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山西素菜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山西素菜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5-25 05:19:16

『壹』 山西特色菜有哪些

1、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主料是豬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頭巷尾均有攤點銷售山西小吃豬血灌腸,它既可涼吃,亦可炒吃。

『貳』 山西人常吃什麼菜

1,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特色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2,平遙牛肉

平遙牛肉,山西省平遙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

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餘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自立成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3,聞喜煮餅

聞喜煮餅是一種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主要原料為麵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紅白糖等。

4,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的傳統美味佳餚。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其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敦實大方,摸著光滑細膩,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5,應州牛腰

應州牛腰,山西應縣傳統特色小吃,屬於麵食。是一種起源於清代中期的應縣美食,其色如咖啡,松軟甜潤。

相傳在清代中期,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把白面和糖稀和起來,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里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應州牛腰因此得名。

『叄』 山西有哪些著名的炒菜你都知道幾種

山西的除了有名的陳醋之外,另外一個幾乎是山西代表的就是刀削麵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麵食,其實,除了麵食之外,山西還有很多非常好吃的菜品,山西的菜品按地域劃分的話,可以分為南、北、中三個派系,這三個派系都有經典有名氣的菜品,都能夠代表山西特色。山西菜由太原菜、晉南菜、晉北菜和上黨菜四路地方風味組成。總體來說,山西屬於北方地區,菜品大部分屬於咸口。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三晉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創制出的美味佳餚就有歷史記載。

『肆』 山西十大特色菜

晉菜,是以山西為發源地的菜系,基本風味以咸香為主,甜酸為輔。

晉菜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特別是在晉商的帶動下,晉菜眾取所長,體系優異,風行一時,一批晉菜也曾走出娘子關,歷史上晉菜影響勢力強勁,歷史輝煌,曾讓三晉人民引以為榮。

菜點可分為南、北、中三派

晉中菜是以省城太原為中心,兼蓄明清兩代商業較為發達的太谷、平遙、祁縣等地的錢庄、票號等大字型大小的私家菜餚烹飪技藝,並吸納了其他菜系(主要是魯菜)的烹飪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地方特色菜餚。一般可分為「庄菜」和「行菜」兩幫。「庄菜」乃舊時大商號、票號、金店等食用的堂菜。「行菜」,就是市肆飲食行業經營的飯菜,技法全面,用料廣泛,講究色澤和造型。代表名菜有:「頭腦」、「過油肉」、「糖醋佛手卷「、「山西燒鴨」等。

晉南菜以臨汾、運城為代表,該地區生活食俗與陝西中部相近,口味偏重於辣、甜,烹制技法多用熘、炒、氽、燴,代表名菜有:「拔絲葫蘆」、「油納肝」、「糖醋雞卷」,「醋熘肉片」等。

晉東南菜是以上黨盆地的長治,澤州盆地的晉城為代表,代表作品為有高平的十大碗。

晉北菜以大同、忻州菜餚為主,此地歷史上大部是半農半牧區,生活習俗與內蒙古有相似之處,烹調擅長燒、烤、燉、涮,口味偏重油厚香咸,代表名菜有:「燜柏籽羊肉」、「鍋燒羊肉」、「烤白菜卷」、「鵪鶉茄子」等。

此外還有以五台山為代表的齋菜系列則是以當地盛產的台蘑、各種菌類植物以及蔬菜為主的佛家菜餚,體現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齋菜特點,受到了餐飲界人士很高的評價。

山西十大經典名菜

1

過油肉

說起晉菜,過油肉絕對是被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除了傳統的用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筍炒過,現在還有台蘑過油肉(台蘑,是對產於五台山區蘑菇的簡稱,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食用菌,又稱「天花菜」。)

10

全晉醬梅肉

北方人總說無肉不成席,無酒不成宴。在山西,除了面點,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常見的還有這道醬梅肉。就是不愛吃肥肉的人也忍不住要吃幾塊兒的,塞在嘴巴里,香爛可口,肥而不膩,獨具特色。而且製作工藝很簡便,自己在家同樣可以燒出這樣的美味兒。

