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麼中式糕點好吃
佛跳牆
【原料】 水發魚翅、熟火腿各150克,海參、料酒、冬筍各250克,魚唇、魚肚、豬蹄筋、干貝各50克,鮑魚6塊,母雞、雞湯各1000克,香菇100克,熟鴿蛋12個,鴨肫2隻,醬油75克,蔥、姜各25克,八角1粒,桂皮5克,味精6克,精鹽10克,熟豬油500克,茶葉1張。
【製作過程】
1、魚翅加水、料酒、蔥、薑片燜10分鍾。鮑魚剞十字花刀加料酒、雞湯蒸半小時,魚唇切塊加沸水、蔥段、薑片、料酒煮10分鍾,雞頭、腳,鴨肫切片,開水略淖,魚肚切塊;
2、海參、火腿、冬筍切片,豬中蹄筋切段,鴿蛋染醬油後略炸;
3、蔥、姜、雞、鴨肫略炒,加醬油、精鹽、味精、料酒、雞湯、八角、桂皮炒勻,加蓋煮20分鍾後,撈去蔥、姜;
4、取能裝2500克酒的酒壇一個,放入雞、魚翅、火腿、干貝、鮑魚、香菇、冬筍,加雞湯,茶葉封壇口,加蓋小碗1個,燒沸後小火煨2小時,放海參、蹄筋、魚唇、魚肚煨1小時。
一、脯鮓
◎蟹生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並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為末,再加蔥、鹽、醋共十味,入蟹內拌勻,即時可食。
◎炙魚
鱭魚(案:俗稱鳳尾魚)新出水者治凈,炭上十分炙干,收藏。一法:以鱭魚去頭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服(一作「段」),用箬間盛瓦罐內,泥封。
◎水腌魚
臘中鯉魚切大塊,拭乾。一斤用炒鹽四兩擦過,腌一宿,洗凈晾乾,再用鹽二兩、糟一斤,拌勻,入瓮,紙、箬、泥封塗。
◎肉鮓
生燒豬羊腿,精批作片,以刀背勻捶三兩次、切作塊子。沸湯隨漉出,用布內扭干。每一斤入好醋一盞,鹽四錢,椒油、草果、砂仁各少許,供饌亦珍美。
◎瓜齏
醬瓜、生薑、蔥白、淡筍干或茭白、蝦米、雞胸肉各等分,切作長條絲兒,香油炒過,供之。
◎算條巴子
豬肉精肥,各另切作三寸長,各如運算元樣,以砂糖、花椒末、宿砂末調和得所,拌勻、曬干、蒸透。
◎爐焙雞
用雞一隻,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塊。鍋內放油少許,燒熱,放雞在內略炒,以鏇子或碗蓋定。燒及熱,醋、酒相半,入鹽少許,烹之。候干,再烹。如此數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蒸鰣魚
鰣魚去腸不去鱗,用布拭去血水,放盪鑼內,以花椒、砂仁、醬擂碎,水、酒、蔥拌勻,其味和,蒸之。去鱗,供食。
◎夏月腌肉法
用炒過熱鹽擦肉,令軟勻。下缸後,石壓一夜,掛起。見水痕即以大石壓干,掛當風處,不敗。
◎風魚法
用青魚、鯉魚破去腸胃,每斤用鹽四五錢,腌七日。取起,洗凈,拭乾。腮下切一刀,將川椒、茴香加炒鹽,擦入腮內並腹里,外以紙包裹,外用麻皮紮成一個。掛於當風之處,腹內入料多些方妙。
◎肉生法
用精肉切細薄片子,醬油洗凈,入火燒紅鍋、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絲,再加醬瓜、糟蘿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絲、香油拌炒。肉絲臨食加醋和勻,食之甚美。
◎魚醬法
用魚一斤,切碎洗凈後,炒鹽三兩、花椒一錢、茴香一錢、乾薑一錢,神曲二錢、紅曲五錢,加酒和勻拌魚肉,入瓷瓶封好,十日可用。吃時加蔥花少許。
