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建甌早餐豆漿最好吃的做法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建甌早餐豆漿最好吃的做法

發布時間: 2022-05-16 07:24:59

1. 早餐店豆漿是怎麼做的

豆漿做法配方:

把黃豆放在水中浸泡約3至8個小時,黃豆泡發後呈橢球狀,然後將黃豆磨碎或用粉碎機打碎,接著用紗布將豆渣分離,即得到生豆漿。將生豆漿加水燒開,持續5至10分鍾,即可食用。生豆漿必須完全煮沸,以破壞會引發過敏的黃豆皂鹼。榨豆漿得到的副產品豆渣也可食用。
亦有使用無需過濾的高速研磨加工法,因為無需過濾殘渣,而令到大豆的纖維得以保存。
打豆漿要不要先泡豆子
自從市場上推出了可以不泡豆的豆漿機,人們就開始為一件事情困惑:要做出好豆漿來,豆子要不要提前泡呢?泡豆和不泡豆做出來的豆漿,質量一樣嗎?哪一個會更好一點呢?
1.首先,不泡豆子聽起來好像很方便,其實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頭天晚上泡豆只需要一兩分鍾的時間,但浸泡之後就可以很快地打出豆漿來;如果不泡豆子,啟動豆漿機之後的程序就要延長很多,帶上了一段加溫促進豆子吸水軟化的時間,實際上更費電費時。所以,從低碳環保的角度來說,或者從早上喝豆漿節約時間的角度來說,顯然是泡豆子更有利。
2.其次,泡豆子可以提高出漿率。和不泡的相比,把豆子浸泡12小時之後,豆漿的產率可以提高10%,而豆渣的產量有所下降。在12小時之內,泡的時間越長,出漿率就越高。也就是說,泡豆子有利於組織破碎,可以讓豆漿打得更細一些,使其中的營養成分更好地釋放出來。從口感來說,自然也是泡過的豆子做出來的豆漿口感更好。
豆漿多出點少出點,或許大家並不介意。不過,泡豆和不泡豆相比,做出來的豆漿中,抗營養因素的含量也會有明顯的差異。看來,中國人傳統上都要把豆子泡過一夜再磨豆漿,是相當符合科學道理的事情,有利於身體充分利用豆漿中的營養成分。
那麼,豆子應當如何泡,泡多久,什麼溫度泡呢?
1.室溫20-25℃下浸泡12小時就可以讓大豆充分吸水,再延長泡豆時間並不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2.不過,在夏天溫度較高的時候,室溫泡12小時可能帶來細菌過度繁殖的問題,會讓豆漿的風味變差。
故而建議放在冰箱裡面泡豆。4℃冰箱泡豆12小時大約相當於室溫浸泡8小時的效果,如果嫌18小時操作起來麻煩的話,可以把豆子放冰箱里浸泡24小時,既可以獲得最佳的效果,操作起來又很方便。

2. 20款豆漿配方

豆漿是一種很美味的飲品,很多人在吃早餐的時候,無論吃的主食是什麼,都會搭配上一杯豆漿來喝。當然,豆漿除了美味,還具有著一定的營養價值,如果能夠按照一定的配方來榨豆漿的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補腎的效果的。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補腎豆漿的配方。

