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蘋果採收後可以灌根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蘋果採收後可以灌根嗎

發布時間: 2022-04-19 22:49:32

蘋果樹生長需要什麼養分

1、根系生長期 :根系沒有休眠期, 只要溫度適宜, 可一直生長。根系生長適宜溫度為14- 21 ℃, 超過30 ℃或低於0 ℃時停止生長。3 月上、中旬, 土壤溫度上升到1- 2 ℃時, 蘋果根系開始生長。

2、底肥(秋肥):每畝使用采法特粉劑復合肥(20-20-20)20kg-30kg+采法特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菌肥(11-11-11)10kg-20kg。

3、萌芽期:(沖施、灌根、槍施、滴灌)采法特髙氮生物菌肥5kg+根沃多5kg每畝,或采法特髙氮水溶肥5kg+根沃多5kg;配合葉面噴施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肥1000倍稀釋+采法特硼肥1500倍稀釋。

功能功效:促進毛細根生長,盡快恢復根系功能,促進萌芽,加快萌芽速度,增加芽的飽滿程度,促壯芽,預防倒春寒。

4、開花座果期:(沖施、灌根、槍施、滴灌)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采法特水溶肥5kg,或采法特高濃縮復合肥料5kg+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每畝,間隔期15天一次;配合葉面噴施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1000倍液+采法特硼肥1500倍液+920稀釋,間隔期為10天一次。

功能功效:提高座果率,保花保果,降低不良外界條件造成的保果難的問題,基本可以達到開一個花座一個果的效果;註: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不僅在花期需要噴施,應在開花前提前噴施兩次,保花保果效果更佳。

4、新稍生長期 :(沖施、灌根、槍施、滴灌)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采法特水溶肥5kg,或采法特高濃縮復合肥料5kg+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每畝或單品10公斤,間隔期為15天一次,在此期間配合葉面噴施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肥1200倍液稀釋,間隔期為10天一次。

功能功效:促進新梢盡快生長與木質化,加快作物有效積溫的積累,提高作物抗凍能力,為後期果實膨大打好基礎。

5、果實生長發育期:(沖施、灌根、槍施、滴灌)采法特高鉀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采法特水溶肥5kg,或采法特高濃縮復合肥5kg+采法特高鉀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每畝,或單品10公斤,間隔期15天左右一次;配合葉面噴施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肥1000倍液+采法特鈣1200倍稀釋+采法特硼肥1500倍稀釋+采法特磷酸二氫鉀1000倍稀釋,間隔7—10天噴施一次。

功能功效:膨果快,預防裂果、縮果病的發生,提高果實含糖量和品質,自然著色好,提高產量,提前上市。

6、果實採收後:(沖施、灌根、槍施、滴灌)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采法特水溶肥5kg,或采法特高濃縮復合肥5kg+采法特平衡三磷酸腺苷生物菌肥5kg每畝,或單品10公斤;配合葉面噴施果樹專用液肥1200倍稀釋。

功能功效:防止果樹提前落葉,積累樹體養分。

采法特果樹專用葉面肥肥在蘋果生長期,連續噴施兩次以上,能有效提高作物免疫力,提高作物抗病,抗災與災後恢復能力。采法特果樹專用液肥可在蘋果萌芽期至果實生長發育期全程使用。首次使用,建議留出對照田,座果期920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用與不用。

