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買回來的熟食豬蹄怎麼做好吃
熟豬蹄最好直接吃。因為賣家已經在煮熟的過程中入過味了(每一家都有獨門配方)。
自己做還是買生豬蹄,建議和山葯,海帶一起燉。
⑵ 青島熟食鹵味哪家好吃
青島瑞美滋不錯,品牌創始人宋浩文先生自幼研究鹵味熟食,有30多年鹵菜熟食培訓經驗,把軟爛糯為代表的傳統鹵貨做成了經典,又與時俱進的研發出麻椒系列、小海鮮系列、腸系列、秘制涼拌菜系列、花生系列等瑞美滋的獨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以味致勝,不斷探索、不斷超越,數年以來屢屢獲獎,將瑞美滋醬肉世家打造成中國特色品牌!
1.脫脂豬頭肉系列(豬頭肉、豬耳朵、豬口條,豬皮,豬尾巴,豬肚,豬肺,護心肉,豬腱子,豬小排,豬大排等)
2.祖方秘制牛肉系列(祖方秘制牛肉,牛筋,牛肚,牛百葉,牛腸,牛心,牛尾,牛鞭,牛腱子,牛蹄筋,牛肺,牛腸,牛板筋)
3.熏烤系列(熏豬頭肉,熏肥腸,熏豬蹄,熏牛肉,熏豬肚,熏烤雞架,熏烤鵪鶉,熏鮁魚,熏刀魚,熏小黃花等)
4.雞系列(五香燒雞,脫骨扒雞,黃金雞,德州扒雞,風干雞,雞腿,雞頭,雞脖,雞全翅,雞胗,雞心,雞皮等)
5.鴨系列(手撕烤鴨,鴨頭,鴨胗,鴨脖,鴨掌,鴨翅,鴨心,鴨肝,鴨腿)
6.炸貨系列(炸茄盒,炸藕合,特色炸裡脊,博山炸肉,炸雞脖,秘制炸肉,秘制炸雞叉骨,炸雞排,炸蘑菇,炸魚等)
7.麻椒系列(麻椒雞爪,麻椒豬蹄等)
8.經典涼拌菜(大拌菜,宮廷脆皮蘿卜,香辣藕丁,秘制海帶結,風味千頁豆腐,鹵脆黃瓜,香辣豆腐皮,自製涼皮,老醋花生,香蔥銀魚等)
9.流亭豬蹄,鹵豬蹄
10.魚系列(香辣魚,酸菜魚,熏魚等)
11.經典腸系列(鹵水大腸,純肉烤腸)
12.虎皮雞爪
13.豬皮凍,豬肉凍
14.麻辣小海鮮系列
15.網紅酸辣脫骨雞爪
16.秘制雞叉骨等特色炸貨
17.特色藤椒雞,秘制炒雞
18.醬系列(海鮮醬,豬肉醬)
19.風干係列(風干腸,風干雞等)
⑶ 哪個地方的熟食 有特別出名的 最美味最好吃
很高興為您回答:我國的鹵菜歷史悠久,大致分為清鹵,難鹵,北鹵,又叫紅鹵和白鹵。最早追源於秦朝時期,酒和糟已經廣泛使用於膳食。古往今來,人們對鹵菜贊不絕口。
如果你喜歡川味鹵菜,那麼在成都溫江的萬春鎮有非常正宗的川味鹵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溫江鹵鴨子又叫(溫鴨子)
如果你喜歡粵式鹵菜不去樟木頭。江西的皇上皇,還有湖北武漢的鴨脖。
不過個人感覺還是川鹵比較有特色,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顏色,味道重,不論哪種鹵味和醬味,整體色澤都是從棗紅到暗紅,這是因為這些鹵味從浸泡到鹵的過程十分漫長,等到味道完全滲透進去,色彩也變得濃重,而且麻辣鮮香。
現在四川很火的一種鹵菜叫現撈,也稱油鹵,在成都十分的火爆,味道真的很好吃。
大家有沒有更好的看法呢?
⑷ 現在開熟食店,賺錢嗎利潤怎麼樣
怎麼開好一家熟食店
熟食店攻略Ⅰ
注意
Venti
怎麼開一個鹵菜熟食檔口?
怎麼開一家熟食店?
怎麼開好一家熟食店?
怎麼開一家火爆排隊的熟食店?
怎麼開好一個熟食連鎖品類?
