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南白黃糕粑怎麼做好吃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南白黃糕粑怎麼做好吃竅門

發布時間: 2022-07-09 16:19:41

① 遵義的特色小吃有

1、尚稽豆腐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型大小的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頭菜等。

(1)南白黃糕粑怎麼做好吃竅門擴展閱讀: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

參考資料:網路-遵義

② 黃粑的吃法

黃粑的吃法:蒸熟後撥開良姜葉直接食用。等黃粑冷卻後,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其獨到之處在於包料選擇的是良姜葉,黃粑的香味正是來自良姜葉所含的芳香油。剛蒸熟的黃粑香氣撲鼻,冷卻後,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各地區黃粑的區別:

瀘州黃粑:採用天然優質糯米、紅糖、良姜葉及必要的輔料,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因其柔軟糍糯、甜而不膩、清香可口。

富油黃粑:楠竹筍殼葉呈金黃色,經竹籜和紅糖的浸染,米粑變成金黃色,米粑就叫成了黃粑。黃粑不僅顏色好看,還有楠竹葉的清香,深受竹鄉人民的喜愛。

僰鄉黃粑:分為普通黃粑和附油黃粑;包皮也分兩種,一種用黃粑葉作包皮,另一種用楠竹筍葉作包皮。其色澤金黃、糍糯香甜,是當地人待客的特色食品。其製作工序繁多,用微火慢慢蒸,一般要十多個小時至二十個小時,市場價格不貴,可謂價廉物美。


黃粑科學成分:

據用料化學分析,B澱粉酶能水解,澱粉的麥芽糖,大白米粉,糯米飯與米漿拌勻的過程,就是米漿里和來自空氣中B澱粉的糖化過程,把兩米中的一部分澱粉轉化為麥芽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粑

③ 黃粑是煎還是蒸好吃

黃粑的吃法:

  1. 蒸熟後撥開良姜葉直接食用。

  2. 等黃粑冷卻後,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內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3. 其獨到之處在於包料選擇的是良姜葉,黃粑的香味正是來自良姜葉內所含的芳香油。

  4. 剛蒸熟的黃粑香氣撲鼻,冷卻後,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槽水內煮沸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各地區黃粑的區別:

瀘州黃粑:

  1. 是四川瀘州、自貢、宜賓等地老百姓熱愛的傳統小吃之一,傳統節日食俗,在川西南地區民間流傳幾百年至今。

  2. 採用天然優質糯米、紅糖、良姜葉及必要的輔料,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因其柔軟糍糯、甜而不膩、清香可口。

  3. 作為蜀南特產,一直為千家萬戶所鍾愛,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是節日家庭必備、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富油黃粑:

  1. 是四川省傳統的漢族小吃。方圓四十四平方公里的楠竹密集廣布,浩瀚似海。

  2. 每年春天,幾十萬棵楠竹筍留下了數不清的筍殼葉,當地農民就變廢為寶,用它來納鞋底,做鞋墊,包米粑。

  3. 楠竹筍殼葉呈金黃色,經竹籜和紅糖的浸染,米粑變成金黃色,米粑就叫成了黃粑。黃粑不僅顏色好看,還有楠竹葉的清香,深受竹鄉人民的喜愛。

僰鄉黃粑:

  1. 分為普通黃粑和附油黃粑;包皮也分兩種,一種用黃粑葉作包皮,另一種用楠竹筍葉作包皮。

  2. 其色澤金黃、糍糯香甜,是當地人待客的特色食品。

  3. 每年春節都要大量製作存放,直到吃過正月,所以又稱「年糕」。

  4. 其製作工序繁多,用微火慢慢蒸,一般要十多個小時至二十個小時,市場價格不貴,可謂價廉物美。

拓展內容:

黃粑:

  1. 一名黃糕粑,但直稱黃粑為多,是貴州、四川等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貴州有清鎮黃粑,四川有瀘州黃粑,做法雖不一,但主材料均為糯米和粳米。

