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蘋果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一、糖和酸
蘋果每100克可食部分中糖類提供的能量可達180千焦以上。蘋果可溶性糖含量一般在8%~13%之間,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為主,果糖占糖含量的40%以上。葡萄糖和果糖為單糖,蔗糖為二糖,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糖作為蘋果的甜味物質,能愉悅身心。
二、維生素和類黃酮
蘋果中的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C,含量在3毫克/100克左右。維生素C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和壞血病,促進膠原形成和類固醇代謝,維持骨骼和牙齒正常功能及細胞膜完整性,對鉛化物、砷化物、苯、細菌毒素等有解毒作用,還可抗衰老。
三、礦物質
蘋果含有氮、鉀、磷、鈣、鎂等大量元素及硼、鋅、錳、鐵、鋁等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鉀含量最高。
微量元素中鐵含量最高。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是機體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質的組分和多種酶的活化劑,能維持體內正常的酸鹼平衡和滲透壓以及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和細胞膜的通透性。
食用禁忌:
禁忌一、吃蘋果別啃蘋果核
蘋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但也不必過分擔心,蘋果中的氫氰酸主要存在於果核,果肉里並沒有。
需要提醒的是:吃蘋果時習慣啃到果核,雖不會馬上導致中毒,但長期這樣吃,的確對健康不利。
禁忌二、小心打蠟蘋果
許多蘋果在生長過程中,過量使用催長素、催紅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過量使用防腐劑,甚至出售中也使用著色劑、打蠟、漂白染色等,藉此滿足消費者「以貌取果」的心理,這些有毒水果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公害。
「有毒蘋果」的危險:膨大素催個,催紅素增色,防腐劑保鮮。過量使用膨大素、催紅素、防腐劑會傷害肝臟。零售果販還會給蘋果打上工業石蠟,目的是保持水分,是果體鮮亮有賣相。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如何正確認識蘋果的營養價值?專家來告訴你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蘋果營養價值高但三大禁忌要牢記
Ⅱ iPhone 使用的「液態金屬」指的是什麼
受啟發於 @張茂 和 @張一劉 ,因為他們兩個的答案最初看到覺得完全矛盾,後來仔細查詢了,才發現他們兩個人都是說的對的,只是受限於環境,都沒有說全面而已。看得出來,張茂同學確實是研究液態金屬的,但是由於沒有接觸到 iPhone 的生產過程,所以不明白 iPhone 的液態金屬用在了何處,而張一劉先生則是接觸了 iPhone 的外殼生產,所以能夠具體到 Al 所用型號(感謝張先生透露的這一點點信息,足夠我完成查證了),但是因為 iPhone 生產部件的代工廠分布過散,張先生一樣沒有知道液態金屬的應用部件。
Amorphous Alloy 就是 iPhone 所用材料的統稱,其中 Amorphous 是指的非晶態的,Alloy 則是指的合金。而這一材料由於生產困難,工藝要求高,並沒有能夠用於 iPhone 的外殼,而是用在了 iPhone 的 SIM 卡托取卡針部分。這一部分,是由美國 LiquidMetal 公司生產(液態金屬名稱的由來),所以可能張先生沒有接觸到。
(取卡針)
這就是非晶態金屬的真身了,在沒有接觸過之前,很多人會誤以為液態金屬長成這樣:
或者,這樣:
哦,不對,應該是這樣:
甚至有人在看到蘋果採用液態金屬的新聞後說了這么一句話:
這個……腦洞太大完全堵不住……
所以我來結束這一切。
正文
要說液態金屬,我們首先得從普通金屬說起:
作為一個讀過初中的好孩子,我們知道,金屬由金屬鍵鏈接,被老師們描述為:
Positive ions surrounded in a sea of electrons.