『伍』 山西除了麵食還有哪些地方的特色菜

炒豬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傳統菜餚,經過廚師精心烹制,代代相傳。被稱為「三金盲」,其由來有多種說法,各地做法各異。比較有名的有太原、陽泉、晉城的油肉,晉城的「飯里油肉」,特點是湯多,和鮮飯一起吃,算是必吃。平遙牛肉有著獨特的傳統生產工藝,從屠宰生牛、切割、腌制和烹飪生肉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到鹽、水的使用,甚至加工的季節性節約。生產的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醇可口,營養豐富,具有養胃健脾的功效。

臨汾的小吃牛肉丸面,一個字概括為「涼」,兩個字概括為「辣」。山西臨汾市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里有火,門面不大,是一種便宜的小吃。最正宗的是貝家牛肉丸面,有牛肉的鮮度,肉丸的香味,還有秘制的湯。很辣很涼,吃起來很吃力。但是,夏天吃的人很多。一大碗面里全是紅辣椒油,滿滿的食慾,圓圓的牛肉丸配上青蔥香菜,簡單又好吃。

『陸』 山西什麼菜好吃呢

想吃地道的山西菜,自己也可以動手哦!那麼山西菜的家常菜有哪些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幾款山西菜家常菜的做法。
一、過油肉
做法:
1.六兩裡脊肉,切片,加鹽;胡椒粉;料酒,抓出粘液後,備用;
2.容器中打入一個全蛋液。攪勻後,加入麵粉,調成糊,倒入裡脊片中,輕輕的抓勻上漿;
3.鍋中放寬油,約5成熱,下入肉片,用筷子攪散,變色後控油撈出備用;
4.鍋中放油,倒入剩米飯,點幾滴老抽,炒勻後倒入盤中拍平,備用;
5.蔥由中間刨開,去掉蔥芯,切大斜片,蒜切粒,黃瓜切片,木耳撕片;
6.鍋中放少油,爆香蔥片;蒜粒,烹入料酒;陳醋;極少的老抽;加入黃瓜;木耳炒勻,調入鹽;味精;肉片;炒勻後勾芡,再淋香油,最後出鍋前,烹入少許醋即可。
二、五彩酒窩面
做法:
1.用110克的水將250克的麵粉和成面團,餳30分鍾;
2.將面團揉光滑,擀成一厘米厚的面片,在切成一厘米寬的條;
3.把每一條搓圓,搓到大約小指頭粗即可,搓好後切成一個一個的小面丁,一定要很小;
4.切好後撒些麵粉,取一個面丁放在左手的手掌心上,右手拿一根筷子,筷頭沾些麵粉(用筷子的粗頭)頂住面丁的中心,輕輕的揉轉成酒窩狀;
5.將做好酒窩面放入開水鍋煮2-3分鍾,撈出過涼水,瀝干水分;
6.放入油鍋與彩椒,木耳同炒,最後放些鹽即可出鍋。
三、九味白肉
1.黃瓜切片,蒜搗成泥;
2.將五花肉放入沸水中煮燙,然後撈入涼水中;
3.將肉洗凈,放入涼水鍋里,放入蔥、姜、料酒;
4.大火燒開,浮沫撇出去,小火煮熟,關火,加入精鹽,將肉浸泡入味;
5.碗中放入鹽、味精、香醋、醬油、老抽、香油、紅油,攪拌均勻,調製成味汁;
6.將煮好的白肉放涼,切成片放入盤中;
7.再放入泡姜、蒜泥,倒入調好的料汁,即可食用。

『柒』 山西美食中都有什麼菜好吃

山西美食中都有什麼菜好吃?

作為美食界的扛把子,山西美食可謂是誘人不絕,眾所周知山西是以麵食出眾,山西的麵食花樣豐富,色香味俱全,引得全國各地的人都來拜訪品嘗,山西還有老陳醋,酸酸甜甜的味道讓每位品嘗的人都流連忘返。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山西美食中哪些菜比較好吃?

