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宿松好吃的美食做法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宿松好吃的美食做法

發布時間: 2022-04-30 06:24:37

Ⅰ 安慶宿松紅燒肉做法

材料
主料:五花豬肉(什麼是五花豬肉?就是那種一層肥的一層瘦的肉,層數越多越好。俗話說要吃肉肥中瘦嘛!)2斤(不要太少否則做不出好吃的紅燒肉!),
調料:鹽,糖(最好是冰糖末),蔥段,薑片,料酒(至於用量除了糖要3大匙外其他主要看個人口味)
做法
1、肉洗凈後切成方塊,放在加了料酒的冷水裡浸泡5分鍾。撈出瀝干水。
2、熱鍋涼油,待油輕微帽煙將冰糖加入並不停攪拌,你會發現開始晶瑩的冰糖會變的象白糖,然後象黃糖,然後象紅塘然後象……沒有然後了!趕快加肉否則糖就糊了!你的鏟子別停呀!繼續攪拌!糖會掛在肉上很不均勻,別管它繼續攪你的。這時糖會因為加熱的原因均勻的掛在肉上。
3、現在加水吧!末過肉即可,還有蔥段薑片。大火燒開,改小火煮半個小時。
4、現在可以往肉里加鹽了
5、再煮15-20分鍾就可以了!先別急著吃,如果你是拌飯的狂熱愛好者,現在可以上桌了。如果你喜歡乾乾的紅燒肉那就開大火靠干汁再上桌。

Ⅱ 宿松的土特產 是哪些

手工豆粑
豆粑,又名豆絲。是宿松縣及周邊等地區的一種特產,一種非常可口的營養食品,江西九江各部分地區也特別盛行。豆粑歷史悠久,古時人們在秋收後農閑時趁天晴製作,主要是為了在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和晚餐方便。現在許多人為了嘗鮮,做豆粑就不分季節,將、製作豆粑的目的也改變了,成為了家庭一年四季的美食輔料了。新鮮的豆粑切好即可下鍋烹飪,為了保留更長時間,豆粑還可以曬干,做成干豆粑,食用前只需要浸泡一下也可烹飪食用 [1] 。

黃湖大閘蟹
宿松縣沿江,湖泊眾多,水質清澈,底質粉沙堅硬,是大閘蟹的最佳生長地區。近年來,宿鬆通過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湖蟹養殖穩步健康發展,實現了從「大養蟹」到「養大蟹」、「養優質蟹」的轉變,河蟹規格、品質均有明顯提高。全省河蟹養殖面積
360萬畝,其中湖泊生態養蟹達300萬畝。河蟹年產量11萬噸。特別是生態養殖的黃湖大閘蟹兼具形態和品質兩方面的獨特優勢,「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肥滿、鮮美、香郁、味甘,產品質量上乘,尤其在金秋時節,螃蟹個大體肥,卵黃蓋頂,肉脂豐盈,肉味鮮美。是大閘蟹中的上品,在國內湖蟹大賽中多次獲得殊榮,享譽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並出口港台、日韓等地區和國家。

宿松銀魚
編輯
宿松銀魚主要分布於黃湖一帶,為純天然自然生長繁殖,其體形小,色澤白,味道鮮,營養高而被國內外消費者肯定和追捧,每年漁民進行銀魚捕撈,銀魚都被全國各地客商搶購一空,市場反響十分強烈。

佐壩魚面
宿松特產「魚面」鮮美可口、食而不膩、營養豐富、老少咸宜,而且還有「孕婦食用、奶水充足」之功效,便於儲存。其由傳統手工工藝製作,沿湖鄉鎮農戶自產自銷,自已食用為主。宿松魚面以佐壩產量為最高。
「魚面」的主要原料是以青、草、鰱、鱅等魚肉,配以麵粉、澱粉和調味佐料,經過除刺、切肉、軋肉、和粉、攪軋、擀皮、疊卷、蒸卷、切卷、曬卷等十幾道工序加工而成,是當地人春節期間吃火鍋必備的美味佳餚之一。

宿松山裡茶
宿松香芽茶葉是宿松縣柳坪鄉黨委、政府通過品牌整合,以邱山、龍河兩村為主產茶區,成立龍河、四季青茶葉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兩個茶葉加工企業,建立了四個小型茶葉加工廠。統一製作工藝、統一加工模式、統一規格包裝、統一品牌銷售,按照「優勢互補、股份合作、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原則,重點打造的品牌。真正做到種好茶、做好茶、出好茶。

許嶺打瓜子
打瓜子又稱馬陵:盛產於安徽宿松東鄉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南京建都後馬氏親口將打瓜命名馬陵瓜,打瓜籽定為貢品。將軍後御封田園馬陵瓜子盛產於安徽宿松東鄉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當年朱元璋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邑人石良將軍率援軍攜糧草,帶「打瓜」參戰,將士食後鬥志倍增,馬氏娘娘品之亦贊不絕口。南京建都後馬氏親口將打瓜命名馬陵瓜,打瓜籽定為貢品。

涼亭雪棗
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於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名產。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由於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製。真品涼亭雪棗,胚形似棗,質白如雪,外殼薄如紙,內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氣和中,健脾補腎。

Ⅲ 安徽特色美食

安徽特色美食
[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壽縣著名點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製作大救駕的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嘗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大救駕不僅味道好,而且名稱也很獨特,這就更增加了它的魅力。

