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食物好吃的詩句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形容美味的詩詞:
1、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唐:杜牧
譯: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綉,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2、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宋:蘇軾
譯: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3、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行》唐:李白
譯: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4、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宋:李清照
譯: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鬱郁不歡,只能在夢里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二首·其一》唐:王翰
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食荔枝》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賞:
從「荔枝詩」看東坡先生的嶺南心境。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Ⅱ 形容美食的古詩名句
1,《食荔枝》 宋代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游山西村》 宋代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餚,雞肉魚肉豐盛美味。
3,《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唐代 杜甫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譯文: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用碧水澗傍的香芹熬成香羹。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飯啊,哪裡是在陝西的柁樓底下用餐呢?
4,《江上漁者》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5,《寄胡餅與楊萬州》唐代 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譯文:這里的胡麻餅的模樣學著京城的樣子製作的,新出爐的面餅酥脆,香氣四溢。
Ⅲ 形容美味佳餚的詩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其一》
青浮卵碗槐芽餅,紅點冰盤藿葉魚。
—— 宋 · 蘇軾《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個中渴羌飽湯餅,雞蘇胡麻煮同吃。
—— 宋 · 黃庭堅《奉謝劉景文送團茶》
金櫻身子玫瑰臉,更吃餳枝蜜果香。
—— 宋 · 楊萬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Ⅳ 形容好吃的詩句
形容好吃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筍好嫩、鴨子好肥、野菜好新鮮、河豚好美味,口水快下來了,請問,可以下鍋了么?(一句不離美食,東坡先生666。您確定不是在點菜嗎?)
2.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蘇軾《初到黃州》
被貶了好傷心,不過,似乎也沒那麼糟:這長江水中的魚好肥啊,是做清蒸還是紅燒呢?這滿山脆筍好新鮮啊,我好像已經聞到燒筍的香味了。啊,黃州真是個好地方!
3.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蘇軾《豬肉頌》
耶!又發現美食新大陸了!看你長得這么好看,我就把紅燒肉獨門秘籍傳授給你吧:首先,把鍋子洗洗干凈,少放點水,記住,一定要用小火,慢慢慢慢地燉,等它慢慢慢慢地熟,千萬別催,火候足了,管保好吃到銷魂!
Ⅳ 描寫食物美味的古詩詞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Ⅵ 寫美味的詩句
1、《江上漁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2、《漁歌子》唐代: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3、《游山西村》宋代: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朴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4、《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譯文: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Ⅶ 描寫食物好吃的詩句
1.描寫美味佳餚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美味佳餚的詩句如下:
1.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____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解釋】人生一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2.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____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解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3.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____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解釋】你紅潤酥膩的手裡,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盪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
4.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____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解釋】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
5.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____黃庭堅《寄黃幾復》
【解釋】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6.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__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解釋】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7.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____韋庄《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解釋】既然有酒可喝再怎麼樣也得打起精神來,人生能有多長呢?
8.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____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解釋】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9.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____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
【解釋】雖有花枝卻無人佩戴,雖有美酒卻無人勸酒把盞,縱然醉了也無人照管。
1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____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解釋】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
2.形容美味佳餚的詩句
1、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譯文: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里賣元宵。
2、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宋 蘇軾 《惠州一絕》
譯文:羅浮山下,可以顯示四季的春天景色,盧橘和楊梅,依次開了起來,每天都可以吃三百粒的荔枝,沒有辜負自己可以一直可以作為一個嶺南人。
3、茅針香軟漸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紅。——宋·范成大《晚春田園雜興》
譯文:藏在綠莖內尖尖的茅草,將要開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飾有饕餮紋的食物盛器被染紅了。
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游山西村》宋代:陸游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5、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豬肉頌》宋代:蘇軾
譯文:把鍋子洗得乾乾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3.關於美味佳餚的詩
關於寫美食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南宋陸游《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
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朝飢食齏面甚美戲作】陸游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賀陳述古弟章生子】蘇軾 郁蔥佳氣夜充閭,始見徐卿第二雛。
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獐書。參軍新婦賢相敵,阿大中郎喜有餘。
我亦從來識英物,試教啼看定何如。【餅賦】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
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
行人垂液於下風,童僕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乾咽。
【過土山寨】黃庭堅南風日日縱篙撐,時喜北風將我行。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如箸玉簪橫。
2、像有些事物許多事人也都稱贊過。食竹筍竹筍以色潔白、質細嫩、味清鮮而被視為「菜中珍品」,初上市時物稀價貴,李商隱贊道:「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白居易《食筍》亦雲:「紫籜折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大加贊賞竹筍「久拋松菊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陸游以「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盛贊江西的「貓頭筍」。鄭板橋「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的詩句,對鮮筍燒鰣魚的贊美之情更是躍然紙上。
食松花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為貢品。唐朝女皇武則天十分喜歡松花,她常喜食一種用松花製作的「小精糕」。
