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這才是山西麵食最好吃的做法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這才是山西麵食最好吃的做法

發布時間: 2022-05-22 17:26:47

A. 山西麵食桃花面的做法

、桃花面的做法:
1、我做的是手擀麵,也可以做小拉麵,餄撈面等。

2、雞蛋可以是煮雞蛋,荷包蛋,我是攤成雞蛋餅,在切絲。

3、將炸好的丸子放在碗中,在放入蔥姜蒜,花椒,八角,醬油,倒入肉湯汁,上鍋蒸半小時。

4、最後將煮熟的面條撈入碗中,在上面碼上燒肉,丸子,雞蛋,澆上雞湯或者骨頭湯,還可以搭配些綠色蔬菜。一碗香噴噴的桃花面就做好啦。

貼士:
1、桃花面鹵汁中最主要的是燒肉,說起山西的小燒肉,在當地是很出名的,每逢春節,家家都要做小燒肉。小燒肉經過煮,炸,蒸三道工序後,油脂出盡,肥而不膩,酥軟可口。

2、桃花面是山西榆次的一種特色麵食。桃花面在山西各地的做法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喜食餄餎面,有的地方喜食小拉麵,澆頭基本相同---丸子和燒肉,所以無論是那種面條,只要澆上燒肉和丸子就叫桃花面。「隋文宮中梳真髻紅粧,謂之桃花面」「人美麗正芳年,時常笑顯桃花面。」用美味的燒肉和丸子給清爽的面條打扮一下就是桃花面,比桃花還香呢!所以這個桃花面指的不是面條,是說這個鹵,是用丸子,燒肉和雞蛋來象徵桃花。[HaoChi123.com]

營養價值:白面 - 又名小麥麵粉、小麥粉。 小麥經磨製加工後,即成為麵粉,也稱小麥粉。 按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我們可以把麵粉... 全文 所有白面菜譜
五花肉 - 又名方肉、五花三層。 位於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 全文 所有五花肉菜譜

B. 山西麵食做法大全

刀削麵
原料:麵粉、水。(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取適量的面團,用手揉成長約8-9寸的圓柱形面團。

3、一手持當削麵刀,一手托面團,用刀沿面團的外側向里一刀挨一刀將其削入沸水鍋中,煮3分鍾左右即可出鍋食用。

特點:柳葉形,三棱狀,七寸長,無毛邊,口感筋韌利口。

手擀麵
原料:麵粉、水。(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取一塊面團,用手揉均勻,然後平放於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開成片狀。

3、待面塊擀制到一定的程度時,將擀杖捲入其中,用面緊緊包裹在內,並用手反復向外推卷。如此幾次後,將其展開,撒上適量的撲面,從另一個方向把擀杖捲入其中,進行推卷操作,然後在展開,撒撲面。以此類推,直至將面團擀成薄片為止。

4、將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細條狀的面條,下入沸水鍋中煮3分鍾左右即好。

特點: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口感筋韌。

刀撥面
原料:麵粉、水。(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取一塊面團,用手揉均勻,然後平放於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開(擀制方法同手擀團的操作)成3-4毫米左右的片狀。

3、將加工好的面片三到四層放為一摞,用雙手持特製的雙把刀,從面片的外側,背朝里,韌朝外,呈45度角用力撥出,使之成為寬窄一致的棱形狀面條。

4、將加工好的面條,下入沸水鍋中煮3分鍾左右即好。

特點: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口感筋韌。

小揪片
原料:麵粉、水。(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取一塊面團,用手揉均勻,然後平放於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開(擀制方法同手擀團的操作)成3-4毫米左右的片狀。

3、將面片分割成寬約5厘米的長條形片狀,然後一手托面片,另一手用食指與拇指相配合,從下住上將其揪成拇指大水的片狀面。

4、揪好後下入沸水鍋中煮3分鍾左右即熟。

特點:大小均勻,厚薄一致,口感筋韌。

貓耳朵
原料:麵粉、水。(面水比例約:2:1)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將和好的面團搓成長條狀,用刀切成小丁。

3、將切好的小丁用大拇指搓成具有小窩狀的面圪塔。

4、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

特點:大小均勻,厚薄一致,口感筋、韌、滑。

拉麵
原料:麵粉、水、鹼面、鹽。(面水比例約:10:5.5)

製作方法:

1、將麵粉、水、鹼面、鹽調製成水調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將餳好的面團分別用兩只手抓住兩端,然後進行一系列的晃動動作,操作至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時,放在撒有撲面的案板上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3、將晃好的面團表面均勻地裹上一層撲面,用兩手分別抓住面團的兩端,然後均勻地向,兩邊抻拉,如此反復抻拉7-8扣左右即完成拉麵操作。

4、將加工好的面條迅速放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在煮制時,待面條浮上水面7-8秒左右時要用筷子撐散,以防面條互相粘連)

特點:香柱條形,粗細均勻,口感筋滑利口。

包皮面
原料:麵粉、水、紅面、麵粉、水。(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將原料1中的材料加工成白面水調面團,原料2中的材料加工成紅面水調面團。

2、根據手擀麵的加工製作方法,將上訴面團都加工成厚約5毫米的面片備用。

3、用兩層白面片,包裹一層紅面片(大小要均勻一致)然後再用擀杖擀成薄片狀。最後,用刀切成細條,入沸水鍋煮熟即可食用。

特點: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口感筋韌。

一根面
原料:麵粉、水、蛋清適量、鹽。(面水比例約:10:4.5)

製作方法:

1、把上訴原料中所有的材料加工成面團,餳30分鍾左右備用。

2、採用抻面技法將面團加工成具有一定延伸性的面團,然後用手搓成直徑約8毫米的長條。搓好後,碼擺在盤中,涮上適量的油餳1-2小時即可進行加工。

3、一手抓面條,一手輕輕將其拉長,並用手來回滾動面條,使其更圓潤,光滑。

4、將拉好的面條直接下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

特點:色澤潔白,口感筋斗,因面條的數量僅為一根,故叫做一根面。

C. 山西麵食很出名啊,到底有幾種做法啊

山西運城當地美食隆興美能最全面地告訴你,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等,都可以哦

D. 山西麵食鹵的做法

山西麵食是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等做成麵食,如刀削麵、拉麵、抻面、撥魚、刀撥面、剔尖、圪培面、玉米面窩窩、不爛子、莜麵可姥姥、高粱面魚魚、貓耳朵、撅片、捻魚、鍋貼水煎包、燜面等等。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

刀削麵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團,然後用濕布蒙住,餳半小時後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一般家庭做刀削麵,為了使面和的勁道,在水裡加點鹽,形成淡鹽水和面。
和好面後,就看刀功了。「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時扁條,彎刀是三棱。」道出了要訣。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從特製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團,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刀入葉飛,一道弧形白線落入滾鍋,鍋面翻魚,在飽腹前就能欣賞一道風味。
高明的廚師,每分鍾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做好的刀削麵,軟而不粘,外滑內筋,口齒留香。

刀削麵鹵汁料:
刀削麵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湯、豬肉鹵、三鮮鹵、素鹵、金針木耳雞蛋鹵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一般地說,刀削麵是面條的一種,適合用各種澆頭做鹵,但是根據人們的習慣,刀削麵一般用湯汁比較多的鹵較為合適,湯鹵以咸鮮口為主,湯汁多於鹵料。

豬肉鹵
材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雞蛋500克、黃花菜20克、木耳10克、鮮腐皮200克、冬筍100克、蝦米50克、薑末15克、豬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醬油20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干黃醬、水澱粉各適量,蔥段50克、蒜3瓣。
做法:
1、黃花菜、木耳泡發在洗干凈、加工成小塊、段待用;芽菜摘洗干凈,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蝦米用沸水泡開備用。
2、鍋上火加入骨頭湯燒開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輔助原料調好味,用水澱粉勾芡將雞蛋打碎撒到湯裡面,點入香油即成鹵汁。

羊肉鹵
材料:羊肉500克、面鹽50克、老抽15克、面醬100克、料酒15克、醬油50克、味精10克、大蔥25克、薑末25克、花椒5克、大茴香10克、小茴香2克,桂皮5克、良姜5克、白芷6克、畢波1克、丁香1克、肉寇2克、砂仁2克、乾草1克。
做法:
1、羊肉放盆內用溫水洗凈,用刀切核桃塊,沖凈血水控干待用。
2、炒鍋加入切碎的適量羊油用中火煉出羊油,油燒至7-8層熱把蔥花、薑末與以上大料放入油鍋內進行煸炒,待炒出香味後,在放入面醬,待面醬炒香發粘後,在加控乾的羊肉進行煸炒,再加面鹽、醬油、老抽、料酒、味精與羊肉一起拌勻,待羊肉發紅入味後在加入適量的開湯,用大火燉制30分鍾後,轉為中火,待肉脆汁濃後在轉為小火蓋上蓋燜至半小時,30分鍾後見肉爛汁紅、味濃後關火,將肉帶汁一起倒入盆內,待用時在加湯與肉伴勻,撒大蔥末即可食用。