為何取名大救駕呢?這得從它的誕生說起。在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國正處在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後期的周朝,在英明之主柴榮的統治下逐漸強盛,大有統一全國的勢頭。當時,周統一全國的最大障礙就是在十國中勢力最大的南唐。公元956年,柴榮派大將趙匡胤攻取南唐的淮南地區,在攻取淮南軍事重鎮壽春時遭到南唐軍隊頑強的抵抗。壽春的守將劉仁贍是南唐的優秀將領,長於計謀,他帶領南唐軍隊防守得非常出色。趙匡胤率強大的周軍苦苦攻打九個多月,才拿下壽春城。這場曠日持久的攻擊戰,不僅讓周軍付出很多條生命的代價,活著的人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為主帥的趙匡胤更是殫精竭智,疲憊不堪,以至體傷神黯,不思飲食。趙匡胤的廚師多年跟隨在主帥身邊,見主人如此,心裡非常著急,想方設法在飲食上面翻花樣,但都未有效果。後來他參照當地的點心做了一種圓餅獻上。趙匡胤看到這種色如凝脂,金絲盤繞的糕點,頓時胃口大開,一口氣吃了很多。趙匡胤恢復食慾後,也很快消除疲勞。幾年之後,趙匡胤奪取柴氏政權,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但他還沒有忘記當年在壽春吃的點心,並說這種點心曾救過他的駕,就賜名為「大救駕」。

一千多年來,大救駕在原料、配方、製作技術上又有了多次改進,質量不斷提高,並逐漸成為全國名點。

[頂雪貢糕]

懷寧縣傳統名產,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清朝光緒年間作為貢品進京,遂稱「頂雪貢糕」。頂雪貢糕選料講究,做工精細。主要原料採用本地出產的優質糯米,佐以精細白糖、麻油、桔餅、核桃仁、紅綠絲,經過精炒、細磨、潤潮、清蒸、切片等多道工序精製成。該產品外觀潔白,質地柔軟,香甜適度,酥鬆可口,營養豐富。當地群眾將頂雪貢糕視為吉慶的象徵,每逢佳節喜慶,互相饋贈,以示糕(高)為糕(高)去之吉祥寓意。

[方臘魚]

「方臘魚」是徽州名菜之一。它是採用兩種不同的烹調方式製成的。方臘魚選用一斤半左右的新鮮鱖魚(桂魚),洗凈後切下魚頭、魚尾,將魚的中段炸成金黃色的魚肉,配以番茄醬,用高湯燒好,炒勻,置於盤中部,將魚頭、魚尾燒熟後置於盤的兩端,再用十二隻炸過的大蝦鑲盤邊而成。方臘魚的特點是造形奇特,鱖魚在盤中昂首翹尾,有凌波騰躍之勢,而盤中則包含三味:頭尾咸,中段甜,大蝦鮮,風味特別,製作奇巧。

方臘魚,又稱「大魚退將兵」,主要是根據其獨特造型取名的。不過,若追根溯源,它還與一個古老故事有關。北宋末年,宋徽宗荒淫無恥,夥同蔡京、朱勵、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六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他派朱勵在江南一帶搜刮珍奇異寶、名花古木,朱勵及其爪牙們仗著皇帝的勢力在江南橫行霸道,他們拆牆破屋、敲詐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一帶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也成了朱勵等人騷擾、搜刮的主要地區。歙州、睦州人民痛恨官府,在窮苦農民方臘的領導下舉行起義。方臘起義爆發後,江南一帶的老百姓紛紛響應,起義軍迅速攻下金華、杭州等地,聲勢一時很大。宋徽宗聽到江南起義的消息,連忙將已准備好去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大軍交給受寵臣官童貫,讓他率大軍火速南下鎮壓方臘起義。方臘起義規模雖大,但還是無法與幾十萬宋朝精銳部隊相抗衡。盡管方臘及其部將多次擊敗宋軍,但攻佔的杭州、金華等地還是逐漸陷落,最後退到了齊雲山獨聳峰,宋軍尾隨而至,來到山下。齊雲山山勢險要,起義軍在此可以居高臨下,打擊敵人的進攻。但這里糧草不足,難以久居。宋軍在幾次攻山失利後,便在山下安營紮寨,切斷通往山上的道路,准備將起義軍困死在山上。方臘見敵人施出這樣的毒計,非常著急,只得在山上到處走動,尋找突圍的時機。一天,方臘走到山上的一個大水池邊,見裡面有很多魚蝦,頓生一計:他叫來一些戰士,把水池中的魚蝦都捕撈起來,然後集中投向敵人,以此來迷惑宋軍。宋軍將領見山上有如此豐富的魚蝦,以為山上糧草必然充足,一時難以將方臘義軍困死,強攻又攻不上去,只好解圍而去。

「方臘魚」這道菜取方臘起義軍不畏強敵、奮勇沖殺之氣勢,寓人民敢於反抗貪官昏君、再造理想社會之精神,故—直探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它不僅味美形異,而且蘊涵著人民對英雄的精神和智慧的仰慕

[伏嶺玫瑰酥]

伏嶺玫瑰酥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產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

製法:以細白糖、芝麻、麵粉、飴糖等為主料,輔以玫瑰花、青梅、桔餅、紅綠絲。芝麻手工脫殼,炒熟後碾細過篩拌上細白糖烘乾成麻屑,用小量的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麵粉分層卷疊起來,按一定規格切成塊後,表面再均勻地撒上細白糖、玫瑰花、切細的青梅、桔餅、紅綠絲等。把已製成切塊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塊,然後包裝,每盒10小包。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

該產品始產於清代,經久不衰,1985年送京參加全國食品展覽會並獲獎。

[合肥大麻餅]

「合肥大麻餅」是合肥的四大名點之一,在國內享有盛譽。合肥大麻餅以白糖、冰糖為原料,配上青紅絲,再和拌麻油做餅餡,用精細麵粉做成餅狀,並將餡包入其內,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爐炕制而成。這種麻餅面如蟹殼黃色,邊沿泛白,吃起來脆而不焦,香甜柔軟。