即金屬陽離子沉浸在自由電子的海洋中。
金屬鍵會影響金屬以下幾個特性:
Hardness
Melting point
Strong
Tough
Malteable
Electrically conctive
Thermally conctive
其中,對於日常使用,我們主要關心:
Hardness
Strong
Tough
Malteable
其餘的,除非特殊用途,一般生活中不會存在太多的影響。
Hardness
即硬度,被描述為材料抵抗永久性損壞(刺穿、缺損)的能力。說白了,就是你手機哐當一下掉地上,拿起來的時候,外殼上有沒有劃痕。
這中間,損壞這個種類,初中老師也說了(初中老師好偉大……),分為 Elastic Deformation(彈性形變) 和 Plastic Deformation(塑性形變)。
那麼思考一下,同樣是受力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區別?
初中老師這個時候不管用了,因為初中知識只能告訴你,受力超過了材料的彈性限度,物體就發生塑性形變了,那麼,為什麼?
萬能的大學老師出現了,大學老師說,因為原子出軌了。
(原諒我找不到原子……)
本來,大家應該是端端正正做好,比如如下面這樣:
嗯,很規矩,但是受到外力作用,出現了上面幾個「王.八.蛋」,於是大家就走散了……
認真點說,這叫原子發生永久性位移,那麼位移發生之後,為什麼材料會改變性質和形狀呢?
下面,要引入一個概念:
Crystallinity
抱歉我也拿不準這個的中文叫什麼,叫結晶性( 謝謝@張小魚怒 )……
這個 Cristallinity 是什麼,其實就是元素中,原子排列的形式,我們可以想像,金屬內部如果放大,不會是亂成一鍋粥的,這是它的天然屬性,即有 Distinct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但是,並非所有的物體,都有這個 Distinct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比如玻璃、陶瓷等等 Ceramics(無機非金屬)材料或者 Polymers(有機高分子)材料。
所以,往下又會分出三種類型的材料:
Crystalline 晶體
Semi-crystalline 半結晶體
Amorphous 非晶體
這個時候,看到 Amorphous,應該知道我們的液態金屬 Amorphous Alloy 屬於哪一類了吧?
回到之前的 Cristallinity,為什麼要提及這個 Cristallinity,因為它決定了原子排列的有序程度,而根據生活常識,我們知道,一間房間越有序,是不是要想讓它變得混亂越容易?
這就是原因,物質總是傾向於從有序變為無序,從高能變為低能。
為了更好的理解,以作為 Crystalline 的金屬,又可以在 Atomic Crystalline Formation(原子晶體結構)上,分為下面三種( @左昊誠 謝謝你提供的翻譯,但是感覺直譯的名字不如縮寫好記):
Body-Centered Cubic (BCC)
Face-Centered Cubic (FCC)
Hexagonal Close Pack (HCP)
很煩有木有,好吧我也很煩,尤其最後一個的讀音……
首先根據圖片在腦袋中想像一下,不要單純的只看一張圖,要嘗試想像大量同樣的結構拼接之後會怎麼樣,然後我分別解釋一下:
Body-Centered Cubic (BCC)
因為是以一個原子為中心的正方體,所以很多的類似結構組合之後,會出現大量原子 Overlap(應該翻譯為重疊),因為每一個原子,都可以作為周圍 8 個原子的中心。所以!每一個原子的各個方向的受力都是均勻的,因此需要更大的力使其發生 Plastic Deformation(塑性形變),因此,Hardness 很高(但是不比 Ceramic 高,原因等會說)。同樣的,它的 Strong 和 Tough 都很強,但是,這就導致了這一結構的金屬 Ductility(延展性)並不是很強,三種結構中,屬於中間水平。
主要為這一結構的材料,是 Steel(鋼)(含鐵),為什麼我要用英文,因為之後會有鋼的表示法。
Face-Centered Cubic (FCC)
可以想像的出,因為不存在 BCC 中的重疊結構,那麼內部受力就是不均勻的。內部出現矛盾,表現出來就是容易瓦解。也導致它存在大量的 Slip Planes(在知乎上提過問,翻譯過來應該是滑移面),這個 Slip Planes 等下說。因此,它的硬度比 BCC 要低,Strong 和 Tough 也都要低些,但是反過來,它的 Ductility 很好,適於成型和加工。
主要為這一結構的材料,是 Aluminum(鋁,簡稱 AL)
記住這兩個主要材料的分類,就可以記住這兩個結構 BCC 和 FCC 的大概性質。
Hexagonal Close Pack (HCP)
這個很特殊,中間層和上下層不鏈接,上下為 FCC,中間為 BCC,所以它有 BCC 的硬度,Strong 和 Tough。你以為它結合了 BCC 和 FCC 的全部優點嗎?你真是想太多啊……如果真的有,那我們就可以一起造鋼鐵俠了……它的缺點,就是比 BCC 還低的 Ductility,以至於可以用 Brittle(質脆)形容性質。
* 剛剛提到了一個 Slip Planes,這個東西是這么被定義的:
Slip planes are essentially paths of least resistance through which atoms are able to move, to compensate for applied loads and forces.
