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泡菜鍋巴的做法步驟圖,泡菜鍋巴怎麼做好吃
用料
牛肉片 300片
韓國泡菜 1杯
白菜 3片
蒜末 1匙
韓國辣醬 1大匙
汽水 1/3杯
醬油 適量
芝麻油 適量
白芝麻 1大匙
鍋巴 1包
太白粉 1大匙
泡菜鍋巴的做法
【1】切白菜
將白菜切成塊狀,放到水晶碗里備用。
㈡ 鍋巴可以怎麼吃
米鍋巴是一種休閑小食品,香酥可口,廣受歡迎。
⒈工藝流程
淘米→煮米→蒸米→拌料→壓片→切片→油炸→噴調料→包裝
⒉技術要點
⑴淘米、煮米、蒸米:大米洗凈去沙,放入鍋中煮成半熟、撈出,在蒸鍋中蒸熟。
⑵拌料 蒸熟的米飯中加入2%~3%的起酥油或棕櫚油,12%~16%的澱粉,攪拌均勻。
⑶壓片、切片:用壓片機將拌好的料壓成1~1.5毫米厚的米片,按3厘米×2厘米的規格切片。
⑷油炸、噴調味料:油溫240℃左右,時間3~6分鍾,炸成淺黃色撈出,瀝油後噴上細度為60~80目的調味粉,然後包裝。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2
1、原料配比 大米500克,澱粉50克,豬油少許。
2、製作方法
①將淘凈的米放入鍋中,煮成半熟撈出,再放入蒸鍋中蒸熟。
②趁熱拌入少量豬油,待米飯冷卻至常溫時,拌入澱粉。
③將米飯手工擀製成2毫米厚的米片,再用刀切成適當的小片。
④將適量植物油入鍋加熱,油熱後放入米片,炸至淺黃色時撈出,控去多餘的油後,再撒上調味粉即成。
[編輯本段]魷魚鍋巴
原料
水發魷魚150克,肥瘦肉末50克,冬筍末15克,水發冬菇15克,鍋巴50克,醬油7克,精鹽1.5克,味精3克,料酒5克,香醋8克,胡椒粉1克,清湯250克,菱粉8克,豬油10克,香油8克,植物油800克(約耗30克)。
做法
將魷魚刮凈雜質,先切成約3公分長10公分寬的塊,後批成均片,泡在清水中,燒熱鍋放入豬油,先將肉末下鍋煸散後,烹入料酒,加入醬油、精鹽、湯,放入魷魚、筍片、冬菇略滾一下,加入味精,隨後用水菱粉勾薄芡,加入香油、香醋、撒入胡椒粉攪勻,起鍋裝在碗中。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九成熱時,將鍋巴掰成金錢塊,下沸油鍋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裝在深圓盆中,隨即將魷魚倒入鍋巴盆中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酸辣鬆脆,鮮嫩。
[編輯本段]蝦仁鍋巴
鍋粑類的菜式在川菜館中種類非常多,但也只是在澆頭的用料及口味上加以變化。相傳是政論家陳果夫先生研究出來的,因富營養且味美介廉,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菜」。到了抗戰期間,此菜更為流行,而又有了「一聲雷」「轟炸東京」「轟炸南京」「轟炸莫斯科」等名稱,因為油炸過的鍋粑淋上勾過芡的澆頭,會發出很大聲響。固此做此菜要色、香、味、聲四者兼具,才算合格,目前在大陸此菜亦有個極美艷的名字叫「桃花泛」。
材料
蝦仁、瘦豬肉、香菇、熟青豆、鍋巴(二寸四方大)、鹽(用於腌蝦)、濕太白粉(用於腌蝦、腌肉)、醬油(淡色)(用於腌肉)、清湯、蕃茄醬、糖、醋、麻油
做法
①蝦仁洗凈後,用腌蝦仁料拌勻。瘦豬肉切絲拌勻腌料,腌置片刻。冬菇用溫水泡漲後,去蒂切成細絲備用。
