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牛排選哪個部位的牛肉最佳
做牛排用肋眼、牛外脊、牛小排、牛裡脊、上腦、板腱部位的牛肉。
1、肋眼(Rib Eye)
也有稱為眼肉牛排,算是最常見也最經典的牛排部位之一,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長肌上段。
但這個部位的烹飪難度略大,稍微有點厚度的建議用sousvide(低溫慢煮)的烹飪方式來做。常規厚度或者薄切的,也盡量要控制在7成熟以下,不然怕你是咬不動的了,除非牛肉級別特別高那就另說。
另外西冷由於比較有嚼勁,所以不建議買草飼的或者谷飼天數太低的,盡量買M3或M5以上的級別比較好,M5西冷的嫩度大概相當於M3左右的眼肉。
牙口好又喜歡牛脂香味的,可以考慮這個部位。
2. 哪種牛排比較好吃
菲力牛排、肋眼牛排、肉眼牛排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一、菲力牛排
1、取材部分:用一定厚度的牛裡脊肉,這塊肉被稱為「眼菲力」肉質較嫩且油較少。
2、風味特點:此牛排肉質雖然鮮嫩精瘦,但是由於缺乏運動而導致缺乏肉汁和嚼勁,也就是說口感雖好但是沒有嚼頭,如果烹飪稍過就會顯得老澀,口感變得不好。一般適用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推薦熟度:三至七分熟。
(2)肉眼芯和牛板腱哪個好吃擴展閱讀
選購技巧
牛肉切割圖是非常專業的對牛身上每一個部位都詳細描述和區分。作為吃牛肉的人,不需要全部弄明白,只需要了解自己偏好的口感,掌握幾個典型的名詞就可以從容地挑選了。比如菲力是從臀肉和腰肌肉取下的一塊牛裡脊,牛身上最柔軟的部位,最適合煎或炭烤。
T骨在去骨和切去菲力之後便是紐約客肉質非常柔軟。而肋眼切成1.5厘米厚,煎烤最適合。並不一定最貴的部位就最適合你選什麼樣的部位還要取決於烹調方法,
比如牛嫩肩肉,肉質結實而富有彈性,厚薄口感都很好,除了做牛排,還可以做火鍋片,或者燒肉、炒肉,特別是中端以後部分油花最多,若處理得好,口感甚至不會輸給肋眼。
原切牛排有一個特點就是嫩與香不可兼得,有嚼勁的牛排肉香也越足,反之亦然,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權衡想要買的牛排。一塊牛肉用煎烤的方式烹調成外熟內生來食用,可以嘗到有別於其他肉類烹調的原汁原味,這就是說的牛排。
這種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凸顯牛肉最高的營養價值。牛肉被分成三六九等,按慣例牛越小,牛肉的等級越高,切成的牛排就越受歡迎。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不同的名稱,比如最受 歡迎的菲力最為柔軟,口感知名細膩。
其實,影響牛排口感老與嫩的原因還有很多,除了牛的年紀,還有油花的分布、飼養方式、牛的種類、烹飪技術、切割逆紋、 去筋或斷筋等因素。很多國內的西餐廳,甚至使用嫩粉或蘇打等特殊加工手法炮製牛排,對牛排的口感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3. 眼肉丶西冷丶上腦和嫩肩肉,拿哪個做牛排最好吃
眼肉丶西冷丶上腦和嫩肩肉這些都可以做牛排,但是口感不同,您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挑選。
1、肉眼牛排
眼肉牛排是從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切下來,該處肉質柔嫩且多汁(有雪花紋),滋味無窮。眼肉牛排一般指取自牛身中間的無骨部分,[眼] 是指肌肉的圓形橫切面,由於這個部分的肌肉不會經常活動,所以肉質十分柔軟、多汁,並且均勻地布滿雪花紋脂肪。
2、西冷牛排
肉細多汁,口感鮮嫩。煎制牛排也有很多講究,既要能夠將牛肉表面迅速加熱,又不能使它們的纖維破裂,這就需要廚師的經驗和手藝。一塊煎好的西冷牛排會散發出絲絲淺淺的香氣,醋酸汁澆在牛排四周一圈,牛排呈現一種非常獨特的暗金色,用餐刀切開牛排,裡面的牛肉卻是漂亮的粉紅色,汁水很多。拎起一小塊牛排丟到嘴裡,能清楚感受到汁水隨著牙齒的咀嚼而散溢開來,烤肉的香味很好地傳遞到舒展口腔的每一個味蕾,在其中盤旋遊走,把牛肉那種原始的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3、上腦牛排
上腦牛排是牛後頸部位,口感肥瘦適中、口感細膩上腦肥瘦適中、脂肪均勻,口感上非常接近肋眼牛排,但相對來說脂肪含量較少,適合喜歡吃肉又怕膩的女生。薄切的上腦適合煎,厚切的上腦適合碳烤,切片的上腦還是火鍋愛好者的心頭好。
