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條怎麼做才好吃,寬面好還是細面好
中國的麵食文化歷史悠久,有長壽面的美稱。面條的做法就有幾百種,在木蘭娟子的家鄉最長吃的就是手擀麵,熱湯面,炸醬面,麻醬面,餄烙面(玉米 蕎麥 莜麵)麵粉都可以做,像油潑面,刀削麵,涼面,熱乾麵等等等等。蒸著吃的煮著吃的,炒著吃的各種各樣。 下面娟子和大家分享一個炸醬面的做法
㈡ 你們覺得細面和粗面有區別嗎 為什麼細面我吞不下去 吃著想吐 說不出的感覺 粗面寬面能吃一大
有一點區別,味道口感,我也不喜歡吃細面,感覺不好吃
㈢ 細面和寬面的區別
寬面條和細面條。很多人感覺兩種面條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狀不一樣,具體買哪一種要根據個人口味來定。其實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細面條呢,又長又細,圓柱狀,這種面條比較耐煮,而且吃起來比較筋道。通常是用來做湯面或者涼面的,比如蒸鹵面、煮龍須面等。我國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就有一個吃龍須面的習俗。寬面條,又長又扁,這種面條通常是用來做燴面或者燜面的。比如油潑面、刀削麵等。具體買哪種面條要看自己准備哪種面條?
筋道的面條是人人嚮往的。那如何煮一碗筋道的面條呢?煮麵條的時候,人們習慣把水燒開了再把面放進去煮,其實這是不對的。面條受到高溫,很快就會軟化而熟,外面也會形成一層「保護層」,來「抵制」沸水。這樣煮出來的面條外面軟,裡面硬,吃起來口感非常不佳。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水要沸騰的前兩到三分鍾,就要把面放進去了。這樣面煮熟與水沸騰同時進行,不但節省時間,還可以煮出來口感筋道的面條。另外在煮麵條的時候,火候不宜過大,應該用中火煮,防止出現水已經沸騰了,面條還沒有熟的現象。
另外,在家自己煮麵面條的時候,習慣性放青菜和雞蛋。更多的人選擇把雞蛋放在最後打入鍋中,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雞蛋如果不炒的話,應該在放入面條前,就把雞蛋打入鍋中,待半分鍾後,再放入面條。當面有九分熟的時候,便可以加入自己喜歡的青菜,這樣青菜和面條就可以同時熟透。如果在中間放入青菜和雞蛋的話,會使得鍋中的水瞬間降溫,這樣煮出來的面條就不夠筋道了,讓人看起來也沒有食慾。
家裡有小朋友的還要注意,加入適量的食鹽會讓面條變得筋道。所以很多商家說自己家的面條筋道,其實是往裡面加入了鹽分。所以家長在購買面條的時候,應該仔細閱讀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含量表和配料表等。以免孩子吃的面條
㈣ 寬面好吃還是細面好吃1
蒸鹵面好吃,還有刀削麵,會面,還有拉麵,肉絲面,,,很多可是有點麻煩,你是要自己作著吃嗎?我只是幫你找了一下,不用太感謝了,要給分哦!!!
幾十種面的做法
山西麵食and小吃最高帖,看的我直流口水,好全啊!!!
[城市飲食]經典山西麵食和小吃,包準你流口水
炸醬面香辣醬的製作(組圖)
肉末涼拌面(圖解)
一、最簡單的拌面。
燒水,水要多一點,
碗里放海天牌生抽,麻油,胡椒,味精,香蔥末,
然後水開下面,少許硬一點,
放在碗里一拌。如果是鹼水面,這時可加一點上好的醋。
千萬記住先後程序,否則味道就不一樣。
如果加一點上好的榨菜丁(要自己切,成品榨菜丁不好吃),芝麻醬或花生醬(用涼開水調稀,現吃現調)。
二、西紅柿雞蛋湯面:
先炒雞蛋,加水,放西紅柿片,放鹽,水開放面條至熟,加胡椒味精。
三、炒麵:
小白菜、肉絲、香菇絲。
下面,少許硬一點。
撈出,放冷水沖,漓干水分。
大火,先炒肉絲,熟,加白菜,變色,加香菇,炒幾下,加面條炒幾下,拌勻,改中火,加鹽、胡椒、少許味精,改小火,一手拿鍋鏟炒,一手拿雙筷子把面條抖松,面條和作料盡量拌勻,白菜不能黃。
備註:1 吃炒麵的時候加點上好的醋。
2 裡脊肉切細絲,加一點鹽用生粉拌勻,加一點油,再拌勻。
四、先放蝦米(要買質量好的)在水裡小煮片刻,再給油,放面條,快煮好時,加小白菜,熟,加鹽、胡椒、少許味精,即可。
五,最簡單的涼(拌)面。
燒水,水要多一點,