◎糟豬頭、蹄、爪法
用豬頭、蹄、爪,煮爛,去骨。布包攤開,大石壓扁,實落一宿,糟用甚佳。
◎酒腌蝦法
用大蝦不見水洗,剪去須尾。每斤用鹽五錢,腌半日,瀝干,入瓶中。蝦一層,放椒三十粒,以椒多為妙。或用椒拌蝦,裝入瓶中亦妙。裝完,每斤用鹽三兩,好酒化開,澆入瓶內,封好泥頭。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
◎蟶鮓
蟶一斤,鹽一兩,腌一伏時。再洗凈,控干,布包石壓,加熟油五錢,姜、桔絲五錢、鹽一錢、蔥絲五分,酒一大盞,飯糝一合(案:一升的十分之一),磨米拌勻入瓶,泥封十日可供。魚鮓同。
◎醉蟹
香油入醬油內,亦可久留,不砂。糟、醋、酒、醬各一碗,蟹多,加鹽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鹽二碗,醉蟹亦妙。
◎曬蝦不變紅色
蝦用鹽炒熟,盛籮內,用井水淋,洗去鹽,曬干。色紅不變。
◎煮魚法
凡煮河魚,先下水下燒,則骨酥。江海魚先調滾汁下鍋,則骨堅也。
◎煮蟹青色、蛤俐脫丁
用柿蒂三、五個同蟹煮,色青,後用枇杷核內仁同蛤俐煮,脫丁。
◎造肉醬
精肉四斤去筋骨,醬一斤八兩,研細鹽四兩,蔥白細切一碗,川椒、茴香、陳皮各五六錢,用酒拌各粉並肉如稠粥,入壇,封固。曬烈日中,十餘日,開看,干,再加酒;淡,再加鹽。又,封以泥曬之。
◎黃雀鮓
每隻治凈,用酒洗,拭乾,不犯水。用麥黃、紅曲、鹽、椒、蔥絲,嘗味和為止。卻將雀入匾壇內;鋪一層,上料一層,裝實。以箬蓋篾片扦定。候鹵出,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
◎治食有法
洗豬肚用面,洗豬臟用砂糖,不氣。
煮筍入薄荷,少加鹽或以灰,則不蘞。
糟蟹,壇上加皂角半錠,可留久。洗魚滴生油一二點,則無涎。煮魚下末香,不腥。
煮鵝,下櫻桃葉數片,易軟。
煮陳臘肉,將熟,取燒紅炭,投數塊入鍋內,則不油蘞氣。
煮諸般肉封鍋口,用楮實子一二粒同煮,易爛又香。
夏月肉單用醋煮,可留十日。
面不宜生水過,用滾湯停冷,食之。
燒肉忌桑柴火。
醬蟹、糟蟹忌燈照,則沙。
酒酸,用小豆一升,炒焦,袋盛,入酒壇中,則好。
染坊瀝過淡灰(案:即蘭淀灰),曬干,用以包藏生黃瓜、茄子,至冬月可食。
用松毛包藏桔子,三四月不幹。綠豆藏桔,亦可。
二、制蔬
◎配鹽瓜菽
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凈鹽二兩半。先用半兩腌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桔皮五斤、新紫蘇(連根)三斤、生薑絲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花四兩、甘草二兩、黃豆一斗、煮酒五斤,同拌,入瓮,合滿,捺實;箬五層,竹片捺定,箬裹泥封,曬日中;兩月取出,入大椒半斤,茴香、砂仁各半斤,勻晾曬在日內,發熱,乃酥美。黃豆須揀大者,煮爛,以麩皮罨熱。去麩皮,凈用。
◎糖蒸茄
牛奶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稜。每五十斤用鹽一兩,拌勻,下湯焯,令變色,瀝干。用薄荷、茴香末夾在內,砂糖三斤、醋半盅浸三宿,曬干,還鹵。直至鹵盡茄干,壓匾,收藏之。
◎釀瓜
青瓜堅老而大者,切作兩片,去穰,略用鹽出其水。生薑、陳皮、薄荷、紫蘇俱切作絲,茴香、炒砂仁、砂糖拌勻,入瓜內,用線扎定成個,入醬缸內。五、六日取出,連瓜曬干,收貯,切碎了曬。