㈡ 新栽蘋果樹如何施肥

施肥是蘋果園綜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肥料分基肥和追肥兩類。

基肥宜在中、晚熟蘋果品種採收後直至落葉休眠前施用。早施基肥有利於樹體貯藏養分的積累,及早恢復樹勢和提高樹體的越冬能力,也有利於根系恢復生長和第二年的開花著果。按我國豬圈糞、堆漚肥中的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0%~20%估算,每年每畝蘋果園約需施入上述基肥500~2000千克。為提高並延長晚秋蘋果葉片的光合能力,基肥中可適量加入尿素或硫酸銨等速效氮肥。磷和鉀易在土壤中變成不溶性狀態或被土壤所固定,降低肥效,一般也多混入有機肥中做基肥深施。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施用,主要用以及時補充蘋果各個生長中心時期對養分的需要,均用速效性肥料。一般每年進行1~3次。包括開花著果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實膨大期幾次追肥。例如,秋施基肥少,樹體貯藏營養水平低,樹勢弱,對於花芽多而質量差、著果易過量的樹,要施花前肥,以速效氮肥在萌芽前施入。反之,可以不施。對於大量結果的大年樹,要重點掌握春梢停長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樹體的營養儲備。反之,對於花少的小年樹,要加強萌芽開花前追施氮肥,盡可能提高著果率,並加強當年的營養生長,相對減少當年花芽形成的數量。花芽分化期追肥以氮、磷、鉀三要素配合為宜,果實膨大期追肥則以磷、鉀、肥為主,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此外,在根系吸收能力薄弱而地上部花果發育急需養分之際,或當植株表現缺素症狀的情況下,還可應用根外葉面追肥的方法。一般在噴後2小時,肥料即可開始被吸收利用。

追肥數量:大體上,喬化幼樹全年每株施純氮0.1~0.25千克,生長結果期的樹施0.25~0.5千克,盛果期的樹施0.5~1千克,結果多的樹可增至1.5千克。磷肥用量,以P2O5為計算標准,盛果期的樹株施0.3~0.5千克。鉀肥用量,以K2O為計算標准,盛果期的樹株施0.5~1千克。成年結果樹通常以產量來衡定三要素的用量,即每100千克果實需純氮0.4~0.7千克,磷(P2O5)0.2~0.35千克,鉀(K2O)0.4~0.7千克。具體施用時,還要考慮園地的土壤情況,以及蘋果的品種和砧木等的差異。必須指出,在缺氮的土壤上增施氮肥,其增產效應非常顯著,但過量施氮則會降低增產效益。根外追肥的常用濃度如下:尿素0.3%~0.5%,硫酸銨0.1%~0.3%,過磷酸鈣1%~3%,硫酸鉀或氯化鉀0.3%~0.5%,磷酸二氫鉀0.5%~1%,硼砂0.1%~0.3%,硫酸鋅3%~5%,硫酸亞鐵0.3%~0.4%,硝酸鈣0.3%~0.5%。

㈢ 農村種植蘋果樹,採收後如何對果園加強管理

首先感謝邀請!

蘋果樹,採收後果園加強管理一點也不能馬虎,然而采果後加強果樹管理,對恢復樹勢、提高花芽和枝條質量、促進營養積累、實現安全越冬和翌年優質豐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土、肥、水管理

(1)葉面追肥

蘋果采後據落葉休眠還有30-50天左右的時間,完整厚實的葉片是果樹秋季提高花芽質量、進行營養積累的保證。

(2)澆凍水

為了提高果樹的越冬抗旱、抗寒能力,減少抽條和縮短抽條長度,在果樹落葉後土壤封凍前灌足封凍水,這次灌水量宜大且充足,以滿足整個休眠期蘋果樹對水分的需要。有灌溉條件的果園,封凍前應在樹盤內灌水,滿足冬春對水分需要;沒有灌溉條件的果園,也要進行園地耕翻,保蓄水分,安全越冬。水的比熱大,可以保持土壤比較穩定的溫度,防止凍害。晚上土壤結凍,白天土壤解凍時是澆封凍水的最佳時期。一般在11月中旬,氣溫在-3-10℃時進行。灌水量應根據土壤墒情來確定,蘋果樹根系多分布在40-60cm的土層內,灌水必須浸濕根系分布范圍內的土壤,尤其是沙地,灌水一定要足。

(3)施肥

秋施基肥可以補充蘋果採摘後樹體營養虧損,特別是結果多、樹勢弱的樹及早熟品種,早施基肥顯得更為重要。深翻施基肥,可改良土壤結構及性狀,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施基肥在蘋果採摘後進行,宜早不宜遲,而且施肥越早效果越好。

深翻方法是:採用2年深施1年淺施方法。深施時挖環狀溝或放射狀溝,溝寬25~30厘米、深40~50厘米,隔年挖溝的位置要錯開。秋施基肥最佳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早中熟品種在果實採收之後,晚熟品種在開始採收之時(最遲在10月底以前)。此時正是根系第3次生長高峰期,傷口癒合快,易發新根。

肥料種類以有機肥為主,增施生物有機肥(菌肥),適量施用化肥、補充微肥。缺鋅、缺硼的果園,每株再施硫酸鋅或硼砂各100g,肥料施入後覆土澆水。

以上就是本人建議,希望對農戶有用!