淺口的不銹鋼鍋,加麻油,待用。
碗里放海天牌生抽,胡椒,味精,香蔥末,
然後水開下面,少許硬一點,
放在有麻油的鍋里,拌勻,放在空調前面吹1-2分鍾,邊吹邊拌,使其冷卻均勻。
然後,放在碗里一拌。如果是鹼水面,這時可加一點上好的醋。
千萬記住先後程序,否則味道就不一樣。
如果加一點上好的榨菜丁(要自己切,成品榨菜丁不好吃),芝麻醬或花生醬(用涼開水調稀,現吃現調)。
西紅柿雞蛋打鹵面
西紅柿雞蛋鹵的做法非常簡單:把洗凈的西紅柿去蒂後切塊,雞蛋打碎攪勻備用。燒熱油鍋(稍微多放點油),先炸雞蛋,成形後撈出,余油留在鍋里,加蔥花煸一下,把西紅柿放進去翻炒一會,加雞蛋混合,添水後略煮一小會,待通紅的湯汁燒開起泡了,加鹽加味精起鍋。(這就是西紅柿炒雞蛋的做法吧?聰明!但是做面條的鹵需要多加一點水,而且要多放一點鹽,這是關鍵哦。)
煮麵條這點事好像就沒啥可說的了,掛面也好手擀麵也好煮熟就行了,只是煮的過程中記得要略放一點鹽,撈出來後放在涼開水裡浸冷,和做好的西紅柿雞蛋鹵一起攪和攪和就大功告成了。
最簡單燜面的做法
你先把油熱了,放花椒、大料熟一下,然後花椒、大料撇掉;
把少量肉陷(喜歡肉片的可以用肉片,喜歡素食的可以不放)、蔥、姜、蒜、少量鹽、醬油大火煸炒一下,然後放洗好的扁豆和切成塊的土豆(塊不要太厚),再放適量的鹽和醬油然後翻炒一小會;
放入一個或2個西紅柿再翻炒一下;
然後放入水(水放的不要沒過菜,水的量很重要),等水沸騰後把面放在上面,蓋好鍋蓋,大概中火燜15分鍾左右(要定時去看下水,可不要糊鍋哦,如果水不夠,可以適當加點);
水基本沒有後關火,然後把面和菜翻勻就可以了
簡單吧
經典面條做法寶典[經典]
面條的作法:以下都是以一人份為準的份量
材料:雞蛋兩個,青椒兩個(要是不喜歡吃辣的,可以減半)。
請先把你的手洗干凈,這樣是比較的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當然了,炒鍋也得洗干凈,too。把雞蛋打破,倒進碗里,用筷子把蛋青蛋黃攪勻了,把油少許輕輕的到進鍋里,過來一會你會發現油還沒有熱,這是因為你沒有打開炊具的打火器!輕輕的打開打火器,等油冒煙了,輕輕的把攪勻的雞蛋以鍋的中心為圓心從上到下,慢慢的倒進鍋里。等到雞蛋在油的作用下開始膨脹,趕緊不要看電視了,抄起鍋鏟(炒勺)把煎好的雞蛋翻起來,最好是翻大鍋的一邊,趕緊把切好的青椒絲倒進鍋里,炒10秒鍾左右就趕緊和雞蛋攪在一起,拌勻,稍微的炒一會,放鹽少許。記住千萬不要把雞蛋燒成黑色的!!!看到雞蛋已經變成深黃色,青椒絲也快熟了,出鍋!炒鍋也不要洗了,就倒進清水,一般是鍋的三分之一強,因為面條熟後是很會吸水的,以防止面條做好後,水不夠而聚集在一塊,難看也難吃!!大火猛燒,水開了,要先放鹽,把鹽化開,用筷子蘸少許的水,試試鹹的程度,一般這個時候,要稍微的咸一點,因為你還沒有放面條。面條放進後,用筷子把面條仔細的分開,以防止他們遇水粘一塊!!這時候要把炒好的雞蛋倒進去。等水開了,用筷子把面條和菜攪勻,再煮,要是喜歡吃小白菜的話,就在你熄火之前把它們放進去,用面條押在湯里邊。一小會兒,熄火!下面的就不用說了吧。只是最簡單的作法。
扁豆燜面做法(大全)
昨天在另一個論壇上,發了一個徵集扁豆燜面做法的貼子,跟者甚眾。現發布與下:至於喜歡那種做法就看自己愛好了
1、 選手趕面
2、面條先揪的短一些,放蒸鍋隔水蒸8成熟,看面條情況,如果軟面條就8成熟,硬面條就多蒸一會,關鍵是注意不要粘在一起
3、邊蒸面條邊把豆角切成絲、也可掰成2-3cm長的段段;把肉切成絲,用醬油拌一下;愛吃菜的就多准備豆角
4、熱油,下蒜蓉,下肉翻炒變色;下豆角翻炒變綠;這時面也蒸的差不多了,拿出來放到豆角上,放少許,放點醬油,蓋鍋蓋。
5、時時翻炒,注意別煳鍋,豆角熟了放鹽,出鍋前來點雞精就ok了。
因為面在炒之前差不多已經熟了,所以只要保證豆角熟了就好了。
2、 兩人份配料:
主料:豆角一斤,洗凈,切成段
肉3兩,可根據個人喜好增減,切成肉片,用少量鹽,醬油。。。腌幾分鍾。
細面條一斤,如果面條過長,適當切幾刀
佐料:油,醬油,鹽,雞精
作法:
1.下油(油量和普通的豆角炒肉差不多),油熱後,將腌過的肉放入炒鍋,待肉變色後,將備好的豆角放入,並放入適當的醬油,鹽,雞精,翻炒豆角和肉,至五六成熟,倒入一些水,將豆角剛剛沒住即可。(個人認為醬油可以適當多放些,這樣最後拌出來的燜面顏色好)
