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做臊子面,而且又好吃
製作方法
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湯,湯是臊子面的靈魂,本地人將臊子面的湯叫臊子湯。臊子分為肉臊子和素臊子兩種,其中又以肉臊子為主。做湯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幾種:
肉臊子作法
選較肥帶皮的豬肉,豬肉中也要含有比較多的廋精肉。將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熱鍋,但鍋也不可太熱,不斷攪拌翻炒,火不可過急也不可過緩。大約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後加入適量的碘鹽。當肉為六成熟時加陳醋,翻炒,七成熟時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當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適的調味品),當九成熟,快出鍋時加入適量紅辣椒粉,攪拌,微燉一會,即可出鍋。期間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時間。火不可太猛,太旺則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響湯的色澤;火候不夠,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盡,而辣味滲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鮮、嫩、辣,而油鮮紅光亮而不是很辣。這即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
入湯菜作法
木耳,溫水泡開後,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熱清油,煎至蛋黃色,出鍋,切成細小菱形狀,待用。雞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黃花菜(針金),溫水泡開,切成約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凈,晾乾,切成細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為胡蘿卜,切為細小的末狀。如果在肉臊子剛出鍋,鍋中留有適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涼鍋中先用適量臊子熱鍋,再倒入胡蘿卜末,同時旺火翻攪,放 入碘鹽。半熟時,文火慢慢的燜,同時要勤翻動,一直將鍋中的水分燜干,在菜快被燜熟時,放入味精,花椒等調味品。在此中要根據熱鍋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適。面有傳統手擀麵和機壓面:手擀麵,面要做到韌、勁道,沸水出鍋有光澤。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團,蒙上濕布放五六個小時後再擀,這樣面有韌勁,易於擀薄切細,沸水出鍋有光澤,面勁道滑潤。機壓面多為結婚喪葬等親朋較多時用,節省人力和時間。
配湯作法
選鐵鍋最好,注清水,旺火沸騰,放入肉臊子,再讓水沸騰。後將准備的木耳、雞蛋、黃花菜、底菜入鍋,並根據需要再行調味,旺火滾沸後文火熱之,加漂菜。湯要注意色正,即紅,鮮,亮。湯味也可根據口味微調,但要保持酸、辣、鮮基本口味,湯成。將熱湯澆到剛出鍋的面上即成一碗湯滑味鮮、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湯是臊子面的關鍵所在,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湯很重要。 以上即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許多細節,炒肉臊子和配湯時尤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為主,要在配湯時注意。關中其他地方依據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⑵ 臊子面製作方法
