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建省有幾個市,分別是什麼市
福建省共有8個地級市,共包括28個市轄區,13個縣級市,44個縣(含金門縣)。
地級市有: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龍岩、三明、南平、寧德
縣級市有:永安、邵武、漳平、福清、寧德、石獅、武夷山、晉 江、南安、建甌、長樂、龍海、建陽、福鼎
B. 政和在哪裡
福建南平的一個縣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 118°33′-119°17′。郵編:353600 區號:0599拼音:Zhenghe 境內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總面積173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1.97萬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3.59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政和縣地處南平、寧德及浙江麗水三市結合部,東與壽寧、周寧,西與建陽,南與建甌、屏南,北與松溪以及浙江省的慶元等7個縣相鄰。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縣,轄5鎮5鄉3個國有農(茶)場、129個村(居)、1個管委會,22萬人口,土地面積1749平方公里,縣城背靠黃熊山,簡稱熊城。小浦線、建政線以及規劃建設的寧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電力實現全省電網聯網,電信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移動、聯通通信覆蓋全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構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
C. 福建省的9個設區市分別是什麼
帶▲的就是:
▲福州市 12153 km2 608 萬人 轄5個市轄區 6個縣 代管2個縣級市
鼓樓區 台江區 倉山區 馬尾區 晉安區
閩侯縣 連江縣 羅源縣 閩清縣 永泰縣 平潭縣 福清市 長樂市
▲廈門市 1567 km2 147 萬人 轄6個市轄區
思明區 海滄區 湖裡區 集美區 同安區 翔安區
▲莆田市 4119 km2 304 萬人 轄4個市轄區 1個縣
城廂區 涵江區 荔城區 秀嶼區
仙游縣
▲三明市 22929 km2 270 萬人 轄2個市轄區 9個縣 代管1個縣級市
梅列區 三元區
明溪縣 清流縣 寧化縣 大田縣 尤溪縣 沙 縣 將樂縣 泰寧縣 建寧縣
永安市
▲泉州市 11244 km2 666 萬人 轄4個市轄區 5個縣 代管3個縣級市
鯉城區 豐澤區 洛江區 泉港區
惠安縣 安溪縣 永春縣 德化縣 金門縣
石獅市 晉江市 南安市
▲漳州市 12888 km2 456 萬人 轄2個市轄區 8個縣 代管1個縣級市
薌城區 龍文區
雲霄縣 漳浦縣 詔安縣 長泰縣 東山縣 南靖縣 平和縣 華安縣
龍海市
▲南平市 26278 km2 306 萬人 轄1個市轄區 5個縣 代管4個縣級市
延平區
順昌縣 浦城縣 光澤縣 松溪縣 政和縣
邵武市 武夷山 建甌市 建陽市
▲龍岩市 19027 km2 286 萬人 轄1個市轄區 5個縣 代管1個縣級市 新羅區
長汀縣 永定縣 上杭縣 武平縣 連城縣
漳平市
▲寧德市 13452 km2 325 萬人 蕉城區 轄1個市轄區 6個縣 代管2個縣級市
蕉城區
霞浦縣 古田縣 屏南縣 壽寧縣 周寧縣 柘榮縣
福安市 福鼎市
合計 12萬 km2 3367 萬人 全省轄9個地級市;26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45個縣。
D. 南平市屬於福州嗎屬於哪個省市
南平屬於福建省地級市。
南平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南平市常住人口為2680645人。境內山峰聳峙,低山廣布,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地貌。
南平擁有合福高鐵、鷹廈鐵路、外福鐵路、橫南鐵路,205國道、316國道過境;還有武夷山機場,閩江幹流、建溪、富屯溪等航線及航道。
位置境域
南平市位於福建省北部。東北與浙江省江山、龍泉、慶元等縣(市)相鄰,西北與江西省資溪、鉛山、廣豐等縣(市)接壤,東南與福州市閩清縣及寧德市古田、屏南、周寧、壽寧等縣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縣毗鄰。
介於東經117°00′至119°25′,北緯26°30′至28°20′之間。東西最大間距約230千米,南北最大間距約230.4千米。最北端為浦城縣官路鄉際洋,最南端為延平區漳湖鎮馬林坑,最東端為政和縣鎮前鎮峰岔,最西端為光澤縣李坊鄉頭坑隘。轄區土地總面積為2.63萬平方千米,折3983萬畝,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E. 福建省南平地區的政和縣是什麼樣的地方
