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手足口病帶有發燒可以喝蘋果汁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手足口病帶有發燒可以喝蘋果汁嗎

發布時間: 2022-05-01 17:17:35

1. 手足口病發燒怎麼物理降溫

1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低於38.5:物理降溫 寶寶手足口病最開始的症狀就是發熱,媽媽可以摸孩子的額頭和身體感知 如果體溫低於38.5,可以先物理降溫,用干毛巾沾水先擦頸部、腋窩、大腿根等容易散熱的地方。 2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超過38.5:退燒葯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超過38.5的話可以喂退燒葯,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有必要去醫院咨詢醫師的指導 3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不退:警惕並發症 寶寶手足口病這種疾病一般體溫在2~3日內可以降至正常,如果沒有恢復,要警惕並發症的出現,如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4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不退,持續高熱:需要輸液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不退,持續高熱,擔心孩子因持續高熱失去太多水分,需要輸液治療,並且建議繼續給寶寶點滴些抗病毒的葯物,衣物到太陽下曝曬,奶器可以用七十度以上的水消毒處理 5 寶寶手足口病發燒後會伴有出疹子的現象 寶寶手足口病初期,發熱1~2天後手掌,腳掌,以及臀部上同時會長 出紅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綠豆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一圈紅暈,沒有明顯的瘙癢感,以及出現口腔皰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體等處,很快會變成小潰瘍。 護理:兒童手足口病出現疹子時,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頭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口腔皰疹的,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食物不要太燙,飯後漱口,清潔口腔一天兩次。出現口腔潰瘍,用口腔炎噴霧劑或者養陰生肌散塗抹患處。 寶寶手足口病出疹子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會造成瘢痕,更不會留下印跡。只要護理得當,一般不會並發什麼嚴重的後果 6 寶寶手足口病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寶寶手足口病處皰疹主要分布在軟齶、扁桃體、咽後壁等處,周圍有紅暈,家長可以注意這些症狀,加上這種病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針對如何做好預防,就需要講好個人以及家庭衛生: 1.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2.多通風,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盡量避免讓孩子到公共場所活動和密不通風的場所; 3.吃熟食,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要曬被,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

2. 一歲的娃,全身發燙還吐。不怎麼吃,伴有驚嚇

寶寶發燒、嘔吐,需要化驗血常規,根據化驗的結果再合理的處理,體溫超過38.5度的話,可以用點美林或者泰諾林等,可以用點清開靈顆粒等對症處理以及蒙脫石散等。

小孩發燒怎麼辦

1.一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著後,用手心捂住孩子的前囟門,一直捂到孩子的頭微微出汗,這時再看小嬰兒,鼻子通了,呼吸平穩了,溫度也降下來了。這時,家長再把寶寶叫醒,多給喂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如初。我兒子一歲前有幾次感冒發燒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的,最短的一次只用了15分鍾,最長的一次捂了一個半小時,我的手都麻了,才見兒子頭上冒汗。所以在給寶寶用手心捂前囟門時,家長千萬不要著急,最好是由孩子爸爸來操作,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

2.多數孩子還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發熱,發熱時手腳發冷、舌苔發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家長可以用生薑紅糖水給孩子祛寒,效果是不錯的,如果生薑紅糖水裡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長的蔥白,效果會更好。若孩子怕辣,可以在給孩子煮的稀飯裡面加上兩片生薑、兩段蔥、幾滴醋,煮好後,去掉姜、蔥,喂給孩子吃,能祛寒、發汗,退熱的效果不錯,孩子也願意吃。家長可以一天給孩子喂2~3次,孩子退熱後就不要加蔥了,舌苔不再發白時,姜也可以不放。

3.如果孩子發燒時手腳不冷,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則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鹽開水給孩子喝,能消內熱。孩子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幾次小便,讓身體的內熱隨著尿液排出,體溫才會下降,上火的症狀也才會好轉。

4.如果孩子白天、晚上都發熱,則說明體內有內熱或炎症,家長可以用苦瓜切成薄片,取10片,加水煮5~10分鍾後給孩子喝,一天2~3次,到孩子白天不發熱時,就不要再喝了。同時盡量給孩子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飲食要相對清淡,不能吃魚、蝦,只能吃其他肉類及蔬菜。

