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餃餡怎麼做法好吃
1.將剁好的香菇放入肉末還有煎好的雞蛋,蔥末,調入醬油,鹽味精。記住這里要放少許油,這樣餃子不會干癟。
2.攪拌均勻,平時我都是在鍋里炒一點,試試味道夠不夠的,我覺得這方法不錯。嘻嘻要比正常咸點。嗯這樣陷就好了,開始包就好羅
主料:豬上肉400克、鮮香菇100克、餃子粉300克;
調料:雞蛋一個、生薑、蔥、胡椒粉、生抽、芝麻油、雞粉、澱粉、料酒各適量;
撈出餃子就開吃吧
Ⅱ 什麼餡的水餃好吃具體做法…
我最喜歡吃韭菜餡的。具體做法第一位已經講的很詳細了,我就不啰嗦了
Ⅲ 馬生菜水餃怎麼做好吃
馬齒莧餃子的做法一
原料:
內餡:馬齒莧、干黑木耳、干香菇、干黃花。
面團:高筋麵粉(或餃子粉)、小米麵、蕎麥面(高筋粉和雜糧粉的比例為5:1)。
做法:
1、將麵粉混合好,倒入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表面蓋上潮濕的布,使用面團發脹,方便餃子皮的製作。
2、再准備好餡料:先將馬齒莧洗干凈,放入沸水不焯燙一下撈出,擠干水分備用。
3、再將馬齒莧切碎放入適當的鹽。
4、干木耳、干香菇、干黃花分別用水泡發後,擠干水分,切碎。
5、備用的餡料混合,加入鹽、香油、一點點醬油攪拌勻。再製作好餃子皮進行包餃子。
馬齒莧餃子的做法二
食材用料:
馬齒莧、高筋麵粉(或餃子粉)、干黑木耳、干香菇、干黃花、小米麵、蕎麥面
菜譜做法:
1.將麵粉混合好,倒入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表面蓋上潮濕的布,放置一會。
2.准備餡料:將馬齒莧洗凈,放入沸水不焯燙一下撈出,擠干水分。
3.再將馬齒莧切碎。
4.干木耳、干香菇、干黃花分別用水泡發後,擠干水分,切碎。
5.四種餡料混合,加入鹽、香油、一點點醬油攪拌勻。
6.餳好的面團揉勻,切成小劑子,擀皮,包餃子即可。
7.煮餃子,鍋中水開後,在鍋里加一點鹽,下餃子,鍋中水再次開後,加入一小碗水,再一次煮開就可以了,素餡餃子很好熟。
Ⅳ 怎麼做好吃的好吃的餃子
餃子的做法很多,但是我覺得下面幾點應該注意,是做出好吃餃子不可少的小竅門: 1、餃子皮 和面時,每500克加1個雞蛋,不但可增加營養,而且下鍋後不混湯。 和面時,加一點鹽,可以增加面團筋力,防止下鍋後破皮。 2、餃子餡 調餡時,先把蔬菜切碎,用油拌好,再放其他料。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 拌肉餡時,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不僅可以去腥味,而且肉餡鮮嫩。 包餃子前,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里速凍一會兒,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 包肉餡餃子時,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能清口,去腥,除膻氣。 3、煮餃子 水開後,加點鹽,待其融化後再下水餃,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 餃子煮熟後,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Ⅳ 餃子用什麼配料好吃
1.水餃蘸料的做法一
原料:辣椒面、五香粉、炒香的芝麻、蒜泥、鹽、雞精、花椒粒、八角、陳醋、生抽各適量。
做法:取適量辣椒面、五香粉、炒香的芝麻、蒜泥、鹽和雞精放入調料碗,然後燒適量熱油,放一小把花椒粒和一隻八角炸香,撈出花椒粒和八角扔掉,把炸香的油倒入調料碗攪勻,再倒適量陳醋燒開,也倒入調味碗中攪勻即成,最後再根據個人口味放生抽調味。