如果細細的品味,細細的想,你會發現這些題目,和這些問題的答案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做一些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堅持正確的事,堅持有意義的事,與利益無關,與金錢無關,因為心知道。

梁棟:
多年的行業沉澱,使我認識到,品牌設計不僅僅只是做得外表漂亮,更要有品牌內在的靈魂,以「品牌+主題+故事=大價值」為獨特思考流程,將設計角度著眼於餐飲市場與消費觀念上,建立合身的品牌形象與定位,找出核心價值與競爭優勢。透過不同傳播工具與消費者溝通對話,系統化的視覺規劃、策略性的品牌營銷,創造價值。
對於現代熟食品牌而言最好也是最常用的解決方式就是強化自身品牌形象的獨特性,讓品牌從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辨識度高、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使消費者自主建立起對品牌的認知與信賴度。
上面的分享這些思考是每個想要做大的老闆都必須要面對的。
Fun
趣分享
碼字很累,字太多,慢慢看,請尊重勞動成果,轉載加明出處
可以加我微信號
⑸ 臘驢肉熟食怎麼做好吃
主料臘驢肉180g 黃瓜一條 姜 蒜少許 生抽 雞精 蚝油少許 泡小米辣一包
臘驢肉炒黃瓜的做法步驟
1. 小米辣 姜 蒜 切碎備用
2. 黃瓜切片備用
3. 臘驢肉切片。鍋中倒入少許油放姜蒜爆香後倒入臘驢肉翻炒
4. 然後加入小米椒和黃瓜片,翻炒幾下放生抽和蚝油。然後放雞精和鹽 ,快速翻炒幾下出鍋。因為黃瓜炒久了就不脆了!
⑹ 好吃的熟食速食
豬頭肉。鹵豬蹄兒。豬肝,豬肺,豬肚。
⑺ 喜歡吃肉類零食,大家有什麼推薦嗎
1、榮成皮皮蝦,24.9元
2、龍岩泡鴨爪,59元2罐
3、內蒙風干牛肉,109元
4、溫州烤鴨舌,75元
5、威海麻辣籽烏,39.9元
6、閩南土筍凍,30元
7、南安洪瀨雞爪,32.9元
8、青島脂渣,74元
9、青島油梭子,62元
10、德陽兔肚,17.9元
11、平遙牛肉,49.5元
12、閩南黃魚酥,29.9元
13、台灣烤腸,14.8元
14、重慶豬天梯,20元
15、內蒙手撕羊肉,76元
16、靖江豬肉脯,58元
17、高郵香辣蟹,23.8元
18、東海脆脆蝦,18.13元
19、南京南農燒雞,39.9元
20、北京麻辣牛蛙,38元
21、廈門魚骨,21元
22、洪湖蝦球,49元
23、成都兔頭,36.8元
24、無錫醬汁軟骨,23.22元
25、成都鴨郡把,26.8元
26、湘西手撕臘肉,25.8元
27、漳州豆包小魚,27.7元
28、宣城鴨腳包,28元
29、溫州鴨唇,38.8元
30、內蒙羊肝,17元
31、武漢周黑鴨,73.8元3盒
32、重慶泡椒豬皮,24.88元
33、川味牛板筋,21.23元
34、成都雞腳筋,59元
35、蘇州熏魚,23.8元
36、港式叉燒,13.9元
37、上海鹵牛筋,21.76元
38、青島沙肝,42.72元
39、四川兔丁,23.78元
40、鄭州驢肉,29.9元
41、東海釘螺,39元
42、大連蝦夷扇貝,26.9元
43、小豬蹄,13.98元
44、粵式爆漿魚蛋,15.96元
45、連雲港雞翅尖,9.95元
46、金陵鴨內臟,14.8元
47、德陽豬尾,24.9元
48、日照風琴魷魚,19.8元
49、鹵鵪鶉蛋,18.8元
50、成都掌中寶,24.8元
⑻ 皮婆婆燒雞真空包裝熟食好吃嗎
挺好吃的哦這個牌子的燒雞,開袋就可以吃了還很方便
⑼ 膠東半島的飲食
魚,漁家人離不開魚,舊時的漁村在青黃不接之時,家家糧食斷了頓,魚則成為漁家的主食。老人們常說「那時候來了個討飯的人,咱拿魚打發他,哪有飯給他吃? 魚是不值錢的東西,要出嫁的姑娘拿一簍魚換幾根絲線做綉鞋,漁家過年船幫上貼的對聯是用幾十隻大螃蟹換來的。
漁家人喜食刀魚。在捕刀魚的旺季,小舢舨剛上岸,婦女們便涌到海邊挑撿,把細小的刀魚和小蝦撿出來,扔在大場上晾曬,叫作曬「腥糞」,「腥糞」是用來做莊稼肥的(可以用來做飼料)。把寬厚的刀魚剖凈後,擱在大鐵鍋的箅子上。順著大鐵鍋的邊緣豎著盤放,一條接一條,條條首尾相接,密密地盤放滿滿一鍋後,只撒點鹽蓋上鍋蓋去蒸,待燒熟後,招呼孩子們過來,每人一條,孩子們象啃青玉米棒子一樣,拿在手裡。在沙灘上又跑又跳,邊走邊吃,漁家孩子自小剔刺就十分麻利,僅一會兒功夫,一條魚就進了肚,於是高喊著「還要一條!還要一條!」而再僅吃半條,肚子就飽了。這種寬厚的大刀魚味道鮮美,而且越吃越香。一方面是因為是在旺季捕獲的,漁家人都喜食旺季捕獲的魚,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魚在產量多的旺季臨近產卵期,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產卵前的魚味鮮美,使人吃起來感到很香。另一方面是由於這些魚是剛從海上捕上來的,鮮度好。