1、黃米豆漿

配料:干黃豆1/2杯、黃米1/3杯。

功效:補肝腎,健脾胃,療瘡解毒。適用於體弱多病,面生療瘡者食用。具有安眠功效,主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
2、黑芝麻豆漿
配料:干黃豆一杯、黑芝麻1/5杯。
功效:補腎填精、健脾益智。適用於眩暈症、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症、動脈硬化等病症。
3、百合蓮子綠豆漿
配料:干綠豆1/2杯,百合干1/3杯,蓮子5枚。
功效:健脾益氣、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清熱利尿、益腎固精。適用於肺結核、支氣管炎、氣陰不足、心失所養、失眠多夢等症。
4、小米豆漿
配料:干黃豆1/2杯,小米1/3。
功效:健脾益氣、補腎虛損。對素體虧虛,產後氣血虛弱者,優為適宜。
5、枸杞小米豆漿
配料:干黃豆1/2杯、干小米1/2杯、枸杞10粒。
功效:滋補肝腎、生精養血、明目安神、滋陰潤肺、化痰止咳,適用於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酸軟等。
6、黑豆黑芝麻豆漿
配料:黑豆1/2杯,糯米1/2杯,黑芝麻1/5杯。
功效:祛風除熱、調中下氣、活血、解毒、利尿、明目、養肝補氣,生精養發。適用於肝腎不足、大便結燥。病後虛蠃,須發早白等症。
7、白果豆漿
配料:白果5枚,干黃豆1/2杯
功效:此方適用於腰膝酸軟、少氣懶言、乏力疲倦之腎氣虧虛的更年期綜合征。禁忌:口燥心煩潮熱者不宜多食。
8、紅棗枸杞豆漿
配料:黃豆45克、紅棗去核15克、枸杞10克
功效:補虛益氣、安神補腎、改善心肌營養之效,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飲用。
9、養顏芝麻黑豆漿
配料:黑豆3/2杯、花生3/1杯、黑芝麻10克
療效:具有烏發養發、潤膚美顏、滋補肝腎、養血通乳的作用,適合女性飲用。

3. 早上喝的豆漿如何自製豆漿啊

首先你要買個豆漿機,將小半碗黃豆放入豆漿機中,如果豆漿機不能打幹豆要提前泡發豆子,按一下啟動按鈕,等著豆漿機打好之後就會停止運行了,發出提示音,打開豆漿機,倒入杯子中,根據口味,可加適量糖和蜂蜜,就完成啦。

4. 建甌有哪些特色小吃

建甌的特色小吃:
1.光餅
芝城光餅大約流傳於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由浙率部入閩抗倭之時。芝城光餅獨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後又覺得有甜味。有的長期離鄉的邑人,每次回鄉探親後,再外出總要攜帶些家鄉的光餅以飽口福或分給外地的親友共同品嘗。
其做法是:先把麵粉發酵,和好面(10斤麵粉約加三斤水),每10斤麵粉放鹽三至四兩、小蘇打一兩。然後做成直徑約7.5 公分,厚度約一公分的園形餅坯,在坯中間戳一個小洞,一般每個光餅戳一個洞,似瓜子模形。餅面加蔥、肉的光餅每個戳兩個洞,再把餅坯貼在火爐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這樣烤出的光餅是白色微黃,餅面有光澤,表示金面、銀邊、瓜子咀。後衍生出肉餅、芝麻餅等。南雅鎮房村光餅遠近聞名並形成產業。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等領導都曾考察過房村光餅業。

2.豆漿粉
建甌人對豆漿粉情有獨鍾,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豆漿粉是百吃不厭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甌,開始對豆漿粉不以為然。看見街頭粉店人進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嘗一碗。這一嘗便嘗出了滋味,也嘗出了緣分。再訪建甌時,他便會說:「早餐吃豆漿粉去。」一種美食,一種創意。不知誰人的傑作,把尋常之物豆漿與粉條這般配成對,成就了一方美食。
豆漿粉風味獨特,在於選料、製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當天製作的「生粉」,粉條粗細要適中,製作豆漿要選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細。開水沖漿,濾去豆渣,下鍋煮沸。豆漿的濃淡最緊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燙米粉,再沖豆漿,後加調料。粉條要燙透,豆漿要熱夠。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3.建甌板鴨
產於福建建甌市,此鴨歷史之悠久遠超其他板鴨,有志載:後晉五代十國閩王延政稱帝時即為貢品,宋孝宗趙昚時,建甌盛記飯店的板鴨出名,並因宋孝宗趙昚曾被封建王,領地就在建安(今建甌),他對建甌板鴨情有獨鍾而將其帶入宋庭,列為「漢席珍品」。至清朝建甌板鴨更是早已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消費者的青睞,為福建傳統名優土特產品,素有「八閩佳餚」之美稱。此菜在福建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
建甌板鴨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每年農歷九月開始製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盤。其中尤以霜風天製作的板鴨最佳。建甌板鴨烹飪簡便,經清洗切塊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紅燒,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餚,也是中外遊客喜愛購買的物品之一。建甌板鴨的製作極為考究,用來製作板鴨的鴨源必須是在田野溪流中放養的,以吃稻穀為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土鴨」。這類鴨子需喂養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質好,有韌性,在腌制過程中不易變形,製成後肉厚質嫩,肥而不膩。