4、嫩肩肉
嫩肩肉是牛肩胛部位肉質豐厚、十分細嫩,板腱牛排俗稱「牡蠣肉」,因為牛肩胛部位運動極少,所以口感如牡蠣般細嫩多汁。板腱中間有一根透明的嫩筋,吃起來Q彈又毫不費力。在吃貨心中,五分熟的板腱牛排是上帝的饋贈。沒有一、三分熟的血腥之氣,也不會像七分或全熟那樣煙火之氣過剩。
4. 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什麼區別,做出的牛排口感有何差異
牛腱、牛腩、牛柳、牛排、眼肉......不同部位的牛肉,口感不一樣,適合做的料理也各不相同,不能一味的以為是牛肉就可以做牛排,可以做成牛排並且很好吃的部位只有其中一部分。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可以做成牛排的牛肉部位和他們的口感~
因為牛排位於牛的不同部位,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喜歡吃哪種口感,小夥伴們就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好了。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各具性格的牛排,對應的烹飪方式、熟成程度以及調味,都是由各自搭配的,像西冷牛排就可以用平底鍋煎,肉眼牛排適合燒烤,菲力則適合進烤箱。
5. 牛板腱和牛肉眼哪個好吃
牛板,腱子肉我覺得非常的好吃。
6. 牛身上哪個部位做牛排最好吃
很多人都很喜歡吃牛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牛排。吃牛排並不是簡單地吃塊牛肉,牛排的講究可大了,好吃的牛排與普通的牛排之間的差距,甚至比牛排與豬排之間的差距更大!
牛排知識知多少?
牛排部位的選擇
01
第一梯隊:菲力、眼肉、西冷
其中眼肉還會衍生出眼肉蓋、眼肉芯以及戰斧這三種,西冷和菲力會衍生出T骨這個部位
02
第二梯隊:上腦、板腱、牛小排
含有比較難處理的筋或者筋膜,會略微影響口感,肉質不算差,都很細嫩
03
第三梯隊:臀腰、腹心、前胸、頸肉、米龍、保樂肩、牛霖、後胸、內裙、薄裙、厚裙、三角肩……即使它們也可以切成牛排樣子,但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牛排部位。
01. 第一梯隊
「肋眼」
肋眼(Rib Eye),也稱為眼肉牛排,經典的牛排部位之一,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長肌上段。
肉質的嫩度很不錯,油花分布均勻細密,同時又帶有點筋花,所以比菲力更具脂香。
「西冷」
.jpg
西冷(Sirloin),牛外脊,明顯的標志就是帶一條白色肉筋,
西冷是三個經典部位中韌度最大的,吃起來比較有嚼勁。肉筋經過煎烤之後有非常濃郁的牛脂香味。
「菲力」
菲力(Tenderloin),牛裡脊,算是整頭牛中最不常用到的一塊肌肉,不常運動,肉質細嫩,牛排中算是最頂級的部位。
菲力比較瘦,通常看不到什麼油花有牛肉味,但脂香味稍欠。
undefined
02. 第二梯隊
「上腦」
.jpg
上腦(Chuck),是位於牛頸部至上腦前端的部位,花紋非常漂亮,肉質也不錯。
上腦筋膜較多,同等級的上腦往往花紋比西冷、菲力還漂亮,價格卻挺便宜的。
「板腱」
板腱(Top Blade Muscle),也叫嫩肩或者牡蠣肉,位於牛的肩胛位置。
肉質細膩,而且相比上腦而言,板腱沒有難嚼的膜組織,可惜中間長了條筋,所以即使肉質特別好,但板腱的價格比眼肉、西冷便宜。
.jpg
「牛小排」
.jpg
牛小排,肩胛至牛肋部位的肉,帶骨的稱為牛仔骨,牛小排就是去骨的牛仔骨。油脂花紋漂亮,筋膜也不少。
牛小排最合適的就是韓式烤或者明火燒烤,迅速逼走油脂,又不至於太老。
牛排厚度的選擇
牛排厚度分三種,最常見的三種:
1.5cm-2cm的牛排
3cm的各種部位厚切牛排
4cm的厚切牛排
烹飪牛排必懂的「美拉德反應」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外焦。一種高溫乾燥條件下的蛋白質褐化,我們燒烤時,明火直接烘幹了表面水分,緊接著外部的肉就開始褐化並產生焦香風味,我們稱為美拉德反應。
厚度1.5cm左右的牛排
若是選擇200度的煎鍋,每面至少煎一分多鍾,才能煎出合格到位的焦香。
但這個厚度的牛排兩面若各煎上一分多鍾,基本已經在7成熟以上了,為了保證嫩度只能減少兩邊煎的時間,這樣殼往往不夠焦香。相反的,若一味的追求「焦香」,也可能導致內里全熟,牛肉風味大打折扣。
因此這個厚度的牛排,若想煎出外焦里嫩,一般考慮選擇可以全熟或者7成熟以上的部位,例如牛小排。
7. 做牛排選哪個部位的牛肉最佳
牛哪個部位的適合做牛排,口感最佳?