政和縣
概況
郵編:353600 代碼:350725 區號:0599 拼音:Zhenghe Xian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 118°33′-119°17′。境內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總面積173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1.97萬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3.59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政和縣地處南平、寧德及浙江麗水三市結合部,東與壽寧、周寧,西與建陽,南與建甌、屏南,北與松溪以及浙江省的慶元等7個縣相鄰。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縣,轄5鎮5鄉3個國有農(茶)場、129個村(居)、1個管委會,22萬人口,土地面積1749平方公里,縣城背靠黃熊山,簡稱熊城。小浦線、建政線以及規劃建設的寧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電力實現全省電網聯網,電信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移動、聯通通信覆蓋全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構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
人文歷史悠久。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建關隸鎮,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置關隸縣。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茶賜名為政和縣,迄今已建縣千年。宋宣和年間,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在政和創辦「雲根書院」,首開政和文化教育先河,有「先賢過化之鄉」美稱,歷代人才輩出。境內有洞宮山琅環福地、稠嶺佛子岩、錦屏古銀礦遺址、寶岩十景、獎山風光、鎮前和楊源兩地的鯉魚溪等旅遊勝地。洞宮山古人岩圈畫和魏虞真人練丹升天的神話傳說,宋代大儒朱熹及其父朱松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風光為內容的詩篇,更引人入勝,留連忘返。
自然資源豐富。政和是中國錐栗之鄉、全國最大的白茶基地,福建省重點林區、茶葉基地縣、茉莉花基地縣。全縣山地面積223萬畝,林木總蓄積量49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71.9%;全縣毛竹林面積38萬畝;錐栗面積14萬畝,規模全國第二;茶葉面積8萬畝,年產茶葉14萬擔,位居全省第五;全縣茉莉花面積已超過6000畝,規模全省第一。礦藏資源已探明的有鐵、銅、鉛鋅、鉬銀、黃金、水晶、硫磺、磷、鉀、明礬、滑石、高嶺土、珍珠岩、大理石、葉臘石等20餘種,共有礦床、礦點和化礦點62處,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國重要的白銀產地之一;水能資源豐富,水力蘊藏量達16.86萬千瓦,可開發13.4萬千瓦,目前總裝機容量為3.75萬千瓦。
革命老區。1929年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有建松政蘇維埃政府舊址、仰頭閩東北紅軍會師遺址,素有「紅旗不倒」贊譽。革命軍事領導人楊則仕(1909~1935)、陳貴芳(1918~1986)、黃道、粟裕、黃立貴、吳先喜、曾鏡冰、饒守坤、葉飛等都曾在政和留下戰斗的足跡。
與朱子理學
說來政和的發展和宋朝息息相關。在獲得皇帝賜年號後的第8年,朝廷給政和指派了一個從江西婺源過來的縣尉,這個縣尉當年26歲,他帶著老婆、父親、母親、叔父舉家來到政和,這個人就是朱熹的父親朱松。朱松到政和後,興利除弊,治理有方,尤其興辦教育,政績顯著。朱松先後在政和城內創辦了雲根書院、星溪書院等,並親自授課,首開政和教育先河。
上午和南門小學的同學們就是來到剛剛落成的重修的雲根書院。朱松所建雲根書院,由於年代久遠,風吹雨蝕,早已不復存在,位於縣城北面黃熊山麓的遺址也作了他用。2004年,政和的有識之士通過社會募捐的方式籌集資金,在縣城最高的狀元峰的山腰一風水寶地,重新開始修建雲根書院。當年8月動工,歷時3年時間,今年中秋節圓滿建成。重修的雲根書院仿宋建築風格,體現力學文化,鋼筋水泥結構,飛檐畫棟,古色古香。
書院建築有三大部分,從長長的階梯進到書院門內,首先看到的是天光雲影閣,也就是書院的戲台,戲台對面就是書院的先賢閣,而最高處紅紅琉璃瓦的建築,就是雲根書院最重要的朱子閣了。
在朱子閣的右前方的放生池邊上有一座塑像,塑像高3米,是用一塊完整的花崗石雕刻而成,加上1米多高的底座,使得塑像雄偉又壯觀。塑像左手拿一卷書,右手靠在胸前,一看就知道是朱熹的塑像了。