  2. 黃粑呈黃色,與加入其中的紅糖有關。若用白糖,則呈白色。

  3. 原料:優質糯米、粳米、紅糖或白糖。以良姜葉包裹成長方體形狀,大小不拘,視個人喜好而定,以撕成細線的棕櫚樹葉捆紮,蒸熟後可食。

  4. 其色澤黃潤、味道清香、口感軟糯。涼後,黃粑干結變硬,經蒸煮、油炸、煎炒或微波加熱而變軟,口味因烹飪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是營養豐富的食品。

  5. 鄉傳,最早黃粑誕生於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南白鎮,貴州省甕安縣銀盞鎮等地,古時沿途人煙稀少,食品需要自帶。人們就自製了黃粑,這就是黃粑的前身。

④ 糯米黃粑怎麼做好吃

我來給你介紹下:

黃粑-製作

黃粑黃粑的原料的確極其簡單,主要是粘米、糯米和紅糖。但是其製作相當繁雜,耗時也頗長。以遵義的南白鎮黃粑為例,先將洗凈的粘米與黃豆打製成混合的米漿,再將糯米洗凈,放入傳統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後將打制好的米漿與蒸好的糯米飯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間還可加入少量的紅糖。在大木盆中幾經攪拌,待米漿中的水分被糯米飯完全吸收,便可將糯米飯搓打成一個個雪白的大飯團了。緊接著,便用清洗並煮制好的老筍殼葉或大竹葉將糯米飯團依次捆紮好,然後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菜系及功效

甜品/點心學齡期兒童食譜健脾開胃食譜

工藝:煎

黃粑的製作材料:主料:糯米500克,稻米500克

調料

赤砂糖200克

黃粑的特色

成菜金黃耀目,皮脆肉軟,香甜適口,令人食後難忘。

黃粑的做法

1.將糯米、大米淘洗干凈;

2.入清水中泡透後,磨成米漿汁,裝入白布口袋中吊干水分;

3.將吊漿粉倒在案板上搓散,揉勻,分成小坨,入籠蒸熟;

4.紅糖切碎加入蒸熟的玉米粉團內反復揉勻,再搓成長條;

5.冷後切成厚1厘米的片即可;

6.食時鍋置微火上,用菜油刷鍋將黃粑片入鍋烙成二面黃,起鍋入盤。

黃粑-健康提示

1.糯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鎂、鋅、硒等豐富;

2.其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⑤ 糕粑的黃糕粑

黃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黃豆。做好的黃糕粑,為一個一個的長方塊,外包斑竹筍葉。最早製作黃糕粑的是蝦子場,由於它營養豐富,甜美可口,又攜帶方便,於是逐漸擴展到南白、鴨溪和其他地區。吃的時候,去掉筍葉,將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瑩閃光的糯米粒夾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潤爽口。

⑥ 貴州特色小吃有哪些

1,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貴陽市的地方傳統名點。鮮香酥脆,味道回味無窮。問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寬家首創的,相傳,一天平正寬逛街看到一小孩叫賣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誘人,摻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於是就買一些玫瑰花來切碎,加入碗兒糖舂成密餞,用陶缽裝上在太陽下曬干。

然後用糯米和小麥製成麥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餞,搓均後切成薄片或長條,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2,遵義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最初由佛教素麵,創制於20世紀初。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貴州特色小吃,遵義豆花面以面條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咸鮮。

3,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鮮羊肉熬湯,澆米粉,放羊肉片、調料而食。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遵義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曾獲得第二屆「中華名小吃」稱號。

4,劉二媽米皮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型大小的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頭菜等。它起源於90年代,已遍布遵義各個地方。

5,南白黃糕粑

南白黃糕粑為遵義縣南白鎮特產,原料普通,製法獨特,兼具"糕"、"粑"的特點,富有傳統風味。其原料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兩米總和8%-10%黃豆。

將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黃豆磨漿,摻合拌勻,待漿干後搓揉成團,打成長條形塊狀,外包斑竹筍殼,用繩扎緊,然後上甑猛火蒸2-3小時,讓粑熟透。再小火悶24小時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後水分蒸發"收汗",粑表面黃亮油潤,不沾手、不稀皮。

