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炸醬臊子是重慶小面的絕對靈魂,詳細的做法與技巧是什麼呢
豬肉用量(瘦肉和肥肉的後腿)。
補充材料
菜籽油適量
姜適量
大蒜適量
蔥適量
洋蔥適量
米酒適量(料酒、米酒亦可)
1. 豬後腿(不是蹄鐵),一比一。我這次取的量是每塊約15(8)(2)厘米的肥瘦。
2. 一起剁成約3毫米的肉糜。
3. 八角三、四瓣(一個完整的八角有八瓣),沙香(也叫沙姜、山奈)等卷。
4. 加工成一兩毫米的細粒。
5. 老薑1.5(1.5)1.5(4)厘米一塊,大蒜等體積。
6. 蔥一根約30厘米長。
7. 將老薑和大蒜切成兩毫米的細末,青蔥切成半厘米。
8. 一個直徑六厘米的洋蔥。
9. 剝去約兩層皮,去掉任何乾燥的部分。
10. 將去皮的洋蔥切成兩到三毫米的小塊,放在一邊。
11. 用大火加熱炒鍋,加入約200或300毫升菜籽油。熱後微微冒煙。
12. 加入約10個川椒、沙八角;對於豆瓣醬,加入一湯匙直徑5厘米的湯、姜蒜末、洋蔥和蔥花,翻炒一到兩分鍾。
13. 加入肉糜和兩片胚芽葉,用大火連續翻炒。
14. 用一分鍾左右的時間攤開,加入直徑5厘米的勺子半勺甜豆瓣醬,醬油半勺,米酒(料酒米酒也可以)半勺。
15. 翻勻,加入礦泉水瓶蓋半蓋鹽,翻勻。
16.加入水,翻勻至肉高兩厘米左右。加入雞肉礦泉水瓶蓋半蓋,中火開蓋燉。燉到水剛好沒過肉(10到20分鍾),再攪拌一兩分鍾。
重慶小面好吃,主要是炸醬好吃,味道香,回味無窮,配上高壓鍋壓好的豌豆,一碗豌炸面就出鍋了!這裡面最核心的就是炸醬,它就是面的靈魂,是添加了郫縣紅油豆瓣醬的炸醬。
B. 怎樣炒雜醬臊子,四川雜醬面臊子的製作方法
1.豬肥肉5斤、豬瘦肉5斤、姜6片、獨蒜3顆、郫縣豆瓣醬2勺、料酒2勺、甜面醬1勺、蚝油2勺、十三香1勺、適量鹽、適量雞精。
2.豬肥肉用機器打碎,瘦肉切成小顆粒,生薑及大蒜切成顆粒,鍋里放油燒熱倒入豬肉泥炒3分鍾。
3.下豬瘦肉顆粒,用中火慢炒至水分收干。
4.加入料郫縣豆瓣醬、甜面醬、料酒、蚝油、十三香、少許鹽,炒3分鍾。
5.加水淹至肉末一寸左右,開小火燜,直到肉達到入口即化的程度。
6.起鍋前加少許雞精。
7.完成圖。
8.臊子也就是吃面條的時候在面條上澆的鹵兒。
9.北方河南,山西,陝西,甘肅一帶一般都說臊子,而不說鹵兒。
10.岐山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出名。
11.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
12.臊子面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
13.《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
14.」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雲:「余為座上客,舉箸食湯餅。
15.」面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
16.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
17.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
18.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為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面條,並寫下了對它的贊美詩句:「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
19.」臊子面在中原地區身價頗高。
20.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
C. 炸醬面的臊子怎麼做 公開臊子的做法
1、原料:腿心肉。輔料:油、鹽、醋、姜、蒜、花椒粉。
2、做法:購買腿心肉,但一定不要去皮。回到家,先把皮上的毛小心地去掉,洗干凈後,把精肉\皮\肥肉分別切成小塊;
3、鍋加熱,放點油,等油燒開了,先放肥肉翻炒,等油炒出來後,立即放入豬皮炒;
4、炒到顏色稍變色,再放入精肉炒;
5、等炒到顏色發白;
6、就可以放入醋了--選用的是袋裝醋,註:不能用瓶裝醋;
7、醋放到下圖的位置即可;
8、就可以蓋上鍋蓋用小火煮了;
9、把姜蒜切成沫備用;
10、等臊子肉燒開,放點鹽,姜蒜沫,放上花椒粉再翻炒一番;
11、再燒開一會就可以根據口味,放上辣椒面(超市\菜場有售),如果喜歡辣一點的,就多放點,不喜歡吃辣的,就少放點。
D. 四川雜醬臊子的做法
主料:豬肉(肥3瘦7)500克,甜面醬90克。
輔料:紅油豆瓣醬40克、八角半個、香葉2片、白扣2個、鹽1克、料酒2勺、姜一大塊、蒜2個、花椒一把。
1、豬肉打成粗一點的肉末(打成丁也行),加2勺料酒,1g鹽,腌制十分鍾入味。
E. 家常炸醬的做法大全
怎樣做的炸醬臊子更好吃
小貼士
大醬用蔥伴侶的豆瓣醬,黃豆醬的做過沒有豆瓣醬的咸香!
F. 雜醬臊子的做法,地道川味的哦
1.辣椒油配方:
四川的粗磨辣椒面150g 四川花椒5g 白芝麻30g 菜籽油約3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