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灶做的飯菜特別的香,這和什麼有比較大的關系
小時候總是吃柴火灶的食物,後來逐漸用上了煤氣灶和電飯煲。現在偶爾去親戚家吃柴火灶鐵鍋煮的飯。黃棕色的飯鍋特別香,有嚼勁,電飯煲煮不了。應該是鍋的材質和燒的方式,讓柴火灶鐵鍋煮出來的飯更香。冬天給柴火灶添柴火特別暖和。
人都會懷舊,失去了的總覺得可貴。現在沒有了土灶,總以為土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就說煮飯。我們都知道用壓力鍋壓出來的飯更香,那是因為,米飯的芳香被聚集在鍋里,沒有跑散,所以飯香。而農村的土灶煮飯,敞開鍋子沸騰,飯的芳香早散了。又豈會更香?只不過那時的人們能為吃上一頓飽飯就已經很知足。不像現在的人,一肚子油膩,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
Ⅱ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你好,這話題很有趣。農村人喜歡用柴火做飯,現在用柴火做飯的,也大有人在,一來是柴火在農村,可以隨手拈來,不用花費成本,也可以少買些煤,農村過日子,精打細算。用柴火做飯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解決柴火和玉米芯堆放的臟亂差現象。
以前農村人用柴火做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窮,燒不起炭。記得我們小時候常常得出去砍柴和掃落葉,割蒿子曬幹了燒炕。做飯,一年三頓飯要用曬乾的硬柴火才能行。有時候天陰下雨,柴濕了做飯就得用嘴吹火,或用扇子扇。煙熏火燎很是遭罪。不是說農村人喜歡燒柴火,而是為了生存沒辦法的辦法
記憶中的童年,我們幾乎都在打柴,掃落葉割蒿子中度過,一群玩伴,放學了約在一起,各自背著大竹筐到處跑,那時候柴火資源也缺乏,得跑好多地方才能找上一筐。大人們也是在勞動之餘,搶空割一些野蒿子,用來儲存一個冬天的燒柴。用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在過去,首先一家人都忙前忙後,和面的,燒火拉風箱的,抱柴火的,坎柴火的,煨火炕的,全家總動員。雖然清貧,但也其樂融融。沒油少佐料的飯菜感覺用柴火做出來特別香,一大鍋飯一家人圍在熱炕上,吃的不亦樂乎。
用柴火做飯的好處也有更多的人間煙火氣息,一到做飯點,你看,家家煙囪里都冉冉升起了炊煙,也許,日子就是這樣子的才有滋有味,有一股朴實的人情味兒!這樣煙火的日子延續了一輩又一輩!「又見炊煙起」,這首歌讓多少人思緒萬千!如今的日子好了,農村人都燒起了大炭,無論灶糖還是火爐,飯熟了,炕也熱了。只是少了那股煤炭味,柴火味,也少了煨在炕里的牛糞味兒。生活,看似過的什麼都不缺了,但少了很多東西,讓人回味時眼角總要潮濕。
這個問題問的,一看題主就是沒有農村生活經歷!首先農村沒有多少人會喜歡用柴火灶做飯,其次不止是以前,現在農村很多地區也用柴火灶呢!
重點回答一下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吧,這個比較有意義一點。
第一:省錢!不用燃氣電費。柴火來源廣泛,在農村要麼去山上拾柴,要麼用莊稼的秸稈燒火。都是不用錢去買,自己出點力氣就能解決了,所以省錢。別看一頓飯用不多少燃氣電費,一年下來就可觀了。農村人過慣了苦日子,都會精打細算。
第二:有利於取暖。在北方農村地區都是這樣,灶台連著房間的土炕,熱氣可以進炕洞裡面。燒柴煮飯的同時,把炕也給燒熱了,晚上睡覺舒服一些。就是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還是習慣燒炕取暖,不用電器設備。
第三:鍋大,能做的飯菜多。你們看到的鐵鍋燉大鵝或者柴火燜米飯,首先得鍋大,那麼就只能燒柴。原來家裡人口多,每餐需要准備的飯菜多,所以只能用大鍋做飯。現在也是一樣,一般農村家庭日常吃飯不會做多少個菜,都是一兩個菜,但是分量比較大,所以還是用大鍋燒柴。
至於是不是柴火做飯更香,其實根本不是農民考慮的問題。農民考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省錢!
