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福州九層粿怎麼做好吃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福州九層粿怎麼做好吃竅門

發布時間: 2022-11-29 12:23:56

Ⅰ 白癜風患者可以吃什麼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九層粿。每逢重陽節,

白癜風患者多食堅果(白果,核桃,花生,葵花子,栗子,蓮子,南瓜子,松子,西瓜子,杏仁),豆類和豆製品,黑芝麻,動物肝臟以及黑色食物等,對白癜風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忌食鮮棗,山楂,獼猴桃,柚子等;少吃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這些將對病情有所改善。

Ⅱ 福州芋粿的做法視頻

A. 糯米粉150公克,在來米粉100公克,水260㏄,B.紅蔥頭6粒,蝦米40公克,芋頭1個,粽葉適量,鹽1/2大匙,糖1小匙,醬油3大匙,胡椒粉1/4小匙,五香粉1/4小匙,香油少許

做法

1.將材料A的粉類拌勻,慢慢加水揉成光滑面團。

2.起油鍋炒香紅蔥頭、蝦米、芋頭,再加入調味料拌勻裝碗。

3.將作法1、2的材料混合均勻,用手捏成小面團呈彎月型,放在已抹油的粽葉上,用中小火蒸約15分鍾左右即完成。

4剛蒸好的芋粿不宜馬上下鍋油炸,容易黏鍋失敗,最好隔夜後較硬再炸;炸時以中火炸至金黃色最佳。
材料:芋頭500克,澱粉200克,豬五花肉200克,鮮蝦仁100克,白糖200克,水發筍干200克,花生仁50克,醬油15克,精鹽5克,味精10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1、將芋頭刨皮,切成絲狀,放盆里加澱粉、精鹽和適量的水,調勻攪拌成粉團。

2、把豬五花肉、蝦仁、水發筍干切成小丁狀,下鍋炒熟,調入醬油、味精,用濕澱粉調成薄芡,即成餡料。把花生仁炒熟,去膜研碎,加白糖拌勻。

3、取直徑3寸的小碗數個,碗底抹勻熟豬油,將芋絲粉團鋪於碗底,中間放入餡料,表面再覆蓋一層芋絲粉團,抹平。逐一製作,放入籠中蒸15分鍾至熟,取出盛於碟上,撒上拌糖的花生,配上辣椒醬即可食用。

Ⅲ 福建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

其它地方知道的比較偏面,說說老家漳州詔安的小吃特產吧

1,詔安的海鮮大排檔滿大街都是好吃的有鐵爐港海鮮大排檔、後林海鮮大排檔,店裡面的炒什錦和油飯最有詔安特色

2,詔安的甜湯、菜頭粿和蚝烙是詔安人夜宵的最愛,大街晚上的甜湯攤位常常人滿,體育中心附近的蒸食膳家的菜頭粿和蚝烙堪稱一絕不管是夜宵還是午晚餐,都是詔安人隔三差五都要去吃一下的美食。