合肥大麻餅歷史悠久。相傳在北宋時期,合肥一帶就用麵粉製作一種銅錢大小、實心無餡的餅,其外還布著密密麻麻的芝麻。當時稱之為「金錢餅」,為百姓逢年過節時常吃的點心。元朝末年,紅巾軍農民大起義在淮北地區爆發。合肥離淮北很近,也有很多窮苦農民加入起義軍。在朱元璋的部隊中,將領張德勝就是合肥人。朱元璋派張德勝率水軍為先鋒,攻打長江邊的港口裕溪口。張德勝的水軍都是家鄉子弟。為了讓士兵們吃得好,更好地戰斗,張德勝命家鄉父老製作一種以糖為餡的大「金錢餅」,稱作麻餅,作為水軍的干糧。水軍吃著家鄉的點心,精神振奮,一鼓作氣地攻下裕溪口,打敗元軍,並乘勝攻下採石磯。這一仗為朱元璋不久後攻佔集慶(今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非常高興,稱這種麻餅為「得勝餅」。

「得勝餅」在明朝,是最流行的糕點之一。經過五百多年的流傳,到了清代光緒年間,李鴻章的部屬中有個叫劉東山的,辭官回鄉,在合肥開了家食品雜貨店。他僱傭幾名糕餅師傅,對流傳已久的「得勝餅」加以改進。他們將餅做得更大,加大餡的分量,表皮的芝麻粘得飽滿、均勻。新麻餅上市後,購買者蜂擁而至,店家供不應求,買者只好排長隊等待。劉東山見此情形,命人精製八百筒(一筒十隻)送給他過去的上司李鴻章。李鴻章吃後認為此麻餅完全可以和蘇州點心相媲美,又將它們分贈給朝廷的同僚。就這樣,劉東山的產品一下便聞名全國。現在,合肥大麻餅仍是暢銷全國的名點,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地仍可以購得。

[虎皮毛豆腐]

徽菜名品。「毛豆腐」是徽州傳統名菜。因利用豆腐進行人工發酵,讓其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白色菌絲),故稱「毛豆腐」。豆腐在發酵中蛋白質分解成多種氨基酸,味道較一般豆腐鮮美。「虎皮毛豆腐」因茸毛經煎炕後呈虎皮條紋而得名。據傳說,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後,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虎皮毛豆腐」的做法是:「毛豆腐」先入鍋煎炕至兩面黃,再加調味品燒燴,食用時蘸辣椒醬。此菜鮮醇爽口,氣味芳香,吃時別有一番情趣。

[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獃臭」,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制,康熙皇帝品嘗後贊不絕口,特地御筆親書「青方:二字賜王致和,從此名聲大振。與浙江紹興的臭千張、安徽淮南的臭香乾呈鼎足三分之勢,享譽海內外。徽州大獃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里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而由於大獃臭的製作工藝很復雜,所以這道風味小吃,恐怕只有來黃山的遊客才能吃到了。大獃臭在黃山市內很多小吃攤點上均可吃到。

[臘八粥]

臘八粥是我國勞動人民每逢農歷臘月初八都吃的一頓飯。臘八粥是用米、麥、大豆、豆腐、肉類、蔬菜等食料混合熬成。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各地食物不一樣,各地臘八粥的成分不同,味道也大有區別。但它們都味道鮮美,深受各地人民歡迎。

臘八粥流傳已久,距今有六百多年。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父母只得把他送到地主家去放牛圖口飯吃,以減輕家裡的負擔。朱元璋去放牛的那家地主非常刻薄和兇狠,只要稍有差錯,他就對朱元璋非打即罵,還常常不給飯吃。有一天,朱元璋牽著老水牛過獨木橋,橋板太窄,老水牛一腳踏空,跌下橋去並摔斷了腿。地主知道後,將朱元璋暴打一頓,關在一間屋子裡,不給飯吃。這一關就是三天三夜,朱元璋粒米未沾,滴水未進,餓得他眼冒金花。朱元璋在房子里東找西尋,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找到,只有一口破鍋。正在他絕望的時候,一隻老鼠從他前面竄過,鑽到一個洞里。朱元璋想抓只老鼠來充飢,也許可以挨過這懲罰,他就在老鼠洞這里挖下去。不料挖開一看,老鼠已經跑了,可這里卻是老鼠的糧倉,裡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芋艿、紅棗等,雖然不多,每樣也都有點。朱元璋就把這些東西拼湊起來,裝在破鍋里,又想法弄了一些水放進去一鍋煮。結果燒熟成了一鍋雜七雜八的粥,朱元璋一口氣吃下去,覺得比吃什麼味道都香甜。朱元璋長大後,參加農民起義軍打擊地主。懷著深仇大恨的朱元璋作戰勇敢,逐漸爬上了皇帝的寶座。做了皇帝他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吃過,連山珍海味都膩了。一天,他想起小時候吃用老鼠糧豆煮成的粥,覺得自己不應該忘記過去的苦日子,這樣才能勵精圖治。於是命御廚用雜七雜八的糧食、豆類燒一鍋糖粥。那天是臘月初八,這粥就叫「臘八粥」。

朱元璋比較重視教育子女,他讓兒女們也吃點臘八粥,讓他們在榮華富貴之時別忘了祖輩創業的艱辛。文武官員們見皇帝全家吃臘八粥,也學樣吃。後來民間也跟著吃,以提醒自己揚勤誡懶,處安思危。

[涼亭雪棗]

一種糕點,因形狀如棗,浩白如雪,產於宿松縣涼亭河而得名,是宿松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名產。涼亭雪棗以糯米、白芋漿為原料,先制胚,放進冷油加熱,至油沸胚身壯大成形,再打漿上糖即成。由於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難仿製。真品涼亭雪棗,胚形似棗,質白如雪,外殼薄如紙,內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氣和中,健脾補腎。

