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一碗好吃的臊子面
臊子面做法
1.准備配菜:提前將干木耳和干黃花泡發好,洗凈。
2.長豆角切成小丁,紅蘿卜插成細絲,再切成小段。
3.豆腐切小丁片、黃花切小段、木耳切成絲。
4.攤雞蛋餅
5.切成菱形塊--做漂菜
6.韭菜切小段--做漂菜
7.鍋內倒少許油
8.先放豆角和紅蘿卜,翻炒熟後放入黃花、木耳、豆腐。
9.加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待用。
10.鍋內再倒少許油,加入4小勺鹽。
11.油燒熱後,順鍋邊倒200ML岐山香醋
12.加入姜絲
13.燒開
14.倒半鍋開水
15.放入炒好的配菜
16.放十三香、胡椒粉
17.放肉臊子
18.放2勺油潑辣子
19.把湯滾開,關火
20.放漂菜:雞蛋片和韭菜碎-----臊子湯就做好了。
21.另用一鍋燒半鍋開水,下入面條,面條滾開,煮至七成熟即可撈出。
22.每碗只撈碗底一點面
23.澆入臊子湯即可美餐啦。
B. 臊子面怎麼做好吃
【臊子面】
食材:手擀麵1盤、豆角幾根、胡蘿卜1根、豆腐1塊、泡發的木耳幾朵、雞蛋2個、臊子肉1大勺,鹽、生抽、五香粉、香醋適量。
做法:
1、需要的配菜面條准備好。
2、豆腐,豆角,胡蘿卜,木耳洗凈切成小丁,雞蛋加點鹽,攪拌成雞蛋液,再准備點韭菜碎,等會做湯要用。
3、平底鍋放少許油,倒入雞蛋液轉動鍋直至蛋液平鋪鍋底,開小火底部凝固後然後翻面,重復兩三次,就可以出鍋了,稍微放涼切成切菱形塊。
4、鍋中倒油,油熱先放入豆腐丁加少許鹽翻炒微黃,盛出。
5、鍋中倒適量油,油熱然後倒入豆角,胡蘿卜,木耳丁翻炒片刻,放適量鹽,五香粉翻炒斷生,再倒入炒好的豆腐丁混合盛出備用。
6、准備兩口鍋,一口鍋准備調臊子湯,一口鍋燒水下面條,鍋中加適量的清水燒開,加鹽,生抽,香醋略煮片刻,放入炒好的菜丁,放入一大勺臊子肉。(臊子肉我家吃面常備,一次做一大碗,放幾個月都不壞)。
7、把切成菱形的雞蛋餅,韭菜碎撒進鍋里,臊子湯就做好了。
8、另一口鍋,水燒開,煮入面條,面條煮好後撈入碗中,澆上臊子酸湯。
9、香噴噴的酸湯臊子面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加點辣椒油,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
C. 臊子面怎麼做才好吃
主料
麵粉
500g
豬肉丁
500g
輔料
雞蛋
3個
鹽
適量
胡蘿卜
適量
適量
豆腐
適量
蒜苔
適量
蔥姜
適量
花椒粉
適量
醋
適量
醬油
適量
雞精
適量
料酒
適量
黃花菜
適量
木耳
適量
步驟
1.麵粉中加入少許鹽和一個雞蛋
2.再加入適量清水,用筷子攪成絮狀(分次少量的加入水,面團和的硬些)
3.揉成光滑的面團,用保鮮膜抱住放一旁備用
4.豆腐、胡蘿卜、蒜薹、土豆切丁、木耳黃花菜泡軟洗凈切碎備用
5.肉切丁、蔥姜切末、雞蛋攤薄餅切菱形塊備用
6.肉末入油鍋加入料酒、炒至變色加入薑末、花椒面煸炒到肥肉快分解完之後倒入一碗醋(這樣炒出的肉臊子香酥),再倒入醬油、雞精、適量鹽即可出鍋。
7.涮干凈鍋爆香蔥花
8.再加入各種蔬菜丁、鹽、醬油、雞精、翻炒倒入開水菜熟後,調入一勺味精,撒蒜苗盛出備用
9.另起鍋倒入適量油放入薑末、辣椒面、醋、雞精、鹽、調味
10.再倒入適量開水燒開撒蔥花即可
11.將面擀成薄片
12.折成寬條
13.切細條
14.開水鍋中煮熟面條
15.將煮好的面條過涼開水
