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飯菜做好吃得小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飯菜做好吃得小竅門

發布時間: 2022-08-07 10:00:33

① 炒菜好吃的秘訣竅門

很多人都喜歡下廚做菜,但是由於工作忙碌,沒時間去學習烹飪。都是自己摸索琢磨,或者看看菜譜。其實只要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讓飯菜變得更好吃。下面就給大家分享10個做菜好吃的技巧,個個簡單實用,讓你輕松提高廚藝。
1、煮雞蛋。冷水下鍋,煮8-10分鍾,再關火燜3-5分鍾,然後撈出放入涼水裡降溫。這樣雞蛋鮮嫩好吃,還容易剝皮。如果開水下鍋煮雞蛋,容易破殼蛋白流失,而且蛋黃的表面也會發褐綠色,影響消化和吸收。
2、炒土豆絲。要選荷蘭土豆,切開果肉顏色發黃的那種,它的澱粉含量低,糖類和水分含量高,適合炒菜。土豆切細絲以後,放入清水沖洗2-3次,洗掉澱粉,然後下鍋炒。油溫稍微高點,大火急炒,出鍋前淋入少許明油,這樣口感清脆,賣相也好。
3、蓮藕。切好以後,泡入冷水裡,炒的時候,倒入少許白醋。這樣藕片的顏色不發黑,口感脆嫩好吃。炒茄子也是一樣的技巧,用淡鹽水浸泡片刻,大火快炒,短時間就出鍋,這樣不吸油、不發黑,好看又好吃。
4、燉骨湯。2斤大棒子骨+1隻雞架子,或者2兩火腿肉(不是火腿腸)。焯水後,直接加滿水,用中火一直燉的話,出來的是白湯。如果用小火燉的話,出來的是清湯。但是不論哪一種做法,都要燉好以後再放鹽,否則味道不鮮,營養也不好。
5、豆腐。不論是炒豆腐,還是燉豆腐。先下鍋用淡鹽水煮2-3分鍾,這樣可以去除豆腥味,還能讓豆腐更緊實,不容易散碎,還入了的底味。後面做菜的時候,不易碎,而且口感很嫩,味道更好吃。

② 家常菜怎麼做才更好吃有什麼竅門

如何做好吃的菜大全竅門

現需要買一本食譜或者去網路里搜索視頻教程,那上面教的比較多。

④ 怎樣做好飯菜

想要做好飯菜是有竅門的,也需要不斷的練習才可以做到,下面來看看相關知識。

炒菜技巧:

1、炒菜時先要潤鍋,尤其是炒肉絲之類,熱鍋涼油,才不會粘鍋。

2、學會熗鍋,蔥姜蒜干紅辣椒,是大部分菜餚必備的,熗鍋時,火候要小,慢慢煸炒,才能出香味。

3、蔬菜焯水時,加入油,鹽,可以讓蔬菜顏色變得更加翠綠。

4、炒花生米時,要熱鍋涼油下鍋,然後不斷地翻炒,炒到噼啪聲消失後,淋入幾滴白酒即可。

5、炒雞蛋時,先將雞蛋完全攪散,然後加入幾滴香醋,這樣可以去腥,炒出的雞蛋也嫩。

6、炒菜時,最難熟的東西下鍋,可以生吃的最後下。

7、炒菜關鍵就在於火候,電熱爐的熱力比明火差得太多,用時必須先把鍋子燒得很熱才可以開始炒。

8、豆腐有腥味,所以在烹飪之前先要焯水。

9、每次烹飪之前最好先磨刀,快刀不傷手。

10、炒豆芽時要大火翻炒,保持豆芽的脆爽,加入醋能去除豆芽的澀味。

11、做沙拉的蔬菜,能手撕的就手撕,這樣口感會比切得好很多。

12、西藍花或者土豆絲等口感脆爽的蔬菜,需要冰水法,就是先焯水,然後再放入冷水中。

13、炒茄子或者蓮藕時放一點醋,可以防止茄子變黑。

14、凡是需要加醋的菜餚,出鍋前沿著鍋邊淋入,利用高溫激發出香味,比直接倒在菜上味道香。

15、炒青菜時,要開水點菜,這樣炒出的菜顏色漂亮也嫩。

16、芥末用水調均勻,放入蒸鍋蒸一下,可以減少辣味。

17、煮米飯時,需要提前浸泡1個小時,米和水的比例是1:1.2,滴入幾滴醋,更加軟糯好吃。

18、煮餃子時加入少許鹽,能有效防止餃子粘連在一起。

【肉類烹飪】

19、牛羊肉纖維粗,要逆著紋理切,也就是說,刀和肉的紋理呈90度的垂直,豬肉順著紋理切,雞肉比較嫩,略微斜著切即可。

20、炒肉之前先上漿,第一次加入鹽、胡椒粉、生抽、料酒抓拌均勻,第二次加入雞蛋抓拌均勻,第三次加入少量澱粉抓均勻,最後淋入食用油即可。

21、熬骨頭湯時,加入少許白醋,能分解鈣質,讓肉和骨頭更容易爛。

22、做魚湯時,先把魚用油煎一下,這樣熬出的湯更加奶白。

⑤ 怎麼樣做菜才能做得好吃

怎麼做菜好吃,需要看你做什麼菜,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技巧,下面介紹集中家常菜好吃的做法技巧:
1. 黃花菜的烹前加工。鮮黃花菜(金針菜)中含有秋水仙鹼,在人體內被氧化成為二秋水仙鹼,因此,要用開水燙後浸泡,除去汁水,徹底炒熟才能吃
2. 筍乾的漲發。先將筍干放在鐵鍋內,加滿水煮沸分鍾,再轉小火燜煮,撈出,切除老根,洗凈。然後浸泡在淘米水或石灰水中待用,隔—天換次水,烹調前切成片狀,食之鮮嫩味美。
3. 土豆去皮越薄越好。土豆皮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去皮不宜厚。土豆一旦去皮,要存放在冷水中,再向水中滴幾滴醋;可使土豆潔白。
4. 做土豆放奶味道好。白水煮土豆時,加一點牛奶,不但味道好,也可防止土豆肉質發黃。
5. 燒土豆要後加鹽再升溫。燒土豆時,待變色後再加鹽升溫。否則,土豆會形成硬皮的汁液與油混在一起,成菜易碎,影響色香味。
6. 凍土豆怪味的去除。先將凍土豆放入冷水中浸泡,再放入加有湯匙食醋的沸水中,慢慢冷卻後,再行制菜。這樣燒出的土豆就沒有怪味了。
7. 土豆戒紅薯。土豆不能與紅薯存放在一起。否則,不是紅薯僵心,便是土豆發芽。
8. 開水點菜。炒青菜時,應用開水點菜,這樣炒出的菜,質嫩色佳。若用一般水點菜,影響脆口。
9. 炒辣椒減辣味法。辣椒辣味太濃,烹制時將辣椒切成細末或丁,先用油、鹽煽熟,再倒入一個鮮雞蛋液,炒成「蛋包椒丁」,辣味可大大減輕。
10. 加工芋頭防刺激皮膚。剝刮芋頭皮時,易使手部皮膚發癢,若將手放在爐火上烘烤一下,或在水中加幾滴醋洗一下,即可消癢。搽一點風油精也有效果。

⑥ 做菜的一些小技巧

1、做菜要熱鍋涼油
很多人是鍋稍微熱了就加油,然後把油燒到冒煙為止,這樣炒出的菜是好吃,但你不知道這樣的油對人體危害很大。植物油裡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油溫過高會產生反式脂肪。比如,經過高溫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餅、炸雞塊、油條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復使用,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這里提醒大家,烹飪時油溫別過高,使用過一次的油堅決倒掉,千萬不要循環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飪時先把鍋燒得很燙,甚至有一點冒煙也沒關系,然後加油後可以馬上把蔬菜放入炒,絲毫不會影響蔬菜的口感,和你用高溫油炒出來效果一樣而且更加健康。

2、炒蔬菜的時候記得要大火
這樣時間快,蔬菜里的維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溫,尤其是蘆筍、捲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葉蔬菜,久炒久熬,損失的營養較多。有些蔬菜在這烹飪過程中加幾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護蔬菜里的維生素。

3、哪些菜需要焯水?怎麼焯水?
1)焯水可以使蔬菜顏色更鮮艷,質地更脆嫩,減輕澀、苦、辣味,還可以殺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過焯水會變得更加的綠。苦瓜、蘿卜等焯水後可減輕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過焯水可以除去。
2)焯蔬菜時候,一般用沸水。在水中加點鹽和油,可以讓蔬菜色澤更加鮮艷,還能保持蔬菜的營養。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鹽,在投入之後加油,蔬菜在鹽的滲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會充分顯現出來,而油則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水和蔬菜的接觸,減少了水溶性物質的溢出,還能減少了空氣、光線、溫度對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不會變色。當然焯好水也可以馬上放入冷水裡,這樣也可以防止蔬菜變黃。
3)可以使肉類去除血污及腥膻等異味,如牛、羊、豬肉及其內臟焯水後都可減少異味。如果說這是排毒也可以的哈!一般是在烹調前先將肉放入冷水中,加熱至水開,這樣可以更好的去除臟東西,也可以使肉質鮮嫩。