㈣ 蘋果樹現在能施肥嗎

果樹施肥時間
早期的營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果樹的開花、坐果和果實發育。旱地果園要嚴格掌握施肥的時期和使用方法,追肥時間不能太早,以萌芽前1星期左右為佳,施肥後還應及時澆少量水,以確保肥效。一般而言,春季施肥時間為3上旬至4月中旬。

蘋果樹施肥方法
常見的蘋果樹春季施肥方法有兩種,即根部施肥和根外追肥(即葉面噴肥)。就春季追肥而言,應以氮肥為主。時間宜在蘋果樹萌芽前至開花前,宜早不宜遲。無灌溉條件的果園氮肥要趁雨後墒情好一次施入,根據蘋果園施肥調查結果,施用的復合肥其氮磷鉀比例為2:1:2,一般每生產100千克果實需純氮0.4-0.7公斤,磷0.2-0.35公斤,鉀0.4-0.7公斤。
果樹根部施肥:蘋果的水平根系一般集中分布在樹冠外圍的垂直投影區域,垂直根系集中在土層20-50厘米處。因此施肥時應將肥料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區稍深稍遠處,氮肥移動性強,應淺施;磷肥移動性差,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施肥時不易太分散,而應相對基中地施在根系分布層內。春季施肥宜淺,秋季施肥宜深。有條件的果園施肥後澆水,並及時耕作保墒。秋季沒有施基肥的果園,此期應及時追施。

蘋果樹葉面噴肥:葉面噴肥的目的是主要補充鈣、鎂中量養分和硼、鐵、錳、鋅等微量元素。針對小葉病的果園:春季萌芽前,噴施0.3-0.5%硫酸鋅+0.3-0.5%尿素混合液2——3次,以促進展葉抽梢。果實畸形,偏斜果多的果園,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施一次硼肥以促進花粉管的延長,提高坐果率,保花保果。

㈤ 蘋果樹出現爛根用什麼預防

蘋果樹經常發生爛根,應該怎麼預防:
一,加強栽培管理,做好排水,及時排除積水和過多的水分,降低土壤含水量。
二,在采果後的9~10月,深翻果園,重施基肥,把板結貧瘠的土壤盡快改良成疏鬆肥沃的土壤。
三,在生長季節,結合中耕除草,適量的增施石灰,把土壤的PH值調節到6.5以上。
四,花朵過多的樹,做好疏花疏果,細心耕作,保護根系和根莖。
五,及時處理病株,防止病害蔓延。

