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絲瓜和短絲瓜哪個好
我覺得長絲瓜要好一些 因為長絲瓜長得 比較順溜
『貳』 絲瓜怎樣種好吃產量高
絲瓜 選用耐寒性強、早熟、豐產抗病品種,如江蔬1號、淮陰早絲瓜等。次年1月下旬採用大棚營養缽育苗。3月中旬瓜苗有3~4片真葉時,定植於大棚中間排水溝兩邊,一邊栽1行,株距1.2米,每畝栽180株左右。移栽前澆足活棵水。絲瓜主蔓長50厘米時引蔓上棚架。第一雌花出現前摘除所有側蔓,結瓜後選留強壯、早生雌花的側蔓結瓜,其餘側蔓保留1片葉摘心。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中國移動12582農信通網站的網路,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哦
『叄』 絲瓜分兩種,一種是長的有棱的,一種是短的,無棱的,兩種做法一樣嗎哪個好吃
做法是一樣的 個人比較喜歡吃長的有菱的
『肆』 肉絲瓜和長絲瓜的區別是什麼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絲瓜的長短,長絲瓜看上去要更瘦長一些,肉絲瓜相對來說更胖更短。
肉絲瓜,又稱吊瓜,葫蘆科蔓生植物。分枝多,葉片掌狀五角形;瓜呈長圓筒形,瓜皮青綠色,表面較粗糙,有白色茸毛;瓜蒂粗,中早熟。
相關信息:
湖南春季栽培,於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行距130~150cm,株距30~40cm。施足基肥,每 667平方米施人畜糞2500~3000kg,土雜肥4000~5000kg。定植緩苗後及時搭平棚。結瓜後, 每採收1 次追1次肥,6月中旬直收至9月下旬。
『伍』 絲瓜最好品種有哪些
絲瓜的品種有有棱絲瓜、台灣絲瓜、白玉絲瓜、白玉香絲瓜、青首白玉絲瓜等。其中青首白玉絲瓜瓜身白色,皮薄光滑、有光澤,瓜頂端翠綠色,所以取名青首白玉絲瓜。該品種商品性外觀非常好,果肉淺綠白,肉質緊實,和普通的絲瓜品種相比口感細膩,味甜清香。
絲瓜(學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是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須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種子多數,黑色,卵形,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須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長10-12厘米,具不明顯的溝,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約10-20厘米,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的較長,長8-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彎缺深2-3厘米,寬2-2.5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壯,長12-14厘米,被柔毛;花梗長1-2厘米,花萼筒寬鍾形,徑0.5-0.9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狀披針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長約0.8-1.3厘米,寬0.4-0.7厘米,裡面密被短柔毛,邊緣尤為明顯,外面毛被較少,先端漸尖,具3脈;花冠黃色,輻狀,開展時直徑5-9厘米,裂片長圓形,長2-4厘米,寬2-2.8厘米,裡面基部密被黃白色長柔毛,外面具3-5條凸起的脈,脈上密被短柔毛,頂端鈍圓,基部狹窄;雄蕊通常5,稀3,花絲長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葯室多回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由頂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陸』 絲瓜在選種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