臊子面的用料
土豆1個 胡蘿卜半根
五花肉200克 木耳10克
食用油適量 鹽適量
花椒面1勺 生抽2大勺
面條適量 醋3勺
雞精1勺 蔥末薑末適量
雞蛋2個 黃花菜10g
臊子面的做法
步驟7
面條可以買現成的鮮面條,也可以用掛面,煮之前在鍋里放點鹽,然後再下面條,煮熟的面條在開水裡過一遍,然後再撈到碗里,吃起來更滑溜,碗里撈上半碗面,澆上滿滿一碗湯,再放上油潑辣子,攪拌一哈,嘹咋嘞!喜歡吃醋的話可以再放點醋。
臊子面的烹飪技巧
1.不怕麻煩可以煮點肉湯啊,雞湯啊什麼的,求省事的話就直接熱水煮臊子湯。 2.臊子炒好加水前,可以先撈出來一半,吃的時候直接拌到面上,再加點醬油醋和辣子,就是干拌臊子面了。 3.臊子面一定要湯多面少,只吃面不喝湯,想吃第二碗時,要把湯倒掉再重新撈面澆湯。千萬別直接撈到吃剩的湯里,味道會變。
⑶ 臊子面怎麼做好吃竅門
食材准備麵粉500克,雞蛋1個,豆角一把,胡蘿卜1根,白蘿卜1根,豬肉適量,豆腐乾,油,鹽,辣醬,豆瓣醬。方法步驟1、麵粉中加入鹽,攪勻後打入雞蛋,加水攪拌成面絮;2、然後揉成團,蓋上發15分鍾,然後再揉,重復兩次,變成光滑面團;3、然後將面團擀成薄薄的麵皮,撒上麵粉後切成合適的面條狀;4、肉切丁,炒鍋放油炒香豆瓣醬和辣椒醬後下入肉丁炒變色;5、然後放入豆腐丁,豆角丁,加入適量醬油和水,炒勻後收汁待用;6、鍋中加水,放入雙醬,胡蘿卜和白蘿卜丁,水開後下入寬面,燒開後煮3分鍾;7、面煮熟撈出後要讓勺子,拌勻即可。
⑷ 臊子面怎麼做好吃
主料
面條
500g
干黃花
1小把
干木耳
1小把
長豆角
100g
紅蘿卜
半根
豆腐
100g
肉臊子
2湯匙
雞蛋
1個
韭菜
1小把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姜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岐山香醋
適量
十三香
適量
步驟
1.准備配菜:提前將干木耳和干黃花泡發好,洗凈。
2.長豆角切成小丁,紅蘿卜插成細絲,再切成小段。
3.豆腐切小丁片、黃花切小段、木耳切成絲。
4.攤雞蛋餅
5.切成菱形塊--做漂菜
6.韭菜切小段--做漂菜
7.鍋內倒少許油
8.先放豆角和紅蘿卜,翻炒熟後放入黃花、木耳、豆腐。
9.加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待用。
10.鍋內再倒少許油,加入4小勺鹽。
11.油燒熱後,順鍋邊倒200ML岐山香醋
12.加入姜絲
13.燒開
14.倒半鍋開水
15.放入炒好的配菜
16.放十三香、胡椒粉
17.放肉臊子
18.放2勺油潑辣子
19.把湯滾開,關火
20.放漂菜:雞蛋片和韭菜碎-----臊子湯就做好了。
21.另用一鍋燒半鍋開水,下入面條,面條滾開,煮至七成熟即可撈出。
22.每碗只撈碗底一點面
23.澆入臊子湯即可美餐啦。
小貼士
1.做臊子湯要捨得放醋,湯是酸辣味的,鹽也要足夠。臊子湯要多做些,前面吃的幾碗是不喝湯的,沒吃一碗要重 新澆湯。
2.我們這里又到處有賣現成做好的嫂子面條,一般細細的面比較好吃,容易入味。
3.面條要煮的偏硬一點好吃。每碗不要撈太多面,這樣味足,好吃。
⑸ 臊子面怎麼做
1.將所有食材都切成碎丁:五花肉切成肉丁,香乾切成丁,杏鮑菇切丁,香菇切丁,胡蘿卜切丁。
2.把鍋燒熱,放入五花肉,小火慢慢煸炒。
3.把五花肉里的多餘油脂炒出來,炒成豬油渣的狀態,再撈出。出鍋後,豬油渣撒上鹽,那叫一個香啊,每次做我都忍不住吃上幾口。
我做面臊子,就喜歡用豬油渣,好吃到舔碗。
4.豬油渣撈出後,用鍋中的底油,爆香蒜末和蔥花,放入剩餘的食材一起翻炒。
5.等食材都翻炒至軟塌,加入兩勺郫縣豆瓣醬,再次翻炒。
6.接著放入豬油渣、料酒、生抽、老抽、鹽、白糖調味,香味會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加少許清水,中火燉5分鍾,倒入一勺香醋,翻拌均勻,關火即可。
做這個面臊子,出鍋前必放香醋,起到提香的作用。不用擔心會發酸,量少且很快就會揮發。
秘制面臊子,做一次吃3天,香味無窮,愛吃面條的人有口福了!
