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如何燉瘦肉好吃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如何燉瘦肉好吃竅門

發布時間: 2022-07-27 08:29:50

A. 如何燉肉好吃

燉肉的重要

用砂鍋燉肉,把握熟度是重要。一般要遵照文火———低火———文火的次序。第一,在煮肉前,將水加至八分滿,先用文火加溫水。這是由於盡管石鍋能耐長期烹制,但迅速或部分的溫度轉變會造成石鍋熱漲冷縮,非常容易出現裂縫乃至裂開。因而,冷鍋不能用火災。第二,鍋遇熱勻稱後,可調式成低火,水燒開後,再把調味品和肉入鍋。第三,煮肉時要控溫加溫,文火慢煨。砂鍋燉肉的特性是:肉質地軟爛進味,營養元素易被身體消化吸收。燉出那樣的肉,時間也很有注重,要視肉的類型、新鮮水平而定。

小燉肉怎麼做美味不油膩

一般來講,燉牛肉、羊肉時間所需時間較長,大約兩個小時;生豬肉一個半小時;雞脯肉40分鍾上下。需要需注意的是,生豬肉,非常是胖瘦兩色的五花肉,多燉一會兒可使人體脂肪融解外滲,那樣燉出的肉不油膩感。但時間也不適合太長,應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不然肉非常容易酥爛大便不成型。
燉牛肉講究的是好吃,但是盲目的燉牛肉會讓燉出來的牛肉柴,所以說我們在燉牛肉之前在牛肉的表面塗抹上一層干芥末,經過一夜,讓後在牛肉里放上黃醬還有鹽,燉出的牛肉不僅爛而且味道很美。因為黃醬的目的就是讓牛肉更加的有味道,更加的鮮嫩可口。在開始燉的時候,可以先將少量茶葉,用紗布抱起來,然放到鍋里,和牛肉一起燉煮。這樣做可以促進牛肉快速燉軟,而且又不會影響到口感。

B. 自己在家燉瘦肉的時候,怎樣可以讓瘦肉更加酥爛多汁

節假日,家裡缺不了的硬菜是燉肉。異地燉肉差不多,但是軟而不爛,肥而不膩。要這樣燉肉,說不困難,說簡單也不容易。今天,邊肖告訴朋友燉肉的秘方,煮小白很容易。


燉肉要軟,要爛,要脆。只要學會這三招,就能燉出鮮嫩多汁的肉

製造方法:


1.將五花肉洗凈,切成小塊,用冷水浸泡20分鍾,將血液浸泡在肉中,以減少腥味。


2.熱燙浸泡過的肉。注意一定不能等水燒開了再放肉,因為肉裡面的雜質和血液會被鎖在肉裡面,影響燉肉的口感。將肉放入冷水中,可以很好地煮沸肉中的血液,然後去除水中漂浮的泡沫。肉撈出晾乾後,可以直接放入干凈的盆中,不要放在冷水中。燉肉要軟,要爛,要脆。只要學會這三招,就能燉出鮮嫩多汁的肉


3、火鍋冷油,加白糖,糖炒成大泡的時候,把肉倒進鍋里翻炒,然後倒入熱水,水量一次足夠,不能中途加水,千萬不要倒入冷水,不然豬肉被冷水打到就不會燉了。


4.加入八角、香葉、肉豆蔻、大蔥、生薑、醬油等香料。用大火煮沸後,慢燉2小時。肉熟了可以加鹽。燉肉時不能開始加鹽的原因是鹽會破壞肉纖維,導致肉煮不熟。加鹽後,繼續煨半小時左右。



5.燉肉最好用砂鍋燉,能很好的鎖住肉裡面的水分,燉肉更加多汁嫩滑。

C. 豬肉怎麼燉的又嫩又好吃

豬肉燉得又嫩又好吃有以下竅門:

1、大塊口感好

食材在鹵或燉後會變得軟爛,所以主要食材不可切得太小,避免鹵或燉煮後變得糊爛,這樣不但影響口感,而且更影響賣相。主要食材應切得大塊點,配菜則要根據搭配需要決定其形狀大小。

