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ジ 、Jelly342次瀏覽2019年05月19日 13:15:00
最佳經驗本文由作者推薦
01
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共十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譯,音譯「爾德·費圖爾」。亦稱「肉孜節」或「小節」。與「宰牲節」同為伊斯蘭教兩大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當代,此節在歷書上有標志。此日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禮拜儀式規模和氣氛均盛於「聚禮」,阿訇應講經佈道。「會禮」後,分頭游祖墳,念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散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每個家庭應在節日開始前向窮人發放開齋布施。
⑵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回族的節日。
主要來說,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這一宗教的節日,而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主要群體為回族。因而,但從我國情形來說,開齋節可以說是回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而開齋節在我國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亦稱為「大爾德」,寧夏南部山區八縣回民則稱為叫「小爾德」。
開齋節這一天,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
禮拜儀式規模和氣氛均盛於「聚禮」,阿訇應講經佈道。「會禮」後,分頭游祖墳,念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散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每個家庭應在節日開始前向窮人發放開齋布施。
(2)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開齋節的習俗:
開齋節一般為期三天。
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家家戶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內室外、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凈,沐浴凈身。
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眾聚會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掃得乾乾凈凈。
有的地方還專門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鍾聲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隨倆」),穆斯林群眾攜帶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
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穆斯林過多(有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擇一處地勢平坦、寬敞干凈的場地作為會場。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⑶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它是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穆斯林共同歡度的節日。
⑷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
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與宰牲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兩大節日。開齋節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1、回族 2、維吾爾族 3、哈薩克族 4、柯爾克孜族 5、烏孜別克族 6、塔塔爾族 7、塔吉克族 8、東鄉族 9、撒拉族 10、保安族
⑸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風俗
回族的開齋節(希吉來歷九月),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是一個最尊貴的吉慶之月、和平之月,凡在這個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獲得安拉成倍的酬報。因此,凡符合條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須奉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的起止日期視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見月入齋,見月開齋。
通常以兩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見為准,然後本坊阿訇宣布入齋(或開齋)。入齋當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師傅,要到邦克樓(宣禮塔)上念邦克或打梆子,有的不辭辛苦,挨門逐戶地敲打。人們聽到後,趕忙起來,洗臉、洗手、瀨口,做飯封齋。
(5)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節日期間,穆斯林家家戶戶都准備饊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和特色的傳統食品,同時還要宰羊、雞、兔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都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許多穆斯林青年男女還選擇在開齋節舉行婚禮,更添節日氣氛。
隨著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穆斯林的開齋節也在增添著不少新的內容。人們除了節日參加會禮外,還參加一些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如獅子舞、踩高蹺、唱花兒、表演武術、摔跤、打撲克,城市游園、遠足等活動。
⑹ 開齋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節日,在伊斯蘭教歷10 月1日。它是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
⑺ 開齋節是什麼民族的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歷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歷。與中國農歷不同,它沒有用閏月來調整與陽歷的同步關系。伊斯蘭歷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
(7)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開齋節期間,穆斯林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饊子、烹調佳餚、宴請賓客等。
這種風俗,追根溯源,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在一次戰斗勝利後,凱旋歸來時,穆斯林們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聖人沒有到富人家赴宴,卻到了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
而老人也沒有美味佳餚招待穆罕默德聖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噴噴的「油香」讓其品嘗,穆罕默德聖人高興的用右手撕了一塊吃了,其餘的分給了圍觀的小孩。
從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時用右手撕開吃的習慣。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還特意選擇開齋節期間舉行結婚典禮,使自己的婚禮再增添些節日的喜慶。
伊斯蘭教認為齋月是真主安拉將古蘭經下降給穆罕默德聖人的月份,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齋戒是伊斯蘭教念、拜、課、齋、朝五項基本功課之一。
在節日里,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作初一、初二拜節,初三、初四拜鱉,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⑻ 少數民族的節日,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
伊斯蘭教認為齋月是真主安拉將古蘭經下降給穆罕默德聖人的月份,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齋戒是伊斯蘭教念、拜、課、齋、朝五項基本功課之一。
回族等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齋月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8)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開齋節在穆斯林國家通常是回歷的10月1日,我國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等都是按照我國農歷10月1日舉行的。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登霄節、阿舒拉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歷計算的,也就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伊斯蘭歷以月亮盈虧為准,全年為12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歷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歷多出1年。伊斯蘭教歷分太陰年和太陽年兩種,回族多用太陰年計算。
⑼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回族的節日。
主要來說,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這一宗教的節日,而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主要群體為回族。因而,但從我國情形來說,開齋節可以說是回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而開齋節在我國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亦稱為「大爾德」,寧夏南部山區八縣回民則稱為叫「小爾德」。
回族是中國穆斯林的主體民族。回族的開齋節(希吉來歷九月),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是一個最尊貴的吉慶之月、和平之月,凡在這個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獲得安拉成倍的酬報。因此,凡符合條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須奉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的起止日期視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見月入齋,見月開齋。
通常以兩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見為准,然後本坊阿訇宣布入齋(或開齋)。入齋當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師傅,要到邦克樓(宣禮塔)上念邦克或打梆子,有的不辭辛苦,挨門逐戶地敲打。人們聽到後,趕忙起來,洗臉、洗手、瀨口,做飯封齋。
回族穆斯林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將開齋節稱為「大爾德」。而突厥語系的新疆維吾爾族等民族則認為古爾邦節(宰牲節)是最大的節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
(9)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擴展閱讀
開齋節這一天,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
禮拜儀式規模和氣氛均盛於「聚禮」,阿訇應講經佈道。「會禮」後,分頭游祖墳,念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散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每個家庭應在節日開始前向窮人發放開齋布施。
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穆斯林過多(有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擇一處地勢平坦、寬敞干凈的場地作為會場。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⑽ 開齋節是我國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我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共是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根據國務院民族節日放假辦法規定,節日當天各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相關民族員工放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