[龍鳳貢面]

產於懷寧縣,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懷寧石牌鎮有人在朝中為官,七十壽辰時,其弟千里迢迢將家鄉的「長壽面」送京祝壽,其兄又將此面送給宋太祖趙匡胤進「御膳」。宋太祖因覺美味可口,傳旨年年進貢,故稱「龍鳳貢面」。龍鳳貢面與一般面條製作不同。它採用精製麵粉、雞蛋精、小磨麻油、精鹽等多種精料,經手工精心拉制而成。成品白如銀,細如絲,絲絲成縷,長短一致。其烹調食用亦有講究,先備好雞湯或肉湯於碗內佐以醬油、味精、蔥花,再將鍋內煮沸的面格撈出,放進湯碗內,調伴食用,人口柔軟,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最適宜老弱婦孺食用。

[沛縣狗肉]

「沛縣狗肉」是沛縣著名菜餚。它選用優質狗肉加上公丁香、花椒、草果、生薑、砂仁、大茴、小茴、桂皮等入鍋後慢火燜煨,然後脫湯上色而成。沛縣狗肉的特點是無腥味、異味,香氣濃郁,肉酥而不膩,老少咸宜。

沛縣狗肉,歷史悠久,距今已兩千多年。它的成名歸功於秦末漢初的沛縣兩個名人——劉邦和樊噲。樊噲年輕時,家裡比較窮,沒有田地好耕,在流經沛縣的泗水河西設攤賣狗肉。在樊噲狗肉攤不遠,住著一個無賴,他就是後來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劉邦家裡富裕,兩個哥哥與父親常年在田間耕作,非常辛苦,可劉邦從來不去幹活,整日游手好閑。劉邦特別喜歡吃狗肉,幾乎天天都要去吃樊噲的狗肉,吃了就賒帳,常賒不還。樊噲是小本經營,像劉邦這樣他怎麼吃得消呢,但又拉不下面子和劉邦鬧翻。只好悄悄地將狗肉攤搬到河東。劉邦一連三天到樊噲原來設攤的地方都沒吃到狗肉,一打聽才知道樊噲搬到河對岸了。劉邦走向河邊渡口,想乘擺渡的木船到河東去。誰知船主因劉邦沒帶錢,以前還欠著帳,便不讓他上。劉邦急得口水都流了出來,正巧一隻老黿游來,劉邦不顧一切地跳到老黿背上,游到了河東。劉邦見到樊噲,寒喧了幾句,便迫不及待地坐下來吃狗肉。樊噲搬到河東三天,因新設攤,狗肉賣不出去,劉邦這一吃,眾人都搶著來買,三天積存的狗肉很快就賣完了。此後,只要有空,劉邦就讓老黿馱過河來白吃狗肉。樊噲見躲不過劉邦,恨死那隻老黿,就把老黿偷偷地殺了,與狗肉一起煮,沒想到這狗肉變得更鮮了。劉邦沒有老黿馱他過渡,便不能經常吃到樊噲的狗肉,心裡很不痛快。不久,他當了泗水亭長,便借口樊噲脾氣暴躁,把樊噲的切肉刀給沒收了。樊啥沒有刀,只好把狗肉燒得更熟爛,用手撕著賣給食客。誰知這酥爛的狗肉撕著吃更具風味。

秦末農民大起義,劉邦與樊噲都參加了,後來,劉邦當上皇帝,樊噲成為他手下大將,他們還成了連襟,自然再用不著為吃狗肉使心眼了。劉邦衣錦還鄉,想起家鄉的狗肉,便召來父老鄉親,用大塊狗肉下酒。酒酣耳熱之時,躊躇滿志的劉邦乘興起舞,並高唱《大風歌》。從此,沛縣的狗肉便聞名全國。

[桐城菜心粑]

桐城市風味獨特的傳統早點,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美名遠播。當時古城居民最喜愛的早點就是一碗清茶,一碟光潔晶瑩的菜心粑。縣城街道兩旁到處開設有經營菜心粑的早點店和茶社,生意十分興隆。桐城菜心粑的製做極為講究,用七成秈米、三成糯米,在溫水中浸泡半日,撈起瀝干,再用碓春成粉,選嫩綠白菜心,微煮揉成泥狀,剔除菜莖,再摻以豬油、白糖作為粑餡。蒸熟後,外形如琢玉,內心如悲翠,柔而不粘,甜而不膩。

[無為熏鴨]

產地:中國安徽。

歷史:無為熏鴨,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據傳,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無為縣廚師採用先熏後鹵的獨特方法烹制鴨子,成菜色澤金黃油亮,滋味鮮美可口,其製法與口味均獨具一格,因而全縣聞名,故稱「無為熏鴨」。後來傳至各地,到清末已聞名全省,銷往各地,成為安徽省人們最喜愛的特色菜餚之一。

特點:用肥鴨熏制而成。成菜色澤金黃,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別有風味。

[蕪湖腐乳]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品種:有紅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風味。紅方腐乳加入紅曲,色澤紅艷,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黃酒精,色澤乳白,有濃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復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澤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鮮美。新創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異風味。

特點:蕪湖腐乳塊形整齊,色澤艷麗,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回味悠長。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濃味鮮,能補中健身,抗 病延壽;多味腐乳由於加入多種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味感,頗為消費 者喜歡。

[天堂寨吊鍋]

