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特別喜歡吃蘆筍,蘆筍的採摘是幾月份
一,蘆筍採摘時間
蘆筍一般在種植後,第二年可進行採摘,第一次在四月份至六月份,第二次採摘為九月至十一月。夏天氣溫較熱,蘆筍口味較弱,生產量也低,不宜採摘。在華北地域一般在四月上旬能夠進行採摘,土壤溫度穩固在10℃之上,從開始至採摘的時長大約為十五至二十天左右,因為地區氣候,土層,主莖年紀等要素,採摘不斷期會有一定的差別。一般第一年的採收期為二十天至三十天左右,第二年為三十天到四十天左右,中後期適度增加至六十天左右,採摘完畢以後必須留給主莖九十天之上的修復生長時間。
採摘進行以後,要用濕土將洞填埋至高於壟5cm左右,隨後夯實至平行面與壟面就可以,土壤層不宜太松過緊,要不然會危害二次抽生的嫩莖生長彎曲,或是因為透氣,透光不太好而掉色,筍尖散頭,老化,進而降低品質。
❷ 蘆筍是什麼季節的蔬菜
蘆筍是春季的蔬菜,有「春季的蔬菜皇後」之稱。
蘆筍在春季地溫回升到5度以上時,開始萌動生長。春雨雷響,便是蘆筍破土聲。鮮嫩的蘆筍顏色十分討喜,綠油油中帶著些許紫黃色,讓人感覺到蓬勃的生機。
❸ 什麼時候是蘆筍成熟的季節它們生長在哪個地方的功效與作用
從生長習性來講,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因此,一般在春末夏初,也就是4月份左右是蘆筍上市的最佳時節。
主要分布地區:中國,秘魯,德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
生長環境要求如下:
1、溫度: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亞熱帶均能栽培。但最適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
2、土壤:適於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在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
3、蘆筍蒸騰量小,根系發達,比較耐旱。但在采筍期過於乾旱,必然導致嫩莖細弱,生長芽回縮,嚴重減產。蘆筍極不耐澇,積水會導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塊應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功效與作用:蘆筍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和葯理效應。
(3)蘆筍哪個季節的最好吃擴展閱讀
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烹調時切成薄片,炒、煮、燉、涼拌均可。冷藏保鮮先用開水煮一分鍾,晾乾後裝入保鮮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凍櫃中,食用時取出。
著名的蘆筍菜餚有「鮮菇龍須」、「素炒蘆筍」、「蝦仁蘆筍」、「蘆筍溜肉片」、「蘆筍煎雞蛋」、「糖醋蘆筍片」、「蘆筍燒干貝」、「蘆筍鮑魚湯」。
❹ 筍什麼季節吃
冬季和春季的應該比較好吃。
竹筍是天然的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它分冬筍和春筍兩大類。脆嫩鮮美的竹筍,營養豐富,其味性甘、寒,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據資料介紹每100克竹筍中含蛋白質2.1毫克、脂肪0.1毫克,糖類4毫克、鈣11毫克、磷57毫克,還有大量的維生素b1、b2、c等。具有消渴、利尿、化痰、吸附脂肪、促進腸蠕動、助消化、去積食等功效,適用於浮腫、腹水、急性腎炎、喘咳、糖尿病等患者;對預防腸癌和單純性肥胖亦有益。
❺ 特別喜歡吃蘆筍,你知道蘆筍的採摘是幾月份嗎
種植後第二年即可採收,採收可在4-6月或9-11月進行,每年可採收兩次。采筍方法:采筍前1-2周先培土,在采筍時注意觀察壟面的龜裂與頂瓦現象,將土扒開,露出嫩芽5cm時,捏住嫩莖3cm處,個別高產田可達1500一2000公斤,以平均畝采鮮筍600公斤,按近幾年平均最低收購價每公斤4元計算,每畝產值至少可達4000元,按正常管理,每年投人的葯肥600一700元計算,年投人與產出比高達1:6左右。
第二次採摘是在9月~11月。它每年都會生出2次或者3次嫩莖,春天長出的蘆筍可作為食用。生長周期的養分呢,是靠植株體內的水分供給。嫩莖的數量和生長跟上一年的嫩莖和枝葉茂盛是密切相關的。
❻ 什麼季節有蘆筍
蘆筍花期為5-6月,果期為9-10月,一般第一年採收期以20~30天為宜,採收第二年30~40天,以後可延長到60天左右。
蘆筍的上市時間根據地理環境不同而不同,我國華北各地通常在4月上中旬開始采筍。
采筍持續日期依植株年齡、氣候、土質、施肥管理等條件而異,當出筍數量減少並變細弱時必須停止採收,採收期過分延長,則綠色莖枝的生長日期被縮短,養分的製造和積累減少,影響第二年嫩莖的產量。
蘆筍(學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
