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野生干蘑菇的家常做法
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食用一些菌類的產品,比如蘑菇、金針菇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野生的菌類產品,今天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吧!
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
1、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
1.1、野生蘑菇做肉片燉雞都很好吃,把干蘑菇泡好後,如果是燉肉片,最好選用裡脊肉,這樣肉片出來很嫩口感好,肉片稍微上點漿後過水過油都可以,熗鍋放料加湯放蘑菇後再放肉開鍋就可以了。
1.2、燉雞是先把雞塊用水淖一下,把水瀝干備用,熗鍋後放雞塊炒,多炒一會,放酒,醋,姜,鹽,也可以放點糖和醬油,然後加湯,最好一次加好,湯開後小火燉,肉八分熟時加蘑菇,最後加味精出鍋。
1.3、燉肉片口感鮮,燉雞味濃一些,看你喜歡了野生蘑菇做肉片燉雞都很好吃,把干蘑菇泡好後,如果是燉肉片,最好選用裡脊肉,這樣肉片出來很嫩口感好,肉片稍微上點漿後過水過油都可以,熗鍋放料加湯放蘑菇後再放肉開鍋就可以了。
2、干蘑菇的具體泡法
2.1、泡洗時,先用冷水將蘑菇表面沖洗干凈,然後再用溫水發開菌褶,再用手朝一個方向輕輕旋攪,讓泥沙徐徐沉入盆底。
2.2、注意不能捏擠,捏擠不但會使香味、營養大量流失,而且砂土被擠入蘑菇的菌褶中,反而難以洗凈,吃起來免不了牙磣。
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
2.3、另外,浸泡蘑菇的水除去泥沙後還可澄清後添入菜餚中。這樣泡洗過的蘑菇不但不牙磣,而且能保持蘑菇的原有香味和營養。
2.4、還可以用40攝氏度左右的糖水浸泡,這樣泡開的蘑菇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香味,還能因為浸入了糖液而增加鮮美度。泡干蘑菇的時候可以不停地晃動水,使它發得更快。
3、野生干蘑菇的食療作用
3.1、提高機體免疫力
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禦各種疾病的免疫功能。
3.2、鎮痛,鎮靜
巴西某研究所從蘑菇中提取到一種物質Act-2,具鎮痛、鎮靜功效,其鎮痛效果可代替嗎啡。
3.3、止咳化痰
蘑菇提取液用於動物實驗,發現其有明顯的鎮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3.4、抗癌
日本研究人員在蘑菇有效成分中分析出一種分子量為288的超強力抗癌物質,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其作用比綠茶中的抗癌物質強1000倍。蘑菇中還含有一種毒蛋白,能有效地阻止癌細胞的蛋白合成。
3.5、通便排毒
蘑菇中所含的人體很難消化的粗纖維、半粗纖維和木質素,可保持腸內水分,並吸收餘下的膽固醇、糖分,將其排出體外,對預防便秘、腸癌、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哪些蘑菇有毒不能吃
1、紅鬼筆菌
顏色艷麗,但有毒性,其菌蓋表面黏液有腥臭味,作為外用葯物有散毒、消腫、生肌作用,但不可食用,一旦誤食後引起身體發熱、惡心嘔吐、頭暈目眩等中毒症。
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
2、臭黃菇
潛伏期短,發病快。一般於食後半小時左右即發病,主要為胃腸道症狀,如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有的還出現精神錯亂,頭暈眼花,亂說亂唱,嚴重者則有面部抽搐,牙關緊閉,視力減弱,昏睡等。
3、墨汁鬼傘
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征狀包括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鍾至2小時會出現。雖然有不適的征狀,但卻從未有致命的情況出現。這些征狀在吃了墨汁鬼傘3天後喝酒亦有可能會出現。
蘑菇之干香菇怎麼挑選
1、看菌蓋
挑選干香菇首先看"臉蛋",即看香菇的菌蓋。優質干香菇菌蓋宜厚實,菌蓋邊要向內卷,如果傘全部打開了,則已經過了最佳食用時期。
野生小干蘑菇的吃法
2、看顏色
優質干香菇傘面宜色澤黃褐或黑褐,鮮明亮麗的比較好。好菇面會稍帶白霜,菌褶顏色以淡黃色至乳白色的為好,而顏色紫紅色的是陳貨。傘折處應為米白色,太白、太黃、甚至有霉點(黑點)可能是用化學葯劑處理過或存放過久,不要購買。
3、聞香味
拿起干香菇聞一聞,有濃郁的、特有的香菇香氣者比較好,而無香味,或有其它怪味、霉味的品質差,不要買。
B. 有一種植物叫做紅鬼筆,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紅鬼筆是一個菌類,被稱為紅鬼筆其實跟它的外形相關,紅鬼筆是一種外形看上去非常鮮紅的菌,整個形狀非常修長,頭頂因為有黑色的粘液,看上去像是筆尖一樣,因為黑色的粘液會散發出雞屎一樣的臭味,所以這種菌類就被稱作為紅鬼筆。
由此可見,古人們取名為紅鬼筆的菌類不是沒有道理,這就是讓我們要遠離紅鬼筆不要輕易地去觸碰、食用等等。我國歷來對“鬼”字都是非常忌諱的,能夠用在一直植物菌類上自然有它的道理,無非就是希望人們能夠引以重視不要食用害了自己。至於民間流傳的補腎壯陽的功效還是要咨詢相關的醫師,不要輕易聽信謠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C. 菌類植物 竹蓀 一般都有裙邊,但是我在山上發現一些「不帶裙子」,其他特徵和竹蓀一樣的菌種,請問是什麼
紅鬼筆
請勿食用野生菌!
請自行網路圖片
中文學名:紅鬼筆
拉丁學名:Phallus rubicuns (Bosc.) Fr.
中文別名:深紅鬼筆
分類地位:鬼筆目、鬼筆科、鬼筆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中等或較大, 高10-20cm。菌蓋近鍾形,具網紋格,上面有灰黑色惡臭的粘液(孢體),淺紅至橘紅色,被粘液覆蓋,頂端平,紅色,並有孔口,蓋高1.5-3cm ,寬1-1.5cm。菌柄海綿狀,紅色,長9-19cm,粗1-1.5cm,圓柱形,中空 ,下部漸粗 ,色淡至白色,而上部色深,靠近頂部橘紅至深紅色。菌托有彈性,白色,長2.5-3cm,粗1.5-2cm。孢子橢圓形,幾無色,3.5-45μm×2-2.3μm。
生態習性:夏秋季在菜園、屋旁、路邊、竹林等地上成群生長。多生長在腐殖質多的地方。
分布地區: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湖南、河南、湖北、香港、西藏、陝西、新疆、甘肅、河北、遼寧、黑龍江等。
經濟用途:此菌蓋表面粘液腥臭,有認為有毒或懷疑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