3,詔安的貓仔粥,各家有各家的煮法,懶得煮的就去保欽家或者陽光路臭頭家貓仔粥店裡來一碗。

4,麥熟估計整個中國只有詔安有,這個只有各人家裡才會做一般過年後到立夏都會有人吃,過了這個時間就沒人吃了,特別的味道出門在外的詔安人最是念想。

一般外面吃不到的小吃:甜果、艾草粿、麥熟、和合包(喜宴才有)、發粿、九層粿

伴手禮:蝦丸、牛肉丸、番薯糖、貢糖、咸餅、八仙茶

水果:荔枝,龍眼,青梅,菠蘿蜜居多

Ⅳ 永泰九層粿的做法

製作方法

1、上好晚米1500克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時間足夠,米漿才能磨的細膩)後撈出瀝干,摻水3500克磨成稀漿,再加入硼沙2克、食鹼5克、食鹽5克(以上先用水溶解)攪拌均勻。
2、大鍋倒入清水旺火燒沸,放入蒸籠,鋪上籠布,邊上夾入通氣板,蓋上籠蓋將蒸籠蒸熱。
3、打開籠蓋,將米漿分成9份,先倒入籠內1份加蓋,大火蒸約5分鍾,使漿面成熟,然後再倒入1份米漿與前面一樣依法炮製至9份米漿完畢。最後一次要大火蒸15分鍾至全部熟透。
4、出鍋晾冷,粿面抹上熟花生油倒扣在板上除去籠布抹上熟花生油,然後再翻扣在另一塊板上切長方形塊。
5、食時可蘸用醬油、老酒、味精、蔥頭油調制的佐料,獨有一番風味。
【特點】 一是粿分九層,食用時可逐層撕開,饒有趣味;二是米粿軟嫩,富有彈性。

Ⅳ 福建各地特色小吃有哪些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牆、荔枝肉、醉排骨、八寶書包魚、雞茸魚唇、琵琶蝦、荷包魚翅等。吃佛跳牆及其它傳統名菜得去聚春園。
傳統特色小吃有:魚丸、芋泥、鍋邊糊,芋果、九層果、光餅、肉鬆、蔥肉餅、燕皮、線面、春卷。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嘗到福州的各種傳統名點。但福州街頭最多的小吃店為沙縣小吃,沙縣是福建的一個地名,沙縣小吃就是由該地方的人帶來的,主要經營拌面、燉罐、魚丸、餛飩以及各種鹵味。這種小吃店門面很小,卻是福州旅遊不可不去品嘗的好地方。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許多寺廟、萊館都經營素菜,以鼓山湧泉寺素菜最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蔥肉餅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麵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製成的一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麵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面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
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中還有一種叫蝦干肉餅,製法與蔥肉餅相似,形狀大小與光餅相同,加蝦干碎、肉丁、椒鹽等為餡,貼爐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光餅
光餅是用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
光餅還有另一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咸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但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干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代名詞。現在的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樣。有將炒乾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里的辣菜餅,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里的夾肉餅等等。以前光餅屬於街頭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
蠣餅
福州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黃豆粉將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包起來炸制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則味道更好。
大街小巷的小食攤上均有這種點心。
紅糟醉香雞
紅糟醉香雞,為福州傳統名菜。製法是將精選的白嫩田雞下水鍋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撈起、放涼後,切塊腌制。醉汁製法是將味精、精鹽、紅糟、五香粉、紹酒、白糖、雞湯混合攪勻而成。此菜色澤紅潤透白,軟嫩醇香,甜酸爽口,葷厚鮮美。
佛跳牆
福州傳統名菜,迄今有100多年歷史,為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創。該菜集多種山珍海味,是以魚翅、海參、雞、蹄筋、干貝、香菇、鮑魚等20多種原料煨制而成,烹製程序嚴格,營養價值高,醇香濃郁,葷而不膩。
聚春園菜館的佛跳牆最為有名,但此菜價格較高,一般單人份每盅要300元。
附:佛跳牆的來歷
據說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吟詩作賦,老闆鄭春發送上了一壇親自做的拿手好菜,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此菜因而得名。
雞茸魚唇
雞茸魚唇是福州傳統名菜,以海產中的珍品魚唇去腥後加紹興酒腌醉,用刀背將雞脯肉剁為茸狀,燒成雞茸湯,放入魚唇烘燴,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澤雪白,魚唇軟糯,富有膠質,雞茸香醇,味鮮爽口,是高級宴席中必備的大菜。
荔枝肉
福州傳統名菜,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是以豬瘦肉仿荔枝形燒制而成,將豬瘦肉塊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卷縮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醬、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即成。
此菜一般的飯館里都能吃到。
春卷
春卷,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製成薄餅,以菜肉為餡,包成捲筒形,既當飯,又當菜。這種小吃後來定名為春卷,並逐漸流行於城鄉各地。福州人春節期間常食用,跟北方過節包餃子一樣普遍。蔡襄曾寫詩贊說:「春盤食菜思三九」。
現在春卷皮已改用麵粉,餡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乾,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高級的春卷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製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黃色,外酥內燃,又稱為「炸春」。
七星魚丸