可根據個人喜好添減食材,比如冬筍、土豆、木耳等食材,都是不錯搭配。
五花肉建議炒成豬油渣,吃起來非常香,如果實在不喜歡,就把五花肉炒到表面微微焦黃即可。
臊子在出鍋前,放少許香醋,更加美味。
⑹ 正宗臊子面怎麼做才好吃
肉臊子:帶皮五花肉250g,蔥段薑末,老抽料酒,八角香葉小茴香陳皮辣椒,老抽料酒鹽。
五色臊子菜:250g,北豆腐200g,半根,干黃花黑木耳,,雞蛋。
臊子面條:麵粉500g,水,鹽,澱粉。
做法:
01,先准備好需要的食材。
02,黃花木耳提前涼水泡發,五花肉帶皮切成一厘米的小丁(鮮肉最好買回家急凍到稍硬,這樣比較容易切丁)雞蛋打碎攤成雞蛋皮,切成菱形小塊。
03,冬瓜也可以換土豆、北豆腐、胡蘿卜切成小於一厘米小丁,韭菜挨刀切成韭菜花。
04,熱鍋熱油,放入蔥姜大料爆香,倒入五花肉丁,烹入料酒和老抽翻炒上色後加入開水慢慢燉煮,八成熟放鹽。
05,開始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團,醒面15分鍾,臊子面的面條是細面。
06,熱鍋熱油爆香蔥薑末,倒入冬瓜丁煸炒片刻。加入胡蘿卜丁和黃花木耳繼續炒幾分鍾,放鹽、五香粉,加入豆腐丁和少許老抽輕輕推勻。加入少許高湯(也可用水)慢慢煨熟關火。
07,擀麵條,玉米面手粉一定要多用防止疊起來時粘連,臊子面面條是細面,一般切到筷子頭寬度的一半粗細就可以。
08,起鍋燒一鍋開水,水開後取適量干臊子和鹵肉丁放入空鍋開火,倒入適量開水把臊子燒開,撒入韭菜花,放入切好的菱形雞蛋皮臊子湯就好了。
09,開始煮麵條,煮熟之後,撈面條澆臊子,倒入香醋,油撥辣子,真的是一口鮮,超好吃的一碗臊子面。
⑺ 臊子面怎麼做好吃
【臊子面】
食材:手擀麵1盤、豆角幾根、胡蘿卜1根、豆腐1塊、泡發的木耳幾朵、雞蛋2個、臊子肉1大勺,鹽、生抽、五香粉、香醋適量。
做法:
1、需要的配菜面條准備好。
2、豆腐,豆角,胡蘿卜,木耳洗凈切成小丁,雞蛋加點鹽,攪拌成雞蛋液,再准備點韭菜碎,等會做湯要用。
3、平底鍋放少許油,倒入雞蛋液轉動鍋直至蛋液平鋪鍋底,開小火底部凝固後然後翻面,重復兩三次,就可以出鍋了,稍微放涼切成切菱形塊。
4、鍋中倒油,油熱先放入豆腐丁加少許鹽翻炒微黃,盛出。
5、鍋中倒適量油,油熱然後倒入豆角,胡蘿卜,木耳丁翻炒片刻,放適量鹽,五香粉翻炒斷生,再倒入炒好的豆腐丁混合盛出備用。
6、准備兩口鍋,一口鍋准備調臊子湯,一口鍋燒水下面條,鍋中加適量的清水燒開,加鹽,生抽,香醋略煮片刻,放入炒好的菜丁,放入一大勺臊子肉。(臊子肉我家吃面常備,一次做一大碗,放幾個月都不壞)。
7、把切成菱形的雞蛋餅,韭菜碎撒進鍋里,臊子湯就做好了。
8、另一口鍋,水燒開,煮入面條,面條煮好後撈入碗中,澆上臊子酸湯。
9、香噴噴的酸湯臊子面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加點辣椒油,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
⑻ 臊子面咋做
烹制方法
原料
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臊子湯,臊子湯是臊子面的靈魂。做湯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幾種:
肉臊子作法
選較肥帶皮的豬肉,豬肉中也要含有比較多的瘦精肉,七分瘦三分肥。將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燒開的油鍋,不斷攪拌翻炒,火不可過急也不可過緩。大約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後加入適量的碘鹽。當肉為六成熟時加陳醋,翻炒,七成熟時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當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適的調味品),當九成熟,快出鍋時加入適量紅辣椒粉,攪拌,微燉一會,即可出鍋。期間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時間。火不可太猛,太旺則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響湯的色澤;火候不夠,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盡,而辣味滲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鮮、嫩、辣,而油鮮紅光亮而不是很辣。這即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1]
入湯菜作法
木耳,溫水泡開後,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熱清油,煎至蛋黃色,出鍋,切成細小菱形狀,待用。
