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常飯店的菜名
十大家常菜做法——麻婆豆腐
1.准備材料:豆腐切丁、牛肉切末、豆瓣醬、鹽、酒、干紅辣椒碎、青蒜、薑末、花椒粉、水澱粉、醬油、少許糖。
2.鍋內加少許菜油,大火加熱,油熱後依次加入豆瓣醬、鹽、干紅辣椒、青蒜、薑末、花椒粉、牛肉末、也可將牛肉末用上述調料腌好後一並加入。 炒香。
3.加入切成小塊的豆腐。改小火,煮沸。
4.待豆腐熟後,改大火,加入由水澱粉、糖、酒、味精、醬油調好的芡汁。待芡汁均勻附著後,關火,起鍋。
5.起鍋,撒上花椒面,香噴噴,川味十足的麻婆豆腐上桌啦!
十大家常菜做法——可樂雞翅
原料:雞翅中6-8個,可口可樂一小杯,辣椒粉少許,孜然少許(成粒的孜然,不要粉末的)。
步驟:鍋里放水,等水燒開後下雞翅,雞翅7成熟即可。濾干水備用。
油多放,用蔥花和大蒜爆鍋,下雞翅,放孜然和辣椒粉,大火,炒炸,炸到皮略焦為最好。
用勺子把多餘的油撇出來,把可樂加進去,加鹽和味精,一點水都不要放,等可樂快燒乾的時候把火燒微關小一點收汁。
在燒可樂的同時可以用勺子把蒜末和蔥末撇去。
最後盛盤的時候別忘了把汁也一起盛了。
這道菜比肯德基的雞翅還好吃。雞翅香辣,酥到骨頭里去了。
十大家常菜做法——回鍋肉
原料:豬後臀尖,青蒜
輔料:豆瓣醬,豆豉,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 開水下肉,煮20分鍾左右,其中放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撇去浮沫,待筷子能插入肉中,關火,泡5分鍾,再出鍋
青蒜拍一下,切斜刀段,肉切成大薄片,看你的刀功了,越薄越好
鍋內放少許油,下白肉,煸炒,肥肉變的捲曲,透明後,把肉鏟到鍋邊(這個是懶人的做法!呵呵!其實應該是把肉先鏟出來在炒豆瓣醬的),下豆瓣醬,煸出紅油,下豆豉,姜絲,青蒜,同炒。這個菜炒時不用加鹽,因為豆瓣醬已經夠咸了。
青蒜略變軟,淋黃酒,就可以出鍋了。
十大家常菜做法——紅燒肉
1、炒鍋洗凈,燒熱,下兩湯匙油,放三、四湯匙白糖,轉小火。
前期准備:五花肉一塊,切成一厘米見方的條狀。
2、不停地用炒勺攪動,使白糖溶化,變成紅棕色的糖液,這也叫炒糖色。
3、把切好的五花肉倒入,炒均勻,使每塊肉都沾上糖色。
4、加醬油、料酒、生薑、冰糖、鹽少許,燒開,再轉小火燒二、三十分鍾左右。等汁揮發得差不多,加大火收汁。
5、這就是做好的樣子了
十大家常菜做法——酸菜魚
1、一般用草魚或者黑魚為好。
2、洗魚,注意洗凈腹腔中的黑膜。
3、剪去魚翅...(晾乾後做魚翅也不錯……哈哈)
4、將魚切成段。
5、用手壓住魚段,另一手拿刀貼住魚脊骨上沿推近,感覺著魚骨的位置,及時調整行刀的方向...切不好的話多買幾條魚練習先:)
6、拆魚骨。魚頭對切,片下的魚肉,還有剩下的魚骨……如果喜歡連骨頭一起吃,也可以忽略此步...
7、把片下來的魚橫放,沿著魚尾至魚頭的方向用刀逐一片下,每片厚度大約5-7毫米左右。此處注意! 方向不要搞反了,不然煮出來魚片會碎的~~
8、取一個雞蛋,左右手倒一倒,倒出蛋清備用
9、魚骨切成段,和魚片魚頭一起放入盆中,加鹽及料酒攪拌,再放入蛋清抓拌均勻,靜置20分鍾~ 等待一會,嘿嘿
10、酸菜……………………翠花,上酸菜。。。。一包兩包都可以,喜歡就多放點。
11、切酸菜,成段
12、鍋中放油燒熱,最好是大油,不過為了......還是用普通的油做吧!倒入切好的酸菜翻炒 ………………然後加入水或者高湯燒開
13、先放入魚頭和魚骨,小火燉煮5-7分鍾~ 樣子不太好看,呵呵!
14、下入其他的魚片,大火2-3分鍾~ 如果不喜歡魚頭,也可以不要魚頭的,省略...
15、放入鹽、胡椒粉、花椒粉、味精等調味,一鍋美味的酴菜魚就大功告成了!
