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之前剩下的發面還能烙餅嗎,怎樣烙餅比較好吃呢
一般來說是可以的。因為烙餅的面,對發酵狀況要求不那麼苛刻,半發也可以,發得稍微有點過也不會難吃,頂多是口感不那麼蓬鬆而已。烙餅那種特有的焦香能很好的彌補口感上的欠缺。有時候揉饅頭或者做發面餡餅,難免會餘下一點面團,我會在下一頓或者明天用來烙餅吃。
那麼烙什麼餅好呢?其實選擇也很多,發面餅,餡餅,糖餅,千層油餅等等,都可以。即使面團發酵得稍有過頭,口感可能不那麼特別蓬鬆,但是烙餅特有的焦香可以很好的彌補口感上的欠缺。
② 老面團怎麼做好吃,老面團的吃法
先將老面用水泡過混勻,放入麵粉和水,待面發酵後,放入固態的糖和鹼,反復柔合,加入適量的乾麵粉,繼續柔合後製成饅頭形,入鍋點火開始蒸烙。燃汽鍋支架的中間底部設有一個蒸汽水箱,蒸汽管的下端插入蒸汽水箱並與其相通;上端裝軸承並穿出支架上部固定的圓盤直至鍋體的中間孔,鍋體與蒸汽管的軸承滑動配合並相通。圓盤上放置上火,蒸汽水箱的下面放置下火。用此鍋製作的饅頭既有蒸柔軟的特點又有烙的香味,老少皆宜。
鍋貼饅頭,採用的是傳統的老面發哮加上特殊的配料(X粉)以及專用鍋具製作,上面與普通的饅頭一樣,底部則是烤制而成,口感上部宣而不軟,底部酥而不硬,由於採用了嗆面技術使饅頭掰開後能夠看出一定的層次.且具有濃郁的麵粉香
或者
老面團:材料:低筋麵粉150克、中筋麵粉50克、乾酵母2克、鹽0.5g克、冰水100ML(冬天用微溫水)
做法:將所有乾材料加入水混合成團,揉至有筋度,面團表皮光滑為止(約揉5~10分鍾)。將面團放在大碗中, 覆蓋保保鮮膜等它發酵至兩倍大, 約45~50分鍾(天氣冷時發酵時間會延長,可放在微波爐內溫度較暖和)。
發面團:
材料:
A. 中筋麵粉100克、低筋麵粉50克、糖2大匙、冰牛奶(或冰水,冬天可用溫的)90ML、乾酵母3克、小蘇打0.5克(用來中和老面的酸性,無可省)
B. 老面團35克
C. 奶油(或色拉油)1大匙
做法:
將A料揉成團,覆蓋保鮮膜靜置三分鍾等麵筋軟化再加入B老面團揉滬戶高鞠薨角胳攜供毛出筋度.,再加入C奶油用力揉成光滑有筋度的面團
2. 面團稍鬆弛後進行整形,整形後置蒸籠內發酵30~35分鍾,之後用中火蒸13分鍾至熟。
③ 傳統的老面饅頭怎麼做沒有老面怎麼辦
老面饅頭怎麼做才松軟好吃
1、麵粉的選用
麵粉主要分為高筋、中筋和低筋麵粉,中式面點,一般都用中筋麵粉。超市裡一般沒有標注的散裝麵粉,就是中筋麵粉。
2、發面的技巧
老面:傳統的手工饅頭,都用老面發酵。老面就是上次做完饅頭剩下的那一坨面。用水把老面化開,加鹼,再加上麵粉揉制而成。在用量上,一般500克的麵粉,80克老面,加入3—5克鹼就可以了。
酵母粉:這個簡單易做適合新手。500克麵粉,加5克酵母粉即可。酵母粉最好不直接放入麵粉中,先用溫水化開,再加入麵粉中,這樣能保證均勻。
3、和面
4、水燒開,將饅頭擺入鍋中。上蒸汽計時,大火15分鍾。
小訣竅
1、醒好的面團非常軟,所以在兌入鹼水後可以放入麵粉一塊揉。
2、做好形的饅頭比較硬,多醒一段時間沒有關系,不會走樣。
老面饅頭和酵母饅頭的區別
老面饅頭是先將老面用水泡過混勻,放入麵粉和水,待面發酵後,放入固態的糖和鹼,反復柔合,加入適量的乾麵粉,繼續柔合後製成饅頭形,入鍋點火開始蒸烙。燃汽鍋支架的中間底部設有一個蒸汽水箱,蒸汽管的下端插入蒸汽水箱並與其相通;上端裝軸承並穿出支架上部固定的圓盤直至鍋體的中間孔,鍋體與蒸汽管的軸承滑動配合並相通。