⑦ 南白黃糕粑比例

南白黃糕粑比例是粘米粉250克,糯米粉250克,生黃豆粉50克,紅糖或白砂糖200,糯米500至750克。做黃糕粑的時候要學會揉面,而且不能夠單純的用玉米渣子做出來,玉米渣子中間沒有澱粉,所以揉面的時候難以粘連在一起。最好是用純牛奶或者是雞蛋液揉面,中間不要加水。面團揉好了之後在表面撒一層麵包糠,之後在把揉好的面團倒進模具裡面。

南白黃糕粑為遵義縣南白鎮特產,原料普通,製法獨特,兼具糕、粑的特點,富有傳統風味。若炸、烤而食則外焦內糯,香味濃烈。精心製作的黃糕粑甜度適中,來得自然,不用加糖調味而口感純正,這一套成熟而科學的工藝,使黃糕粑成為獨具特色食品,成為本地居民及過往旅客自食、饋贈親友的聞名地方風味特產。

南白黃糕粑的製作方法

其原料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兩米總和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的黃豆。將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黃豆磨漿,摻合拌勻,待漿干後搓揉成團,打成長條形塊狀,外包斑竹筍殼,用繩扎緊,然後上甑猛火蒸2到3小時,讓粑熟透。

再小火悶24小時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後水分蒸發收汗,粑表面黃亮油潤,不沾手、不稀皮。上等的黃糕粑切口斷面呈金黃色,細膩而油潤,其中的糯米粒晶瑩閃亮,吃進口中糯而不沾,香甜可口,有冷食或蒸、炸、烤、煎等吃法。切片蒸食,吃起來綿、軟、香、糯,滋潤爽口。

⑧ 陳氏黃粑怎樣吃

黃糕粑又名黃粑,是貴州省知名的傳統糕類特產。由於食用時的形狀酷似糕點,粑片呈金黃色,故得名黃糕粑。尤其是遵義地區(南白鎮)所產黃糕粑最為正宗、美味。黃糕粑是走親訪友、家人團聚、過年過節的必備標志性食品,是用竹筍殼包裝成型的,苗寨里做得大,大體呈圓柱型,比一般人的手臂都粗,如同灰鹼粑的大小。一般需切成塊多人食用或分多次食用,如果您到了貴州農村一定要嘗嘗那裡的黃糕粑。城鎮裡面主要用於商業用途,所以做得小,採用兩張竹筍殼交叉成十字型將粑體包成小塊正方型,一隻手將它握在手裡,一般人都能吃完。

製作原料

編輯

糯米、黃豆、白糖或紅糖;工具:甑子、竹筍殼(粽粑葉)、稻草、一口大鍋、簸箕、一口面盆和柴火。

製作方法

編輯

1、你要「馬」不停「蹄」地把預先用的糯米用清水浸泡半天,使其彭脹,然後蒸成糯米飯,取出來在簸箕上攤開,使水份蒸發和冷卻,加入適量的紅糖。

2、把空甑子洗凈放在大鍋里,升火,推豆漿,洗滌粽粑葉。

3、將放有紅糖的糯米飯放在盆里,加入適量的白糖,把磨好的豆渣滲進去,拌勻,然後還得像揉饅頭那樣使勁把各種成分揉得更均勻。如果揉的功夫不到家,做成的黃糕粑,吃起來就欠細嫩,是不會得到人們青睞的。

4、揉勻之後,把揉勻的白色混合面團用手捏成鴨蛋大小,然後一個個擺放在簸箕上。(可根據您的需要做成你想要的大小)