說白了就是一個滑不溜鰍的面,然後王.八.蛋們,哦,不對,原子們受力後可以在上面從這里跑到那裡。
這個面存在的越多,原子就越容易移動,原子越容易移動,材料就越軟。
然後呢,我們開始討論一下比原子更宏觀一點的一種結構:
Grains(精子,不對,萬惡的輸入法,晶粒)
The basic crystalline unit, or unit cell, is repeated, as illustrated
這個東西,就是晶粒:
這些晶粒的形成,是這樣來的,如同攪基一樣,一開始是兩個原子覺得合適,然後他們在一起了,這是正常的,之後遇到了第三個,覺得不錯,三個人就在一起了,這就是 3P,然後又走啊走,見到第四個人,順理成章的,4P 了,隨著人數的增加,慢慢的就是 5P,6P,7P……一直到 100P,1000P 都可以繼續下去,大家一起搞來搞去就把事情搞大了。
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喜歡的姿勢和角度都不一樣(Alignments or Orientations),有的喜歡上下,有的喜歡前後,有的喜歡 69,搞來搞去各種姿勢扭曲在一起,就形成了 A Polycrystalline Solid。但是,由於大家都是同一種東西,除了某些人外,這個主要的結合部位(化學鍵)和方向(鍵角)基本還是一致的,這就保證了晶體結構基本還是在三個裡面不停的轉。
於是搞出了下圖這種東西:
這就是亂倫的社會……然後不同的大大小小(Size)亂倫社會因為外力和內力的原因在 Grain Boundaries(晶界)碰到了一起,就有一次的一起亂倫……於是形成了上圖所示的東西。
因為畢竟大家口味不同,所以還是會有小小的不合適,所以存在這種 Dislocations(錯位):
當然這些不重要,我只是一說而已。
休息一下
上文我們講述了這么幾點:
三種不同的晶體結構有各種不同的性質;
金屬內部的結構可以重組(一起散場,然後再換不同的伴侶);
同一種金屬,也有不同的晶體結構、晶粒大小和錯位。
接下來,討論一點合金和無機非金屬:
合金分為:
Ferrous Alloys(含鐵合金)
Non-ferrous Alloys(不含鐵咯)
其中,Ferrous Alloys 在 iPhone 中的應用,是 Steel(鋼);而 Non-ferrous Alloys 在 iPhone 中的應用,是 Aluminum(鋁)。
鋼,又分為 Low / Med / High Carbon Steels:
Low-Carbon Steel
含 Carbon(碳)量少於 0.20%
Med-Carbon Steel
含 Carbon 介於 0.20%~0.50%
High-Carbon Steel
含 Carbon 介於 0.50%~1.0%
Ultra-High Carbon Steel (Cast Steels)
含 Carbon 介於 1.0%~2.0%
Cast Iron (鑄鐵)
含 Carbon 超過 2.0%
這里,我們知道,Carbon,即碳,可以和鐵 Fe 在加熱時,變成 Fe3C,這個東西是一個很特殊的 Intermetallic Compounds,硬度很高,但是基本沒有 Ductility。和鐵混合後,能夠極大的改變鐵原有的性質,體現在 Carbon 含量越高,鋼的硬度越高,但是質地越脆。
這里介紹一下鋼的讀法:
比如 1018 Steel,前兩者 10XX,是告訴我們剛裡面有哪些元素(鋼不止可以加碳,還可以加 Chromium 鉻增加硬度和抗腐蝕性、Copper 銅增加機械加工性、Manganese 錳降低易碎程度、Molybdenum 鉬穩定碳化物並且阻止晶粒增大、Nickel 鎳可以增加韌性和抗腐蝕性、Vanadium 釩可以在穩定韌性的同時增加強度)