過去農村用柴火灶做飯,因為沒有液化氣、天然氣、煤炭、電,只能就地取材,用農村的現成材料做飯,這也是幾千年傳下來的一種傳統和習慣。這是因為:
一、柴火灶簡單:用土坯壘灶,沒有成本,節能環保,不用費人力物力財力。北方農村把灶和土炕連在一起,燒飯的熱量從煙道通到土炕里,把土炕燒熱,冬天盤腿坐在熱炕上,米酒油糕熱饃饃,溫馨溫暖。
二、柴火來源多樣,不用花錢:關中農村燒的麥草、包穀桿、芝麻桿、高粱桿、棉花桿、苞谷芯芯等等,烙饃、蒸饃、煮飯、熬燴菜都行。前幾天一個朋友說,他在寶雞下鄉插隊時,跟老鄉學烙鍋盔,用了8斤麵粉,把面發酵,面要硬一點,揉勻擀開,放進鐵鍋里,用麥秸燒,火要小一點,慢慢炕,功夫到了,鍋盔熟了,皮黃里酥,吃一口香的很香的很,純正的麥香。休假回西安把鍋盔背回家,街坊鄰居都來嘗嘗鍋盔,都說好吃。
三、在秦嶺山裡的農村,柴火灶燒水、取暖、熏臘肉、熏豆腐干、熏香腸,柴火灶里燒幾個土豆、紅薯、玉米,吃著更有一番風味,是現在街上燒烤攤弄不來的柴火味。
好處是:充分利用農村現有資源,節能經濟,燒柴後產生的草木灰還是一種肥料。柴火灶做出來的飯好吃。燒火產生的炊煙還是一種美景,一種詩意。
「山深處見炊煙起,知有人家」、「一點炊煙竹里村,人家深閉雨中門,數聲好鳥不知處,千丈藤蘿古木昏。」
現在農村柴火灶很少了,通了天然氣,方便省事,做飯不用煙熏火燎的。
我這個問題問的好啊,為什麼以前人們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你想啊,電力都沒普及、煤氣還沒出現,燃油都還緊張的情況下,人們不用柴火還能用什麼?那個時代物資匱乏,什麼東西都憑票的年代,人們生活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了。
城市的人們生活可以憑票買煤,有煤票還不一定夠用,常常從偷倒煤票的販子手裡,買些煤票補貼家用,你可以從過去的影視劇中,了解到以前城裡人們怎樣的生活?城市各個街巷弄堂,人們手忙腳亂地搗鼓著燃煤爐子,你會經常看到到處迷漫的淡淡煙霧,鍋碗瓢盆交響曲很有生活氣息。
農村咱不敢奢望那些高端的燃料,就連最基本最低端的柴草都很緊張,經常能看到男女老幼一齊出動,把田間地頭能燒的能用的完全擄盡。
用燒柴灶做飯有什麼好處呢?我想不來有什麼好處,只能體現裊裊炊煙富有田園詩意,充滿著生活氣息,一家人圍著鍋台轉的其樂融融。那個年代燒鍋可是個苦差事,農村廚房厚重的泥巴牆,門洞低矮不說大多都沒有窗戶,夏天做飯更不要談風扇空調了,進去一身汗,出來一身水,煙醺火燎的別提多難受了,大多數家庭中午飯都是草草地胡弄一下,沒人願進那個屋。柴灶做飯是那個時代人的一個整體記憶,對比現在美好的生活,讓人感慨幸福真是來之不易,更難忘過去那個堅難而純真的歲月。
家裡如果有房間多便於存放的話,會把曬乾的稻草擔回去放在房間貯存起來。有些人家會在房前屋後的某個地方臨時搭建一個簡陋的小房子用以堆放柴火。而實在放不下的話,會把曬乾的柴火碼成草垛。這些稻乾的稻草一方面可用來燒火做飯吃;另一方還可用來養牛,充當牛羊的過冬食物。
現在農人因工作關系常年居住在老婆娘家,不過我在這邊鎮上買了房,我可不是上門女婿。我老婆兄弟很多。農人的新家在會師聖地井岡山的龍市鎮(原寧岡縣)。這里山特別多,綿綿起伏。井岡山以山聞名,方圓百里皆是山。大山裡的人家閑暇時一般會砍些山上的雜木,曬幹了當柴火,用於做飯炒菜。當然也有個別人家會採用沼氣灶做飯吃。沼氣灶做飯的優點是清潔衛生。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都很好,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冰箱、空凋、液晶電視、電磁爐、煤氣灶等幾乎家家都有。很多人放著電磁爐、煤氣灶不用,依然鍾情於柴火灶(土灶)。那麼用柴火灶做飯、炒菜有哪些好處呢?