下過海的漁民都有這種體會,在海里吃剛捕上來的鮮魚味道最鮮美。漁民在海上捕了魚放在小船上的鐵鍋里,加點自製的豆瓣醬,再不加任何佐料,煎熟後,吃起來口齒留香,味鮮無比,欲罷不能,是任何大館子名廚精心烹調都無法比擬的。漁民們說:那魚要是上了岸,即使還是活的,吃起來味道可差多了。
舊時海邊人吃魚種類很多,但只吃海魚,不吃河魚,嫌河魚有股「泥腥味」,70年代有一次大旱,塘里的水乾涸了,大大小小的河魚白花花地死在塘里,無人理睬,如今,魚市上賣的河魚還蠻貴的,有的人居然花錢買回來「嘗鮮」。當然,漁家人吃海魚也不象過去那樣視魚如草,魚成了金貴的東西。
膠東沿海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麥、大豆、地瓜等。
玉米餅子、又稱「大餅子」、「粑粑」、漁民們常說:玉米是個賤東西,產量高,給點腥肥它就長。由於其產量高,分布十分廣泛。
玉米餅子的做法很簡單,將玉米面加點涼水調和,放在手裡摶摶,待大鐵鍋燒熱後,貼在鍋邊上,家裡人口多的,黃燦燦的餅子圍著鐵鍋貼一圈,十分好看,如果鍋底正煎著鮮魚,則更加誘人。
餅子是粗糧,沒有刺激性的副食和著一起吃往往感到難以下咽,漁家婦女趕海時總願揣著塊餅子,在海邊就著餅子吃生蠣子肉。平時,吃餅子就大蔥蘸醬,這種醬,有自己磨製的豆瓣醬,但更多的是魚醬或蝦醬,有牙扁魚醬、蝦頭醬、蟹醬、鮐巴拐子醬……這些魚蝦醬和著餅子吃,極其下飯,正是「臭魚爛蝦、下飯的冤家。」
餅子就鹹菜也很下飯,海邊人腌萊不用鹽,而用「魚鹵油」。每逢秋天,婦女們把大蘿卜切成厚厚的長條兒,放在腌鹹菜的陳湯里(有的人家裡有幾十年前的老陳湯,越陳越香),放它一年半載,拿出來吃時,蘿卜條腌成了橙紅的顏色,吃時只能啃一點點,很咸,卻不是單純的咸,而是又香又鮮,餘味無窮,拿一塊啃半天卻不捨得放下,這時候冷餅子、燒焦了的餅子,全吃得下,再喝兩碗溫開水,肚子就撐圓了。
饅頭,又稱「餑餑」,形方的叫卷子,「餑餑」一般比「卷子」更精緻,以前「餑餑」一般拿來饋贈親友,「卷子」是家裡蓋新房,管人家吃飯時才蒸的,自家人只有年節時才能吃上白面饅頭。
包子,又名「萊餑餑」或「大菜餃子」,主要有發面、燙面、冷水面幾種,漁家常用海白菜(又稱海青)和肉包包子,還有蟹黃包,青島一帶有對蝦小籠包、大雞包等。
餃子,又名「水包」,漁村餃子皮薄餡多,肉餡餃子與其他地方相同,海邊人喜歡鮁魚餃子和蠣餡餃子。鮁魚餃子,取新鮮鮁魚,去內臟、頭、皮、洗凈後,平切兩半取出魚刺,將魚肉與韭萊、油、鹽、味精等加水攪和調製成餡,皮要又大又薄,包好後,有的形如拳頭大小,每碗只盛二、三個,一般人吃八、九個盡飽,這種水餃以長島最有名,吃起來又嫩又鮮,極為酣暢。
海蠣子餃子是用海蠣子肉和新鮮燙熟蘿卜絲調製成餡,味道清新而鮮美。
面條,最好吃的要屬魚面,以水煮鮮魚塊,待開鍋,加面條、青菜再煮,飯熟,魚面、菜、湯混在一起,即連湯帶面吃下。
餅,有發面餅、燙面餅、油餅、家常餅、單餅、餡餅、火燒、蒸餅等等。
地瓜。在山東沿海,地瓜的栽種也十分廣泛。災荒年間,地瓜是漁村老百姓的救命糧,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很多人因飢餓而死,一些身體強壯的,餓得全身浮腫,舉步維艱,仍硬撐著去山上開荒,栽幾棵地瓜苗,到了秋上,那些地瓜喝著海風瘋長,刨出來的地瓜個個象「小娃娃」大,很多老人都感慨地說:地瓜救了咱的命,咱這輩子再沒吃過那年秋天那麼好吃的地瓜。
地瓜除了煮食外,還有許多吃法:煮熟,搓之為「泥」,用以和麵粉作餅,和玉米面貼餅子,和豇豆蒸成豆包。擦地瓜成絲,加水煮成稀粥,以前在稀粥熟後加糖精,有的加白糖,喝起來甘甜潤滑,俗稱「地瓜稀的」。將熟地瓜剝皮、切片、晾大半干,封存缸中使生粉狀白醭,用作零食,也是舊時海上漁民必不可少的「干糧」。如今城裡商城的食品玻璃櫥里也擺放了紅薯脯、紅蘿條,但不及鄉下老百姓自己做的軟和、甜爽。在文登、榮成,有一種食物稱為「起糕」,做起來比較復雜,將地瓜面放入盆中,細細灑水,反復調和,令其潮濕而不粘濕,在鍋中設篳子,鋪籠布,用細羅將和好的地瓜面篩在籠布上,加水蒸熟,切方分食,甜軟而有「咬勁」,配稀飯食用,風味獨特。