4.建甌扁肉
扁肉(也稱「扁食」)在北方稱為「餛沌」,西南巴蜀一帶稱「抄手」,廣州謂之「雲吞」。皮薄餡大,味道鮮美,為各地群眾所喜愛。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廣泛流傳,但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帶海鮮味,莆田、閩侯尚乾等地以剁餡為主。至於名聞天下的「沙縣扁肉」乃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甌,在製作方式與建甌扁肉一致,由於選料沒有達到精細的要求,所以今天我們在街面上吃的「沙縣扁肉」少有正宗。在閩北的建陽市其扁肉以水吉最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從建甌分離出去的,同樣在靠近建甌的政和其扁肉製作工藝亦與建甌扁肉一致。在建甌(特別是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扁肉,在逢年過節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傳統,從地理上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在靠近建甌周邊的一些縣市那裡出來的人都會覺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從沙縣、建陽、到政和、屏南、周寧,除了周寧不與建甌直接接壤之外,其餘全部都有交界,這些地方的製作手法驚人的一致!福鼎扁肉屬於北方餛沌製法,肉餡偏澀。

5.鍋底
以鮮鏡頭筍烹制的鍋底是建甌風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間喜愛,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睞。
鍋底也稱抄底,選用鮮冬筍為主料,佐以五花肉、龍口粉絲、金針菜、發紫菜等。 製作:冬筍去頭剝凈剖開入鍋燋熟,撈起切成細絲,再入鍋文火燜成棕黃色。五花肉切成箸頭粗細的小條,粉絲、金針、紫菜等水發待用。
烹調:五花肉入油鍋炒熟,以肉條透明為度,再入筍絲加味煸透,後入粉絲、金針菜翻炒,加少許食糖等調味薄粉勾芡起鍋,裝缸碗,再撒些發紫菜,染紅的蛋絲,蔥花。 特點:色澤鮮黃,配以紫菜。紅蛋絲、蔥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鮮,口感清脆,配以粉絲軟滑爽口。

6.納底
納底是福建建甌的一種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頭)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塊(如黃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攪拌均勻(每顆直徑約1.5公分)。水燒開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撈起放下冷水裡浸泡。起油鍋放下蔥頭熬出香味,加些白菜絲、冬筍、醬油、鹽下鍋炒一會,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適量水煮開,地瓜粉加適量水調勻拌下,煮成糊狀,起鍋前用個雞蛋調勻滲入,另加些胡椒粉、黃酒、味精、麻油等調料即可,其味香甜鮮嫩。其口感鮮爽口,實為佳品

7.大腸粿
用干漿粿與大腸同蒸故名大腸粿。
製作工藝:磨米漿,瀝干,取干漿搓壓成小圓粿片,入飯甑與大腸一道加調味、桂葉同蒸熟。食用時挾出粿片裝碗,取大腸剪成筒狀,加調味食用。 風味特色:粿片軟而韌,味香鮮,油而不膩,大腸鮮脆而無腥臭。