2.找一個籠屜放在炒鍋上(如果沒有屜子,可以將兩根筷子交叉放在炒鍋里),將細面條均勻的撒在籠屜里,蓋上鍋蓋,中火蒸8分鍾,將籠屜里的面條放入鍋中,充分的攪拌,山西燜面就做好了。(由於面條基本是干蒸的,所以攪拌之前你會覺得面條乾乾的,像是沒蒸熟,放心,已經熟了)
備註:1.典型的山西吃法是:蒜末倒上陳醋,攪拌均勻,放入燜面里拌勻,再吃。
2.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豆角里加入番茄,味道也很好。
3.如果燜面有剩餘,下次吃時,在炒鍋里放入少量的油,油熱後,將剩餘的燜面倒入,翻炒。味道非常好,和第一次作好的燜面味道有所不同。
4.如果第一次做燜面:A。蒸的時候,注意一下炒鍋里的水量,千萬別熬干,豆角糊了,很難吃;B.面條蒸好後,先別急於關火,小心的錯開蒸屜看看炒鍋里的水有多少,正常的情況是鍋里還有不少的湯汁,如果偏干,在加點水也不晚。因為太乾的話,燜面吃起來有點噎,而且也不入味。
溫州面條的做法 --拌面
首先要用扁面還要新鮮的不要用那些幹了和過了夜的扁面。煮好水,下扁面和綠豆芽,這時你要把握好煮麵的火候了基本是能開鍋就可以撈面條了,煮久了的扁面會漲根本不好吃。吃拌面一定要用盤不能用碗用碗拌的不均勻[湯汁會會在碗底]用料有鹽味精豬油榨菜末加醋[一定要用大蒜末泡的醋]加少許醬油加蔥花肉末[放在面條上面]。還可以用豬油用溫火塌個雞蛋放在上面。
懶人熱乾麵
准備原料:肉餡、花生醬、辣醬、豆瓣醬,准備調味料:蒜蓉、白醋、花生碎。接下來的製作過程是:首先將鍋內水燒開,將面條煮熟盛出,瀝干水分。然後在炒鍋中入油,油熱後放入肉餡、花生醬、辣醬、豆瓣醬一同煸炒熟。最後,把面條盛入盤中,淋上炒熟的肉餡,吃時依個人口味撒上少許蒜蓉、白醋和花生碎即可。
香菇魷魚面:
首先准備原料:魷魚、白菜、香菇、面條,同時准備調味料:雞湯、醬油、濕澱粉、鹽、辣醬。然後,將魷魚背後的黑膜撕去,清洗干凈,用刀切絲,在滾水中氽一下。再把白菜和香菇洗凈後切成絲。在炒鍋中入油後,放入香菇、白菜和魷魚絲翻炒,八成熟時加入雞湯和少量鹽、醬油,並加入濕澱粉,待湯黏稠時即可。用煮鍋燒開水煮熟面條。將做好的魷魚羹和煮熟的面條盛入盤中就大功告成了。
好吃的甘肅面條一做法
烹調方法:水煮、油潑
味 型: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原 料:麵粉25kg,菜籽油、香醋、醬油、食鹽、辣面、青菜、蔥花、純鹼適量。
製作工藝:
1、和面:用溫開水化開鹽水和面,水分幾次倒入,先拉成面絮,後搓成塊,再蘸水調軟。每25kg面用12.5kg水、750g鹽、鹼面100g反復折揉後,過10分鍾,再分批搓成大條,揉好,抹上油,再揪成100g重小劑子抹油搓成小條,用濕布蓋嚴待用。
2、抻面:(1)箸頭面:將面條搓細(約5—8條),用兩手輕輕扯長,再將「面頭」平列起來,用兩手將面提起用力扯,隨即在案上彈一下,兩臂張開再一扯,然後用右手將面的兩頭捏住提起,左手食指、中指伸入折處,略加彈動將面條分開,兩手伸開徐徐向外伸扯,再用左手無名指、小指把面條中間掛住,將左手食指與中指原掛的面頭交到右手,再左右向外伸扯,如此兩三次,即成箸頭細面,隨手投入開水鍋煮熟即成。(2)油潑面(即較寬條的扯麵):將小條用手壓扁擀成寬片,在寬片中間用小擀杖橫壓一道紋,雙手左右分開扯成寬面片,再順中間壓紋處劈開,投入開水鍋里煮熟,撈在碗里。(3)潑油:面上放適量干辣面、蔥花,將燒開的火花油猛潑入碗里辣面上即成,潑面時面上可放各種時鮮青菜,如韭菜花、香椿、豆芽、青菜等,喜食辣子者還可放些油潑辣子。
米醋、醬油、食鹽、花椒油混在一起作調料,但調料須在潑油前和煮好的面調勻,這樣可以使味入面內。
風味特點:面長不斷,光滑筋韌,油香撲鼻,酸辣味美。口味也可隨各人嗜好而定。
繼承創新:用此法還可製成臊子扯麵、炸醬扯麵、炒蛋番茄扯麵、羊肉燴扯麵等。
教大家一種好吃的面條做法:
材料:豇豆若干切碎。。。。。。。。。。
豬肉餡根據人數的量自己掌握~
超市裡都可以買的到的普通黃醬
蔥、姜、蒜切碎~
面條最好是寬的,有勁~
做法:
油熱後倒入蔥姜蒜,還有少許辣椒段,放肉餡,加醬油
翻炒一會加醬~~放豇豆使勁的炒,豇豆熟後就可以了
出鍋了。。。。。。。。。。
面條碗也是很有講究地---
將辣椒炸成辣椒油,碗內放一點醬油、一點醋和辣椒油~
個人認為這個部分可以依自己的口味,也可以放一點糖或者味精之類的。。。
最後再伴入炒好的菜,拌面。
賣相不怎麼樣,但真的非常好吃!