㈥ 怎麼種蘋果樹

蘋果樹栽培技術
生長結果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生長結果習性 蘋果根系無自然休眠期,成年樹一年內有2~3次生長高峰,依光合產物分配、地上部器官形成速率及土溫、水分等外界環境而轉移。根系第一次生長在萌芽前開始,至開花和新梢旺盛生長時轉入低潮;新梢近停長時,根系生長出現第二次高峰,數量多但生長時間短;第三次生長高峰在秋稍停長和果實採收前後,由於淮北地區秋季較長,故根系這次生長的持續時間較長,生長量也大,是樹體積累貯藏營養的良好時機。此外,上、下層根系受土溫的影響而有交替生長的現象。
蘋果的枝條分生長枝和結果枝兩類。生長枝依其長度又有長枝、中枝、短枝和葉叢枝幾種。不同類型的枝條,其停止生長的早晚和積貯養分的能力不同。葉叢枝和短枝~般在萌芽展葉後3~4周即停止生長,養分積累早,且很少外運。中、長枝停止生長較晚,有時不能形成項芽。它們的同化養分製造較多,外運量也大,是樹體(包括根系)貯藏營養的主要來源。所以,同一株樹上要有不同數量和比例的長、中、短枝相配合、蘋果新梢常表現有明顯的二次生長的特性,長枝可分為春梢和秋梢兩部分。與北方蘋果產區相比,新梢生長量大和秋梢比例大,是淮北地區蘋果枝條生長方面的兩個特點。幼樹容易表現旺長。
不同的蘋果品種,其萌芽率、成枝力和頂端優勢性均存有差異,從而影響到整個樹冠的乾性、層性和樹形方面的差異,也影響到始果期的早晚。
結果枝依其長度和花芽著生的位置,可分成長果枝(>15厘米)、中果枝(5厘米~15厘米)、短果枝(<5厘米)及腋花芽枝四類。花芽為混合芽,開放後能抽生結果新梢,並在其頂端開花結果。因結果新梢極短,且著果後膨大形成果台,故其結果枝實際上為結果母枝。多數蘋果品種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有些品種在幼樹期和初果期長、中果枝和腋花芽枝均佔有一定的比例,是幼樹能早期結果的~種表現。隨樹齡增長,各類結果枝的比例會產生變化,逐步過渡到以短果枝結果為主。
結果新相結果後,一般其上發生l~2個果台副梢(即果台枝),或長或短,與品種特性相聯系。果台技連續形成花芽的能力因品種和營養而異,國光可連續5年,金冠3年左右,紅星多數隔年形成花芽結果。
蘋果通常是異花授粉結實的樹種,生產上需要配置授粉品種,才能達到正常結實率的要求。但有的品種,如國光、安娜、麥艷,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花授粉結實率。花期一般6~8天。高溫、乾燥時花期縮短,空氣冷涼潮濕時花期延長。有的品種花期較長,花分批開放,首批花質量好,著果率高,花量多時可及早疏去晚期花;如花量不足,或首批花遭受霜凍時,可充分利用晚期花。
果實發育過程中,有一次落花、兩次落果的過程。落花是本授粉受精花的脫落,子房未膨大。第一次落果在花後1~2周發生,是由於受精不完全所引起,幼果已有一定大小。第二次落果在第一次落果後2~4周發生,又稱「六月落果」,主要由於各器官間對養分的競爭所引起,與樹勢強弱的關系較大。此外,有的品種在果實成熟前還有一次采前落果。六月落果是果樹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疏現象。正常的、一定數量的落果是自然的,但如因氣候不良或栽培技術不當造成嚴重落果,則會影響產量。據計算,在花量較多的情況下,只需5%~15%花量結果,即可保證豐產。不同蘋果品種每花序的自然著果數常有差異,金冠、國光常較多,可達4~5個,元帥、紅星常僅1個,紅玉也僅1~2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蘋果性喜冷涼乾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一般認為,4~10月生長期的平均氣溫12度~18度最適於蘋果的生長。夏季溫度過高,平均氣溫>26度時,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快,不耐貯藏。紅色品種成熟前適宜的著色溫度為10度~20度,如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則上色困難。對照誰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是中熟紅色品種在溫度方面離最適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往南至長江流域,則這種差距加大。
世界蘋果主產區的年降水量約在500毫米~800毫米。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要求空氣比較乾燥,日照充足,則果面光潔,色澤濃艷,花芽飽滿。如雨量過多,日照不足,則易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不良,產量低而不穩,病蟲害嚴重,果實質量差。淮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時有春旱、伏旱或秋旱發生,7~8月份多數年份雨量又過於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強。
蘋果為喜光性樹種。光照充足,有利於正常生長和結果,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不同品種對光照的要求有所差異。淮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蘋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土壤酸鹼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土壤通氣不良時,根系生長受阻。PH7.8以上時,易發生缺素失綠現象。對土壤的耐鹽力低於0.15%。

