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新派回鍋肉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新派回鍋肉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5-14 08:00:16

❶ 回鍋肉,怎麼炒才可以最好吃

首先選好五花肉,再將肉放入水中(加入生薑絲、香葉、料酒)進行煮到八分熟,切肉,要切薄片,按炒肉配青椒步驟進行翻炒。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肉片進行煸炒,煸出油轉微黃時迅速放入姜蒜粒、豆瓣醬、少許甜面醬和干豆豉炒香,接下來放入青紅椒、蒜苗快炒,待蒜苗半熟時加入少許醬油翻炒均勻立馬出鍋。

❷ 新派川菜家常美食回鍋肉 回鍋肉怎麼做更好吃

原料:煮好的五花肉300克,青紅椒各50克。
調料:刀切蒜蓉辣椒醬30克,豆豉5克,醬油5克,料酒10克,鹽3克,生薑末3克,胡椒粉2克,白糖5克,色拉油15克。
製作:

1、煮好的五花肉切成6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青紅椒切成菱形片備用。

2、鍋上火,倒入色拉油燒三成熱,下入肉片煸炒出油脂,肉片呈盞狀,下入刀切蒜蓉辣椒醬、生薑末、豆豉、料酒、醬油、鹽、胡椒粉、白糖炒勻,下入青紅椒片炒勻斷生,裝入盤中即可。
回鍋肉豬肉方法:豬五花肉650克,白蘿卜750克,生薑片20克,花椒5克放入涼水鍋,大火燒開煮到肉稍用力就可以戳破皮撈出。

