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刀馬旦的演員評價
札記——小四喜,七姐妹
重看《刀馬旦》,看小四喜在動盪的歲月中淚染行頭,看七姐妹在戲夢的人生中魂牽舞台。五六年前初看《刀馬旦》,盡管不完整,卻烙下一段字正腔圓的美麗記憶,2013年年初將遺憾補全,更加唏噓故事中她們的失落與榮光。
沈菊仙 風吹仙袂飄飄舉
周慧敏可謂是陪伴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期的名字,若干年前那一支詩芬洗發水廣告在腦海中永葆鮮亮。看她的戲聽她的歌不算多,從《大時代》到《刀馬旦》,要印證當之無愧的玉女贊譽,絕對綽綽有餘。菊仙的婉順溫和賢惠,對周慧敏並無演技上的考驗,如此一個集合諸多美德的角色,需要一張觀眾心服口服的臉龐,於是她成了當仁不讓的人選。大帥府賀壽的堂會,菊仙扮演何仙姑從天而降,浩光簡易的飛機里,她隨手撥弄繚繞在身邊那一團團的似雲似霧,好一個「風吹仙袂飄飄舉」般的玉潔形象。
尚菊笙小樓吹徹玉笙寒
認識梁佩玲由《刀馬旦》開始,喜歡她也由此開始,然後陸續聽聞她當紅時不可方物的古裝倩影。她真是一個很會演戲的演員,揚眉淡笑眼波流轉,將萬種的剛與千般的柔聚斂在一起,再於傳神的細微之處一一釋放。曾經滿心惋惜憐憫地寫過菊笙爭強好勝的悲哀,爭愛情爭事業是她半生的夙求,隨著情節的深化而殘酷破滅,徒留一串串硬邦邦的話語隱入餘音裊裊。站立於人群外,菊笙無言地聆聽注視心上人與別人無限纏綿,響徹笙歌的榮華背後,她在更衣卸妝的簾幕里彈落淚水,寂寞地唱出一曲「小樓吹徹玉笙寒」的詠嘆。
張菊秋楓葉荻花秋瑟瑟
我是個易於愛屋及烏的人,喜歡,因此對許秋怡投以青睞,她本人也沒有令我失望。直到看《刀馬旦》,在一群女配角中苦苦尋找,我才將名字與臉對上號。許秋怡擺脫不了與秋的干係,她的英文名Maple即楓葉,成名曲《片片楓葉情》,是秋日深入人心的意象,在此劇中又碰巧名叫菊秋。開篇幾集,菊秋的惡作劇,她慧黠的雙眼溜溜轉,原以為她就僅此而已做一個合格的配角。吳優家敗之後,她哭泣與責罵,她做苦力賺錢,盼到千金不換的浪子回頭,在街口以目光鼓勵拉黃包車的丈夫,較之「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琵琶歌女,菊秋幸福幸運幾分。 阮菊玲環佩空歸月夜魂
不太記得因何初識何美鈿了,肯定不在《刀馬旦》中,可是這里邊的她具有不容淡忘的因素。阮菊玲的名字,以及留書「人言可畏」而輕生的遭遇,編劇的靈感無疑是來自阮玲玉。何美鈿嬌俏的模樣,澄澈無邪惹人憐,駕馭不起太紛擾太世俗的糾葛,即使同是自殺,菊玲的痛楚相比阮玲玉,顯得簡單明了許多。菊玲與曹少爺的愛情很兩小無猜,頗有舊時戲文中才子佳人的意味,相互間言語不多,手帕、耳環、玉佩、蘭花是芳心可可的信物。菊玲紅顏早逝,胸口放著斷作半截的木梳入土為安,不知可曾會有「環佩空歸月夜魂」的玲瓏聲驚碎三更的清夢。
王菊燕燕辭歸客尚淹留
康華各種各樣的角色匆匆過眼,一直未有特別的難以磨滅,《刀馬旦》作為幾十分之一,概莫能外。菊燕出場的那段戲中與菊仙搶東西吃,第一眼直覺她應非善類。從雜耍團到被販賣,從投師結拜到滿腹牢騷,她與同伴們儼然走了一條 「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的道路。菊燕視唱戲為謀生手段,捱不住貧苦,本也無可厚非,但她時常流露出虎視眈眈的挑釁好鬥神色,不協調於細眉秀眼的面孔,對康華的這般觀感貫穿她多數的角色。「燕辭歸客尚淹留」的困頓旅程中,菊燕走了,留下的是真正值得前方風景的人。
洛菊葉一葉隨風忽報秋
這是一片大綠葉,無論在劇里劇外,菊葉不引人注目,演員劉美姍同樣默默無聞。看劉美姍多是問題少女、不良太妹、舞廳公關之類不討好的角色,至於菊葉,好吃並不懶做,此外也不見突出的缺點。看不慣劉美姍動輒就杏眼圓睜說話咋呼的神情,委實太不淑女,菊葉被她演的與其他角色大同小異,這個演員看來是缺乏熬出頭的資本。菊葉連男女之情的邊都沒沾上,似乎只為通風報信一類的瑣事而存在,唯有「一葉隨風忽報秋」的價值。
梅菊花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桂英也是個沒有出頭之日的小演員,常演一些諸如妓女的庸脂俗粉,《天龍八部》九七版里的甘寶寶不夠嗲不夠靚,在《刀馬旦》中這么一個戲份不輕的正面角色,甚是來之不易。大師姐菊花要識大體,要照應眾師妹,要幫師父分擔,這些難不倒她;師父不在的時候,戲班的重擔全落在她的肩上,這些難不倒她。菊燕離班,菊玲懸梁,菊笙唱對台戲,一切不再從人願,菊花越來越累,世事充滿「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無奈。
小四喜,七姐妹,唱一出好戲的心願,架起《刀馬旦》的故事脈絡。她們是七個獨立的人,她們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同門學藝的情份,義結金蘭的誓言,英姿秀色回味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