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花肉分為上五花和下五花,哪個更好吃呢
肥瘦適當的五花肉就是層層肥瘦相間,比例接近。吃起來才會不油、不澀,口感恰到好處。色澤明亮 明亮的色澤代表五花肉新鮮,過暗很可能是不新鮮了;而太鮮艷則很可能經過人工處理最好的五花肉是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明亮的色澤代表五花肉新鮮。
皮薄的五花肉決定了這樣的肉不會是老肉(有人商家會把母豬肉拿來賣,這樣的肉口感很不好),皮薄的肉吃起來比較細嫩香醇。選擇五花肉時可以用手摸,略微有沾手感覺,肉上沒有血。肥瘦分明。最好的五花肉在接近豬的臀部,這一部位的肉,三層分明,肉質較好,五花肉看你做什麼,是紅燒肉,還是回鍋肉,燒紅燒肉要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在鍋里煮一下去血腥味出鍋,鍋里下點油.醬油.糖炒的白糖化了起泡倒入五花肉,五花肉切成 4厘米左右見方、大小均勻的小塊,將五花肉焯水後瀝干水分;蔥切段、姜切片;然後再切成片,以最簡單的生抽作為蘸料。最簡單的做法,體現了食材的原味,鮮、甜、爽,肥而不膩。這地道的回鍋肉,香辣柔軟,油而不膩,是下酒菜也是下飯菜。
⑵ 教你正宗粉蒸肉的做法
南瓜粉蒸肉是家人最愛吃的一道葷菜,南瓜可以換成紅薯,土豆,菱角米,蓮藕等,又是另一種美味喲
南瓜粉蒸肉的做法
步驟step
1
南瓜粉蒸肉的烹飪技巧
技巧tips
1:用五花肉口感是最好的,其次用肥瘦肉3肥7瘦 2:肉片不可切的過厚,以免不容易入味 3:南瓜盡量選老的,會又面又甜
⑶ 炒回鍋肉·用豬什麼地方的肉最好
最好是五花肉
回鍋肉的做法
製作回鍋肉需要准備一些豬五花肉,紅椒,青椒,香乾,蒜苗,生薑,大蒜,大蔥段,郫縣豆瓣醬,花椒,雞精,鹽,白砂糖,醬油,甜面醬,先把青椒紅椒洗干凈,裡面的籽去除切成三角形,青椒也需要切成三角形,蒜苗清洗干凈以後切成斜段,豬肉洗干凈備用,用大火把鍋裡面的水燒開,然後再加入生薑片,大蒜大蔥段,花椒香味出來後就把豬肉放下去,一直煮到豬肉變六成熟,撈出來放到冷水裡面浸涼,然後再切成片狀,鍋裡面燒熱加油,油到四成熱的時候就把肉片放下去煸炒,炒到肉片打卷,再加入甜面醬,郫縣豆瓣醬翻炒均勻以後加入醬油上色,再加入白砂糖增加味道,加入適量的蒜苗,青紅椒,香乾炒到斷生,然後再加入雞精,鹽翻炒幾下就可以吃了。
四川回鍋肉,需要准備一些帶皮的五花豬肉,一些生薑片,紅椒,青椒,青蒜,料酒,生抽,豆瓣醬,連皮的豬肉洗干凈放進冷水鍋裡面煮熟,然後煮好的豬肉沖洗干凈,放涼再切成薄片,鍋裡面放一些油,把生薑片,肉片放下去用小火慢慢的煎到出油,表面變成金黃色,再加入一些紅油豆瓣醬,翻炒到出紅油以後加一些料酒,生抽,翻炒一會兒再加入一些青椒紅椒以及青蒜,翻炒到斷生最後加一些青蒜葉翻炒一會就可以出鍋了。
回鍋肉的烹飪技巧
製作回鍋肉一些烹飪技巧要了解清楚,首先一定要選擇當天宰殺的新鮮豬肉,太肥就會很膩,太瘦的話就會影響口感,太窄或者太寬都難以成型,所以應該肥四瘦六,後腿兩刀寬三指,肉一定要調味,用清水煮肉很難出現肉香味,所以水煮開以後需要先放入大蒜,大蔥結,生薑,花椒,等到湯的氣味香濃,再把豬肉放進去,六成熟的時候撈出來備用,不要煮得太軟,肉一定要好好的切,很多人等到肉冷了再切,這樣肥瘦很容易斷,太燙的話又會燙手,所以肉煮好以後可以放到冷水裡面浸一下,外冷內熱的時候開始切,配料要選擇合適,應該選擇正宗的郫縣豆瓣醬,油也一定要濃稠,火候要掌握好。
回鍋肉想要做得好吃,掌握火候是非常關鍵的,應該使用中火把肉片下進去,然後再加入剁碎的郫縣豆瓣,混合在一起翻炒,這樣可以讓色澤以及味道更好的收入到肉片當中,可以把肉片熬製成卷窩的形狀。