常言道:“世界美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在山西,最出名的莫過於麵食了。再次強烈推薦我們常說的刀削麵。刀削麵,擁有者悠久的歷史。刀削麵,是我們漢族的美食,因其風味獨特而馳名中外。山西刀削麵可謂一絕,因此也被稱作“麵食王中王”,作為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真的要強烈推薦這道美食。關鍵是它爽口而不失彈性,量多而價格優惠,是真的能吃飽的那種,遠在異鄉的人回來也總會吃一碗“刀削麵”,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山西經典美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山西都有什麼菜好吃

山西菜點分為南、北、中三派。
南路以運城、臨汾地區為主,菜品以海味為最,口味偏重清淡。
北路以大同、五台山為代表,菜餚講究重油重色。
中路菜以太原為主,兼收南北之長,選料精細,切配講究,以鹹味為主,酸甜為輔,菜餚具有酥爛、香嫩、重色、重味的特點。
山西麵食尤其著名,品種多,吃法別致,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餘味悠長。最奇的是山西麵食可以成宴,且從頭至尾不會相同。
山西著名的風味菜點有:熏豬肉、釀粉腸、過油肉、喇嘛肉、炒蝴哈羊肉、頭腦、刀削麵、撥魚、貓耳朵、莜麵栲栳、聞喜餅等。
山西菜:
★菜品:西北羊湯
★原料:羊後腿肉、羊血豆腐、白豆腐、油菜、粉絲、羊棒骨、紅棗、枸杞
★製作過程:羊棒骨煮制7到8個小時,羊後腿肉放入一起煮,待湯濃白後,把羊肉撈出,切成薄片。然後把羊血豆腐、白豆腐、粉絲、油菜分別過水,鋪墊在沙鍋底,碼上切好的羊肉片,澆上濃湯,用鹽、味精調味,同時放枸杞、紅棗,放酒精爐上點火燒開即可食用。
★滋補作用:具有溫補、去寒、健脾、補血的作用。
★口味:吃法多種,既可按照上面所說來吃,也可以用配料涮著鍋吃。
特色菜: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做法為:用豬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調味作料攪拌混合,放入碗里再蒸。食用時加熱切成塊,味香迷仙。
特色菜: 五寨豬黑肉燉粉
取豬的紅熟肉,加土豆、粉條、豆腐和調味作料。在高壓鍋里燉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
特色菜: 羊雜燴
是洪洞縣的特產,最早出現於元代。其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諸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後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這一作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俗大同小異。
特色菜: 豬血灌腸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後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後、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過油肉
〔主料輔料〕
豬扁擔肉……200克 蒜瓣……………5克
罐裝冬筍………20克 黃醬…………2.5克
水發木耳………15克 香醋…………2.5克
黃瓜……………25克 花椒水…………5克
凈蔥白…………5克 醬油……………15克
鮮姜…………2.5克 精鹽………………2克
紹酒……………5克 濕澱粉…………85克
味精…………2.5克 雞蛋………………2個
芝麻油…………15克 雞湯……………50克
熟豬油………500克
〔烹制方法〕
1.扁擔肉去凈薄膜、白筋和脂油,橫放在砧板上,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轉著片成0.33厘米厚的長帶片,然後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長6.6厘米,寬4厘米的斜方形片。
2.冬筍、黃瓜切成與肉同樣大的片,木耳大片的切小,蔥切青豆大的片,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3.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黃醬、花椒水、醬油(5克)、鹽拌勻腌漬8小時。
4.冬筍片焯一下,清水過涼放小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黃瓜片,雞湯、紹酒、味精、醬油(10克),濕澱粉(10克)調成芡汁。
5.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五成熱時下人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撥散,約滑5~6秒鍾倒人漏勺內瀝去油。炒鍋再放回火加入豬油(15克),放人蔥片、薑末、蒜片煸出香味,扣人過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人調好的芡汁,顛翻炒勻,淋豬油(15克)即可出鍋。
〔工藝關鍵〕
1.「過油肉」一菜以油傳熱,因過油而名,火候對此菜最為重要,是成敗的關鍵。操作時油溫要求165℃左右,過油最佳,可使肉片達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幹不硬、色澤金黃的效果。油溫若高了,肉片粘連,外焦內生,油溫低了又易脫糊、變形、肉片柴老乾硬。
2.肉片深浸的時間要充足,才能確保此菜質感的風味,中途要攪拌幾次使其更加滋潤均勻,並加蓋和用濕布蓋上防止風干。
3.此菜在加熱調味過程中,採取了點醋的方法調味,醋要點的適時、適度、適量,方能達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時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時機。
4.烹制此菜必須用潔凈的熟豬板油,才能使菜餚發揮出應有的風味,用肥肉煉的豬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
〔風味特點〕
1.「過油肉」是山西的名菜之一,最初它是一個官府名菜,後來傳到了太原一帶,並逐漸在山西傳播開來。經過歷代廚師的改進,此菜已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由於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刀工,從腌浸到烹制,特別是在調味料的運用上,都有它的獨到之處,明顯體現了山西地方風味特色。山西人好吃醋,對醋的炒用在烹調中很有講究,此菜的用醋方法便是一例。
2.此菜成菜要求: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3.山西「過油肉」一菜還有很多姐妹品種,如「紅白過油肉」即用豬通脊和雞脯肉為主料製作;「海參過油肉」即用水發海參做為菜的主要配料。還有「過油肉加腰花」等品種,質感不同,風味各異,既可佐酒,又可用來拌食麵條,是一道非常理想的佳餚。
4.其他地區又稱「走油肉」,在上海、蘇州、杭州、新疆均有普及。

