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牛脖肉怎麼做好吃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牛脖肉怎麼做好吃竅門

發布時間: 2022-07-27 05:00:44

1. 牛脖子腫大那塊肉怎麼做好吃

材料

牛絞肉500公克,雞蛋1顆,洋蔥末100公克,薑末5公克,去邊白吐司2片,牛奶120cc,板油末80公克,太白粉2小匙,洋蔥絲1/4個,蕃茄片12片,小黃瓜12片,美生菜片1/4個,奶油3大匙,鹽1/2小匙,胡椒1小匙,豆蔻粉少許,漢堡酸辣醬適量

做法

1.去邊白吐司麵包沾牛奶擠干備用。

2.取鍋,放奶油以大火煮融後,加入洋蔥末炒至呈金黃色撈出瀝干備用。

3.將除漢堡酸辣醬以外的調味料、絞肉、蛋、薑末、板油末和作法1的吐司麵包、洋蔥末混合後分成6份,各捏成肉餅狀備用。

4.取鍋,放入奶油,再將作法3的肉餅以大火煎至定型且熟透,即可盛盤。

2. 牛肉的不同部位 可以做哪些菜

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你知道嗎

牛肉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肉類,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營養成分的組成比其他肉類更接近人體需要,吃牛肉可以有效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建議您每天一斤牛肉,提高免疫力,為自己、為家人打造一個強健體魄,牛肉的吃法比較講究,部位不同,做法也不盡相同,一頭牛身可以分割成上百種不同的產品,要是選了牛腩來炒,選了牛腱子來煮湯,牛肉的味道可就大打折扣來,所以想要做出好吃的牛肉第一步就是要選對肉。根據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幾類,方便大家根據不同的菜選擇相應的牛肉。
牛腩
牛腩也就是牛腹肉,外表覆蓋著筋膜,肥瘦相間適合燉煮,三肥七瘦的牛腩,在灶上嘟嘟嘟怎麼燉都不會爛,待其吸飽了濃郁的湯汁,嘗起來軟軟嫩嫩,滿嘴都是肉香,再配上米或面,那叫一個好吃~
牛腱
牛腱就是牛腿大腿部分的肉,由一條一條緊實的肌肉纖維構成。這些肌肉中只夾雜著一些筋,幾乎沒有脂肪,適合醬鹵,是醬牛肉的上等原料。
牛眼肉
眼肉可不是牛眼睛上的肉,而是牛的一塊肌肉,位於牛的脊背上,與上腦相連,只因外形酷似眼睛,才成為眼肉,眼肉中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汁水比較豐富,是煎牛排的首選。
牛裡脊
牛裡脊又叫牛柳,是牛肉中最細嫩的部分,纖維走向一致,非常適合做菲力牛排,如果處理得好,切開還會有黃油一般的質感。同時作為一塊小鮮肉,牛裡脊幾乎可以勝任任何類型的料理,可以切成條炒,也可以成片成片烤或者涮。
黃瓜條
黃瓜條是牛腿部外側的一塊凈肉,純瘦,接近圓形,是最適合炒制的牛肉。是製作黑椒牛肉的不二選擇。

說了這么多牛肉的知識,估計不會廚藝的小夥伴也想試試,在這里再教大家幾道壓箱底的硬菜,方便您在閑暇時露上一手。

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你知道嗎

紅燒牛尾
製作方法:
1、牛尾截段泡2小時,入開水鍋焯至變色撈出洗凈;
2、鍋中放油加冰糖炒色,依次放入蔥姜蒜爆出香味後加少許辣椒;
3、鍋中加豆瓣醬,翻炒出紅油,加醋再炒少許放入牛尾煸炒三分鍾;
4、加生抽和熱水,放入大料、蔥段、紅蘿卜、玉米,大火燒開轉小火燉一小時待用;
5、另鍋中放油,下洋蔥炒香,加入牛尾和湯汁,大火收汁即可。
涼拌牛肉
製作方法:
熟牛肉/腱,開袋切片/塊,擺盤,一道美味冷盤即製作好了。
煎牛排
製作方法:
1、將牛排連同未開封的內袋一起放入水中緩化或者拆開包裝放入盤中自然解凍至牛排沒有硬塊即可煎制;
2、開大火將平底不粘鍋或鐵板鍋加熱至200℃,加入食用油,放入牛排;
3、轉中火煎2~3分鍾後翻面,再煎2~3分鍾至兩面金黃即可;
4、裝入盤中,按照個人的口味加入牛排醬料,加上配菜,一份可口的牛排便製作完成。
涮火鍋
製作方法:
1、肥牛、牛肉丸、牛豆腐、親親腸及時令蔬菜擺盤,鍋內加入火鍋調料,備好火鍋蘸料,盡情享用吧。