十大家常菜做法——宮保雞丁
材料:雞脯肉·400 克 炸花生米·50 克 雞蛋·1 個 大蒜·5 瓣 澱粉·適量 干辣椒·10 個
註:可酌情配料
調料 :食用油·500 克(實耗50 克) 香油·1 小匙 醬油· 大匙 料酒·1 大匙 香醋·1 小匙 精鹽·1 小匙白糖·1 小匙
味精· 小匙
做法
1.雞肉洗凈切丁,用蛋清、鹽、澱粉腌拌均勻;蒜洗凈切末;
2.食用油入鍋燒熱,雞丁下鍋炸熟,撈起瀝油;
3.鍋中留油少許,爆香乾辣椒、蒜,再下入雞丁翻炒;
4.最後放醬油、料酒、味精、糖、醋、水、澱粉、香油炒勻並勾芡,最後加入花生米炒勻即可。
花生米一定要在菜起鍋前下鍋,以免長時間在鍋內翻炒,影響花生米的酥脆感。
十大家常菜做法——水煮魚
草魚一條,片成魚片。
魚肉和魚骨頭分開腌制,(調料是一樣的)魚骨頭放的調料要放得重一些。因為肉厚....我是這么想的哈:)
把片好的魚片加入一個雞蛋清、適量的鹽、花椒粉、胡椒粉、雞精、澱粉、料酒腌制30分鍾左右
鍋里放少量的油,放入大蒜和薑片。爆香後棄之不用
這個油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是用來炸魚骨頭的,因為魚骨頭厚,和魚肉片要求的火候不一樣
放大量油,幾十秒後放入花椒,小火慢慢炸
花椒炸出香味後,加入干辣椒(這兩步過程一直用小火)
等鍋內的辣椒顏色變深後,把腌好的魚肉在鍋內滑開(腌好的魚肉最好用清水洗去上面的東東,因為那會讓油渾濁不清)
嘿嘿~~`和飯店裡味道一模一樣的水煮魚就可以出鍋,開吃了:)
十大家常菜做法——魚香肉絲
材料:瘦肉 250克、水發木耳70克、胡蘿卜半根、泡椒末30克、蔥2棵、姜1小塊、蒜5瓣、澱粉適量
調料:食用油、醬油、高湯、香醋、鹽、白糖、雞精
做法:
1、將瘦肉洗凈切成粗絲,盛於碗內,加鹽和水澱粉調勻;
2、蔥姜蒜洗凈切絲備用。
3、木耳和胡蘿卜切絲備用。
4、把白糖、醬油、香醋、精鹽、蔥花、薑末、蒜末、高湯、雞精、水、澱粉調成魚香汁。
5、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熱油時倒入肉絲,炒散後下入泡椒末,待炒出色時,再將木耳、胡蘿卜絲和魚香汁倒入,急炒幾下即可。
十大家常菜做法——糖醋排骨
材料:肋排·500克 香蔥·1棵 生薑·1塊 大蒜·2瓣 澱粉·適量
調料:食用油·500克(實耗45克) 醬油·1/2大匙 香醋·1大匙 精鹽·1/2小匙 白糖·1大匙 味精·1/2小匙
做法:
1.排骨洗凈剁成小段;姜、蒜洗凈切片;香蔥洗凈切末;
2.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熱時,將排骨炸至表面呈焦黃色時撈起瀝油;
3.鍋內留底油,加入鹽、醬油、味精、薑片、蒜片,與排骨同炒,倒入沒過排骨麵的溫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燉煮30分鍾;
4.排骨入味香軟時,加糖、醋、香蔥末,用水澱粉勾芡,大火收濃汁即可。
特點:色澤紅潤,酸甜醇香。
解饞一點通:糖和醋要最後放,酸甜的口味才能出來。
十大家常菜做法——酸辣土豆絲
一、酸辣土豆絲,是道家常菜,做法簡單,所需的原料只是一個土豆,一點小辣椒,一點花椒和蒜瓣
二、把土豆去皮切絲,越細越好,刀功啊~~再把青紅椒切絲,蒜瓣切粒
三、土豆絲切好,過冷水去澱粉,這樣炒出的菜口感脆。
四、准備好鹽和白醋,用白醋會是菜品看著色彩干凈。
五、開火、坐炒鍋、添油。
六、油溫熱時,把花椒粒放進去,炸出香味。
七、花椒一定要撈出不要,不然吃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八、油熱時,把辣椒絲和蒜粒放入爆出香味。
九、掂鍋翻炒幾下。
十、放白醋。
十一、放鹽,動作要快。
十二、再翻炒幾下,使鹽味更勻。
十三、菜熟裝盤、整形,一盤酸酸辣辣脆脆的土豆絲就可以上桌了
② 正宗麻辣燙的做法及步驟
麻辣燙的底湯配料!!! (zt)
菜油200克(約耗135克),豬油100克,豆瓣醬30克,泡薑片30克,泡辣椒節40克,蒜瓣10瓣,老薑50克,花椒15克,白糖25克,精鹽10克,味精5克,胡椒面3克。另加雞湯或鴨湯500克.