Ⅵ 福鼎有什麼好吃

八寶芋泥:福鼎最有名的特產之一,全省都找不到更好的檳榔芋了,甜品中的極品,是用福鼎檳榔芋煮熟搗爛,放上花生、糖、油、再放在碗里壓實了,再在上面放上花生、蜜棗、冬瓜糖、紅綠絲、葡萄乾……,味道那叫一個美呀,美呀,美……,嗯,那個,就那個,收好你口水,就說你呢,還流!
檳榔芋除了做芋泥外,還可以做更好好吃的,就像這個掛霜檳榔芋:偶家姐姐做的哦,外面酥酥脆脆,裡面可是很綿軟的,香S人不償命嘀!,所謂「掛霜,就是把白糖加水煮至有牛眼泡出來後,把炸好的檳榔芋條放入翻炒至糖水成霜狀,包裹均勻就OK啦,怎麼樣,簡單吧,但就是好吃,沒得說的!
還有還有 芋棗:因為長得跟棗子差不多所以叫芋棗,做法跟八寶棗泥類似,想自己動手做的MM,或GG們,可以來找偶啦,支你招絕活,偶還是很樂意的啦
想吃原汁原味的檳榔芋,那就做 芋頭排骨湯:補營養不說,還好吃的讓你想把舌頭都給吞了下去
福鼎扁肉:其實就是北方人叫的餛飩,也叫扁食,在異鄉的福鼎人沒有一個不懷念這個,各地的餛飩都比不上福鼎的好吃啊。福鼎的扁肉皮特別薄,特別嫩,入口即化,再加肉鮮湯美,人生得此美味,夫復何求!哈哈哈,,,,
肉片:福鼎的特色小吃——肉片
肉片是小城福鼎一種很有名的特色小吃,來福鼎的做客的人都要嘗一嘗福鼎肉片。肉片製作的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操作。
像「肉片溜溜「溜溜是地瓜做成的,就因Q、滑、溜,故名「溜溜」,想要鍛煉舌頭的靈活度,那就吃溜溜吧!
肉片粿湯:先取肉泥手拈入鍋煮熟,然後把福鼎特有的九層粿(米粿的一種)切成小條放入同煮片刻。這樣肉味滲入粿條,粿條的香味也被肉片所吸收。再加少許辣椒、米醋調之,美味爽口,肉片韌且脆,米粿柔且軟,吃起來軟硬兼備,別有一番風味
說了肉片,就不能不說魚片了,
既然說了肉片,又說了魚片,當然不能落下咱最牛的「牛肉丸」了,
炒米粉:真要說到正宗,要屬福鼎店下的炒米粉最正宗道地了,要炒著感覺有點焦的樣子但又不是焦的,這樣的米粉吃在嘴時可是該Q的Q,該順的順.還有好多好多,自己去看看!

Ⅶ 霞浦 鹽田有什麼特色美食

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

福州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鼎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

福建著名佳點,與肉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台灣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蝦湯中,煮制而成。" Q0 Y$ q I# z+ n" [
: X7 x0 R8 V* y* U& t1 p" T
鼎邊糊,在鐵鍋里盛上蛤、香菇、蝦米、蔥、黃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湯,點著火,待鐵鍋上方四周烤熱後抹上花生油,再將預先備好的濃米漿均勻潑(涮)在鐵鍋內緣四周,烘乾後鏟入湯中,稍煮片刻即成。剛出鍋的鼎邊糊白脆薄潤,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 |4 |9 t4 J, l
- E0 a. W E5 ?$ f/ |/ j1 H
福州人幾乎家家都會做鼎邊糊,每到中國農歷立夏時節,福州市民與郊區的農民都要做鼎邊糊「做夏」。因為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糊,不僅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嘗。像涮鼎邊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
如今,鼎邊糊小吃攤在福州的街頭巷尾更處處可見,已成為市民常用的早點,食品店裡還有袋裝「鼎邊糊」出售,可以隨時煮食。
. ~* E: J$ M* X" G3 X