天堂寨吊鍋,農戶在屋內一角,挖一直徑50--70厘米,深約30厘米的火籠,同時,在其屋正上樑上懸木質滑桿吊一鐵鍋(或銅壺),在火籠上吊鍋可隨意升降。春夏一般不用,冬季火籠燒柴,家人或來客圍坐四周,烤火閑侃。平時放吊壺燒水,吃飯時幾樣燒熟的菜放入鍋內,吃熱菜,喝小吊酒。一般不用桌子,吃飯的人右手拿筷子,左手心放碗,食指於中指之間夾只酒杯。要堅立筷子插到鍋內,才能夾到菜,否則,吊鍋會向鞦韆一沖到夾菜者面前,不僅夾不到菜,如果用力稍猛,會傷及對面的人。此習俗流傳至今。

[鳳陽釀豆腐]

「鳳陽釀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區的傳統名餚。

據鳳陽當地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在鳳陽,他年幼時家境貧寒,靠乞討度日。一日,朱元璋在鳳陽城內的黃家小飯店裡討得一碗釀豆腐,吃後深感滋味極佳。以後,他便經常去這家飯店乞討釀豆腐。後來他穿上龍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將鳳陽城內那家黃家小飯店的廚師
召進了皇宮,專門為他烹制「鳳陽釀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廚師。從此,這個菜身價百倍,成了明朝宮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並得到一個「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稱帝年號「洪武」)豆腐」的雅號馳名於世,一直流傳至今。

今天的「鳳陽釀豆腐」是用嫩豆腐為原料切成片,夾入豬肉末、蝦仁末等,裹上雞蛋粉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澤奶黃,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廬州小吃]

廬州小吃(合肥古稱廬州),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與廬州菜一樣,在安徽烹飪技藝的寶庫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廬州在歷史上,曾是三國、東晉時的古戰場,居江淮之間,巢湖北口,明、清設府,轄廬江、巢湖等地,解放後為安徽省會,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使她能采省內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繼承古廬州小吃之精華,兼收並蓄得以豐富多彩。

特別是抗戰勝利後,省會遷來合肥,小吃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經營小吃的約占飲食市場的七成,除少數的店鋪外,多數是擺攤,肩挑巷買,以油炸臭干、鹽茶單、糖炒麻元、綠豆元、南瓜餅、餛飩、白糖餃子、韭菜盒子等品種為多。有些店鋪善於經營,加之製作手藝精巧,還有了點名氣,如"劉鴻盛"的雞湯小刀面、餛飩餃、冬菇雞餃,"吳鴻發"的雞血糊;長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園"的酒釀元宵、雞蛋饃;"廣寒宮"的蟹黃小籠湯包;"五味齋"的五味元宵;"大雅樓"的旱餃;明教寺的臘八粥;"快活林"的鍋貼餃;"復興園"的油酥燒餅、蛤蟆酥、薺菜園子。還有萬花樓、"佛照樓"、"會賓樓"等一些茶館的小花獅頭、燒賣、四色小籠、冠頂餃、韭菜春卷,也都較有特色。有的店鋪小吃出名後,別家仿照並與之競爭,如杜鴻盛、賽鴻盛等。建國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廬州小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使古老的廬州小吃閃爍著青春的光芒。廬州小吃品種風味及食俗與南北不同,有句順口溜"大麻餅、玉帶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餛飩餃、旱餃、油香、小籠包,龍燈節子包油條"。前兩句說的是廬州糕點,後兩句指的就是廬州小吃。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樣帶有"沖"勁,也不象南方那樣偏甜,均甜咸適中,講究鮮香。"龍燈節子包油條"這種食俗很普遍,就象北方煎 餅卷大蔥,蘇聯土豆牛肉一樣,不可分離。龍燈節子單吃雖香但乾燥,油條單吃雖糯口但油膩,而龍燈節子包油條卻互相借味,香甜油潤,十分可口。面類食品在廬州小吃一向居於首位,不僅製作講究,而且花樣也多。例如餃子一類 就有冬菇雞餃、餛飩餃、水餃、旱餃、米餃、鍋貼餃、蛋煎鍋貼餃等,各具特色,滋味迥異。另外,象廬陽湯包、小刀面、羅漢臍、鮮肉麻球、小花獅頭、蛋蛹酥等也是食中 的佼佼者。如"羅漢臍"象羅漢的肚臍,色澤乳白,多層花酥,中間呈急流漩渦層層凹 下,如金絲盤繞,紋路清爽,造型別致,油重而不膩,酥香入口,並有多種果味香料,是筵席點心和饋贈親友的佳品。廬州小吃好吃受看,與廚師的技術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吃品種製作精細,工序繁多,馬虎一點就變形變味,所以,十分講究技藝的運用。廬州小吃的製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貼、烤,而其中包含擀、抻、包、裹、卷、切、捏等加工技術。比如"冬菇雞餃",要經制餡、吊湯、和面、出條,抻皮、包餡、下鍋、裝碗、配料等十幾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馬虎,就不可能有"冬菇香,雞湯鮮、餃皮薄、餡心嫩"的效果。

廬州小吃的特點還表現在餡心的嚴格製作和對油溫的控制上。餡心製作,講究鮮、嫩、香,如"廬陽湯包",餡心選料必須三成肥七成瘦,制餡加皮凍,湯多鮮嫩,旱餃、米餃、豆腐餅講究用豆腐乾調配製餡,軟嫩綿香。"薺菜園子"、"韭菜盒子"講究用 韭菜、薺菜調餡,清香入口。再油溫控制上,如"羅漢臍",始終要五成油溫,油溫高了低了都不和適。"小花獅頭"則五成油下鍋,漸加溫,以至成熟酥透,一拍即碎。