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熱,下泡薑片、泡辣椒節、豆瓣醬末、老薑(拍破)炸幾下,潷去余油,下豬油、蒜瓣、花椒等再炸幾下,倒入雞或鴨湯,煮10分鍾,下白糖、鹽、味精、胡椒面,燒開,打去浮沫,就行了 此湯也可作為火鍋的鍋底
1》牛華麻辣燙
有人說火鍋是個美艷時髦的重慶都市女郎,那我說麻辣燙則是個清秀飄逸的四川鄉下姑娘,而且照樣潑辣水靈。當重慶人津津樂道於其魅力十足的火鍋時,四川人也以自己風味獨特的麻辣燙而自豪;當「小天鵝」火鍋以其遍布全國的連鎖店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時,四川麻辣燙也以其無孔不入的攻勢占據了全國市場。
四川麻辣燙以樂山一帶為代表,樂山麻辣燙的佼佼者則集中在五通橋區。說起五通橋這個彈丸之地,確是四川鼎鼎有名的「食府」之一,西壩豆腐、麻辣燙和豆腐腦都產於此;而該區的牛華鎮,更是有著最佳麻辣燙和豆腐腦之稱的「雙料食府天堂」。
牛華麻辣燙既能飽肚子更能解饞,可做法並不復雜:其湯汁以雞湯加入桂皮、陳皮、干辣椒段、胡椒、八角、三奈、漢源花椒、豆腐乳汁、醪糟汁等熬制而成,用砂鍋置於文火上,放在環形的桌內,使鍋沿略高於桌面。說清麻辣燙的主料可真五花八門,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到枝頭掛的、土裡生的,應有盡有:鴿肉、雞翅、腳皮、雞脯、雞腿、鴨舌、鴨掌、鵪鶉蛋、牛肉、牛肚、羊肉、對蝦、龍蝦、鯽魚、泥鰍、鱔魚、土豆、紅薯、側耳根、黃瓜、苦瓜、扁豆、蘑菇、香菇、金針菇、麵筋、豆皮、粉片、粉絲、海帶、木耳、豆芽、豆腐乾、油豆腐、苦筍、高筍、萵苣葉(欲稱鳳尾)、蓮藕……除粉片、粉絲和豬血旺是置於竹漏勺中煮熟,豆芽和側耳根是用細線捆在竹簽上外,其餘主料或切成片、或剁成塊、或撕成絲,穿在細細的竹簽上,分門別類地放在小方簍里。顧客可以根據口味自由挑選。不同於成都麻辣燙那樣用精鹽、辣椒末、花椒末、味精、蔥花配成的干碟,也不是一般的紅油辣椒碟,牛華麻辣燙的作料碟又堪稱一絕:麻辣燙中堪稱極品的是鴨舌,牛華人俗稱「飛機」,其鮮嫩爽口程度不知比牛肚、鴨掌和泥鰍強上多少倍!
牛華麻辣燙一般分紅白簽:每隻一毛的白簽是素菜和較為便宜的葷菜,五毛一隻的紅簽大多是葷菜。花不到100元,連帶酒水,就能讓五六個人體面地吃個暢快。冬天圍著火爐吃的渾身暖烘烘,夏天就著冰啤酒清熱敗火。麻辣燙小店遍布城鄉大街小巷,老少咸宜。
近年來,牛華麻辣燙不僅在四川小吃中奠定了其「蜀酋」地位,而且還走出四川,為全國人民帶去了愜意的享受。
2》麻辣燙的製作方法
配料:(根據自己的愛好,原料的種類、多少可增可減)
葷菜:兔腰50克、毛肚50克、鱔魚50克、豬環喉50克、午餐肉50克、鴨腸30克
素菜:藕片80克、萵筍80克、冬瓜50克、香菌50克、豆腐乾50克、白菜80克、花菜50克、青菜頭80克
調料: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縣豆辦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紹酒20克、姜米10克、精鹽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鮮湯1500克
製作程序:
1、制鹵水。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後,下郫縣豆辦(先朵細)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後立即下鮮湯。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開後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2、制主料。將勞菜洗凈、兔腰、鱔魚、鴨腸切成2厘米長寬的方塊;毛肚、豬環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凈的竹簽,將餚穿成約三四十克一串。
3、燙制。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竹簽燙制,根據不同菜餚的火候燙製成熟。
4、蘸食。燙製成熟的菜餚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根據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後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
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燙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是比較容易成熟的。不能採用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鱔魚、帶魚一類的菜餚,燙制的時間也應長一些,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過快,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不熟的問題了。
3》麻辣燙
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四川產的《鵑城牌》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籽油250克
2、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
3、白糖3大勺;乾薑(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蔥(兩寸半節)250克;副食品店出售的150克大料一袋(回香八角山奈等);鹽適量(視你購買的豆瓣鹹度定,因有些廠家生產的豆瓣過咸);雞精一大勺
炒料火侯很關鍵:
1、熱鍋下油,油熟後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即關火)撈起待用
2、油鍋內下白糖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炒的過程中可視情況開一點小火,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此時糖泡呈金黃色,若轉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立即下姜、蔥、蒜及大料煸炒,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
3、開大火,將骨頭湯到入,加鹽(以湯料的鹹度投放,略比平常的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後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小火慢熬10分鍾後即可
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每次味道不足時,往湯內加料即可(喜麻辣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注意事項:
1、炒糖時,只能用小火,糖須炒至融化,並向油麵上泛泡才行(泡為金黃色,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樣湯料是苦的),這樣的湯色才會紅亮而湯內並無甜味
2、豆瓣必須用《鵑城牌》郫縣豆瓣才是正宗的,別的有很多產品不合格或味道不正
3、最好使用菜籽原油(即非精煉油),做出來的底料色香味均比色拉油等精煉油效果好些
一般麻辣燙或魚鍋湯料不須用牛油,如改做火鍋底料可換做牛油200克和100克菜籽油同炒(菜油燒熟後再下牛油,其餘過程不變)。
4》麻辣燙
其實正宗的成都麻辣燙要很多種料炒,當初媽媽做的時候還拜託人開了張清單,我瞟了眼,可能有十多二十種吧。把料選好磨粉,用植物油加鹵油(就是煮四川的鹵菜的湯,因鹵菜都是肉食,煮了之後湯上面漂的油就是鹵油,很香的 )炒,有的還要加牛油。然後加高湯和一些配料燒開就可以涮了。
我現在也在外地吃不成正宗的麻辣燙,給你講一種我自創的吧,我自己覺得還是滿過隱的。
因為自己做料不可能齊全就做雞火鍋
備料:
雞、陴縣豆瓣(多少根據個人喜好)、干辣椒(多少根據個人喜好)、花椒(多少根據個人喜好,我是覺的多才過癮)、胡椒、大料少量、茴香少量、姜、蔥、香菜、鹽、雞精、油、各種要涮的菜。
做法:
1、雞剁塊,下鍋(不需加油)炒干水分
2、鍋里燒油(可多點),油開後放豆瓣、辣椒、花椒、姜,炒一下,倒入雞塊、辣椒炒,加鹽
3、炒香後加入水煮,放入胡椒、大料、茴香、蔥、雞精,開後即可涮啦!