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七星魚丸

福州人最常吃的小吃。以包心有餡為特色。製作以鯊、鰻的鮮魚肉,剔骨、洗凈,剁成魚丸醬;後分次加入鹽水調和,再加入干澱粉,拌成魚羹糊狀。同時,選取豬五花肉剁成醬,蝦干切碎,調入醬油、味精、蔥白等作餡。包制時,應用特造魚丸勺,取餡包在魚羹糊里,用手捏成球狀,放在清水盆中,安放冷水鍋以微火煮熟。撈起晾在竹篩里待食。魚丸湯十分講究,佐料調味,有蔥白、麻油、蝦油等配料。魚丸浮在高湯上,一清二白,星星點點,世譽「七星魚丸」。
' V4 i- h B! K# t7 u# ~$ j

芋粿

芋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早米、白芋為主料,故名「芋粿」。做法是,將早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 4 ~/ K: q& C* b- ] V

九層粿

九層粿 ,又名九重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每逢重陽節,福州風俗登高,吃九層粿,寓意步步高升。九層粿的做法是:用上等晚米磨成稀漿,加上配料,分九次倒入蒸籠,蒸熟後形成九層。加白搪、紅糖的果面為黃色,次層與底層為白色,中間呈紅色,切成三角形,質嫩甜潤,適於冷食。民間蒸九層粿多不加糖,蒸好後適於加肉絲、香菇、花蛤等煮食。 ( l u6 m z" G/ j d4 l" k+ [

太極芋泥, D) M/ b. Y; e

福州傳統風味甜食。又稱太極芋泥。每逢吉辰喜慶,熟豬油和水拌勻,裝碗上籠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淋上熟油2兩,並用紅棗、瓜子仁、櫻桃(各3錢)在芋泥面上裝飾成太極圖案,把紅棗碎米及發成米粒狀的冬瓜條糖(1兩)分別撒在芋泥上即成。此菜細膩軟潤,芋香濃郁,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實則燙嘴。
木金肉丸1 Z3 W+ ~- @' d) {
" C" ?& ~; p; M0 p# F% l/ o+ H
肉丸,是福州人過春節必備的傳統食品。肉丸的做法是將芋頭刨成絲,加地瓜粉、肥肉、紅糖液攪拌均勻後,放入鋪有荷葉的蒸籠中蒸熟,每籠大約5斤重。吃時將其切成薄片,放入鍋內用油煎香。
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改進製作的著名福州小吃,他以芋頭、薯粉、豬肉、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肉丸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餡。木金肉丸晶瑩透亮,如琥珀瑪瑙,輕輕一嚼便覺得有一股醇醇的肉香在嘴裡漫延,細膩、嫩滑、糯軟、香甜,非常好吃。而且不需要經過油煎,直接就可食用。
老福州人都熟悉「木金肉丸好吃,真好吃」這句抑揚頓挫的叫賣聲。原來姚木金家住在澳門路的營房裡,地方比較偏僻,故每日要帶上做好的肉丸沿街叫賣,成為舊時福州城的一道風景。福州的海外老華僑回鄉都會想吃一塊木金肉丸。: X- U/ L! l' D9 ~
由於澳門路的拆遷,木金肉丸現在搬到澳門路靠近道山路的路口,作坊的主人為姚家第三代傳人,他們依然按照傳統的配方嚴格選料,純手工精心製作。所以木金肉丸的生意一直很好,遇上年節顧客得排成長龍。* `4 Y* h* P' r* u3 H