絲瓜在選種的時候,應該把那種長得又大又長的絲瓜留下來當做種子。
絲瓜的營養價值高,所以受到不少人的歡迎。有些人會採用播種的方式種植絲瓜。然而一些人選的種子不好,這導致種子植出來的絲瓜又小又短,所以在選擇絲瓜種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有些人不會自己留絲瓜種子,而是去市場上購買。這時候也要選擇好相應的絲瓜種子。否則種出來的絲瓜可能也會品相不好。
子選購絲瓜種子的時候,也可以根據絲瓜種子的面相來進行。選擇一些外殼又黑的絲瓜種子,這樣的絲瓜種子長出來的苗,一般都會比較粗壯。
雖然選擇絲瓜種子很重要。不過種植絲瓜以後,也要對絲瓜的苗子進行呵護。例如當絲瓜苗長出來以後,我們也要對它進行澆水、施肥,這樣種出來的絲瓜才會長的又大又好。
『柒』 生產中如何選擇絲瓜品種目前生產上哪些品種表現較好
絲瓜是典型的對日照長短要求較嚴格的植物,此特性也就決定了絲瓜有春絲瓜品種和夏絲瓜品種之區別。在一般栽培條件下,春絲瓜品種如雙青絲瓜等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短日照才能開花坐果,故只有在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日照較短的時候種植才能開花結果;春絲瓜如在4~7月夏種,則會出現徒長而很遲才能開花結果的情況。而夏絲瓜品種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早熟,在4~7月夏種,也能早開花結果;如在12月至次年3月日照較短的時候種植,則會出現開花結果過早、植株生長困難的情況。因此生產上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優良品種。
目前生產上絲瓜品種很多,為了更好地指導大家選擇優良品種,現將栽培中表現較好的品種及其特徵特性敘述於下:
(1)連雲港白籽絲瓜 江蘇省連雲港市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性攀緣,生長勢及分枝性強,葉掌狀五角形,深裂。主蔓與側蔓結瓜均多,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第9~11節,以後每節或隔1節著生雌花1朵。瓜棍棒形,頂部略粗,長27~30厘米,橫徑4~5厘米,綠色,有油潤色澤,表面有10條深綠色線狀縱棱和淺綠色點狀突起,瓜肉白色,單瓜重150~200克,種子白色。品種中早熟,從定植至嫩瓜始收53天,生育期180天。耐熱、耐澇,肉厚質軟,纖維少,品質好,為棒形絲瓜中之佼佼者。當地每公頃可產60000千克左右。
(2)紹興銅皮絲瓜(黃絲瓜) 浙江省杭州、紹興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旺,分枝性強,葉深綠色,多為掌狀7裂,葉緣有鋸齒。主、側蔓均能結瓜,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第8~12節,著果往往在12節上。瓜長棒形,上下粗細較均勻,長65厘米,橫徑3厘米,肉厚0.8厘米,皮黃綠色,稍粗糙,有微皺紋,並有淺棱10條,橫切圓形,單瓜重250~300克,老瓜棕褐色。品種中熟,定植至始收60天。耐熱,耐澇,不耐低溫,抗病性強,皮薄纖維少,肉質緻密白色,水分含量中等,較耐貯運,不易老化,味微甜,品質好。當地每公頃可產45000千克左右。
(3)衢州玉露絲瓜(天蘿) 浙江省衢州市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旺,分枝性強,葉為掌狀7深裂,也有5裂,葉緣淺鋸齒,綠色。主、側蔓均能結果,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第6~8節上。瓜長圓柱形,長48厘米,橫徑5厘米,肉厚0.9厘米,外皮淺黃綠色,粗糙,有條狀綠色斑紋,肉白色,單瓜重300~450克。老瓜粗大,黃褐色。品種中早熟,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熱、耐澇、耐肥,抗病性較強。肉質緻密,微甜,含水分多,瓜形好,肉厚,品質好。當地每公頃可產52500千克左右。