4、碟子:香菜切細末,加雞精,根據個人口味加鹽,喜歡辣就要湯鍋上漂的油,不喜辣就要鍋里的湯,拌好,就開動啦!
5》麻竦燙鍋底
配方:
菜籽油半斤、豬油半斤、牛油半斤、花椒2兩、干辣椒4兩、郫縣豆瓣1袋、冰糖2兩、生薑半斤、大蒜半斤、草果5個、小茴少許、丁香25顆、桂皮5小塊、雞精一兩
方法:
三油混合--加冰糖小火炒化--加郫縣豆瓣小火炒香(至少半小時),不能使糖炭化,要不然會發苦--把剩餘(中葯除外)一起炒,待生薑大蒜出味後--分5鍋--加水(最好是骨頭湯)--平分加入中葯熬半小時即可
③ 求麻辣燙的湯底和醬汁的配料及做法.
做法步驟
1、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熱,下泡薑片、泡辣椒節、豆瓣醬末、老薑(拍破)炸幾下,潷去余油,下豬油、蒜瓣、花椒等再炸幾下,倒入雞或鴨湯大約煮至10分鍾左右,下白糖、鹽、味精、胡椒面,燒開,打去浮沫,就行了。此湯也可作為火鍋的鍋底。
2、放菜籽油適量,油溫六成,放白糖炒成流湖狀,待油溫上升直到九成,下嫩雞腿,待顏色成鮮紅略重,加高湯,稍煮,放牛油,豬油,雞骨,羊骨,水牛肉,放川花椒,八角,桂皮,涼姜,肉扣,香葉,草果,少許老抽,慢火輕燉。另起鍋,放菜油,炒豆瓣醬出香味,放薑末;待肉爛,湯成色,後三次除異味,湯成
④ 什麼菜好吃又好看又簡單
一·祈福蛋
光看名字就覺得是道很美好的菜,材料簡單卻一點也不平凡,蝦、肉末、鵪鶉蛋完美的優質蛋白組合。
這道什蔬搭配的「白菜」百財上素卷,營養豐富、清淡化油膩,是葉子家重要的年夜菜之一。
做法:
1.木耳泡發,紅蘿卜、秋葵、木蟹味、木耳切段。
2.把白菜、韭菜放入水裡煮軟,撈出備用。
3.秋葵、紅蘿卜、木蟹味、木耳炒熟,調味。
4.取一片白菜,包各種材料,捲起,綁上韭菜。,蒸5分鍾。
⑤ 雞翅,雞腿怎樣做比較好吃,求好的烹飪方法
川菜:1斤雞翅或雞腿切大拇指頭大小的丁,洗凈.用少許的鹽.料酒攪拌均勻,放淺粉(紅薯粉最好)攪拌至肉丁表面有一層薄粉.沾手為止。腌制15-20分鍾。寬油.中火.下鍋翻炒1分鍾以內撈起。倒去大部分油,鍋里剩下2-3兩油,尖椒3兩切小段.花椒0.8兩,大蒜.姜各1兩,下鍋大火翻炒,期間加少許料酒和少許的水。加入1勺白糖,半勺醋。待翻炒出香味時,加入雞精.味精.雞丁,蔥段,翻炒1-1.5分鍾就可以起鍋。哇C!!!好香哦。呵呵。我經常做這道菜。註:翻炒佐料時,應該掌握火候,鍋里溫度很高時加少許料酒和少許的水。多加幾次。味道就出來了。
還有就是在超市買一包自家鹵,按說明加入適量的水,和雞翅或雞腿放進鍋里煮,煮開後轉小火煮,煮得肉軟為止,呵呵也好吃的。
⑥ 便當要怎麼做才美味呢
材料白米飯,雞中翅,西蘭花,甜玉米,胡蘿卜,黃瓜皮,紅甜椒,生菜可樂,老抽,生抽,料酒,雞精,姜蒜片做法 1、把雞翅劃幾道口子,放點雞精,倒上老抽生抽,料酒,可樂倒滿淹沒雞翅,腌著備用。 2、西蘭花好甜玉米,熱水灼熟,切合適大小擺盤裝飾用。 3、把胡蘿卜,甜椒黃瓜皮切片用模具壓出各種可愛的花型備用。 4、把米飯放入模具壓出兔子頭形狀。 5、起油鍋,冒煙放入蒜薑片,在平底鍋內一隻只把雞翅平放煎下,雞翅變色,把第一步中腌制過雞翅的湯水倒入鍋里,愛吃甜的還可以再加點可樂,汁水收干,關火。 