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迪拜是哪個國家的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該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府。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約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全國總面積的5.8%,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
迪拜氣候特徵
迪拜為亞熱帶氣候,分為冬夏兩季。夏季最高氣溫有時會達到50℃,盡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經常會觀測到100%的濕度,非常的高溫多濕,是讓人不舒服的夏季。
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間的冬季又會讓人感覺寒冷。另外,冬季也發生過沙塵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氣溫為20℃左右,非常的舒適,也是觀光旅遊的旺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迪拜
B. 迪拜屬於哪個國家
迪拜是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地理位置處於波斯灣東南海岸,在中東地區的中央。
迪拜擁有令人矚目的摩天大樓,馬路上跑著各種各樣的豪華跑車,迪拜給世人的印象就是相當富有,那麼迪拜究竟屬於哪個國家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
02
迪拜也通過大型建築項目和體育賽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迪拜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築哈利法塔,還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島項目棕櫚島 。
03
迪拜城市內,以一條長約14公里東西流向的迪拜河(Du Creek)為軸心一分為二。北側叫做德拉(Deira),南側叫做布爾迪拜(Bur Du)。迪拜是由於把這個克利克作為港口使用才成立的城市,這2個地區作為從迪拜成立時開始的市區形成了舊街道。
04
迪拜為亞熱帶氣候,分為冬夏兩季。夏季最高氣溫有時會達到50℃,盡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經常會觀測到100%的濕度,非常的高溫多濕,是讓人不舒服的夏季。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間的冬季又會讓人感覺寒冷。另外,冬季也發生過沙塵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氣溫為20℃左右,非常的舒適,也是觀光旅遊的旺季。
05
迪拜淡水供應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其中農業灌溉用水的四分之三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來自地下水源。由於迪拜氣候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毫米,且蒸發量大,因而地下水資源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補充,蓄水層水位大幅下降。因此,迪拜重點依靠海水淡化及廢水循環處理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以逐漸恢復該地區地下含水層水質及蓄水容量。
C. 迪拜是哪個國家
迪拜所屬的國家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臨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7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總面積為83600平方公里。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乾燥(5~10月),氣溫40.6~48.2℃;冬季(11~翌年4月)氣溫8~20℃,偶有沙暴。平均降水量約100毫米,多集中於1~2月間。
(3)迪拜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比1。由紅、綠、白、黑四色組成,這四色是泛阿拉伯顏色,代表穆罕默德後代的幾個王朝。
旗面靠旗桿一側為紅色豎長方形,右側是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自上而下分別為綠、白、黑三色。紅色象徵祖國,綠色象徵牧場,白色象徵祖國的成就,黑色象徵戰斗。
甩發舞是阿聯酋特有的傳統民間舞蹈。表演時,演員們站成一排,腳下無任何動作,只是有節奏地扭動腰肢,晃動頸部,將頭發甩起來,動作並不要求整齊。甩頭發舞蹈在阿聯酋並非隨處可見,只有在重大喜慶場合才會進行表演。
按照當地習俗,阿聯酋婦女婚後外出需穿黑袍用黑頭巾裹頭,將頭發遮蓋的嚴嚴實實,有的婦女甚至還要戴上面紗。年輕女子在跳甩頭發舞的同時,旁邊會有十幾到二十位左右的身穿阿拉伯白袍的男子來伴舞,他們每人手持一根細細的長木桿,跟著音樂的節奏舞動、邁步,與甩頭發的女孩們的舞蹈搭配,相映成趣。
D. 迪拜在哪個國家它是哪個國家的首都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位於波斯灣東南海岸,迪拜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都,被GaWC評為2018年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
迪拜有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高達828米的哈利法塔;世界上最豪華的酒店,帆船酒店;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迪拜滑雪場。
迪拜還有世界最大的音樂噴泉,迪拜音樂噴泉;世界最高的住宅樓,迪拜公主塔;世界最高的酒店,迪拜萬豪伯爵酒店。還有遍地黃金的土豪傳說。
(4)迪拜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從沙漠里的小漁村,到世界最豪城市,迪拜只用了短短20年。迪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年。考古發現,青銅時代,迪拜一帶已經有人類居住。在此後的5000年中,迪拜的發展,波瀾不驚,默默無聞。
1833年的迪拜直到1902 年,迪拜才迎來了轉折點。當時,伊朗的倫格港口徵收重稅,伊朗和阿拉伯地區的商人,遷到波斯灣對岸的迪拜。此後,迪拜的國際貿易開始起飛,逐漸成為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3,102,511人(2018年4月),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E. 迪拜在哪個國家哪個州
迪拜在阿聯酋屬於亞州。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
迪拜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被譽為「海灣的明珠」。作為阿聯酋的商都,享有中東威尼斯、世界黃金中心、海灣明珠之美稱。位於歐、亞、非三大洲的結合部的迪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及商業地位。它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也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迪拜的經濟
進入21世紀,迪拜並未因石油減產而導致經濟衰敗,正是歸功於在油元經濟高峰期完成的基礎設施推動了多元化經濟發展。從2000年開始,非石油經濟已經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總量的90%。迪拜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完成漁業到石油經濟,再到貿易旅遊經濟的轉型,並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向文化知識城市遠景前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迪拜