◎蒜瓜
秋間小黃瓜一斤,石灰、白礬湯焯過,控干。鹽半兩腌一宿。又鹽半兩,剝大蒜瓣三兩,搗為泥,與瓜拌勻,傾入腌下水中,熬好酒、醋浸著,涼處頓放,冬瓜、茄子同法。
◎三煮瓜
青瓜堅老者切作兩片。每一斤用 鹽半兩,醬一兩,紫蘇、甘草少許,腌。伏時連鹵,夜煮日曬凡三次。煮後曬。至雨天,留甑上蒸之,曬干,收貯。
◎蒜苗干
蒜苗切寸段,一斤,鹽一兩。腌出臭水,略晾乾,拌醬、糖少許,蒸熟,曬干,收藏。
◎藏芥
芥菜肥者不犯水,曬至六七分干,去葉。每斤鹽四兩,腌一宿,出水。每莖紮成小把,置小瓶中,倒瀝盡其水。並煎腌出水,同煎。取清汁,待冷,入瓶,封固,夏月食。
◎芥辣
二年陳芥子,碾細,水調,納實碗內,韌紙封固。沸湯三、五次泡出黃水,覆冷地上。傾後有氣,入淡醋解開,布濾去渣。
◎醬佛手、香櫞、梨子
梨子帶皮入醬缸內,久而不壞。香櫞去穰,醬皮。佛手全醬。新桔皮、石花、麵筋皆可醬食,其味更佳。
◎糟茄子法
五茄六糟鹽十七,更加河水甜如蜜。茄子五斤,糟六斤,鹽十七兩,河水用兩三碗,拌糟,其茄味自甜。此藏茄法也,非暴用者。
◎糟蘿卜方
蘿卜一斤,鹽三兩。以蘿卜不要見水,揩凈,帶須半根曬干。糟與鹽拌過,次入蘿卜,又拌過,入瓮。此方非暴吃者。
◎糟姜方
姜一斤,糟一斤,鹽五兩,揀社日前可糟。不要見水,不可損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曬半干後,糟鹽拌之,入瓮。
◎做蒜苗方
苗用些少鹽,腌一宿,晾乾。湯焯過,又晾乾。以甘草湯拌過,上甑蒸之,曬干,入瓮。
◎三和菜
淡醋一分,酒一分,水一分,鹽、甘草調和其味得所。煎滾,下菜苗絲、桔皮絲各少許,白芷一、二小片摻菜上,重湯頓,勿令開,至熟,食之。
◎暴齏
菘菜嫩莖,湯焯半熟,扭干,切作碎段。少加油略炒過,入器內,加醋些少,停少頃,食之。
取紅細胡蘿卜切片,同切芥菜。入醋,略腌片時,食之甚脆,仍用鹽些少,大小茴香、姜、桔皮絲同醋共拌,腌食。
◎胡蘿卜鮓
切作片子,滾湯略焯,控干。入少許蔥花、大小茴香、姜、桔絲、花椒末、紅曲,研爛同鹽拌勻,罨一時,食之。
◎蒜菜
用嫩白蒜菜切寸段,每十斤用炒鹽四兩,每斤醋一碗、水二碗,浸菜於瓮內。
◎淡茄干方
用大茄洗凈,鍋內煮過,不要見水。掰開,用石壓干。趁日色晴,先把瓦曬熱,攤茄子於瓦上,以干為度。藏至正二月內,和物勻,食其味如新茄之味。
◎盤醬瓜茄法
黃子一斤,瓜一斤,鹽四兩。將瓜擦原腌瓜水,拌勻醬黃,每日盤二次,七七四十九日入壇。
◎干閉瓮菜
菜十斤,炒鹽四十兩,用缸腌菜。一皮菜,一皮鹽,腌三日,取起。菜入盆內,揉一次,將另過一缸,鹽鹵收起聽用。又過三日,又將菜取起,又揉一次,將菜另過一缸,留鹽汁聽用。如此九遍完,入瓮內。一層菜上,灑花椒、小茴香一層,又裝菜如此。緊緊實實裝好,將前留起菜鹵,每壇澆三碗,泥起,過年可吃。
◎撒拌和菜
將麻油入花椒,先時熬一、二滾,收起。臨用時,將油倒一碗,入醬油、醋、白糖些少,調和得法安起。凡物用油拌的,即倒上些少,拌吃絕妙。如拌白菜、豆芽、水芹,須將菜入滾水焯熟,入清水漂著。臨用時榨乾,拌油方吃。菜色青翠,不黑,又脆,可口。
◎蒸乾菜
將大棵好菜擇洗凈,干入沸湯內,焯五六分熟,曬干。用鹽、醬、蒔蘿、花椒、砂糖、桔皮同煮,極熟;又曬干,並蒸片時,以瓷器收貯,用時著香沖揉,微用醋。飯上蒸食。
◎鵪鶉茄
揀嫩茄切作細縷,沸湯焯過,控干。用鹽、醬、花椒、蒔蘿、茴香、甘草、陳皮、杏仁、紅豆研細末,拌勻,曬干,蒸過收之。用時以滾湯泡軟,蘸香油炸之。
◎食香(案:又叫十香)瓜茄