2.水餃蘸料的做法二
原料:蒜瓣、生薑、香菜、味精、鹽、香油、醋、醬油各適量。
做法:取適量蒜瓣、生薑和香菜,將三者混合在一起剁成末,快剁好的時候放味精和鹽,繼續剁成細末,這樣能讓蒜瓣、生薑和香菜的味道完全溶合在一起。把剁好的細末放入調料碗,加香油、醋和醬油各少許拌勻即成。
3.水餃蘸料的做法三
原料:蔥末、蒜泥、醬油、陳醋、辣椒油各適量。
做法:以上各料放入調料碗拌勻即成。
4.水餃蘸料的做法四
原料:陳醋、白糖、辣椒醬或油潑辣椒各適量。
做法:把陳醋倒入調料碗,加少許白糖調勻,再加適量辣椒醬或油潑辣椒拌勻即成。
5.水餃蘸料的做法五
原料:蒜瓣、食醋、鹽、涼白開各適量。
做法:把蒜瓣加適量鹽搗成蒜泥,放少許醋和適量涼白開調勻即成。如果再放少許香油和醬油等調味料更佳。
6.水餃蘸料的做法六
原料:陳醋、辣椒粉、蔥末、蒜泥、生抽、炒香的白芝麻、香油、花椒油各適量。
做法:把蔥末、蒜泥和辣椒粉放入調料碗,澆入燒熱的花椒油拌勻。把陳醋、生抽、雞精和適量清水放在鍋里,燒開後倒入調料碗,加香油和炒香的白芝麻調勻即成。
7.水餃蘸料的做法七
原料:蒜泥、青蒜苗末、香菜末、辣椒面、炒香的白芝麻、花椒油、生抽、蚝油、醋、涼開水、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把蒜泥、辣椒面和炒香的白芝麻放入調料碗,弄點熱的花椒油趁熱澆上拌勻,撒點香菜末和青蒜苗末拌勻,加入生抽、醋、涼開水、鹽、雞精和少量蚝油,拌勻就成水餃蘸料了。
操作要點:
1.搗制蒜泥的時候放少許鹽,能讓做好的蒜泥醬香濃郁而不辣。
2.陳醋燒開後再使用口感更柔和。
Ⅵ 鮮湯水餃的做法,鮮湯水餃怎麼做好吃,鮮湯水餃的家常
主料餃子8個鮮蝦8個青菜6棵 輔料油適量胡椒粉適量鹽適量蒸魚豉油適量芝麻油適量
步驟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11.將青菜用鹽水浸泡,再用清水不斷沖洗干凈。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22.將鮮蝦去頭、去殼、去蝦線,取蝦肉,洗干凈,瀝干水分,加入胡椒粉、鹽腌10分鍾。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33.准備好水餃。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44.鍋里加水,煮沸,放入水餃,再次煮沸。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55.放入青菜,煮沸。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66.加入鮮蝦。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77.大火煮沸2分鍾左右。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88.加入適量鹽。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99.加入適量蒸魚豉油。
鮮湯水餃的做法步驟1010.美味的鮮湯水餃就做好啦~
小貼士
1、青菜一定要用鹽水浸泡,再用流動水清洗干凈。
2、煮水餃不宜煮太久,否則蝦和青菜的口感不好。
Ⅶ 怎樣做好吃的餃子
面團:紫莧菜汁、麵粉。
餡料:豬肉泥(用刀剁碎口感好)、大蔥、薑片、八角、花椒、生抽、
水餃
水餃
老抽、鹽、花生油、香油、香菜、料酒(多加)。
大蔥水餃
大蔥水餃
做法編輯
1、紫莧菜汁與麵粉和成稍軟的面團,放入容器中蓋濕布或者保鮮膜餳30分鍾。