8.粿包
以「爛粿『包筍絲、蘿卜絲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製作工藝:先扳好爛粿,稍冷卻取爛粿包熟筍絲、蘿卜絲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擔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蘿卜絲,煎在鏖上。
風味特色:皮爛面滑,餡鮮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筍絲的叫作「咸粿包」。

9.夾韃子
名稱由來:夾韃子,又名芋餃,以形如小夾韃而得名。據說是蒙元時代,水北(今稱水源)一帶人民抗元斗爭,兵敗轉入山中。義軍缺糧,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夾韃煮食。另一說是當時民間稱蒙元為韃子,百姓受其統治壓榨,皆欲吞食之而後快,故吃夾韃子意指吃掉韃子也。 製作工藝:今制夾韃子有無餡和有餡兩種。選取紅芽芋煮爛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極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適量再揉成面團待用。取豬腿肉如扁食餡的作法製成肉醬,加鹽水、鹼調勻入平底盤,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鍋煮熟。食用時起好高湯,加味精、紅酒等調料,滴麻油,撒上蔥花即可。 風味特色:無餡者軟滑清爽,有餡者皮軟滑而餡香脆口。

10.薄餅
名稱由來:薄餅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紙而名之。
製作工藝:取嫩白的鮮春筍,去頭尾刨絲,先入鍋煮熟後烤乾。
輔料:五花肉去皮切絲,豆腐干切絲油炸過,蝦肉剁碎(或用蝦末),香菇水發、切絲,韭菜切斷,調味用白糖、紅酒、醬油、味精等。輔料入熱鍋,先炒肉絲出油,再入蝦肉、豆腐乾等,翻炒,熟後倒入煮好的筍絲,加調味適量煸干,快起鍋時入韭菜筒再炒,起鍋備用。選精粉調成面漿,用手掌挑起熱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盤。熱鍋入稀澱粉水,加糖、鹽、胡椒粉、味精等調味,和成火魯糊。食用時攤兩張烙好的薄餅,抹甜火魯,加餡,挾些許豆芽及二條蔥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結實後下油鍋炸黃食用。
風味特色:皮軟稍韌,餡香鮮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別有風味。

建甌小吃還有粉丸、包筍鍋貼等等。

5. 建甌的小吃有什麼

建甌地方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源遠流長。

粿包:是芝城獨特的小吃。街頭巷尾都有小販挑炭火平底鍋,叫賣熱呼呼的果包,其味道:香、甜、咸、脆、辣、鮮嫩可口,不但芝城居民喜歡吃,過往客人看到烤得吱吱作響的熱果包也喜歡品嘗其味,其製作方法是:把米磨成米漿,放下適量的楠草(鹼)煮熟成米果狀,按季節包餡料,二、三月用竹筍,七、八月用蘿卜絲,其他月份用筍干,另加調料有糖、油、食鹽、蔥、味精、韭菜、肉絲、蝦米、醬油等,用米果把餡料包成橢園形,略小於饅頭,放在蒸籠蒸熟後,拿到炭火平底鍋烤成有點焦紅色即可,再沾上甜辣醬,味道更佳。

薄餅(春餅):把麵粉和水攪好,烤成園形厚紙狀;按季節不同包主要餡料,二、三月用竹筍、豆芽,五至七月用豆芽、豆乾、筍干,其他月份用筍干,另加調料如:油、醬油、韭菜、味精、糖、香菇絲、蝦米、肉絲等,用二張皮疊好包成圓筒狀,味香、甜、鮮嫩可口。

板 鴨 :芝城板鴨歷史悠久,聞名省內外。其製作方法是:每年冬春兩季均可製作,先殺鴨 去血再把 毛撥干凈,尾部留幾根長毛作裝飾,內臟剝掉,把 鴨 洗干凈,塗擦食鹽約十二小時後,把外皮鹽鹵用溫水擦乾凈,用竹片把鴨 身張開似板塊狀,曬一天,再掛在通風處涼三至七天最佳。其色:皮略黃,肉紅,蒸食,味香、微咸、嫩脆,寒霜製作的尤佳,是建甌居民過年必備佳餚。也便於攜帶、貯存,是饋贈親友佳品。