而後兩個 XX18,則是告訴我們碳的含量,比如 18 就是 0.18% 的碳。
(寫到這里去洗了個澡然後回來看到電腦上有頁面順手就關了……幸好有保存……嚇死爸爸了……)
補充一個小知識:
Stainless Steels(不銹鋼)分為三種:
Ferritic(鐵素體不銹鋼)— —含有大量的 Chromium(鉻),以至於不會變為 Austenitic(奧氏體),價格低,抗氧化性好。
Austenitic(奧氏體不銹鋼)— —含有 Nickel(鎳),高韌性、高可塑性、低強度。
Martensitic (馬氏體不銹鋼,謝謝 @聞志恆 )— —比 Ferritic 含鉻量低,目前非均勻相(別問我相什麼意思……又可以說一大截……簡單來說就是均勻的、可定義結構的、可知化學成分的混合體或單質,比如空氣,比如冰)中可製造的最硬的鋼。
然後介紹 Non-ferrous Alloys,以鋁為例子:
Corrosion Resistance(抗腐蝕)
Ease of Fabrication(易鑄造)
High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高導電導熱性)
Light Weight(輕,對比 iPhone 4/4S 和 iPhone 5s 就大概知道)
Strength at Elevated Temps(溫度基本不影響強度)
Aesthetically Appealing(美觀,鐵什麼的都黑不溜秋的)
以上特性,請結合 Al 的晶體結構理解
然後,在張一劉先生答案中提到的:
我很明確告訴你,iPhone 5 外殼不是液態金屬,它採用的是由金橋鋁業生產的 AL6063 T6 型號鋁合金(鋁擠而成),通過數控機床加工型腔,外形,再注塑將上中下三個金屬塊連起來,再用數控機床加工,中間省略了(怕擔上泄密罪名)最後陽極染色,這個外殼就加工好了。
我能說液態金屬陽極染色的工藝不行么,其實就是連 AL7075 陽極染色都有問題。
中的 AL6063 和 AL7075 是什麼意思呢?
不同於鋼,鋁的讀法是
X-X-XX
其中第一個數字和鋼差不多,是用來定義所加元素種類的:
1XXX – 99% Aluminum 基本是純鋁
2XXX – Copper 加銅
3XXX – Manganese 加猛
4XXX – Silicon 加硅
5XXX – Magnesium 加鎂
6XXX – Magnesium & Silicon 這是硅和鎂
7XXX – Zinc 鋅
8XXX – Other Elements
而第二個數字,表示合金中的元素或雜質極限含量的控制要求,如果第 2 位為 0,則表示其雜質極限含量沒有什麼特殊的控制要求,如果是 1~9,數字越大,控制的要求越多,一般情況下是 0。
最後兩位數,和鋼不一樣,用於指明這一種鋁在同類型中的數字。
所以,我們知道,iPhone 5 所用的鋁,是硅鎂鋁合金。為什麼用了 6063 而非 6061(強度更高),因為 6063 更適合擠壓後拋光和陽極氧化上色。
介紹完了材質,我們講講 Strain(應變)和 Stress(應力)
Strain(ℰ)
A material』s deformation reaction to an outside force or load
指的是材料對於外力作用的變形反應,原子通過破壞晶體結構來補償外力作用。
想像一下兩個人(當然可以是 3 個 4 個甚至更多人)在一起獲得生命的大和諧時,你們身下的那張床和床墊……
根據姿勢的不同,Strain 還有不同的表現:
Compressive 壓縮
Tensile 拉伸
Shear 扭曲
想想真是活色生香……
Stress(σ)
How a material internally distributes the applied load.