鮮酵母饅頭是採用鮮酵母發酵製作而成,具有豐富的蛋白質、生長素及維生素等,故營養價值要比用鹼蒸制的饅頭高得多。
④ 老面饅頭怎麼做才松軟好吃 老面饅頭如何做才松軟好吃
1、用料:麵粉550克,水250克,老面50克,糖5克,食用鹼少許,麵粉(嗆面用)120克。
2、老面撕小塊放入大盆中。
3、加入水和糖。
4、倒入麵粉,攪拌成光滑的面團,放溫暖處發酵至2到2.5倍大。
5、取出放案板上,揉搓排氣後,加鹼水,並灑適量麵粉用力揉面。
6、揉面過程中逐步加入嗆面用的120克麵粉,可以單手轉圈揉,也可以雙手順長揉,關鍵是要用力按壓,盡量將發酵的氣孔排干凈。
7、揉透的面搓成長條,分割成大小均勻的12個小劑子,每個約80克,剩下近70克的面團作為老面保留。仔細看切面,基本無孔洞揉面才算過關。
8、取一個小劑子,再次單手轉圈揉透,標准大概是揉100下,然後用手扣住面團,在案板上滾圓。
9、蒸籠墊上打濕後擰乾的籠布,逐個放入饅頭坯。
10、靜置約25分鍾,饅頭明顯變大。
11、開大火,上氣後蒸約18分鍾,關火後不開蓋虛蒸5分鍾即成。
⑤ 剩下的面團能做啥
麵食並不像其他類食物特別好掌握量,因為麵食發酵起來的量以及製作所用的量並不是那麼的好估量,所以很多人在製作麵食的時候都會剩下一些面團,此時將剩下的面團扔掉又太過於可惜了,不如用它做點別的,那麼剩面團可以做什麼呢?下面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剩面團的做法。
今天分享的,是一款椒鹽花捲,但因為做時沒有人給拍照,沒有拍到過程。做這個扭結花捲,面餅捲起的寬度不宜過大,小巧可愛,造型才美。否則,容易在醒發或者蒸制的過程倒塌或者變型。
工具/原料
原料:面團:麵粉、發酵粉、溫水油餡:花椒粉、鹽、油
方法/步驟
油、鹽、花椒粉,調成油餡。
面團揉勻。(如果新做,則用溫水化開發酵粉,加入麵粉和面,發酵至兩倍大)
將面團朝四周揪,擀成長方形面餅,餅的厚度決定最好的層次,所以最好是非常薄的那種。
將准備好的椒鹽油均勻刷在餅上。
將其捲起。(最好不要卷的過寬,約5厘米即可,隨著卷大還會變寬)
切5厘米左右寬度。
將兩片摞起來,可以將有外漏面片的一面對朝里摞起來。
雙手自中間按壓,對折。
將所有的切面朝上。
左手拉起一端捲起。
尾部在桌面上按壓整形。
全部做好,醒發半小時左右。
蒸鍋放水,篦子刷油,將花捲放入。
燒開,出熱氣之後,蒸15分鍾,關火,燜5分鍾即可。
取出涼涼,吃不完的,用保鮮袋包裹,放冰箱保存。
剩下的面團,放冰箱冷藏室可以保存幾個月,最好不要放冷凍室。
⑥ 老面怎麼做好吃,老面的吃法
高筋麵粉250克老面480克
輔料酵母(干)1克
調料食鹽2克白糖50克牛奶50克水100克黃油15克
老面吐司的做法
1.老面撕小塊,高筋麵粉、白糖、鹽、牛奶、水、酵母、加在一起
2.揉成稍光滑的面團後加入黃油,揉到可拉出大片薄膜的階段(面團很濕,要小心操作)
3.將揉好的面團放入保鮮袋裡,紮好口,放溫暖處發至2.5倍大
4.發好的面團取出排氣,分成三等份,入一邊松馳15分鍾,將松馳好的面團再次排氣,碾成長舌狀
5.碾成長舌狀,再由上往下捲成圓柱形,三個面團操作完成後整齊的排放進吐司模里
6.表面蓋上一條濕毛巾,再放至溫暖處發酵至7分滿
7.烤箱180度預熱,最後一層放入烤網,上下火烤40分鍾,中途約10分鍾時見表面上色要加蓋錫紙,烤好的吐司要脫模放網上放涼
烹飪技巧
1、我是立刻將老面取來用了,這樣的量加上去,就一個吐司變兩吐司了哈,不想立刻用的老面,可以分袋裝好,放冰箱急凍里保存,要用的時候放出來解凍回溫就行了;