6、擺盤。盤底放上洗干凈的生菜,把雞翅放上面,再擺上玉米,西蘭花還有裝飾的那些壓花。米飯兔頭上面放上用黃瓜皮壓出來的嘴巴鼻子眼睛。材料白米飯一碗,海苔一片,巧克力糖做法 1.小狗的製作:用保鮮膜包住適量白米飯,團成一頭大一頭小的橢圓形成小狗的頭部形狀 2.去掉保鮮膜,將小顆巧克力糖安在頭部眼睛部位 3.再將海苔剪出小狗鼻子形狀,貼在小狗的鼻子部位。把海苔剪成嘴唇形狀,安在嘴巴部位成為小狗的嘴巴 4.再用上面的方法做出小狗的兩只耳朵和四肢,用海苔貼出小狗腳掌 5.澡盆製作:找一個類似澡盆的餐具,把事先做好的椰香咖喱雞腿或者咖喱牛腩盛入至容器一半的量 6.輕輕把小狗狗的各個部位組裝到澡盆中即成
⑦ 古代有什麼菜名
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這是中國的八大菜系
魯菜代表:詩禮銀杏,一卵孵雙鳳,八仙過海鬧羅漢,孔府一品鍋,神仙鴨子,帶子上朝,懷抱鯉,花藍桂魚,玉帶蝦仁,油發豆莛,紅扒魚翅,白扒通天翅。
川菜代表:麻婆豆腐 辣子雞丁 東坡肘子 豆瓣鯽魚 口袋豆腐 酸菜魚 夫妻肺片 螞蟻上樹 叫化雞 茄汁魚卷 魚香肉絲 干煸冬筍 魔芋燒鴨 鍋貼魚片 麻辣肉丁 魚香茄餅 冬菜肉末 粉蒸雞
粵菜代表:鹹菜燜豬肉 釀茄子 釀豆腐 梅菜扣肉 客家鹽焗雞 紅糟排骨 清風送爽 炊太極蝦 廣式燒填鴨 池塘蓮花
閩菜:佛跳牆 醉排骨 荔枝肉 扳指干貝 尤溪卜鴨 七星魚丸湯 軟溜珠廉魚 龍身鳳尾蝦 清燉全雞 油爆雙脆 香露全雞 醉蚌肉
蘇菜:烤方 水晶餚蹄 清燉蟹粉獅子頭 金陵丸子 白汁圓菜 黃泥煨雞 清燉雞孚 金陵板鴨 金香餅 雞湯煮干絲 肉釀生麩 鳳尾蝦 三套鴨 無錫肉骨頭 陸稿薦醬豬頭肉 沛縣狗肉
浙菜:西湖醋魚 東坡肉 賽蟹羹 家鄉南肉 干炸響鈴 荷葉粉蒸肉 西湖蒓菜湯 龍井蝦仁 杭州煨雞 虎跑素火煺 乾菜燜肉 蛤蜊黃魚羹 叫化童雞 香酥燜肉 絲瓜鹵蒸黃魚 三絲拌蟶 油燜春筍 蝦爆鱔背
湘菜:海參盆蒸 臘味合蒸 走油豆鼓扣肉 麻辣子雞 洞庭金龜 網油叉燒洞庭桂魚 蝴蝶飄海 冰糖湘蓮 紅燒寒菌 板栗燒菜心 湘西酸肉 炒血鴨
徽菜:清燉馬蹄鱉 黃山燉鴿 腌鮮鱖魚 紅燒果子狸 徽州毛豆腐 徽州桃脂燒肉 清香炒悟雞 生熏仔雞 八大錘 毛峰熏鰣魚 火烘魚 蟹黃蝦盅 奶汁肥王魚 香炸琵琶蝦 魚咬羊 香菇盒
川菜菜名大全
雪花雞淖 • 火爆腰花 • 酸辣臊子蹄筋 • 熗黃瓜 • 麻醬鳳尾 • 家常海參 • 鮮花豆腐 • 壇子肉 • 魚香牛肉絲 • 參麥團魚 • 芹黃魚絲 • 芪燒活魚 • 魚香肉片 • 叉燒魚 • 清湯燕菜 • 復元湯 • 烏發湯 • 雞包魚翅 • 鍋貼雞片 • 椒鹽八寶雞 • 合川肉片 • 燴鴨四寶 • 魚香肉絲 • 豆瓣鯽魚 • 銀杏蒸鴨 • 一品海參 • 爆炒腰花 • 金錢雞塔 • 魚香荷包蛋 • 金錢海參 • 綉球魚翅 • 原籠玉簪 • 羊耳雞塔 • 火爆荔枝腰 • 鹽水肫花 • 荷包魷魚 • 沙參心肺湯 • 冬菜扣肉 • 醬酥桃仁 • 紅油耳片 • 醬爆肉 • 粉蒸排骨 • 豆鼓魚 • 魚香腰花 • 炸珍珠蝦 • 枸杞煨雞湯 • 黃豆芽排骨豆腐湯 • 雪花雞淖 • 火爆腰花 • 回鍋肉 • 玉兔葵菜尖 • 南鹵醉蝦 • 荷包豆腐 • 粉蒸牛肉 • 蟲草鴨舌 • 珍珠酥皮雞 • 酸菜肚片湯 • 鄉村嫩雞 川菜名菜• 雞絲米粉 • 芪蒸鵪鶉 • 香酥鴨 • 生爆鹽煎肉 • 椒鹽蹄膀 • 干煸鱔背 • 冬菜肉末 • 釀青椒 • 烤扁擔肉 • 一品豆腐湯 • 金錢口蘑湯 • 干燒魚翅 • 炒雞什件 • 醋溜黃瓜 • 酸辣海參 • 醬爆鴨塊 • 紅燒豬蹄 • 麻辣豆腐 • 麻婆豆腐 • 水晶南瓜 • 辣白菜 • 泡菜炒肉末 • 川西肉豆腐 • 白果燒雞 • 辣子雞丁 • 龍眼甜燒白 • 白果燒雞 • 吉利大蝦 • 軟炸蝦糕 • 糖醋雞圓 • 荷葉蒸肉 • 網油魚包 • 芝麻兔 • 參杞羊頭 • 夾沙肉 • 連鍋湯 • 燉雞汁 • 東坡肘子 • 玻璃魷魚 • 酸辣海參 • 開水白菜 • 杏仁銀肺湯 • 口袋豆腐 • 芝麻肉絲 • 桃酥雞糕 • 金錢芝麻蝦 • 酸菜魚 • 參蒸鱔段 • 香酥山葯 • 豆渣豬頭 • 鹽煎肉 • 紅燒捲筒雞 • 干煸肉絲 • 栗子白菜 • 砂鍋魷魚 • 三絲魚翅 • 夫妻肺片 • 芹黃燒魚條 大眾菜• 鵝黃肉 • 糖粘羊尾 • 蛋酥花仁 • 生燒筋尾舌 • 炸班指 • 網油腰卷 • 百仁全鴨 • 軟炸白花鴿 • 一品酥方 • 魚香茄餅 • 荔枝魷魚卷 • 燈影苕片 • 花椒雞丁 • 蔥辣魚條 • 玉竹心子 • 丁香鴨 • 螞蟻上樹 • 五香脆皮雞 • 東坡墨魚 • 魔芋燒鴨 • 陳皮雞 • 煙熏排骨 • 豆苗炒雞片 • 炸花仁腰塊 • 火爆肚頭 • 瓤甜椒 • 腐皮蝦包 • 南排雜燴 • 豆苗炒蝦片 • 干燒魚翅 • 宮保雞丁 • 蔥辣魚 • 豆瓣肘子 • 魚香碎滑肉 • 辣子雞丁 • 棒棒雞絲 • 茄汁魚卷 • 金鉤青菜心 • 炸饊子 • 辣子肉丁 • 香椿白肉絲 • 水煮牛肉 • 糖醋紅柿椒 • 紅棗煨肘 • 涼粉鯽魚 • 東坡肉 • 清蒸青鱔 • 白汁魚肚 • 山楂肉乾 • 雞蹄花 • 果仁徘骨 • 紅燒舌尾 • 片皮掛爐鴨 • 樟茶鴨 • 麻辣肉丁 • 蝦須牛肉 • 椒麻雞 • 重慶毛血旺 特色菜• 西芹百合草莓炒臘肉 • 太白鴨子 • 筒子肉 • 雞豆花 • 薑汁熱味雞 • 薑汁熱窩雞 • 泡菜魚 • 甜椒肉絲 • 蟲草鵪鶉 • 荷葉粉蒸雞 • 豆瓣海參 • 枸杞海參鴿蛋 • 涼拌怪味雞 • 首烏肝片 • 豆渣豬頭 • 龍眼咸燒白 • 粉蒸雞 • 砂仁肚條 • 鍋貼魚片 • 雞絲海蜇 • 火爆雙脆 • 干煸冬筍 • 泡菜肉末 • 浦江蟹羹 • 酸辣白菜 • 榨菜肉絲 • 川芎茶 • 水煮肉片 • 人參全雞煲 • 三杯雞 • 麻油雞 • 鴨掌包 • 開水白菜 • 三菌燉雞 • 菠餃魚肚 • 貴妃雞翅 • 冬瓜燕 • 杞鞭壯陽湯 • 紅杞活魚 • 清水白菜 • 水滸肉 • 樟茶鴨子 • 網油包燒雞 • 籮粉魚頭豆腐湯 • 小煎雞 • 番茄豆腐炒肉片 • 麻油火雞腎 • 辣椒魚 • 五花肉炒豆腐泡菜 • 牛腩煲 • 蘆筍牛肉 • 干蒸黃魚 • 豆瓣魚 • 三菌燉雞 • 菠餃魚肚 • 貴妃雞翅 • 冬瓜燕 • 杞
魯菜