豆面粑粑,用新玉米和新黃豆三比二混合,在石磨上磨出新面,即用以下鍋,此面非常講究,糧不新不佳,在機磨上磨面不佳,玉米與黃豆分別磨出後再行混合的不佳,磨出的面存放太久不佳。做餅子時,以溫水和面,反復以拳搗杵,不時添加冷水,使面中生出泡沫,如果泡沫滿盆,掐少許面,以碗盛水,放面於水上,倘若面馬上散沉,仍欠火候,需要再搗杵,直到面與泡沫充分混合,取面放水上飄而不沉時才為合格。這時,貼至鍋邊,(如貼玉米餅子類似),如同時燜魚,魚與粑粑一起出鍋,比玉米餅子就魚吃還香,有諺語「魚就豆子粑粑,一下子撐死仨」。
以菜代糧,方法很多。切菜為餡,以玉米麵包成餅子狀,叫作「菜餅子」,海邊人常剁海菜為末,摻玉米面,貼海菜餅子。最常見的還是「渣」,又稱「豆沫子」、「菜豆沫」即古之謂「半菽」,是以少量豆面和大量野菜煮成。做渣的野菜很多,牟平、乳山一帶用野芹菜,榮成,文登一帶用蘿卜纓子,海陽縣用沙里沙,俗語「沙里沙,好擦渣,大人吃,孩子抓。」公認的「渣」中佳品,是芋頭葉子,夏秋間鋤芋頭時,取嫩葉,掛在檐頭下晾乾,擦渣時用水泡軟剁碎即可。這種「渣」香味別致,極受歡迎,民間有俗語:「芋頭渣炒三遍,魚肉都不換。」
海邊山區的野菜種類極多,不僅可用來擦渣,還可煮食、涼拌、腌鹹菜。幾十年前,由於口糧不足,漁村人經常挖野菜充飢,令他們十分不解的是,常年吃不飽肚子而*野菜度日的許多人竟意外長壽,而且身體硬朗,很少生病。其實,千姿百態的野生蔬菜,屈身於山澤泥淖,棲息在山邊岩縫,練就了一身傲霜鬥雪,抗蟲驅病的本領,又不經任何培育,土生土長,無污染,是全天然的綠色食品。它具有很高葯用價值,而且能夠提供大量的氨基酸和種類齊全的優質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許多種植蔬菜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許多國家都把野菜譽為「健康食品」、「天然食品」,野菜不僅進入漁家人的萊藍子,而且擺上了豪華賓館的席面。 過年在漁家十分隆重,年前殺豬宰羊,蒸各種各樣的棗餑餑、大餑餑、萊餑餑,准備過年。年三十的晚飯是團圓飯,作為年飯,一般要有十碗萊,叫「十大碗」,謂之十全大福之彩,有魚、雞、豬、羊肉等。吃飯時忌諱很多,不許說「不夠」、不許罵人,不許把筷子橫放碗上等等。
除夕之夜,是一年之中最為忙碌的一晚,除了與其他地方一樣敬天地祖先以外,有的漁家過去都要在海灘嶴口進行祭祀海神的儀式,俗稱「謝年」。謝年要准備豬頭、羔羊等五牲和極豐盛的餚饌,表示漁民對海神的還願。祭祀儀式極其隆重,海口上,鞭炮不熄,香煙繚繞。
除夕夜要吃餃子,餃子里包紅棗、硬幣等,吃到棗的認為有喜事,吃到錢的認為能發財,因而,那些熬不住困的孩子也被叫起來吃餃子,以圖吉利。初一早晨,有的地方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紅燭,掀起炕席照照,然後把各個角落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驅走黑暗,把邪惡之氣趕出去。而後是貼春花,把剪制精美的龍、鳳、老虎等貼在門上、窗上、牆上。初一早晨也要吃水餃,初一的餃子非得煮破幾個不可,但不可說「破了」,而要說「掙了」,意為發財掙錢。從初一到初二,連續不斷鳴放鞭炮,到初二日落後山送年。送年時也要擺供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
正月初七為「人七日」,吃糕,吃面條。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膠東吃元宵不很多,通常還是擺酒席,吃水餃。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家家早起蒸糕,以祝春龍起蟄,糕一般有黍米糕和高梁米糕,又叫黃米糕和紅米糕,有的地方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之神蟲,放在糧囤和麵缸里,祝願糧面用之不盡。
清明節。榮成、文登一帶蒸面燕,即把面做成燕子狀,蒸熟後用高梁稈吊起,燕子尾下繫上彩色布條,掛在家裡。長島地方又說這天是「驢生日」,此日必吃高梁米稠粥。飯熟時先盛一碗餉驢,故有歌唱道:「打一千罵一萬,忘不了清明這碗飯。」
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雞蛋,漁村一大早起來吃安康魚,文登、乳山一帶習慣早起用多種鮮花浸泡的水洗臉。長島在端午早晨拉過露水後,又到海灘的礁石下去摸鮑魚,謂之「摸房檐」,據說這天鮑魚爬上來特別多。