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對小吃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廬州小吃再不少店家都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種。如今日廬州飯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獅頭、廬州湯包,以及造型別致的蛋剪鍋貼和鮮肉麻球。蛋煎鍋貼先蒸後煎,八隻餃子一個雞蛋,雞蛋下鍋與餃子煎成一體,金黃燦爛,皮柔韌耐嚼,餡嫩味鮮;"鮮肉麻球"外飽滿,內中空,肉餡在里晃之餡心滾動有聲,香鮮味濃。
廬州烤鴨店的"鴨油燒餅",金黃飽滿,香酥鬆脆, 富有創造。光明酒家的"雞蛋餅",油潤酥香,水調面放平鍋兩面微煎,打開一面將要、將調好的雞蛋撳入。雞蛋當面現打現煎,很有風采。九獅園的雞油蒸餃,用雞油調餡蒸制,鮮嫩可口。此外,合肥飯店的廬陽湯包、臘八粥、合肥酥燒餅、羅漢臍、大救 駕,西海飯店的鮮肉小包及早茶、北國飯店的豆汁、豆腦、米餃,逍遙酒家雞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腦餅,黃山徽菜館的蠶蛹酥、芝麻餅、雞汁蒸餃,都為廬州小吃增加了燦爛的光彩。

Ⅳ 安徽有什麼美食小吃

安徽名優特產

合肥:

合肥四大名點、來安花紅、巢湖銀魚、三河米餃、吳山貢鵝、合肥龍蝦、醉蟹、包公魚、蝦子面、白雲春毫茶、李鴻章雜燴、鳳尾三球、逍遙雞、熏素鴨、廬州烤鴨

蕪湖:

傻子瓜子、煮干絲、蝦籽面、無為板鴨、奎湖飄魚、鳩江腐乳、無為送灶粑粑、芥菜圓子、蕪湖蟹湯包、蕪湖刀魚、海螺沙煲、蕪湖臭干、腰子餅、弋江羊肉、肉蒸飯、奎湖漂魚、蕪湖老鴨湯泡鍋巴

蚌埠:

懷遠石榴、白蓮坡貢米、龍亢泡條饊子、河溜小豆餅、懷遠五岔燒全雞、芡河銀魚、沱湖螃蟹、固鎮花生、白老五炒貨、固鎮石雕茶壺、老任橋牛肉、湖溝燒餅

淮南:

八公山豆腐、淮南牛肉湯、壽縣大救駕、顧橋陳醋、吊瓜子、田家庵老鴨湯、洛河豆餅、金錢餅

馬鞍山:

採石磯茶干、石臼湖螃蟹、含山紅瓜子、當塗龍蝦、當塗醬菜

安慶:

胡玉美蠶豆醬、墨子酥、柏兆記、江毛水餃、麥隴香、懷寧貢糕、唐家畈大米、霸王鞭黑芝麻、宿松香芽茶葉、柳溪玉葉茶葉、岳西翠蘭、天柱劍豪、馬陵瓜子、涼亭雪棗、長鋪條子、桐城小蘭花茶

池州:

東至麥魚、東至雲尖、石台香芽、貴池大米、池州小粑[62]

宿州:

SA湯、符離集燒雞、蕭縣葡萄、蕭縣羊肉湯、碭山梨、帽山蘿卜、蕭縣石榴、蕭縣水晶梨、蕭縣麵皮、皇藏峪蘑菇雞、蕭國聖桃、蕭縣炒碗

阜陽:

阜陽咸鴨蛋、太和貢椿、太和櫻桃、荊芥、太和板面

六安:

六安瓜片、金寨板栗、金寨翠眉、大別山木耳、郝圩酥梨、香草、銀魚、霍山石斛[63]

滁州:

南譙茶葉、滁菊、琅琊酥糖、黨參、雷官板鴨、管壩牛肉、秦欄鹵鵝、大閘蟹、明光綠豆、淮王魚、芡實

亳州:

華佗葯膳、牛肉饃、鍋盔、粉皮、蒙城油酥燒餅、利辛貢饃、蒙城撒湯、渦陽干扣面、萬壽綢、古井貢酒、白芍、阿膠養血膏、亳菊、渦陽干扣面、高爐家酒、高爐特曲

黃山:

石耳、竹蓀、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黃山貢菊、黟縣香榧、三潭枇杷、徽州磚雕、臭鱖魚、毛豆腐

淮北:

龜汁狗肉、口子酒、棒棒茶、魚咬羊、臨渙醬菜、地鍋雞、臨渙燒餅

宣城:

廣德天下第一鮮、績溪一品鍋、宣州板栗、水東蜜棗、青梅、琴魚、桐花魚、敬亭綠雪、涌溪火青

銅陵:

銅陵白姜、銅陵丹皮、銅陵茶干、銅陵野雀舌、銅陵酥糖、大通小磨麻油、銅陵泡桐、銅陵牡丹

Ⅳ 安慶十大小吃都是什麼

大南門牛肉包子、山芋粉圓子燒肉、雞湯泡炒米、岳西五穀豆粑、蒿子粑、江毛水餃、迎江寺素炒裡脊丁、涼亭雪棗、胡玉美蠶豆醬、一品糕。

1、大南門牛肉包子

牛肉包子在安慶,多,只有大南門牛肉包子才地道。大南門也有兩家,要看哪家排隊長才正宗。來排隊的,多是歸鄉遊子。夢里千回,返安慶,到大南門,就是為了一吃。大南門牛肉包子,餡大,皮薄,兩面煎得金黃,咬一口,也辣也鮮也香也燙的「大南門」味,便直溢進心中。

4、岳西五穀豆粑

每年的秋末冬初,是個收獲的季節,也是迎新辭舊的節日。村民們把新收獲的大米,搭配優質的綠豆、黃豆、紅豆、豌豆、蠶豆等多種豆類,製作出美味的豆粑。由於原料多豆類,再加上工序中需要鍋底燙成餅(粑),這就是豆粑的名字由來。