豆漿粉:豆漿粉是芝城獨具風味的早點,大部分市民早上都吃豆漿粉。製作方法是:把水燒開,用小竹簍放進鮮粉條燙熱,瀝干水,參進熟豆漿,加調料:味精、香蔥、薑末、紅酒、鹽巴、香菜、腌菜等即可食用,美味香甜可口。另一種吃法是干拌粉,加調料:油、紅酒、醬油、味精、蔥花、腌菜、香菜,豆漿另碗裝。同時配以油條、油餅。

光 餅:芝城光餅大約流傳於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由浙率部入閩抗倭之時。芝城光餅獨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後又覺得有甜味。有的長期離鄉的邑人,每次回鄉探親後,再外出總要攜帶些家鄉的光餅以飽口福或分給外地的親友共同品嘗。其做法是:先把麵粉發酵,和好面(10斤麵粉約加三斤水),每10斤麵粉放鹽三至四兩、小蘇打一兩。然後做成直徑約7.5 公分,厚度約一公分的園形餅坯,在坯中間戳一個小洞,一般每個光餅戳一個洞,似瓜子模形。餅面加蔥、肉的光餅每個戳兩個洞,再把餅坯貼在火爐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這樣烤出的光餅是白色微黃,餅面有光澤,表示金面、銀邊、瓜子咀。南雅鎮房村光餅遠近聞名並形成產業。

扁食(餛飩):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餛飩。但建甌扁食加工烹調的方法與眾不同,獨具風格。其味香、嫩、甜、咸。製作方法:餡,取新鮮豬腿純瘦肉(不能下水),去筋膜,剁碎,用木錘打爛如棉有粘性,每斤肉拌半錢小蘇打(泡水),三至四錢鹽(泡水),加適量味精即成餡。皮:一斤麵粉拌一錢鹼,可打160多張皮,每張皮約7.5X7.5公分,厚度半毫米左右,每斤肉的餡要用1.5-2斤麵粉皮。每個餛飩如食指頭一般大,包成蝴蝶狀。把豬骨湯煮好,將餛飩下鍋再煮開,待餛飩浮起,撈到碗里,加骨湯、味精、香蔥、醬油、豬油即可。

納底:每碗(大碗頭)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塊(如黃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攪拌均勻(每顆直徑約1.5公分)。水燒開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撈起放下冷水裡浸泡。起油鍋放下蔥頭熬出香味,加些白菜絲、冬筍、醬油、鹽下鍋炒一會,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適量水煮開,地瓜粉加適量水調勻拌下,煮成糊狀,起鍋前用個雞蛋調勻滲入,另加些胡椒粉、黃酒、味精、麻油等調料即可,其味香甜鮮嫩。

炒底(窩底):一斗碗(大碗)用冬筍12至15斤,肥豬肉八兩,黃花菜半兩,粉絲半兩。製作方法:把冬筍剝殼去頭尾投入鍋中用烈火煮十幾個小時,愈久愈好,要煮到筍肉變黑色為宜,才撈起切成細絲。肥肉亦切成細絲下鍋炒出一些油後,加入筍絲、粉絲、糖、鹽、醬油、味精等,用適量水煮熟,再用地瓜粉調水拌入煮成糊狀。起鍋時上面放一些蛋絲、香蔥、紫菜、麻油即可,其味:香、甜、咸、脆。