不同地區臊子面照片(13張)
雞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黃花菜(針金),溫水泡開,切成約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凈,晾乾,切成細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為胡蘿卜,切為細小的末狀。如果在肉臊子剛出鍋,鍋中留有適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涼鍋中先用適量臊子熱鍋,再倒入胡蘿卜末,同時旺火翻攪,放 入碘鹽。半熟時,文火慢慢的燜,同時要勤翻動,一直將鍋中的水分燜干,在菜快被燜熟時,放入味精、花椒等調味品。在此中要根據熱鍋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適。面有傳統手擀麵和機壓面:手擀麵,面要做到韌、勁道,沸水出鍋有光澤。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團,蒙上濕布放五六個小時後再擀,這樣面有韌勁,易於擀薄切細,沸水出鍋有光澤,面勁道滑潤。機壓面多為結婚喪葬等親朋較多時用,節省人力和時間。
調料
選鐵鍋最好,注清水,旺火沸騰,放入肉臊子,再讓水
臊子面
沸騰。後將准備的木耳、雞蛋、黃花菜、底菜入鍋,並根據需要再行調味,旺火滾沸後文火熱之,加漂菜。湯要注意色正,即紅、鮮、亮。湯味也可根據口味微調,但要保持酸、辣、鮮基本口味,湯成。將熱湯澆到剛出鍋的面上即成一碗湯滑味鮮、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湯是臊子面的關鍵所在,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湯很重要。
以上即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許多細節,炒肉臊子和配湯時尤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為主,要在配湯時注意。關中其他地方依據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操作
第一步:准備工作
1、用碗盛些水,裡面在放些鹼粉融化開。〈目的是用來和面,面煮熟後吃起來筋。〉
2、在盆里倒些麵粉,用剛化開的鹼水和面,和出的麵粉濕度用手抓一把面,放開後麵粉散開為宜,但不可太干,多揉搓些,放置一會兒後,用壓面機壓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場去買現成的又薄又細又長的機器壓面。
3、切少許薑末。〈目的是用來熗湯〉
4、切幾根紅蘿卜成小四方塊狀,還有木耳成小塊狀,黃花成小段狀。
5、將豆腐切成大片狀,放在熟油鍋里炸至發黃時撈出,切成小條狀。
6、用雞蛋再攤些雞餅,切成菱形塊狀。
7、切多許蔥花,以備用。
第二步:製作過程
一、炒菜
在鍋里倒少許菜油,等熟後將切姑的紅蘿卜、木耳、黃花倒如炒熟。
二、做湯
1、在鍋里倒少許菜油後用大火燒,等油熟之後將備好的薑末倒入油中,然後在倒如食鹽、調和面、在倒入食醋後,用勺子攪直至鹽化開,再倒入開水後,用慢火燒,讓湯繼續翻滾,這樣味道會更好。(注意:鹽、醋放時要一次到位,最好一次放好。)
2、在往湯里放少許雞精(放雞精味道最鮮),可嘗一嘗口味如何,要是味道還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適量的鹽和醋。
3、再往湯里放切好的雞蛋餅、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塊、豬肉臊子。
4、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往湯里放切姑的蔥花、辣子油。
三、在另一鍋里下面,等面熟後撈出。給每人嘗芫塊頭的樣子後,乘製作好的湯,即可食用。
岐山臊子面的特點:顏色鮮艷,氣味濃香,味道好吃。面條是 薄、筋、光。湯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
⑼ 家常臊子面的做法
家常臊子面的做法
陝西特有的麵食——臊子面,它的原型是長壽面,味道筋韌爽口。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臊子面的做法,以供參閱。
臊子面的做法(一)
材料
豬肉末200克,熏干1塊,掛面400克,青菜葉6片,姜10克,香醋45毫升,醬油15毫升,料酒30毫升,白糖10克,鹽5克,紅油15毫升,花椒粉10克,香蔥少許,芝麻少許
做法
1.豬肉末中加入料酒15ml,鹽2克一起拌勻腌制半小時。熏干切成半厘米見方的小塊備用;