烤小雞 雪梨肘棒 素鍋烤鴨 鍋塌雞簽 鍋燒雞 烤花攬桂魚 紙包雞 泰安三美豆腐 芝麻魚球 拔絲蘋果 熬黃花魚 紅燒魚唇 龍鳳雙腿 四喜鴨子 泰山赤鱗魚 酥炸春花肉炸豆腐丸子 胡椒海參湯 雙烤肉 奶湯銀肺 換心烏賊 餾魚片 炸菠菜脯 麻粉肘子 雙味蹄筋 荷葉肉 福山燒小雞 素火腿 冬菇燒蹄筋 砂鍋三味 奶湯鮮核桃仁 什錦蜂窩豆腐 山東菜丸 燒羅漢麵筋 鍋燒鴨 整魚兩吃 燜大蝦 蜜汁金棗 龍眼鳳肝 蜜汁梨球 鳳尾金魚 蒜苗火雞排 烤花攬鱖魚 楊梅蝦球 酒香椒鹽肘子 奶湯蒲菜 清湯柳葉燕菜 油爆雙脆 瑪瑙銀杏 炒豆腐腦 番茄松鼠魚 珊瑚金鉤 扒釀海參 落葉琵琶蝦 南煎丸子龍潭釣玉牌 軟燒豆腐 炸灌湯丸子 紫桂燜大排 全蝦三做
粵菜
辣拌血蛤 香煎茄片 炒桂花魚翅 蒜子燜酣魚 廣式鹵鴨翅 西汁乳鴿 客家釀豆腐甘菊豬肚 燒瓤鮮沙蟲 子蘿鴨片 金陵片皮鴨 口福雞 花雕雞 果汁鵪鶉 打邊爐 金龍乳豬 紅斑二吃 蜜汁叉燒 清燴海參 古法扣全端 乳酸菌果汁醬 京乳藕片 枸杞豬肝瘦肉湯 古老肉 紅燒豬手 三色龍蝦 三皮絲 嘉禾雁扣 蒜香鯰魚 牛蒡香羹 雪花片湯 靈芝雞湯 干炒牛河 金銀菜東菇墨魚煲豬踭 香蕉百合銀耳湯 涼拌海蜇 蘭度鴿脯 炸子雞 茄汁明蝦 脆薯鳳尾蝦 魚膠圓肉燉水鴨 海參燉瘦肉 秘制國葯中華鱉 西檸蜜糖乳鴿皺紋圓蹄 蓮子山葯粥 劍花蜜棗豬肺湯 園林香液雞 酸湯龍骨面 紅扒羊肉 蜜椒蝴蝶片五柳脆皮魚 白玉翡翠 梅菜蒸魚尾 馬鈴薯筍燜雞 肉釀生麩圓 豆泥紅棗 蘋果牛肉燉煮羅漢果燜瓜子雞 椰盅海皇 昆布海澡瘦肉湯 青蒜鯉魚湯 粟米香菇排骨湯 三蛇羹 爆人參雞片 雙菇燉南蛇 蚝油生菜 黑雞拆燴老貓公 芥菜鹹蛋魚頭湯 香荽魚松釀銀蘿 梨花豆腐湯 蘿卜泡菜 蘋果燉魚 貝絲扒菜膽 鳳梨燴排骨 可口的葡萄醋 牛蒡沙拉 沙丁魚烙 淳安辣椒醬 溜肝尖 西柚三文魚 鮮竹牛肉 涼瓜浸田雞 舒心駐顏老火湯 八珍鯇魚清湯銀耳 玉須泥鰍湯 什錦燴飯 花生紅米飯 蝦膠龍鳳卷 檸檬雞 芙蓉煎滑蛋 車前子油燜蝦 瓜薏米淡菜湯 羅漢果西洋菜豬踭湯 菜乾鴨腎蜜棗湯 蚝皇鳳爪 番茄蛋花湯 猴頭菇燉竹絲雞 銀耳杏仁百合湯 葛根清肺湯 生魚葛菜湯 雪花魚翅 香酥鳳腿 西紅柿肉片湯 雜豆小麥粥 芥蘭炒香腸 槐花豬腸湯 荷葉雞 潤燥黃豆肉排湯 白汁鯧魚 咖喱海鮮鍋 酥鹽雞塊 潮州肉凍 紅棗燉蠶蛹 梅乾菜燒肉 油豆腐鑲肉 鹿角菜蛤蚧水魚湯 石榴雞 三菇浸魚雲 西式蘆筍湯 秘制鴛鴦雞 蘆筍煎黃菜 淺色海鮮豉油 煎丸子 桑杏燉豬肺 扁豆薏米燉雞腳 姜絲肉蟹 板栗燜仔雞 鮮粟子雞肉湯 豆腐咸魚頭湯 芡實豬肚湯銀杞明目湯 蜜豆魚片 菊花豬肝湯 韭菜炒肉 奶味蘆筍湯 麻仁當歸豬踭湯 生炊麒麟魚 涼瓜肉排湯 潤肺菜乾湯 燕窩燉雪梨 羅漢果八珍湯 山楂核桃茶 番茄海蜇 沙參玉竹老鴨湯 雪梨豬踭湯 淡菜紫菜瘦肉湯 米茸芋絲蝦煲 七彩瓤豬肚 烏骨雞歸黃湯 密汁牛蒡
參果燉瘦肉 玉米羹 五彩牛肉絲 元寶牛蒡
川菜