1.節省費用。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來說,都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平時都會注重節儉。能省一個算一個,能不花就盡量不花。當然該花的時侯他們也會毫不含糊。有些人家燒著柴火灶,卻開著小 汽車 。
2.用柴火做飯炒菜產生的稻草灰、草木灰,是一種很好的肥料,可以用來肥田種菜。這種稻草灰、草木灰裡面的成份以鉀肥為主,特別有益莊稼的生長。記得以前父母親經常會把這些草木灰收積起來。等到種油菜的時候會把油菜籽和適量基肥摻入草木灰中,攬拌均勻,然後一小抓一小抓填入事先整好的油菜溝里,蓋上土,等待油菜籽生根發芽。
3.用柴火灶做飯炒菜特別香,這也是現在很多農村人依然鍾情柴火土灶的主要原因。很多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都會偶爾回一下鄉下,盡情品味一下用柴火灶燒成的飯菜。現在的鄉村游,農庄,都以柴火灶為主打品牌,吸引了八方遊客辦得紅紅火火。
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以前在電力能源不足、沒有煤氣、沒有燃氣、也沒有電器的年代,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是用柴火灶做飯,尤其是山區農村,柴禾資源豐富,只需出力砍伐,無需掏錢購買,用柴火做飯,成本比較低,而且還十分的方便,平時只要做好儲備,一年四季都不會缺。
柴火灶做飯的好處,就是火勁猛、火勁足,這樣做出來的飯菜非常香,非常入味,也非常的好吃。
我現在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柴火灶做飯的方法。比如每次做飯先洗好米,放入鍋中,再加水,加水的多少要看你是悶飯還是蒸飯,如果是悶飯,那就要加入適量的水,同時還要看你是喜歡吃軟和點的飯還是喜歡吃稍微硬一點的飯。想吃軟和點的飯就適當多加點水,想吃硬一點的飯就要少加些水。通常情況下,將鍋中洗好的米展平,水位加到漫過米上面一扁指的高度為宜。然後用柴火將飯鍋燒開,開鍋後開始用小火即可,待飯米稍有膨脹時,再用筷子將鍋中的米橫向縱向來回劃開,然後用筷子垂直搗一些氣孔,再將鍋蓋蓋嚴實,之後,將灶堂中未燒盡的柴草退出,只留下火炭,用火鉗將灶堂中的火炭分開到灶堂的四周,中間不留火,當看到鍋蓋的周圍有很多蒸汽時或者將手掌平放到鍋蓋上面感覺到非常燙手時,就說明飯已經熟了,如果想吃鍋巴,那就讓鍋里的飯再多蒸會兒,這樣就會形成又香有脆的鍋巴。
還有一種方法叫蒸飯,蒸飯就是把米洗凈後放入鍋中,多加一些水,然後用柴火燒開,開鍋後,可以將火息滅,待飯米稍有膨脹時,就可以把鍋中的飯米撈起來過濾,也可以留一些飯米連同過濾的米湯煮一些稀飯,如果不需要煮稀飯,就將飯米全部撈起來過濾。這時還可以將鍋洗凈,借機炒菜,待菜炒完,再把鍋洗干凈,將剛才過濾後的飯米倒入鍋中開始蒸飯,蒸飯也無需明火,只用灶堂中剩下的火炭就行,當見到鍋蓋的四周有大量蒸汽冒出時,證明飯已經蒸熟了,跟剛才一樣,如果喜歡吃鍋巴,那就多蒸會兒。
其實,目前,在廣大農村,還有很多農民家庭,還保留著柴火灶,因為農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柴禾,特別是山區農村,房前屋後隨手就可以拾到柴禾,因為柴禾不用花錢買,確實也能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更為關鍵的時,用柴火灶做飯,確實要比電器做飯好吃一些。我們在下鄉時總會看到那些農家飯庄的生意十分火爆,就是因為他們還是用柴火灶做飯。這也說明大多數人喜歡吃柴火灶做的飯。