2、因為我的老面是發過頭了,一般發過的面團都比較濕潤,所以後來的面團配方我減少了20克水,大家能看到面團還是很濕潤的哈,所以,放心的減少這20克水吧;
3、因為有了老面的添加,所以後期材料的酵母量大大減少了;
4、面團太濕,我是將大理石檯面上抹上一些油來整形的,也可以用手粉整形哈。
⑦ 老面饅頭的做法 這樣做勁道好吃
1、原料:麵粉、新老面、食用鹼、清油、溫開水。
2、做法步驟:麵粉300g。食用鹼 適量(大約為兩指捏起的一小撮,很少的量)。新老面 適量(這步我沒有稱重,憑自己的經驗取用。一般可參照:500g麵粉內加入50——150g的新老面或老面)。
3、麵粉中加入適量清油。新老面或老面用溫水化開。化開的新老面或老面,加入麵粉中,攪拌成雪花狀。和面成團,覆蓋保鮮膜,靜置4小時左右。(熱天4小時左右,冷天10小時左右)面團發酵至兩倍大,即可。
4、面團攤開,加入適量食用鹼。這步很關鍵,鹼少,成品顏色暗灰並有酸味,鹼多,顏色發黃並有鹼味。我一般是300g麵粉加約兩指捏起的一小撮,具體要看發酵的情況,發的時間長酸味大,就稍微多點,否則就相反。冷天比熱天加的少,因為冷天不易跑鹼。(需要注意的是,我加入的是干鹼面,未用水化開,直接使用。大家可以用少量的水化開再用)
5、加入鹼面後,把面團折疊。雙手用拳頭,將面團向四周搋開。再折疊,再搋,反復幾次,直到鹼面均勻分布在面團中。(一定要搋均勻,否則成品會有花斑)
6、搋好的面,和成團。搓成條狀。分割成劑子。劑子整形後放入蒸籠,蓋上蓋子,再次醒發20分鍾。涼水上鍋,水開後轉小火,蒸約20分鍾。熄火後,等約3一5分鍾後再揭蓋子,即可。
⑧ 剩的麵皮可以做什麼別的美食
簡要介紹
麵皮是涼皮的一種,用麥面製成,現有寶雞擀麵皮、天水麵皮、西安秦鎮麵皮、漢中麵皮等流派,是陝西地區漢族面類美食之一,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是西北較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
食材介紹
精麵粉5gk,菜籽油2..5 gk,辣椒面1.5 gk,三奈3. 5 g桂皮,花椒,1.5 g肉寇,八角,香果2.5 g。鹽50g,岐山香醋150 g白糖3g.等相關食材。
營養價值
麵皮在陝西即可當主食,也可作菜餚,是陝西尤其是漢中地區最喜愛的小吃之一,不論城裡,還是鄉下,無論嚴寒,還是酷暑,麵皮幾乎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餚,經營麵皮的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路邊村口,尤其是早晚街道兩側,簡直成了「麵皮世界」。「麵皮」的叫聲此起彼伏,一家賽過一家,唱戲一般,勾得行人駐足,所有的麵皮店食客盈門,幾乎坐無缺席,「吃客」們愜意隨心,開懷大嚼,鼓腹而飲,其陣勢蔚為大觀。吃麵皮的女士最多,她們一走進麵皮店,嘴邊不留下一個紅紅的圓圈,額頭不掛些串串汗珠是捨不得放下碗的。如今,在一些豪華灑店的宴席上,麵皮成為食客的鮮味。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西安,接待宴席上就有精美的麵皮。麵皮這種小吃究竟始於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像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什麼,想得慌。一近年關,不管是出差的、求學的,還是在外打工的人們回到家鄉,一下火車、汽車,就巴巴地瞅准了麵皮攤,迫不及待地沖上去,隨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兩碗才出籠的麵皮,然後再說別的事。彷彿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便也都煙消雲散了。