16.在碗中放入面條舀一勺剛才熬好的湯、再放入素、肉臊子即可。
17.拌勻開吃^_^
小貼士
1、底菜一般有胡蘿卜、鹵水豆腐(豆腐乾也可)、土豆(亦可用蒜薹、豇豆、豆角……任意一種你喜歡的菜)、木耳、黃花菜、蒜苗(也稱青蒜)、煎蛋皮。注意胡蘿卜、土豆、蒜苗的切法,切勿用刀亂剁,要切成非常小的近似正方形薄片。
2、岐山面對醋的要求最嚴格,正宗的岐山面必須要岐山醋。
3、盛湯也有講究。盛湯叫「澆湯」。所以「岐山臊子面」也叫「澆湯面」。面下好了,撈在精緻的小碗里,把熱湯澆上。再把澆在碗里的湯潷出來,如此反復一兩次,這叫「套」。這樣就更入味了。
D. 臊子面(哨子面)怎麼做如何做好吃
臊子面的做法
1.
280克麵粉加140克水揉成光滑的面團(如果有手擀麵的話可以從第5步開始)
2.
面團包上保鮮膜靜置20分鍾(可以用這個時間來切菜)
3.
把面團擀成片,厚度根據自己需要
4.
兩面撒一點粉,然後折起來切成合適的寬度,然後再抖開即成手擀麵
5.
黑木耳提前泡好切成小塊,豆腐乾和紅蘿卜切丁,五花肉切塊待用。甜椒切丁,蔥姜蒜都准備好。(喜歡吃辣的可以把甜椒換成辣椒)
6.
大火把鍋燒熱後倒入油燒至8成熱轉中火,倒入肉翻炒1分鍾
7.
加入姜和蒜一起炒2分鍾後加入老抽生抽料酒,調入鹽,炒至肉上色
8.
然後加入100ml水
9.
煮至濃稠收汁後倒入所有配菜
10.
炒至上色均勻後再加入350ml水煮8分鍾,出鍋前調入雞精,撒上蔥花,盛出待用。(喜歡濃稠一點的可以把湯進行勾芡)
11.
鍋中水燒開後煮麵,可少量加入涼水煮兩次
12.
面條煮好後撈出,把做好的湯澆在上面就可以了
E. 怎樣做臊子面,而且又好吃
製作方法
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湯,湯是臊子面的靈魂,本地人將臊子面的湯叫臊子湯。臊子分為肉臊子和素臊子兩種,其中又以肉臊子為主。做湯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幾種:
肉臊子作法
選較肥帶皮的豬肉,豬肉中也要含有比較多的廋精肉。將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熱鍋,但鍋也不可太熱,不斷攪拌翻炒,火不可過急也不可過緩。大約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後加入適量的碘鹽。當肉為六成熟時加陳醋,翻炒,七成熟時加入醬油,花椒等調味品(當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適的調味品),當九成熟,快出鍋時加入適量紅辣椒粉,攪拌,微燉一會,即可出鍋。期間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時間。火不可太猛,太旺則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響湯的色澤;火候不夠,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盡,而辣味滲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鮮、嫩、辣,而油鮮紅光亮而不是很辣。這即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
入湯菜作法