請再三注意這個詞,internally,內部的。
也就是,你和你女朋友獲得生命的大和諧時,床墊裡面的彈簧分散向各個部分的力。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等會高潮部分會說。
正常情況下,Strain 和 Stress 是成線性關系的:
但是直到外力不斷施加……
就會到達一個叫做 Yield Point(屈服點,謝謝 @張小魚怒 )的點,這個點,就是材料內部原子開始(一定注意是開始)從原始位置移動到新位置的點。(也就是上圖中兩條線的焦點)
然後繼續施壓,就變成了這幅萎樣:
是的……高潮了……
這個點,叫做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極限抗拉強度)……過了這座山,東西就斷了……
這是常見的幾種材料的各種數據……
其中鋁還是用了比 6063 更高強度的 6061
好了廢話說了一大堆,開始正式的說 Amorphous Alloy(非晶態金屬,俗稱液態金屬)是個啥子玩意了……
最後一次鋪墊,真的,我發誓
我們來了解一下怎麼改變金屬性質:
看過金剛狼的孩子們應該記得,金剛狼的身體里,被改造後是大量的超高密度合金(和美國隊長的盾牌一樣),在電影里,有這么一段對話:
將軍說:你知道把金屬注入你身體最難的是什麼嗎?
將軍自己回答:是保持超高密度合金的液態(把液態的粘稠物注入金剛狼的身體……OMG……難怪金剛狼當時那麼痛苦後來那麼撕心裂肺的想找將軍)
誰爆我菊花!
這種熔化金屬再凝固的過程,就是我們改變金屬的一種方法:
Heat Treatment
The controlled heating and cooling of materials for the purpose of altering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兩個元素把握好,就可以控制金屬,人人都是萬磁王:
Temperature
Rate of Cooling
怎麼做呢?
一步步來
我們知道金屬有 Distinct crystalline lattice structure,傾向於 Form Naturally
當合金合成時,作為溶質的原子溶解進作為溶劑的原子,像這樣:
然後不斷的加熱(Tempetrature),金屬會溶解,成為 Molten State
這個時候,如果讓金屬冷卻下來(我沒有說速率 Rate 喲),金屬原子就會失去能量,開始形成固體
怎麼形成?失去能量的低能金屬原子會開始重新排列(高潮完以後能量低,然後重新找伴侶的找伴侶,換姿勢的換姿勢)。這個時候,稱為 Nucleation Points。
然後,找好伴侶,換好姿勢的原子們,又開始重新形成 Grains,至於怎麼形成,請看前面……具體表現在,Grains 的大小在各個方面變大
Grains 們又開始在 Grains Boundaries 遇見其他的 Grains,逐漸形成新的金屬。
前面留了個坑,這個金屬冷卻的速率和溫度都是改變金屬性質的重要元素對吧?那麼,速率有哪幾種?
Full Anneal
Normalized
Quenched
這個我還把坑留著,等會再講。
Heat Treatment 是一種方法,用於改變金屬晶粒大小,但是這種加熱並非唯一的方法,為什麼?因為加熱是為金屬原子提供能量,是不是?只要能夠提供能量,是不是我們也可以改變?
所以,如果我不停的去掰彎一根金屬棒子(請不要想歪了),棒子會斷是不是?
這就是第二種:
Strain Hardening
通過塑性形變,改變晶粒大小。
具體過程:
你得有一根硬棒子……
掰彎它……
在反過來掰彎它……
如此重復(請各位女同胞不要這樣……很痛苦的)
這一彎一直,造成了大的晶粒不斷的被折碎成小的晶粒
導致在 Grain boundaries 區域,內部的 Stress(應力)急劇增大(現在知道為什麼前面反復強調應力是內部的了吧?)
應力與應變在一定程度上為線性(記得圖嗎?)
隨著應變的增大,應力增大,然後 Grains 數量增加,大小減小,金屬材料的整體 Ductility(延展性)下降(可以試試掰回形針,掰斷以後你會發現斷裂處很堅硬)
如果此時 Plactic Deformation 繼續下去,那麼就會造成材料的 Fracture。
這個時候,如果在第 9 步之前,我們為材料加熱,熱能會提供足夠的能量給晶粒,以形成新的晶粒,那麼就可以降低內部應力,提高 Ductility,材料不至於斷裂,但是卻被細分得足夠小。
那麼這個時候回到加熱的速率問題:
先回憶一下晶粒大小對於金屬性質的影響:
Smaller grains = Higher Hardness & Strength, Lower Ductility
Larger grains = Lower Hardness & Strength, Higher Ductility
現在回到之前提到的三種速率,不同的速率,會對同一種材料,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Full Anneal(最慢)
A material is heated above its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allowed to slow cool inside of the furnace.