(4)上海香蕉絲瓜(香絲瓜) 上海市農家品種,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嘉興地區多有種植。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性中等。葉掌狀5裂或7裂,葉緣有鋸齒,濃綠色。主、側蔓結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9~16節上,瓜節短棒形,兩端略細,中間粗,形似香蕉,長26厘米,中間橫徑5厘米,肉厚1.2厘米,皮綠色,較粗糙,有白斑,並有10條縱棱溝。橫切圓形,肉白色,單瓜重280克左右。老瓜黑褐色。品種早中熟,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熱、耐澇,不耐寒和乾旱,抗病性強。肉質細而緻密,水分含量中等,外形美觀,耐貯運,品質優。當地每公頃可產37500千克左右。
(5)龍泉特早絲瓜(肉蘿兒) 浙江省山區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性弱。葉掌狀7裂,葉緣有鋸齒,深綠色。主蔓結果,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3~6節,而坐瓜往往在6節以上。瓜短棒形,長25厘米,橫徑4厘米,瓜皮較粗糙,綠色,有10條微突深綠色細棱,單瓜重150克左右,老瓜粗大,棕褐色。該品種為極早熟品種,定植至始收40~50天。耐低溫和高溫,較耐旱,抗病性中等。皮薄,纖維少,肉質細,質密,水分含量中等,有香氣,品質優。當地每公頃可產50000千克左右。
(6)常山棒槌絲瓜(門錘天羅) 浙江省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旺,分枝性強。葉掌狀五角形,淺裂,葉緣有鋸齒,深綠色。主、側蔓均能結瓜,以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12節左右。瓜短棒形,長25~35厘米,橫徑3.5~4.5厘米,瓜皮綠色,有細皺紋,並有11條深綠色條紋。單瓜重250克。老瓜長35~45厘米,橫徑7~9厘米,褐黃色。品種中晚熟,定植至始收70天左右。耐熱、耐澇、耐肥,抗病能力強。肉質緻密,色白,味清淡,水分含量中等,品質好。當地每公頃可產57400千克左右。
(7)豐抗絲瓜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1995年育成的一代品種。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蔓長4~5米。葉長24厘米,葉寬22厘米,深綠色。主蔓結果為主,主蔓8~10節著生第1雌花。瓜長棒形,長55~65厘米,橫徑5厘米,深綠色,具10棱,棱墨綠色,肉白色,單瓜重300~400克。屬中早熟品種,播種至初收春播60~65天,秋播40~45天,延續採收期為50~70天。耐寒、耐濕性較強。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肉質柔滑,味微甜,品質優良。當地每公頃可產37500~45000千克。
(8)天河夏絲瓜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1989年育成的新品種。該品種生長勢旺盛,主蔓4~5米,分枝性中等。葉掌狀淺裂,長24厘米,寬21厘米,深綠色。主蔓結瓜為主,雌花較多,從主蔓11~13節起有雌花,以後連續或隔1~2節生1雌花。瓜長棒形,頭尾勻稱,長55~70厘米,橫徑5.0~5.5厘米,肉厚0.7厘米,皮色深綠,具10棱,棱色墨綠。單瓜重350~450克。該品種中早熟,播種至初收35~40天,延續採收70~85天。耐熱、耐濕性強,適應性廣。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肉緻密,纖維少,味甜,品質好,耐貯運。當地每公頃可產45500千克左右。
(9)連雲港生食絲瓜(滾溝絲瓜) 江蘇省連雲港市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性攀緣,分枝性強。葉七角形,淺裂,淺綠色。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12~14節。以後每節或隔1節著生1雌花,瓜紡錘形,頂部略粗,長28~32厘米,橫徑4~5厘米,綠色,表面有10條魚脊形棱和淺綠色小扁圓突起,瓜肉白色,單瓜重150~200克。該品種為早熟品種,從定植至始收51天左右。不抗病毒病,肉質甜嫩,品質好,可生食或熟食。當地每公頃可產22500千克左右。