2.油鍋加入底油燒熱,放入薑末炒出香味,然後放入豬肉末炒到顏色變白;
3.放入熏干塊慢慢炒出香味,然後放入料酒、醬油炒到熏乾和豬肉變成紅色;
4.放入高湯或者清水,水量沒過材料1/2即可,然後加入鹽、白糖煮到湯汁上色,味道變濃即可;
5.另起一個湯鍋,將水燒開後放入面條,將面條煮到約八成熟後撈出。面條盛在碗中,加入之前煮好的料,燙好的青菜,根據口味加入香醋、花椒粉、紅油、芝麻、香蔥拌勻即可。
小訣竅
1.臊子面里還可以添加木耳、黃花等材料,但熏干最好不要省略它非常提味,也可以換成牛肉末來做,最好選用肥3,瘦7的肉末,不僅味道香煮後也不易發柴;
2.加入高湯可以使臊子面更加香濃,實在沒有加清水也可以,煮的時間可以稍稍長一些。有的做法是將香醋加入一起煮,但是醋經過煮制後,往往香味就揮發了,吃起來酸味夠了,但是怎麼也不香就這個原因。
臊子面的做法(二)
主料
五花肉500g、手工面條300g
輔料
油適量、豆腐適量、胡蘿卜適量、土豆適量、芹菜適量、土雞蛋適量、蒜苗適量、茴香適量、桂皮少許、大料適量、岐山香醋適量、油潑辣子適量、醬油少許、料酒適量
步驟
1.准備適量的豬肉,最好是後腿肉比較好一點,要肥肉和瘦肉成1:1的比例。
2.把准備好的豬肉用刀切成丁備用。
3.取電餅鐺,插上電源,然後加點油進去。
4.把准備好的雞蛋打散,倒進電餅鐺中,攤成雞蛋餅。
5.取炒鍋,上鍋熱油,等油熱了加入調料爆香。
6.然後加入肉丁一起翻炒。
7.在加入自製的油潑辣子翻炒,再加入生抽、料酒、醬油等,繼續翻炒。
8.最後加上岐山香醋,這個最主要的是醋,一定要多加點,加入鹽等調味料,就可以出鍋了。
9.鍋底留底油,把准備好的土豆、芹菜、胡蘿卜丁倒進去翻炒,翻炒片刻,加入適量的清水,一同煮。
10.在把剛才攤的雞蛋餅也切成小丁,蒜苗切碎。
11.湯煮的差不多了,在加上適量的香醋。
12.最後把剛才做好的肉臊子加進去。
13.上鍋燒水,等水開了,加入准備好的手工面條煮,面條煮好,撈出來盛在碗里,吃這個面時,面要少一點。
14.在澆上剛才做好的湯菜,在放點肉臊子進去,撒上蒜苗就可以了。
臊子面的做法(三)
原料
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臊子湯,臊子湯是臊子面的靈魂。做湯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幾種:
肉臊子做法
選較肥帶皮的豬肉,豬肉中也要含有比較多的瘦精肉,七分瘦三分肥。將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燒開的油鍋,不斷攪拌翻炒,火不可過急也不可過緩。大約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後加入適量的碘鹽。當肉為六成熟時加陳醋,翻炒,七成熟時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當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適的調味品),當九成熟,快出鍋時加入適量紅辣椒粉,攪拌,微燉一會,即可出鍋。期間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時間。火不可太猛,太旺則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響湯的色澤;火候不夠,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盡,而辣味滲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鮮、嫩、辣,而油鮮紅光亮而不是很辣。這即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
入湯菜作法
木耳,溫水泡開後,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熱清油,煎至蛋黃色,出鍋,切成細小菱形狀,待用。
雞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黃花菜(針金),溫水泡開,切成約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凈,晾乾,切成細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為胡蘿卜,切為細小的末狀。如果在肉臊子剛出鍋,鍋中留有適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涼鍋中先用適量臊子熱鍋,再倒入胡蘿卜末,同時旺火翻攪,放 入碘鹽。半熟時,文火慢慢的燜,同時要勤翻動,一直將鍋中的水分燜干,在菜快被燜熟時,放入味精、花椒等調味品。在此中要根據熱鍋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適。面有傳統手擀麵和機壓面:手擀麵,面要做到韌、勁道,沸水出鍋有光澤。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團,蒙上濕布放五六個小時後再擀,這樣面有韌勁,易於擀薄切細,沸水出鍋有光澤,面勁道滑潤。機壓面多為結婚喪葬等親朋較多時用,節省人力和時間。