三鮮鹵
材料:
水發海參100克、水發魷魚100克、熟雞肉100克、雞蛋500克、豬油50克、蔥結50克、精鹽適量、花椒2克、蒜瓣5瓣、味精5克、料酒25克、醬油50克、薑末5克。
做法:
1、將海參、魷魚改刀成小片狀,沸水焯過待用,熟雞肉改刀成小片,蔥切段。
2、豬油上火燒熱,投入花椒、蔥段炸出香味成蔥油,去掉蔥和花椒待用;將魷魚片、海參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略炒,加調味原料調拌均勻取出備用。
3、鍋上火放入骨頭湯2500克燒開,將海參等物料放入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雞蛋打散,放入湯中即成三鮮湯鹵。

素鹵番茄雪菜
材料:
番茄2隻、雪菜500克、豬油50克、蔥結50克、精鹽適量。
做法:
1、將番茄切小塊,雪菜切末待用。
2、鍋上放2500克水,將番茄和雪菜放入其中,並加豬油,燒湯;在鍋中放入調味料調好口味,即成番茄雪菜鹵。

E. 山西麵食什麼最好吃

刀削麵――用一把形狀獨特的瓦形刀,從一塊筒狀的面團上削麵,面條條條相連。成品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再佐以澆頭、菜碼,吃來光滑筋道。 剔尖――用筷子沿盤邊剔面。這種麵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醬、葷素打鹵,別具一格。 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從擦子漏下掉入開水鍋里煮熟,配上各種澆頭、打鹵食用,這種麵食易咀嚼、好消化,適於老年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後,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里(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 河漏――把和好的面投入特製的河漏床,迫使面從下方均勻的孔內下到鍋里。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面條截斷,煮熟配澆頭或打鹵食用。
採納哦

F. 山西麵食非常有特色,那到底有多少種做法呢

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山西麵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據查,麵食在山西按照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麵食、煮制麵食、烹制麵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麵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餄餎、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G. 山西麵食的做法千變萬化做法也多種多樣,最簡單的麵食怎麼做

山西麵食的做法千變萬化,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化最簡單的麵食做法一定是手擀麵。在做面條的時候可以直接和面把面條做成大餅狀,用擀麵杖慢慢的把和好的面擀成薄薄的麵皮兒,擀好後的麵皮兒可以用刀子切,切後的面條則叫手擀麵。這樣的面條吃起來更筋道,比在市面上購買的手擀麵還要筋道,外邊購買的面條大多都是用機器碾壓而成,而機器做出來的手擀麵並沒有人工擀出來的麵筋道。

麵食的做法非常多

麵食的做法要比米飯的做法多出許多,在做麵食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把麵食做成雞蛋餅,喜歡吃烙煎餅的人也可以把面活得軟一些。同時在和面的時候要加上一些酵母粉,這樣能使發酵出來的面吃起來更柔軟。喜歡吃包子饅頭的人也都是用麵食做出來的東西,做包子看似非常復雜,工序也是非常的簡單。

H. 山西麵食100種做法

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想必很多人都有聽過,應該算是山西麵食中比較知名的一種麵食了,有「牢靠」「和睦」的美好意義。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是用莜麵製作的。莜麵中加少許白面(也有不加白面的)混合,然後分次倒入開水成大面絮狀,趁熱揉成面團,然後分成小劑子,搓開做好栲栳栳的樣子,上鍋蒸10-20分鍾。吃的時候淋上湯汁,或者蘸著吃。

