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把家常菜做得更好吃
又到了二姨分享家常菜的日子~
為什麼同樣的菜,就是做不出那麼好吃的味道?!
來,讓二姨叫你好吃到cry的秘訣~
今天給大家介紹三道快手菜:
蜜汁黑椒雞翅|蒜香豆角茄子|麻婆肉末豆腐
問題來了:
怎樣讓雞翅不腥且入味?
為什麼自己做肉絲總是很柴,不香嫩?
為什麼二姨的豆角茄子肉汁濃郁讓人慾罷不能?
我想做麻婆豆腐可是醬料總用不對怎麼辦?
二姨有小竅門哦~快學起來吧!
看到這里,二姨再把剛才的秘訣總結一下:
肉類一定要腌制,才會入味。尤其料酒這一味佐料,加入之後去腥效果很好。
2.肉絲和肉丁需要加入生粉,也就是澱粉,鎖住肉質水分,使之變得嫩滑。
3.豆角茄子這道菜最不能少的,其實是蒜。如果沒有蒜,這道菜會缺少很多味道,而且蒜一定要切碎加入,才更入味。
4.麻婆豆腐的佐料選擇醬包會比粉包的更加好吃哦!而且一定要少加或不加油,因為在醬包里已經有油了,加多了會很膩。
做好飯不僅是為了拴住別人的胃,更是對自己的健康和味覺負責呀!
趕緊動手跟二姨學著做起來吧!
㈡ 家常菜100道竅門
這道菜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看似簡單的家常菜,竅門還真不少
杜銳美食
04-14 20:48百家榜創作者 百家號金牌導師,美食達人,優質創作者
關注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家中來客人,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飯菜。那時候,通訊很落後,沒有什麼電話、手機之類的先進通訊設備。客人來了,農家人也就有什麼吃什麼,那時候,必上的一道菜就是大蔥炒雞蛋。農村一般家家都會在自家菜園里種菜,每家每戶也都養著雞,大蔥、雞蛋是最現成的兩種食材。簡單擱一起,熱油一炒,就是一道難得的美味。這道菜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看似簡單的家常菜,竅門還真不少。
朋友們可能感覺,這大蔥炒雞蛋有什麼難的,混合在一起炒就行。可別小看了這道菜,要想炒好這道菜,還真要下一番真功夫不可,還別不信。1、雞蛋富含多種氨基酸,做雞蛋的菜品切記別過度調味,只是加鹽調和一個底口就行,加什麼味精、雞粉,純粹就是畫蛇添足。2、這道菜最好把大蔥、雞蛋混合在一起,下鍋炒制,那樣大蔥的香味才能完全融合在雞蛋裡面。雞蛋也可以包裹住大蔥,炒出的大蔥才會鮮嫩濃香。3、要想炒出的雞蛋鮮嫩爽口,可以在蛋液內調入少量溫水,那樣炒出的雞蛋特別鮮嫩。
4、中式烹飪講究「溫油滑肉,熱油炒雞蛋」,炒雞蛋的油溫要達到七成熱,約200度。這樣,蛋液下鍋之後,才能瞬間篷發,炒出的雞蛋特別出數。也許有朋友要問了,這么高的油溫,會不會有太多有害物質生成?這絕對是一個好問題。炒雞蛋重中之重就是要提前炙鍋,先空燒鍋體,把鍋體溫度提高上來之後,再倒入植物油。這樣,植物油倒入之後,油溫快速升高,短時間就達到了七成熱,這樣就不用擔心有害物質生成了。這就是「提前炙鍋、熱鍋熱油」的奧妙。5、炒雞蛋最好用筷子炒制,炒出的雞蛋松軟,也特別出數。說到這里,是不是感覺炒雞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竅門還真多。
雞蛋炒大蔥
主料:雞蛋4個
配料:山東大蔥100克
調料:植物油40克、鹽2克
製作過程
1、做這道菜最好選用山東大蔥炒制,特別出香。大蔥1棵,約100克,剝去外皮,沖洗一下,斜刀切成小片,別切太小了,吃不出大蔥的香味。
2、雞蛋4個,清洗一下外皮,打入碗內。要想炒出的雞蛋特別鮮嫩,調入溫水20克,用打蛋器攪打成均勻細膩的全蛋液,要以挑不起蛋清為標准。