木耳,溫水泡開後,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熱清油,煎至蛋黃色,出鍋,切成細小菱形狀,待用。雞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黃花菜(針金),溫水泡開,切成約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凈,晾乾,切成細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為胡蘿卜,切為細小的末狀。如果在肉臊子剛出鍋,鍋中留有適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涼鍋中先用適量臊子熱鍋,再倒入胡蘿卜末,同時旺火翻攪,放 入碘鹽。半熟時,文火慢慢的燜,同時要勤翻動,一直將鍋中的水分燜干,在菜快被燜熟時,放入味精,花椒等調味品。在此中要根據熱鍋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適。面有傳統手擀麵和機壓面:手擀麵,面要做到韌、勁道,沸水出鍋有光澤。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團,蒙上濕布放五六個小時後再擀,這樣面有韌勁,易於擀薄切細,沸水出鍋有光澤,面勁道滑潤。機壓面多為結婚喪葬等親朋較多時用,節省人力和時間。
配湯作法
選鐵鍋最好,注清水,旺火沸騰,放入肉臊子,再讓水沸騰。後將准備的木耳、雞蛋、黃花菜、底菜入鍋,並根據需要再行調味,旺火滾沸後文火熱之,加漂菜。湯要注意色正,即紅,鮮,亮。湯味也可根據口味微調,但要保持酸、辣、鮮基本口味,湯成。將熱湯澆到剛出鍋的面上即成一碗湯滑味鮮、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湯是臊子面的關鍵所在,所謂一碗面,七分湯,湯很重要。 以上即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許多細節,炒肉臊子和配湯時尤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為主,要在配湯時注意。關中其他地方依據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F. 正宗的臊子面怎麼做
一道正宗的臊子面,講究的是湯多面少,突出的是臊子湯的油潤,酸辣香味。要做好臊子面,臊子湯才是重點。
臊子湯一般由四部分組成,肉臊子,漂臊子,底臊子和底湯。製作肉臊子挑選的是三分瘦七分肥的五花肉,用醋作底料熬出「酸辣紅油」的肉臊子,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漂臊子的製作就是煎雞蛋皮,煎熟後切成小塊。底臊子就是各種食材的搭配,有胡蘿卜,土豆,豆腐和木耳,炒熟即可。最後的底湯用醋熬制,加開水煮開做成底湯。將三道臊子和底湯混合後,臊子湯就製作而成。
既然臊子湯這么重要,那麼臊子面的湯汁怎樣調才香呢?這其中有很多的細節和方法要去掌握。
首先,肉臊子製作,醋的量一定要足,還要浸潤充足的紅油,凸顯肉臊子的酸辣味道。
其次,漂臊子製作,要保證蛋皮薄口感嫩,成型完好,煎的時候要注意技巧。
其三,底臊子製作,講究的是食材炒制的先後順序,保證每種食材都能均勻做熟入味,營養損失少。底湯的製作就相對簡單,但是也是將醋作主料熬湯。
理清了做臊子湯的食材和方法,下面進入製作時間,為大家分享一道香味十足的臊子湯的做法。