5、將面團做成你想做的形狀,外麵包上洗凈的竹筍殼,紮上棕葉。

6、用一些草鋪在甑子里,放上一層生品,然後又鋪上一層稻草,再放上一層生品,就這樣一直放完為止,再蓋上甑蓋。

7、接下來自然是加火的問題。蒸黃糕粑時,先用三四個小時大火將其蒸熟,然後用文火蒸七八個小時。如果時間短了或中途熄火,就不能使之達到色、香、味的高度統一。

8、將蒸熟的黃糕粑取出,就完成了黃糕粑的製作。

這種方法制出的黃糕粑,金黃潤甜度適中,滋潤可口,營養豐富。

科學成分

編輯

據用料化學分析,B澱粉酶能水解,澱粉的麥芽糖,大白米粉,糯米飯與豆漿拌勻的過程,就是豆漿里和來自空氣中B澱粉的糖化過程,把兩米中的一部分澱粉轉化為麥芽糖。

特色

編輯

當你好奇地剝開那充滿神秘色彩,滴滿娥皇文英斑斑淚痕的竹筍殼,用刀切下片金色的粑片時,你不得不驚訝地瞪大了眼,那嵌在橢圓粑片中無數如露珠般晶瑩剔透的寶石,竟會是熟透的糯米么?而那濯眠的金黃,濃烈的清香,則不僅使你胃口大開,而且如一首好詩令你沉迷。隨後當你嘆賞不已地輕拈一片黃糕粑,慢慢入送入口中,細細品味時,你會立即感受到那醇厚的甜糯和你從未體驗過的風味,簡直是一篇鄉土散文,令你陶醉。那越嚼越濃的「家鄉特色」從此永遠征服了你。

食用指南

編輯

  • 可將其切片,加少許食用油煎至兩面金黃

  • 蒸熟即可食用

  • 用油炸至熟透,以紅糖漿蘸著食用

⑨ 你們知道黃粑嗎

黃粑,又名黃糕粑,是貴州非常有名且頗有特色的食品。城裡人愛吃黃粑,卻苦於沒有原料、工具,既然難以吃到,所以就把其歸為小吃,是用來細細品嘗的;在鄉間,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閑暇來做美食,所以一遇農閑,哪家做上一甑黃粑,便平添了幾分節日般的喜慶。

說到黃粑的起源,還有個難以考證的小故事。時間一直追溯到三國時期,那時的貴州,還被稱作夜郎。據說那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當時正率兵平定孟獲,在夜郎國與那黔中洞主作戰。一日,蜀軍正埋鍋造飯,突然探子來報,說有蠻軍臨陣。諸葛亮一聽,於是下令出戰,沒幾下,便打退了黔國洞主的人馬。也不知這諸葛軍師是何用意,你說勝了就勝了吧,可他既不顧窮寇莫追的忌諱,也不顧這幫軍士的飯還沒吃,下令大軍乘勢窮追蠻軍上百餘里。這一追倒也沒什麼,可就急壞了這軍中的火頭軍了,久等部隊不歸,可這煮著的豆汁兒和米飯不能浪費呀,本來就沒帶多少糧草,怎麼辦呢?諸葛軍師一看這情形,只好命將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兒與米飯摻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內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餿。等大捷而歸的士兵回營,這被豆汁兒摻和過的米飯已足足蒸煮近兩日,又累又餓的士兵們急忙分食,誰料這米飯已成另一番模樣,不但色澤黃潤,而且味道甘甜香軟,吃起來更有一番滋味,士兵們還以為是軍師用來犒勞他們的美味,三下兩下便讓幾甑佳饌見了底。碰巧勞軍當地百姓遇到,見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製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續下來,這不,貴州便又多了這么一道美味———黃粑。

黃粑的原料的確就像小故事中說的那樣,極其簡單,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黃豆。但是其製作相當繁雜,耗時也頗長。

以遵義的南白鎮黃粑為例,先將洗凈的粘米與黃豆打製成混合的米漿,再將糯米洗凈,放入傳統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後將打制好的米漿與蒸好的糯米飯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間還可加入少量的紅糖。在大木盆中幾經攪拌,待米漿中的水分被糯米飯完全吸收,便可將糯米飯搓打成一個個雪白的大飯團了。緊接著,便用清洗並煮制好的老筍殼葉或大竹葉將糯米飯團依次捆紮好,然後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為蒸制好的黃粑色澤紅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讓人誤以為黃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紅糖以著色調味,其實不然,黃粑的黃潤與香甜,完全就賴這漫長蒸煮。混合了黃豆漿汁的糯米飯,在密閉的木甑中經過長時間的蒸煮和發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飯的色澤也由白變黃,同時也越發的香糯,黃粑也由此而得名,而這也是黃粑的最大特點——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幾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這么看來,黃粑也算頗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經過漫長的20個小時,黃粑出鍋了,香氣透過濕熱的竹葉蒸騰而出。趁熱剝去竹葉,黃潤晶瑩的黃粑躍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撲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