3、把切好的大蔥下入到攪打好的蛋液內,調入鹽2克,再次攪拌均勻。
4、提前炙鍋,先空燒鍋體,把鍋體溫度升高上來之後,倒入植物油40克。這樣,油溫就快速升溫,短時間就達到了七成熱,約200度,這就是最關鍵的「提前炙鍋、熱鍋熱油」。把攪打好的大蔥雞蛋液倒入,在高油溫的作用下,雞蛋快速篷發。用筷子劃散,翻炒至雞蛋表面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停火。
5、把做好的大蔥炒雞蛋盛入平盤,趁熱上桌享用,是不是特有年代感的一道菜。一道看似簡單的家常菜,卻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竅門還真不少
㈢ 家常菜簡單的竅門
㈣ 家常菜怎麼做才更好吃有什麼竅門
二、家常菜蚝油生菜的具體做法和用料:生菜200克、蚝油10ml、白糖2克、生粉5克。
家常菜蚝油生菜的具體做法:
1、將生菜洗凈待用。 蒜切細,盡量細一些。
2、在鍋中注入清水,水沸騰了之後把生菜燙熟(30秒左右),
3、撈出濾水備用。
4、熱鍋少油,放入蒜茸、蚝油、醬油、白糖翻炒1分鍾,再取一個小碗放入生粉和清水混合,把生粉水倒入在鍋中與耗油汁混合(勾芡)。
5、把調好的汁淋在生菜上即可。
烹飪技巧
1、 勾芡用得生粉一定要少,水和生粉的比例1:20,這個比例小美也是大概的,反正生粉要少,水要多一點。
2、 生菜燙的時間要短,我就用的一般的生菜,建議用圓生菜,那種生菜做沙拉用得多一些,葉子比較白口感脆,但是一般市場都沒有銷售的。
3、蚝油、生抽、白糖(2:1:1)
㈤ 家常菜如何炒得好吃的竅門
家常菜要做得好吃,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要材料齊全。尤其是一些調味用的小材料。這一點一般家庭常常不大注意。家庭常用的調料不外平成、甜、酸、辣、苦、香、鮮幾種。咸有鹽、醬油;甜有糖、果醬等;酸有醋、番茄汁;辣有辣椒、胡椒、蔥、姜、蒜、芥末;苦味有杏仁、陳皮;香味有料酒、香油、八角;鮮味有味精、蝦皮等。此外,還應備一點粉面和花椒粒(可泡水用)。炒菜講究一點的,一般不用花椒面,這樣會影響萊的色澤和味道。炒菜出鍋時若用少許粉面收芡,一則可以保護萊的營養,二則可使萊和佐料味融為一體,三則可增加菜的色澤。如炒蒜薹、瓜片、青椒、木耳等最好都要用粉面收芡。 二要講究刀工。在家做菜雖不像飯店那樣嚴格,但起碼也應懂得切肉要橫絲切,否則炒出的肉就不易爛。切青菜時要薄厚均勻,不然炒出的菜生熟、軟硬就難以掌握。 三要掌握好火候,一般來說,炒菜應該用急火快炒,動作應干凈利落,這就要求准備工作充分,切不可上灶時丟三落四。紅燒的萊則要用文火慢燉,不要掀鍋蓋。 四要注意配菜。配萊主要是講究配色,如黑白(木耳和肥肉)、白綠(青椒和土豆)等顏色的搭配。配型:如丁、塊、片、絲要歸類,炒蒜薹要配肉絲,炒木耳要配肉片,炒青豆要配肉丁。 還有,一般家庭做萊常常離不開醬油,其實放醬油也應掌握分寸,不是什麼菜都可以放醬油的。醬油的作用是起提味調色的,紅燒的萊可多放一些醬油,但別忘了加點糖。炒青菜則應少放或不放醬油,要放也一定要和肉一同下鍋,切不可下了青菜再放醬油。做湯一般可不放醬油,因為湯以清淡為主,尤其是燒冬瓜湯若放上醬油,冬瓜就會有一股苦味。 另外,有些人對蔥、姜、蒜、醋、糖等的用法也不大了解。一般來說,做菜炸鍋時都離不開蔥、姜,放蒜則要有所區別,做茄子、燉芸豆、燒魚,以及做一些「水貨」如心、肝、肺、腸、肚等離不開蒜,但要後放,它能起到解腥去膻的作用。炒土豆絲時,你若放點蒜和醋,菜餚就會色味齊備。做魚和「下水貨」時,同樣也離不開醋。炒肉時,若能放幾滴醋或酒,那麼,肉則會炒得嫩而香。糖,也能起提鮮去腥作用,還能抑制原料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