3.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以吃什麼食物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手足口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口服辛辣、油膩、刺激的食物,具體如下:1、主食類可以進食粥、面條、餛飩等。2、菜以綠色蔬菜為主,口服容易消化的蔬菜,可以吃白菜、油菜或者口服木耳等都可以。3、肉類盡量少吃,吃多了不容易胃腸消化。同時魚、蝦、蛋或者肉類當中的牛肉、羊肉等屬於發物,最好不要口服,容易加重小兒手足口病的症狀。4、水果類可以口服富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比如橙子、蘋果、梨等都可以,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個傳染病,常見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最常見引起手足口病的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多見,大部分手足口病臨床表現可以是低熱或者是不發熱,同時手足、口腔、臀部皰疹,病程一般在5-7天左右.
手足口病飲食一定要給予清淡、容易消化的一些食物,因為本身口腔有皰疹,患兒肯定不能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膩的同樣不能吃,牛奶、母乳、稀飯、面條、米糊等都是可以吃的,可以適當添加一些水果蔬菜等食物

4. 手足口病忌什麼食物如題 謝謝了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如果在夏季得病,兒童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近日手足口病例再次增多,小編特整理一些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手足口病應該吃什麼? 幼兒期是身體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如何針對幼兒的身心特點,制定科學的膳食提高預防手足口病的能力是值得父母關注的一個問題。 專家:兒童菜餚的選料以易咀嚼、易消化、性能平和為標准,主副食之間、葷素之間科學組合。 早餐:玉米面粥類粥,牛奶或煮雞蛋,麵包片類點心。 午餐:包子、餃子、饅頭、米飯類主食,魚、蝦、雞肉、牛肉、豬肉類葷菜,青菜、黃瓜類、蘿卜類蔬菜(粗纖維如:芹菜類,不可)。 午點:蘋果、桔子類水果,麵包片、餅干類點心。 晚餐:包子、餃子、饅頭、米飯類主食,魚、蝦、雞肉、牛肉、豬肉類葷菜,青菜、黃瓜類、蘿卜類蔬菜(粗纖維如:芹菜類,不可)。 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 專家指出,宜給患兒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的清淡食品就是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纖維的食物,來自中醫的名詞,也就是低脂肪低糖低油的食物。當然,由於不能用西醫理論來解釋這種比較模糊的名詞,少放鹽也算清淡食品。 清淡食品一般是通過避免吃某些東西來減少病變器官的消耗。為平衡每日的營養和消耗足夠的能量,每日消耗的脂肪不得超過總能量的15%至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低於10%;碳水化合物應占日能量需要的55%至75%;蛋白質佔10%至15%;鹽每日應低於5克。 幫寶寶對抗手足口病 對抗病毒的「三劍客」 在病毒感染期間,寶寶對每一種營養的需求量都激增。組織中儲存的營養及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都被用於免疫系統以對抗感染,其中以蛋白質、維生素A和C以及抗氧化劑最為重要,被稱為抵抗病毒的「三劍客」。 一、多攝入優質蛋白 當機體遭受病毒侵襲的時候,人體產生的抗體實際上就是蛋白質,蛋白質能夠中和某些感染因子,殺滅病原菌並將其排出體外。發燒的時候比平時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攝取了足夠的蛋白質,便可使人體內的抗體數目在幾天之內增加100倍之多。能夠使機體處於良好免疫狀態的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瘦肉、牛奶、豆製品等食物。 二、多攝入維生素A和C 維生素A和維生素C是對抗病毒的第一衛士!可以防止病毒的繁殖和復制,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幫助減輕症狀並縮短病期,因此,要多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天然食物,主要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包括酸棗、鮮棗、沙棘、刺梨、獼猴桃、草莓、荔枝、橙子、葡萄柚、蘆柑、檸檬、芒果、玫瑰果實、哈密瓜等新鮮水果和白蘿卜纓、柿子椒、甜紅椒、綠花椰菜、白菜花、西蘭花、綠豆芽、黃豆芽、青蘿卜纓、莧菜等新鮮蔬菜。而維生素A則主要含在黃色、橙黃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如胡蘿卜、玉米、紅薯、南瓜、橙子、哈密瓜、木瓜、芒果等)。 