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推薦 » 鹹的艾糍有什麼餡好吃竅門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鹹的艾糍有什麼餡好吃竅門

發布時間: 2022-06-17 17:04:54

『壹』 艾糍青綠有什麼秘訣

艾糍,用現在流行一點的叫法,就是青團,這兩個其實是一回事。艾糍顏色青綠,軟軟糯糯,裡面無論是豆沙餡、芝麻花生餡,還是時下網紅的鹹蛋黃肉鬆餡,都非常可口。

艾草一身寶,對女性身體特別好,推薦食用艾糍。正常手工艾糍是有點偏暗的,尤其是用新鮮艾草製作的,現在有些商家為了顏色好看往裡面添加了其他添加劑,所以看起來很鮮艷。那麼家庭手工製作艾糍如何保持鮮綠?下面我說一下艾糍保持青綠防止變黑的關鍵問題:

當艾糍第一次被製作出來時,顏色會很亮。然而,長時間放置後會很容易與空氣接觸,顏色會變得更深,甚至是黑色。所以盡快食用,如果吃不完,可以用保鮮袋包著放冰箱保存。以後再吃的時候,就再蒸一次。這樣做可以防止它在冷卻後變乾和變硬,並且不會變色和變黑。

下面這個艾糍(青團),我用的是花生湯圓做餡。因為沒有時間准備餡料。做出來也非常好吃。

『貳』 如何在家做廣東艾糍好吃

主料:艾葉干1500g、糯米粉2500g、紅糖沙1500g、2500克豌豆。輔料:花生油適量、鹽適量、水適量、芭蕉葉適量、鹼水或者石灰水。

1、提前一個晚上將葉干拿灰水和水泡清去污,第二天把艾葉洗凈撈起擠干水分,洗4、5次就干凈。

2、豌豆提前一晚用清水泡上,泡好的豌豆放入壓力鍋壓10分鍾。擠干水分,熱鍋加適量油把豌豆餡炒香加鹽晾涼待用。

3、芭蕉葉摘10大片後均剪成寬16cm,長度不用理會(芭蕉葉長度30cm左右),洗凈再放些油入熱水中煮熟然後放冷水沖洗干凈撈起待用。

4、熱鍋加油放艾葉翻炒略干再加入紅糖沙翻炒,取適量糯米粉加水攪稀後倒入鍋里和艾葉一起翻炒,改中小火炒至熟透,放入適量糯米粉中揉成面團。

5、先要瓣一塊雞蛋大小左右的小圓面團,雙手要同時用拇指按面團中間,四指同時在外轉,不斷翻動,最後按出一個薄厚一致半圓的外衣,再小心地加入豌豆餡,雙手慢慢的旋轉面團直至封口,就象包湯圓一樣,手法不嫻熟的慢慢來。

6、用整理好的芭蕉葉表面抹點油預防和艾糍黏在一起,放入2個包好餡的艾團,包裹好放入蒸籠。

7、鍋里加水,將蒸籠放入鍋里,柴火蒸35分鍾熟透。



艾草的功效多多: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疥癬,癰腫,痔瘡。灸治百病。

『叄』 艾糍粑放什麼料餡好吃

每年清明節時也是做艾糍粑的時候,以前多數都買著嘗個鮮,現在就自己製作了,餡料還可以隨自己的喜好來變換,以前用的比較多的是紅豆沙餡和花生芝麻餡,這次我做的蜜眉豆餡,這個餡也是我們家常用來做粄用的,非常的香軟。
艾草也是一種具有特色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男女老少食用皆宜,婦女食之猶佳,能起到通便,排毒養顏的作用,更是「曖宮好孕」的最佳食品。(收起)
食材
主料
糯米粉
250g
艾葉
50g
輔料
糖粉
60g
眉豆
適量
白糖
適量
白蘿卜
適量
步驟