2、汆燙保鮮味

汆燙可去除食材表面的雜質,而且可以讓食材表面先凝固起來,鹵或燉的過程中就不會流失鮮味。另外食材先汆燙至半熟或全熟再鹵或燉煮,還可以省去不少時間。

3、加水煮至入味

鹵或燉煮時,一定要加入水,才能把味道煮進食材中。鹵或燉加入足量的水,再煮至湯汁收干,這樣食材吸取湯汁的美味,才會有軟爛多汁的口感。

4、加可樂和小蘇打讓肉質軟化

可樂和小蘇打都含有碳酸成分,這些成分可讓肉質軟化,可樂適用於鹵燉肉類,如鹵豬腳。汆燙食材中加入小蘇打則可加快食材的軟化速度。

5、蓋上鍋蓋燜煮

鹵或燉煮後的過程中,要蓋上鍋蓋,且用小火燜煮,這樣鍋內的熱氣才不會流失,循環對流的熱氣可把食材燜得更軟爛。

6、小火慢煮

冷藏或冷凍肉類如果大火直接加熱,容易讓肉類出現外熟內生、且水分易蒸發,這樣煮出的肉類就會影響口感。而小火慢鹵燉煮,可以把鹵汁燉至肉類裡面,即可煮出軟嫩多汁的口感。

D. 瘦肉要怎麼煮才好吃

好吃的瘦肉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瘦肉、芹菜、紅椒、生薑、料酒、生抽、胡椒粉、雞粉、生粉、精鹽、食用油。

一、瘦肉改刀切片,加入料酒,胡椒粉,少量生抽,雞粉和少量鹽。

E. 怎樣做燉肉好吃

烹調羊肉、牛肉和豬肉時各有一個竅門,那就是「羊肉蘿卜牛肉茶,豬肉文火加山楂」。我們先看燉牛肉的訣竅。


燉牛肉的訣竅:


燉羊肉最大的優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煮過肉的湯,營養程度非常高,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經過燉制以後,更加熟爛、鮮嫩,易於消化。如果在燉的時候再加上合適的中葯或營養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品,滋補作用會更大。


如當歸羊肉湯、枸杞羊肉湯、黃芪羊肉湯、羊肉蘿卜湯、羊肉豆腐湯、豬蹄羊肉湯都屬於此類。


冬天,很多人喜歡吃鍋仔羊肉,這也是燉羊肉的一種。但吃時不要過於心急,一定要保證將肉燉爛、燉熟,否則生羊肉中的酪酸和梭狀?孢桿菌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食後會導致四肢乏力。


烹調羊肉、牛肉和豬肉時各有一個竅門,那就是「羊肉蘿卜牛肉茶,豬肉文火加山楂」。這是因為,在煮(燉)羊肉時,放進一個大白蘿卜,蘿卜上鑽幾個眼兒,羊肉的膻腥味就可以去掉了,羊肉塊也好吃。


將新鮮羊肉(或羊肋條肉)剁塊,青蘿卜切滾刀塊,(一定要青蘿卜才好吃),水沸後放入洗凈的肉塊,水要沒過羊肉,去浮沫,滴少量醋去腥,放切段的蔥白,薑片,適量花椒粉(花椒粒味道更好),幾粒枸杞,慢火燉爛;這時倒入切好的的青蘿卜,可根據個人喜好放入少量香菜,待蘿卜熟軟時,放入適量鹽即可。


註:如買的羊肉膻味重,可加少量桔子皮

F. 燉肉怎麼燉才好吃

一友人說起來自己在家裡用高壓鍋燉肉的經歷。
他以前沒有燉過肉,生怕燉不熟,就用高壓鍋燉了一個小時,然後將肉撈出,將湯直接倒掉了。
肉是燉熟了,口感很爛,可是一點兒肉味也沒有,吃起來乾巴巴的,像吃木頭茬子一樣。
如何燉肉才好吃呢?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工具材料:
豬肉 一份
或 豬排 一份
自來水 適量
操作方法
01
預備知識一:牛肉、豬肉、羊肉的風味不同,主要就是因為它們的脂肪不同。
每年到了夏季,各地的燒烤攤上,都會出現假羊肉串的,並且幾乎能夠做到真偽難分,就是因為這些制假的不法商販在中間使用了羊肉的脂肪(肥肉)。
燒烤肉串時,羊肉的脂肪溶化後,會融入到假冒的「羊肉」里,使其具有真羊肉的風味。
我們在家裡燉肉時,往往會覺得燉熟的瘦肉吃起來很柴、沒有肉味,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在瘦肉里留下充分的脂肪。
我們要想把肉燉的好吃,就要設法讓瘦肉和脂肪多結合、滲透。這是必須首先明確的。