❸ 什麼回鍋肉最好吃

正宗重慶回鍋肉的做法 原料 主料:豬坐墩肉(最好選用二刀坐墩肉,最差要保證是帶皮的半肥瘦豬肉);蔬菜配料:有以下幾種經典搭配:韭菜配豆腐干、蒜苗配胡蘿卜、青椒配仔姜,各位可以根據不同時令和喜好選用;作料:陴縣豆辦(因為現在甜面醬比較難買,一般重慶家常菜都用豆辦代替)、醬油、糖、鹽、味精。 操作流程: 1、將肉洗干凈,放入鍋中,加入水,拍碎的老薑,花椒,煮到用筷子可以輕易刺穿豬皮。將肉撈出,放冷,切片待用。肉湯可以根據不同的時令加入冬瓜、蘿卜、南瓜砣砣之類的蔬菜做成菜湯。湯內先不要加鹽,等蔬菜基本煮好再放鹽。 2、置好鍋,放入少量豬油,把切好的肉片中較肥的那些放入鍋內爆炒,把油爆出來,直到肥肉上出現「燈盞窩」為止。(我最近實驗出來的方法是把肥肉和瘦肉完全切開,把肥肉放入微波爐中,用蓋子蓋好,開大火微波4分鍾,則肉中的油被完全爆出,效果很好。不過這樣必須把肥肉和瘦肉切開,只爆肥肉,不然瘦肉會被烤乾,嚼不動,而且要密切注意火候,不然肥肉皮也會嚼不動,而且也無法享受吃半肥半瘦的回鍋肉的樂趣了) 3、把爆好的肥肉瀝干油,舀出來。把較瘦的肉片到入鍋內爆炒,要把肉的水分爆干,爆出香味。然後把瘦肉瀝干油舀出。鍋內多餘的油也要舀出(油可以用於今後下面和炒菜用),一般一家人的量只留1鍋鏟油就可以了。 4、把剁細的豆辦放入鍋內小火煎香,放入醬油,糖,鹽,煎出香味。把肥肉和瘦肉都到入鍋內翻炒,到基本熟了的時候,依次放入蔬菜配料(當然是韭菜和蒜苗之類的要後放喲)。斷生後放味精,和轉後就可以起鍋了。 這樣就做好了一份回鍋肉和一個蔬菜肉湯,可以吃飯了。 川菜 家常菜譜 健脾開胃食譜 口味:微辣 工藝:熟炒 回鍋肉的製作材料:主料:豬肋條肉(五花肉)400克 輔料:青椒100克 調料:豆瓣醬25克,甜面醬10克,醬油10克,料酒5克,鹽3克,味精2克,植物油20克,大蔥10克,大蒜(白皮)10克 回鍋肉的特色:菜色紅綠相間,滋味醇厚,濃郁鮮香,微辣回甜,肥而不膩。 教您回鍋肉怎麼做,如何做回鍋肉才好吃1. 將肥瘦相連的帶皮豬肉刮洗干凈,放入湯鍋內,煮10分鍾,至八成熟時撈出晾涼,切成5 厘米長、4 厘米寬、0.2 厘米厚的片; 2. 將青椒擇洗干凈,斜刀切成馬耳朵形; 3. 郫縣豆瓣醬剁成蓉。 4. 炒鍋置中火上,放油燒熱,下肉片略炒; 5. 倒出多餘的油,加入薑片和蒜片略炒,再加入青椒、郫縣豆瓣醬、甜面醬、料酒、精鹽、味精、醬油顛翻炒斷生即可。 回鍋肉的製作要訣:1. 精選肥瘦相連帶的豬腿肉,煮肉時以斷生、肉熟皮軟為度,不宜過爛。 2. 炒肉片時要旺火熱鍋,加少許精鹽才能使肉片炒至吐油、四周微卷,呈燈盞窩狀。 小帖士-健康提示: 此菜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腎陰、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川菜1) 色香味:鮮香、辣 主料:豬後腿的二刀肉370克。 輔料:青蒜(青椒、黃蒜台亦可)70克,大油25克,面醬12克,醬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醬、蔥各5克,味精3克。 製作: 1)將肉切成4厘米寬的條; 2)用開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3)將白肉先下入熱油中煸炒至肉出油捲起,即加入豆瓣醬、面醬炸出味; 4)放入青蒜和其它各種輔料,再翻炒幾下即成。 第二種:(川菜2) 色香味: 鮮香,家庭口味(此菜在四川不用糖和醬油,而用甜紅醬油); 主料: 豬後腿的二刀肉370克 輔料:青蒜(青椒、黃蒜台亦可)70克、大油25克、面醬12克、醬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醬,蔥各5克、味精3克 製作: 1)將肉切成4厘米寬的條,用開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將白肉先下入熱油中煸炒至肉出油捲起,即加入豆瓣醬、面醬炸出味後下青蒜和其它各種調料,再翻炒幾下即成。 第三種:(浙菜) 色香味: 肥瘦得當,咸辣味濃,是下酒下飯的好菜。 主料:豬腿肉250克,青大蒜100克,捲心菜100克。 輔料:甜面醬10克,黃酒10克,豆瓣醬25克,醬油5克,白糖25克,味精2克。 製作: 1)、將豬腿肉洗凈放入水中煮到斷血,待冷卻後切成7厘米長、1厘米寬的薄片。將大蒜洗凈後切段,捲心菜切斜角塊; 2)、鍋燒熱,加油燒到六成熱下肉片煸炒,待肉片捲起後,放入甜面醬、豆瓣醬、醬油、糖、黃酒,炒至上色,並放進捲心菜同炒入味,撒下蒜段翻炒幾下即可裝盆 ,非常的好吃. 檢舉

❹ 百吃不厭的「回鍋肉」怎麼做才好吃

回鍋肉是一種烹調豬肉的四川傳統菜式,屬於川菜系。製作原料主要有豬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入口濃香。

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精肉相對其它部位的豬肉,其含有豐富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較少,一般人群均可適量食用。這樣做的回鍋肉回味無窮,百吃不厭,我們家大人孩子都搶著吃!

❺ 回鍋肉哪裡的是正宗的

相關典故回鍋肉: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回鍋肉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稱「刀頭」。家祭事畢,正當「刀頭」溫度適中,老成都俗話說:「好刀敵不過熱刀頭」是歷代川廚對廚藝知識的精妙總結。回鍋肉還有兩個評判標准:1、肉片下鍋暴炒,俗稱「熬」,必須熬至肉片呈茶船狀,成都人說:「熬起燈盞窩兒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夾起時會不斷抖動。兒時的記憶,老輩子發話說:「吔。。。今天又拈閃閃嗦!」,達不到上述兩個標准,必是失敗的回鍋肉。老成都煮刀頭,必以小塊老薑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數粒共同下鍋,家戶人家為了節省燃料,提高效率,絕大多數會將刀頭與蘿卜同煮(煮時需要不斷打去浮沫)。吃過這種肉湯蘿卜,然後再夾起「回鍋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領略老成都「原湯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輔料包括:產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縣豆瓣,甜醬,德陽中壩的醬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須是成都周邊郊縣土產的本地香蒜苗。本菜出鍋裝盤,可見肉片肥瘦相連,金黃亮油,蒜苗清白分明,雖熟仍秀。右側圖片的菜品,就是一盤失敗的回鍋肉。其他所謂「連山回鍋肉,青椒回鍋肉、鍋盔回鍋肉」等,均系派生出來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鍋肉,雖是枝枝獨秀,卻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❻ 新派四川回鍋肉怎麼做的

用料;大蒜苗.五花肉.尖椒.香乾.