回鍋肉的營養價值
回鍋肉裡面所含有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多的,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營養元素非常豐富,像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的含量都非常高,可以達到很好的補鐵作用,又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女性朋友適當的吃一些,可以讓皮膚狀態變得更好。
⑷ 回鍋肉可以做粉蒸肉嗎
回鍋肉是不可以在做粉蒸肉了,別以為用回鍋肉做米粉肉,就失去了米粉肉的原有味道和品質了。
⑸ 五花肉的哪種做法好吃呢
五花肉,即是在豬肋排上的肉。五花肉的結構是一層瘦肉一層肥肉的間隔著,而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爛,做紅燒肉或扣肉都非它莫屬,傳說中的極品五花肉是10層。
用料:
五花肉、蔥、姜、大蒜、白酒、鹽、香油、糖、大料、花椒等。
做法:
1、五花肉清洗干凈備用,蔥切段、姜切片,准備一鍋清水,放入蔥段薑片,一小盅白酒,一顆大料、幾顆花椒,將五花肉放進鍋里,開火煮肉;
2、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燉煮20分鍾左右,關火後,讓肉在湯汁里冷卻至溫熱不燙手,拿出肉,切成片;
3、大蒜剝皮後清洗干凈,石臼里加入適量鹽,將蒜瓣放進去搗成泥,加入適量味極鮮醬油,少許糖和香油,愛吃辣的加些辣椒油,吃的時候,肉片蘸著蒜泥吃,很清爽。
⑹ 在川菜館吃飯,有什麼必點的菜式呢
在我國,最出名的菜系有八種,而在這八種菜系中,最受歡迎的應該就是川菜了。川菜口味比較重,以麻辣為主,很多人都對這樣的口味無法自拔,甚至還有一些不吃辣的人也喜歡川菜,一邊辣的死去活來,一邊又吃得特痛快,痛並快樂著。這么多人喜歡川菜,那川菜館自然也就少不了,於是就在我國各地都開了分店。說到這些,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說說6道必點的川菜,全是川菜精品,老闆:你是四川人?
第六:酸菜魚
酸菜魚跟大部分的川菜不太一樣,它的口味雖然也比較重,但卻是以酸為主,麻辣為輔。而且,酸菜魚也不會加紅油,完全就是炒酸菜的油和酸菜被炒出來的汁水,讓人看起來就很有食慾。
⑺ 回鍋肉哪裡的好吃
在外吃飯,隨意走進一家炒菜館子,瞧菜單拿不定主意,此時回鍋肉大概是最能拯救選擇困難症的那道經典菜。香潤、粗暴、明艷,回鍋肉因為簡單極致的誘惑,賢惠的穩妥感,無論在哪兒,都能撐起檯面。
回鍋肉自然是從小吃到大的。高三那一年,整日沉浸在題海書山裡,一到飯點兒,人人像餓狼一般沖進食堂,中午就期待著一頓完美的脂肪和碳水來消解學習的疲累。那時候覺得,只有食堂的三菜一湯里,裝著短暫的自由。
學校食堂有四層,二食堂的小炒炒得好,每天十點半,我們一群人便會提前去點菜,下了課直接認單子就餐。魚香茄子、水煮肉片、回鍋肉是常吃的,大多以爆炒油燜之法,味厚油旺。回鍋肉炒得極肥腴,配有豆豉、蒜苗、青椒,肉寥寥幾片,是要搶著吃的。
若要評判一家川菜館的優劣,回鍋肉當是第一標准。
煮肉之時,放一點姜蔥花椒粒,更易除腥,且能勾出肉香漣漣。醬油要放得恰到好處。太多,則畫面烏黑失調;太少,色相全無,使得食慾潰散。煎肉須得油脂析出兩三層,肉鍍上微微的焦黃,捲曲而不幹枯。肉香溫厚,而後方可調味配菜。
圖 / 視覺中國