3. 醬鹵牛頸肉怎麼做

家常醬牛肉

原料: 牛肉(最好是牛鍵肉)一斤,干辣椒、八角、桂皮少許,姜、蔥、老抽、料酒、白糖適量。 做法: 1.牛肉洗凈過水瀝干,將牛肉切幾大塊。 2.洗凈鍋,加水、老抽、白糖、料酒、干辣椒、八角、桂皮、料酒、姜、蔥(蔥切段)、牛肉 、大火將肉和所有的佐料燒開,開鍋後轉小火60分鍾,(期間要翻滾牛腱,不然容易糊鍋,用筷子能穿透牛肉就熟了)取出牛肉待涼後切成薄片便可供食用。 注意: 1.如果不善吃辣的,可不放辣椒。 2.在天氣涼快的情況下,可將醬好的牛肉,放在醬汁中浸泡3-4個小時,以便牛肉更進味

周末自製醬牛肉
1.選料:選用鮮嫩牛肉,(沙仁、豆蔻、丁香、肉桂、大料、小茴香各2克用紗布紮成小口袋) 蔥姜少許蒜和辣椒備用
2.清洗:先將選好的牛肉放入清水中,浸泡4~6小時,把牛肉中的淤血泡出、洗凈,然後用板刷刷洗1次,再用清涼水過4次。

3.糖色:炒鍋放少許底油,油熱,將白糖放入鍋里炒,要把握好火候,看見有蘑菇沫子時加開水沖成糖色,白糖的量按牛肉的量放,如2斤大概放1兩左右。
4.煮制:鍋底碼放骨頭或竹板子,將嫩肉碼放中間,老肉碼放四邊,兌進開水,加入全料口袋,老抽多加,蔥姜蒜等用旺火煮半小時後壓鍋。壓鍋的方法是用竹板子或其它如盤子等壓在牛肉上,竹板上加重物壓住。
5.出鍋:壓鍋後,改小火湯剛剛煮起即可,用小火煮3個小時出鍋。出鍋時要做到輕鏟穩托放平,肉出鍋後要放在竹屜內免得把醬牛肉碰碎,待涼後即可切用。做一鍋醬牛肉大約需要4小時,每5千克生牛肉可出熟肉2.5千克。
要點:肉熟後留湯,下次煮續用多次使用形成老湯煮肉味道更好。