Ⅵ 宿松卡皮粥是什麼

宿松卡皮粥是安慶市宿松縣特色美食小吃。卡皮粥三個字活生生地把鍋巴粥的定義,烹飪技法,產品形態表達得維妙維肖,這粥濃稠得即不象照見人影的稀飯,也不象上海人水飯分離的泡飯,而是水乳交融的米湯中半沉半浮、香糯成形、入口即化的鍋巴。

宿松卡皮粥的來源

漢高祖四年前184年,設松茲侯國,隸屬廬江郡,始有行政建制。所以宿松歷史悠久,文源流長,古音回盪。有些農村方言古話大有講究,真有學問。譬如說我聽到宿松人把鍋巴粥說成卡皮粥。

卡皮粥三個字活生生地把鍋巴粥的定義、烹飪技法、產品形態表達得維妙維肖。卡是說飯做好後,舀去大部分飯,留一層飯卡在鍋壁上。

皮是說這層飯不能太厚,薄薄一層就可以了,慢烤香脆。粥是說把米湯倒入鍋巴鍋中煮成香稠的稀飯。這粥濃稠得即不象照見人影的稀飯,也不象上海人水飯分離的泡飯,而是水乳交融的米湯中半沉半浮、香糯成形、入口即化的鍋巴,大有一種安慶傳統名吃雞湯泡炒米的精髓,真是好吃的一個卡皮粥。

Ⅶ 宿松有哪些土特產

雪棗,大閘蟹等。

Ⅷ 安慶有什麼特色小吃

胡玉美蠶豆辣醬

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醬園採用川中辣醬風味,試製成「胡玉美蠶豆辣醬」,色澤泛紅,味香細膩,微辣而甜,風味獨特,一時名揚四海,遠銷國內外。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國際榮譽獎章,並先後在上海國際展覽會、西湖博覽會上,獲「國光」銀質獎章,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振風牌」胡玉美蠶豆辣醬為暢銷國內外的名牌食品。

麥隴香墨子酥

安慶糕點名坊「麥隴香」的傳統特產。製作須經過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細白糖等。產品形同烏墨,油而不膩,香甜爽口,具有潤肺補腎利肝等功效,老少皆宜。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獎和安徽省優質產品獎。

江毛水餃
安慶市有名的風味小吃。餃餡選料是用山區的黑毛豬後腿肉,佐以蝦仁、榨菜製作,用純雞汁或骨頭湯煮餃,具有皮薄、肉嫩、湯鮮獨特風味,深得人們喜愛。因其創始人江慶福頸上有一撮白毛,綽號「江毛」,故稱「江毛水餃」。現被安徽省旅遊局列為「地方風味小吃」。

頂雪貢糕
安慶市懷寧縣傳統名產,色如山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此糕色澤潔白,軟綿酥鬆、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均勻、搓推似牌、曲卷如紙、點火即燃之特點。曾獲省優質產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質獎。

桐城絲棗
桐城特產,割裂本地生棗,浸入糖水,先用銅鍋煮沸,繼以文火慢煮,約7小時棗熟湯盡後,取出烘乾,味甘生脆,為上等絲棗。相傳桐城絲棗,曾進貢清帝,定為貢品。

蕭家橋油酥餅
蕭家橋油酥餅系清光緒年間,由李道隆所創,因其在蕭家橋經營而得名,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為我市著名特產,享譽長江中下游一帶,曾分別榮獲省、市優質產品稱號。1978年《人民中國》用中日文字予以登載,進行宣傳推介。該產品由富強粉、桂花、酵面、芝麻油、黑芝麻、白芝麻仁等十多種原料精製而成,分甜、咸兩種,形似蟹殼,色澤金黃。現由安慶市萬春餐餐飲公司西點食品廠生產經營。1921年,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來到安慶,執教於安慶法政專門學校。他有兩大愛好,一是愛好傍晚去菱湖公園散步,二是愛吃肖家橋油酥餅,幾乎每天都要買幾塊油酥餅當作晚點。

宿松雪棗
傳說,慈禧太後小時候隨父親居住安慶,一到秋冬季節就咳嗽不止。有個地方官聞訊送來一些宿松雪棗,她吃後病也漸漸好了。後來慈禧臨政掌權,就讓宿松定期進貢,作為御膳點心。於是,宿松的雪棗便名播天下。其實,所謂御膳雪棗是宿松的傳統特產,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它是用上等糯米、白芋漿、白糖、花生油等為原料精心製作而成。它外形如棗,內如瓜瓤,色如白玉,皮薄清脆,入口即化,香甜獨特,易於消化,營養豐富,有防喘、止咳、化痰的功效。製作雪棗主要有兩道工藝,即先做坯子,再精製成品。雪棗坯子原來必須在霜降以後才能做,而現在即使是三伏天也能生產。涼亭鄉余家團巒屋製作雪棗有絕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革,祖傳手藝已經播及全縣,雪棗產量逐年提高,走俏於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省市場。

桐城菜心粑
桐城市風味獨特的傳統早點,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美名遠播。當時古城居民最喜愛的早點就是一碗清茶,一碟光潔晶瑩的菜心粑。縣城街道兩旁到處開設有經營菜心粑的早點店和茶社,生意十分興隆。桐城菜心粑的製做極為講究,用七成秈米、三成糯米,在溫水中浸泡半日,撈起瀝干,再用碓春成粉,選嫩綠白菜心,微煮揉成泥狀,剔除菜莖,再摻以豬油、白糖作為粑餡。蒸熟後,外形如琢玉,內心如悲翠,柔而不粘,甜而不膩。

紅皮板栗
產於安慶市太湖、岳西、潛山山區。鮮栗可生吃,亦可熟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太湖大紅栗」為板栗中的佳品,栗呈紅棕色,光澤鮮艷,早熟、個大、殼韌、肉豐、味甜。

