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發布時間: 2022-03-08 18:07:28

1.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我國南方彝、白、納西、僳僳、拉枯、哈尼等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大都在每年夏歷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一至三天。各民族、各地區活動內容不完全相同,但都少不了要在節日夜晚點燃松木扎制的火把,或插於村中,或舉之來往於田間,並伴隨各種歌舞活動。

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動於田野山鄉,頗為壯觀。彝民用火炬照田,占歲豐收。民間傳說,過火把節是要引谷穗出來看火把,耍火把是為了撲滅秧苗的病蟲害。節日期間,有的地方要殺豬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戶要抱一隻雞到田裡去祭「田公地母」。民間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故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走,邊走邊往火把上撒松香,謂此為「送祟」。火把節期間還有各種社交文化娛樂活動,各村寨舉行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射箭、拔河、打鞦韆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帶的鬥牛、摔跤比賽尤為聞名。鬥牛前,各村寨要選出代表參加,並將經挑選的膘肥體壯的牛牽到會場,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前來觀看。屆時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賽開始,於是鑼鼓喧天,長號齊鳴,鞭炮震耳,一對對男女青年在賽場四周彈起大三弦,跳起歡樂的舞蹈。在萬眾歡騰中,參賽者將一頭頭滾瓜溜圓、體大角尖的公牛牽入會場,接受裁判員的檢驗過目。裁判員一聲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選擇的對手,將牛放出,任其格鬥。兇猛的公牛揚蹄翹角,向對方沖去,角對角地頂挖,直到將對方斗敗為止。優勝者可獲得場邊標桿上掛著的球形彩紅。

火把節期間另一項重要比賽是摔跤。參賽者身穿短褲,赤膊上陣。開始時互相擁抱,以示友好。裁判員一聲令下,便相撲角力,奮勇拼搏,最後以把對方摔倒、雙肩著地為勝。比賽場面極為壯觀。一處摔跤,八方相聚,盛裝的群眾從四面圍觀,歡呼喝采。小夥子們背著大三弦,帶著竹笛;姑娘們背著自己精心綉制的花掛包,賽前賽後,奏起歡樂的樂曲,跳起歡樂的舞蹈,使比賽充滿熱烈的氣氛。

火把節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選擇配偶的良好機會。節日期間,他們共舉火把為嬉,並歡聚於山間田野,舉行簧火晚會。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彈唱,盡情歌舞,徹夜不息,從中尋求自己心愛的對象。鬥牛比賽中的優勝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為姑娘們所追求和愛慕的人。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迫害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斗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白族傳說與此不同,光緒《昆明縣志》載:「漢之時有夷婦阿南,其夫為人所殺,南誓不從賊,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國人哀之,因此為會。」

2.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2)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擴展閱讀: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

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

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3.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是在農歷六月二十四前後幾天。火把節一共三天,有著深厚民俗內涵,蜚聲海內外,享有東方狂歡節

4.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今天)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 火把節
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5.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火把節的習俗有哪些

01.少數民族的狂歡盛宴

火把節算是少數民族節日中比較出名的節日里,除了我們大家已經知道的彝族之外,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也過火把節。比如少數民族裡人數較多的白族,除此之外還有納西族、基諾族和拉祜族,這些少數民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火把節的節日的熱鬧氣氛卻一個賽一個的高。

在火把節這幾天,民族的成員們還會圍在一起跳篝火舞,預祝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6. 火把節是哪個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彝族傳說是以游牧為生轉為以農耕為生後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

納西族的傳說是天神嫉妒人間的人們過得太幸福,於是派遣天將燒毀人間,但天將被人類的美好品質感動,於是囑咐人們在門口點燃火把,給天神造成錯覺,以免去人類的災難。

而拉祜族的傳說中點燃火把是為了嚇跑專門吃人眼的惡人。

火把節期間人們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接點火種、耍火活動、祭頌火神、舞火唱種、鬥牛、摔跤、選美、篝火晚會等。

火把節還是青年男女們傳達愛意的好時機,男男女女們都在心上人面前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男方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信物,在這個大家通宵狂舞的日子裡傳達最濃烈火熱的情誼。

7. 火把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拓展資料: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參考資料:

網路 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