五花肉先用鹽.五香料腌一天;然後切片;
原料:豬後臀尖,青蒜

輔料:豆瓣醬,豆豉,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
開水下肉,煮20分鍾左右,其中放蔥,姜,花椒,大料,桂皮,黃酒,撇去浮沫,待筷子能插入肉中,關火,泡5分鍾,再出鍋 青蒜拍一下,切斜刀段,肉切成大薄片,看你的刀功了,越薄越好 鍋內放少許油,下白肉,煸炒,肥肉變的捲曲,透明後,把肉鏟到鍋邊(這個是懶人的做法!呵呵!其實應該是把肉先鏟出來在炒豆瓣醬的),下豆瓣醬,煸出紅油,下豆豉,姜絲,青蒜,同炒。這個菜炒時不用加鹽,因為豆瓣醬已經夠咸了。青蒜略變軟,淋黃酒,就可以出鍋了。

❼ 做回鍋肉的肉最好選哪種,做出來比較好吃

做回鍋肉的肉最好選五花肉,做出來比較好吃。
回鍋肉做法
主料
五花肉
400g
青蒜
250g
輔料

適量

適量

適量
干紅辣椒
適量
花椒
1勺
郫縣豆瓣醬
1大勺
料酒
適量

適量
醬油
適量

步驟

1.帶皮五花肉冷水下鍋加入蔥段、薑片花椒7、8粒,黃酒適量煮開

2.撇凈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卻。

3.將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蔥切成斜段

4.將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後全部斜切成段備用

5.炒鍋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蔥姜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顏色變透明,邊緣略微捲起

7.將肉撥到鍋一邊,下入郫縣豆瓣醬(可以先剁細)炒出紅油

8.適當的加入少許醬油或甜面醬調色,與肉片一起翻炒均勻

9.下入青蒜,點少許料酒,糖調好味道即可出鍋。

❽ 製作回鍋肉用哪種肉更好,口味最正宗

回鍋肉是一種以豬肉為主要原料,搭配蒜苗等配料,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而且做出來的肉片肥而不膩,入口濃香。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是一道經典的川菜,現在不管是在飯店還是在家都喜歡吃一道經典的美食。

這樣一道對於四川人來說人人愛吃,家家會做的回鍋肉就做好了,好吃又下飯,真的太香了,大家看看能打幾分?

1、做川菜回鍋肉要選一塊有型的二刀肉,將肉先煮熟,再切片炒,即為「回鍋」之意。

2、喜歡吃辣椒的可以放點青椒搭配炒

3、蒜苗頭不容易熟,所以先放蒜苗頭,然後再放葉子

❾ 回鍋肉哪裡的好吃

在外吃飯,隨意走進一家炒菜館子,瞧菜單拿不定主意,此時回鍋肉大概是最能拯救選擇困難症的那道經典菜。香潤、粗暴、明艷,回鍋肉因為簡單極致的誘惑,賢惠的穩妥感,無論在哪兒,都能撐起檯面。
回鍋肉自然是從小吃到大的。高三那一年,整日沉浸在題海書山裡,一到飯點兒,人人像餓狼一般沖進食堂,中午就期待著一頓完美的脂肪和碳水來消解學習的疲累。那時候覺得,只有食堂的三菜一湯里,裝著短暫的自由。
學校食堂有四層,二食堂的小炒炒得好,每天十點半,我們一群人便會提前去點菜,下了課直接認單子就餐。魚香茄子、水煮肉片、回鍋肉是常吃的,大多以爆炒油燜之法,味厚油旺。回鍋肉炒得極肥腴,配有豆豉、蒜苗、青椒,肉寥寥幾片,是要搶著吃的。
若要評判一家川菜館的優劣,回鍋肉當是第一標准。
煮肉之時,放一點姜蔥花椒粒,更易除腥,且能勾出肉香漣漣。醬油要放得恰到好處。太多,則畫面烏黑失調;太少,色相全無,使得食慾潰散。煎肉須得油脂析出兩三層,肉鍍上微微的焦黃,捲曲而不幹枯。肉香溫厚,而後方可調味配菜。