這類小攤一般都不大,一間門面足矣。門口盤起大灶,灶上支著大鍋,鍋中燒著沸水,水上架著一層層壘起高聳的蒸籠。一籠籠地端了揭起,再一籠籠地澆上米漿蒸上去。旁邊還放有一個爐子,爐上坐的是經夜熬成的一大鍋調料湯。裡面可著實有不少好東西:蔥花、姜米、花椒、草果、大料等等各種調料,還有如天麻、當歸之類的幾味葯材。
麵皮其實是米做的,類似於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象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名之。
可以切到面條那樣細,也可以澆上調料湯後就囫圇放在碗里拌著吃的。吃麵皮不放辣椒是嘗不出什麼滋味的。講究一點的選用的都是上好的尖椒,細細地磨成麵粉狀,加進芝麻,再濺上熱油,遠遠地聞到就讓人胃口大開。於是你只好坐了下來,誰讓腸胃那麼淘氣呢?只是不知不覺間就吃下了一碗,有點象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只知道好吃,只知道吃,倒忘了品味,你就只好再來一碗,細細品味。只是終究有些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辣也不是,酸也不是,麻也不是,只覺得心裡熱乎乎的,腸胃舒暢,口舌生香,油而不膩,清爽暖心,最好再喝上一碗菜豆腐,就象是喝咖啡要加伴侶,不一刻,你就頭頂腳心都冒著熱氣,也面若桃花了。怪不得漢中的女孩子平時看上去水靈靈,溫潤潤,斯斯文文的,可吃起麵皮來卻也頗有些氣吞山河的架勢的。
隨著改革開放,這種陝南的小吃也擺上了北京的街頭、深圳的大排擋。只是價格不菲且不說,味道也不是很地道,尤其很不習慣外地人總將麵皮稱之為涼皮。麵皮吃涼的固佳,可吃熱的就更別有一般滋味了。隆冬深夜,天寒地徹,夜市上卻是人聲鼎沸,絡繹不絕。都只為吃上一碗現蒸現賣的熱麵皮的。尤其它更是情侶們絕佳的夜宵,熱氣騰騰的,相依偎著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得有情有調,數九嚴天倒成就了紅紅火火,甜甜蜜蜜,那美勁,就甭提了。
麵皮種類
寶雞擀麵皮
擀麵皮(Gan Mianpi,Baoji Processed Noodles)為陝西西府(寶雞)名小吃,又稱「御京粉」,發源於寶雞市岐山縣。寶雞擀麵皮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在寶雞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我國尤其是西北地區,在西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也較受歡迎。有現吃、網購、外賣等多種渠道供您購買品嘗。
做法:
食材准備
精麵粉5gk,菜籽油2..5 gk,辣椒面1.5 gk,三奈3. 5 g桂皮,花椒,1.5 g肉寇,八角,香果2.5 g。鹽50g,岐山香醋150 g白糖3g.