三、多攝入抗氧化劑 每天補充大量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鋅等抗氧化劑的食物以及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物質的、抗氧化性能極強的紅色、黃(橙黃)色、綠色、藍紫色和黑色的、新鮮的蔬菜水果,如紅色的富含番茄紅素的西紅柿、草莓、西瓜;黃(橙黃)色的富含胡蘿卜素的胡蘿卜、玉米、木瓜、南瓜、芒果;大量的綠葉蔬菜;藍紫色的富含多酚的茄子、紫甘藍、提子、紫葡萄;黑色的菌藻類的海帶、紫菜和木耳等等天然的抗氧化物,是最好的預防力量,能把侵入身體內的細菌、真菌、黴菌、病毒等危險物像「掃雷」一樣統統地清除干凈。 幫助機體康復的「三策略」 一、多補水 尤其是在發熱期間,體內的水分極易消耗,發燒了,別忘了大量喝水!應該多補充一些營養湯羹,一則可以補充水分,二則可以增加營養。白開水的清熱效果既快又好,還可以促進人體代謝並且使之發汗,幫助降低體溫,促使機體的康復。一般來說:發燒者要比正常人多一倍的水量,大量的水會將病毒統統地送進「墳墓」——消化系統(強力的消化液會將病毒消滅掉)中去,利於毒素排出。 二、多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於抵抗病毒、機體恢復也非常重要,即使只有一晚沒有睡好,也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寶寶的身體對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 三、多舒適 房間內的空氣維持清新,使空氣流通;保持適當的溫度,既不宜過熱也不宜過涼;室內應保有適度的濕氣,使患兒更舒服,減少感染的機會和增強患兒的抵抗力。 對症治療的「三方法」 一、宜進食清熱解毒之清淡食品 如綠豆、赤小豆、綠豆芽、百合、菊花腦、黃瓜、冬瓜、絲瓜、苦瓜、荸薺、馬蹄、茭白、蘆筍、冬筍、鮮藕、紅白蘿卜、茼蒿、小白菜、薺菜、芹菜、生梨、雪梨、獼猴桃、葡萄、提子、櫻桃、草莓等。 二、宜進食清熱解毒的湯羹粥汁 如果在發疹的初期,有發燒的情況,應給予紅蘿卜馬蹄水,紅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馬蹄則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減輕發熱時期聚集於膀胱的毒素,還可以補充發燒時的體力消耗。如果高燒退後,患兒出現了飢餓感,可給予胡蘿卜檸檬奶昔,既補充營養又增加熱量,促進康復。同樣作用的湯羹還有蛋花湯、菊花胡蘿卜湯、豆漿、山楂烏梅羹、綠豆粥、百合粥、蘿卜粥、青衣飲、葡提汁、櫻桃汁、藍莓汁、山楂汁、草莓汁、西瓜汁、梨汁、獼猴桃汁、蘿卜汁、荸薺汁等等。 三、宜進食煮熟的食物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地滅活,所以,不宜進食生食、涼食,應該徹底地煮熟、煮透後再食用。同時,應忌食生薑、椒、蒜、桂之類的溫散辛辣之品及蟹、鵝肉、甜膩之品。 預防手足口病莫吃生冷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要「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 盡管目前該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幾點可有效降低被腸道病毒感染: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完全加熱後再食用。 2.對3歲以下嬰幼兒,家長應看護好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過的食物喂給孩子。 3.應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4.加強孩子的營養,注意讓孩子休息好,以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5.注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盡早就醫。 6.注意做好家庭的清潔衛生,經常清理垃圾,開窗通風,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暴曬。 患病孩子需隔離7-10天 1.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盡早到醫院診治,並按醫生的囑咐服葯,注意休息。 2.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葯,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藍根沖劑等口服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達塗搽口腔患處,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膚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同時注意看護病人,防止其對皮膚皰疹進抓撓,以防破潰感染。 5.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忌食辛辣、魚、蝦、肉類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6.飲食溫度不宜過高,食用過熱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潰處引起疼痛,不利於病變癒合。 7.對於患病小兒,一定要從發病開始隔離7-10天,以免傳染其他孩子。 家有患兒要學會日常消毒方法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5. 我朋友的小孩的了手足口病,發燒39.5度 怎麼辦急!急!急!