調料
選鐵鍋最好,注清水,旺火沸騰,放入肉臊子,再讓水沸騰。後將准備的木耳、雞蛋、黃花菜、底菜入鍋,並根據需要再行調味,旺火滾沸後文火熱之,加漂菜。湯要注意色正,即紅、鮮、亮。湯味也可根據口味微調,但要保持酸、辣、鮮基本口味,湯成。將熱湯澆到剛出鍋的面上即成一碗湯滑味鮮、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湯是臊子面的關鍵所在,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湯很重要。
以上即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許多細節,炒肉臊子和配湯時尤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為主,要在配湯時注意。關中其他地方依據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操作
第一步:准備工作
1、用碗盛些水,裡面在放些鹼粉融化開。〈目的是用來和面,面煮熟後吃起來筋。〉
2、在盆里倒些麵粉,用剛化開的鹼水和面,和出的麵粉濕度用手抓一把面,放開後麵粉散開為宜,但不可太干,多揉搓些,放置一會兒後,用壓面機壓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場去買現成的又薄又細又長的機器壓面。
3、切少許薑末。〈目的是用來熗湯〉
4、切幾根紅蘿卜成小四方塊狀,還有木耳成小塊狀,黃花成小段狀。
5、將豆腐切成大片狀,放在熟油鍋里炸至發黃時撈出,切成小條狀。
6、用雞蛋再攤些雞餅,切成菱形塊狀。
7、切多許蔥花,以備用。
第二步:製作過程
一、炒菜
在鍋里倒少許菜油,等熟後將切姑的紅蘿卜、木耳、黃花倒如炒熟。
二、做湯
1、在鍋里倒少許菜油後用大火燒,等油熟之後將備好的薑末倒入油中,然後在倒如食鹽、調和面、在倒入食醋後,用勺子攪直至鹽化開,再倒入開水後,用慢火燒,讓湯繼續翻滾,這樣味道會更好。(注意:鹽、醋放時要一次到位,最好一次放好。)
2、在往湯里放少許雞精(放雞精味道最鮮),可嘗一嘗口味如何,要是味道還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適量的鹽和醋。
3、再往湯里放切好的雞蛋餅、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塊、豬肉臊子。
4、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往湯里放切姑的蔥花、辣子油。
三、在另一鍋里下面,等面熟後撈出。給每人嘗芫塊頭的樣子後,乘製作好的湯,即可食用。
岐山臊子面的特點:顏色鮮艷,氣味濃香,味道好吃。面條是 薄、筋、光。湯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
臊子面歷史典故
說法一
古時,周人由豳(bīn)(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遷至岐之周原(今陝西寶雞岐山縣),在渭河邊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後渭河有一惡龍為禍,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離開經過數代開拓出的家園,奮起反擊,大戰七日才將惡龍殺死,飢餓的人們為慶祝勝利,將龍殺了和面集體食之,覺得鮮美無比。於是在以後慶祝這次勝利時,便用豬代替龍和面集體食之。後來擴展至其他節日和祭祀。這臊子面也漸漸傳開,而其做法也漸漸流傳中得到了發展。
說法二
岐山文化館李辛儒先生還專門寫了一本小冊子,書名叫《神來之食岐山臊子面》。據他考證,臊子面源於周代屍祭制度的"竣余"禮儀,即先敬神靈祖靈,剩下的才輪到君卿,最後才是一般人。這種遺俗在岐山長期存在,不論誰家辦紅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先不上席,而由小字輩端出門外潑兩次湯,象徵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湯稱"福把子",潑向正堂的祖靈牌位,然後才上席,並按輩數和身份次序上飯。過去吃面剩下的湯不能倒掉,還得回鍋。即取竣余的余字之意。臊子面是岐山和關中一帶招待客人的便飯,新媳婦過門,孩子生日,老人祝壽,通常都以臊子面招待客人。