好吃的炒麵(燜面)-製作方法 -
我奶奶傳給我的,也叫燜面,很好做,也很好吃哦。
主料:面條(外面賣的那種手擀麵)1斤(看你的飯量而定);扁豆(有的 地方叫豆角,反正就是那種東東,大家都很明白的啦。)適量(愛吃菜的就多 擱些,反正是自己吃。);豬肉適量(理由同扁豆)。
配料:蔥、姜、蒜各少許。
佐料:色拉油、鹽、雞精、醬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肉切略粗的絲備用;
2、將扁豆去筋,用手掰成1.5~2厘米長的小段,洗凈備用;
3、蔥、姜切細絲,蒜切薄片備用;
4、將鍋中倒入略多些的色拉油,燒熱後放入備好蔥、姜、蒜爆香;緊接 著,放入肉絲並倒入適量醬油,將肉絲煸炒成七分熟;
5、放入備好的扁豆略加翻炒,把面條放入(注意:是直接放進去生的面 條,千萬不要把面條給煮了!),翻炒一下,主要作用是把面條和菜混合在一 起。
6、接下來往鍋里倒水,水漫到整鍋食物的三分之二處就可以了(水太多 了就不好吃了,濕嗒嗒,看著就沒食慾不是?水太少了的話,造成的直接後果 就是~~面還沒熟,下面就糊了。),撒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味,蓋上鍋蓋,大 火燒開;然後改小火燜著它,不時揭開看看,等豆角已經塌了秧兒,水差不多 都靠幹了(千萬要把水靠干,這是關鍵),面條也熟了的時候,用鍋鏟抄底兒
把面鏟起來,你會發現,下面有薄薄一層又香又脆的面鍋巴(這種東西最好 吃,我最愛吃!),這時候大功告成!你可以就著蒜和醋吃,有飯又有菜
沙茶牛肉炒麵
原料:牛肉、芥蘭、紅椒、油麵條
調味料:沙茶醬、料酒、醬油、濕澱粉
製作過程:
1.牛肉切成片,用料酒、醬油和濕澱粉腌5分鍾。
2.芥蘭洗凈斜切成段,紅椒切成片。
3.將油麵條煮熟,盛出瀝干水分。
4.炒鍋入油,下牛肉片翻炒,七成熟加入芥蘭、紅椒和沙茶醬一同翻炒,然後放入面條,翻炒後即可出鍋。
Tips: 沙茶醬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魚、蝦米、椰絲、大蒜、生蔥、芥末、香菜子、辣椒等料磨碎加油、鹽熬煮而成,色澤金黃,香辣味濃。
義大利面
材料:
義大利面75克·鹽·洋蔥1個·蒜瓣1個·番茄3個·牛豬肉混合絞肉75克·胡椒·甜椒粉·油1湯匙·番茄糊1湯匙·水75毫升·剁碎的九層塔3湯匙
做法:
1、在加鹽的水中煮義大利面,至熟,並保持咬勁。剝去洋蔥和大蒜的皮,並切成丁。清洗番茄,去除蒂梗後,切成小塊。在絞肉中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並用叉子攪散。
2、將不沾鍋加熱,倒入油,炒洋蔥、大蒜和絞肉,之後加入番茄、番茄糊和水,徹底攪拌一番,加蓋後小火燜煮10分鍾,並偶爾翻攪一下。加入鹽、胡椒和甜椒粉調味,最後放上九層塔。
3、用篩子濾乾麵條的水分,放入深盤中。最後澆上絞肉醬。
泰國酸辣椰絲鮮蝦粉
妖艷的人妖、神秘的寶石、奇香的泰國香米組合成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卻不知,這個風光旖旎的海邊小國還有更多的光芒——它是世界第一產蝦大國,是著名的大米出口國,還盛產世上最辣的辣椒。無怪乎他們的面條也用大米來做,而且面里是一定要放蝦和那最辣的辣椒的……這個皮膚黝黑、眼神執拗的民族,就這樣引以為傲地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榮耀。
原料:米粉200克,鮮椰肉絲20克,鮮姜絲、紅、綠辣椒絲20克,鮮海蝦2隻,色拉油10ml。
調料:魚露,白醋,鮮檸檬1片,鮮辣椒汁,白糖,鹽,胡椒粉,香菜。
做法:
1.鍋中水開後,放入米粉焯熟,冷水過涼。
2.蝦洗凈去蝦線、頭尾和殼,加鹽、胡椒粉稍腌後,鍋中煎熟,擠上檸檬汁。
3.晾涼的面中放入椰絲、姜絲、辣椒絲、香菜,調入適量魚露、白醋、辣椒汁、白糖、鹽、色拉油,攪拌均勻,再放入煎好的蝦即可。
特點:口味清淡,極具泰國菜酸辣、開胃的特點,很適合夏天食用。
廚師提示:焯米粉時火要大,鍋邊備好冷水,米粉在鍋中停留8秒立即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時間長了會粘成一團,大煞口感。在泰國,做菜不撒上幾顆或整或碎的朝天椒,就像我們吃川菜不加麻辣一樣讓人食性全無。用朝天椒、糖、魚露煮成的甜中帶辣的辣椒汁因為甜辣可調,頗得過往食客歡心。
★法國奶油蟹肉黑麥金筍面
法國是個享受過程、講究細節的國家,所以他們製造出「Romantic」一詞,所以他們不惜花4個小時去吃一頓繁瑣至11道餐序的晚餐。所以這道面條,法國人是一定要把蟹肉勞心費神地仔細掏出來,再好湯好料地煮了,多半裝回蟹殼里,少半炒了面,這才開始一口蟹肉一口面條地細細品味。也許這就是中西餐文化的最大區別,一個在「吃」,一個在「品」。
原料:黑麥面100克,金筍面100克,黃油10ml,橄欖油20ml,螃蟹1隻,洋蔥30克,蒜茸5克,胡蘿卜5片,西蘭花3朵。
調料:他利根香草、馬祖林香草、皮薩羅香草,黃油,奶油,干白,鮮蝦水(或高湯),鹽,黑胡椒粉。
做法:
1.將螃蟹煮熟後剔出蟹肉。