圖 / 視覺中國

大到新派川菜餐廳,小至街頭破陋小店,充滿著俠氣和市井氣的回鍋肉,熱烈而下,火爆而起,總能在煙火升騰之處,直面男男女女那洶涌的餓意和味蕾的沖動。

01

一頭豬身上,擁躉最多的就屬五花肉。南北廚人都深諳對五花肉的調伏之道,紅燒肉、鹵肉飯、回鍋肉、梅菜扣肉,或隱或顯,無不是將五花肉的腴美發揮到極致。如今的回鍋肉也大多選取三肥兩瘦的豬五花為原料,但是最早的回鍋肉用的卻是二刀肉(即後腿肉)。
同樣是肥瘦皆有,只是排列順序的差異,口感的層次也產生了些微的不同。五花肉開門見山,肥瘦相攜入口,美妙混同爆發,不分伯仲。二刀肉的刺激感來得猛烈。各自擁半,白肥紅瘦,豬皮的嚼勁,肥油溶溶在口,瘦肉的中庸,在舌間一一碾過,淋漓酣暢。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回鍋肉一詞,最早見諸文字,是1908年的《成都通覽》一書,而後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以前,川菜菜譜里關於回鍋肉的描述基本統一:肉用後腿二刀,煮後切薄片,佐料有豆瓣醬、甜面醬、醬油。
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那抹熟悉的醬香也是川渝人的標志性味覺印記。最為正宗的回鍋肉還要靠發酵兩年以上的郫縣醬紅豆瓣加持,這樣的豆瓣醬經了足足的風露恩澤,紅亮光潤,醬味圓熟。
老川菜大廚們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烹飪秘笈——放糖,糖既可以為肉類巧妙著色,且春風化雨般添增了菜餚的鮮爽。古典回鍋肉的做法,即是將郫縣豆瓣剁細,使得醬汁的鮮味物質肆意釋放。醬油上色,柔和甜醇的甜面醬,少許咸鮮的豆豉,不同的醬味最後被白糖的清甜包裹,共同詮釋出合而為一的復合感。吃在嘴裡,是那種輕快、盈動、飽滿,伴有絲絲回甜的醬香味,令人意猶未足。
這樣簡朴的驚艷,讓回鍋肉登上了川菜第一菜的寶座。所謂第一,不僅是碌碌百姓常思常念的心頭好,它還要足夠平常,於平常中見巧思。回鍋是那點巧思。味道當然是最大的蠱惑。口腹之慾簡簡單單地被滿足,嘴裡心裡都樂融融。

紀錄片《城市24小時》

較之紅燒肉的火候足時它自美,回鍋肉的奧義在於猛火逼出豬肉的彈糯、焦香,捲曲成燈盞窩的肉片,鑊氣十足,香得凜然。有時家裡逢客,菜肉不周,回鍋肉能拯救一切。適時的烹調,適時的等候,沒有大菜的費勁,也不致失了席桌的體面,主賓盡歡。

02

風火了幾十年,回鍋肉最大的變化還是俏頭。而在我心中,蒜苗永遠是回鍋肉的正牌標配。豬肉在熱鍋里歷經了一番鍛造,蒜苗的出場不過是蜻蜓點水,取其新穎的清蔬氣。快炒出鍋,為的是柔嫩的蒜苗不失青幽,香氣恰到好處深入油脂。一陣狂暴之後的余溫里,風味在蒜苗和肉之間蓬勃。
蒜苗緊缺的時日,青椒、洋蔥、豆乾、蓮白、鹹菜諸種,開始進入了回鍋肉的世界。回鍋肉逐漸流傳成了一個萬能公式,每個季節各有配搭。鹹的辣的,清的濃的,幾片焦糯的五花肉,能讓任何俏頭均沾染上迷人的肥肥的葷香。