製作步驟
1、和面團:將麵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越2斤沿同一方向均勻和面成團(和面揉
面最好同一方向)稍稍揉勻,蓋半干籠布靜置30分鍾。
2、洗麵筋:盆內倒清水小半盆,取和好之面團放入,輕揉面團直到清水變為濃稠面水,取出面團將面水放一旁備用,換一新盆同樣倒入小半盆清水,將剛揉過已經變小的面團放入繼續輕柔.....換水次數一般靠感覺,次數少麵筋發粘,次數合適麵筋筋道口感很好,次數過多麼就沒有麵筋了!
3、製作澱粉:在大盆上面放上木架,拿羅(家用過濾雜質的銅絲羅)放在木架上,把洗好的面水用瓢舀入銅絲羅,過濾到盆中反復4到5次,過濾出的碎麵筋放到麵筋塊上,大盆里的面水漿沉澱越5到6小時,把盆上的清水舀出,剩下的東西即是澱粉。
4、發酵:加入適量發酵粉或蒸饃發面用的「老面」,攪勻後放置溫暖處靜置發酵。大概一夜左右或更長時間,面水聞起來微發出酸味的時候就說明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5、煮麵筋:鍋中倒入清水煮沸,將洗好之麵筋揪成條狀纏成比拇指稍粗的棒棒多個後放入鍋中煮45分鍾熟,用漏勺拎干水撈出後,撕成較小條片狀放盤中備用
6、作麵皮 :將麵糊置入小盆中上蒸籠中火蒸至面團半軟並且不沾手的時候用勺子刮出適量大小一團,迅速用擦過油的擀麵杖擀製成稍小與蒸籠籠屜大小的麵皮每一張上邊搽上菜籽油如此反復製作,一張張摞起放入籠屜。上籠用旺火蒸約45分鍾,取出,待涼後,一張一張分開,切成蒜苗葉形的條,即成麵皮。
7、配作料:將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極細的粉末,配成調料面。用旺火燒十成熱,離火,待油溫降至五成熱時,加入辣椒面、調料面加熱到十成後關火靜置到不冒油煙時,分成三次倒入辣子罐油潑辣子面,每次都要攪動均勻以免油潑不均勻,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沒潑到還是生的。即成調料辣椒油。同時把精鹽化成鹽水
8、激香與潤色:倒完油後攪動辣子到不冒泡時,倒入岐山用玉米、麥子、高粱等釀制的糧食醋數滴,馬上攪動辣子,可見辣子再次沸騰冒泡一股香氣騰起。激香的後辣子色澤鮮紅油亮,聞之散發出濃濃略微帶點酸味醇香的氣味。激香後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時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攪拌均勻,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熱溶解於油潑辣子中。潤色後的油潑辣子顏色方面顯得紅潤厚重,辣子油顯得較為粘稠(比起一般不加白糖的油潑辣子那清湯寡水的外觀強太多啦)。此時的的油潑辣子因為白糖的緣故增加了一個新特性,比如調面條時會發現絕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條上,使面條顏色誘人,而碗邊粘的辣子並不多,充分體現了好鋼用在刀刃上,決不浪費的古老陝西農民的純朴民風。
9、調味與攪拌:取麵皮一張切好,麵筋20g放入碗內根據食者的口味輕重及愛好,分別調入精鹽、香醋及調料辣油,攪拌均勻,盛入碗內即成。
漢中米(面)皮
漢中麵皮起源於秦漢時期,相傳劉邦在漢中稱王,命蕭何修築山河堰,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為改善生活,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切條涼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劉邦微服出訪,進入百姓之家,好客的農民便以涼拌蒸餅絲條招待。劉邦邊吃邊稱贊,問及名稱,農民說不出來,劉邦聽了製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說道:「此乃蒸餅也。」後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恰像皮條,改名「麵皮」。
說起麵皮,漢中還流傳著一個「麵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間,漢中人張某在河南汝陽當縣官。有一年朝廷派欽差大臣到汝陽視察,張知縣未備酒宴,只有家鄉的麵皮簡單招待。欽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覺胃口油膩,一嘗麵皮,喜之不盡。問起製作方法,張知縣一一奉告。欽差回朝不久,張知縣就提升為洛陽知府。人們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麵皮討得欽差心歡,美言上奏天子而陞官爵。此事傳回漢中,被老百姓戲稱為「麵皮知府」。但令人遺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會蒸麵皮。可能是欽差大人把製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來。