雞茸:一碗(大碗)用純瘦豬肉(雞茸肉)半斤、雞蛋四至六隻,蟶干、目魚或豬肚等切絲,蕉芋粉半斤,豬油四兩。製作方法:瘦肉剁成肉漿,蛋打化滲進肉漿里攪拌,蟶干、目魚或豬肚煮熟切成細絲。放適量水在鍋里燒開,把蕉芋粉用水攪拌濃而均勻,並肉蛋漿隨之逐漸下鍋,一邊煮一邊在鍋里攪拌條求均勻,蟶干、目魚或豬肚等絲也同時加入,在煮熟起鍋前加些豬油、黃酒、味精即可。煮成後,表面看去沒有熱氣,其實裡面卻很悶熱、食之不慎會燙傷口唇,所謂雞茸並不用雞肉,而是豬肉中有一種瘦肉「雞茸」,用它來作主要原料,烹調而成故稱「雞茸」。但藝高味美,膾灸人口。

6. 怎麼做出好喝的豆漿

豆漿的做法非常簡單,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食材洗凈切碎再放入豆漿機中,但磨豆漿時有些小細節必須要注意,掌握了竅門才能既省時又省力,做出的豆漿才更好喝。比如,您要添加豆類、花生、蓮子這些耐煮的食材,一定要提前浸泡;所有的食材不要超過2個量杯,這樣磨出豆漿的稀稠度才會更適中;再有就是食材的搭配和投料的順序了,我們就一邊分享這7種豆漿的做法,一邊來詳細給您說說。

【南瓜豆漿】做法簡單,常喝臉色紅潤

食材:黃豆60克、南瓜1塊。

做法:黃豆提前浸泡,南瓜去皮去瓤,清洗干凈後切成小塊兒。把南瓜和泡好的黃豆一起倒入豆漿機中,加水至900毫升的位置磨製豆漿。搭配麵包、饅頭、雞蛋或堅果都非常好吃。南瓜一次吃不完,剩下的部分也要去掉瓜瓤再包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保存。

【紅豆豆漿】滿滿的豆香,手腳不冰涼

食材:紅豆60克、紅皮花生20克、紅棗6顆、紅糖2小塊。

做法:紅豆和紅皮花生都提前浸泡。泡花生的水可以保留下來打豆漿。紅棗洗凈去掉棗核,切成塊兒。把食材倒入豆漿機里,加適量的水啟動豆漿程序。紅豆豆漿煮好後,加入2小塊紅糖,攪動至完全融化就可以享用啦。早餐喝一碗保暖又滋補,全身暖和。

【核桃燕麥豆漿】香甜滋潤,皮膚不幹燥

食材:核桃仁10塊、燕麥片和黃豆各1小把、紅棗5顆。

做法:把黃豆泡好,核桃去掉外殼清洗後掰碎,紅棗去核。都准備好後按飲用人數酌情加水製作豆漿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核桃仁表面有一層褐色的薄膜,它的營養非常豐富,不要去掉。核桃不要過量食用,每天控制在5個以內。

【胡蘿小米豆漿】營養均衡,對眼睛好

食材:胡蘿卜2小根、小米和黃豆各1小把。

做法:黃豆和小米分別泡好,泡小米的水不要浪費,可以用來磨豆漿。胡蘿卜洗凈去皮,切塊兒備用。加水後磨製豆漿。這樣做出的豆漿味道清香,連不愛吃胡蘿卜的孩子都會喜歡,全家老少都可以喝,尤其是上學的孩子和每天面對電腦的人群。

7. 早餐店豆漿怎麼做出香濃豆漿

豆漿是我們中式早餐經常喝的熱飲,自己在家做的豆漿,可以添加各種五穀雜糧,口感醇,味道香濃,營養還豐富。豆漿裡面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鈣鐵鋅磷等多種礦物質元素,早餐常喝豆漿還能夠滋潤皮膚,增加骨密度,促進身體發育,豆漿里的鈣含量比較高,常喝還能夠增加骨骼的堅韌度。既然豆漿是這么好的食物,那在家怎麼做豆漿才可更香濃、營養成分更全面,分享幾款我家早餐常喝的豆漿里都添加了哪些食材:△ 原味豆漿泡奇亞籽酸奶麥片原味豆漿是最基礎款的豆漿,食材只需優質黃豆和水,黃豆和水的比例1:10比較合適,豆漿濃度適中;廚具:豆漿機或可加熱的破壁機。