2.鍋熱後化開黃油,炒香洋蔥和蒜茸,放入蟹肉和3種香草,調入適量干白、奶油、蝦水(或高湯)、黑胡椒,煮約5分鍾。
3.將煮好蟹肉的2/3盛入蟹殼,其餘待用。
4.鍋中水開後,下入黑麥面、金筍面煮熟,撈出瀝干。
5.另起鍋放少許橄欖油,稍熱放入熟面和另1/3蟹肉以及胡蘿卜、西蘭花,炒勻出鍋裝盤,擺上裝好的蟹殼。
特點:奶香味濃,口感豐富。
廚師提示:炒麵是為了出香,也是為了融入蟹肉和熟菜的味道,橄欖油稍熱即可入鍋,1~1.5分鍾即可盛出。如需存放,可先將面煮至八分熟,撈出瀝幹了用橄欖油拌勻放冰箱里,隨吃隨炒。
★韓國烏雞麗參面
就在韓國的大麥茶突然間大行其道時,就在野蠻女友塗滿男友一臉面條時,我們略知道,除了燒烤,這還是個盛產麥子、以面為主的國家。烏雞麗參面在韓國家常到如同中國傳統的雞湯面。用的面條也是手擀的,樣似我國北方的手擀細面。不同的是,我們在面下藏只雞腿,而韓國人則添了根盛產的高麗參。有了烏雞湯和高麗參的出現,單單營養這一項已讓人忍不住對它的口舌之欲了。
原料:面條200克,烏雞半隻,烏雞湯200ml,高麗參1根,油菜心2根。調料:鹽、小蔥、雞油、醬油。
做法:
1.烏雞熬湯,熟烏雞去骨將雞肉切絲或撕絲待用。
2.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出盛碗。
3.鍋中倒入烏雞湯,放入雞肉絲、高麗參、油菜心,加少許醬油煮開後倒在面條上,
4.最後點綴上小香蔥即成。
特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廚師提示:韓國人吃參不像我們中國人奉為「大補」之品而重在喝湯,他們把參當胡蘿卜一樣的新鮮蔬菜,不論做什麼菜品,最後一定是要把高麗參吃掉的。所以不宜早放,煮熟即可的口味才最為可口。韓國人熬烏雞是為了用其湯,通常只放蔥、姜、蒜來逼出雞的原始純鮮,這對取湯煮麵來說是適宜的。如果是要品肉的話,建議撒上一把枸杞,添上幾朵干制的香菇。
★義大利培根番茄蝴蝶面
意麵已然成為義大利的標志,就像中國的瓷器。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個以面為生的國度,僅面就有563種之多,再加上花樣繁多的醬汁的不同搭配,居然能組合出1000多種義大利面料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義大利面千奇百怪,圓的、扁的、長的、方的、螺旋的、波浪的、貝殼的……嘗過這道在義大利再普通不過的培根番茄蝴蝶面後,真是不能不讓人羨慕義大利人的幸福,再也沒有比義大利人更能體驗面條的健康、自然味道的了。
原料:意式蝴蝶面200克,培根片50克,西紅柿2個,番茄醬20克,洋蔥20克,培根油100ml,橄欖油20ml,蒜茸5克,帕爾馬森芝士,紅、黃、綠柿子椒絲20克,木魚花1片。調料:干白,鹽,黑胡椒粉,高湯。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丁,洋蔥切碎。
2.開水將意麵煮熟後撈出瀝干。
3.用培根油炒香蒜茸、洋蔥碎,放入西紅柿丁、番茄醬炒5分鍾,倒入高湯和干白葡萄酒,煮10分鍾後放鹽、黑胡椒粉調好味。
4.另起鍋熱後,用橄欖油翻炒涼乾的意麵和培根,再倒入紅、黃、綠辣椒絲和烹好的番茄汁,翻炒片刻出鍋擺盤,裝飾上木魚花即可。
特點:酸甜適口,開胃解暑。
廚師提示:義大利人習慣將早餐烤培根烤出的油積存下來,因為培根油很香,很適合給菜品添味。也可將培根片用熱鍋(不放油)煎出油來。很多人做意麵時習慣最後澆上番茄汁,其實入鍋翻炒一下入味更勻,一分鍾足矣。
★美國什錦海鮮水果面
面條和土豆是美國人的主食,幾乎天天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其實世界各地的面條在出現之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用麵粉和鹽,不同的是,我們加水和成,美國人用蛋液來增強面的韌性而極少用水。後來,他們又加進玉米粉和橄欖油,形成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雞蛋面條。直到今天,講究一點的美國家庭依然喜歡自己動手擀制雞蛋面,現做現吃,而一個基本的配方更是人人皆知:一杯麵粉(240ml)+1個雞蛋+1/4茶匙鹽(1.25ml)。
原料:寬面200克,鮮蝦2隻,海虹2隻,扇貝3隻,魚肉20克,橄欖油30ml,洋蔥20克,蒜茸20克,菠蘿20克,草莓20克,生菜20克。調料:美式海鮮調味,黑胡椒,義大利醋。
做法:
1.蝦、扇貝、海虹、魚肉洗凈處理干凈後,用美式海鮮調味腌制10分鍾。
2.鍋熱後,用橄欖油炒香洋蔥、蒜茸,倒入腌好的海鮮,中小火炒熟。
3.鍋中鹽水燒開後,放入寬面煮熟,撈出瀝干。
4.菠蘿、草莓洗凈切塊、生菜洗凈,一同放入面條中攪拌均勻,再將炒好的海鮮放入拌勻,澆上義大利醋即成。
特點:典型的美式面式,色彩豐富,口感多層,是夏季家庭晚宴和朋友聚會的理想菜餚。
廚師提示:寬面本身無味,所以要用鹽水煮,而且,之前放鹽比之後放鹽入味要勻。炒海鮮時要注意中火偏小,因為美式海鮮調味里有甜紅椒粉,遇大火會變黑變苦,而小火又會讓海鮮脫水發干。