②在炒鍋內燒熟六湯匙油(約八成熟即可),先炒熟豬肉絲,隨即鏟出放在盤中,再燒熱鍋中剩餘之油,傾落蝦仁大火炒熟,盛在肉絲一起。
③放下香菇絲在炒鍋內略炒,並注入清湯煮滾,然後加入蕃茄醬、醬油、糖、醋、鹽調味,待再滾煮後,即用調過水之濕太白粉勾芡,使汁粘稠,再將炒過之豬肉絲與蝦仁及熟青豆等加入攔勻,最後淋下少許麻油。改用小火繼續使其保暖( 中太滾以免湯汁乾)。
④將六杯油在另一隻鍋內燒得極熟之後,投入鍋巴用大火膨,至顏色變黃而酥脆時撈出(油不要瀝得太乾),裝在深盤(或大碗內),同蝦仁料(盛在另一隻碗中)一起迅速端上桌面,澆下蝦仁料到鍋巴上,當時必呈油爆之聲,即可迅速供食。
番茄蝦仁鍋巴
原料:
大蝦仁175克 鍋巴100克
雞蛋清1個 沙司125克
味精2克 米醋10毫升
紹酒15毫升 白糖10克
濕澱粉50克 色拉油1250毫升
精鹽4克
製法:
①將蝦仁在冷水中沖洗至雪白,瀝干水,放入碗中,加精鹽2克拌勻,放入雞蛋清,用筷子攪打至有粘液,再加濕澱粉25克攪勻,漿透待用。
②用不焦的鍋巴,刮盡飯粒,切成直徑4厘米的菱形小塊,烘至乾脆。
③鍋熱後,滑鍋後,下色拉油至100度左右熱時,倒入蝦仁,用筷子劃至玉白色時,倒入漏勺,瀝去油。將鍋置中火上,放水300毫升,加精鹽2克和紹酒、番茄沙司、白糖、味精,待湯燒沸時,用米醋和濕澱粉25克拌勻,勾薄芡,然後將蝦仁入鍋,攪動後起鍋裝盤。
④鍋洗凈,下色拉油,旺火燒至230度左右時,倒入鍋巴,用漏勺翻動,炸至金黃色時撈起,盛在碗內,立即和番茄蝦仁汁同時送上餐桌,將汁倒在鍋巴上面,即發出「吱吱」的爆裂聲。
辣醬蝦仁鍋巴
【菜名】 辣醬蝦仁鍋巴
【所屬菜系】 韓國
【特點】 呈醬紅色,辣酸咸甜,別具特點
【原料】
蝦仁300克,鮮豌豆25克,罐頭竹筍25克,熟火腿15克,辣大醬100克,糖10克,精鹽5克,醋10克,味精5克,雞湯1250毫升,水澱粉35克,蔥薑末10克、雞蛋1隻,花生油1公斤(實耗100克),雞油500克(實耗50克),干澱粉15克,干鍋巴150克
【製作過程】
①蝦仁沖洗干凈,瀝干水分,放入碗內,用蛋清、鹽、干澱粉上漿,待用
②燒熱鍋,放入熟雞油,燒六成熱時,投入蝦仁劃熟,倒入漏勺,瀝出油。原鍋留25克雞油燒熱,放入蔥薑末煸炒,隨那加入辣大醬,煸熬至油呈紅色時,即加雞湯、鹽、味精、糖、醋、豌豆、竹筍丁、火腿丁,燒開後,下入水澱粉勾薄芡,放入蝦仁,淋入熟雞油,出鍋,裝碗
③凈鍋,放入花生油,燒八成熱時,將掰成金錢大小的鍋巴入鍋,速,呈淡黃色時,撈出,控油,裝入深盆迅速上桌。
④食用時,將碗里湯汁往鍋巴上澆,即可
[編輯本段]海參鍋巴
原料
水發海參200克,鍋巴100克,蔥30克,生薑20克,素油200克,黃酒20克,
味精1克,胡椒粉1克,濕澱粉15克。
製作:
⒈將水發海參切成片,鍋巴掰成小塊,生薑用刀拍松;
⒉炒鍋上水,放入素油少許,投入蔥、姜煸香,放入海參,烹入黃酒,略燒,注入清水1000克,燒沸撈起海參瀝水;
⒊原鍋去水,洗凈,放入鮮湯一大碗,燒沸後加入精鹽、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盛入大湯碗,撒上胡椒粉;
⒋在燒海參湯的同時,另取一鍋,加入素油,燒至九成油溫,放入鍋巴炸至金黃時撈出瀝油,裝入另一湯碗中,迅速上席,將海參湯倒入鍋巴碗中即成。
[編輯本段]鍋巴肉蟹
原料
肉蟹2隻、約750克、大米鍋巴150克、 鮮蝦仁30克、 發好的魚肚30克、火腿30克、香菇30克、青豆30克、泡辣椒節10克、 薑片5克、蒜片10克、馬耳朵蔥2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鮮湯、干濕澱粉各適量、精煉油1500。