以前,沒有電,沒有燃氣,更沒有電飯鍋、電磁爐等先進的鍋灶,更主要的原因是農村普遍很窮,買不起,所以只能就進取材,磊個土灶台,燒柴禾做飯。
用柴禾灶做飯的好處多。
首先是 省錢, 在農村用幾塊土坯、碎磚頭或石頭,就能壘個灶台,燒柴禾做飯,玉米桿、爛樹枝、棉花桿、芝麻秸、煙秸等等,都是做飯的好燃料,可以說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不僅不用花錢,而且還廢舊利用,變廢為寶,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真是兩全其美。
有的人家灶台和土炕連在一起,一鍋飯做好了,土炕也燒熱了,寒冷的冬天,躺在熱乎乎的炕上睡覺,周身暖烘烘,熱乎乎,簡直是一種享受。聽老人們講,冬天睡熱炕,還能治療腰疼腿疼。
家家戶戶炊煙鳧鳧,彌漫在山村的上空,是一部美妙的田園畫卷和田園風光。
其次是用柴火灶 做飯好吃, 用柴禾灶做飯,慢火,慢燉,慢熬,紅紅的火苗吞噬著乾燥的柴草,發出吡吡啪啪的響聲,彷彿是一曲動聽的音樂,紅紅的火苗悿著鍋底,火力均勻,做出的飯特別好吃。以前老是用電器之類做飯,也沒感覺有什麼差別。中秋節回家,特意用柴禾灶熬了一鍋大米粥,同樣的米,同樣的水,吃起來口感就是不一樣,香味十足,幽香持久。兒子說,又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
我來自農村,從小家裡都用的是柴火灶,說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說明一下的,以前在農村用柴火灶,不是喜歡,而是不得已。
一是節約。這個好理解,以前,農村人口多,經濟條件差,日子都過得緊巴巴,恨不得一分當作兩分花,能節約的地方肯定要節約。柴火灶的成本小,首先是壘灶,只用得一些磚、水泥,有些人家甚至只用泥巴就可以。其次是燃料,都是花生、棉花、稻穀等農作物秸桿或野草、野樹,只有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沒有經濟成本,可以不花一分錢。
二是取材容易。家家都種地,家家都有花生桿、棉花桿、稻草等,就在地里曬干後抱回家,隨用隨取。農閑時到野外砍柴,捆野草,大自然里到處都是,雖然有時候這些資源也很緊張,但也總能弄得到。而且,把這些東西作為燃料後,那些農作物得到了妥善處理,地里包括野外都干凈整潔了,燒過的灰也能用來墊豬圈、肥田等,真的是循環利用,特別環保。
三是沒有其他燃料。那時沒有電,自然沒有電飯鍋、電磁爐、煤氣灶這些電器。雖然有煤爐,但很多人還是捨不得用的,因為買煤不僅要花錢,還要回來自己做煤球,也麻煩。沼氣也有,但很少,我們全村僅有一戶,也沒使用多久就熄火了。
四是一灶多用。柴火灶一般放兩個鍋,前鍋燒飯,後鍋燒水(包括飲用水和洗漱用水,都是要在鍋里燒的)。有時後鍋還要燒豬吃的,比如紅薯、菜葉等,煮熟了才喂。
至於柴火飯味道好與差那是後來才說的事,因為以前沒有用電器做飯,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別。現在看來,柴火灶做飯雖然麻煩,衛生差些,但是做出來的飯菜味道確實有些差別的。尤其是一種吃食,只有柴火灶才能做得出來,那就是鍋巴粥。有時回到農村親戚家裡,我們常常特意要求用柴火灶做飯,就是為了吃它。
問: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用柴火灶做飯有哪些好處?