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鹽八錢,食香同瓜拌勻,於缸內腌一、二日取出,控干。日曬,晚復入鹵水內,次日又取出曬,凡經三次。勿令太干,裝入壇內用。
◎糟瓜茄
瓜茄等物每五斤,鹽十兩,和糟拌勻。用銅錢五十文逐層鋪上,經十日取錢,不用。另換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呵呵 不知道有沒有你喜歡的~~~~:)
Ⅱ 天門有什麼出名的地方小吃
以下是天門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
竟陵:挺糕、花糕、寸金、桃酥、包面、面窩、溜巴、豆餅、糍粑、蔥油餅、小籠包、糖餅子、麻雞蛋、歡喜坨、水晶糕、豬油鍋盔、鍋貼肉餃、藕煮包子、南門肉包子、鱔魚哨子鹼水面、糯米包油條、洋糖餃子、桂花米酒湯圓、油炸切鍋盔、油炸臭乾子、肉果、發魚、藕夾、扣肉、二回頭、桂魚片、松子肉、珍珠圓子、桔瓣魚丸、天沔三蒸、西湖藕蒸菜、清蒸東湖活鯽魚、鯽魚燉蛋、肉沫燉蛋、水煮才魚、燴鱔魚、泡蒸鱔魚、清蒸甲魚、冰糖蹄花、義河蚶粉絲湯、宮廷醬鴨、江垸腌菜。(城區具有代表性)
岳口:皇嘗餅、芋環燒肉、清蒸回魚、豆豉蒸肉。
干驛:點酥麻鍋盔、酥全魚、三蒸魚、泡蒸才魚。
漁薪:豆豉、水麻酥、牛肉豆絲、干撥才魚。
黃潭:油條、發糕、鱔魚哨子米粉。
張港:火燒巴子、豆腐圓子、沏米茶。
麻洋:醬板鴨、松花皮蛋。
蔣場:五香豆腐乾子。
楊林:豆糟巴子。
多寶:油墩子。
彭市:鍋燒雞。
皂市:麻糖。
(另外還有各家各戶都會做的:扎辣巴子、腌鹽菜、寸漿巴子、陰米粉子…
過年了,尋常百姓家都有的:炒米、麻葉子、翻餃子、荷葉子、玉蘭片、麻花子、豬耳朵、麻餅…)
好像還挺多,自己找。可以先去勝利二路看看
Ⅲ 麻辣巴子是什麼意思
辣椒柄。
麻辣巴子就是指辣椒或者麻椒尾部的地方,是連接根莖和果實的柄,通常在摘麻椒或者辣椒的時候會帶著一部分的根莖來方便保存,以防辣椒或者麻椒曬干後裡面的種子會掉落,或者會因為接觸空氣導致腐爛,同時也可以防止進入爬蟲導致食品不幹凈的問題。
Ⅳ 宮廷糕點,人總是那麼多,我想問下真的那麼好吃嗎
佛跳牆
【原料】 水發魚翅、熟火腿各克,海參、料酒、冬筍各克,魚唇、魚肚、豬蹄筋、干貝各50克,鮑魚6塊,母雞、雞湯各克,香菇克,熟鴿蛋12個,鴨肫2隻,醬油75克,蔥、姜各25克,八角1粒,桂皮5克,味精6克,精鹽10克,熟豬油克,茶葉1張。
【過程】
1、魚翅加水、料酒、蔥、薑片燜10分鍾。鮑魚剞十字花刀加料酒、雞湯蒸半小時,魚唇切塊加沸水、蔥段、薑片、料酒煮10分鍾,雞頭、腳,鴨肫切片,開水略淖,魚肚切塊;
2、海參、火腿、冬筍切片,豬中蹄筋切段,鴿蛋染醬油後略炸;
3、蔥、姜、雞、鴨肫略炒,加醬油、精鹽、味精、料酒、雞湯、八角、桂皮炒勻,加蓋煮20分鍾後,撈去蔥、姜;
4、取能裝克酒的酒壇一個,放入雞、魚翅、火腿、干貝、鮑魚、香菇、冬筍,加雞湯,茶葉封壇口,加蓋小碗1個,燒沸後小火煨2小時,放海參、蹄筋、魚唇、魚肚煨1小時。
一、脯鮓
◎蟹生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並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為末,再加蔥、鹽、醋共十味,入蟹內拌勻,即時可食。
◎炙魚
鱭魚(案:俗稱鳳尾魚)新出水者治凈,炭上十分炙干,收藏。一法:以鱭魚去頭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服(一作「段」),用箬間盛瓦罐內,泥封。