製作方法
①肉蟹宰殺後治凈,剁去腳尖,斬成小塊;鮮蝦仁洗凈,用精鹽、胡椒粉、料酒、水澱粉抓勻上漿;魚肚洗凈,切成菱形片;火腿、香菇均切片;青豆洗凈;用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鮮湯、濕澱粉等對成滋汁。均備用。
②炒鍋置火上,放入精煉油燒熱,先下入泡辣椒節、薑片、蒜片和馬耳朵蔥爆香,再下入蝦仁滑散,接著放入魚肚片、火腿片、香菇片和青豆炒熟,烹入滋汁,待芡熟後起鍋裝入大碗內。
③凈鍋重上火,放入精煉油燒熱,將蟹塊拍勻干澱粉,下入鍋中炸熟,撈起擺入盤中,再將鍋巴掰成小塊,投入油鍋中炸至金黃酥脆時撈起擺入盤中,隨同大碗一起上桌,然後當著客人的面,將碗中湯汁及內容澆在盤中蟹塊及鍋巴上,即成。
特點
蟹肉細嫩,鍋巴酥香。
[編輯本段]鍋巴調味粉製作
①麻辣調味粉配比:味精20%、辣椒粉2%、鹽76%、花椒粉2%。
②孜然調味粉配比:鹽60%、孜然28%、姜粉3%、花椒粉9%。
[編輯本段]鍋巴肉片
【原料】
豬裡脊肉300克,大米鍋巴100克,玉蘭片50克,水發冬菇50克,豌豆苗50克,蔥100克,姜5克,蒜10克,泡辣椒10克,醬油10克,胡椒粉2克,料酒20克,味精1克,白糖25克,醋15克,鹽3克,蛋清25克,豆粉30克,素油250克,豬化油100克,鮮湯50克。
【製作過程】
⒈豬裡脊肉去盡白筋,橫切成薄片,用鹽、胡椒粉、料酒、味精拌勻;並用蛋清豆粉掛好漿。
⒉冬菇去蒂片成片,玉蘭片片成片。蔥切成節,姜、蒜切片,泡辣椒去籽切成斜刀片。鍋巴掰成5厘米見方(或圓形)的塊。用醬油胡椒粉、料酒、味精、白糖、醋、鹽、水豆粉加鮮湯對成芡汁。
⒊炒鍋置火上,下豬化油燒熱(約180℃),將肉片入鍋炒散,滑熟,倒入漏勺。鍋內留底油,下冬菇、玉蘭片,泡辣椒、姜,蒜、蔥,稍炒,下肉片炒勻,烹入芡汁,下豌豆苗,稍收,起鍋裝碗,鍋巴入燒沸的素油鍋中,炸至黃色。浮起即撈起,裝入窩盤,並澆上少量沸油,將鍋巴和炒好的肉片同時上桌,趁油燙迅即將肉片淋於鍋巴上即成。
【特點】
上菜形式別致,糖醋香味濃郁,肉片滑嫩,鍋巴酥脆。
[編輯本段]紅薯鍋巴
紅薯鍋巴,是以新鮮的紅薯、上等糯米為原料精製而成的風味小食品。具有綿甜、酥脆、可口的特點,深受城鄉人民的喜愛。其製作方法是:
⒈原料選擇 選新鮮、無機械損傷、含干物質高的紅薯10份、切去根莖,用水洗凈。另選粘性強的糯米1份,用水淘洗、浸泡30分鍾瀝干水分。
⒉蒸制 把紅薯和糯米分別放入鍋內,加水。用大火蒸煮熟透,備用。
⒊搗泥 把熟透的紅薯和糯米,趁熱倒入木桶中,迅速用大頭木棍或酒瓶將其搗成泥糊狀。同時加入少量的濃糖水,以增加甜度和風味。
⒋抹泥 取干凈被單平鋪於曬墊中,四角用重物壓住。再將搗勻的泥糊慢慢倒在被單上迅速用泥工抹灰用的鏜子(要洗凈消毒)用力按抹均勻。抹得越薄越好。然後在抹平的泥糊上撒上一層芝麻。
⒌乾燥 兩人分別提起被單兩角,輕放在竹竿上置陰涼通風處涼干,以防暴曬乾裂。再把晾乾的被單面朝下反鋪在曬墊上,用濕毛巾將被單浸透,迅速將薯皮一塊塊剝下,曬干或烘乾,以防霉變,用剪刀剪成3.6×6.6(厘米)見方的各種形狀後收藏。
⒍炸制 將干薯皮放在140~160℃的菜油中炸3~5秒鍾,至薯皮表面漸黃而未焦糊時取出瀝干油,即為成品。干薯皮可隨吃隨炸。
⒎貯存 內包裝採用復合塑料袋密封,置低溫乾燥處。或放在小口缸中用布塞緊即可。保質期可達6個月以上。
[編輯本段]茶香大米鍋巴
一、原料