★中國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的著名小吃,但誰也說不清它誕自何時,某年某月就有了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小販,主顧吆喝一聲停挑子現做現賣,手擀的粗圓面條煮熟了,撈起來舀上一勺炒好的豬肉末。除了那香氣,只記得他們的扁擔了,因而得名「擔擔面」。擔擔面和酸辣粉堪稱川面姊妹花,但很多嘴饞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卻做不好擔擔面,除了需要四川特產的芽菜外,技巧就在豬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原料:面條200克,豬肉餡400克,芽菜100克,大蔥末25克,薑末10克,蒜茸10克,辣椒面1.5克,芝麻醬10克,油菜心1棵,香菜少許。
調料: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香油。
做法:
1.鍋熱後,倒入豬肉餡炒散待用。
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面、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點少許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
3.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入碗中。油菜心焯熟待用。
4.往碗中面條里倒入適量高湯,加入炒好的醬料和焯熟的油菜心,撒上香菜即可。
特點: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地方風味濃郁。
廚師提示:肉餡一定要炒干,呈一粒一粒狀態才能出來香味,牽扯不清就是沒炒干,但注意也不能炒糊。很多人認為生抽拌冷盤,老抽炒熱菜。其實不然,生抽和老抽都是用黃豆製成,區別在於後者添加了焦糖,准確地說,生抽調味,老抽調色,並不防礙兩者都用,在於菜品的需要和你手頭的把握。
★越南檸檬咖喱虹鱒魚面
「三香一露」最能概括越南美食——竹香、椰香、檸檬香和魚露。值得一書的是魚露,越南經典名吃蔗蝦、春卷、魚露大蝦都是魚露的傑作。越南、泰國一帶,家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土製魚露。他們做魚露有點像我國南方做「腌魚」,只是我們取的是魚倒了汁,人家要的是汁而非魚。他們將魚抹上鹽,放木桶里腌制,過段時間便有汁流出,即為魚露。打開桶底的水龍頭放出魚露重又倒入桶中繼續腌制,越是如此反復,得來的魚露越是純正無腥。
原料:蛋面200克,黃咖喱粉10克,辣椒面10克,檸檬汁20ml,藍姜碎30克(南方特產,也可用姜代替),高湯100ml,紅鱒魚100克。
調料:魚露10ml,蝦醬10克,青檸葉5片,檸檬1塊,紅椒絲,香菜。
做法:
1.涼油將咖喱粉小火炒香,倒入高湯、辣椒面、藍姜、檸檬汁、魚露、蝦醬,小火煮30分鍾。
2.開水下鍋將蛋面煮熟,再放入煮好的湯中,煮開後裝盤(留約1/3咖喱湯晾涼待用),撒入青檸葉絲。
3.將紅鱒魚洗凈切段放入晾涼的咖喱湯中浸泡片刻,用少許油將其煎熟後放面旁,再配以檸檬塊和香菜即成。
特點:香辣甘甜,清新爽口,不油膩。
廚師提示:咖喱易糊,所以炒咖喱得使冷鍋涼油,也就是鍋不燒,倒入冷油後,無需加熱就放入咖喱,再開小火翻炒。魚露雖然好吃,但咸且有腥味,所以不宜多放。蝦醬可謂「東南亞的臭豆腐」,聞著臭,炒出來卻是濃郁無比的蝦香,極能給菜提味。
★日本牛肉烏冬面
烏冬面、蕎麥面、綠茶麵是日本最具代表的三樣面條。在日本,烏冬面是居家必備之品,也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面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做法倒是普通,有很多我們似曾相識的地方,味道的不同就在烏冬面了。所以,去日本,一定要嘗一碗金川縣的牛肉烏冬面。不去也無妨,去超市買了金川產的烏冬面,回家也能如法炮製出一樣的美味。
原料:烏冬面200克,肥牛片50克,油菜心2根,香菇1朵。調料:日本大醬20克,日本醬油20ml,墨魚素1克,清酒5ml,味林10ml,高湯20ml。
做法:
1.鍋中放入高湯、日本大醬、日本醬油、墨魚素、清酒和味林,小火煮約5分鍾開後,放入烏冬面,3分鍾後盛入碗中。
2.油菜心、香菇焯熟擺入面中。
3.肥牛片上淋少許醬油,大火煎約10秒鍾,盛碗即成。
特點:面條滑軟,醬湯濃郁。
廚師提示:味林就是日本的味精,超市有售,但無需刻意求全,買不到可用味精或雞精代替。日本大醬味咸,不可多放。煮制醬湯時注意用小火,否則容易糊底。肥牛片應冰箱保存,並趁其未解凍時油煎,否則易散不成形。烏冬面是用小麥粉製成的粗面條,既可做湯面,又可做炒麵,而且因為烏冬面水煮不會軟爛,口感極佳,還可用做火鍋涮面。
青醬義大利面
材料A:羅勒100g、大蒜1顆、腌漬鯷魚2條、橄欖油100~120CC、鹽
權美網,您最貼心的美容顧問!