朱熹的父親朱松在政和任職期滿5年後,調任尤溪縣尉,兩年後舉家從政和遷往尤溪,這時候朱熹已經在母親的肚子里快要臨盆。到達尤溪一個月後的農歷9月15日,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誕生。因此史書上這樣所,朱熹是孕於政和,生於尤溪,長於建甌,游學於建陽武夷。
就在朱松在政和任縣尉期間的1125年,朱熹的祖父朱森去世,原想移棺江西婺源老家安葬,無奈局勢混亂,朱松就將朱森安葬於政和鐵山鎮鳳林村後護國寺邊上。前些年朱森墓經過修整,成為朱子後裔憑吊和人們緬懷的去處。
朱熹還有一位親人安葬在政和,那就是他的祖母。在朱熹5歲那年,年邁的祖母仙逝,安葬於政和星溪鄉富美村龍宮洋頂的山上。
由於朱熹的祖父祖母安葬在政和,朱熹少年時期經常跟隨父親朱松到政和掃墓,憑吊祖父祖母,雲根書院成了少年朱熹最喜歡的地方。
1144年朱熹14歲的時候父親朱松去世,祭掃祖父祖母的人物責無旁貸的落在朱熹的身上,在懷念先人的時候朱熹對第二故鄉政和的感情也在增加,長大後的朱熹,成為雲根書院的常客,每到朱熹來政和,這里的學子都要請朱熹上講台,給大家講授理學知識。所以雲根書院,凝結了朱熹父子兩代人對政和的深厚感情,這也是今天重修雲根書院的意義之所在。
在雲根書院的朱子閣上,懸掛這朱熹、朱熹父親朱松、朱熹爺爺朱森三代人的石刻畫像,陳列著當年政和的地圖和朱松創建的雲根書院的壯觀圖畫,由於剛剛落成,很多朱熹的物品還沒有陳列在閣樓,但是我們進到閣樓,朱熹授課的聲音彷彿就在耳邊回響。
書院中間的建築是先賢閣,專門陳列政和的歷史名人和革命先烈。先賢閣右邊是紀念政和歷史名人的先賢紀念室,裡面展現了開拓政和的五大鼻祖葉延一、許延二、范公蒲、張世豪、顏虯松,還有政和縣各個朝代的進士等歷史名人。先賢閣左邊是革命人物紀念室,張貼有政和第一個共產黨員楊則仕。當然這個展室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名震東南的閩浙贛游擊隊司令陳貴芳,陳貴芳就是陳牯老,國民黨曾經賞銀三千買他的腦袋,可是這個個子小小非常活波的游擊隊長屢次躲過敵人的伏擊,帶領戰士在閩浙贛一帶山區開展游擊戰,取得最後的勝利。解放後任職很多,曾任福州市副市長,86年1月5日去世,當時的省委書記項南寫了一首輓詩:「閩北有個陳牯老,敵賞三千買他腦,坎坷一生仍自若,革命精神永不倒。」對陳貴芳給予高度評價。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0.65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8.8%;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05億元、2.47億元、4.13億元;財政收入4825萬元,其中縣級財政收入3372萬元,同口徑分別增長6.9%、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億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3042元,增長9.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6.1%。工業經濟。全年共引進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生產性項目24個,其中加工型項目18個,能源項目6個,總投資2.93億元,三個園區一期招商目標全面完成,50%項目建成投產。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560萬元,繼續完善鶴林、石屯、鐵山3個園區配套設施,提昇平台承載能力。縣鍋爐廠、富士島、家和竹木等企業增資擴股,華廈水泥、水輪機、新亞竹木等企業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全年新培育和引進嘉泰木業、天時竹木、七星水利水電等規模以上工業12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13億元,增長22.75%。引進外資110萬美元,山海協作引資1.68億元,增長32.6%;完成外貿自營出口603萬美元,增長20.6%。
農業生產。新建無公害茶園666.7公頃,低改茶園533公頃,新種茉莉花40公頃;新造竹林107公頃,留養新竹1037萬根;新種錐栗533公頃,新增投產0.1萬公頃,總產量6000噸,比上年翻番;高山反季節蔬菜面積擴大到0.1萬公頃,發展大棚蔬菜200公頃;5個煙區鄉鎮共種植煙葉237.3公頃,煙葉產量首次超過萬擔;肉兔存欄2.6萬只,山羊存欄3.2萬只。全縣茶業、竹業年產值均突破2億元,茶葉年加工能力達22萬擔,居閩北首位,其中年加工能力上萬擔的企業12家;毛竹加工企業年消耗原竹450萬根,其中年加工能力50萬根以上的企業6家。以錐栗、蔬菜、清水筍加工為主的華美生態項目建成投產,新發展農村合作組織5個,吸收會員450人。
項目開發。9個縣級重點項目、47個鄉鎮責任項目全部啟動,當年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辦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2.67億元。農村公路水泥硬化完成路面鋪設102公里。動工興建水電站13座,總裝機4萬千瓦。通過市場化運作,總投資1.05億元的昌歧洋流域綜合開發正式啟動。舊城改造累計拆遷面積1.2萬平方米,新建面積2.1萬平方米,煙草大樓、金泰大廈、白鴿商貿中心按期交付使用,界溪水庫萬畝灌區右乾渠節水工程改造完成,東平營前片130公頃土地整理項目破土動工。投資285萬元,完成嶺腰、楊源2個鄉鎮和鐵山半源、大紅等20處村級供水工程,受益群眾1.68萬人。完成河道清障5.2公里,水庫除險加固5座。