曬衣節,六月六為曬衣節,即墨人說是海蜇生日,這天天落一雨星就生一海蜇。即墨吃涼面,長島、榮成等地吃包子,俗話說:「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
伏日,漁村在伏日都吃面條,這時海上蛤正肥,婦女拿著刨子、簍子去趕海,早早地趕回去,用它下面條。 。
七月七日,乞巧節,膠東家家戶戶烙「巧果子」,即以木模磕小餅烙食,小餅式樣各異,其中有面剪刀、面小簍、面果、茄、瓜、石榴、小猴、小雞、小鳥、金魚、蝦、蟹、獅子狗……烙好後用線穿起,給小孩掛在脖子上邊吃邊玩,親友之間也互相饋送。
八月十五,吃月餅,包餃子,漁村有的地方做面箭,吃芋頭、花生、蘿卜、地瓜。
冬至,漁村在冬至都吃餃子,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
小年,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小年」,祀灶多用甜和粘的食品,威海一帶用糯米餅和小糖瓜,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匯報這一年人的善惡情況。因此,用糖瓜和糕粘在灶王爺的嘴上,他上天「會多說好話,少說壞話。小年這一天,漁家孩子都圍坐在村裡製作糖瓜的大屋裡,吃著糖瓜,聽老人們講灶王爺的故事。過小年家家戶戶吃水餃,因此,供品除了糕和糖瓜外,還有水餃。
禮儀往來食品有特色的主要有結婚、女兒回娘家、生孩子「看喜」等互相饋贈的食品。
舊時漁家女遠嫁,正月初三回娘家,有錢人家的姑爺趕一匹騾子,騾背上馱著一左一右兩個大筐簍,一頭坐著媳婦,一頭裝著回丈母娘家的禮物,有女兒親手為自己父母做的里表一新的鞋,有單的,也有棉的;有婆家送給親家的禮物:兩瓶老燒是親家爹最喜歡的,還有各種面點,當地特產等。女兒回娘家,娘家回禮不甘示弱,回送的大餑餑一定要更白、更精、更好吃,面要用頭面(精粉)而且發面要恰到好處,發好後,拚命揉,揉得時間越長越好吃,當雪白的石榴狀的餑餑出籠,一家人才鬆了一口氣,點上紅點,做為女兒帶回婆家的回禮。除此之外,還必備「海腥」、干魚片、鹵的和腌的咸魚、干螃蟹肉、蝦虎仔、魚仔、烏魚干、魷魚干、海螺肉、蝦米、蝦皮、蝦醬……足夠女兒大半年吃的。這是幾十年前的習俗,如今女兒回娘家多了些時興食品,也沒有人騎毛驢了,大都騎上「電驢子」(摩托車)。
在掖縣等地,婚前男家向女家送麵粉,女家用此面做「富貴」、「魚」、「鴛鴦」,所有這些麵食「主件」件上,又插滿鳳凰、燕子、荷花種種小麵食,還做一種麵塑,大魚背上插一個小面人,叫做「王小摸魚」。所有這些總名「早花」,意為「富貴有餘」、「早生貴子」。結婚之日,所有陪嫁品的「盛器」(箱、盆等)上都需做印紅印的大紅火燒壓著。另做面魚,佛手等油炸食品放置「席頭盒子』』中,隨身攜帶,留以餉新郎者,名為「體己干糧」。新娘三日歸寧,由娘家再回婆家時,需做包子數十個,炸面魚、翻白果、「荷葉」各數十個。
乳山、文登、榮成等地,新娘歸寧,娘家要准備「媳婦餅」,這種餅要用上等好的白面、雞蛋、花生油、白糖精製而成,烙餅時,家裡要揭開席子,(燒炕太熱,以免燒焦)請鄰居中揉面能手,烙餅高手,忙碌大半天,很是辛苦。榮成有些地方要烙幾千張小餅,幾十幾百張大餅,烙得越多越說明娘家人大方。烙得好吃,說明娘家人手巧能幹。
如今,年輕人嫌麻煩,姑娘結婚時攜帶的「媳婦餅」數量少了,老人們對這種變化也能夠接受。漁家人富了,一些古老的習俗改變了,然而,那些最能熱辣辣代表海邊風味的飲食習慣卻永遠不會改變。那些離開故鄉幾十年的,甚至是漂泊在異國他鄉的遊子至今都念念不忘故鄉的餅子就臭蝦、豆子粑粑,想念兒時坐在船頭嚼著魚頭喝口酒的舊時光。
⑽ 海鮮問問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4/15/content_5839566.htm
魚類
黑魚
黑魚體長、側扁,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100~300克。吻較尖,下頜長於上頜,兩頜、犁骨及胯骨均具細齒帶,上頜外側有一條黑紋。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漁獲旺季為每年的4~6月份。黑裙魚肉質鮮嫩潔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簡單,尤以清蒸更適口,刺少,特別宜於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小黃魚