用柴火做飯是農耕時代留下來的,以前不僅管農村,城市做用的也是柴火,因為以前還沒有煤礦,更談不上油氣礦,用煤做飯,城市是近百年以後的事,農村燒煤,也是在七十年代以後,七十年代之前,農村極少能見到煤,農村做飯沒有別的可燒,只能是用柴火灶,這不是喜歡不喜歡,在六十年代之前沒有別的能源落後的情況下,柴灶喜不喜歡也得用。
自從認識了煤之後,城市才有了爐子,但城市還有很多農村去賣柴的,解放以後我父親就去天津賣過劈柴和玉米芯。
七十年代農村有了煤球之後,還有絕大多數人燒柴灶,那是因為,燒煤球要花錢買,那時買機器煤球憑票是一塊四一百斤,買人工煤球摻土多要便宜一些,但是,農村燒柴是一分錢也不用花的,每年生產隊分很多,舊柴接上新柴。
農村每家院都有一個柴草垛,陰天下雨前還要把乾柴抱屋裡去,連陰雨時,屋裡就堆半屋柴草,有柴棚的人家就堆滿柴棚。
七十年代以後,農村有了煤球,但農民還是以燒柴灶為主,一是燒柴灶不用花錢,二是秋後冬天和春天燒柴灶連帶熱炕暖屋,一舉兩得。夏天屋裡熱就在院里或柴棚燒涼灶,也不燒煤球,因為燒柴灶隨意,點火就燒,停火就不燒,燒煤球首先點爐子要半小時,等做完飯燒完水,爐子還有火還很旺就是浪費,熱天浪費冬天怕中煤氣,所以農村人愛燒柴灶不愛燒煤球。
農村有了採暖爐後,也愛燒柴灶,那是因為傳統農村的房子都有土炕,有土炕必須要燒柴,因為"睡涼鋪不睡涼炕″,睡涼炕會落下腰疼病的,而且,過去農村人就是習慣睡熱炕頭。
有了天然氣後,人們都很喜歡,但還有很多農村人愛燒柴灶,原因就是舍不了那個熱炕頭,還有就是燒氣花錢,燒柴一分錢不用花。
自從人類學會用火來加熱食物以後,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基本上都是用柴火來生火做飯。哪怕是利用煤炭取暖做飯也是後來的事情。所以說,對於「為什麼以前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柴火灶做飯」,這個問題本身就不能成為問題。因為用柴火灶使人類在長久的生存中,不斷 探索 積累出來的最適合最經濟最高效的一種生存方式。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對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化學物質的使用並不廣泛,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為了生存需要,只能利用上山柴火和田裡的秸稈燃燒來加熱食物。而柴火灶承擔了將熱能轉化的作用。總體而言,柴火灶有以下這幾個好處。
第一,柴火灶適用范圍最廣
我國農村地區地大物博,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山,各地的環境居住生活條件都不太一樣。但是不管在哪一個地方,我們都能看到農民家庭中會建造柴火灶。雖然具體的建造結構和設計特點有所差異,但性質都是一樣的。柴火灶的適用范圍是最廣的,不像現在天然氣灶也好,沼氣灶也好,煤氣灶也好,或者煤炭爐也好,都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和使用范圍。
第二,柴火灶做取材最方便