粳米、茶葉、提煉植物油、豬油、澱粉、食鹽。
二、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淘洗→浸泡(加茶葉)→蒸煮→冷卻→配料→軋片→切片→油炸→瀝油→包裝
三、操作要點
⒈原料選擇:選用優質粳米做原料,篩選除雜後,清洗干凈。
⒉茶汁提取:提取茶汁用於浸泡大米和米飯。將適量過120目* 的茶末用沸水沖泡10分鍾,然後抽濾,如此反復操作3次,將濾液混合,加入適量保色劑備用,茶渣留存待飯煮熟後加入。
⒊浸米:浸米的目的是米粒充分吸收水,使大米在蒸煮時充分糊化煮熟,浸米至米粒呈飽滿狀態,水分含量達30%左右,浸泡時間通常為30~45分鍾,浸泡用茶汁浸泡。
⒋蒸煮:蒸煮是使大米中的澱粉糊化的過程,採用常壓蒸煮或加壓蒸煮即可,蒸煮到大米熟透,硬度適當,米粒不糊,水分含量達50%~60%為止。
⒌冷卻:將蒸煮結束後的米飯自然冷卻,散發水汽,目的是米飯鬆散,不進一步變軟,不粘成團,也不粘軋片器具。
⒍添加配料:加入適量豬油、小麥澱粉及茶末於冷卻後的米飯中。
⒎軋片、切片:用軋片機壓成5毫米厚的薄片,然後切成4厘米×5厘米的小方塊。
⒏油炸:將切好的薄片放在植物油中炸,油溫190~200℃,動作要迅速,以減少茶葉中營養成分損失。
⒐調味:可採用傳統方法加味精、鹽、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五香粉等,各種調料,製成麻辣味、牛肉味、海鮮味、五香味等,也可不加其他調料,只加味精和鹽,以保持茶的香味。
*「目」 為非標准單位,為了使用方便,本詞條仍保留。粗略的換算公式為:粒度d(mm)=16/目數。
[編輯本段]三鮮鍋巴
美味中國美食網
美食原料:
魷魚、肉皮、海參、米飯、筍尖、蝦仁、蔥、姜絲
製作方法:
1、先將所有原料都切成小段,洗凈,接下來就可以開油鍋了。
2、將米飯壓實後放入油鍋炸,炸至金黃色即可撈出擺盤待用。
3、炸完鍋巴,即可開始炒制配料,由於蝦仁比較嫩,所以先下鍋略微過下油即可,再將筍尖、海參、魷魚放入鍋中,加鹽和姜絲,略微燜煮一下,快熟時將蝦仁倒入即可。
4、最後將炒好配的料趁熱淋在鍋巴上面,在噼噼啪啪的油爆聲中,宛如平地一聲雷般的勾人食慾。
[編輯本段][1]不好的鍋巴
燜米飯的時候,由於火候和鍋的原因,通常是電飯鍋,經常在鍋底形成一層又干又硬,有時候略帶黃色的物質,被稱為鍋巴。如果不嚴重可以用鏟子硬鏟下來,實在不行則可以用水浸泡。預防這種鍋巴需要在燜米飯時掌握好加水的程度,並且注意不要超過時間。而且當鍋巴燒糊了的時候。這時候鍋巴當中產生了一種致癌物質-苯並(a)芘。它是世界公認的致癌性最強的毒物之一。這時的鍋巴是不能吃的。長期吃的話就有可能導致癌症。
[編輯本段]鍋巴的起源
「鍋巴」名出安徽(轉載)
小的時候,家在農村,每頓吃了兩三碗米飯之後,還想要吃點鍋巴。有的孩子嘴甜,會向成年人討要說:「給塊鍋巴香香嘴呀!」大人就會將鍋中的飯刮凈,留下貼著鍋的鍋巴,把灶下余火劃一劃,或略添一把微火,鍋巴就在加熱中起脆而自然剝離,我們就可以吃到焦脆又香酥的鍋巴了。煮飯時,若是飯頭上蒸幾片鹹肉,肉油流入鍋巴上,那鍋巴酥香、鬆脆,還會帶上點微微的鹹味,更加好吃。放在鼻子前聞幾下也誘人直咽口水。
過去,城鄉居民都很窮困,鍋巴一般不讓人隨意吃完。往往把鍋巴積攢起來,曬干收藏,留待春荒活緊之時,充糧度飢。所以,安徽境內沿江及皖南一帶有些人家吃飯時是不準吃鍋巴的,他們稱鍋巴叫「靠山」,看作抵擋飢荒災害日子的「依靠之山」。