F. 迪拜是哪個國家的哪洲
迪拜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被譽為「海灣的明珠」。
迪拜屬於亞洲,具體地理位置屬於西亞,政治和戰略位置屬於中東地區,隸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2018年,被GaWC評為年度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
(6)迪拜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迪拜在20世紀50年代,它還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到了90年代以後,迪拜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迪拜的發展史:
1、地理位置給了它得天獨厚的優勢:迪拜歷來就是西方廠商的重要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1930年代,迪拜以珍珠出口而聞名。1990年代,迪拜市區仍允許黃金自由貿易。
2、石油提供了第一桶金:1966年,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石油開采權。隨著石油的開采與出口,迪拜的經
G. 迪拜是哪個國家的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家的一個城市。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總面積的5.8%,在全國面積中是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為3,102,511人(2018年4月)[2],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
(7)迪拜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迪拜基本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位於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經緯度為:北緯25°15′47″;東經55°17′50″。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位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7個酋長國中的第二名。北邊是沙迦酋長國,南邊是阿布扎比酋長國,東邊與阿曼蘇丹國相鄰。
1966年,迪拜在離海岸線120公里處發現了石油,並獲得了開采權。雖然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但迪拜的石油儲量很少。阿聯酋石油總儲量980億桶,其中首都阿布扎比佔了920億桶,迪拜只佔區區40億桶。
迪拜加速開采並輸出石油,用賣石油的錢在單一經濟模式的中東搶先轉型升級。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出口,迪拜經濟開始駛入快車道。
2013年,迪拜的石油生產已大幅下降,從高峰期的年產41萬桶下降到不足7萬桶,石油僅提供6%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此同時,非石油產業已佔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95%以上,迪拜擺脫了中東國家普遍的依賴石油發展之路。
H. 迪拜是屬於那個國家是亞洲的嗎
屬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亞洲。
迪拜(阿拉伯語:دبي,英語:Du),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組成阿聯酋七個酋長國之一,2018年,被GaWC評為年度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約為4114平方公里,占阿聯酋全國總面積的5.8%,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佔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8)迪拜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1、水資源
阿聯酋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900立方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匱乏的國家之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及較高的生活水平,阿聯酋全國人均日用水量超過7立方米,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迪拜年用水量已超過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資源26倍之多。2011年,迪拜酋長國最高用水負荷將超過每日155萬立方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其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2、石油資源
1966年,迪拜在離海岸線120公里處發現了石油,並獲得了開采權。雖然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但迪拜的石油儲量很少。阿聯酋石油總儲量980億桶,其中首都阿布扎比佔了920億桶,迪拜只佔區區40億桶。
迪拜加速開采並輸出石油,用賣石油的錢在單一經濟模式的中東搶先轉型升級。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出口,迪拜經濟開始駛入快車道。
2013年,迪拜的石油生產已大幅下降,從高峰期的年產41萬桶下降到不足7萬桶,石油僅提供6%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此同時,非石油產業已佔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95%以上,迪拜擺脫了中東國家普遍的依賴石油發展之路。
網路-迪拜
I. 迪拜在哪個國家
迪拜市市名
迪拜市(英語:Du 阿拉伯語:�1�7�1�0�1�4�1�1)。又譯「杜拜」。
經緯度
城市位於北緯25度16分,東經55度20分。
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酋長國
迪拜酋長國(英語:Emirate of Du 阿拉伯語:�1�7�1�9�1�9�1�9�1�1 �1�7�1�0�1�4�1�1)
合並(城鎮)
1833年6月9日
合並(酋長國)
1971年12月2日
創始人
馬克圖姆家族(Maktoum bin Bati bin Suhail)(1833年)
行政區
Jebel Ali、Hatta、Al Hunaiwah、Al Aweer、Al Hajarain、Al Lusayli、Al Marqab、Al Faq、Hail、Al Sufari、Ud al-Bayda、Al Malaiha、Al Madam、Margham、Urqub Juwayza、Al Qima
政府
類型: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王子: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Hamdan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面積
酋長國:4,114平方公里
都會區:1,287.4平方公里
人口
酋長國總人口226.2萬(2008年),人口密度408.18人/平方公里。
種族
酋長國中42.3%的人口為印度人,17%為阿聯酋公民,13.3%為巴基斯坦人,7.5%為孟加拉國人,9.1%為阿拉伯人,10.8%為其他種族。
時間
阿聯酋標准時間(UAE standard time)(UTC+4)