處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漢中麵皮。麵皮相傳始於秦漢,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具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再輔以豆芽、菠菜、胡籮卜絲,調配入芝麻醬、辣椒醬、大蒜汁、生薑汁、芥末、五香粉、精鹽等佐料。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它早已是人們喜愛的、風味獨特的地方名小吃,漢中麵皮也被評為中國10大早餐之一。
麵皮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麵粉)放入水中浸泡四個時辰,然後推(或打)成米漿,上籠蒸成薄薄的餅子,置於通風處降溫,抹上菜籽油切成細條,調入精鹽、米醋、醬油、胡椒粉、薑汁、蒜泥及紅油辣椒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也可配點蘿卜絲、豆芽菜,看起來白里透紅,或配以菠菜白綠相間。吃起來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漢中人就有用麵皮招待親友的習慣。漢中盆地氣候濕潤,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豐腴,盛產稻米,素有「魚米之鄉」稱譽。漢中米麵皮子就是以當地盛產的優質大米為原料,頭天將大米淘凈,浸泡磨成漿,漿不可過稠過稀,以薄糊狀為宜,然後以特製的白鐵皮平底圓鍋盛漿,置滾水中,稍燙便熟。提出平底鍋,涼水中略浸,以筷頭順鍋沿一旋,反扣,一張雪白柔軟的麵皮子便成了。將麵皮抹點熟油,疊折後用刀切成指頭寬的面條。這麵皮柔韌平常,入口綿軟,光滑細膩,口感極佳。當然,麵皮離不陪襯,一般加點黃瓜絲或滾水氽過的豆芽,豇豆,多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絕少不了調料:醬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醬、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調料,倘缺少了紅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麵皮不分節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賣,隨時可得。米麵皮子是漢中人待客的上等飯食。大小賓館,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決不可少一大盤麵皮,而且這麵皮準定最受歡迎,最先吃凈的。即使那病得茶飯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麵皮子,開開口胃。後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象面條狀,改名「麵皮」。(這里的麵皮的面指:用大米做的非麵粉做的。) 然而,漢中人製作麵皮的工藝越來越精。如今早由原來的麵粉稀釋改為大米磨漿。配料、調味更為講究。冬天吃麵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濕。真可謂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實誠。
天水麵皮
天水麵皮用麵粉製成,其做法是將麵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後在清水中揉搓,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澱粉沉澱後傾去清水,加放食鹼,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籠蒸熟成片,涼冷後切成粗細長條即可。蛋白質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即可食用。天水釀皮具有色艷味美、涼爽利口、噴香解暑的特點,是天水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
麵皮是西北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其中天水麵皮更是西北麵皮中獨一無二的優質特色小吃。麵皮又叫釀皮、涼皮、麵皮子等,由於各個地方的具體製作工藝不同,所以叫法也叫不一樣了。
秦鎮米(面)皮
秦鎮是戶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
秦鎮的米麵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復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麵皮的味道別人也就無法相比。同時,秦鎮的米麵皮比漢中米麵皮要稍硬,更適合一些年輕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鎮米麵皮經營者也很多,有小攤小店經營的,更有開大店經營的,位於西安南稍門的一家秦鎮涼皮已開了好幾家連鎖店。