鍋巴不僅可以當零食、當糧食用,還可用它做出許多菜餚。據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在一家小飯店用餐,就吃到用蝦仁、雞絲、雞湯熬成的鹵汁當場澆在油炸的鍋巴上,頓時炸聲大作,濃香撲鼻,乾隆一嘗,覺得香脆可口,食趣盎然,便問這是何菜,店主笑道:「這叫平地一陣雷。」乾隆脫口而道:「此菜可稱天下第一菜。」從此,「天下第一菜」成為許多地方保留的傳統名菜。如今,飲食業已廣泛採用鍋巴做菜,口蘑鍋巴、魷魚鍋巴、海參鍋巴、干貝鍋巴、魚肚鍋巴,燒料大同小異,不一而足。食品工業也在鍋巴上大做文章,加工出方圓不同形狀的包裝鍋巴,即開即食。
鍋巴的起源應在安徽。《北京晚報》1994年6月4日曾載李知文先生《「鍋巴」考源》一文,認為鍋巴本作鍋粑,原是帶有地方色彩的皖語中的一個詞。桐城派晚期文學大家姚永朴所著的《舊聞隨筆》可證,其中所記汪志伊的嘉言懿行———《汪家門制軍》,有這樣一段記述:
太湖李木山(長森)與公(指汪志伊)同時居官,並有廉名,時人稱為汪白菜、李鍋粑。鍋粑,皖語,謂鍋底焦飯也。據此可知,現代漢語的「鍋巴」是由皖語中的「鍋粑」演化而來的;「巴」並非「粑」的簡化字,如糌粑並未簡化為「糌巴」。我們在品嘗著酥脆松香鍋巴的同時,考其淵源,也可看出皖人對民族食品和詞庫的小小貢獻。
[編輯本段]鍋巴救命的啟示
陳遺是晉朝的一個小軍官,從小愛惜糧食、樸素節儉的好習慣。一天,他到廚房去,看到有許多鍋巴被扔,很可惜,便命廚師收好,別浪費。這樣一天一天地下來有好幾麻袋。後來了生了戰爭,他們的軍隊打了敗仗。他們沒有糧食,餓得眼冒金星。陳遺突然想起那些鍋巴。他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在幾天中,等到了援兵的到來。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從小養成愛惜糧食,要時時刻刻緊緊地記牢,無論在任何地方、環境、生活中也是要記牢。在必要的時候可能會幫你一把。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是農民辛辛苦苦項著烈日,冒著雨水種出來的,這每一粒浪食都是農民的心血,每天起早摸黑地辛苦幹活而得來的。有這么一首詩:鋤禾日法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要愛惜糧食,若每人都浪費食物,那麼這個國家就浪費了不計其數的糧食。因此,我在這里號召大家:千萬要緊記愛惜糧食,這不但為自己著想,還為國家的利益著想。
[編輯本段]舊詞新解
郭芙蓉的粉絲,人稱鍋巴。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煮飯時附著於鍋底之焦飯。又稱鍋焦、飯焦。以焦厚者為佳。
性味甘平。能健脾消食、止瀉。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久瀉等。單用研末服(名黃金粉),或與蓮米、神曲、山楂、雞內金等健脾消食葯配伍,作丸、散服。每次用10~15g。
【別名】鍋焦、焦鍋巴、飯焦。
【性味】性溫燥,味甘苦。
【歸經】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厚腸胃,助消化。
宜:胃弱者及慢性胃炎、不思飲食者宜食;脾虛、消化不良、久瀉不愈的老人、小兒宜食;病後消化力弱、食積腹痛者宜食。
忌:糖尿病患者忌食;乾燥綜合症及陰虛火旺者忌食。
㈢ 鍋巴怎麼做才好吃,行家進!