1.眉豆提前一晚用清水泡上。

2.泡好的眉豆放入壓力鍋壓10分鍾。

3.落氣後加入白糖開保溫鍵攪勻把糖融化。

4.做好的蜜眉豆取出放涼備用。

5.嫩艾葉清洗干凈。

6.水燒開後把艾葉下鍋煮2分鍾。

7.把煮過的艾葉加適量水用料理機打碎。

8.稱好糯米粉和糖粉。

9.加入適量艾草汁。

10.和成干濕適中的粉團。

11.把粉團分成若干小劑子。

12.取一個粉團用手壓成盞狀,放入適量蜜眉豆。

13.收口後搓圓。這時顏色還是挺漂亮滴,可是一上蒸鍋就變包公親戚了,呵呵。

14.蒸鍋中放入蘿卜片。

15.把艾糍粑胚放在蘿卜片上,起鍋蒸15分鍾即可。
小貼士
1.艾草可以加多一些,不過顏色會更深一些。蒸的時候要保持距離,不然會粘在一起。
2.餡料可以隨自己的喜好來更換。

『肆』 艾草糍粑咸怎麼做

方法/步驟

1每年3-5月份,是艾草生長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艾草嫩綠,最適合摘回來做艾糍粑吃了。第一步就是採摘艾草的嫩芽。

2清洗艾草,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煮到可以用手捏碎艾草即可。然後冷水沖洗後瀝干水分。

3把煮熟的艾草用刀剁碎,或者用榨汁機打碎。媽媽家沒有榨汁機,只好手工剁,沒想到還挺耗費體力的,忙活好久才把艾葉剁碎。

4用干凈的盆,放入艾草,加入適量糯米粉,加入適量白糖水一起和面(我用的是開水)。如果面團水分多,再加些糯米粉,直至加到合適,可以把面團揉成光滑的面胚。

5准備一口乾凈的鍋,將洗過的芝麻倒入鍋中炒一炒。炒芝麻是個技術活,活力掌控不好,芝麻很容易糊,所以,炒芝麻的時候,要不停翻炒,火開小一點。炒好的芝麻香噴噴的。

6炒好芝麻後,用工具碾碎,這樣可以充分釋放芝麻的營養和香氣。芝麻碾碎後加入紅糖調成餡料。(想吃花生餡、豆沙餡的可以根據洗好做)

7面團揉好了,餡料也准備齊全了,就可以包糍粑啦。取一個面團,從中間壓扁做成一個碗狀,放入芝麻,收口弄成圓形。

8用芭蕉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鍋里隔水蒸10-15分鍾,就可以吃了。除了蒸,還可以煎都很好吃。

9當~當~當~當~艾葉糍粑出鍋了,看著口水直流,是不是很想吃~今年在娘家、婆家,廣州,都做了一次艾草糍粑,很過癮~很享受做糍粑的過程,以及分享給家人、同事們並得到稱贊。
注意事項

擺盤蒸艾糍粑的時候,糍粑之間要留些空間,要不蒸熟變大後容易兩個粘連。
在芭蕉葉上抹少許油,可以防止糍粑粘葉子太緊。
糍粑趁熱吃香香、糯糯的。

『伍』 艾糍怎樣做不塌

清明節就快到了,除了祭掃先人,吃青團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習俗。傳統的青團一般都是用艾草或者鼠麴草和的麵皮,做出來的青團不僅翠綠好看,還有這兩種植物的特殊香氣。現在在很多尋不到這兩種草的地方,有些人也會用菠菜汁,色素一類的來代替,不過感覺這樣的青團終歸是沒有靈魂的。

還有餡料,現在青團的內餡品種也是越來越豐富,有的甚至中西結合。不過講真,還是喜歡傳統的味道。就像湯圓,總歸是芝麻餡的最經典。在我們老家,青團最經典的餡料就是雪菜竹筍豬肉餡的了,這個時節的春筍正鮮嫩,用來做餡料最是鮮美。咸口的是立體飽滿的水滴狀,我們家平日里吃的多是這種,甜的是圓圓扁扁的餅狀, 我們家多用它來祭祀祖先。