小黃魚也叫梅子、梅魚、小王魚、小先、小春魚、小黃瓜魚、厚鱗仔、花魚。小黃魚體形較小,一般體長16~25厘米、體重200~300克。背側黃褐色,腹側金黃色。 主要分布在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小黃魚分布於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及朝鮮西海岸。小黃花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優質食用魚,也是嬰幼兒及病後體虛者的滋補和食療佳品。
鮁魚
鮁魚又名條燕、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馬鮫、青箭。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1米、重4.5千克以上。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點。背鰭2個,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鮁魚肉堅實味鮮美,營養豐富。除鮮食外,也可加工製做罐頭和咸干品。其肝是提煉魚肝油的原料。
鯧魚
鯧魚體呈卵圓形,側扁,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300克左右。頭較小,吻圓鈍略突出。口小,稍傾斜,下頜較上頜短,兩頜各有細牙一行,排列緊密。體被小圓鱗,易脫落,側線完全。體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為銀白色,全身具銀色光澤並密布黑色細斑。無腹鰭,尾鰭深叉形。遼寧、山東等北方沿海漁期為8—9月份。鯧魚系名貴的海產食用魚類之一,肉厚而細嫩,食用方法以紅燒、清燉為主,也可加工製成干白姑魚是出口品種。
針魚
針魚又名青針魚、長嘴魚,體呈長圓柱形稍側扁,一般體長1米左右、體重150~300克、體背、腹緣平直且平行延伸,尾部漸細,尾柄兩側各有一隆起脊、上下頜均延長呈喙狀,兩頜牙強大。多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此魚刺多、內臟亦多、可紅燒鮮食,但其皮色外表美觀,現捕鮮銷,頗吸引消費者。
比目魚
比目魚又名扁口魚、左口、偏口魚、比目魚、沙地、牙鮮、相魚等。比目魚體側扁,呈長卵圓形。一般體長25~50厘米。體重1500-3000克。口大、斜裂,兩頜等長,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尾柄短而高、2隻眼睛均在頭的左側,眼球隆起。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黃海和渤海產量較多,東海和南海較少。比目魚為海洋名貴經濟魚類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9.1克、脂肪1.7克、肉質細白鮮嫩,可鮮食,也可加工製做罐頭或咸干品,此外還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氣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魚肝油。
大菱鮃
大菱鮃身體扁平近似圓形,雙眼位於身體左側。成魚有眼的一側呈青褐色,有點狀黑色素和少量皮刺;無眼的一側呈白色,光滑無刺,背鰭和臀鰭很長,幾乎連接頭、尾,無硬棘。大菱鮮為冷溫水型底棲魚類,平時游動少,在我國又稱「多寶魚」和「蝴蝶魚」,是名貴的低溫經濟魚類。其特點是生長快,當年可達0.5kg以上,魚體圓菱形,比一般比目魚厚,體內無小骨亂刺,鰭條為軟骨,出肉率高,肉為白色長三角形,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膠質蛋白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潤皮膚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補腎健腦,助陽提神;經常食用,可以滋補健身,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貝類