4、如何切肉
記住一句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豬肉的肉質比較嫩,肉中筋少,順著切就可以了。牛肉質老(即纖維組織),筋多(即結締組織多),必須橫著纖維紋路切,即頂著肌肉的紋路切(又稱為頂刀切),才能把筋切斷,以便於烹制適口菜餚。如果順著紋路切,筋腱會保留下來,燒熟後肉質柴艮,咀嚼不爛。雞肉和兔肉最細嫩,肉中幾乎沒有筋絡,必須斜順著纖維紋路切,加熱後,才能保持菜餚的形態整齊美觀,否則加熱後,菜餚會變成粒屑狀。

5、蔬菜應該怎麼清洗?
蔬菜買回家都要清洗,因為怕有殘留農葯,所以一定要在水裡反復清洗,即使用浸泡法,過十分鍾後最好也要換一次水。這里我還是隆重推薦大家用淘米水,用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殘留在蔬菜中的部分農葯。因我國目前大多用有機磷農葯殺蟲,這些農葯一遇酸性物質就會失去毒性。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用清水洗干凈,就能使蔬菜殘留的農葯成分減少很多。

6、肉類應該怎麼腌制?
腌制肉,如果是為了讓肉嫩一些,就用水澱粉。用於去腥是用料酒,姜。用於入味自然就是鹽了。為了上色可以放少量的糖和醬油,或者老抽。腌制的時候一般水澱粉,料酒和鹽是不能少的,其他的視情況而定。生粉一般要後放,因為如果先放生粉再放別的調料肉就不進味了。一般炒的,烤的肉菜都需要腌制,燉菜就直接焯水不用腌制。

7、大蒜怎麼剝怎麼切?
做菜少不了蔥姜蒜,但是很多人覺得剝大蒜切大蒜很麻煩,其實一旦掌握了方法是能節省很多時間的。干大蒜買來其實只要在開水裡一燙就可以很利索的剝去大蒜的外衣,然後把用刀背壓扁大蒜,就可以切成蒜粒或者蒜泥了!

8、做菜什麼時候加鹽?
一般現在營養學家都提倡大家後放鹽,除了有些菜必須先放鹽的除外,比如做烤,炸類食物,後放鹽還有很多好處:當你在炒菜初期放入鹽當菜炒熟時會損失鹽的鹹味,如果在鹹味相同的情況下,後放菜的鹽量要少於先放的,所以後放能達到少放鹽的作用。當炒葉類蔬菜時如果先放鹽會讓蔬菜的鮮味和維生素損失,菜的色澤也不好。當然,後放鹽並不是說要關火的時候才放,要看你炒的菜的品種,葉類的在關火前放好就可以,根莖和肉類的可以在菜8、9分熟的時候放,為了身體健康越往後放越好。

9、蒸菜是最能保持食物營養的辦法?
做菜從營養角度上講,油炸是最不健康的,要少吃,最健康的做菜方式自然是蒸,它能最大程度上保留食物的營養的同時,熱量也沒有油炸的或者炒的菜熱量高,所以可以根據食材的不同特性嘗試多做蒸菜。

10、煮飯用涼水還是開水?
蒸飯煮飯都是淘米後放冷水再燒開,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事實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用開水來煮飯。那麼,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1)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2)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氣揮發了,就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
3)開水燒飯還不容易粘鍋,產生的鍋巴也少。

⑦ 有哪些做菜小技巧

1、炒青菜

青菜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類蔬菜,青菜容易熟,簡單烹炒,幾分鍾就能上桌,但是在這短短的幾分鍾里,講究可不少。首先,炒青菜時最好加豬油,炒出的青菜不寡淡,而且顏色鮮艷好看。其次,炒青菜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加水,會使青菜的口感變軟,如果必須加水,那麼一定要加開水。最後,炒青菜的時間不能過久,要用大火爆炒,因為過長的時間會使青菜中的營養流失過多,並且青菜的口感和顏色也都會受到影響。

4、炒雞蛋加水可以變得更嫩

炒雞蛋在平時很常見,在蛋液中加入溫水或牛奶,可以使炒出的雞蛋口感更鮮嫩松軟。而且炒出的雞蛋量更多。水和蛋液的比例一般是一個雞蛋加1湯匙清水或牛奶。

5、熬豬油要加水

熬豬油最好用豬板油,並且熬豬油時不能直接將豬板油直接下鍋,需要先在鍋內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後再將清洗干凈並且切好的豬板油放入鍋中。這樣熬出的豬油顏色潔白沒有雜質。在熬好的豬油中加入少許的食鹽或白糖,可以延長豬油的保存時間。

6、熬骨頭湯中途不能加冷水

骨頭湯營養豐富,冬天要常喝。在熬骨頭湯時,最好在下鍋的時候,一次將水加足,中途盡量不要再次加水,如果必須要加的話,那麼一定要加熱水,千萬不要加冷水。這樣是為了避免冷水使湯的溫度下降,從而使蛋白質和脂肪凝固,進一步影響到營養的釋放,以及骨頭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