◎水腌魚
臘中鯉魚切大塊,拭乾。一斤用炒鹽四兩擦過,腌一宿,洗凈晾乾,再用鹽二兩、糟一斤,拌勻,入瓮,紙、箬、泥封塗。
◎肉鮓
生燒豬羊腿,精批作片,以刀背勻捶三兩次、切作塊子。沸湯隨漉出,用布內扭干。每一斤入好醋一盞,鹽四錢,椒油、草果、砂仁各少許,供饌亦珍美。
◎瓜齏
醬瓜、生薑、蔥白、淡筍干或茭白、蝦米、雞胸肉各等分,切作長條絲兒,香油炒過,供之。
◎算條巴子
豬肉精肥,各另切作三寸長,各如運算元樣,以砂糖、花椒末、宿砂末調和得所,拌勻、曬干、蒸透。
◎爐焙雞
用雞一隻,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塊。鍋內放油少許,燒熱,放雞在內略炒,以鏇子或碗蓋定。燒及熱,醋、酒相半,入鹽少許,烹之。候干,再烹。如此數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蒸鰣魚
鰣魚去腸不去鱗,用布拭去血水,放盪鑼內,以花椒、砂仁、醬擂碎,水、酒、蔥拌勻,其味和,蒸之。去鱗,供食。
◎夏月腌肉法
用炒過熱鹽擦肉,令軟勻。下缸後,石壓一夜,掛起。見水痕即以大石壓干,掛當風處,不敗。
◎風魚法
用青魚、鯉魚破去腸胃,每斤用鹽四五錢,腌七日。取起,洗凈,拭乾。腮下切一刀,將川椒、茴香加炒鹽,擦入腮內並腹里,外以紙包裹,外用麻皮紮成一個。掛於當風之處,腹內入料多些方妙。
◎肉生法
用精肉切細薄片子,醬油洗凈,入火燒紅鍋、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絲,再加醬瓜、糟蘿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絲、香油拌炒。肉絲臨食加醋和勻,食之甚美。
◎魚醬法
用魚一斤,切碎洗凈後,炒鹽三兩、花椒一錢、茴香一錢、乾薑一錢,神曲二錢、紅曲五錢,加酒和勻拌魚肉,入瓷瓶封好,十日可用。吃時加蔥花少許。
◎糟豬頭、蹄、爪法
用豬頭、蹄、爪,煮爛,去骨。布包攤開,大石壓扁,實落一宿,糟用甚佳。
◎酒腌蝦法
用大蝦不見水洗,剪去須尾。每斤用鹽五錢,腌半日,瀝干,入瓶中。蝦一層,放椒三十粒,以椒多為妙。或用椒拌蝦,裝入瓶中亦妙。裝完,每斤用鹽三兩,好酒化開,澆入瓶內,封好泥頭。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
◎蟶鮓
蟶一斤,鹽一兩,腌一伏時。再洗凈,控干,布包石壓,加熟油五錢,姜、桔絲五錢、鹽一錢、蔥絲五分,酒一大盞,飯糝一合(案:一升的十分之一),磨米拌勻入瓶,泥封十日可供。魚鮓同。
◎醉蟹
香油入醬油內,亦可久留,不砂。糟、醋、酒、醬各一碗,蟹多,加鹽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鹽二碗,醉蟹亦妙。
◎曬蝦不變紅色
蝦用鹽炒熟,盛籮內,用井水淋,洗去鹽,曬干。色紅不變。
◎煮魚法
凡煮河魚,先下水下燒,則骨酥。江海魚先調滾汁下鍋,則骨堅也。
◎煮蟹青色、蛤俐脫丁
用柿蒂三、五個同蟹煮,色青,後用枇杷核內仁同蛤俐煮,脫丁。
◎造肉醬
精肉四斤去筋骨,醬一斤八兩,研細鹽四兩,蔥白細切一碗,川椒、茴香、陳皮各五六錢,用酒拌各粉並肉如稠粥,入壇,封固。曬烈日中,十餘日,開看,干,再加酒;淡,再加鹽。又,封以泥曬之。
◎黃雀鮓