回民麻醬釀皮
在陝西農村,也有用小麥面蒸涼皮的,農村人一般叫釀皮。釀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麵皮無差異。
但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眾不同,它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又別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
甘肅徽縣麵皮
甘肅徽縣是麵皮是甘肅著名小吃。分洗面和攪面兩種;洗面柔韌、滑溜,口感舒適。做法是先調和面,用水將面浸泡一會即用手捏面,然後用籮過面漿,將麩皮與麵筋分開,在將面漿粉沉澱2小時後倒掉黃水,加入少量鹼水攪拌,然後倒入面籮內蒸15分鍾即可。攪面柔軟入味亦消化。製法是先將麵粉倒入攪勻,再倒入少量鹼水攪拌,直到攪為面漿即可蒸。
麵皮佐料以鹽、蒜泥、醋、辣椒、五香粉、芝麻醬、味精為主,多在油潑辣椒中和上大香、核桃粉、芝麻醬、胡椒粉、花椒粉等8樣佐料。[1]
製作方法
麵皮其實是米做的,類似於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像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名之。麵皮製法,賈平凹在《陝西小吃小識錄》中所述如下:「製法:一斤麵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鹽,加鹼,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籠上鋪白紗布。面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氣圓,約六七分鍾即熟。將麵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麵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作傳統麵皮先將較硬的面團,在清水中揉搓,澱粉溶於水,剩下不溶的部分就是麵筋。麵筋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洗過面團的水經一夜沉澱後去上清,上籠蒸制而成,麵筋蒸後加各種調料後一起食用。詳細步驟:
一洗面
選用上好的麵粉加水和成較硬的面團,不加任何添加劑,醒、揉至光滑。取一較大的容器加水,將面團放入,慢慢揉動,不可揉散,這樣面團中的澱粉逐漸析出,水漸成乳白色,當水已渾濁時,換水再洗,直到洗出麵筋。
⑨ 老面饅頭怎麼做又白又松軟好吃 老面饅頭如何做又白又松軟好吃
1、材料:中筋麵粉1000克,老面240克,水:480克,酵母8克,鹽5-10克,糖25-50克,豬油:25克,鹼2克。
2、先製作一份老面:150克麵粉+90克水,1.5克酵母。酵母加入到溫水中,攪拌到看不到酵母顆粒,加入麵粉拌勻,揉成偏軟面團,室溫發酵半個小時後,放冰箱冷藏發酵12-24小時或室溫餳發4個小時。
3、老面撕成小塊,加入麵粉,酵母,鹽,糖,鹼,分次加入480克35度以下的溫水拌成絮狀,再加入25克豬油揉成面團,用手整理成表面光滑的面團。用保鮮膜或濕布蓋好,防麵皮變干,進行第一次發酵。如果用廚師機和面、揉面會更好。
4、溫度27度大約1小時,如果溫度低,發酵時間就會長些,體積變大至2倍。
5、發酵好後,將面團取出,放案板上揉搓排氣,盡量多地往裡揉面。
6、用濕布或用保鮮膜蓋好,然後再醒面20分鍾。這樣蒸出的饅頭白,且組織柔軟細膩。
7、然後將面團分成21個85克或18個100克的劑子,揉成圓形的饅頭狀。
8、將饅頭放入籠中,蓋上籠蓋,再醒發30分鍾。體積變大至1.5倍。
9、鍋內放水,水開後放上蒸籠,圓汽後蒸15分鍾關火,燜5分鍾後再掀蓋取饅頭,又白又胖又香又好吃的饅頭出鍋了。
⑩ 老面胚芽饅頭怎麼做才好吃
麵粉主要分為高筋、中筋和低筋麵粉,中式面點,一般都用中筋麵粉。超市裡一般沒有標注的散裝麵粉,就是中筋麵粉。老面:傳統的手工饅頭,都用老面發酵。老面就是上次做完饅頭剩下的那一坨面。用水把老面化開,加鹼,再加上麵粉揉制而成。在用量上,一般500克的麵粉,80克老面,加入3—5克鹼就可以了。酵母粉:這個簡單易做適合新手。500克麵粉,加5克酵母粉即可。酵母粉最好不直接放入麵粉中,先用溫水化開,再加入麵粉中,這樣能保證均勻。發面的最佳溫度是30度左右,所以一般用溫水和面,30、40度左右都可以,冬季水溫可以適當高一點。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為2:1,可根據集體情況適當調整。另外和面時加少量豬油,會讓饅頭更白更香。加點糖,能促使面團快速發酵。加點鹽,可以讓面更筋道!面團揉到光滑後,用濕布蓋上醒發1小時左右,面團漲大有彈性則發好了。若面發不起來,可在面團中間挖一個洞,倒入1小杯白酒,靜置10分鍾,面便發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