---【臊子湯】---
【肉臊子主料】五花肉500克(三分瘦七分肥)
【漂臊子主料】雞蛋1個
【底臊子主料】胡蘿卜2根,土豆2個,豆腐1塊,木耳2朵
【配料】干辣椒2條,辣椒面和蔥姜各適量;食醋,油,食鹽,生抽,十三香各適量
第一步:製作肉臊子
(1)買回的五花肉用清水洗一次,將肥肉和瘦肉分切開,再切成2公分的薄片,分開裝碗。順便將蔥姜切絲,辣椒切小段。
(2)凈鍋後燒干鍋中水分,加少量油潤鍋。開大火,油熱後,下入姜蔥熗鍋炒出香味,先放入肥肉片,炒制出油後再放入瘦肉片,改中小火,不停地翻炒。
(3)當肉片變色後,盛出肉片。下入干辣椒,加1勺辣椒粉,1勺十三香,1勺鹽混合,慢炒出香味出紅油。這個時候倒入肉片,加醋浸過肉片,中小火慢煮。蓋上鍋蓋燜10-15分鍾收汁入味,湯汁變得濃稠,肉臊子就做好了。肉片裹滿一層潤亮的紅油,食之酸中帶辣,香味濃。
第二步:製作漂臊子
(1)將雞蛋打入碗中,加雞蛋液一半量的溫開水,加適量食鹽,沿著一個方向小幅度攪勻。
(2)再次凈鍋,加一層薄油,來回晃動鍋身,讓油潤滿鍋身。開小火,油熱後,沿著鍋邊倒入三分之一的蛋液,來回轉動鍋身,讓蛋液均勻鋪在鍋底,小火慢煎1分鍾。拿起鍋稍稍晃動一下,如果蛋皮可以滑動,蛋皮就做好了。
(3)煎好的雞蛋皮薄如紙片,趁熱盛出,否則雞蛋會煎老,按這樣的方法做好剩下的雞蛋皮。所有的雞蛋皮做好後,盛出裝盤,用刀切成菱形小片備用。
第三步:製作底臊子
(1)胡蘿卜切薄片,土豆去皮切薄片,豆腐切小丁,木耳泡發後撕成小朵,分開備用。
(2)開大火燒鍋倒油,先下入土豆片,再下入胡蘿卜片,翻炒1分鍾後下入豆腐丁,加1勺食鹽繼續翻炒1分鍾,最後下入木耳,加1勺生抽,添加開水淹過食材即可。煮開後改中小火燜煮2分鍾,底臊子就做好了。
第四步:做臊子湯
凈鍋後燒干水分,多加些油,油滾熱後加姜絲蔥絲熗鍋,煸炒出香味,多加些醋,加小半勺鹽煮開後加開水,開水要多加一些,再次煮開後關火。將肉臊子,漂臊子和底臊子混合在一起後加入滾燙的底湯,臊子湯就算製作完成。
G. 臊子面怎麼做才好吃呢
我覺得臊子面真的沒有很難呀,面條的做法都一樣,你可以選擇抻面,這樣做出來的面條很筋道,也可以做成擔擔面那樣的扁面條,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的扁面條覺得和湯水搭配起來更美味。
如果你懶得做面,那麼買的現成的龍須面也是可以的。臊子里的配菜,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蔬菜放在裡面。
比如說蘑菇,木耳,西紅柿,這些都是可以的。臊子面本身就味道比較清淡一點。首先准備好做成的面條,然後准備配菜,木耳,五花肉,胡蘿卜,蘑菇,油菜,西紅柿,土豆,我覺得好吃的臊子面一定少不了土豆和西紅柿的加入,這兩個加進來才更好吃。
把配菜都切成丁,然後鍋里熱油,把肥肉炒香,用蔥姜蒜把鍋底爆香,把蔬菜放進鍋里以後翻炒加水,加鹽,用大火燒開,然後小火繼續燉,把所有的菜都煮熟,湯不用太多,讓臊子略微稠一點最好,然後面條煮熟過涼水,把水控干之後加入幾勺臊子就可以啦。
千萬記得做臊子的時候不要放老抽醬油這些東西調色,臊子就要顏色淺淺的才看著更營養。
其實臊子面就跟北方的打鹵面是一樣的,面可以隨意造型,鹵子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的。
我個人喜歡的臊子就是放土豆丁和西紅柿丁做出來的,土豆本身就含有澱粉,會讓做出來的臊子比較粘稠,鹽不用放的太多,加上寬面條,酸酸的味道簡直了。