每隻治凈,用酒洗,拭乾,不犯水。用麥黃、紅曲、鹽、椒、蔥絲,嘗味和為止。卻將雀入匾壇內;鋪一層,上料一層,裝實。以箬蓋篾片扦定。候鹵出,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
◎治食有法
洗豬肚用面,洗豬臟用砂糖,不氣。
煮筍入薄荷,少加鹽或以灰,則不蘞。
糟蟹,壇上加皂角半錠,可留久。洗魚滴生油一二點,則無涎。煮魚下末香,不腥。
煮鵝,下櫻桃葉數片,易軟。
煮陳臘肉,將熟,取燒紅炭,投數塊入鍋內,則不油蘞氣。
煮諸般肉封鍋口,用楮實子一二粒同煮,易爛又香。
夏月肉單用醋煮,可留十日。
面不宜生水過,用滾湯停冷,食之。
燒肉忌桑柴火。
醬蟹、糟蟹忌燈照,則沙。
酒酸,用小豆一升,炒焦,袋盛,入酒壇中,則好。
染坊瀝過淡灰(案:即蘭淀灰),曬干,用以包藏生黃瓜、茄子,至冬月可食。
用松毛包藏桔子,三四月不幹。綠豆藏桔,亦可。
二、制蔬
◎配鹽瓜菽
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凈鹽二兩半。先用半兩腌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桔皮五斤、新紫蘇(連根)三斤、生薑絲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花四兩、甘草二兩、黃豆一斗、煮酒五斤,同拌,入瓮,合滿,捺實;箬五層,竹片捺定,箬裹泥封,曬日中;兩月取出,入大椒半斤,茴香、砂仁各半斤,勻晾曬在日內,發熱,乃酥美。黃豆須揀大者,煮爛,以麩皮罨熱。去麩皮,凈用。
◎糖蒸茄
牛奶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稜。每五十斤用鹽一兩,拌勻,下湯焯,令變色,瀝干。用薄荷、茴香末夾在內,砂糖三斤、醋半盅浸三宿,曬干,還鹵。直至鹵盡茄干,壓匾,收藏之。
◎釀瓜
青瓜堅老而大者,切作兩片,去穰,略用鹽出其水。生薑、陳皮、薄荷、紫蘇俱切作絲,茴香、炒砂仁、砂糖拌勻,入瓜內,用線扎定成個,入醬缸內。五、六日取出,連瓜曬干,收貯,切碎了曬。
◎蒜瓜
秋間小黃瓜一斤,石灰、白礬湯焯過,控干。鹽半兩腌一宿。又鹽半兩,剝大蒜瓣三兩,搗為泥,與瓜拌勻,傾入腌下水中,熬好酒、醋浸著,涼處頓放,冬瓜、茄子同法。
◎三煮瓜
青瓜堅老者切作兩片。每一斤用 鹽半兩,醬一兩,紫蘇、甘草少許,腌。伏時連鹵,夜煮日曬凡三次。煮後曬。至雨天,留甑上蒸之,曬干,收貯。
◎蒜苗干
蒜苗切寸段,一斤,鹽一兩。腌出臭水,略晾乾,拌醬、糖少許,蒸熟,曬干,收藏。
◎藏芥
芥菜肥者不犯水,曬至六七分干,去葉。每斤鹽四兩,腌一宿,出水。每莖紮成小把,置小瓶中,倒瀝盡其水。並煎腌出水,同煎。取清汁,待冷,入瓶,封固,夏月食。
◎芥辣
二年陳芥子,碾細,水調,納實碗內,韌紙封固。沸湯三、五次泡出黃水,覆冷地上。傾後有氣,入淡醋解開,布濾去渣。
◎醬佛手、香櫞、梨子
梨子帶皮入醬缸內,久而不壞。香櫞去穰,醬皮。佛手全醬。新桔皮、石花、麵筋皆可醬食,其味更佳。
◎糟茄子法
五茄六糟鹽十七,更加河水甜如蜜。茄子五斤,糟六斤,鹽十七兩,河水用兩三碗,拌糟,其茄味自甜。此藏茄法也,非暴用者。
◎糟蘿卜方
蘿卜一斤,鹽三兩。以蘿卜不要見水,揩凈,帶須半根曬干。糟與鹽拌過,次入蘿卜,又拌過,入瓮。此方非暴吃者。
◎糟姜方
姜一斤,糟一斤,鹽五兩,揀社日前可糟。不要見水,不可損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曬半干後,糟鹽拌之,入瓮。
◎做蒜苗方
苗用些少鹽,腌一宿,晾乾。湯焯過,又晾乾。以甘草湯拌過,上甑蒸之,曬干,入瓮。