我們就可以開吃了,吃上一口,任窗外風雨如晦,我自春光明媚。

如果一時吃不了的,趁溫熱時用保鮮膜包好,要不然放久了冷了,表皮會有點干,不潤。況且包好了吃的時候拿著又不臟手。

『陸』 糍粑小吃有幾種

說起糍粑,那是小時候的最愛。記得小時候一到放寒假,我們都會去外婆家住一段時間,這時候,外婆總會做些糍粑,給我們這些小饞貓解饞。那時候外婆都是泡一大盆自己家種的糯米,然後蒸熟,這時候就該舅舅和爺爺他們上場了,先將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里,然後用大木錘,幾個人掄起大木錘交替的,有節奏的錘向糯米,一邊錘還一邊「嘿」「嚯」的吆喝,節奏感特別強,配合 得相當默契呢!錘至糯米粘稠細膩,最後取出放入盆中鋪平定型,等過幾天糍粑變硬了,就放入清水中浸泡,隨吃隨取。煎,炸,煮,都可以,然後配上紅糖汁,軟軟的糯糯的,吃得別提有多香了。現在外婆不在了,特別想念外婆,想念兒時的味道。今天我將做糍粑的方法分享給朋友們,咱們自己學會了,不管人在哪裡,都能嘗到家鄉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准備材料:糯米500克 紅糖50克 熟黃豆粉30克

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4小時。

糯米洗凈,瀝干水分。蒸鍋里墊上濕紗布,將糯米倒入,鋪平整,用筷子插幾個氣孔,使糯米受熱均勻,容易熟透。

蓋上蓋子,大火蒸25分鍾。

香噴噴的糯米飯就蒸好了,把蒸熟的糯米盛入不銹鋼盆中。

擀麵杖蘸冷開水,趁熱把糯米搗爛。(剛蒸熟的糯米很粘,擀麵杖蘸水防粘。)

飯勺蘸水,將糯米翻面。

繼續用擀麵杖將糯米搗爛至粘稠融合在一起,搗的時間越長,糯米糍粑越細膩軟糯。

模具里墊上保鮮膜,放入糯米糍粑。

戴上手套,蘸水,將糍粑按壓平整。

用周圍多餘的保鮮膜將表面蓋起來,放入冰箱冷藏4小時,定型。

待糍粑定型,取出。切成1厘米厚的條狀。

鍋里放油,燒熱至插入筷子,看到周圍起泡泡,即可下入糍粑。

一塊塊放入,防止粘連。(中小火炸制)

中小火炸至表面酥脆,即可起鍋。(喜歡吃軟些的話可以少炸一會兒,喜歡表皮酥脆就多炸一會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哦)

起鍋,瀝油。

撒上熟黃豆粉。

鍋里放入小半碗清水,紅糖。

中小火熬至湯汁濃稠。

將紅糖汁澆在糍粑上。

熱乎乎,香噴噴的紅糖糍粑就做好了。

迫不及待地咬一口,黃豆的豆香味和紅糖獨特的甜味融合在一起,細膩綿軟,酥軟香甜,那是童年的味道,滿滿的幸福的滋味!喜歡的朋友趕緊試試吧 !

『柒』 艾葉糍粑太咸怎麼救

加一點糖,可以緩解鹹味道。
傳統艾葉糍粑,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是將艾葉曬干,再密封起來儲存,這樣可以保存很久,要做糍粑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壓成艾蓉,再加水煮開,加入糖與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半熟的粉團,再包上麥豆餡或者紅糖花生餡料,最後用芭蕉葉包住艾葉糍粑。
搓粉時一定要用開水拌粉,或者用一半粉煮成熟粉團再與乾粉艾蓉一起揉成光滑的粉團,注意了,粉團太生會開裂的,那就包不了餡了。

『捌』 艾糍的做法,艾糍怎麼做好吃,艾糍的家常做法

用料

糯米粉

適量

黑芝麻

適量

花生

適量

白糖

適量

新鮮艾草 適量

梘水

少許

食用油

少許

客家艾粄(青團)的做法

1.准備好餡料:花生、芝麻分別炒熟,花生冷卻後去皮,花生、芝麻分別用料理機打成粉,加入白砂糖拌勻,具體參照我菜譜:客家糍粑(糯米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