手足口病在學齡前兒童比較多見,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特點:發熱、手、足口腔、肛門可見皰疹,發熱時體溫大多是在39℃,一般持續72~96小時後體溫基本就可以降至正常,這期間一定要注意,高熱可以引起小兒高熱驚厥,如果發現孩子的手腳發涼,20分鍾內體溫會驟升至39℃,此時就要把退熱葯用上,1個小時內體...溫基本就能降下來。但4~6小時後體溫還會復升。另外,口腔內皰疹會引起咽痛,表現為流口水、進食少,特別是進食酸性食品更明顯。病後一周,咽痛會逐漸好轉,進食也會逐漸增加。這個病沒有什麼特效葯,因為是病毒感染,也沒有必要輸入抗生素,但可以口服如:小兒利君殺、羅紅黴素等預防細菌感染。要多給孩子喝水,既補充體內液體量的不足,同時也利於退熱。

6. 7歲孩子低燒怎麼辦

很多媽媽一見寶寶發燒就慌了手腳,趕緊往醫院送,或者趕緊給吃退燒葯,或者在網上搜索各種各樣的退熱偏方……有時候搞得精疲力竭卻不見效果。一般寶寶發燒是機體保護性反應,只要掌握科學的退燒方法,合理護理寶寶,就能很快恢復。

寶寶發燒的症狀:

體溫本身並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真正的最關鍵的方法。對成人來說,體溫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輕重程度。孩子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的身體對溫度的控制還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燒也達40℃,然而在得更嚴重的疾病時只有38.3℃。孩子發燒時,家長更應觀察他的臉色、神態和行動。一個體溫為38.3℃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孩子,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4℃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孩子病得重。
大致上,寶寶發燒的不同症狀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媽媽們可以對應以下的症狀,對寶寶做出更為恰當的護理,如果寶寶的症狀是其中嚴重的疾病引起,如腸胃炎、腦膜炎等,我們一定要及時地把孩子送到醫院去。

1、過熱
臉色潮紅、易發脾氣、沒有胃口、頭發濕、長痱子。寶寶可能是坐在太陽下、關著門的車里、溫暖的房間或穿得太厚了。

2、流感
感冒症狀嚴重、流鼻涕、咳嗽、腹瀉、嘔吐、胃口不好、易發脾氣,突然發燒,一般在38.3℃以上。常見於冬春季節。

3、耳部感染
煩躁、哭鬧、拽耳朵,發燒,體溫超過37.8℃,可能會嘔吐、拉肚子、胃口不好。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耳朵里會流出黃水或白水。感冒後最常見。

4、手足口病
長小水泡,比如嘴裡、手心或腳掌(也可能在屁股上)。低燒、嗓子疼、沒有胃口。在四五歲的小朋友中最常見,但任何年齡段的寶寶都可能出現。

5、齦口炎
嘴裡或嘴唇上長小紅泡。發燒,可能會不願意吃喝、口臭,可能有脫水現象。

6、幼兒急疹
發燒通常超過39℃,持續3~5天,可能會在發燒前或伴隨發燒流鼻涕。然後身上起紅色的皮疹,進而擴散到脖子、臉和胳膊上。6個月~3歲的孩子最容易出現。

7、哮吼
咳嗽聲音低沉像海豹叫,呼吸費力、聲音大,吸氣的時候發出哨鳴音,有感冒症狀。經常伴隨低燒,有時候會燒到40℃。在5歲以下的孩子中最常見。

8、尿路感染
易發脾氣,可能會表現出小便疼痛的某些跡象,小便混濁、帶血或有臭味。有時候還會嘔吐或拉肚子。通常會發燒,有時也沒有其他症狀。

9、肺炎
感冒似乎越來越重,持續咳嗽,呼吸急促而費力,發燒,打冷戰。

10、胃腸炎
發燒可能是最先出現的症狀,接著會惡心、抽筋、打冷戰、嘔吐或拉肚子。

11、血液感染,要立即去醫院
高燒、嘔吐、腹瀉、易發脾氣。有時候只有發燒這一種症狀

12、腦膜炎,要立即去醫院
發燒、嘔吐、易發脾氣、胃口不好、前囟門突出。

13、普通感冒
流清鼻涕,一周左右後清鼻涕多半會變成灰、黃或綠色的濃鼻涕,可能會咳嗽或發低燒。燒退後,寶寶玩耍和吃飯都相當正常,如果不是這樣,那可能是有比感冒更嚴重的問題。