醋溜黃瓜 金錢口蘑湯 一品豆腐湯 釀青椒 烤扁擔肉 冬菜肉末 干煸鱔背 醬爆鴨塊 干燒魚翅 生爆鹽煎肉 芪蒸鵪鶉 雞絲米粉 籮粉魚頭豆腐湯 炒雞什件 川西肉豆腐水晶南瓜 泡菜炒肉末 軟炸蝦糕 龍眼甜燒白 吉利大蝦 鍋巴肉片 苦瓜釀肉 糖醋紅柿椒 芹黃燒魚條 炸班指 網油腰卷 百仁全鴨 荔枝魷魚卷 軟燒仔鯰 玉竹心子 魚香碎滑肉 巴國玉米糕 生燒筋尾舌 白果燒雞 鴨掌包 雙色玫瑰魚 酥皮龍蝦 鷹揚虎視 七星魚丸湯 魚香肉片 鮮花豆腐 荷花豆腐大蝦 復元湯 沸騰羊肉 辣炒魷魚絲 麻辣白菜 油淋筍雞 網油包燒雞 碎米雞丁 家常雞塊 豆苗炒雞片 醬酥桃仁 醬爆肉 荷包魷魚 沙參心肺湯 鹽水肫花 火爆荔枝腰 羊耳雞塔 原籠玉簪 銀杏蒸鴨 一品海參 椒鹽八寶雞 荷包豆腐 燴鴨四寶 麻辣豬肝 戀愛豆腐 菠餃魚肚 鮮椒嫩仔雞 蟲草鴨舌 回鍋肉 爆炒腰花 參麥團魚 成都蛋湯 叉燒魚 炒麵線 南排雜燴 炸蒸肉 牛膝蹄筋 川味牛肉 荷葉鳳脯 果仁排骨 苕菜獅子頭 蒲江蟹羹 白汁魚肚 瓤甜椒 麻油雞 魚香腰花 豆鼓魚 紅油耳片 手撕雞 黃燜雞塊 鹽煎肉 珍珠圓子 紅椒爆鮮蝦 正宗重慶辣子雞 海鮮拼盤 魚香荷包蛋 艄公號子魚 香辣蝦 貴妃雞翅 毛肚火鍋 紅燒蹄筋 豆腐鯽魚 生炒蒜苔肉 干煸四季豆 紅燒獅子頭 蔥辣魚條 雪花雞淖 羊肉湯鍋 紅棗煨肘 燉牛掌 網油魚包 炒豌豆夾 紅燒牛腩 蠶豆炒蝦仁 涼粉鯽魚 紅油抄手 干煸鱔魚絲 糊塗雞 連理雙味魚 南薺燒鴨丁 蓉城鴛鴦卷 蝦須牛肉 辣椒蟹 四川家常酸辣湯 泡菜肉末 陳皮牛肉 火鞭牛肉
湘菜
紫龍脫袍 麻辣子雞 組庵魚翅 發絲百葉 水煮豬雜 煎連殼蟹 干鍋臘味河蚌 金魚戲蓮 瀟湘豬手 麻辣田雞腿 辣椒炒肚片 炸八塊 芙蓉鯽魚 葵花蝦餅 酸辣雞丁 風情羊柳 翠竹粉蒸魚 東安雞 臘味合蒸 浪花天香魚 好絲百葉 玻璃鮮墨 口味蝦 酸辣肘子 黔味大蝦 老媽子帶魚 清湯柴把鴨 馬蹄白果蛋花湯 東安子雞 酸辣狗肉 辣椒魚 洞庭金龜 麻仁香酥鴨 開屏柴把桂魚 干鍋手撕包菜 菊花青魚 火腿炒茄瓜 剁椒魚頭 冰糖湘蓮
閩菜
銀耳川鴨 一品鯧 爆炒羊肚 蛋拌豆腐 龍須燕丸 炸雞排 生炒海蚌 七星丸 沙鍋鱔魚 什錦豆腐煲 香油石鱗 干貝水晶雞 肉米魚唇 蟶溜奇 白焯響螺 油條西舌 閩生果 金錢干貝 銀杏芋泥 香露全雞 一品鮑魚 醉排骨 苦中作樂 玟瑰大蝦 馬蹄雞丁 椒鹽肚尖 太極芋頭 佛跳牆 廈門薄餅 沙司牛尾 八生火鍋 水晶蹄膀香餚肉 炒芙蓉蟹龍身鳳
尾蝦 魚腩煲 彩色肉絲 葷羅漢 糟片鴨 西瓜盅 干燒牛肉片 芝麻豆腐 拉糟魚塊
浙菜
香橙糕 酥炸牛肉卷 藕香芹味 海米燒菜花 紅燒猴頭蘑 糖醋雞塊 餛飩香蕉卷 油燜春筍 鐵扒仔雞 麻醬白菜絲 拌雞塊 三蝦豆腐 糟熘魚片 拌萵筍 南肉春筍 菜心炒豬肝 瑞士排骨 糖拌菜心 糟油青魚劃水 菠蘿龍眼魚 麻醬拌豆腐 蝦米拌豆腐
蘇菜
揚州干絲 清燉蟹粉獅子頭 拆凍鯽魚 魚羊鮮 餚肉 珊瑚桂魚
徽菜
鴨黃豆腐 李鴻章雜燴 茶葉熏雞 徽式雙冬 玉兔海參 花菇田雞 板栗仔雞 鐵獅子頭
其他
酸菜魚 可樂雞翅 酸辣土豆絲 東坡肘子 蒜燒排骨 醋熘土豆絲 彩椒鮮蝦仁 香菇豆腐餅 百合炒魚片 魚香豆腐 雞蛋炒西紅柿 客家小炒 涼拌茄子 熗三絲 青椒肉片 椒鹽排骨 醬燜鯽魚 酸辣口水雞 土豆燉豆角 雙菜炒素雞 脆炒南瓜絲 芋頭扣肉 糖醋魚 皮蛋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