(10)重慶胖頭絲瓜(牛皮皺) 該品種為重慶市地方品種,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其生長勢強,主蔓長8米以上,葉片掌狀深裂,綠色,長23厘米,寬30厘米,葉柄長15厘米。第1雌花生於主蔓10~15節,瓜長圓筒形,淺綠色,有深綠色條紋,密生白色短茸毛和細小皺褶,中部有蠟粉,當地稱白霜,瓜長25厘米,橫徑7~10厘米,橫截面近圓形,瓜肉白色,厚4厘米。單瓜重300~400克。此品種為中早熟品種,定植至初採收90天。抗病性強,質地松軟,味甜,清香味濃,果肉厚,不易老,品質極佳。當地每公頃可產37500~45000千克。
(11)黃岩青頂白肚絲瓜 浙江省南部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葉掌狀五裂,葉緣有大鋸齒,深綠色。主、側蔓均能結瓜,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10~12節上。瓜上細下粗,長棒形,長35厘米,橫徑4.2厘米,瓜頂平圓,瓜肚白色,瓜柄和蒂部呈綠色,瓜表面較平滑,並有黃綠縱條紋8~10條,單瓜重300克。老瓜粗大,黃褐色。此品種為中熟品種,定植至始收55~60天。耐熱、耐澇、較耐寒,抗病能力中等。肉色青白,味鮮嫩,肉質緻密,水分含量中等,品質優。當地每公頃可產45000千克左右。
(12)金華白絲瓜 浙江省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及分枝性強,葉呈掌狀深裂五角形,深綠色。主、側蔓均能結瓜,但以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8~10節上,結瓜主要在12~15節上,瓜短棍棒狀,長30厘米,橫徑4.5厘米,瓜皮白色。老瓜黃白色,表面光滑,有9~12條淡綠色不明顯縱棱。單瓜重350~450克。此品種為中早熟品種,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熱、耐澇、抗病性強。皮薄,肉質疏鬆,味微甜,水分含量中等,品質好。當地每公頃可產52500千克左右。
(13)蕪湖絲瓜(青皮長絲瓜) 安徽省蕪湖市郊區農家品種,栽培歷史已達150年以上。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及分枝性強。葉掌狀,深裂,葉色深綠。主、側蔓均結瓜,主蔓8~10節著生第1雌花,以後每節都能開雌花,側蔓第1雌花著生於6~8節,以後每隔5~6節著生1雌花。瓜長條形,長達131厘米左右,橫徑2.5厘米左右,先端稍膨大,商品瓜綠色,瓜面有縱細棱和深綠色網紋,老瓜皮黃褐色。單果重450~600克。為早熟品種,定植至採收41~47天。耐熱、耐濕、不耐寒,抗病性強。肉質緻密,口感微甜,水分多,纖維少,品質佳。當地每公頃可產45000~60000千克。
(14)臨海青皮短絲瓜(青天蘿) 浙江省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葉五角形,掌狀淺裂,葉緣有鋸齒,深綠色。主、側蔓均能結瓜,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15節以上,瓜短棍棒形,長22~30厘米,橫徑4.5~5.0厘米,瓜皮綠色粗糙,有9條深綠色縱條紋,並有短線狀和斑點突起,橫切圓形,肉白色,單瓜重250~400克。屬中早熟品種,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耐熱、耐澇,較耐乾旱,抗病性強。肉質細而緻密,含水分中等,肉厚,不易老化,味微甜,品質好。當地每公頃可產37500千克左右。
(15)安源絲瓜 江西省萍鄉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生長勢中等,分枝能力較弱。葉緣深鋸齒狀,葉的裂刻深,7枚裂片。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的7~8節。瓜短棒形,商品瓜長度為38~40厘米,橫徑7厘米,肉厚1.5厘米,商品瓜皮白綠色,老瓜皮黃褐色。瓜面較平滑,有10條深綠色縱紋,瓜無棱。單瓜重400~600克。屬於早熟品種,定植至初收40天左右。耐熱性強,抗病能力強。肉質松軟,風味濃,味甜,商品瓜水分中等,品質佳。當地每公頃可產50000~60000千克。