◎三和菜
淡醋一分,酒一分,水一分,鹽、甘草調和其味得所。煎滾,下菜苗絲、桔皮絲各少許,白芷一、二小片摻菜上,重湯頓,勿令開,至熟,食之。
◎暴齏
菘菜嫩莖,湯焯半熟,扭干,切作碎段。少加油略炒過,入器內,加醋些少,停少頃,食之。
取紅細胡蘿卜切片,同切芥菜。入醋,略腌片時,食之甚脆,仍用鹽些少,大小茴香、姜、桔皮絲同醋共拌,腌食。
◎胡蘿卜鮓
切作片子,滾湯略焯,控干。入少許蔥花、大小茴香、姜、桔絲、花椒末、紅曲,研爛同鹽拌勻,罨一時,食之。
◎蒜菜
用嫩白蒜菜切寸段,每十斤用炒鹽四兩,每斤醋一碗、水二碗,浸菜於瓮內。
◎淡茄干方
用大茄洗凈,鍋內煮過,不要見水。掰開,用石壓干。趁日色晴,先把瓦曬熱,攤茄子於瓦上,以干為度。藏至正二月內,和物勻,食其味如新茄之味。
◎盤醬瓜茄法
黃子一斤,瓜一斤,鹽四兩。將瓜擦原腌瓜水,拌勻醬黃,每日盤二次,七七四十九日入壇。
◎干閉瓮菜
菜十斤,炒鹽四十兩,用缸腌菜。一皮菜,一皮鹽,腌三日,取起。菜入盆內,揉一次,將另過一缸,鹽鹵收起聽用。又過三日,又將菜取起,又揉一次,將菜另過一缸,留鹽汁聽用。如此九遍完,入瓮內。一層菜上,灑花椒、小茴香一層,又裝菜如此。緊緊實實裝好,將前留起菜鹵,每壇澆三碗,泥起,過年可吃。
◎撒拌和菜
將麻油入花椒,先時熬一、二滾,收起。臨用時,將油倒一碗,入醬油、醋、白糖些少,調和得法安起。凡物用油拌的,即倒上些少,拌吃絕妙。如拌白菜、豆芽、水芹,須將菜入滾水焯熟,入清水漂著。臨用時榨乾,拌油方吃。菜色青翠,不黑,又脆,可口。
◎蒸乾菜
將大棵好菜擇洗凈,干入沸湯內,焯五六分熟,曬干。用鹽、醬、蒔蘿、花椒、砂糖、桔皮同煮,極熟;又曬干,並蒸片時,以瓷器收貯,用時著香沖揉,微用醋。飯上蒸食。
◎鵪鶉茄
揀嫩茄切作細縷,沸湯焯過,控干。用鹽、醬、花椒、蒔蘿、茴香、甘草、陳皮、杏仁、紅豆研細末,拌勻,曬干,蒸過收之。用時以滾湯泡軟,蘸香油炸之。
◎食香(案:又叫十香)瓜茄
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鹽八錢,食香同瓜拌勻,於缸內腌一、二日取出,控干。日曬,晚復入鹵水內,次日又取出曬,凡經三次。勿令太干,裝入壇內用。
◎糟瓜茄
瓜茄等物每五斤,鹽十兩,和糟拌勻。用銅錢五十文逐層鋪上,經十日取錢,不用。另換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呵呵 不知道有沒有你喜歡的~~~~:)
Ⅳ 四川有哪些不太有名,特別好吃的東西
1、擔擔面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 成都小吃-擔擔面點心。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2、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 成都小吃-龍抄手、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3、鍾水餃鍾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 成都小吃-鍾水餃紅油,微甜帶咸,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鍾水餃具有皮薄(1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麵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的特色。