極品醬牛肉做法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質變,有一種叫做亞硝酸鹽的化學品。然而,亞硝酸鹽雖然確能達到嫩肉保鮮的效果,卻又使人中毒。燒鹼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嫩肉作用,但也使得肉中的營養物質喪失殆盡。更有甚者,許多提籃小賣的無良鼠輩為了蠅頭小利竟然置大眾利益於不顧,將些來歷不明的騾、馬、豬肉或染以色素,或調以香精,魚目混珠,當成牛肉賣給我們。
現代化流水線上下來的醬牛肉,干硬粗糙,味同嚼蠟,吃一回後悔一回。 以我之見,現今之世,外買的醬牛肉儼然已經成為危害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像《水滸傳》里梁山好漢那樣只須動輒高呼:小二,切幾斤牛肉來!便能吃上原汁原味好牛肉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矣!書非借不能讀也。醬牛肉也到了非自製不可嘗試的瀕危境地,絕非危言聳聽、捕風捉影或空穴來風。
鹵制醬牛肉,堪稱獨門秘技,商家食肆無不諱莫如深,秘不外宣。本人經年琢磨,加之旁敲側擊,集思廣益,終於成功破解其中機巧,茲錄於此,有志於此道者當知之。
以花鍵子肉為例。
其一曰刺。牛肉切成大塊後,先用尖錐以亂箭穿心之勢刺它個千瘡百孔透心涼,為醬汁得以直達肌理深層打開通道。
其二曰喂。牛肉置盆中,山楂或杏仁(或茶葉包)、桂皮、大料、花椒、香葉、陳皮、良姜、肉蔻、草果墊底,濃醬油將肉沒頂,料酒酌加,加蓋放入冰箱冷藏室,狠狠地喂它個一天一宿。直至醬色及香味深達中心,里外一致。
其三曰煮。醬汁、香料、蔥段入鍋,添一倍水燒開,牛肉下鍋,復開後,撇凈浮沫,加蓋大火燒二十分鍾,改小火燜煮1——1.5小時。以筷子能順利穿透而略有阻力為宜。過則口感無韌勁,欠則咬不動,嚼不爛,塞牙如麻,倒盡胃口。
其四曰浸。牛肉煮好後,不可揭蓋,任其自然涼透後入冰箱冷藏室擱置二十四小時以上。切記,此乃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否則醬汁無從回味,牛肉粗糙干硬,前功盡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沒有耐性的人,也吃不上最好的醬牛肉。
薄薄地切,細細地嚼,慢慢地咽,靜靜地品……充分品味迴旋在舌尖、喉根乃至鼻腔之中的特異香濃,每一株味蕾都像盛放的珊瑚搖曳於感官的礁頂,盡情擁抱美味誘惑——好牛肉就是這個味兒!倘若頂刀切成厚片,配以洋蔥、香菜,調以鹵汁、辣油,端上桌來,大可學那梁山好漢呼嘯一聲:小二,拿酒來!一就兒逞逞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張揚江湖快意。倘若三杯下肚,再扯著嗓子,意氣風發地信口來點諸如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之類的雌黃,或者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振,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必令四座MM花容失色,刮目相看,自此心儀。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醬肉之技,似合其道,端得不可小覷。正如鍾水餃、龍抄手一類,鹵肉行里也不乏張牛肉、李牛肉之類招牌,百年傳承,長盛不衰。可見精於此道者,不僅可以饗於家宴,養家糊口甚或安身立命亦不待言

4. 牛不同部位的肉的吃法

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所以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但是吃牛肉也是很講究的,牛的各個部位不同,吃法也不盡相同。

牛肉常見部位特點及其烹飪法

1、牛脖肉牛脖子肉由於運動的多,所以牛脖肉較硬,爽滑而有嚼勁,肉質干實,肉紋較亂。義大利人喜歡將牛脖肉風干來食用,適合做餡料。嚼勁大,中青年人食用較佳。

2、牛頸肉牛頸肉由於運動較多,是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肉絲橫順不規則,韌性強,纖維較細,特點是肥瘦兼有,肉質干實。適宜制餡或煨湯,比其他部分出餡率高15%,做牛肉丸不錯。中青年人食用較佳。

4、牛肩肉牛肩肉,位於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頭肌構成,纖維較細,口感滑嫩。適合燉、煮、鹵。

5、牛排骨牛排骨是從牛腩上取下來的,肉質基本上比較細,沒有那麼多油花,適合燉煮、熬湯、紅燒。肉質較嫩多汁。不適宜老年人食用。

7、牛腩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紅燒、燉湯或咖喱。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8、牛腱牛腱子分前腱和後腱,熟後有膠質感。適合鹵、紅燒、醬牛肉。青中年食用較佳。

9、牛外脊牛外脊是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適合炒、炸、涮、烤。青中年人士食用較佳。我們常吃的牛排就是用到這塊肉。因為有脂肪所以煎、烤起來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10、牛尾牛尾巴奶白色的脂肪和深紅色的肉,肉和骨頭的比例相同。由於常常運動,所以基本是瘦肉,富含膠質、風味十足,加在砂鍋菜或湯餚中長時燉煮即可盡釋美味。牛尾性味甘、平;具有有補氣、養血、強筋骨的功效。適老少皆宜。

5. 牛前頸背肉怎麼做好吃

材料:土豆2個、牛肉350g、胡蘿卜1個、油適量、鹽適量、老抽20ml、白糖3g、蔥姜適量、大料3個、香葉2片、桂皮1塊、陳皮3g、干檸檬片1片、白酒3ml、雞精少許。 做法: 1、准備好所有的食材。 2、牛肉切小塊冷水入鍋焯燙。 3、蔥姜,調料准備好。 4、炒鍋倒油燒熱,爆香調料,再放入牛肉翻炒片刻。 5、加入白酒炒香。 6、加入老抽炒至上色。 7、再加入白糖繼續翻炒。 8、加入適量的開水。 9、大火煮開中小火燜燒1個半小時。 10、然後加入土豆和胡蘿卜。 11、繼續燒制20分鍾,加入鹽調味。 12、大火收汁即好。