(16)瀘州八棱絲瓜 四川省瀘州市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主蔓長4~5米,分枝能力強。節間長約14厘米,有淺刺毛。葉片掌狀具淺裂,深綠色,葉柄淺綠色。第1雌花生於主蔓10~12節,第1雄花生於主蔓9~10節,果實長圓柱形,果面有8條棱,外皮青綠色,無花斑,果頂部稍突,橫截面近圓形,肉厚約4.0厘米,白色。單瓜重250~350克。屬中早熟品種,從播種至初採收約60天。耐熱、耐旱,較抗病。肉質松軟,味濃,品質好。果皮較硬,應適時早收。當地每公頃可產30000~37500千克。
(17)信陽棒槌絲瓜 河南省信陽縣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該品種植株蔓生攀緣,分枝性強。葉掌狀五角形,裂刻深,深綠色。主、側蔓結瓜,且子蔓和孫蔓可連續結瓜。瓜為長頸圓筒形,青綠色,長44厘米,橫徑6厘米,先端較粗,基部較細,有縱棱,瓜肉白色,單果重200~300克。屬於晚熟品種,從播種至嫩瓜採收約110天。播種到老熟瓜收獲180天。耐熱、耐旱,抗病能力強,適合越夏栽培。嫩瓜質地柔嫩,適宜熟食,老熟瓜纖維粗,且柔韌,可用作洗涮炊具。該品種當地每公頃產22500~30000千克。
(18)白玉霜 湖北武漢市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強健,分枝強。第1雌花出現在第10~15節,側蔓第一二節即出現雌花。瓜長圓柱形,長60~70厘米,橫徑5厘米左右。果皮淡綠色,中部密布霜樣皺紋,兩頭皮質粗硬,瓜上有縱溝,肉乳白色,皮薄,品質好。單瓜重500克左右。耐澇,耐熱,不甚耐旱。
(19)肉絲瓜 湖南地方品種。生長旺盛,分枝力強。葉片深綠色,掌狀5裂或7裂。雌花著生較晚,一般在主蔓第15節以上著生第1朵雌花。較晚熟。產量較高。瓜圓筒形,兩端略粗,長30~40厘米,橫徑7~10厘米。瓜皮綠色,瓜肉綠白色,肉質肥嫩,纖維少,品質好。單瓜重250~500克。
(20)雙青 廣東省廣州、佛山等地農家品種。植株蔓生,長勢旺盛,分枝力強。主蔓長達500厘米。葉長21厘米,寬18厘米,綠色。主蔓第7~10節著生第1雌花。瓜長50~70厘米,橫徑3~5厘米,瓜皮青綠色,皮薄而軟,具10棱,棱墨綠色,肉白色,質脆嫩。瓜長棒形,頂部稍粗,瓜蒂略細,單瓜重250~300克。早熟,播種至初收50~70天,延續採收40~50天,生長勢強,主蔓結果為主。每公頃產30000千克左右。肉質柔滑,味道微甜,品質優良。較耐寒,耐熱性略差,適於作春播。
(21)夏棠1號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系1989年與廣州市東圃鎮農技站合作,從棠東絲瓜中系統選育而成的新品種。該品種側蔓少而短,以主蔓結果為主。葉長25厘米,寬22厘米,深綠色,主蔓第10~12節著生第1雌花。瓜長棒形,頭尾均勻,長55~65厘米,橫徑5.5~6厘米,表皮青綠色,具10棱,棱墨綠色,單瓜重300~500克。肉質緻密,味甜,品質優。早熟豐產,在肥水條件充足時,平均每株結瓜4~5條,多的可達9條。播種至初收35~45天,可延續採收70~90天,每公頃產量30000千克。生長發育對日照長短反應不敏感,適應性廣,耐熱、耐澇,抗角斑病和白粉病,不抗霜霉病。耐貯運。適於夏季播種。
(22)青皮 又稱為綠豆青絲瓜。廣東地方絲瓜品種。瓜條長棒形,長40~45厘米,皮綠色或黃綠色。皮薄、肉厚,品質優良,單瓜重200~500克,每公頃產15000~30000千克。適宜廣東、福建、廣西、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種植。
(23)夏選 深圳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蔬菜技術應用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種。植株分枝力較強,生長勢中等。葉片大,心臟形。夏、秋播主蔓第17~18節開始著生雌花。瓜長棒形,上下部大小均勻,長約50厘米,橫徑4.5厘米,單瓜重250克左右,有10棱,皮色青綠,肉白色,厚而柔嫩,品質優,耐熱和抗病力強,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在長日照的夏季仍能較早發生雌花。宜作夏、秋品種。播種到初收37~40天,延續採收40天左右。每公頃產22500~30000千克。具有良好的早熟性和豐產性。
