筋道,也可以不加雞蛋
4.蓋上保鮮膜醒40分鍾,中間揉上兩次,揉到面團光滑
5.碗中加入麵粉80克、芝麻20克、五香粉5克、食鹽10克
6.鍋中加熱大概100克植物油,可以加入適量花椒提味,加熱到冒煙後晾一會後分次慢慢倒入碗汁;關鍵提示:一定要把熱油晾一會,不然過高的油溫會使麵粉糊掉
7.醒好的面團分成自己喜歡大小的劑子撒上干澱粉,揉光揉圓
8.擀成薄面片,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大概2毫米左右,厚了層次不分明,薄了包上油酥後容易爛掉
9.均勻的抹上油酥
10.開始疊羅漢,一層落一層
11.疊到最後剩一點麵皮包上之前的,關鍵提示:這樣能防止麵皮里的油酥外漏
12.油酥面立起來
13.從一頭捲起,邊抻邊卷,這樣餅會更加的薄
14.最後剩上一點麵皮
15.把卷好的壓在上邊,這樣也是防止油酥外漏
16.面團再醒上10分鍾,這樣便於擀成餅狀
17.這時候電餅鐺預熱,面團擀成餅
18預熱好的電餅鐺中倒入適量油,想要酥脆就多加油
19.放入餅後,等一邊加熱到餅皮上色起殼後翻面,再蓋上電餅鐺蓋子兩邊加熱
20.加熱一會等到略微顏色變黃之後打開蓋子倒少許油,這樣也是為了更加酥脆,也可以不加
21.中間再翻一次面,用鏟子給餅扎洞,這樣油會滲入到餅中,增加酥脆口感
22.等到兩邊金黃即可出鍋
23.切成小塊,手撕餅顧名思義就得手撕著吃,這樣才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