柴火灶使用的原材料就是農村裡的秸稈殘余和木柴。這些原料的取得都非常方便。像平原地區雖然沒什麼山,但是土地面積大,種植規模大,農村的秸稈殘余,玉米桿、稻草和麥稈等等數量非常多,根本不用擔心原材料短缺的問題。而在丘陵山區地帶山上的灌木同樣很多上山砍柴或者家裡種植的桑樹剪伐以後留下來的枝條,都是非常好的柴火。所以說柴火灶的取材比其他的幾種都更加方便自然。
第三,柴火灶燒飯更符合習慣
農村裡長期燒柴火灶,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一生都是如此,祖祖輩輩就這么流傳下來。所以對於農村人來講,燒柴火灶就是刻在心中的生活習慣,一經養成很難改變。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過去全部都是如此。雖然現在有了燃氣灶,煤氣灶和電磁爐等等其他的做飯方式。但柴火灶更符合農村人的生活習慣。
第四,柴火灶經濟成本更低一點
前面也講到過了,柴火灶的取材都是就地使用農作物的秸稈殘余,根本就不需要再花其他的任何成本去購買。這一點不管是燒煤氣、燒天然氣、燒煤炭還是其他的什麼都無法比擬。因為那些都需要花費金錢去購買。農民的生活本來就不富裕,如果每天生活做飯還需要花錢,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可以使用不要錢的原料取暖,做飯的情況下很多人肯定會更加傾向於使用柴火灶。
第五,柴火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
對於這一點,在農村經歷生活過的人可能印象更加深刻,感觸更深,只有吃過了農村的柴火灶燒的大鍋飯和用小鍋和電飯煲煮出來的飯對比以後,才知道柴火灶燒出來的飯菜更香。
Ⅲ 為什麼農村柴火燒出來的菜更好吃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逢年過節回鄉下老家,吃上一頓柴火飯,覺得特別香,特別好吃,比在城裡能多吃一碗飯。我現在也有這種體驗,因為我老家還是燒柴呢,前些天國慶假期回去就吃了幾天柴火燒的菜,對象昨天還說我煮的雞肉沒有假期在老家煮的好吃。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柴火燒的菜要更好吃一些嗎?實際上柴火燒的菜更好吃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完全正確,接下來我來說說為什麼柴火燒的菜會讓人覺得更好吃。
雖說柴火燒菜好吃,但並不是說他就是百分百好,柴火灶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火候沒辦法像煤氣灶那樣精準的控制大小,而且對於一些需要大火快炒的菜,其實煤氣灶會更勝一籌。最後就是菜炒得好不好吃還得看個人手藝,你看人家飯店大廚也沒用柴火燒菜,照樣做的非常好吃。
Ⅳ 你覺得農村的柴火大鍋飯真的好吃嗎
我覺得是真好吃,而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個兒時的記憶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我就特別喜歡老家媽媽做的飯。
這個我們叫麻食,山西叫貓耳朵 ,炒點肉肉、豆腐、青菜、木耳等等,一大鍋燴麻食,絕對是經典,而且我也會做![呲牙][呲牙][呲牙]
每次回家必做的一個經典農家飯哦!
大鍋猛火燒開,再小火慢煮,用的是蘋果樹的樹枝,味道別有一番風味滴!