紀錄片《川味 第一季》

大學時和舍友常去的媽媽私房菜,那裡的鮓海椒回鍋肉,至今不忘。鮓海椒是本地的特色腌製品,以鮮亮的辣椒切碎,佐配鹽巴,磨細的米粉,共同經歷一場隱秘的發酵之旅。
鮓海椒既可炒食單吃,也可當作佐料,為食材賦予一種獨特的酸香。炒進回鍋肉中,米粉的黏糯將辣椒碎與肉片纏綿在一起,像是粉蒸肉的組合,但又是截然不同的風味。輕酸沒有奪去肉鮮,反而多了幾分解膩的功用。
大一那一年因學校住宿緊張,和不同專業不同班的七個女生意外成了舍友。八個人圍坐,每次聚餐像在吃席。上一盤熱菜,八雙筷子急出急入,風卷殘雲。都是十九二十的青蔥年紀,胃口也好得驚人。記得我上鋪的女友最愛鮓海椒回鍋肉這個菜,她一雙彎彎笑眼,俏窄的瓜子臉,看似溫柔靦腆,吃起回鍋肉來卻是豪爽實誠。
最尋常是青椒回鍋肉。
肉厚微辣的皺皮青椒,在清黃的肉油里迅速縮水,綻出白晃晃的皺紋,暗自酥軟。五花肉熬得薄瘦而香猛,又披上了一層來自青椒的植物清香,能輕松扒凈一碗白米飯。吃剩下的肉第二次回鍋,更見腴美入味,做個面澆頭拌一拌,滋味喜人。

圖 / 視覺中國

回鍋肉的風靡還衍伸出了它的姐妹菜——鹽煎肉。鹽煎肉可用二刀肉,可使全瘦的裡脊肉。仍是豆瓣和豆豉的底味,青蒜和青椒必不可少。肉片吃起來干香回甘,偶然在舌尖咬到一顆咸鮮的豆豉,是滿腔流轉的小驚喜。

03

八十年代,代氏兄弟推出了連山回鍋肉,其烹制方法一樣,只不過肉變得更大片,倒和名字極其呼應。足有成人的手掌那麼大,調味料也更香更油爆,從此回鍋肉從家庭走向了江湖。
家常菜有家長里短的煙火氣,江湖菜有江湖的俠之大義。不管在哪裡,回鍋肉的包容、親民始終未曾改變。
近兩年,我的腸胃變得小心翼翼,家裡回鍋肉也不常做了。但有那麼一些時刻,內心風雨飄搖,空空落落,我又會炒出色金油亮的一盤,風風火火端上餐桌,心裡默念一句:「好久不見,回鍋肉。」

❿ 連山回鍋肉哪一家正宗一些

廣漢市\"連山回鍋肉\",是連山供銷社餐館戴氏兄弟在原來四川省回鍋肉基礎上,通過精心研究,取其精華,運用現代科學加工以總結,提高烹飪技術後的新產品。在研製上,他們為照顧\"南甜北淡\"(南方人喜甜味,北方人喜清淡味)的飲食習慣,特別在佐料和調味上進行了改進,以適應八方來客的口味。1986年廣漢物資交流會上,他們推出\"連山回鍋肉\"這道佳餚,一舉轟動廣漢飲食行業,廣大食客們亦大為稱譽。連山回鍋肉\"從此遠近聞名。現在,廣漢連山鎮圍城路(新街)\"連山供銷社戴術兒正宗回鍋肉\",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它既繼承了四川回鍋肉的風味,又獨有連山回鍋肉的特色,成為四川省飲食文化中推陳出新、雅俗共賞的大排檔中的一道名菜。現在看,誰也不知道正宗的回鍋肉是哪裡的!

所以誰都可以說正宗的回鍋肉是他那裡的!

我雖然也吃,也做回鍋肉,可我是不敢說正宗的回鍋肉是我們這里的!

但是我敢說,我做的回鍋肉最好吃!因為我也沒吃過別人做的回鍋肉,或者我過去也天南海北的跑過,也吃過各地的回鍋肉,但是我已經早就忘了那個回鍋肉的味道了!

就向其他的菜系一樣,全國各地可能有很多的菜,都是變地開花,在四川吃到的,就是川菜,在山東吃到的,就是魯菜,在哪個地方有的哪個地方就是正宗,或者有的地方的叫法不一樣了,對於回鍋肉,也是這個道理,在四川吃到的。就叫四川回鍋肉,在山東吃到的就叫山東回鍋肉!

所以這個正宗不正宗的都不是什麼大事了,你真的把回鍋肉做的好,有人願意吃,你能賺大錢就是好事!

說到這我又想到了,用不用給回鍋肉申個遺呀,如果用,中國做回鍋肉的地方誰先申遺我支持誰,誰想申遺誰就抓緊辦,那為什麼呢?因為我是怕南朝鮮那些人他們搶先申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