㈤ 細面和寬面,哪個好吃
寬面吧,那種面的感覺比較好。
㈥ 請問四川那裡的面好吃
1
成都擔擔面
一說到四川的面,第一個肯定就是想到它。這個簡直是成都的代表了。以前挑夫挑起擔子在碼頭賣面,所以名字就是這么來的,簡單粗暴。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不愧是「中國十大名面條」之一。方便麵都有擔擔面口味了,你說它有好火,當紅「炸子雞」呢~
2
成都甜水麵
面條有筷子那麼粗,入口非常有嚼勁,再灑點花生碎和芝麻,整個口感很脆,因為用了特殊醬料,入口會覺得微甜,最後會辣上那麼一下,香味在嘴裡停留很久。夏天家太發熱不想吃飯的時候,甜水麵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3
勾魂面
顧名思義就是好吃到把你的魂都勾走。有點懸喂~當然這是誇張的說啦,但是它的好吃度是不誇張的。「勾魂面」用腌肉做紹,面干味濃,根根香滑,入口留香,每天生意好到爆炸,很多人情願端起碗在路邊蹲到吃,都想「一親芳澤」。算了算了,真的是勾了好吃嘴的魂。
4
怪味面
這碗面不得不說的是它的湯,湯汁由豬骨肉以及海米、墨魚、扇貝、魷魚等海鮮一起放入雞湯內燉制而成,熱氣騰騰的面條配上內容豐富的湯汁,味道里既有海鮮的鮮味又有豬肉的香味、又有調料的麻味辣味以及些許糖的甜味。嘿~硬是怪得有名堂。
5
鋪蓋面
鋪蓋面通常是在揉著比較硬的面團上,通過兩只手掌的夾、扯等動作,從面團上拽下巴掌大小的面片,稍微拉扯均勻後下鍋煮熟即可出鍋。出鍋後,配以傳統的麻辣牛肉湯或者雞雜湯等,有肉感而不硬,下肚後渾身熱乎乎的,雨天吃上一碗鋪蓋面,整個人從里到外都散發的暖意,果然是吃形補形。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感冒了。
6
生椒牛肉麵
生椒牛肉麵是成都很多面館的主打面,也是我比較愛點的。就為尋求那種直逼靈魂的辣勁。它的辣不是像油辣椒那種油香的辣,而是生辣椒的生猛和清香!啥子二荊條,小米椒,雙辣合璧,辣出天際。想想生吃小米椒的感覺,你聞到這碗面,都會冒汗!吃起來,辣得難以抗拒,還帶著青椒的清香。吃完,猛吸兩口涼氣。
7
華興煎蛋面
用銅鍋煮麵,用銅鼎吊湯,用銅勺煎蛋,用銅瓢炒料……香濃飽蘸的紅番茄汁,翠綠養眼的木耳菜,象牙白的銀絲掛面,金燦燦的煎蛋;用木筷輕輕一戳,星星點點的蔥花和碎米芽菜帶著馥郁的鮮香直沖鼻喉,讓你的味蕾忍不住想要歡呼。這碗看似普通的面,讓很多成都人心心念念,因為它是老成都的味道。
8
宜賓燃面
全世界人民對這個一點都不陌生了,簡直是「街面」,每個小區樓下憋憋有一家。面油重無水,一點就燃,所以叫燃面。(這么酷炫?下次去試一盤,老闆會不會打我)面條煮熟撈起甩干,再以宜賓碎米芽菜、小磨香油、金條辣椒、核桃、花生和其他香料作輔料,那叫一個美味。吃來哽到了喝杯免費豆漿,再點一份涼糕當飯後甜點,滋潤得板~
9
雅安撻撻面
撻撻面的歷史有點長哦,100多年的老古董面。和一般的水葉面不一樣,這個面是純手工現吃現做。將事先准備的面團在案板上揉、撻,最考驗師傅的力度和手藝。一般有牛肉、大肉、雜醬、三鮮等口味,湯汁都是原湯,再灑把香菜,味道很夠,吃了面再把湯喝乾,這個才是正確吃法。現在人些愛折騰,發明了泡椒和干拌味,不過良心說也很好吃。
10
敘永豆湯面
面條有加鹼細面、寬面、二葉子,熟後起鍋舀一勺肉末蓋面上,再舀一勺粑豌豆蓋紹面上,面本身不放太多佐料,清淡可口,老少皆宜。但餐桌上需配海椒面、糊海椒面、麩醋等,根據自己口味再調和。面味鮮,湯爽口,大白豌豆顆粒如珠,溜耙,粉味十足,和面搭配在一起簡直是太和諧了。
11
資中兔子面
煮好的水面,配上調料以及熬好的骨頭湯,澆上做好的美味兔肉臊子,就成了一碗獨具特色的兔子面,選用的兔子肉絕對是資中農家兔,不喂養飼料的,肉嫩而且香。毫不誇張地說,離開資中你就吃不到這么正宗的兔子面了~
12
閬中牛肉涼面
都曉得閬中的張飛牛肉好吃,這的牛肉涼面同樣驚艷。整得稀奇哦,涼面還有葷的啊?閬中的這個涼面很有特色,涼面淋上麻辣可口的熱牛肉臊子,熱而不燙,溫而不涼,麻辣鮮香,吃了過後餘味悠長。我很看好這個市場,准備加盟,請大家眾籌。
13
廣元蒸涼面
蒸涼面是廣元的特產,除了廣元沒有其他的產地。涼面用大米做成,很有嚼勁,配上特製醬料,川味十足口感豐富,酸、甜、麻、辣、香,五味一體。滑膩爽口,特別的開胃,辣的人面色潮紅嘴發麻,又刺激又興奮。怪說不得當年武則天女王大人吃過一次便念念不忘。
14
雞絲涼面
雞絲涼面,面條松軟,鮮香爽口,面條煮熟,撈出扇涼,放上手撕的雞絲,更有筋道,再配上特製調料,簡直美味到cry。這道面歷史悠久,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響,近年已流傳於全國各地。而且夏天吃這個簡直爽歪歪~
15
邛崍奶湯面
將煮好的水葉面加入用新鮮豬骨、豬蹄、香肘、雞燉成香味濃郁的奶湯,湯色微黃似奶,味道鮮美,就依其湯色稱之為「奶湯面」。滿滿的膠原蛋白有沒有。鮮美的奶湯面再配上泡菜、青海椒,味道很巴適。我真的還想再吃500碗!