牡蠣
俗稱海蠣子,是威海沿海名產。牡蠣貝殼厚硬,殼型多不規則,有近圓型、近三角型、長形等。牡蠣肉肥美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據分析,干牡蠣肉含蛋白質高達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鈣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是健膚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貴食物
牡蠣的食用方法較多。鮮牡蠣肉通常有清蒸、鮮炸、生炒、炒蛋、煎蚝餅、串鮮蚝肉和煮湯等多種。配以適當調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兒;若食軟炸鮮蚝,可將蚝肉加入少許黃酒略腌,然後將蚝肉蘸上麵糊,用油鍋煎至金黃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鍋時,可用竹簽將牡蠣肉串起來,放入沸湯滾一分鍾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塊姜絲煮湯,煮出的湯白似牛奶,鮮美可口。牡蠣肉亦可加工成干品,稱為蚝豉。若把鮮牡蠣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曬干或烘乾後便成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則不煮,將牡蠣肉直接曬干,便成為有名的生曬蚝豉。蚝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樣。
貽貝
俗稱海虹蛤,其干製品即「淡菜」。殼呈楔形,前端尖細,後端寬廣而圓。一般殼長6~8厘米,殼長小於殼高的2倍。殼薄。殼頂近殼的最前端。兩殼相等,左右對稱,殼面紫黑色,具有光澤,生長紋細密而明顯,自頂部起呈環形生長。殼內麵灰白色,邊緣部為藍色,有珍珠光澤。鉸合部較長,韌帶深褐色,約與鉸合部等長。鉸合齒不發達。後閉殼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細軟。
海虹蛤極富蛋白質,肉味鮮美,為美容、減肥、心血管病人的食有佳品。吃法很多,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湯,尤以油炸最為考究。威海沿海多年前即大量人工養殖。
扇貝
因其殼形似扇現時得名,是名貴的海產雙殼貝類。它有特別肥大的閉殼肌干制現時成的,故扇貝又稱干貝。扇貝喜棲淺海水流輕急的清水中,用足絲固定在海底岩礁或沙石上。貝殼輕薄而堅硬,上有若干條放射筋絡,呈紅、黃、紫、月白等鮮艷色彩,是貝雕工藝品的絕好原料。威海所產扇貝,主要為櫛孔扇。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度達60%以上,比雞蛋高4倍。1985年,威海開始大面積人工養殖扇貝,並引進美國海灣扇貝,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扇貝養殖基地。
鮑魚
鮑魚呈橢圓形,肉紫紅色,間要有黃色,有光澤,表面有白霜。鮑魚是海味中的珍品,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達40%,還含有脂肪、糖、無機鹽、鈣、鐵、碘及維生素等物質。鮑魚殼還可作葯用,其葯名為「石決明」,有清肝熱之功效。鮑魚多用於堡湯、也可燒、扒,製作紅燒鮑魚,扒鮑魚,麻醬鮑魚等名菜。鮑魚還可製作涼拌菜。
藻類
海帶
屬大型冷水性經濟褐藻。50年代,海帶人工養殖試驗成功,產量大幅度提高。威海是全國海帶主產區,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海帶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碘、甘露以及鈣、鐵、脂肪等。它是含碘量最高的食品,因而也是防治甲狀腺腫大的最佳療效食品。海帶中的藻朊酸對人體內的放射性金屬有吸附和促排作有,所含岩藻多糖對防止血管硬化、血栓和高血壓都有葯理效用。海帶運輸、儲存和食用都較方便,食用時燉、炒、燜、熬、拌皆可,加工成的美味海帶絲、海帶飴、海帶罐頭等多種食品,行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