牛這種生物其實在我們國內吃的是比較少的,特別是一般的家庭,因為它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一般人根本就消費不起,所以一般人都吃一些豬肉,吃一些雞肉鴨肉等等。但是大家偶爾也會買一些牛肉來做牛排,大家在買牛排的時候可能就會面臨一些困難,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用什麼樣的牛排。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8. 牛腱眼肉肩肉,哪個部位的肉燉著好吃
牛腱子肉適合鹵,燉。但是肥肉少,脂肪少,燉著吃的話牛腩比較合適,肥肉不多,吃著香,眼肉適合涮著吃。
9. 牛排各部位口感比較
牛小排:脂肪含量很高,大理石紋非常豐富,肉質非常鮮美,除了煎之外,拿來明火烤、燜焗、石鍋烤都相當棒。這個部位好品質、雪花細密。即使不是特別高的等級口感也還ok,價格也不高,特別適合老年人小孩長期食用,可煎可烤。
牛仔骨:帶骨頭的一般叫「牛仔骨」,不帶骨頭的被稱為「牛小排」,其口感就跟牛小排一樣,但由於有骨頭且沒有塑形,所以價格基本是同等級牛小排的一半價格多一點。高性價比,口感好,可煎可烤。
眼肉蓋:眼肉蓋就是眼肉心上邊一圈的部位,這個部位越大這塊眼肉越好。一塊眼肉上,眼肉蓋的雪花一定高於眼肉心。但同等級的眼肉蓋價格確比眼肉心便宜,口感勝過眼肉心!又嫩、又香的部分,嫩度排名第三的肌肉。嫩度第一的是牛裡脊也就是菲力,但是菲力的香味就淡很多。可煎可烤。
腹心肉:牛肋與肉眼之間的部位很小一塊,每頭牛大約產1-2公斤的肉。肉質松軟。一般級別在m4以上的澳洲和牛腹心的雪花已經非常漂亮。價格不貴,更多用於日式烤肉,當然不介意形狀的,當牛排煎也是棒棒的口感。
戰斧牛排:跟眼肉同部位,多根骨頭,一般除非是為了好看,不然我不建議你買戰斧,因為骨頭重量太重了,拿來煎的話並不容易操作。
上腦:這個部位也要細分,靠近脖子的部位,活動量偏大,比較有嚼勁。而如果是靠近眼肉部位,則肉質相對也比較細嫩,接近眼肉。一般這個部位不建議厚切做牛排,可以薄切烤著吃,或者炒菜、刷火鍋。當然等級高的上腦,m9級別的看著很漂亮但一點也不貴,家裡備一些很棒棒!(薄切做菜 煎烤ok 不適合當牛排)
T骨牛排:也叫丁骨牛排,取自牛隻的前腰脊部位,將丁骨牛排中間的丁骨拆開,分別是一片菲力牛排與一片西冷牛排.
板腱:也叫嫩肩或者牡蠣肉。說是嫩肩,其實並不嫩。其實它本來是塊還不錯的材料的,嫩度適中,但是可惜中間長了條筋,處理起來會有點麻煩,如果你煎的熟度不夠,筋不夠熟的話,筋根本咬不動。新手一般不建議入手這個部位。(薄切可煎烤,新手建議烤)
腰臀肉蓋:由於切片出來的形狀有點像西冷,所以有人說這是「小西冷」,其實它是西冷後方表面向臀部過度的地方。和裡脊很類似,這是一塊較少運動的肌肉,口感還不錯。這個部位肉長得很像西冷, 被有些商家拿來當西冷使用!(價格不高 可煎烤)
10. 眼肉和板腱牛排區別
牛肉眼屬於傳統西餐的三大牛排種類(菲力、眼肉、西冷)。是肥牛中的上等精品,採用特級牛脊背中部肉,因肥瘦相間,形似眼狀故稱眼肉。特點是涮食口感細膩如絲。眼肉牛排一般指取自牛身中間的無骨部分,由於這個部分的肌肉不會經常活動,所以肉質十分柔軟、多汁,並且均勻地布滿雪花紋脂肪。
牛板腱位於牛肩胛骨外側,沿肩胛外側骨膜分割而出,主要由三角肌等肌肉組成。
牛板腱是牛腿上的肉,富含肌肉纖維。外觀紅光光的很有生肉的質感。常做成醬牛腱,紅燒、和肋條、牛尾一起燉或做成鹵味都很不錯。
牛板腱是牛腿部位肉,經精細修割干凈,剔除筋油,不帶肥脂。其外觀呈長圓柱形狀,每塊平均重量為1到2公斤。肉質紅色,感觀新鮮細膩,純瘦肉型不含人為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