材料:牛肉500g、青杭椒適量、干辣椒適量、油5g、鹽4g、味精2g、烤肉粉5g、香料粉5g、蒸魚豉油5ml。 做法: 1、牛肉去表麵筋膜,洗凈待用。 2、坐鍋燒水,加薑片、二鍋頭,整塊牛肉下鍋飛水。 3、飛過水的牛肉順著肉紋改刀成長條狀。 4、老鹵水燒開,適當增加香料、自製香料粉和調料,改好刀的牛肉入鍋鹵40分鍾。 5、牛肉浸泡在鹵水中3小時。 6、青杭椒切圈,姜蒜切米,干辣椒剪段待用。 7、牛肉逆著紋路切大片。 8、坐鍋起大油,下牛肉片跑油至表面焦枯,撈出瀝油待用。 9、坐鍋起油,下姜蒜米干辣椒爆香。 10、下青杭椒,加鹽、味精,翻炒2分鍾。 11、下牛肉片,翻炒2分鍾。 12、撒蒸魚豉油、自製烤肉粉,翻炒均勻出香,起鍋即可。

6. 牛前頸背肉怎麼做好吃

牛上腦肉怎麼燉好吃
牛上腦肉吃起來的味道很不錯,是很適合燉著吃的,首先在燉牛上腦肉之前,不需要焯水,如果說先焯水之後,再放到鍋中燉著吃,這時候的牛肉是很容易出現變柴的情況。而且牛上腦肉應該在冷水的時候下鍋,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在牛上腦肉中的血水是會凝固之後,慢慢的析出來。
燉牛上腦肉的時候,我們可以准備好一些茶葉,把茶葉用紗布包好之後,直接放到鍋中,然後和牛上腦肉一起燉煮著吃,這時候牛肉是可以非常迅速的燉熟、燉爛,而且也不會影響到牛上腦肉本身的味道。也可以把已經切好的牛上腦肉上,塗上一些干芥末,放上幾個小時之後,我們用冷水洗干凈燉著吃,而且牛肉也比較容易熟爛。
燉牛上腦肉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姜,因為姜是可以調味去腥,而且還可以起到嫩化牛肉的效果。如果我們擔心煮出來的牛肉,吃起來的口感比較老比較硬,那麼我們可以把洗凈的生薑,切成小塊,然後搗碎之後,我們把薑末放入到紗布袋子中,擠出來生薑中的薑汁,之後我們把薑汁放到牛肉中,攪拌均勻之後,可以讓牛上腦肉均勻的沾上薑汁,而且放在常溫下,放置上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再煮著吃就可以了。這樣牛上腦肉的香味是非常濃郁的,而且可以避免生薑的辛辣味影響牛肉口味。

牛上腦肉的營養價值
牛上腦肉的營養價值還是很豐富的,因為牛上腦肉中含有大量的鐵原始,而且鐵元素是我們人體造血的時候所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因為牛肉中的鐵元素比較高,是可以起到不錯的滋補效果,而且對於牛肉來說,因為其中是含有大量的鉀和蛋白質存在,這些都是我們人體很需要的,而且牛上腦肉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其中的微量元素很豐富,尤其是鈣、鐵、磷等都很豐富,而且其中維生素也比較豐富。

牛上腦肉怎麼吃
牛上腦肉的吃法是非常多的,首先需要把牛上腦肉洗干凈,把一整塊兒牛上腦肉,用清水煮到八成熟的時候,把牛上腦肉取出來切成段,炒鍋需要直接上火,燒熱之後倒入食用油,我們把大料炸成棗紅色的時候,放上蔥和薑末之後熗鍋,等到有香味出來的時候,這時候把火調到最小,放入甜面醬之後開始炒,等炒出香味兒之後,這時候倒入煮過牛肉的湯,還要加入少許的糖,放入牛上腦肉到鍋中,翻炒均勻之後調成大火燒開,轉成小火慢慢燒上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了。等牛上腦肉變軟爛之後,改成大火收一下汁兒,勾好芡之後,淋到香油中,裝盤就可以吃了。