大到新派川菜餐廳,小至街頭破陋小店,充滿著俠氣和市井氣的回鍋肉,熱烈而下,火爆而起,總能在煙火升騰之處,直面男男女女那洶涌的餓意和味蕾的沖動。
01
一頭豬身上,擁躉最多的就屬五花肉。南北廚人都深諳對五花肉的調伏之道,紅燒肉、鹵肉飯、回鍋肉、梅菜扣肉,或隱或顯,無不是將五花肉的腴美發揮到極致。如今的回鍋肉也大多選取三肥兩瘦的豬五花為原料,但是最早的回鍋肉用的卻是二刀肉(即後腿肉)。
同樣是肥瘦皆有,只是排列順序的差異,口感的層次也產生了些微的不同。五花肉開門見山,肥瘦相攜入口,美妙混同爆發,不分伯仲。二刀肉的刺激感來得猛烈。各自擁半,白肥紅瘦,豬皮的嚼勁,肥油溶溶在口,瘦肉的中庸,在舌間一一碾過,淋漓酣暢。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回鍋肉一詞,最早見諸文字,是1908年的《成都通覽》一書,而後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以前,川菜菜譜里關於回鍋肉的描述基本統一:肉用後腿二刀,煮後切薄片,佐料有豆瓣醬、甜面醬、醬油。
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那抹熟悉的醬香也是川渝人的標志性味覺印記。最為正宗的回鍋肉還要靠發酵兩年以上的郫縣醬紅豆瓣加持,這樣的豆瓣醬經了足足的風露恩澤,紅亮光潤,醬味圓熟。
老川菜大廚們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烹飪秘笈——放糖,糖既可以為肉類巧妙著色,且春風化雨般添增了菜餚的鮮爽。古典回鍋肉的做法,即是將郫縣豆瓣剁細,使得醬汁的鮮味物質肆意釋放。醬油上色,柔和甜醇的甜面醬,少許咸鮮的豆豉,不同的醬味最後被白糖的清甜包裹,共同詮釋出合而為一的復合感。吃在嘴裡,是那種輕快、盈動、飽滿,伴有絲絲回甜的醬香味,令人意猶未足。
這樣簡朴的驚艷,讓回鍋肉登上了川菜第一菜的寶座。所謂第一,不僅是碌碌百姓常思常念的心頭好,它還要足夠平常,於平常中見巧思。回鍋是那點巧思。味道當然是最大的蠱惑。口腹之慾簡簡單單地被滿足,嘴裡心裡都樂融融。
紀錄片《城市24小時》
較之紅燒肉的火候足時它自美,回鍋肉的奧義在於猛火逼出豬肉的彈糯、焦香,捲曲成燈盞窩的肉片,鑊氣十足,香得凜然。有時家裡逢客,菜肉不周,回鍋肉能拯救一切。適時的烹調,適時的等候,沒有大菜的費勁,也不致失了席桌的體面,主賓盡歡。
02
風火了幾十年,回鍋肉最大的變化還是俏頭。而在我心中,蒜苗永遠是回鍋肉的正牌標配。豬肉在熱鍋里歷經了一番鍛造,蒜苗的出場不過是蜻蜓點水,取其新穎的清蔬氣。快炒出鍋,為的是柔嫩的蒜苗不失青幽,香氣恰到好處深入油脂。一陣狂暴之後的余溫里,風味在蒜苗和肉之間蓬勃。
蒜苗緊缺的時日,青椒、洋蔥、豆乾、蓮白、鹹菜諸種,開始進入了回鍋肉的世界。回鍋肉逐漸流傳成了一個萬能公式,每個季節各有配搭。鹹的辣的,清的濃的,幾片焦糯的五花肉,能讓任何俏頭均沾染上迷人的肥肥的葷香。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大學時和舍友常去的媽媽私房菜,那裡的鮓海椒回鍋肉,至今不忘。鮓海椒是本地的特色腌製品,以鮮亮的辣椒切碎,佐配鹽巴,磨細的米粉,共同經歷一場隱秘的發酵之旅。
鮓海椒既可炒食單吃,也可當作佐料,為食材賦予一種獨特的酸香。炒進回鍋肉中,米粉的黏糯將辣椒碎與肉片纏綿在一起,像是粉蒸肉的組合,但又是截然不同的風味。輕酸沒有奪去肉鮮,反而多了幾分解膩的功用。
大一那一年因學校住宿緊張,和不同專業不同班的七個女生意外成了舍友。八個人圍坐,每次聚餐像在吃席。上一盤熱菜,八雙筷子急出急入,風卷殘雲。都是十九二十的青蔥年紀,胃口也好得驚人。記得我上鋪的女友最愛鮓海椒回鍋肉這個菜,她一雙彎彎笑眼,俏窄的瓜子臉,看似溫柔靦腆,吃起回鍋肉來卻是豪爽實誠。