莜麵魚魚

莜麵魚魚,是將莜麵與開水按照1:1的比例和成面團,取一小塊面團用手搓成兩頭尖中間圓的魚兒狀,然後放在搓板上,用面鏟輕輕一推,就做成了莜麵魚魚。

莜麵魚魚可以蒸好後拌著吃,也可以煮著吃。

貓耳朵

貓耳朵也有人稱之為麻食,和好的面,用擀麵杖擀成大面塊,切成小方塊,然後取一小方塊放在搓板上用大拇指一搓,就成了貓耳朵的樣子。

貓耳朵煮5分鍾左右就熟了,可以直接煮湯里,也可以煮好後拌著吃。

剔尖面

面加水和成比較稀一些的面團,醒面1小時左右。鍋里燒開水,把面放在剔面板上,用剔面棍把面拔入開水鍋中,煮2-3分鍾撈出,淋上澆頭即可。

抿尖

抿尖,一般用白面+豆面和面,和成的面團是比較稀稠狀的;然後鍋里燒開水,藉助抿尖工具(抿尖床,上面有很多圓形小孔),用抿推把面從小孔中推入鍋里,篩出來的面是呈一段段扭曲的小節,直接在水中煮3-5分鍾就熟了。撈出淋上自己喜歡的澆頭即可,口感軟軟的,很好消化。

擦尖

擦尖跟抿尖有些類似,不過用的工具不同,擦尖用的工具是擦床,和的面團比抿尖乾爽,它是直接將面團放在擦面板上擦面。擦好的面落入鍋中,煮幾分鍾撈出,淋上澆頭即可食用。

炒不爛子

不爛子,所用的工具也是「擦床」,只不過它擦的是土豆,將土豆擦成短薄片狀,然後撒上麵粉拌均勻,再將沾了麵粉的土豆片放入蒸籠中蒸5-6分鍾後取出攤涼。最後與其他配菜一起炒好就可以了。

揪片

揪片是將面和好後,擀開成大面片,再切成長條狀,然後拿起長面片兩端拉長後開始揪面,揪成自己喜歡的大小,入鍋中煮熟撈出,淋上澆頭吃;也可以直接像煮麵條一樣煮在湯里吃。

刀削麵

鍋里燒開水,或者肉湯;取出和好的面團,用刀削成長條狀直接入鍋,煮熟即可。

碗托

碗托是山西呂梁的傳統小吃,一般是用蕎面和白面1:1混合,加入鹽、十三香和水拌成有一定粘稠度的麵糊,在碟子里抹上油,然後把麵糊裝進去,上鍋蒸個7-8分鍾左右;取出晾晾脫碗。

然後拌上自己喜歡的調料就可以開吃啦~

▲上圖為拌好的碗托

這么多有特色的山西麵食,在其他城市很少見,因而也不被大眾所知。

有人說:山西麵食無法像重慶小面、蘭州拉麵一樣開遍全國各地,是因為山西人的麵食格外的講究,做法講究(不同的面用不同的工具),麵食的粗糧產地講究,面的軟硬程度講究,因而它不容易被復制,才只能在當地開花。

I. 麵食在山西有多少種做法

中國有一句俗話講得好,「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為什麼山西人這么愛食麵呢?在這次的《民俗風情》節目里,我就來同你說說山西麵食。

我們先來聽聽中國烹飪大師、中式面點高級技師劉當成是怎麼講的,

「山西人愛食麵與山西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種植習慣分不開的。從歷史上來講,山西堯、舜、禹都曾經在這里建過都,立過業。再一個,從平遙這個歷史文化名城來看,山西的商業活動也非常多,這樣也給山西麵食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南北溫差大,所以也就形成了雜糧多的種植習慣,這也對山西麵食的形成奠定了一個物質基礎。」

山西麵食品種多、花樣多也是人們愛食麵的一個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婦都能用小麥粉、高梁面、豆面、蕎面、莜麵做成幾十種麵食,象刀削麵、拉麵、揪疙瘩、推窩窩、灌腸等等。如果是到了廚師手裡,更是花樣翻新,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可以這樣講,如果你想品嘗一下山西的麵食,一天三換樣,三個月都不會重樣。

山西人的日常麵食從熟制方法上可以分為蒸、煮、煎、烤、炸、燜等幾大類。劉當成說,

「蒸的方面,除了蒸白面以外,還可以蒸莜麵、蕎面,特別是莜麵靠栳栳,還有撥爛子;煮的方面有拉麵、削麵、刀撥面、剔尖,當然還有握流流、揪片、切疙瘩等一些煮的東西,煎炸方面有糊湯餅、烙餅、煎餃、生煎包子,這些是人們非常歡迎的,至於烤的東西就更多了,有燒餅、發面餅等等。燜炒類就更豐富了。」