『玖』 山西的特色菜有哪些

山西特色菜推薦:
名稱: 燒麥
介紹:
燒麥是晉南地區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
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乾隆食後贊不絕口,回宮後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製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名稱: 太後御膳泡泡糕
介紹:
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是春秋晚期晉國的都城。這里的新田飯店有位屈志明師傅,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後喜歡享用,這種糕又恰似盛開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後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這里還有段歷史故事。
「太後御膳泡泡糕」遠看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綻絲吐絮,如金菊斗妍。遍體金黃,酥脆香甜,可滋補強身。

名稱: 羊雜燴
介紹:
是洪洞縣的特產,最早出現於元代。其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諸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後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這一作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俗大同小異。

名稱: 油炸饊子
介紹:
饊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油炸饊子用上等麥子磨的麵粉,加少許食鹽和調料,用水調和,揉成面坯。然後再搓成條狀,環繞排滿盆中,上面灑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面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粗細均勻一致,折疊造型,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絲套環的黃脆脆的金饊子。出鍋的饊子,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如金條纏繞,九曲十彎,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愛不已。
洪洞縣參加祭水炸饊子的最後一位師傅為梁二爺(已去世),現在炸饊子的傳人為楊永祥。

名稱: 元宵
介紹:
元宵是我國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山西省內的元宵尤以南門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霍泉水澆灌的糯米品質優良的緣故。據說,這種糯米曾與」沁州黃「小米共同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

名稱: 豬血灌腸
介紹: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後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後、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名稱: 霸王別姬
介紹:
洪洞縣靠汾河一帶盛產甲魚。甲魚即鱉,俗稱「王八」,既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陰虛、勞熱、骨蒸等病症的良葯,具有活血通絡、消症化積功效的名貴葯材。
當地人用甲魚作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魚和雞為原料製作的名菜「霸王別姬」,色鮮味美,營養豐富。

名稱: 晉南醪糟
介紹:
晉南醪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使用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長的糯米,並用獨特的灶具與奇特的釀制方法而成。
工藝:烹制洪洞醪糟,需先製作一個特別的風匣爐,狀如打鐵爐,爐口直徑26厘米左右,通爐膛前方,焊接一節長約33厘米,前細後粗直徑3.3厘米的鐵皮煙管,另外還需一個大的黃銅瓢。用獨特的原料和灶具烹制的洪洞醪糟,色純味正,清香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