融化材料後,在烘箱中冷卻(比如,針對 AL6061-O 可以從 940 攝氏度每隔 3 個小時下降 10 度),為原子形成晶粒提供足夠的熱量和時間,以形成足夠大、整齊的晶粒。
產出來的東西,有足夠的韌性。
Normalized(中間)
A material is heated above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allowed to cool in still air.
就是放在空氣中冷卻,不主動加熱,也不主動降溫。
左為 Full Anneal,右為 Normalized
Quenched(最快)
「Rapid」 cooling of a material. Heat is removed from the material at an accelerated rate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as a quenching media.
通過放在一些溫度較低的媒介里,來達到急速降溫的目的,比如:水、油、金屬、沙子、高分子化合物等等……
這是 Martensite(目前最硬的鋼,可以看出基本沒有什麼晶粒結構可言了)
好的,到這里,我們大概知道了,如果給金屬的溫度越高,冷卻金屬的速率越快,金屬就會有越小的晶粒和越少的晶粒結構,直接影響就是越高的硬度和越低的 Ductility(延展性),反之則是更低的硬度和更高的延展性。
那麼液態金屬是什麼?
是 Amorphous Alloy,非晶態合金,也就是說沒有晶態結構,根本就沒有晶粒,所以延展性低,但是相反的,硬度卻極高,類似玻璃。那麼為什麼不用玻璃呢?因為玻璃基本沒有延展性……Amorphous Alloy 雖然延展性低,但它依舊保留了部分的金屬特性,包括有一定的延展性,只是針對常規晶態合金而言,低了不少。
這樣的材料,用來做手機的外殼是相當合適的,既有超高的硬度(2.5 倍於鈦合金,1.5 倍於不銹鋼),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不至於像玻璃一樣稍微施加外力就會破碎,而且保持很輕的重量。但是問題在於成本過高,工藝要求高:
這是張茂同學簡單的描述:
要麼直接鑄造急冷而成,要麼在過冷液相區進行塑形加工而成。
解釋一下,之前我們提到了 Martensite 是通過 Quenched 極冷鑄造而成,那麼假設一下,如果直接在金屬保持 900 度以上高溫的時候,瞬間降溫會是什麼結果?那麼我們可以得到根本就是無序原子構成的合金,硬度也會遠強於鋼。
第二個問題是:面對大塊的金屬,怎麼讓金屬內部和外部同時均勻、急速的冷卻?這就是為什麼蘋果至今仍然沒有將 iPhone 和 iPad 的外殼採用液態金屬的原因。
為了達到這種條件,蘋果甚至想通過反重力鑄造來達到極限的冷卻時間:
當然,理想總是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現在也只能在 iPhone 的取卡針上看到液態金屬的存在,希望有一天,不管是誰,能夠找到相對簡易的鑄造方法,那個時候,也許 21 世紀就不會是「鈦」的世紀而會是「液態金屬」的世紀了。
Ⅲ 鋁對蘋果樹有影響嗎反光膜上的鋁脫落後是不是對蘋果樹有影響
摘要 反光膜表層上鍍的鋁層經過雨水的沖刷或者土壤顆粒的摩擦會脫落並滲入土壤,加劇土壤酸化、結塊,導致減產。
Ⅳ 蘋果酸與鋁反應的生成物
蘋果酸鋁+H2
Ⅳ 蘋果中含有什麼營養成分
蘋果的營養很豐富,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酸類物質。1個蘋果中含有類黃酮約30毫克以上,蘋果中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膠,維生素A、C、E及鉀和抗氧化劑等含量也很豐富。1個蘋果(154g)膳食纖維5g,鉀170mg,鈣10mg,碳水化合物22g,磷10mg,Vc7.8g,Vb7.8g。蘋果中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多,有助於代謝掉體內多餘鹽分。蘋果酸可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至於可溶性纖維果膠,可解決便秘。果膠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水平,預防血糖的驟升驟降。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蘋果中的果膠可以降低膽固醇。荷蘭學者從長期調查研究中發現,每天吃1個蘋果的人,膽汁的排出量和膽汁酸的濃度增加,有助於肝臟排出更多的膽固醇。蘋果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及時清除體內的代謝「垃圾」,吃熟蘋果,可治療便秘。吃擦成絲的生蘋果,其果膠能止住輕度腹瀉。