02
預備知識二:燉肉時,要想肉味好,就熱水下鍋;要想湯味好,就冷水下鍋。
肥豬肉主要成分是脂肪,其溶點為大約37度;瘦豬肉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蛋白質在50度就會開始凝結。
蛋白質凝結前,脂肪已經開始溶化。
所以,燉肉時,如果想要肉好吃,就熱水下鍋燉,這樣的話,肉表層的蛋白質迅速凝結,肉內部的脂肪和汁液就可以得到保留。
如果燉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喝肉湯,那麼就涼水下鍋燉,這樣的話,就可以讓肉里的脂肪得以充分溶化、釋放到湯里。

03
開鍋後,要撇去第一遍泡沫。
動物被宰殺後,毛細血管中會殘留許多血液;煮肉時血液溶解到肉湯中,其中不溶於水的脂肪、膽固醇受熱會變成液體,漂浮在肉湯表面,形成了浮沫。
血液是負責運輸氧氣和養料的,代謝產生的廢物也靠血液運輸;因此,肉湯中的泡沫里也含有不少代謝廢物。
還有,生肉表面的油脂很容易吸附一些雜質和臟東西,特別不容易洗凈。第一次開鍋時,脂肪會包裹著這些雜質、形成泡沫漂浮起來。
把這些浮沫撇掉,等於撇掉了肉里的臟東西;不然,就對味道造成污染。

04
肉內部的溫度煮到60多度就熟了。
瘦肉中的蛋白質從50度開始、一直到60度,都是處於持續凝結的狀態。
到了60-65度時,肉會開始收縮,肉里的汁液(包括水分、溶化的脂肪等)開始釋放出來。到這時,肉其實就開始變熟了。
美國農業部針對加熱紅肉給出的安全建議是,紅肉的中心溫度要大於63攝氏度、並保持3分鍾以上。(所謂紅肉,就是加熱前呈現紅色的肉,具體說來有豬肉、牛肉、羊肉等,絕大部分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
也就是說,肉燉到這個程度時,就可以安全的食用了。此時,瘦肉里的脂肪和水份還有保留,口味不錯。
可是,此時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時,肉還不爛、咬不動。

05
把肉燉爛,其實就是把肉里的結締組織燉到溶化。
肉燉到70度時,瘦肉中的結締組織就開始「溶化」(膠質化)、釋放出來。
結締組織,聽起來好像挺專業的,其實大家都見過,就是牛筋之類的東西。
我們平時說燉的肉不爛,咬不動,就是因為結締組織的緣故,瘦肉的纖維通過結締組織結合在一起。結締組織沒有溶化之前,肉纖維抱成一團,很難被嚼爛。
結締組織經過較長時間的加熱後會「溶化」成膠質狀態,這時,瘦肉的纖維就彼此散開了,我們吃起來就會有燉爛的感覺,口感上就是一種發黏的感覺,就像啃豬蹄子的口感一樣,那就是結締組織溶化後帶來的口感。

06
注意控制燉肉時的溫度。
如果溫度到了70度再升高,那麼結締組織溶化後,瘦肉里的脂肪、肉汁和變成膠質的結締組織,都將釋放到湯里去,肉就會開始變得發柴、沒有味道了。因此,燉的時候,溫度不要過高、鍋里保持沸騰即可,但是燉時間一定要足夠長;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以讓肉汁盡可能的保留在瘦肉里,同時也可以讓結締組織膠質化。

G. 怎麼煮瘦肉又好吃

豬肉150g、青筍尖100g、芹菜50g、蒜苗50g、郫縣豆瓣50g、干辣椒8g、花椒粉2g、鹽2g、味精1g、料酒6g、醬油3g、鮮湯250g、水澱粉60g、色拉油130g

水煮肉片用豬瘦肉,有一點肥也能接受,但絕不能有筋,會煮不熟。肉切片,盡量薄一點。
做水煮牛肉的的話,牛肉比豬肉難成熟,所以要逆著肉的紋路,切斷纖維,可以加少量嫩肉粉(木瓜蛋白酶)。

給肉片腌制上漿,加入鹽、醬油。

一般來說,用於燒、燉的肉,不太需要腌制,因為長時間加熱就可以入味。但用於爆炒、水煮的肉,時間短,味道都在表面,所以一般都要用醬油、鹽腌一下,增強底味。不用很復雜,一點鹽、醬油就行,肉腥味重的話,可以加一點料酒。