拌面扁肉" ?4 L% O+ K) J' A* c% d
" {9 R! e( j, p% b: y k

拌面扁肉在福州的小吃中始終占據領軍的地位,是福州人最喜愛的小吃,從早餐到點心到宵夜都離不開拌面扁肉。福州人吃東西喜歡簡單、清淡,福州的拌面不像武漢的熱乾麵有那麼豐富的配料,只加調味品和蔥。傳統的福州扁肉肉少皮大,肉餡只有扁扁的一撇,少得只有肉的味道,沒有肉的嚼勁。
傳統的福州扁肉肉餡顏色呈醬色偏甜,肉餡雖少但味道極其濃郁,吃起來沒有肥膩的感覺。扁肉的美妙之處在於湯,最早的湯是用豬頭肉熬出來的,後來用改用豬骨頭熬湯,乳白色的湯內加上少許調料及必不可少的蝦油,在兒時的記憶中人間的美味莫過於此了。
傳統的福州拌面是將面條撈熟,加花生醬、豬油、醬油、糖拌勻,香味十足。但是傳統的福州拌面面條很軟,很容易糊,一出鍋就要馬上拌了吃,打包回家就不好吃了
前些年,沙縣拌面扁肉進軍全國,也占據了福州的大半小吃市場,但是福州本地人不太喜歡沙縣扁肉,大家還是懷念本土的小吃。所以,在2、3年前尚干拌面扁肉在福州異軍突起就不足為奇了。尚干是福州郊縣閩侯的一個鎮,尚乾的尚干鎮的拌面扁肉已有50多年的歷史,做法類似福州傳統的拌面扁肉,但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尚干拌面扁肉經營品種有拌面、扁肉、糟菜面、清湯面等。尚乾的拌面扁肉用料講究,做法跟傳統的福州拌面扁肉類似,但在麵皮原料中加入了鴨蛋蛋清,面條很Q。扁肉皮薄餡厚,肉陷比傳統的扁肉要多,麵皮幾近透明,晶瑩剔透,煞是誘人。尚干拌面扁肉一上市就牢牢栓住了福州人的腸胃,並逐步擠占榕城小吃市場。現在只要走到福州街頭便可以看到許多圖片中那樣的「尚干××拌面扁肉」的招牌。如果你想嘗嘗福州最有名的小吃,不妨進去品嘗一下。
熟魚煮粉干+ }* y% X& j. J6 r# e
$ {( |" ^4 J: l7 r; h/ T
粉干是福州人喜愛的主食之一,粉干是用晚稻米為原料,經浸米、磨漿、排粉等12道工序始成,成品呈青白色,條直均勻。以郊縣閩侯桐口村的最為知名。2 I- t4 I7 U7 x1 n
粉干在福州有多種吃法,拌粉干、泥鰍煮粉干、糟菜粉干、熟魚煮粉乾等都是傳統的福州小吃。今天要介紹的是熟魚煮粉乾的做法。 |! a0 s4 O& @3 M. y8 x. N0 l6 ?
什麼是熟魚呢?在福州市場上我們常看到一小筐一小筐的,個頭不大2個到3個手指頭寬、10到15厘米長,通常已經蒸熟了的,有鹹味的,就叫「熟魚」,福州話諧音叫「星魚」。煮粉乾的熟魚是曬干後去刺的星魚。& g/ \9 j7 {5 m/ I. M" B7 A
熟魚煮粉干做起來很簡單,下面介紹熟魚煮粉乾的做法。5 p/ l; C" E2 Y O
1、先將粉干放到沸水裡煮軟撈起、再放涼水裡沖,滌去多餘的粉質(這樣吃起來更有嚼頭)。熟魚干用水洗凈。
2、鍋里放一勺的油,倒入白菜翻炒,加水,加入魚干,煮10分鍾,再倒入粉干再煮5分鍾。5 N% ^ Y+ ?: ~$ I( i: T4 r& \( \
3、最後放入芹菜和青蒜就可以起鍋了。; z) Q4 g; H* S8 X: ^
熟魚煮粉干味道清爽鮮美,在大排檔和小吃店都可以吃到。

Ⅷ 福州特色小吃搜索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福州菜一樣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台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園製作的「扁肉燕」和「太極芋泥」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老輩福州人有句話叫「七遛八遛莫離福州」。意謂福州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福州的風味小吃和名點在省內獨樹一幟。

1.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製,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佔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3.鍋邊糊