蘋果酸可以穩定血糖,預防老年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宜吃酸味蘋果。蘋果含有的糖和鋰、溴元素,是一種有效鎮靜的安眠葯,且無副作用。蘋果含有鋅、鎂元素,故常吃蘋果能增強記憶力,對孩子還有促進發育的作用。因蘋果的一些元素能排除體內有害健康的鉛、汞元素,所以,歐洲科學家稱蘋果為防癌葯。
蘋果的營養成分
表1
蘋果中的一般成分
單位:mg/100g
名稱
水分(%)
蛋白質
脂肪
總糖
粗纖維
熱量(千卡)
含量
84.6
200-400
500-600
1300—1500
100—120
58
表2
蘋果中氨基酸的含量
單位:g/100g
名稱
含量
名稱
含量
天冬氨酸
0.128
蛋氨酸
0.008
蘇氯酸
0.018
異亮氨酸
0.015
絲氨酸
0.020
亮氨酸
0.026
谷氨酸
0.052
酪氨酸
0.009
脯氨酸
0.020.
苯丙氨酸
0.011
甘氨酸
0.041
賴氨酸
0.016
丙氨酸
0.018
精氨酸
0.006
胱氨酸
微量
組氨酸
0.006
纈氨酸
0.15
總量
0.382
表3
鮮蘋果中的礦物質含量
單位:mg/100g
名稱
含量
名稱
含量
灰分(克)
0.2—0.3
鉀
110—139
鈣
9—22
鐵
0.1—0.3
磷
3—9
鋅
0.05
鈉
0.4—1.0
銅
0.04
鎂
4.8—8.1
氯
0.8
表4
蘋果中維生素的含量
單位::mg/100g
名稱
含量
名稱
含量
維生素E
0.31—0.74
維生素B5
0.11
維生素C
5—7.0
維生素B6
0.03
維生素B1
0.01—0.03
維生素H(ug)
0.9—6.0
維生素B2
0.01—0.02
葉酸(ug)
2.0—8.0
蘋果果實的營養價值與療效分析
蘋果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但自身又無法合成的氨基酸。蘋果中含有維生素H,是其它果實中所罕見的,它在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是人體中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中間代謝的一種重要輔酶,參與很多羧化反應。
蘋果中含有微量元素氯,它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又是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陰離子,對維持體內的水平衡滲透壓和酸鹼平衡,激活唾液中的澱粉酶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人體缺乏此種元素,則表現為食慾不振,嚴重影響生理平衡,阻礙食物的消化吸收。
從保健醫療價值來看,我國使用蘋果治療疾病的歷史已相當悠久。唐代《千金、食治》中已有記述,認為蘋果有「益氣」之功。《飲食正要》說蘋果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滇南本草》中進一步闡述蘋果能「治脾虛火盛,補中益氣」。《隋息居飲食譜》中說蘋果能「潤肺、悅心、生津開胃」。歐洲民諺有「日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說明蘋果及其飲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近代醫學研究中,德國有「摩羅氏蘋果療法」對腸炎腹瀉有良效。這是因為蘋果中含有鞣質和多種果酸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並有促進胃收斂的功能,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蘋果成分中含豐富的無機鹽,其中鉀鹽、鎂鹽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蘋果及其飲料中還含有無機元素鋅,日本研究人員在缺鋅療法中,蘋果是極極受歡迎的首選果品。