原味豆漿可以兩種做法,成品豆漿的味道有差異。方法一:預約煮豆漿,利用機子的預約功能,黃豆淘洗後倒入可預約加熱的破壁機杯中,加入適量水,預約豆漿模式,早上起來就可以喝上熱乎乎的豆漿。優點:省事省時間,上班族趕時間的特別適合這個做法,不足:豆漿的香醇度不足方法二:①、先泡豆再煮最後打磨,黃豆淘洗後清水浸泡6小時左右,黃豆吸足水飽滿發脹,②、撈出黃豆瀝干水,放入煮鍋里,再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至黃豆全部脫皮,煮出黃豆的香味,③、關火,黃豆撈出放入破壁機杯里,加入黃豆2倍量的溫水打磨成細膩的豆漿。

優點:黃豆泡脹後先煮,把黃豆的豆香味煮出來,再用豆漿機或破壁機打成豆漿,這樣做出來的豆漿又香又濃,而且很醇,喜歡甜還可以加白糖調和。不足:需要耐心,耗時,時間緊張倉促的上班族不適合。煮好的豆漿倒入杯中,加一勺奇亞籽酸奶麥片,營養、顏色更豐富,口感有層次△ 雙豆豆漿早餐喝豆漿,還是用來預約煮方便。食材:黃豆1把,紅豆1把,清水適量,黃豆紅豆淘洗後放入破壁機杯里,加入水,預約豆漿早餐7點煮好,溫熱暖和又不燙嘴,喝得正合適。加了紅豆,豆漿帶淡淡的粉色,很溫馨,有紅豆特有的濃郁醇得味△ 粗糧豆漿做豆漿加些粗糧,增加纖維素的含量,可促進腸道蠕動,更利於腸道健康。

黃豆1把,玉米粒1把,小米1把,將食材都淘洗後,加水,豆漿機或破壁機預約煮豆漿即可△ 紫薯豆漿黃豆淘洗,浸泡6--8小時,黃豆完全發脹,紫薯洗凈去皮切小丁,黃豆、紫薯放入破壁機杯中里,再加黃豆紫薯6倍量的清水,煮沸騰後轉小火煮25分鍾,打成豆漿。加了紫薯,做好的豆漿呈夢幻紫色,好看好喝總之做豆漿可以有很多花樣,添加各種五穀雜糧,稍做搭配,做出各種顏色各種口味的營養豆漿。

8. 豆漿怎麼做,營養早餐豆漿的家常做法

  • 這豆漿是自家做的,綠色無污染。真香啊!

  • 食材

  • 主料

  • 黃豆

    50克

  • 輔料

  • 1000克

  • 步驟

  • 5.瞧!就是這樣的。非常好喝,散發著濃濃的豆香。

  • 小貼士

  • 1)黃豆頭一天晚上泡一下出漿比較好。
    2)打豆漿時桶里的水不要加的太多,以免太稀降低香味。

  • 向你推薦:黃豆的做法

9. 豆漿早餐店做法

豆漿的做法

主料:

黃豆50克

黑豆20克

水200毫升

花生20克

1、黃豆、黑豆、花生浸泡8小時。

(9)建甌早餐豆漿最好吃的做法擴展閱讀:

生產製作

把黃豆放在水中浸泡約3至8個小時,黃豆泡發後呈橢球狀,然後將黃豆磨碎或用粉碎機打碎,接著用紗布將豆渣分離,即得到生豆漿。將生豆漿加水燒開,持續5至10分鍾,即可食用。生豆漿必須完全煮沸,以破壞會引發過敏的黃豆皂鹼。榨豆漿得到的副產品豆渣也可食用。

亦有使用無需過濾的高速研磨加工法,因為無需過濾殘渣,而令到大豆的纖維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