社會事業。投入資金240萬元,實施省、市科研項目4項,推廣應用科技成果24項,開發新產品22個。投入資金974萬元,完成危改項目11個,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面積13220平方米,新建校舍7600平方米;撤並完小13所、教學點5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投入使用,鄉鎮衛生院327名員工納入機關社保管理。成功舉辦了首屆全縣運動會。人口出生率7.2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89.22%,出生人口性別比同比下降3.75個百分點。收儲國有土地8宗,出讓土地使用權37宗、采探礦權8宗,耕地總量連續3年實現占補平衡。發放低保金416萬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042萬元,失業金212萬元,城鎮居民595戶1870人、農村居民3995戶12097人納入低保管理,造福工程搬遷80戶400人。
行嗎?加懸賞吧。
F. 政和縣的地理位置在什麼方向
政和縣,是福建省南平市轄縣,位於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東北部。
G. 政和有多少鄉鎮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 118°33′-119°17′。境內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總面積173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2006年)。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全縣轄1個街道、4個鎮、5個鄉:熊山街道、東平鎮、石屯鎮、鐵山鎮、鎮前鎮、星溪鄉、外屯鄉、楊源鄉、澄源鄉、嶺腰鄉。全境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資源豐富。中文名稱:政和縣所屬地區:福建省南平市下轄地區:1個街道、4個鎮、5個鄉電話區號:0599郵政區碼:353600面積:173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2006年)方言:閩北方言建甌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著名景點:佛子岩、寶岩、唐黃巢屯兵處黃念山、明銀礦礦工起義舊址錦屏
H. 南平屬於廣西哪個城市的市縣
南平不屬於廣西的市縣,南平屬於福建省的地級市。
南平市地處福建省北部,俗稱閩北,位於武夷山脈東南側,閩江上游。地理上介於東經117°00′至119°25′,北緯26°30′至28°20′之間。東北與浙江省江山、龍泉、慶元等縣(市)相鄰,西北與江西省的資溪、鉛山、廣豐等縣接壤。
東南與本省寧德市的古田、屏南縣交界,西南與本省三明市的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縣毗鄰。轄區土地總面積為2.63萬平方公里,折3983萬畝,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一個設區市政區域,又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8)政和縣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南平的歷史沿革:
1960年南平縣並入南平市,三明縣劃歸三明市,松溪、政和縣合並為松政縣。1962年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政和縣。1963年劃出古田、屏南2縣。1964年增設建西縣。
1970年劃出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增入松溪、政和合並的松政縣,撤銷建西縣,南平專區遷駐建陽,改為南平地區。1971年改為建陽地區。1975年松政縣復為松溪、政和2縣。1983年邵武撤縣設市。
1988年建陽地區遷駐南平,改名南平地區。1989年撤崇安縣設省轄縣級武夷山市。1992年建甌撤縣設市。1994年建陽撤縣設市,同時撤銷南平地區,設省轄地級南平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2014年5月27日,經報國務院同意,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建陽區政府駐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
I.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到底是屬於南平市管轄還是屬於建甌市管轄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