由於煮制麵食品種極為豐富,而且製作起來方便簡單,又可以連湯帶菜一塊吃,方便還實惠,因此流傳廣泛。山西人如果哪一天沒有吃一餐面,似乎這一天就沒有吃飽過。

聽眾朋友,下面我向你介紹一下極具山西地域特點,堪稱山西一絕的刀削麵。

刀削麵又叫刀砍面,是中華五大名面之一。為什麼叫刀削麵呢?民間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後,為了防止百姓造反,把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都沒收了,就連做飯用的菜刀也收走了,只留下一把讓每家每戶輪流使用。有一天,有一位老太爺已經把面和好了,等著用刀,但當他去別人家拿菜刀時,別人正用著。老太爺在回家的路上腳下踢到了一塊薄鐵片,就把它撿起來揣在懷里。他的老伴在家裡正急得團團轉,老太爺拿出撿來的鐵片,讓老伴用它切面,老伴接過來一看,生氣地說:「你這是瞎侃。」瞎侃就是瞎說,而侃又和砍柴的砍同音,就倒提醒了大爺,他把薄鐵片磨了一磨,把面托在手上,右手用鐵片往鍋里「砍面」。煮熟了以後一吃,口感真不錯!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刀砍面就傳遍了三晉大地。不過要做好刀削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劉當成先生說,

「山西刀削麵要想做好,首先和面的時候要和好。和面怎麼和呢?就是500克麵粉加上250克涼水,把水加進去以後,先打穗子,都打均勻,打成雪花片以後,再揉在一起,揉好以後,用濕布蓋上,餳20分鍾再揉。揉面就有點講究了,要順著它的面紋,順長揉,不能再反過來折過去反復揉,這樣削出來的面,紋是正的,吃起來面的筋度就更加爽滑了。」

刀削麵從和面開始就有講究,削麵更能看出廚師的功夫。相傳過去在北京比武的時候,有一位山西的民間能手,在光頭上墊了一塊干凈的布,把面頂在頭上,雙手持刀,左右開弓,快削如飛,面條依次落入七、八步之外的茶壺中,成為京華的奇談。要吃出刀削麵的真正味道,還要看它的澆頭。澆頭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料子。現在常吃的澆頭主要是西紅柿鹵、小炒肉、炸醬、打鹵等等。

山西人對面真是情深意切,當然,這種偏愛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過生日吃拉麵取長壽之意,過年吃「接年面」取歲月綿長之意,孩子到了上學的時候,上學第一天要吃「記心火燒」,希望孩子多長一個學問的心眼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麵食已經不再是僅僅作為充飢的食物,而已經成為一種包含情感和哲學意蘊的「精神食糧」,事實上,中國的麵食之根就在山西。聽眾朋友,聽了我以上的介紹,你如果有機會到山西去旅遊的話,那一定要好好地品嘗一下山西的麵食。

山西麵食品種很多:
【鏟片片】【握溜溜】【搓魚兒】【撥孤兒】【切板板】【流流尖】【和子飯】【擦圪蚪】【抿圪蚪】【捏餑餑】【河撈撈】【碗撥孤兒】【糊 糊】【圪朵朵】【拖魚兒】【包皮面】【忽突突】【煮疙瘩】【谷 來】【石窩窩】【螺 絲】【窩窩頭】【蒸圪搓】【餾圪蚪】【煙突突】【黃 日】【栲栳栳】【糊沓沓】【撥爛子】【菜角角】【菜蛋蛋】【黑菜圪搓搓】【黑菜窩窩】【豆腐渣窩窩】【火 燒】【黃兒煎】【炒 面】【柳葉面】【斜機機】【長擀麵】【細擀麵】【切板板】【蘸片片】【掐疙瘩】【圪朵朵】【剔尖兒】【刀削麵】【刀撥面】【騰 面】【擦圪蚪】【切板板】【河撈撈】【喔喔飯】【鉸魚日】【拉 條】【水煎包兒】【蒸包子】【角 日】【燙面餃子】【烙 餅】【蒸 餅】【煮 餅】【煎 餅】【乾麵餅子】【起面餅子】【石頭干餅】【酥餅子】【一窩酥】【棗泥餅子】【糖餅子】【肉餅子】【菜餅子】【月 餅】【團 圓】【蔥花餅】【油 糕】【油 條】【油麻花】【油佛手】【油花花】【油蛋蛋】【油圪扭】【碗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