肉要更嫩,就需要加入水澱粉(水和澱粉1:1調成),水澱粉加熱中發生糊化反應,形成保護層保護肉中的水分不流失,肉就會更嫩。大概表面上形成一層白漿就可以了。

另外,最好還需要反復揉拌個兩三分鍾,肉就會更嫩。

然後來做配菜,豆芽、油麥菜、鳳尾、蒜苗、金針菇,等等容易熟的素菜,都可以,簡單加點鹽,炒熟就可以了。用清水煮熟也可以。

盛出來,放在菜盆里,作為墊底。

然後鍋里放油,炒豆瓣醬。

水煮菜餚中,郫縣豆瓣醬是很關鍵的調料,它是用腌辣椒和發酵蠶豆瓣製作成的,不是很辣,但是鮮香醇厚。有豆瓣醬的加入,使得水煮菜餚區別於單純的麻辣,同時也很鮮香。

鍋要燒熱,倒油,油溫要低,否則豆瓣醬要糊,放入一大勺豆瓣醬,用小火慢慢炒,這個步驟很重要,只有用油炒,才能更好的發揮出豆瓣醬的顏色和香味。

然後加水(高湯當然更好)。加點醬油和料酒,燒開,絕大多數帶湯汁的家常菜餚,加點醬油料酒都沒啥問題。

然後轉成中火,把准備好的肉片下入鍋中。

注意,要盡量分散下鍋,不然容易成坨。下入鍋里後,可以用鍋鏟輕輕推,但不要用力攪動,否則澱粉漿容易脫落。

等肉變色了,涼下來的湯再次煮沸,就可以出鍋了,切忌擔心不熟,煮很久很久,肉就老了,柴了,不好吃了。

撈出來盛在剛才墊底的素菜上面。這時候別急著吃,味道還比較淡,重口味在後面呢。

依次撒上蒜末、辣椒面(辣椒節亦可)、花椒粉(花椒粒亦可)、蔥花。

盡量用好一些的辣椒和花椒,最近做調料,試了不少原料,好壞原料的效果真的相差很多。

還沒完,辛香味的調料,與熱油一起,才有更充足的味道。

最後,燒一大勺熱油,200度左右,淋在菜餚上面,剛才撒上去的蒜、辣椒、花椒、小蔥,香味就一下子都激發出來了。

H. 豬肉怎麼燉又嫩又爛

如何將豬肉燉得又爛又香又好吃,這其中其實是有竅門的。豬肉作為家常肉最常見的肉類,營養豐富又美味,也是烹飪的好食材。小編告訴大家燉肉的訣竅,主要有以下幾點:1、盡量選擇內三元或內二元的豬肉(可能大家不太理解這個豬肉的品種,去購買豬肉時,盡可能選擇膘厚一點的。越是接近土豬,膘都厚厚的,而且辨別土豬肉要從大排肉和後腿肉的切面看,觀察是否有明顯的白色的肌間脂肪,而且土豬肉的紋理比較清晰,普通的豬的切面紋理就亂亂的。這是一個靠「看」來辨別好豬肉的基礎。)

如果瘦肉率高,肥膘薄的豬一般是外三元豬(國外豬種經三次雜交,瘦肉率高,一般養殖5個月就出欄,口感木,精肉柴,味道不佳,有時還會有騷味)。而好的豬肉燉出來口感就更好。

2、肉塊要切得適當大些。豬肉內含有可溶於水的呈鮮含氮物質,燉豬肉時釋出越多,肉湯味道越濃。因此肉塊切得適當大些,以減少肉內呈鮮物質的外逸,這樣肉味可比小塊肉鮮美。做白切肉是最完美體現豬肉原本的味道,而且豬肉最好是肥瘦相間。

3、不要一直用旺火猛煮,剛開始用大火把水燒開,讓肉的表面的蛋白質迅速凝固以防香味跑掉,而且及時撈取浮沫;之後用文火慢煮即可,如果一直用旺火,會使肉緊縮在一起,肌纖維變硬,肉塊不易煮爛,二是肉中的芳香物質會隨猛煮時的水氣蒸發掉,使香味減少。

4、在燉煮中,少加水,以使湯汁滋味醇厚,鹽要放得遲一些,否則肉不易爛。如在燉肉時放些蘿卜,肉很快燉得酥爛。燉肉的過程中,中途不要加水,否則蛋白質受冷驟凝,使肉或骨中的成分不易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