再說一下,剩飯更有味道[呲牙][呲牙][呲牙]
柴火大鍋做的飯菜真的是有特別的香昧。平原柴火灶不多了,靠山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鎮上有專門的柴火酒店,讓人享受真正的農家味。
我認為農村的柴火大鍋飯直的好吃、因為柴火大鍋飯真的很香、其它鍋具做出來的飯不能和它相比。
常言道,大鍋飯,小鍋菜。
農村柴火灶大鍋飯好吃,其原因是,1.一種做飯方式時間久了,有些膩了,想換一種方式。2.再就是,柴火灶燒,是大火炒菜,尤其是青菜快速的一嗆就好了,不是小火悶熟的,營養成分慢吞吞加熱而綜合了。3.柴火灶煮飯,用筲箕過濾米湯,然後用米湯煮鍋巴粥,特香。米飯也不硬不軟,非常好吃。4.柴火的碎屑末煨排骨、雞子湯,文火慢慢燉,那個湯也特香。
用大鍋做飯炒菜好吃香。
我認為:是一種誤解和懷舊的心裡作祟。
任何一種食品,都是靠溫度由低到高逐步加熱而促熟的。
柴火也好,煤氣也好,電加熱也罷,都是通過鍋體加熱,使食物漸漸成熟。而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是溫度高低決定的,滋味如何是由調料(及原料好壞)多少決定的。
也就是說:不管用什麼辦法把生食物加工成可口食物,都是溫度提高所致。溫度與滋味鹹淡、口感香否沒有關系,只是和生熟有聯系。
試想,白面饅頭用任何器具蒸還是白面饅頭,饅頭的鹼大鹼小、面白面黑,好吃與否,於用電鍋蒸和柴火爐蒸的有分別嗎?沒有!做飯也是如此,好吃不好吃,看米的質量好壞。跟用什麼 火沒關系。
但有一點應注意:柴火和煤氣或電鍋的火力溫度不一樣,關鍵看你怎麼調解。
調好了,炒菜做飯,煎炒烹炸使什麼爐具加熱都一樣。調不好,柴火做飯也一樣能糊鍋。
至於說,什麼柴火燉雞,柴火燉大鵝,基本都是店家叫賣的噱頭而已。
試想,以前說用碳火燒掛錫的鍋子涮菜香,現在為什麼不用了。因為現在有了好洗好刷、好加熱的電火鍋。調料全了,用什麼器具涮都香。一句老話: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 。飯菜的味道好孬,不在於用什麼火去加熱。
現在飯店都是電爐或煤氣爐做飯炒菜,為什麼不用木材和原煤了,因為它們落後了。如果不用柴火和原煤,真的就影響了飯菜的質量,相信大廚們是不會「喜新厭舊」的!
柴火煮飯很香好吃,炒菜出來味道不錯這是我親身經歷一點不錯。
柴火做飯好吃,感覺柴火灶火力大,炒出來的菜香。[耶][耶][耶]
這是個千真萬切的事情,我生在農村,活在農村,吃了五六十年的柴火大鍋飯確實真的好吃!特別香!
Ⅳ 農民人就喜歡用土灶燒柴火做飯,這么做有什麼優點嗎
其實就我所生活的這個鄉村而言,不只是以前農村農民用柴火灶做飯,即使是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如今,廣大農村農民依舊再用柴火灶做飯。當然因為生活和農村條件的變遷,其中的緣由自然也有所變化,簡單來說以前用柴火灶是不得不,如今則是希望回味以前。這也代表著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
我們家在二零零九年搬進了三層四間的農村小洋樓,家裡依舊還在使用柴火灶。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已經住進了新房子,為什麼還要使用以前的柴火灶,用煤氣灶或者天然氣灶不是更方便衛生嗎?我想這其中的理由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柴火灶好處的人才知道,我覺得我有義務應該將其寫出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就我個人而言,一個農村家庭最好是既有柴火灶又有煤氣灶。這樣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可以用柴火灶表示尊重,平時用天然氣更為快捷、方便,可以搶抓農業生產。