16
內江牛肉麵
面條細滑、牛肉香、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是著名畫家、美食家張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麵食小吃之一,細面重鹼、寬湯紅油、牛肉臊子燒得入口即化,灑點細碎香菜,湯中還會別出心裁添加韭黃調味,內江牛肉麵獨到之處就在於此。
17
內江熗鍋面
內江熗鍋面,屬於中華名小吃之一,發源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內江熗鍋面是用內江特有的鹼水棒棒面輔以哨子,高湯,黃花,木耳等製成,是只有內江才有的美食,特別是北街的兩家面館製作的最為正宗。市民王先生透露:這個面巴適哦,面條粗大圓滑,吃起來有一種特別勒香味,我最愛吃咯。
18
武勝豬肝面
四川人就愛吃這些內臟,啥子鹵肥腸啊,炒腰花兒啊......現在還發明了豬肝面。武勝豬肝面色澤亮麗,豬肝很嫩,沒有騷味,吃不出豬肝本身的磨砂顆粒感,口感細膩,具有補氣、補血、明目等功效。吃著吃著,還吃出了健康。不愛吃豬肝的北鼻都准備去嘗一下,預防老花眼。
19
崇州查渣面
這道面是查淑芳娘娘創制。查娘娘把賣不完的抄手心用油爆炒,第二天拿來做面臊子。臊子又細又香脆,形狀像渣渣,很多人都愛吃這種渣渣臊子面。因為查娘娘姓查,於是就取名叫查渣面。現在查渣面的招牌上都印了查娘娘的照片,和老乾媽陶華碧有的一拼。
20
廣漢全蛋金絲面
面條用上等麵粉、雞蛋和微量蘇打攪勻,手工擀薄切細而成,面條切得非常的細,像絲線一般。色澤金黃,下鍋即熟,不留筋,不渾湯。以原湯沖調料,放臊子,再倒點芝麻油,十里飄香(啊~迷醉~)。口感細軟柔滑,不管是沒有長牙的小奶娃還是牙齒掉光的老年人都適合吃。當然也正合我這種不願意咀嚼的懶王的心意。
㈦ 面條怎麼做才好吃,寬面好還是細面好呢
面條是一種做法簡單,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的傳統麵食。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黨還是老年人,無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吃面條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此好的食品,該怎樣把它做的美味呢?
家裡有小朋友的還要注意,加入適量的食鹽會讓面條變得筋道。所以很多商家說自己家的面條筋道,其實是往裡面加入了鹽分。所以家長在購買面條的時候,應該仔細閱讀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含量表和配料表等。以免孩子吃的面條中含有鈉的含量過高,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㈧ 什麼牌子的重慶小面好吃
重慶小面西面來風的牌子比較正宗好吃。
重慶小面 是重慶四大特色之一;歸屬於重慶面的一類。是一款發源於重慶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屬於渝菜。重慶小面是重慶面中最簡單的一種。
重慶小面是指麻辣素麵,分湯面和干溜兩種類型,麻辣味型。重慶面還包括重慶小面和有臊子的麵食,如牛肉、肥腸、豌豆雜醬面、榮昌鋪蓋面等。重慶面富於變化,在麵店,可以要求店家製作個人定製口味,如要求店家"干熘"(拌面)、"提黃"(偏生硬)、"加青"(多加蔬菜)、"重辣"(多加油辣子)等等。
佐料是小面的靈魂。一碗面條全憑調料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煮好面條。麻辣味調和不刺激,面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主料
主料為新鮮面條,由小麥粉機器製作而成。重慶人稱之為「水面」,「水葉子」。成份為:高筋麵粉、澱粉、鹽、水,水含量30%、食鹼。因為新鮮水面容易發酸。過去保鮮條件有限,因此在水面中加入食用鹼,防止過快發酸。而加鹼水面配合小面佐料,形成具有獨特口味。
面身類主要分為三種。直徑為2毫米左右,截面正方形或圓形的面稱之為「細面」;寬度4毫米,厚度1毫米左右,形似韭菜葉子,重慶人稱之為「韭菜葉」;寬度9毫米左右被歸類於「寬面」。一般店家都有這三種面身供顧客選擇,默認細面。
主要調料
1:黃豆醬油,生抽和老抽並不適合,生抽發酵較淺、香味、色澤寡淡。老抽色素較深影響湯色。唯有黃豆醬油。重慶本地生產的黃花園醬油,色澤、味道是最為純正。
2:味精和雞精全加,或者二選其一。傳統方法採用的是本地產粉狀含鹽味精。
3:重慶油辣子海椒;油辣子是小面靈魂中的靈魂,選料和製作工藝較為考究。請參考相關詞條。
4:花椒面,花椒油。取其麻味和花椒的香氣。能吃麻的大概就四川和重慶吧。所以花椒也不能馬虎,最好用茂汶的,超市也有的賣。也可以用新花椒做的花椒油,更香。
5:熟豬油,板油熬制,加入湯中可以令湯料香氣撲鼻。不喜歡吃豬油的朋友可以用菜油、色拉油和香油混合代替。
6:蔥花,用小蔥。裝盤後提香。
7.豬油。重中之重,有了它,面條才爽滑細嫩,更有口感
㈨ 涼拌面,是寬面好還是細面好
寬面的吧,因為要涼拌,得多攪拌幾次,細面唯免會糊一點,影響口感,再說寬面能醮更多料,好吃點,
㈩ 寬面好吃還是細面好吃
個人喜歡來定,主要是看你喜歡有嚼勁的,就選寬面,喜歡清爽精細的,就選擇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