最尋常是青椒回鍋肉。
肉厚微辣的皺皮青椒,在清黃的肉油里迅速縮水,綻出白晃晃的皺紋,暗自酥軟。五花肉熬得薄瘦而香猛,又披上了一層來自青椒的植物清香,能輕松扒凈一碗白米飯。吃剩下的肉第二次回鍋,更見腴美入味,做個面澆頭拌一拌,滋味喜人。
圖 / 視覺中國
回鍋肉的風靡還衍伸出了它的姐妹菜——鹽煎肉。鹽煎肉可用二刀肉,可使全瘦的裡脊肉。仍是豆瓣和豆豉的底味,青蒜和青椒必不可少。肉片吃起來干香回甘,偶然在舌尖咬到一顆咸鮮的豆豉,是滿腔流轉的小驚喜。
03
八十年代,代氏兄弟推出了連山回鍋肉,其烹制方法一樣,只不過肉變得更大片,倒和名字極其呼應。足有成人的手掌那麼大,調味料也更香更油爆,從此回鍋肉從家庭走向了江湖。
家常菜有家長里短的煙火氣,江湖菜有江湖的俠之大義。不管在哪裡,回鍋肉的包容、親民始終未曾改變。
近兩年,我的腸胃變得小心翼翼,家裡回鍋肉也不常做了。但有那麼一些時刻,內心風雨飄搖,空空落落,我又會炒出色金油亮的一盤,風風火火端上餐桌,心裡默念一句:「好久不見,回鍋肉。」
⑻ 每個省做肉的方法都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每個省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特色,而且在個別省份,由於愛好的肉類不同,對做肉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下面我主要來介紹幾個不同地區的做肉方法吧。
荷葉粉蒸肉是江浙地區的美食,因為做荷葉粉蒸肉一定要用新鮮的荷葉,而新鮮的荷葉不易採摘,所以北方的朋友就是想吃也不好做。要說荷葉粉蒸肉還與杭州西湖的「麴院風荷」有關,在清末,杭州的風雅人士將五花肉切片用黃酒花椒腌漬,香米炒熟之後研磨成粉,將肉裹上一層米粉再用麴院風荷的新荷葉包裹,上籠蒸熟,荷葉碧綠、米粉雪白,荷葉的清香混合鮮肉的糯香,饞得人止不住的要流口水了。蘇州美食家陸文夫對此有令人著迷的描寫,他說:簡單的豬肉隨著時令的變換,燒法不一。又老蘇州稱,一年四季,就要吃好四塊肉,春天吃醬汁肉,夏天吃荷葉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醬方。其中應該只有荷葉粉蒸肉是個特別看中季節的菜吧!
⑼ 官方建議多買豬肉,有哪些豬肉做法能連吃半個月不重樣
豬肉連吃半個月不重樣,這還不簡單嗎?中國菜還不多嗎?一輩子吃肉不重樣都沒問題哦。
我先列出15種吃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鍋包肉,這個可是東北硬菜,酸甜口味的,特香啊。
好吧,我就先說這15種豬肉的做法,等你吃完再回來問我,我告訴你其他的做法。
⑽ 豬肉的哪個部位最好吃帶圖片的
豬肉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
一、豬身上哪些肉能吃
(一)先說不能吃的肉。有人會說,豬身上就沒有不能吃的肉,你這是不懂二師兄啊。其實不是的,豬身上還真有不能吃的肉,一共有3個部分:
甲狀腺,俗稱栗子肉,外觀像板栗模樣圓球肉,有甲狀腺激素,吃了會擾亂激素分泌,表現出頭暈惡心,心律不齊。
囊包肉,豬肉里寄生囊蟲而形成的肉疙瘩。搞不好會活體混進人的身體,繁殖害人。
淋巴結,不好吃還有感染病菌的風險。
除此之外,還有個部位要慎吃,就是血脖肉,經常打針注射,又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還是甲狀腺所在位置,外行很難清除干凈,吃著有風險,吃它要慎重。