Ⅵ 農村柴火灶燒飯好吃嗎是不是很不衛生很臟
農村的柴火灶燒飯是非常好吃的,有的人覺得農村的柴火灶不是特別的干凈衛生,其實農村的大鍋飯是否干凈,跟柴火灶是沒有任何的關系,主要是看自己的清潔。如果清潔的比較到位的話,那麼就會更加的干凈一些,但是如果大家平時沒有注重清潔,沒有洗過的話,那麼肯定就是不幹凈的。飲食就是特別合適的一種方法,本人非常的喜歡吃農村的大鍋飯,會給人一種特別香的感覺,而且農村的大鍋飯底下會有一層鍋巴,這層鍋巴確實是非常的美味。
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柴火灶確實是比較受歡迎的,而且只要能夠把鍋給清洗干凈的話,柴火灶煮出來的飯也是非常的干凈。柴火灶煮出來的飯,底部都會有一層鍋巴,通過柴火的熱量,也是可以讓鍋巴的香味兒彌漫到整個米飯當中,也就能夠讓整個過裡面的米飯更加的香甜。
Ⅶ 農村柴火土灶怎麼砌造
農村柴火灶一般都是自己砌造的,那麼如何砌造一個柴火灶呢?一起了解下吧。
- 01
和水泥。
水泥和水的比例3:1.5。太硬會導致水泥幹了之後會有渣滓產生,無法完全附著在磚頭上。這樣的柴火灶鬆散的機率會很大。 - 02
用一口鍋確定灶口位置,撒上一圈麵粉留個印子就可以了。
並用隔渣網測定灶口中心位置並用碳枝畫出。 - 03
接著就可以碼磚了。
底磚抹水泥,在圈圈外徑圍上一個正方形的灶台形狀,並留出火口。
中間的兩排磚是為了之前的隔渣網留出空間。
作為底基的磚頭需要多抹些水泥,側面也要打上水泥。 - 04
沿著底磚繼續碼放磚頭,上面水泥的量要適當減少,因為成灶還要在外圍抹水泥。
- 05
用磚封上火口上方部位。
- 06
拿一口鍋放在碼起來的磚上方撒上白粉,再次確定灶口位置。
- 07
放上隔渣網並繼續沿著白粉外圍碼磚頭並用水泥封上隔渣網兩邊的位置,這樣柴火的渣滓才能從隔渣網的部分掉下去。。
- 08
繼續碼放磚頭,並用磚頭碼出來鍋的圓形形狀。
- 09
確認排煙管的位置。燒柴火會產生非常多的煙所以排煙管的位置要小心確認。
將鍋放上灶口就可以開始收尾工程了。 - 10
確定好煙管的位置後繼續碼放磚頭。
並用水泥封上鍋周圍的縫隙,做出一個檯面。 - 11
最後將灶體也抹上水泥。
- 12
一個柴火灶就做好了。
注意:水泥需要靜置10-20天,依照地區而定。如果雨天比較多後期可以採用小火烘乾的方式。不能用大火,水分的快速蒸發容易讓水泥產生裂紋。
Ⅷ 家用燒木柴活動灶烹調什麼食材為好
家用燒木柴活動灶烹調什麼菜都好吃,做飯也好吃,可以做柴火雞,柴火鴨。鍋巴飯。
Ⅸ 農村柴灶怎麼蒸米飯
米飯先在鍋里放水煮熟,煮到八分熟,差不多用手捻一下裡面有個硬芯的地步,然後濾掉水,在鍋里放上篦子鋪上餾布,把米均勻的鋪上,蒸十多分鍾就行了,滿意望好評,互相幫助,謝謝
Ⅹ 為什麼農村的柴火灶燒出來的菜更好吃
用柴火煮飯炒菜,柴火燃燒的溫度比天然氣灶、柴油灶的燃點溫度低,但柴火燃燒的面積要大,可以使鍋底全面受熱,溫度均勻,這樣做出來的飯菜在由生變熟的過程中,是同步的,固然味道好些。此外,任何植物(柴火)都有其特殊的味道(人的鼻子不一定聞得到),它們在燃燒過程中,雖然不會直接把香味滲透到鍋里的飯菜中,但通過煙熏還是能使飯菜得到天然香味。所以柴火灶燒出的菜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