醬牛上腦肉的做法
吃牛上腦肉的時候方法是比較多的,醬牛上腦肉就是其中很不錯的一個選擇,首先我們要用流水,洗干凈牛上腦肉表面的污物之後,需要我們把一整塊的牛上腦肉放到涼水鍋中,大火開始煮。等到煮沸之後,我們把水面上的血沫全部都撇去,一邊煮的同時要一邊撇,需要大約十五分鍾的時間,這時候牛上腦肉中的血水就會被清除干凈,這時候我們選擇撈出來肉塊,瀝干其中的水分就可以了。
我們把牛上腦肉放到湯鍋中,而且要加到熱水中,等到能夠完全沒過肉之後,在鍋中放入醬油、鹽,還要放上糖、料酒、蔥段和薑片,再放上一些花椒、大料、桂皮,蓋上蓋子之後,開大火,煮上半個小時的時間,然後調成小火,繼續燉兩個小時,揭起鍋蓋之後用大火,再燉大概十五分鍾,可以讓牛上腦肉均勻的入味。之後我們撈出來牛上腦肉,碗上需要架上一雙筷子,我們把肉放到上面,瀝干水之後晾涼。等牛上腦肉完全放涼之後,之後我們切成片就可以吃了。

7. 牛脖子肉做法

牛脖肉
主要包括頸斜方肌,胸頭肌,臀頭肌,肩胛突肌等。含第1至第7頸椎的帶骨肉,其一端與上腦相連在第七頸椎處切斷,另一端在第一頸椎處切斷,經剝離頸椎,抽出筋腱後剩餘的部分。位於牛頸部,肥瘦兼有,肉質干實,肌肉紋理較亂,肉質較韌。最適宜制餡、燉制或煲湯。
用料
牛脖肉 300克
薑片 2片
花椒 20粒
八角 2個
香葉 2片
桂片 1塊
油、鹽、糖、胡椒粉 少許(按自己口味哈)
小貼士
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灑上辣椒粉。😄🤗
做法
牛肉切片,用鹽、油、糖、胡椒粉拌勻腌制2分鍾。
熱鍋放油,將薑片、花椒、八角、桂皮小火炒香1分鍾。
倒入牛肉片,中大火翻炒2分鍾即可。(翻炒時讓牛肉在鍋里稍煎烙一下再翻)
大功告成。

8. 牛脖子肉

牛脖子肉好吃
要使用熱水,不要加冷水。熱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鮮美;旺火燒開後,揭開鍋蓋燉20分鍾去異味,然後蓋蓋,改用微火小開,使湯面上浮油保持溫度,起到燜的作用。 燒煮過程中,鹽要放得遲,水要一次加足,如果發現水少,應加開水;燉肉前一天,用芥末在肉表面抹一下,燉肉前,用冷水洗掉,這樣不僅熟得快,而且肉質鮮嫩。 將少許茶葉用紗布包好,放入鍋內與牛肉一起燉煮,肉熟得快,味道清香。 加些酒或醋1公斤牛肉放2至3湯匙酒或1至2湯匙醋燉牛肉,也可使肉軟爛。 在肉鍋中放幾個山楂或幾片蘿卜,既熟得快,也可除異味。

9. 牛身上哪塊肉最嫩呢,怎麼做呢

牛肉,最常見的肉類之一。因其瘦肉率高,味道獨特,營養豐富,深受大眾喜愛。

牛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氨基酸,能為人體生長發育提供大量營養,還能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對術後病人在身體調養方面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外國人喜歡用牛肉做牛排和漢堡等,吃法比較單一;我國的悠久的美食文化賦予了牛肉更多的靈魂,火鍋、燒烤、燉、煮、醬等等,可謂多種多樣,口味豐富。

牛肋排上取下的肉,牛身上最著名的部位。肉質細嫩,肥瘦相間,口感綿軟,汁水足,適合煎食。

5、牛眼肉上腦肉和外脊肉之間的部位,外形酷似眼睛,因此得名眼肉。肥瘦相間,鮮嫩多汁,是製作牛排的上好部位,適合做牛排、涮火鍋,非常好吃。 6、牛脊肉分為外脊和裡脊兩個部位,外脊比裡脊要肥一些。斷面呈大理石狀紋路,細嫩多汁,脂肪含量低,文理清晰細密,適合煎、炒、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