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面第一次要怎麼做
1.倒入麵粉,攪拌成光滑的面團,放溫暖處發酵至2到2.5倍大。
拓展資料
所謂「老面」呢,就是每次發面做饅頭或別的什麼的時侯留下來的一小塊面,等下次發面時把它再放進去,可以發酵,同酵母的作用相同,但味道要比酵母好。
老面發酵法是很古老的方法,在前一天做麵食時留一塊發好的面團,任其發酵。第二天把這塊面團與溫水攪勻放到新材料里一起揉,就可以發酵了,不過速度較慢,但是效果會比發酵粉要好。
老面留的時間越久越好,這塊隔夜的面團就叫老面。面點店和有些高級的糕點屋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製作發酵面點的。
❷ 求老面(天然酵種)面條怎麼做啊,水與麵粉比例多少
做面條有筋道的方法是:選擇高筋麵粉,加入少許的鹽能使麵粉起筋,打入雞蛋可以使面條更有彈性,這是三個主要的地方。
以手擀全蛋面為例做法如下:
1、高筋麵粉200g中加入2個雞蛋,1g鹽,以蛋代水讓面條柔韌,微量的鹽能讓面易起筋;
(2)如何用老面做面條好吃擴展閱讀:
面條的養生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中的蛋白質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滿足朋友們身體活動的需求,從而保證了朋友們身體的一個基本需求,但是朋友們在煮麵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煮熟透,這樣可以預防很多腸道疾病的發生,從而對於朋友們的養生健康將會更加的有利;
4、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5、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6、面條能夠分解脂肪,因為面條不含脂肪,可使胰島素保持在正常、穩定的水平,進而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
❸ 老面對子面怎麼對做出來的鍋魁才好吃
鍋盔
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干饃,是陝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麵食小吃。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
人常說,「乾縣有三寶,鍋盔、掛面、豆腐腦。」關於鍋盔饃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
相傳,唐朝時高宗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最初選取中乾縣東北25公里的五峰山,後因穴位風水不吉利,而改選在乾縣城北3公里的梁山上。梁山風景優美,是當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游覽之所,位於京都長安西北80公里,在「八卦」中屬於乾位,故將陵墓稱為乾陵。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徵用了數萬名匠人和民工。當時,有個叫冬娃的小夥子,從小失去母親,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生性聰明,勤勞朴實,很受鄉鄰的稱贊。誰料後來父親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來還要給父親燒菜做飯,天長日久這樣干,便練就了一手做飯的烹調技藝。修建乾陵徵用民工時,他替父親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飯食往往不能按時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餓得實在撐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邊挖了一個土窩窩,架上自己的頭盔,把面和勻放在盔內,在盔下燒著柴禾,過了一會兒,他從盔內取出烙成的饃一嘗,酥脆可口。他高興極了,就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同伴,讓大家改用鐵鍋去烙,結果吃起酥,聞起香,一傳十、十傳百,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鍋盔饃。
從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彌漫,總監嘗到這種香味異常的饃後,感覺不錯,忙派專人送到京城長安。因此饃不同一般,後來唐王朝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饃。這種烙饃的方法,逐漸流傳到民間。由於歷代勞動人民不斷地改進製作方法,鍋盔饃的質量也越業越好,樣式也有許多種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乾陵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旅遊者,他們總愛吃乾縣的特產——鍋盔饃,臨走時還要帶上幾個,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烹調方法:發酵、烙烤
味 型:淡香味,麥香味
原 料:麵粉5kg(用水2kg)、鹼面30g。酵面夏季350g,冬季750g,春秋季500g。
製作工藝:
1、按季節掌握水溫,先和成死面塊,放在案頭上用木杠壓,邊折邊壓,壓勻盤到,然後切成兩塊,分別加入酵面和鹼水再揉壓,視面的軟硬程度,如面軟可加些乾麵再壓,直至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用溫布蓋嚴盤性。
2、把面塊分成每塊重約600g的面劑,推擀成直徑約22cm,厚3cm的圓形餅,上鏊勤翻轉,俗稱「三翻六轉」,烙得火均勻,皮色微鼓時即熟,周圍並有菊花形的毛邊。
風味特點:色澤金黃,皮薄膘厚,酥脆味香,能煮耐爵,存放期長,方便快餐,吃法多樣。
繼承創新:用此法還可製成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咸甜鍋盔、夾酥鍋盔
❹ 怎樣用老面發面步驟竅門
1.麵粉加上適量的水和成軟面團,蓋嚴蓋子室溫發酵24小時左右,(室溫20度左右)製成酵種;鑒別的方法有:面團變稀、有酸味、用手撥開面團觀察裡面有蜂窩;以上都是面團發酵好的現象。
2.然後進行2次發酵。在發好的酵種里加入適量的乾麵粉和鹼水,加麵粉的量以達到要求為准。用鹼量是麵粉的百分之一,食用鹼面用4倍於其的純凈水稀釋(水與鹼面的比例為4:1)。面團聞著不酸即可。
3。揉面達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揉好後放在盆里繼續發酵至原面團的兩倍大即可按照要求做型,分割好後放在屜上醒20分鍾,涼水上屜蒸20分鍾。
注意以下事項
1.選對發酵劑:發面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面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面團變得松軟可口。