說法三
來源於唐的「長壽面」。臊子面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是皇親國戚慶祝壽辰的壽面,世所謂'長命面'者也。"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雲:"余為座上客,舉箸食湯餅。"面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為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面條,並寫下了對它的贊美詩句:"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據史實,臊子肉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上記載有專門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鋪。但當時是否已經出現"臊子面",還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里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寫此書前,就已經問世。
臊子面在陝西地區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舊時,陝西農村還有這樣的習俗:新媳婦過門的第二天,要在婆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擀麵儀式,新媳婦當著客人的面上案擀麵,以測試其技藝的高低。技術高超嫻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勻,切條細長,下到鍋里不會斷裂,這樣的新媳婦,才能贏得大家的贊譽。
;⑽ 臊子面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陝西的麵食細分起來,不下一百種,臊子面更是其中的經典,也是陝西十大面里排在首位的。它的特點是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酸---用老陳醋使湯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潑辣子面,使其湯料辣里透鮮;香----臊子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薄---指面條用手擀的很薄;筋----面條薄而不膿;光---面條光如游魚;煎----湯料溫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面條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伙可以吃到3、40碗;汪--湯料的
麵粉500克
豬肉丁500克
雞蛋3個
鹽適量
胡蘿卜適量
土豆適量
豆腐適量
蒜苔適量
蔥姜適量
花椒粉適量
醋適量
醬油適量
雞精適量
料酒適量
黃花菜適量
木耳適量
製作時間:30分鍾-1小時
用餐人數:
步驟
1
麵粉中加入少許鹽和一個雞蛋
2
再加入適量清水,用筷子攪成絮狀(分次少量的加入水,面團和的硬些)
3
揉成光滑的面團,用保鮮膜抱住放一旁備用
4
豆腐、胡蘿卜、蒜薹、土豆切丁、木耳黃花菜泡軟洗凈切碎備用
5
肉切丁、蔥姜切末、雞蛋攤薄餅切菱形塊備用
6
肉末入油鍋加入料酒、炒至變色加入薑末、花椒面煸炒到肥肉快分解完之後倒入一碗醋(這樣炒出的肉臊子香酥),再倒入醬油、雞精、適量鹽即可出鍋。
7
涮干凈鍋爆香蔥花
8
再加入各種蔬菜丁、鹽、醬油、雞精、翻炒倒入開水菜熟後,調入一勺味精,撒蒜苗盛出備用
9
另起鍋倒入適量油放入薑末、辣椒面、醋、雞精、鹽、調味
10
再倒入適量開水燒開撒蔥花即可
11
將面擀成薄片
12
折成寬條
13
切細條
14
開水鍋中煮熟面條
15
將煮好的面條過涼開水
16
在碗中放入面條舀一勺剛才熬好的湯、再放入素、肉臊子即可。
17
拌勻開吃^_^
4274
創建日期:2011-12-02
小貼士
1、底菜一般有胡蘿卜、鹵水豆腐(豆腐乾也可)、土豆(亦可用蒜薹、豇豆、豆角……任意一種你喜歡的菜)、木耳、黃花菜、蒜苗(也稱青蒜)、煎蛋皮。注意胡蘿卜、土豆、蒜苗的切法,切勿用刀亂剁,要切成非常小的近似正方形薄片。 2、岐山面對醋的要求最嚴格,正宗的岐山面必須要岐山醋。 3、盛湯也有講究。盛湯叫「澆湯」。所以「岐山臊子面」也叫「澆湯面」。面下好了,撈在精緻的小碗里,把熱湯澆上。再把澆在碗里的湯潷出來,如此反復一兩次,這叫「套」。這樣就更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