如果你喜歡口味重一點,那麼加點辣椒醬也是不錯的搭配,或者是把臊子改成麻辣口味的,那麼也是另一種美味呢。
H. 臊子面怎麼做比較好吃
臊子面呈現紅紅的,色澤好看,酸辣適口,聞上去更是酸中有香,止不住的口水流。。。。
五花肉400克面條1000克(三人的量)輔料:雞蛋兩枚,青蒜30克,胡蘿卜100克,土豆200克,黑木耳30克;花生油10克,食用鹽9克,醋200克,蔥姜蒜少許,辣椒10克,五香粉5克,十三香3克。
第二步:將胡蘿卜,土豆切成小薄片,木耳手撕成小塊,豆腐乾用刀切成小塊備用
第三步:在鍋裡面熱油,放入土豆片,豆乾丁,胡蘿卜丁,翻炒均勻,加入老醋兩勺,放入少量的開水 稍微煮制10min即可
第四步:將面條煮好,過水,然後放入肉哨子,配菜,一攪拌別提多香了 。
I. 四川臊子面的臊子怎麼做好吃
麻辣鮮香《四川臊子面》的雜醬臊子做法
四川臊子面有很多種,雜醬的,牛肉的,肥腸的等等,其中雜醬臊子家喻戶曉,一碗麻辣鮮香的雜醬小面,使小面和其中的雜醬臊子傳遍大江南北,並被廣泛接受。
(1)小面當中最經典的臊子就是雜醬臊子,製做也相對比較簡單,雜醬面的精華就在於那一勺大油和高湯,傳統做法就是先熬豬油,用熬好的豬大油來熬雜醬,成品非常美味。高湯需加雞架和豬筒骨蔥姜提前熬制(雞架1:2豬骨),來增加面的味道。
(2)起鍋燒油,加入豬肉末500克(前夾子肉最好,或是三七肉),小火炒至水干,能看見鍋底油的透明狀,加入IO克料酒,加入姜蒜末炒出香味,加入20克郫縣豆瓣醬,15克甜面醬,15克豆瓣醬,炒香炒出紅油,然後加入5克花椒粉繼續翻炒均勻,出香味後,這樣的干臊子就做好了(不過干臊子口感比較干,濕臊子呢要再加水熬制半小時後大火收汁即可,濕肉臊口感比較軟潤)這時的干臊子盛出備用,這樣的臊子存放時間長,隨用隨取,很方便。
(3)碗里打底料:5克左右大油,IO克辣椒油(辣椒紅油做法以前分享過),雞粉味精少量,鹽2克,花椒面2克,醬油少許,芽菜或榨菜末少量,蒜末或蒜蓉(蒜加水打成蓉)少量,IO克芝麻醬,拌均勻後,加入適量高湯備用。 醋和胡椒粉根據自身情況再另放。
(4)手擀麵:500克高筋麵粉,1個雞蛋,5克鹽,2克鹼(放少量水化開)220克溫水,先攪拌成絮狀,再揉成光滑面團,醒三十分鍾後,揉面,用澱粉做撲面,擀成大面片,然後依次折疊後,頂刀切成長條後,抖散開成面條。 水燒開下入面條,水開再煮兩分鍾左右,面條有透明色,撈出面條放入盛有高湯的碗中,面條上放去皮的花生碎,小香蔥末,香菜末,一碗美味的雜醬小面就做好了,希望大家喜歡。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法。
做臊子面,原材料最重要。我一般都是去鄉鎮買農村黑豬肉,前夾子肉,也就是前腿附近的五花肉。
第一步:肉洗凈,加少量老生薑,手工剁爛,不要剁得太碎,像火柴頭那麼大就行,太碎了,吃到嘴裡沒感覺。再熱鍋,放入油,待油溫八成熱後,放入肉末翻炒至金黃色,再放少許鹽,起鍋,備用。這種做法,主要是要掌握鹽的分量,要知道鹽是百味之王,過淡,會沒有味道,過咸,會掩蓋食材的本味。
第二步:豬大骨熬湯,加老生薑,鹽,八角,三奈少許。
第三步:面條起鍋後,倒入豬大骨湯,大骨湯一定要淹過面條,再舀兩勺臊子放入面條上,少許味精,撒上小蔥,整個臊子面就完成了。
做食品,不要用太多的調料,我認為鹽是百味之王,鹽的分寸掌握好,你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剩下的就是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