迪拜(Du)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被譽為海灣的明珠。它沿海岸線呈西南到東北的走向,長30公里,最寬處10餘公里。一條長約14公里的海汊將它分為兩部分,東南部分稱為迪拉,西北部叫巴爾杜拜。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為繁華。海汊從南到北,建有戈爾胡德橋、馬克西姆橋和山代盍隧道,將西部連在一起。面積398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人口226.2萬,約佔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酋長國。
迪拜是七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面積第二大酋長國(次於阿布扎比),是阿聯酋的經濟中心。迪拜政府所在地為迪拜市。迪拜市是阿聯酋第二大城市。此外,該酋長國還有哈塔鎮和傑貝爾阿里港等地。每年10月至來年3月是迪拜氣候最好的時節,迪拜總的來說屬亞熱帶氣候,冬天氣溫在10-30攝氏度,夏天最高達48攝氏度。迪拜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但英語是最主要的商業語言。 [編輯本段]一、歷史沿革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近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Bani Yas氏族的Al Abu Falasa後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
在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海上和約)。
1833年,當時由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成立了新的王朝。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
多年之後,迪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松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里尋求發展。
1833年,Bani Yas氏族的阿勒馬克圖姆王朝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下離開了阿布扎比並遷移至迪拜。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Qawasim族企圖掠奪迪拜,但遭阻礙。1835年,迪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免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如迪拜的4個鄰國,阿布扎比、拉斯海瑪、夏爾迦與歐姆古溫,位於與印度的貿易路線使其成為重要之地。
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或特魯西爾阿曼)成立。
與周圍市鎮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迪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
1966年阿拉伯盧比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達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達/迪拜里亞爾。在離迪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迪拜獲得了石油開采權。
1971年,前保護人英國離開波斯灣之後,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城市。自從1960年在這一地區發現了石油以後,迪拜的遠期發展前景更被看好,隨著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1971年隨著前英國保護人的撤離,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迪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迪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繁榮發展。此後迪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里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
迪拜與其他阿聯酋的酋長國的不同處在於石油只佔GDP的6%。大多數的收入來自傑貝阿里(Jebel Ali)自由區,現在更多從旅遊收入。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地理
迪拜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人口226萬,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迪拜實行開放的政策,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為外來人口,來自150多個國家,中國人大約有7萬。
氣候
迪拜的夏季(4-10月)酷熱,氣溫高達45℃以上,局部沙漠地區有小沙暴。11月至次年3月為冬季,氣溫不低於7攝氏度。12月至2月為雨季,全年降雨稀少,年均不足100毫米。新年伊始的迪拜氣候適宜、陽光和煦,正是外國遊客充分領略當地風情的黃金時間。 [編輯本段]三、政府機關迪拜市府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市政管理處。1961年,拉希德酋長發布命令,成立市政委員會。從1965年開始,哈姆丹親王任委員會主席至今。1974年,市府管轄范圍擴大到整個迪拜酋長國,並規定市府由市政委員會和市府組成,今天講市府基本上指這第二個機構。它由秘書長、副秘書長、五位秘書長助理和十二個局、四個室、兩個處、一個中心組成,管理城建、交通、衛生、園林、綠化、市場等市政事務。1996年,市府預算為5.45億美元。
迪拜領導人
- 1833年6月9日 `Sheikh Ubayd ibn Said
1833年6月9日 - 1852年 Sheikh Maktoum I ibn Bati ibn Suhayl(?——1852年)
1852年 - 1859年 Sheikh Said I ibn Bati(?——1859年)
1859年 - 1886年11月22日 Sheikh Hushur ibn Maktoum(?——1886年)
1886年11月22日 - 1894年4月7日 Sheikh Rashid I ibn Maktoum(?——1894年)
1894年4月7日 - 1906年2月16日 Sheikh Maktoum II ibn Hushur(18??年——1906年)
1906年2月16日 - 1912年11月 Sheikh Bati ibn Suhayl(1851年——1912年)
1912年11月 - 1929年4月15日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1次)(1878年——1958年)
1929年4月15日 - 1929年4月18日 Sheikh Mani ibn Rashid
1929年4月18日 - 1958年9月 Sheikh Said II ibn Maktoum(第2次)
1958年9月 - 1990年10月7日 拉希德·本·賽義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12年——1992年)
1990年10月7日 - 2006年1月4日 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43年——2006年)
2006年1月4日 - 現在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1949年——) [編輯本段]四、人口結構人口
根據 Statistics Center of Du 的統計數據,2006年迪拜總人口為1,422,000,其中男性1,073,000人,女性349,000人。
1998年,迪拜酋長國中17%的人口為阿聯酋公民,約85%的外國移民(71%的迪拜酋長國人口)為亞洲人,其中印度人佔40%、巴基斯坦人佔15%、孟加拉國佔10%,其他佔10%。而只有約3%的人口是西方人。據傳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祖籍是阿聯酋的鄰國伊朗。但其中有16%的人口(集體勞動者)不能知道確切的國籍,但大多數為亞洲人。迪拜酋長國的平均年齡為27歲。人口自然增長率(2005年)為13.6%。而自然死亡率僅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