未出土的呈白色稱為白筍, 出土後呈綠色稱為綠筍。即使生產地域不同,但不管是哪款蘆筍品種,只要照到陽光就會變成綠蘆筍,埋在土中或遮蔽陽光,就會讓蘆筍色澤偏白。
(6)蘆筍哪個季節的最好吃擴展閱讀:
蘆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A以及葉酸、硒、鐵、錳、鋅等微量元素。蘆筍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
蘆筍含硒量高於一般蔬菜,與含硒豐富的蘑菇接近, 甚至可與海魚、海蝦等的含硒量媲美。
總之,從白筍、綠筍中氨基酸和鋅、銅、鐵、錳、硒元素的分析結果看出, 除白筍含天冬氨酸高於綠筍外,,其他無論氨基酸還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綠筍均高於白筍。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龍須菜(區別於海發菜——深海蔬菜,亦有別名龍須菜)。
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菜蔬。
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和葯理效應。
參考資料:網路-蘆筍
❼ 蘆筍什麼人不能吃 幾月份最適合吃蘆筍好不好
1、痛風、糖尿病、尿酸代謝異常和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因為蘆筍中的嘌呤含量相對較高,會加重尿酸的代謝障礙。
2、對蘆筍過敏的人不宜食用。蘆筍也有可能成為過敏原的,如果是對蘆筍過敏的話,食用蘆筍就可能造成皮膚紅腫、經常性腹瀉、消化不良、頭痛、咽喉疼痛、哮喘等過敏症狀了,所以此類人群也要避免食用蘆筍。
01
幾月份最適合吃蘆筍
春季吃蘆筍。
根據種植地的不同,蘆筍採摘季節大約集中在3、4月份,因此春季是吃蘆筍的季節。目前生產培育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們在冬天也能吃到蘆筍了,但還是建議大家吃應季蔬菜,在春天多吃蘆筍,冬天則吃大白菜和菠菜,這樣才有利於健康。
❽ 蘆筍是什麼季節的應季菜
是春秋季節的應季菜
❾ 春天是吃蘆筍的季節,臘肉炒蘆筍該如何去做
春天也是吃蘆筍的好季節,我們春天的時候都會去山裡面采一些 蘆筍回家,蘆筍他也是非常美味好吃的,蘆筍炒臘肉也是非常的美味,所以平時生活中我們在家裡面做蘆筍炒肉的時候也是非常簡單的,首先我們准備一些嫩的蘆筍,將蘆筍清洗干凈之後,切成一段一段,可以用刀斜著去切,因為斜著切的話,這樣更加的入味,蘆筍也會更容易熟。
到了春天春筍多的季節,我們可以將春筍採摘起來,放到冰箱裡面去保鮮,這樣可以吃的時間久一些,因為春筍它生長也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時去採摘的話,很容易就會變老,口感也會非常的不好吃,因為變老之後,它也是嚼不動的,所以可以提前摘一些放到家裡面 ,有喜歡吃的朋友可以在家裡面試著去做,非常的簡單,好吃美味 。
❿ 蘆筍在那個季節大量上市
蘆筍在三月上市,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前一年貯藏的養分供應。嫩莖的生長與產量的形成,與前一年成莖數和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
隨植株年齡增長,發生的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多。隨著根狀莖不斷發枝,株叢發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量和質量也逐漸下降。
蘆筍休眠期極耐低溫。春季地溫回升到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動;35~37℃植株生長受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20℃。溫度過高,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產率降低。
(10)蘆筍哪個季節的最好吃擴展閱讀: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至亞熱帶均能栽培。但最適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
在高寒地帶,氣溫-33℃,凍土層厚度達1米時,仍可安全越冬,產量雖低,但質量較好。
蘆筍種子的發芽始溫為5℃,適溫為25~30℃,高於30℃,發芽率、發芽勢明顯下降。用種子繁殖可連續生長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區地上部枯萎,根狀莖和肉質根進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溫暖地區,休眠期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