Ⅵ 鋁杯壓榨蘋果會產生化學反應嗎
會。
鋁遇酸性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用鋁制杯子喝水的話沒問題,因為鋁不和水反應,也不溶於水,而在生產過程中會形成緻密的氧化鋁附著在鋁表面,用它喝水是不會造成攝入鋁離子的。當然,盡量避免用杯子盛酸性飲料、食物和一些中葯葯湯,因為這些酸或者高電解質的液體回合鋁反應產生鋁離子,如果你喝下去,有可能會造成鋁沉積,w而鋁是現在人體金屬污染之一,聯合國都呼籲少用鋁製品炊具和易拉罐。
Ⅶ 鋁能和哪些物質反應
1.鋁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灰白色固體Al2O3 4Al+3O2=2Al2O3(點燃) 2.鋁與鹽酸反應,在鋁的表面有很多的氣泡產生,生成氯化鋁和氫氣: 2Al+6HCl===2AlCl3+3H2 3.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在鋁的表面產生很多的氣泡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鋁與水的反應將鋁表面的氧化膜打磨掉,然後在熱水中加熱,沒有明顯的現象.但是將去掉氧化膜的鋁條按壓在濕潤的pH試紙上約30秒後會出現淺綠色印跡.說明鋁與水反應也能產生氫氧化鋁和氫氣 Al+3H2O=Al(OH)3+3H2
Ⅷ 什麼會和鋁產生反應
食鹽(氯化鈉),或帶有食鹽的物質。
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只是外面有一層氧化膜保護才不至於很快反應掉,但是食鹽可以破壞它,然後,鋁就和水、空氣發生反應。
Ⅸ 有個問題!很著急!關於用煮蘋果皮清洗鋁鍋的!
通常的水表面看來挺干凈的,實際上,它裡面已溶解了不少東西呢。最常見的是鈣鹽、鎂鹽,其次是鐵鹽。不同來源的水所含的鐵鹽有多有少,這些鐵鹽就是使鋁鍋變黑的「禍首」。由於鋁比鐵更活潑,鋁鍋碰上了含有鐵鹽的水,鋁就能替換出鐵,替換出來的鐵附屬在鋁鍋上,鋁鍋就變黑了。不過,這場化學戲法要成功的話有三個必須的條件:第一,水中含有的鐵鹽較多,第二,煮水的時間要較長。第三,鋁鍋必須要是新的。
知道了這個道理下面的問題不難解釋了,在蘋果皮中肯定含有某種物質能夠和鐵反應,將鐵除去。會是什麼物質呢?最有可能的就是檸檬酸了。在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檸檬酸,這些酸是可以溶解鐵的。
其實你還可以用番茄,食醋等酸性食物來達到這個效果。
Ⅹ 蘋果中含有什麼成分
蘋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糖類、有機酸、果膠、蛋白質、鈣、磷、鉀、鐵、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另含有蘋果酸、酒石酸、胡蘿卜素,是所有蔬果中營養價值最接近的一個。
蘋果有「智慧果型」、「記憶果」的美稱。人們早就發現,多吃蘋果有增進記憶、提高智能的效果。蘋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大腦必需的營養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含鋅量比其他水果高。
據研究,鋅是人體內許多重要酶的組成部分,是促進生長發育的關鍵元素,鋅還是構成與記憶力息息相關的核酸與蛋白質的必不可少的元素,鋅還與產生抗體、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有密切關系。
(10)蘋果中有什麼成分可以和鋁反應擴展閱讀
食用蘋果的注意事項:
忌:
蘋果不可與胡蘿卜同食,易產生誘發甲狀腺腫的物質。
蘋果不和牛奶同食,果酸與牛奶中的蛋白質反應會生成鈣沉澱,引起結石。
蘋果不可與干貝同食,能引起腹痛。
蘋果核里你會發現氰化物。把一個蘋果核全吃了雖然不會致死,但也絕對對身體不好。當然,如果你吃太多的蘋果核,(前提是要咀嚼並吞下)就有可能有並發症。
宜:
蘋果中富含果膠,有止瀉的作用,與清淡的魚肉搭配,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蘋果和洋蔥都含有黃酮類天然抗氧化劑,同食可保護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