14、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或毛細支氣管炎
有感冒症狀,比如流鼻涕、輕微咳嗽、發燒,一兩天後咳嗽症狀變得更明顯。可能還會氣喘、呼吸急促或呼吸比以前費力。可能發燒,也可能不發燒。

不要寶寶一發燒就輸液
很多家長都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寶寶生病了輸液好得快,因此寶寶一發燒就要求醫生給輸液。何主任提醒家長,輸液退燒這認知是錯誤的。何主任解釋說,靜脈輸液中沒有專門退燒的葯,發燒有一個過程,只要護理得當,等這個過程一個自然會退燒,因此不建議寶寶每次發熱都去輸液。而且引起寶寶發燒的原因不同,對應的處理方式也不同。如有的寶寶長牙時會發低燒,這種情況就不要吃退燒葯;如果寶寶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則需要抗生素治療,具體是否輸液,要看感染嚴重程度而定,而且不是一用抗生素就能退燒,一般要炎症完全控制了才會退熱。

反復發燒但精神正常可採取物理降溫
有時候寶寶會反復發燒,吃了退燒葯後體溫降了,但不久後體溫又會升高,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何主任解釋說,退燒葯是對症處理的臨時降溫葯物,對引起發燒的原因基本上不起作用。只要引起發燒的病因未去除,那麼退燒葯的葯效維持時間一過,寶寶就很容易再發燒。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精神狀況,不少孩子發熱38.5度以上都精神如常,這時應主要採取物理降溫,在家服葯,或距離上次退燒葯服用時間6—8小時以上再次服用退燒葯(體溫》38.5℃)。

寶寶發燒吃什麼
寶寶發燒期間,新陳代謝會加快,同時營養物質的消耗速度也比平時要快。媽媽應該了解寶寶發燒吃什麼食物,才能有效地為寶寶補充營養。
1
鮮蘋果汁
你可能不知道,在發燒吃什麼的問題中,鮮蘋果汁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由於在蘋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它可以補充體內營養的需要,同時還能中和體內的毒素。
家長在面對寶寶發燒吃什麼食物的問題上,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盡量不強迫孩子吃食,有時候食慾不振是寶寶發燒時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2

西瓜汁
寶寶在發燒的時候,補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感冒發燒期間,不妨適量的飲用一些西瓜汁。它不僅僅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同時還能有效的促進毒素的排泄。
3

補充水分
在孩子發燒期間,應該保證充足的水分,以免小孩出現脫水的情況。同時還要給孩子補充大量的維生素以及無機鹽,並且供給孩子足夠的蛋白質以及熱量,這樣才有利於寶寶病情的恢復。
並且在發燒期間家長還要注意,應該給孩子吃一些流質或者是半流質的食物,這樣也有利於寶寶吸收到食物中的營養。
4

綠豆湯
對於發燒的寶寶來說,綠豆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家長要注意,在寶寶發燒吃什麼食物的問題上應該首選綠豆粥。將綠豆煮爛,取其綠豆湯然後在裡面放入適量的冰糖就可以給寶寶食用了。我國中醫指出,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祛暑的作用,發燒期間食用不僅僅可以補充營養,同時還能促進毒素排泄,從而可以協助退熱。
5

米湯
寶寶感冒發燒的時候,最適合食用的就是大米粥或者是米湯,這類食物不僅僅營養豐富,同時還非常利於消化以及吸收。大米粥的做法很簡單,只要將大米放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就可以了,在給寶寶食用的時候不妨在裡面加入適量的糖,這樣寶寶會更樂意吃。

7. 手足口病怎樣防治

(一)預防
本病流行期間,嬰幼兒應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居處宜多通風,勤曬衣被;家長也應注意個人衛生。
可使用以下方葯:
1.白菊花6克 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
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後加冰糖適量頻飲。適用於素有內熱的小兒。
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
加冰糖適量,煮粥調服。適用於素有脾胃虛弱的小兒。
上述兩方劑量適用於3—5歲小兒,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二)生活調護
患兒飲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蘋果汁、西瓜汁、荸薺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發物。