(二)除此之外的豬肉都能吃。這里不用生理學名詞,就用廚房概念介紹豬肉的部位和名稱。從頭到尾排列:
豬頭。分豬臉肉和豬頭肉,包括豬耳、豬舌。
槽頭肉。血脖肉。
梅花肉。上肩部位。
肋條肉。分前排肉和排骨肉。
前胛肉。前腿部位。
裡脊肉。靠著脊骨的整條肉。
五花肉。軟肋部位。
囊膪肉。下乳部位。
坐板肉。後臀部位。
後腿肉。
豬蹄。
豬尾巴。
豬下水。
(烀豬肉是我國最原始的吃法,如今早就成了地方名菜,在東北最為普遍。吃之前的處理就像大爺這樣,火燎再刮洗干凈,整體入鍋,烀個爛熟,好吃的不得了。)
二、豬身上哪些肉好吃
有句俗話,「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肉」。尤其是豬肉,不同部位都有不同做法,出來不同的風味和口感,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
我們還按著順序介紹,只說比較典型的部位,也就是常做到的、有名堂的肉菜:
(一)豬肉部分
前胛肉。最佳肥瘦對比,3:7,而且脂肪混在瘦肉里,不像肋條肉和五花肉那樣截然分開。適合所有做法,燉蒸煎炸,餃子丸子首選。
排骨肉。簡稱排骨,紅燒、清燉、粉蒸都是美味啊。
裡脊肉。最適合爆炒,好看好吃。滬菜的大排用的也是這塊肉。
五花肉。最適合做紅燒肉、米粉肉。
後臀肉。做回鍋肉,鹵肉。
脖子肉。除了剁餡還是剁餡。
囊膪肉。也是剁餡。
(二)豬雜部分
豬臉肉。也叫豬頭肉,鹵啊。還有豬耳朵、豬舌頭,鹵出來就是豬頭鹵三寶。
豬頭。這個要單列。兩種做法:一是連皮整個大鍋里煮熟,歷史上有名堂的菜,江淮菜里和東北菜里叫烀豬頭,做好了是豬肉菜餚里最最香的一道菜;二是去了豬臉,單獨烀熟,也是囫圇個的烀。那個香,寫到這里就忍不住饞涎欲滴。
豬蹄。鹵、清燉、紅燒,絕味絕菜,無與倫比。
豬尾巴。鹵和紅燒,只是因為個小量少,不易買著。因而吃的較少。
腿骨。清燉了,有肉有湯,肉香湯鮮。
(三)豬下水
心肝肺。各自等份清燉湯,鮮、鮮、鮮!
豬肚。爆肚尖、溜肚片、肚包雞、二補鍋……
豬大腸。九轉大腸、葫蘆頭、各種燒、鹵……
豬腰子。腰花菜式說不完。
豬小腸。主要用來做腸衣和手術線,很少吃到。
(紅燒肉里東坡肉,好吃到什麼程度?把外國人都給鎮住,感覺著要成為中餐代表了。)
三、豬身上哪些肉最好吃
(一)屠夫說的三塊
護心皮。只要傳統手工殺豬,這塊肉別人甭想吃到,都屠夫和主家共享,市場上絕對買不到。
心肝肺。殺豬菜主角,就是和護心皮一起燉了。
腹腔挨著脊骨的裡脊肉。這塊肉的確是豬身上最好吃的一塊肉,比護心皮還要好,只是太少了,挨著脊骨一邊一小溜。爆炒最香。而且剛殺的豬,割下來爆炒。這塊肉無法買到。因為家養的豬,屠夫不給你留,當頓吃了。商品豬生長時間短又活動少,這塊肉弱到基本割不著。
(把回鍋肉做到這樣,誰還能說不是最好吃?)
(二)賣肉說的三塊
裡脊肉。這塊肉賣的最快,喜歡炒肉的首選裡脊肉,好切好炒。
排骨肉。這塊肉最先賣完,因為不像裡脊肉,還有肥肉連接,賣肉的會故意壓一壓,目的是捎帶上肥肉。
五花肉。其實三樣肉賣的一樣快,去肉市晚點就會發現,肉還很多,這三樣肉都基本沒了。
(喝酒人要說這個菜不是最好吃的就不算喝酒人。)
(三)廚師說的三塊
紅燒肉。紅燒肉很多菜式,首選東坡肉,燒肉類首選。
回鍋肉。和青椒炒肉一起,位列炒菜之首。
米粉肉。蒸肉類首選。
最後結論: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豬肉。至於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我實在說不上來。要不您來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