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4、陳麻婆豆腐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5、缽缽雞缽缽雞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6、肥腸粉歷來是成都眾多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其麻辣鮮爽,色紅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腸既可作為小吃品味,也可權作特色一餐。肥腸粉完全具備「快餐」的特點。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7、夫妻肺片夫妻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8、火鞭子牛肉火鞭子牛肉起源於清代乾隆年代,清末民初已成為四川名特產。與張飛牛肉和太和牛肉一起稱為「川中牛肉三傑」。以質優味美、片薄如紙、酥香綿長而聞名遐爾。火鞭子是舊時四川自貢地區的照明火把,這里用「燈」的明亮,來表示牛肉的薄而透亮。現在很多商品寫作「火邊子」,屬誤字。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9、豆雞此菜是四川羅江縣著名風味素菜。以黃豆為主料,磨成豆漿。製成油皮,裹以芝麻末,經蒸制而成。顏色棕黃,綿軟干香,咸香鮮麻。四川最出名的十大著名小吃有哪些?10、三大炮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時配以「老鷹茶」,別有風味。
Ⅵ 四川有哪些不出名但很好吃的美食
四川菜天下聞名,美食數不勝數,有很多耳熟能詳的美食,麻婆豆腐、火鍋、串串、血旺、缽缽雞、冷吃肉、辣兔頭、冰粉、擔擔面等等。下面簡單介紹幾款「不出名」,卻很好吃的美食。
水豆花,也叫富順豆花,因其鮮嫩可口,靠著一碗蘸水一碗米飯低調的立足於江湖之間,全國好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在中國餐飲中佔有一席之地。
Ⅶ 自製咖喱粉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香料解析:這款咖喱粉的「骨架」是黃姜粉、香菜籽粉、胡椒粉,黃姜粉產生熱辣香辛的口味,香菜籽粉提升芳香,透出一股鼠尾草以及檸檬的混合氣息,是調配咖喱的必備香料,胡椒粉提辣味;另外,白豆蔻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香料,起到和味的作用,使得整款料粉口味非常和諧。
步驟 :
黑胡椒、白鬍椒、香菜籽、干紅辣椒各50克,白豆蔻、桂皮、陳皮、甘草、小茴香、孜然、花椒各30克,丁香5克洗凈,晾乾水分後入烤箱烘乾,取出後打碎成粉。
取姜黃粉(市場有售)200克,姜粉、洋蔥粉各100克,打碎的香料粉50克混合均勻即成咖喱粉。
裝入玻璃容器中可長久保存,吃時如想讓咖喱更黏稠可以加入小麥粉。比例:咖喱粉1.5tbs+小麥粉3tbs+水或高湯5-6cup=4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