8. 手足口病治療方法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2、對症治療:發熱等症狀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二)重症病例。
1、神經系統受累治療。
(1)控制顱內高壓:限制入量,積極給予甘露醇降顱壓治療,每次0.5-1.0g/kg,每4-8小時一次,20-30分鍾快速靜脈注射。根據病情調整給葯間隔時間及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噻米。
(2)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參考劑量:甲基潑尼松龍1mg-2mg/kg·d;氫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穩定後,盡早減量或停用。個別病例進展快、病情凶險可考慮加大劑量,如在2-3天內給予甲基潑尼松龍10mg-20mg/kg·d(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應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總量2g/kg,分2-5天給予。
(4)其他對症治療:降溫、鎮靜、止驚。
(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密切監護。
2、呼吸、循環衰竭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
(2)確保兩條靜脈通道通暢,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3)呼吸功能障礙時,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建議呼吸機初調參數:吸入氧濃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氣量6-8ml/kg左右。根據血氣、X線胸片結果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適當給予鎮靜、鎮痛。如有肺水腫、肺出血表現,應增加PEEP,不宜進行頻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壓力的護理操作。
(4)在維持血壓穩定的情況下,限制液體入量(有條件者根據中心靜脈壓、心功能、有創動脈壓監測調整液量)。
(5)頭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導
、導尿管。
(6)葯物應用:根據血壓、循環的變化可選用米力農、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葯物;酌情應用利尿葯物治療。
(7)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8)監測血糖變化,嚴重高血糖時可應用胰島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應用胃粘膜保護劑及抑酸劑等。
(10)繼發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3、恢復期治療。
(1)促進各臟器功能恢復。
(2)功能康復治療
(3)中西醫結合治療。
(三)中醫治療。
1、普通病例:肺脾濕熱證
主症:發熱,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咽紅、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透邪
基本方葯:甘露消毒丹加減
連翹、金銀花、黃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蘭、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減:
(1)便秘加大黃;
(2)咽喉腫痛加元參、板藍根;
中成葯:藍芩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金蓮清熱泡騰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濕熱鬱蒸證
主症:高熱,疹色不澤,口腔潰瘍,
>,精神萎頓,舌紅或絳、少津,苔黃膩,脈細數,指紋紫暗。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濕
基本方葯:清瘟敗毒飲加減
連翹、梔子、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葯物用量。日一劑,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結腸滴注。
中成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熱毒寧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熱動風證
主症:高熱不退,易驚,嘔吐,肌肉瞤動,或見肢體痿軟,甚則昏蒙,舌暗紅或紅絳,苔黃膩或黃燥,脈弦細數,指紋紫滯。
治法:解毒清熱、熄風定驚
基本方葯:羚羊鉤藤湯加減
羚羊角粉(沖服)、鉤藤、天麻、生石膏、黃連、生梔子、大黃、菊花、生薏米、全蠍、白僵蠶、生牡蠣
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葯物用量。日一劑,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結腸滴注。
中成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4、危重型病例:心陽式微肺氣欲脫證
主症:壯熱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蒼白晦暗,口唇紫紺,可見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質
紫暗,脈細數或沉遲,或脈微欲絕,指紋紫暗。
治法:回陽救逆
基本方葯:參附湯加味
人參、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葯物用量。日一劑,濃煎鼻飼或結腸滴注。
中成葯: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等
5、恢復期:氣陰不足余邪未盡
主症:低熱,乏力,或伴肢體痿軟,納差,舌淡紅,苔薄膩,脈細。
治法:益氣養陰,化濕通絡
基本方葯:生脈散加味
人參、五味子、麥冬、玉竹、青蒿、木瓜、威靈仙、當歸、絲瓜絡、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葯物用量。日一劑,水煎分3—4次口服。
針灸按摩:手足口病合並弛緩型癱瘓者,進入恢復期應盡早開展針灸、按摩等康復治療。
6、外治法
口咽部皰疹:可選用青黛散、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9.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以喝酸奶嗎能吃蘋果嗎

可以的,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因為有咽喉部皰疹,所以會進食困難,吃的少,可以多喝水,吃些清涼祛火的食物

10. 手足口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臨床有手足口等皮疹,伴隨口腔疼痛、發燒、食慾差等;嚴重者可並發腦炎。 意見建議:飲食上面沒有特別注意;就是清熱解毒的食物、清涼等水果多吃一些。水、奶粉等要偏涼一些,因為熱的東西會刺激口腔的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