雞蛋打勻,把鍋巴先泡在裡面。然後炒,同時把剩下的雞蛋灑在鍋巴上,要均勻點
㈣ 糯米鍋巴怎麼做好吃
1.糯米洗凈,加水,放入冰箱泡24小時後,撈出糯米瀝干備用
2.姜切末
3.蔥切末。將泡好的糯米加入鹽,五香粉,蔥白末,薑末,澱粉攪拌均勻備用。
4.鍋中放油,開火,做鍋巴的模具放入鍋中,和油一起加熱。預熱到扔粒米下去米就很快浮上來時,拿出模具
5.模具中留少許油,加入糯米,用勺子鋪平,記住,一定要鋪平,這樣鍋巴才能熟得均勻。
6.待鍋巴成形後,將鍋巴脫模,用同樣的方法做第二個。
7.炸到鍋巴金黃,即可撈出了。
8.待廚房紙吸出鍋巴里的油份,即可裝袋,紮好,想吃的時候拿出幾片。
㈤ 愛吃鍋巴嗎,自製鍋巴,香脆好吃,簡單易學
用料
糯米 500克
蔥白 5克
薑末 5克
鹽 5克
玉米澱粉 5克
鍋巴的做法
將糯米泡水四個小時
看這么多鍋巴,最後炸好後的油這么多
㈥ 好吃的鍋巴是怎麼做的呢
所需材料【糯米、麵粉、芝麻】
1、把泡過水的糯米水份控出來,把糯米放在案板上。
2、用擀麵杖把泡好的糯米擀碎。
3、把擀好的糯米放入碗中,放入麵粉,比例是1:1。
4、加適量的清水和成面團。
5、揉成面團之後,密封醒發20分鍾,蓋上保鮮膜。
6、案板上抹一些油,醒好的糯米面拿出來,用擀杖直接擀成一個大圓餅。
7、擀成薄厚大概3毫米就可以了。
8、用刀切成2公分寬的長條,再把長條切成小塊,切好之後用叉子在每個小口上面扎一些小口。
9、鍋中倒入食用油,油溫燒至6成熱,下入鍋巴,炸至金黃色,表皮酥脆就可以出鍋了。
10、一勺孜然粉、辣椒面、芝麻、鹽、少量胡椒粉、雞粉、花椒面,攪拌均勻,撒在紮好的鍋巴上,攪拌均勻。
鍋巴這樣就做好了,香脆入味,喜歡的話趕緊試試吧。
㈦ 雞湯泡鍋巴怎麼做好吃,雞湯泡鍋巴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母雞
半隻
杏鮑菇
半根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姜
適量
大蔥
適量
八角
2個
干枸杞子
若干
步驟
11.雞湯盛入碗中,大米鍋巴掰小塊,放入雞湯種泡一會,開動吧,口水不要流出來哦
小貼士
1,油不要多,雞熟後油會變多。如感覺油還是多,可湯煲好後撇去油。
2,鍋巴我是買的,也可以自己做
3,不要加味精或者雞精就已經很鮮美了。個人覺得加了雞精反倒會破壞它的鮮美。
4,不喜歡鍋巴,直接喝湯就行了,真的很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