蘇東坡也愛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飯共蒸,密封幾日後得酒,並歌詠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食白菜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喜食「東坡肉」的蘇東坡,也以「白菘類羔豚」、「白菜賽糕腸」來贊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薺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薑自製成「東坡羹」,並賦詩雲:「開心暖胃閑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食栗子栗子,又稱板栗、毛栗、鳳栗、栗果等,常食可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葯王孫思邈稱之為「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蘇轍有詩贊曰:「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按李時珍介紹,「以袋盛生栗,懸掛風干,每晨吃十餘顆,隨後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食梅花梅花既是著名觀賞花木,又是一味良葯,葯用以白梅為主,有「除煩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之功用。
楊萬里最喜歡用鮮梅花蘸蜜食用,並留下不朽的詩篇,其中《慶長叔招飲》詩雲:「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盤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開,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百合由「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作為吉祥之物為人們所鍾愛,是一種營養豐富、利脾潤肺的食品。陸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氣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薺菜薺菜別名野菜、地菜、野薺、護生草等,葉嫩根肥,具有獨特誘人的清香和美味。文人雅士對它揄揚備至,蘇東坡有「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的詩句。
陸游更是嗜薺成癖,詠詩贊其鮮潤和香口:「手烹牆陰薺,美若乳下豚」;「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甚至「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了。食茼蒿茼蒿具有開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湯、涼拌均可。
陸游視茼蒿為天賜佳蔬之一,其《初歸雜詠》詩雲,「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採摘茼蒿彷彿置身於遠離人間的仙境。食熱粥陸游視食粥為健身養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對吃粥也很有興趣,在任徐州知州時,一次因高興喝醉了酒,農民艾賢煮粥給他吃,飯後他感到很自在,於是賦《熱粥詩》雲「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既贊美了粥的可口,又頌揚了農民的情義。清代阮葵生也有詠粥佳句:「香於酪乳膩於茶,一味和嘈潤齒牙」;「居然入口融無哽,不得沾唇呷有聲」,可謂深得食粥個中三味了。
食菊花菊花在我國素有「延壽客」之稱,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習慣,「東籬同坐嘗花筵,一片瓊霜入口鮮」的詩句,正是寫食菊的樂趣。菊花入饌,備受詩人青睞。
李嶠的《九日應製得歡字》詩曰:「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王維詩雲:「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百生無此日,萬壽願齊天。
芍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無窮菊花節,長奉柏梁篇。」
鄭所南的「道人四進花為糧,骨生靈氣身吐香。聞到菊花大歡喜,拍手笑歌頻癲狂」,寫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話說:「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文人雅士。
4.表達美味佳餚的詩句
1、詩句: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出自: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詞》
釋義: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
2、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出自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釋義: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3、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出自:宋代·蘇軾《惠州一絕 / 食荔枝》
釋義: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4、詩句:茅針香軟漸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紅。
出自:宋·范成大《晚春田園雜興》
釋義:藏在綠莖內尖尖的茅草,將要開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飾有饕餮紋的食物盛器被染紅了。
5、詩句: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出自:宋代·蘇軾《初到黃州》
釋義:長江環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
5.贊美美味佳餚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寫美食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南宋陸游《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
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朝飢食齏面甚美戲作】陸游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賀陳述古弟章生子】蘇軾 郁蔥佳氣夜充閭,始見徐卿第二雛。
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獐書。參軍新婦賢相敵,阿大中郎喜有餘。
我亦從來識英物,試教啼看定何如。【餅賦】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
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
行人垂液於下風,童僕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乾咽。
【過土山寨】黃庭堅 南風日日縱篙撐,時喜北風將我行。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如箸玉簪橫。
2、像有些事物許多事人也都稱贊過。食竹筍 竹筍以色潔白、質細嫩、味清鮮而被視為「菜中珍品」,初上市時物稀價貴,李商隱贊道:「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白居易《食筍》亦雲:「紫籜折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大加贊賞竹筍「久拋松菊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陸游以「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盛贊江西的「貓頭筍」。鄭板橋「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的詩句,對鮮筍燒鰣魚的贊美之情更是躍然紙上。
食松花 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為貢品。唐朝女皇武則天十分喜歡松花,她常喜食一種用松花製作的「小精糕」。
蘇東坡也愛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飯共蒸,密封幾日後得酒,並歌詠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 食白菜 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喜食「東坡肉」的蘇東坡,也以「白菘類羔豚」、「白菜賽糕腸」來贊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薺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薑自製成「東坡羹」,並賦詩雲:「開心暖胃閑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食栗子 栗子,又稱板栗、毛栗、鳳栗、栗果等,常食可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葯王孫思邈稱之為「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蘇轍有詩贊曰:「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按李時珍介紹,「以袋盛生栗,懸掛風干,每晨吃十餘顆,隨後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食梅花 梅花既是著名觀賞花木,又是一味良葯,葯用以白梅為主,有「除煩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之功用。
楊萬里最喜歡用鮮梅花蘸蜜食用,並留下不朽的詩篇,其中《慶長叔招飲》詩雲:「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盤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開,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 百合由「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作為吉祥之物為人們所鍾愛,是一種營養豐富、利脾潤肺的食品。陸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氣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薺菜 薺菜別名野菜、地菜、野薺、護生草等,葉嫩根肥,具有獨特誘人的清香和美味。文人雅士對它揄揚備至,蘇東坡有「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的詩句。
陸游更是嗜薺成癖,詠詩贊其鮮潤和香口:「手烹牆陰薺,美若乳下豚」;「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甚至「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了。食茼蒿 茼蒿具有開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湯、涼拌均可。
陸游視茼蒿為天賜佳蔬之一,其《初歸雜詠》詩雲,「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採摘茼蒿彷彿置身於遠離人間的仙境。食熱粥 陸游視食粥為健身養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對吃粥也很有興趣,在任徐州知州時,一次因高興喝醉了酒,農民艾賢煮粥給他吃,飯後他感到很自在,於是賦《熱粥詩》雲「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既贊美了粥的可口,又頌揚了農民的情義。清代阮葵生也有詠粥佳句:「香於酪乳膩於茶,一味和嘈潤齒牙」;「居然入口融無哽,不得沾唇呷有聲」,可謂深得食粥個中三味了。
食菊花 菊花在我國素有「延壽客」之稱,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習慣,「東籬同坐嘗花筵,一片瓊霜入口鮮」的詩句,正是寫食菊的樂趣。菊花入饌,備受詩人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