2、大蔥切成蔥花(可以稍微多一些),鍋里加熱花生油,加薑片八角花椒小火熗香,撈出不要,關火。待油溫稍降,加入切好的蔥花利用余溫稍炸,盛出,倒入肉泥中,加生抽、老抽、鹽拌勻,分幾次打入涼水,每次不宜多,順著一個方向攪一段時間再加下一次。最後加入香油,餡子就做好了。
3、餳好的面滾長,切成小劑子。撒乾麵粉,按扁,然後擀開,中間稍厚,邊緣薄。
4、然後包好餃子即可。
5、鍋里燒開水,煮餃子即可。水開後打入涼水,一共三開鍋餃子就差不多熟了。可以配蒜泥,醋,香油,辣椒油蘸食。
6、餃子在出鍋時最好在涼水了過一下。避免互相粘連。豬肉大蔥水餃做法
以下的水餃分量約為30個
步驟編輯
餡料
1.大蔥的處理:大蔥500g,鹽一勺
a.大蔥洗凈切粒,放入盆中;
b.加入一勺鹽拌勻靜置10分鍾;
c.用手捏搓大蔥;
2.蔥姜水的調制:蔥姜各20g,水200g (作用為去除豬肉的腥味)
將蔥姜拍碎後放入容器,加入水,用手搓捏使蔥薑汁液溶於水中,濾去蔥姜即為蔥姜水。
3.鮮肉的處理:鮮肉200g,醬油,鹽,糖若干
a.將肉絞碎,按個人口味加入醬油,鹽,糖,拌勻;
b.取1/3的蔥姜水倒入肉中,順同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c.再分兩次加入餘下的蔥姜水,使肉餡攪拌上勁。
4.將大蔥餡與鮮肉餡攪拌均勻,即為豬肉大蔥餡。
麵皮
麵粉150g,冷水80g
1.將麵粉兌水,用力揉搓成光滑面團;
2.用刀切割面團成塊,取一面塊揉成直徑2cm長條;
3.將長條用手扯成均勻的小段,用手掌壓扁成圓餅狀;
4.左手捏圓餅一端,右手持擀麵棍放手掌下推進;
5.右手掌將推上的擀麵棍再拉回,左手將圓餅向左旋轉,重復直至擀過面餅一圈,成薄的水餃皮。
包法
水餃的包法大家見仁見智,偶採用的是最簡單的:
1. 將水餃皮平攤於手心,放入適量的餡
2. 對折,捏牢中間的麵皮
3. 由兩邊向中間封口
4. 以拇指和食指按住水餃邊,微微向中間一擠即可。
煮法
1.鍋內加水燒開,可放入少許花生油,避免沾鍋。
2.下餃子加蓋用大火煮至浮起,加冷水繼續用中火煮開
3.重復兩次至水餃微微鼓起呈飽滿狀即可撈起出鍋。
蘸料:蒜3瓣,拍碎切蓉,加少許糖,醬油,醋,香油,河北地區的人還習慣加一些香菜(當地人稱芫荽)。
加點芥末,開胃的很哦。
製作小竅門
揉面團
用來包餃子的面團要軟,揉勻後要餳一餳,基本上所有的死面團都是要餳的,無論做餅還是包水餃。包餃子好吃與否更要看餡料。
拌肉餡
這次做的純肉丸,用純肉做餡,首先要肥瘦肉都有,3:7最好,調料中少不了大蔥,而且加入調料的餡子要再分次打水,邊打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這樣做出的餡子才成團,適口而不柴不硬不幹。
Ⅷ 水餃的好吃做法
好吃不過餃子,過年吃餃子,教你幾種餃子的做法,色香味俱全,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餃子 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 , 餃子現在已經成為了北方人不可或缺的過年食品。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餃子餡心可葷可素,教你做餃子的幾個小竅門,自己在家包水餃,和飯店大廚做的一樣好,學會它做給家人吃
【雞蛋煎餃】
材料:生餃子12個、雞蛋2個、蒜苗適量、芝麻少許、油3湯匙,、鹽適量、
做法:
1.准備好所需材料,餃子提前包好
2.將蒜苗切成末,雞蛋磕入碗內,加入少許鹽,打散待用
3.鍋加油燒熱,將餃子擺在鍋內煎制,將餃子底部煎至金黃
4.加入半碗水,燒開,蓋上鍋蓋,中小火煮制,將餃子煮熟,水份蒸發干
5.將餃子的空隙處淋入雞蛋液,撒上蒜苗末,芝麻,用中小火煎制,待蛋液凝固,盛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