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柳公權是什麼朝代
現在我們所流傳的四體,都是唐宋時期的呀,顏柳體是唐朝的。我小時候臨摹的就是他的玄秘塔。他的字如青松一般,剛勁有力,卻又不臃腫華麗。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河東郡公,後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㈡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人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官員、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㈢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誰
是唐朝大書法家
㈣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
唐朝的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㈤ 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各是哪個朝代的
1、王羲之,東晉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5)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擴展閱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㈥ 柳公權是什麼朝代的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官員、書法家、詩人。
柳公權是楷書書體的總結者和創新家,他在研究和繼承鍾繇、王羲之等人楷書風格的基礎上,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楷書,為後世百代楷模,成為「唐書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自唐代元和年間以後,柳公權聲譽日高。唐宣宗尤為珍愛柳公權的墨寶,曾召柳公權到殿前,由軍容使西門季玄捧著硯台,樞密使崔巨源拿著筆,柳公權用真書在一張紙上寫了「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十字;用行書在一張紙上寫了「永禪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書在一張紙上寫了「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賞給他錦彩及瓶盤等銀器。又讓他自寫謝狀,不拘真書、草書。當時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親筆所書的碑文,人們會認為是不孝行為。而且柳公權聲譽遠播海外,外夷入貢時,都專門准備錢財來購買柳公權的書法。唐文宗曾稱贊其書法連鍾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過。
㈦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
公權(778-865),字誠懸,唐代著名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
㈧ 柳公權是誰,他是什麼朝代的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歷十三年,柳公權誕生於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字誠懸。其祖柳正禮,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㈨ 柳公權是什麼朝代的
),唐朝最後一位大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級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時穆宗荒縱,為之改容,悟其筆諫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朝中,仕途通達。他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歷唐代宗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工楷、行書。初學二王,又融匯近代諸家,遂成一格。唐穆宗嘗問筆法,答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其書瘦勁清健,沉著痛快。 米芾 贊曰:"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柳字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稜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好象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歐楷書結體上的緊密, 顏真卿 楷書結體的縱勢, 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 柳公權12歲能辭賦,於憲宗元和初年成進士。穆宗即位,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文宗朝,遷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為諫議大夫。文宗喜愛公權的文才,常召入談論,延至深更,「語猶未盡」。 一次,文宗召六學士於便殿談論,言及漢文帝生活儉朴之美德,其他學士皆稱贊文宗儉德,恭維皇帝,唯柳公權不言。文宗不解,留而問之,他趁機進諫說:「皇上應當重用賢良之才,退不肖奸佞,納諍諫,明賞罰,至於衣著乃為小節。」文宗當面誇他有諍臣風采,翌日降制,命以諫議知大夫制誥。後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咸通六年(865)卒,時年88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初學書法師 http://www.zhshw.com/lidai/jin/wangxi/"> color=#000000 size=4>王羲之 父子書體,同時對唐初 歐陽詢 、 褚遂良 等人的書法作了認真研究,尤對 顏真卿 的筆法甚為重視,下功夫學習,收歐體之方正,顏體之圓潤,經過長期的錘煉,創造了筆劃清勁峻拔,骨力遒健的「柳體」書法,自成一派,被世人稱贊為「顏筋柳骨」。 柳公權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書法真跡碑石,最著名的有《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該碑現存西安碑林。《金剛經碑》兼有鍾、王、歐、虞、褚、陸等名家的筆法,他自己認為是得意之作。該碑的拓片流失法國,現存巴黎博物院。柳公權的傳世作品很多。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其中《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最能代表其楷書風格。柳公權的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他們的風格仍繼承王家風格,結體嚴謹,瀟灑自然。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記得採納啊
㈩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著名作品
《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剛經》
《神策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