(24)線絲瓜 四川地方品種。植株長勢旺。掌狀葉片,有3~4對裂片,裂片較其他品種寬而短。主蔓第10~12節開始著生雌花。瓜細長棒形,中下部漸粗,瓜長75~95厘米,中下部橫徑3~4厘米,基部橫徑2厘米。單瓜重500~800克。瓜皮綠色,有皺紋和條紋,肉綠白色,質軟細嫩,纖維少而生長快,品質中等。較晚熟。耐熱性較強,也較耐濕,抗病蟲害能力較好,每公頃產30000千克左右。
(25)棒絲瓜 北京市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強,瓜棍棒狀,尾部略粗,長33~37厘米,橫徑3~3.6厘米。外皮綠色,有10條綠色線狀凸起,茸毛多。肉厚0.5~0.6厘米,白色,肉質軟,品質中等。單瓜重150克左右。
(26)青柄白肚 浙江省南部栽培較多。果實棒形,果實梗端7厘米左右,瓜柄附近淡綠色,其餘部分乳白色,故名白肚。果面光滑而有光澤,肉質柔嫩,不易粗老。屬於早熟品種,品質較好,但是產量不高。
(27)南京長絲瓜 又名蛇形絲瓜。主蔓第7~8節出現第1朵雌花,此後連續出現雌花。瓜長棒形,長130~170厘米,最長可達2米以上,橫徑3~5厘米,形狀似蛇。外皮綠色,果肉柔嫩,纖維很少,品質好。耐熱抗病,蔓長可達13~15米。每公頃產22500千克左右。
(28)雅綠一號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雜交一代。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該品種早熟,豐產,耐熱性較強,坐果率較高。春植主蔓6~10節結瓜,夏植主蔓20~22節結瓜,瓜長棒形,長約55厘米,橫徑5厘米,瓜色綠,棱黑,溝淺,瓜條勻稱,外觀較好,味清甜。大田生產一般每公頃產37500千克左右。
(29)河北棱絲瓜(洋絲瓜) 河北省地方品種,栽培歷史較長,全省各地均有栽培。生長勢和分枝性中等。葉片掌狀五角形,葉緣淺鋸齒,中缺刻,5~7裂片。主蔓第1雌花著生在10~13節。主、側蔓均可結瓜,瓜為棒槌形,瓜色深綠,老瓜褐色,表皮皺縮粗糙,有棱8條,單瓜重400克左右。為中早熟品種,播種至採收70天左右,耐熱性強,抗病性強,肉質柔軟,水分多,口感微甜,品質較好。
(30)江山清湖絲瓜(清湖天蘿) 浙江省江山市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性弱,葉掌狀7深裂,葉緣深鋸齒,深綠色。主、側蔓均能結果,以主蔓結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主蔓10節以上,瓜長棍棒形,縱徑40~60厘米,橫徑4厘米,瓜皮淡綠色,有微皺斑紋,單瓜重300~350克。該品種為早熟品種,定植至始收50天左右。耐熱、耐肥、耐澇、較耐寒,抗病性強。皮薄肉質緻密,水分含量中等,味鮮嫩,瓜形美觀,品質優。
(31)六葉香絲瓜 北京順盛豐蔬菜種苗有限公司品種。該品種植株蔓生,主蔓長6~8米,分枝性強,葉綠色。主蔓第6節始生雌花,瓜條長圓筒形,瓜長14~25厘米,橫徑4厘米左右,瓜皮綠色,果面有8~12條縱向深綠色條紋,皮薄,肉質柔軟多汁,品質佳,屬於早熟品種。該品種大棚、露地均可種植,每公頃可產60000千克。
『捌』 絲瓜的種類都有哪些
絲瓜的種類有有棱絲瓜、台灣絲瓜、白玉絲瓜、白玉香絲瓜、青首白玉絲瓜。
1、有棱絲瓜
有棱絲瓜別名廣東絲瓜、粵絲瓜,特點是皮上有棱,皮厚,瓜有長短之分,瓜柱有上尖下粗和園筒之分,肉細膩可口。
2、台灣絲瓜
怕熱,結瓜不多,瓜大瓜粗,長約20厘米左右。種子第二年不發芽。
3、白玉絲瓜
短而粗、顏如玉,肉厚,甜可口,有別於青絲瓜。白玉絲瓜改變了原有肉絲瓜食用時肉質軟綿、帶苦味的缺點,食之香甜,口感特佳。該絲瓜適宜春、夏播種,結瓜早,採收期長,單株可同時結15-20支絲瓜,單瓜重500-1500克。
4、白玉香絲瓜
適宜春、夏播種,喜水耐肥,生長期間多施有機肥可提高持續坐瓜能力,增加產量和瓜的品質。四、栽培需搭1.5米以上的平棚種植。白玉香絲瓜因其肉質緊密,瓜形粗短肉厚,其耐貯運能力可與黃瓜、冬瓜媲美。
5、青首白玉絲瓜
植株蔓生,長勢旺盛,連續坐果能力強;瓜長棒形,商品瓜瓜身白色,皮薄光滑、有光澤,瓜柄頂端翠綠色,故名「青首白玉」,商品性外觀非常好;果肉淺綠白,肉質緊實,與普通絲瓜相比具有口感細膩、味甜清香。
『玖』 短粗的絲瓜和細長的絲瓜品種在營養上區別明多大
