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岳陽樓在哪個省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岳陽樓在哪個省

發布時間: 2022-03-05 15:32:12

㈠ 岳陽樓在哪個省

岳陽樓
岳陽樓是什麼時候建的,說法不一。一般都認為它始建於唐,後毀於兵燹,北宋年間重修和擴建。岳陽樓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年)寫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陽樓記>>。據說當時巴陵郡守(岳陽在宋時屬巴陵郡)滕子京集資重修了岳陽樓。

岳陽樓真正聞名於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以後.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斯文一出,廣為傳誦,雖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絕筆.其中尤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言.自此,岳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詠.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為岳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岳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為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為人所傳誦。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於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岳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餘。解放後,政府多次進行維修,1983年又進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構件,按原件復制更新。

在岳陽樓一千餘年的歷史中,幾經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餘次.每次重修後,」則層檐冰閣,岌頌於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毀之時,」則波巨浪,沖擊於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清朝張德容《重修岳陽樓記》),至民國末年,樓身已經破舊不堪. 」雄雞一唱天下白」,岳陽樓迎來了第一縷曙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岳陽樓極為珍視,對共進行了徹底的重修.重修後的岳陽樓,保持了原有的規模和結構,保留了原有的建築藝術和歷史風貌.樓底花崗石台基增高了30厘米,使岳陽樓前的仙梅亭、三醉亭更顯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樓地面改鋪古代青,廳中的四根楠木大柱,為舊樓原物;宋代的四個大石墩,仍然蹲立在大柱下.民國二十一年年砌的原三面磚牆,改用了仿明清式樣的雕花貼金門窗.二樓為使登臨者視野更加開闊,加大了游廊空間.樓堂正面懸掛著清著名書清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由12塊紫檀木組成.三樓陳列著一代偉人毛澤東手書杜甫的《登岳陽樓》詩.各樓懸掛著原有的木刻匾對,並增刻了古今名家吟詠岳陽樓的楹聯.其中一樓有一幅長達102字的對聯,上聯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淪然涕下!」下聯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水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而三樓一副短聯,僅僅八個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

岳陽樓所處的位置極好。它屹立於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岳陽樓的建築很有特色。主樓3層,樓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負全樓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其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於一般。

岳陽樓側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懷甫亭等建築。在岳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具枷鎖形狀的鐵制物品,重達1500斤,也吸引不少遊人觀看。其用途為何,至今說法不一。

附:《岳陽樓記》

作者: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㈡ 岳陽樓在哪個省市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



岳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區內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面積3.9萬平方米。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於洞庭湖居其口,於長江居其中。以水路言,水上溯,可與湖南76個縣市相連。以陸路言,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干線上亦處中端,易轉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


岳陽樓附近公交站


岳陽樓公園途徑公交有10路;15路;19路;31路;50路;游2路


岳陽樓景區途徑公交有21路;22路;23路


市一中途徑公交有10路;19路;22路;23路;游2路


市一中總站途徑公交有31路;50路

㈢ 岳陽樓位於我國哪個省

岳陽樓位於我國湖南省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岳陽樓位於哪個省

湖南省岳陽市

㈤ 岳陽樓在中國的哪個省

湖南

㈥ 岳陽樓是在哪一個省份

岳陽樓在湖南省,位於湖南東北部的岳陽市。
湖南嶽陽的「岳陽樓」與湖北武昌的「黃鶴樓」還有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被稱作「江南三大名樓」

㈦ 岳陽樓在哪具體省市

岳陽樓(Yueyang Tower)位於湖南嶽陽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始建於三國東吳時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㈧ 岳陽樓在具體什麼地方

岳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區內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面積3.9萬平方米。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於洞庭湖居其口,於長江居其中。

以水路言,水上溯,可與湖南76個縣市相連。以陸路言,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干線上亦處中端,易轉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8)岳陽樓在哪個省擴展閱讀