裙帶菜
裙帶萊是一種美味適口營養豐富的海藻,其中除含碘量較海帶少外,其他成分均不亞於海帶。葉似破芭蕉葉扇子,葉形較細長,裙帶菜在遼寧、山東沿海及浙江省舟山嵊泗列島均有分布,有些地區現已發展養殖。
蝦蟹類
威海對蝦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沿岸各大海灣均是對蝦洄遊、繁衍、棲息的場所,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捕撈和養殖條件。年產量為2萬多噸。鮮活對蝦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觀之色艷悅目,食之鮮美異常,為蝦類上品。
鷹爪蝦
因其腹部彎曲、形如鷹爪而得名,地方名又名雞爪蝦、厚殼蝦、紅蝦、立蝦、厚蝦、硬槍蝦。主要分布於威海、煙台海域。威海是高產海區。鷹爪蝦喜歡棲息在近海泥沙海底,晝伏夜出。其體長一般6-10厘米,是一種中型經濟蝦類。鮮食可清蒸、油炸,還可包水餃、做湯,色味俱佳。除鮮食還可加工成海米。產於榮成市龍須島鎮沿海的龍須海米,馳名中外,素有「龍須金鉤」之稱。海米分春米和秋米,以春米為更佳。海米不但保持了蝦原有的鮮味,而且更具風味,同時攜帶方便,為旅遊購物之佳品。
蝦爬子
蝦爬子又名螳螂蝦、琵琶蝦等名字。它的形狀背腹平扁,胸甲短。蝦爬子不僅鮮,而且肉多,它的生活習性和蝦、蟹差不多,也是到五月以後甩仔,到九月又開始肥的海產品。 常見的作法有:清蒸蝦爬了、炸蝦爬子、鹵蝦爬子,椒鹽蝦爬子等。
梭子蟹
梭子蟹,又名飛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其名。甲殼的中央有三個突起,所以又稱「三疣梭子蟹」。雄性臍尖而光滑,螯長大,殼面帶青色;雌性臍圓有絨毛,殼面呈赭色,或有斑點。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且適宜於海水暫養增肥。 梭子蟹生長在近岸淺海,棲息水深10—50米的海區,以10—30米泥沙底質的海區群體最密集。梭子蟹肉肥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僅為我國人民所喜食,還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水產品之一。
棘皮類
海參
屬棘皮動物,種類甚多,威海的海參屬於刺參。我國可供食用的海參有20多種,刺參為上品,而威海的刺參品味尤佳。海參體近圓柱形,兩端鈍圓,腹面平坦且管足密集,背面有突棘,多為灰黑色或黃褐色,成參體長20—40厘米。威海沿海岩礁眾多,海藻茂密,海底腐植碎屑豐富,因此所產海參個體肥大,最大個體318克,突棘粗大,肉質肥厚,鮮嫩可口。年產海參干品10餘噸。海參味道鮮美,食而不膩,是海中八珍之一,數百年來,一直是宴席上的珍品。海參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糖類豐富,不含膽固醇,是理想的滋補佳品。
海膽
威海以俗稱大連紫海膽的光棘,最大個體重型500多克。海膽籽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經濟價值很高的海珍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昂貴,有「黃色鑽石」之稱。威海以榮成東部沿海產出最多。
海蟄
海蜇是一種腔腸動物,屬缽水母綱。傘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1.5尺,最大可達3尺。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許多瓣片,廣布於我國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海蜇的壽命一般只有一年,春生冬死,生長速度快,核桃大的小海蜇只需四五個月的時間就長到鍋蓋大,每年第四季度為海蜇捕撈季節。海蜇體內含水分很多,通常用鹽、礬加工成蜇皮和蜇頭,煮炸清炒,水氽油氽皆可,切絲涼拌效果最佳,口味清脆爽口,為人們喜愛的水產食品。
推薦你看「走進水族網」
你可以根據分類查你所需
這是地址
http://aquarium.intopet.com/1354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