絲瓜根系強大。莖蔓性,五棱、綠色、主蔓和側蔓生長都繁茂,莖節具分枝卷須,易生不定根。葉掌狀或心臟形,被茸毛。雌雄異花同株,花冠黃色。雄花為,雌花單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發生後,多數莖節能發生雌花。瓠果。普通絲瓜的果實短圓柱形或長棒形,長可達20~100厘米或以上,橫徑3~10厘米,無棱,表面粗糙並有數條墨綠色縱溝。有棱絲瓜的果實棒形,長25~60厘米,橫徑5~7厘米,表皮綠色有皺紋,具7棱,綠色或墨綠色。種子橢圓形,普通絲瓜種皮較薄而平滑,有翅狀邊緣,黑、白或灰白色;有棱絲瓜種皮厚而有皺紋,黑色。千粒重100~180克。絲瓜
為葫蘆科草本植物絲瓜及粵絲瓜鮮嫩果實。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夏秋採摘,颳去粗皮,洗凈鮮用。
科屬 為絲瓜的鮮嫩果實。
別名: 絲瓜、天羅、綿瓜、布瓜、天絡瓜。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人肺、肝經。
成分: 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維生素C,還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膠等。
功效主治: ,涼血解毒,解暑除煩,。主治熱病身熱口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療瘡癰腫,婦女乳汁不下等病症。
宜忌: 脾胃虛寒、腹瀉不宜服。
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質l.4~l.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3~4.5克,粗纖維0.3~0.5克,灰分0.5克,鈣18~28毫克,磷39~45毫克,核黃素0.03~0.06毫克,尼克酸0.3-O.5毫克。5—8毫克。此外,還含有皂甙、絲瓜苦味質、多量粘液、瓜氨酸等。
『拾』 絲瓜種植:絲瓜有幾種類型
1、肉絲瓜
比較常見的品種,每年必種植一二棵,果實長園柱型,有短品種和長品種之分,皮薄肉厚,結果時間長,可達半年之久,結果多,一棵可結瓜幾十條,不足之處是立秋後的果肉煮食有發黑現象,氮肥施多了有微苦。
2、蛇絲瓜
口感細膩,肉白,產量不太高。
3、有棱絲瓜
有棱絲瓜別名廣東絲瓜、粵絲瓜,特點是皮上有棱,皮厚,瓜有長短之分,瓜柱有上尖下粗和園筒之分,肉細膩可口。
4、台灣絲瓜
怕熱,結瓜不多,瓜大瓜粗,長約20厘米左右。種子第二年不發芽。
5、白玉絲瓜
短而粗、顏如玉,肉厚,甜可口,有別於青絲瓜。白玉絲瓜改變了原有肉絲瓜食用時肉質軟綿、帶苦味的缺點,食之香甜,口感特佳。該絲瓜適宜春、夏播種,結瓜早,採收期長,單株可同時結15-20支絲瓜,單瓜重500-1500克。
6、白玉香絲瓜
適宜春、夏播種,喜水耐肥,生長期間多施有機肥可提高持續坐瓜能力,增加產量和瓜的品質。四、栽培需搭1.5米以上的平棚種植。白玉香絲瓜因其肉質緊密,瓜形粗短肉厚,其耐貯運能力可與黃瓜、冬瓜媲美。
7、青首白玉絲瓜
植株蔓生,長勢旺盛,連續坐果能力強;瓜長棒形,商品瓜瓜身白色,皮薄光滑、有光澤,瓜柄頂端翠綠色,故名「青首白玉」,商品性外觀非常好;果肉淺綠白,肉質緊實,與普通絲瓜相比具有口感細膩、味甜清香。
(10)絲瓜有長短哪個好吃產量高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1、育苗
以營養缽育苗為主,用此法一是可縮短緩苗期,使幼苗 生產健壯,可以使幼苗移栽後不傷根,根系發育良好,增強幼苗抗逆性能。
2、施肥標准
絲瓜吸肥力強,要求施足 絲瓜絡 基肥、輕施苗肥,多次追施瓜肥。一般畝施有機肥1千公斤,碳酸氫銨3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20公斤作基肥。
成活後即施10公斤碳銨加10公斤磷肥沖水澆施。定瓜後,當小瓜長至15cm左右,應畝施復合肥50—60公斤,在離根30—40公分處開溝散施,以後每隔十天施肥1次。
3、採摘加工
採摘一般以瓜體由軟變硬,瓜柄轉黃,瓜蒂變軟並有黃色環帶,手捏時可聽到輕微暴裂聲,瓜蒂凹度逐步變大時為採摘標准。
脫皮,絲瓜採摘後,需經脫皮方可得絲瓜絡,脫皮主要以水浸爛皮方式,將摘下的鮮瓜,用木棍敲破外皮或用劃破皮層,在河中浸數天,再脫去爛表皮,攤曬乾燥,甩出種子,即為絲瓜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