稱「鍋邊糊」或「鍋邊」。是福州獨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灣、香港等地的鍋邊糊店,幾乎都是福州人所開。其主料為米漿,鍋湯燒開後,將米漿淋置鍋邊,稍干後用小鏟刮入鍋中,與雞鴨肝雜、蝦干、墨魚干、香菇、黃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湯合成。其特點是面薄而卷,湯清不糊,味美適口。舊時,福州南台、下渡一帶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時,家家戶戶都做鍋邊糊。鍋邊糊至今仍為福州人習見並愛食的早點。由於鍋邊易熟,故福州俗語叫「鍋邊一煮就熟」。鍋邊糊也流傳到福州以外地區,如莆田。

4.芋泥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製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醜。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製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

5.光餅

又稱「征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麵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乾燥;一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干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飢,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製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征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福清一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製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將光餅掰開,夾入韭菜、鮮蟶、嫩筍、紫菜等即成「咸燒餅」;如加糖則為「甜燒餅」。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一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裡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一串嘗嘗。
閩東的福安也產光餅,該市坂中村的光餅很有名氣。當地光餅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攤點,因為光餅夾豆芽菜餡是福安風味小吃。

6.線面

采優質麵粉加鹽等輔助料精製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鍾,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二是涼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後不放佐料,只調以適量的香油、味精、紅酒等,風味獨特。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厘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線面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線面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

7.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

8.春卷

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乾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一邊,兩頭覆緊,再捲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鍋一炸,撈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稱炸春。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9.肉丸

選上等薯粉、白芋絲、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拌勻,佐以五香粉,還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製成粘劑,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圓狀,入蒸籠時,有意捏成團狀,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民間在春節期間自蒸;市上以「木金肉丸」為名牌,風味獨特。

10.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

11.蠣餅

「蠣餅」扁圓形,色黃、殼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點之一,風行數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餡鮮美,色金黃。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水浸3-4小時,摻水磨成濃漿,加入精鹽攪勻後待用。豬肉剁成肉餡,蔥切珠狀,用醬油調成餡料,牡蠣肉洗凈,瀝干。將特製鐵勺在油里加熱後,取半湯匙料漿倒入熱勺內,在米漿上放肉餡、牡蠣,再蓋上一湯匙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餅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干油。

12.千頁糕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麵粉製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將麵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團,餳面約2個小時,加鹼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後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折,一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製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Ⅸ 晉安區中科怎麼樣,白癜風還可以吃那些東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

1、多食:動物肝、腎、鮮蛋類、鮮豆腐、豆類、瘦肉、新鮮蔬菜、甘蔗、生葵花子、黑 芝麻、核桃

2、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

3、禁用維生素C葯物或含維C的食物

4、忌食蔥、蒜、魚、蝦、羊肉、竹筍、鹹菜、辣椒、酒類

5、病人不宜多食櫻桃

6、忌食鮮棗、山楂、獼猴桃、柚子等

Ⅹ 福州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福州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

1、重陽登高,福州也有此傳統習俗,但與其他地方不同,老福州重陽登高時往往要攜帶甘蔗。民俗專家指出:「這是取甘蔗『節節高』的寓意,寄託著人們對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孩子快快長高、長大的希望。」

2、在福州傳統節日習俗中,有不少習俗與吃有關。重陽也不例外,老福州在重陽這天要吃九重粿,這是一種糕點,在福州方言中「高」與「糕」諧音,因此重陽吃九重粿是不可或缺的。九重粿顧名思義多達九層,因為製作繁瑣,舊時只有重陽這天才吃得到。

3、龍岩

4、福建重陽節,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龍岩客家人叫重陽節為九月節,有的鄉村又叫「兜尾節」,認為它是一年中最後一個重要節日。秋收完成,進入冬閑,鄉間過九月節特別隆重,家家戶戶包餳、包燈盞糕,宰雞宰鴨。城裡群眾過此節則比較簡單,一般買點豬肉加餐,有的則加上具有時令特色的食物——板栗燉鴨和包葯薯包。

5、莆田。在福建莆田,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莆田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

6、另外,農歷九月初九在莆田沿海一帶還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