天柱山獼猴桃
是一種集食用與葯用為一體的高級營養保健果品。每百克鮮果含維生素C 120-420毫克,是柑桔的10倍,蘋果的80倍,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酶、鈣、鐵、磷、鎂、果膠等,被譽為果中之王。可防癌、抗癌,同時對高血脂症、缺血性血管病、腦動脈硬化、牙周炎、腸胃疾病等有較好的療效

花亭湖茶干
「花亭湖」茶干,具有千年歷史,茶干係優質黃豆,古井天然泉水,木榨麻油,傳統配對佐料,精製而成。風味獨特,老少適用。是茶點、下酒、炒菜的綠色旅遊食品。

松茲板鴨
松茲牌板鴨系歷史名產,純天然綠色食品。精選優質麻鴨,運用傳統生產工藝加工、腌制、露曬而成,具有造型美觀,膚色乳白,肉嫩骨脆、鹹味適中、臘陳芳香等特點。是宴席上的美味、饋贈親朋之佳品。

雪湖貢藕
與眾不同,他處所潛山縣產之藕大多為7孔11絲,雪湖貢藕卻有9孔13絲,而且特別鮮甜脆嫩,確為藕中珍品。據說朱元璋在Nan京正式建都後,當地每年農歷八月初一開湖取藕,均將第一批藕運送第一批藕運送京都作為貢品,故又有「雪湖貢藕」之稱,雪湖貢藕皮色潔白如玉,藕質鶘嫩,藕身略呈方圓形,有七棱,粗(直徑)一般達10-12厘米,一株藕最長達8公斤以上。雪湖貢藕生吃熟吃皆佳。生吃選取脆嫩藕節,切成圓形蒲片,放在盤內,撒上白糖即可,此為當地宴席的一道冷盤名菜。熟食可選用老壯粗藕,藕孔內填滿糯米,蒸熟後可當主食食用。米粉肉蒸藕,亦為當地一道有特色風味的菜餚,深受海內外遊客的贊賞。

無糖苦蕎麥粉
苦蕎麥被譽為「五穀之王」,集七大 營養素於一身,據《本草綱目》記載:能練五臟滓穢,降氣寬腸。是中老年人降血壓、血糖、血脂的食療佳品。是國際糧農組織公認的優秀糧葯兼用糧種,我國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體現。「徽派」苦蕎麥粉,以優質苦蕎麥為原料,方便即溶,更適合中老年及「三高」人群日常保健食用。

長江珍饈數鰣魚
鰣魚是長江中下游的一種名貴魚種,與河豚、刀魚合稱「長江三鮮」。它具有洄遊性,在海叫「鯗」,入江為「鰣」。它按時入江產卵,如期歸海生活,所以稱「鰣」。安慶、樅陽、懷寧、望江、宿松的沿江地帶,都是鰣魚產區。有趣的是,每年春夏之交,鰣魚溯江西上,至宿松縣小孤山即止,所以民諺說:「鰣魚不過小孤山。」
鰣魚形似鯿,鱗如銀,唇邊有朱點,一般體重兩三斤。它肉嫩、鱗鮮、湯美,營養豐富,代代都是納貢之物。「芽姜紫醋灸鰣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蒓。」一代文豪蘇東坡的贊賦,引得多少人對鰣魚美味的神往!清蒸鰣魚,早已就是名播四海的珍餚。清朝康熙皇帝為嘗鰣魚的鮮美,不惜令人千里策馬傳送,大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遺風。也難怪王安石贊嘆「鰣魚出網蔽江渚,荻筍肥甘勝牛乳」了。由於歷代捕撈過度,安慶沿江鰣魚產量連年下降,幾於絕跡。鰣魚現被國家列入禁捕之列。

每當秋菊怒放、金風送爽的時候,安慶沿江一帶的大螃蟹也就應時上市了。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此時人們競相品嘗這「橫行霸道」之物,歷來被視作珍餚美饈。
從寒露到立冬,是安慶沿江各縣漁民捕蟹的汛期。每當夕陽西下,那江河湖汊上,蟹燈盞盞,波光相映,構成一幅幅繁忙的捕蟹圖。一筐筐、一簍簍的大螃蟹,匯集起來,被販運至祖國的南北西東,乃至日本、新加坡和港澳地區……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沿江產蟹地都先後建起了人工蟹苗養殖場,使一度產量下降的大螃蟹又大幅度地增加起來,為繁榮城鄉市場、出口創匯,大大地增添了後勁。更有不少漁民大興此業,一步步地踏上了小康之路。尤以宿松、樅陽縣的大閘蟹更是聲名遠播。

Ⅸ 安慶是安徽的地級市之一,你知道哪些安徽的特色小吃

安慶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是安徽的地級市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自古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富庶一方。現在的安慶,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是長江重要的口岸城市。立足現在,布局未來,相信未來的安慶將會發展更好。安慶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借鑒南北的特色,結合本地菜的特點,很多美食小吃都是膾炙人口,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安慶有哪些好吃的小吃是不容錯過的。

1、侉餅油條

侉餅油條是安慶人的經典早餐,應該每個安慶人都吃過它。剛出鍋的餅,味道香甜,配上剛出鍋的酥脆油條,二者合而為一,真是鬆脆可口,妙不可言,一張侉餅一根油條下肚,價格便宜,有完全能夠吃飽,真是早點佳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安慶的早餐越來越豐富,侉餅油條的攤位也越來越少,但不可否認的是,侉餅油條確實是安慶人小時候早餐的味道。

以上6道安慶小吃你都吃過嗎?你覺得味道怎麼樣?當然,安慶的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