2.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面的成功率。
3.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面結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
4.和面的水溫要掌握好:和面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用手來感覺吧。別讓手感覺出燙。
5.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面很重要。比如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
6.面團要揉光滑: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盡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
7.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成功的關鍵: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濕度在70-75%之間。這個數據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面團發酵的。
8.第二次發酵:將面團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面團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鍾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面成品的松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
9.巧用發酵輔助劑:添加少許白糖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發面的時間。添加少許鹽縮短發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松軟。添加少許醪糟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添加少許蜂蜜加速發酵進程。
10.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過期不可使用,生產日期與使用時間距離較長的,建議不要用。
❺ 請問到底怎麼做出發酸的老酵子啊,也就是老面,就要發酸的那種,越酸越好
提到怎樣做出發酸的老酵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老酵子。
老酵子又稱老面,老面是指前一次做饅頭留出來的一塊面,到第二天再來用它發面蒸饅頭,這塊上次留下來的發酵面團就叫老面。用老面蒸的饅頭由於裡面容易混入乳酸菌的參與,所以往往和出來的面發好以後會呈現酸味,這就是為什麼用老面蒸饅頭需要放鹼粉的原因,而且酸味會隨著發酵的過程越來越濃。用老面做出來的麵食口感細膩,松軟好吃。與之相對的就是現在市面上經常用到的酵母粉,用乾酵母粉做出來的饅頭,只能稱作是發面的,不能叫做老面饅頭。
以上就是我對於如何做出老酵子的回答,用老面不僅可以蒸饅頭,還可以用來蒸包子,花捲,油餅都非常好吃,有著一股純天然的香氣,自己製做老面味道好,而且價格也便宜,喜歡的可以做來試一下。
❻ 如何製作老面
步驟一:准備好做老面引子的麵粉,2湯勺就可以。
❼ 怎樣製作老面(引子)
老面(引子)的製作方法 :麵粉500克,白酒100克和適量水,和好成面團,然後靜置發酵就可以。 靜置時間各個季節有所不同,夏季4個小時,春秋7—8個小時,而冬季10個小時。
製作老面具體步驟如下:
1、麵粉500克倒入盆中。
(7)如何用老面做面條好吃擴展閱讀:
通俗地說,老面就是前一次做的麵食(含發酵粉) 留下來的面 。老面發酵法是很古老的方法,在前一天做麵食時留一塊發好的面團,任其發酵。第二天把這塊面團與溫水攪勻放到新材料里一起揉,就可以發酵了,不過速度較慢,但是效果會比發酵粉要好。老面留的時間越久越好,這塊隔夜的面團就叫老面。面點店和有些高級的糕點屋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製作發酵面點的。
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麵食質地細膩,香醇可口,勝於一般發酵的產品。但是製作比較困難,用老面發酵,要加鹼粉中和酸度,但鹼粉的分量要看老面的酸度和分量,全憑經驗,很難掌握。而且老面發酵很慢,何時發好,也是憑經驗才知。老面又很難保存,冷藏也只能放置數天,只有天天做麵食的店鋪才能每天保留一塊,一直使用下去。
資料來源:網路老面
❽ 老面怎麼做好吃,老面的吃法
高筋麵粉250克老面480克
輔料酵母(干)1克
調料食鹽2克白糖50克牛奶50克水100克黃油15克
老面吐司的做法
1.老面撕小塊,高筋麵粉、白糖、鹽、牛奶、水、酵母、加在一起
2.揉成稍光滑的面團後加入黃油,揉到可拉出大片薄膜的階段(面團很濕,要小心操作)
3.將揉好的面團放入保鮮袋裡,紮好口,放溫暖處發至2.5倍大
4.發好的面團取出排氣,分成三等份,入一邊松馳15分鍾,將松馳好的面團再次排氣,碾成長舌狀
5.碾成長舌狀,再由上往下捲成圓柱形,三個面團操作完成後整齊的排放進吐司模里
6.表面蓋上一條濕毛巾,再放至溫暖處發酵至7分滿
7.烤箱180度預熱,最後一層放入烤網,上下火烤40分鍾,中途約10分鍾時見表面上色要加蓋錫紙,烤好的吐司要脫模放網上放涼
烹飪技巧
1、我是立刻將老面取來用了,這樣的量加上去,就一個吐司變兩吐司了哈,不想立刻用的老面,可以分袋裝好,放冰箱急凍里保存,要用的時候放出來解凍回溫就行了;
2、因為我的老面是發過頭了,一般發過的面團都比較濕潤,所以後來的面團配方我減少了20克水,大家能看到面團還是很濕潤的哈,所以,放心的減少這20克水吧;
3、因為有了老面的添加,所以後期材料的酵母量大大減少了;
4、面團太濕,我是將大理石檯面上抹上一些油來整形的,也可以用手粉整形哈。
❾ 老面做法有幾種
可以做饅頭的。
老面,就是指已經發酵後,帶有大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面團,可以大大提高面團的醒發時間。
老面饅頭--平時如果有充足的時間,我還是喜歡用老面頭來做饅頭,因為用老面做的饅頭比酵母做的饅頭好吃,還能保存的更久一些,從冰箱里拿出來加熱後饅頭的味道還是很香甜。
老面(面肥)饅頭的做法 :
1.將150克麵粉和水150克放在一起,攪拌均勻,不需要成團。註:也可以200克麵粉200克水。
拓展資料:
老面是指發面的面種子,北方叫面引子,也有的地方叫面頭,就是發面蒸饅頭時剩下一小團面,由於裡面有很多酵母菌,下次發面的時候作為菌種用,就是乾麵加水和成的面團,進行發酵後的面團,發酵是讓面團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分解麵粉中的糖和蛋白質,新鮮乾麵粉加水,不加其它,和成面團,在2-50溫度下,也能發酵,但發酵時間會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