土肥水管理及其他
1.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的任務是改良土壤和樹行間土壤的利用和安排。每年秋冬果實採收後,對樹盤土壤均要深翻,結合施肥進行改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幼年樹以深翻擴穴為主,成年園可隔行深翻或全園深翻。深度以比蘋果樹主要根系分布層稍深為度(一般深50厘米~60厘米即可)。另外,根據不同的土質情況進行壓淤摻沙,對蘋果根系的生長也有很好的作用,可根據具體條件施用。
幼樹行間可間作綠肥或矮桿作物,如花生、大豆、西瓜、土豆、草莓等,以增加收益,但間作物必須與蘋果樹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它們的根系與蘋果根系交叉生長,加劇爭肥爭水的矛盾。成年樹行間的土壤管理主要有清耕法、清耕覆蓋作物法和覆草法幾種,可因地制宜使用。清耕法是行間不種作物,全年經常耕作,使土壤保持疏鬆無雜草的狀態。清耕覆蓋作物法是在蘋果需肥需水最多的生長前期保持清耕,後期或雨季種植覆蓋作物,適時翻入作綠肥。覆草法是在樹冠下或全園覆以雜草、秸桿等,厚度15厘米~20厘米。覆草腐爛後逐年補充。覆草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滅草、免耕、防凍和改善土壤水、肥、氣、熱條件的作用,對丘陵山地蘋果園和含鹽量較高的灘塗蘋果園尤為適用。但需注意主幹易遭鼠害和蟲害,根系容易上浮生長等缺點。
施肥是蘋果園綜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肥料分基肥和追肥兩類。基肥宜在中、晚熟蘋果品種採收後直至落葉休眠前施用。早施基肥有利於樹體貯藏養分的積累,及早恢復樹勢和提高樹體的越冬能力,也有利於根系恢復生長和第二年的開花著果。按我國豬圈糞、堆漚肥中的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0%~20%估算,每年每畝(l畝=667平方米)蘋果園約需施入上述基肥500公斤~2000公斤。為提高並延長晚秋蘋果葉片的光合能力,基肥中可適量加入尿素或硫酸鍍等速效氮肥。磷和鉀易在土壤中變成不溶性狀態或被土壤所固定,降低肥效,一般也多混入有機肥中作基肥深施。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施用,主要用以及時補充蘋果各個生長中心時期對養分的需要,均用速效性肥料。一般每年進行1~3次。包括開花著果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實膨大期幾次追肥。如秋施基肥少,樹體貯藏營養水平低,樹勢弱,花芽多而質量差,著果易過量的樹,要施花前肥,以速效氮肥在萌芽前施入。反之,可以不施。大量結果的大年樹,要重點掌握春梢停長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樹體的營養貯備。反之,花少的小年樹,要加強萌芽開花前追施氮肥,盡可能提高著果率,並加強當年的營養生長,相對減少當年花芽形成的數量。花芽分化期追肥以氮磷鉀三要素配合為宜,果實膨大期追肥則以磷鉀肥為主,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此外,在根系吸收能力薄弱而地上部花果發育急需養分之際,或當植株表現缺素症狀的情況下,還可應用根外葉面追肥的方法。一般在噴後2小時,肥料即可開始被吸收利用。
追肥數量大體上喬化幼樹全年每株施純氮0.1公斤~0.25公斤,生長結果期的樹施0.25公斤~0.5公斤,盛果期樹施0.5公斤~1公斤,結果多的樹可增至1.5公斤。磷肥用量,以P2O5為計算標准,盛果期樹株施0·3公斤~0.5公斤。鉀肥用量,以K2O為計算標准,盛果期樹株施0·5公斤~l公斤。成年結果樹通常以產量來衡定三要素的用量,即每100公斤果實需純氮0.4公斤~0.7公斤,磷(P205)0.2公斤~0.35公斤,鉀(K20)0.4公斤~0.7公斤。具體施用時,還要考慮園地的土壤情況,以及蘋果的品種和砧木等的差異。必須指出,在缺氮的土壤上增施氮肥,其增產效應非常顯著,但過量施氮時則會降低增產效益。根外追肥的常用濃度如下:尿素0:3%~0·5%,硫酸按0·1%~0·3%,過磷酸鈣1%~3%,硫酸鉀或氯化鉀0.3%~0.5%,磷酸二氧鉀0.5%~l%,硼砂0.l%~0.3%,硫酸鋅3%~5%,硫酸亞鐵0.3%~0.4%,硝酸鈣0.3%~0.5%。
蘋果園的灌溉多結合追肥或根據氣候條件進行。遇有旱情時要及時灌水。蘋果樹不耐澇,雨量集中的月份要注意排水和防漬,不使內澇。

㈦ 什麼時候給蘋果樹灌根好

現在生根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