建築特色

岳陽樓坐西朝東,構造古樸獨特,岳陽樓台基以花崗岩圍砌而成,台基寬度17.24米,進14.54米,高度為0.65米。岳陽樓高度19米,在建築風格上,前人將其歸納為木製、三層、四柱、飛檐、斗拱、盔頂。岳陽樓是純本結構,整座建築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製構件的彼此勾連。

「四柱」指的是岳陽樓的基本構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稱為「通天柱」從一樓直抵三樓。除四根通天柱外,其餘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數。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這些木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既增加了樓的美感,又使整個建築更加堅固。

斗拱是中國建築中特有的結構,由於古代中國建築中房檐挑出很長,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對挑出的屋檐進行承托。這種方木塊叫做「斗」,托著斗的木條叫做「拱」,二者合稱斗拱。岳陽樓的斗拱結構復雜,工藝精美,幾非人力所能為,當地人傳說是魯班親手製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陽樓的飛檐,岳陽樓三層建築均有飛檐。

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古代中國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這頂就是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盔頂結構。據考證,岳陽樓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

岳陽樓採用純木結構,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樑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顯示出中國古建築的獨特的民族風格。

歷史文物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 堪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岳陽後,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以後,還有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群玉等大詩人接踵而來,寫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

岳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當推詩仙李白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其次要數清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雕屏。雕屏由12塊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書法、刻工、木料全屬珍品,人稱「四絕」。此外,人們把范仲淹作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大書法家蘇舜欽書寫了《岳陽樓記》和邵竦篆刻並稱為「天下四絕」,並樹立了「四絕碑」至今保存完好。

㈨ 岳陽樓是那個省的

在中國的湖南省岳陽市
岳陽樓,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雄踞岳陽城西門之上,氣勢非常雄偉,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並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歷代文人墨客多會於此,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據傳,岳陽樓最初是供據守城門的衛兵憩息和瞭望的譙樓。三國時,東吳大將魯肅在岳陽操練水兵,將其改建為閱軍樓。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對此樓再次進行了擴建,名南樓,又叫岳陽樓。宋慶歷四年(公元100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並請自己的好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岳陽樓更是名揚天下。在迄今為止的1700多年中,岳陽樓歷盡滄桑,幾經水淹、火燔、雷擊、兵災,但屢毀屢修,古樸之貌代代相襲,始終保持良好。岳陽樓的建築藝術,真可謂巧奪天工。該樓主樓高19米,為"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建築。中間以四根楠木大柱從地到頂,承荷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為內圍,支撐二樓,外圍繞以20根檐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飛檐與屋頂用傘型架傳載負荷。三樓用"如意斗拱"、層疊相襯,拱托樓頂。全樓無一磚石,全用木料構成。閂縫對榫,結構嚴 整,工藝精巧,造型莊重。飛檐、樓頂均蓋黃色琉璃筒瓦,飛檐尖端飾以龍鳳,昂首翹尾即欲騰飛。其三樓樓頂外貌酷似古代將軍頭盔,俗稱盔頂,為我國古代建築中所罕見。

㈩ 岳陽樓位於哪

湖南嶽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西臨水天一色的八百里洞庭,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樓映水中,影隨水動,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岳陽樓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始建於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當時的巴陵郡守滕子京登樓遠眺,就留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句,後來在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他邀請范仲淹為岳陽樓作記,這才產生了中國文學上的不朽名篇——《岳陽樓記》。雖然文章只有369字,但卻是詞詞緊扣,句句相環,以博大的氣魄、鏗鏘的語調、深刻的哲理成為了中國散文之典範。其中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早已成為曠古名言。自此之後,岳陽樓名揚天下。

除了登樓眺望洞庭美景,體驗經典名篇的深遠意味之外,岳陽樓的主體建築也值得細細品味。樓高19米,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純木結構,層層遞減,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為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所罕見。同時,岳陽樓景區還保存了明清時代修建的三醉亭、仙梅亭,並建造了懷甫亭、詩書碑廊、歷代名人蠟像館等人文景觀,使得岳陽樓景區古代建築群渾然天成,古意濃郁,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