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發布時間: 2022-03-04 04:04:06

❶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

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1)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擴展閱讀

登月方案:

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標後,阿波羅計劃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盡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

從阿波羅號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

❷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乘坐的飛船名字叫什麼

阿波羅11號

結構特點:

宇航員的居住區設在錐形的指令艙中。登月艙包括一個八角形的降落模塊,上面裝配一個火箭發動機和4條「蜘蛛腿」。這些被用作上升級的發射台,上升級包括宇航員生活區、登月艙控制部分和上升發動機。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 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❸ 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上天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他乘坐是什麼飛船

他乘坐的是"阿波羅"11號飛船。
阿波羅1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❹ 阿姆斯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1930年8月5日— )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任務時成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

❺ 阿姆斯特朗乘坐的飛船叫什麼

阿波羅11號。

阿姆斯特朗是乘「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的。阿波羅1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

相關信息: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時,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而其搭檔巴茲·奧爾德林也成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後安全返回的人,兩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

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務是雙子星座8號,在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執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在執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阿波羅11號時,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❻ 阿姆斯特丹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阿姆斯特朗(不是阿姆斯特丹)乘坐的是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月任務,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❼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

當年的阿波羅飛船是分成3部分的分別是:服務艙,指令艙和返回艙,發射升空後就會在地球軌道時再與登月艙對接,在登月的時候兩名宇航員才轉移到登月艙並開始登月的程序 (有一名宇航員會留守在阿波羅飛船上)。准確的說:阿姆斯特朗是乘坐「阿波羅11號」到達月球,再乘坐「鷹號」登月艙登月的。

❽ 阿姆斯特朗是乘坐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阿波羅號

准確的說:阿姆斯特朗是乘坐「阿波羅11號」到達月球,再乘坐「鷹號」登月艙登月的。

❾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個飛船成功登月的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阿波羅計劃採用月球軌道交會法,用強大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把50噸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航天器本身裝有較小的火箭發動機,當它接近月球時,能使航天器減速進入繞月軌道。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裝有火箭發動機的登月艙能脫離航天器,載著宇航員登上月球,並返回繞月軌道與阿波羅航天器結合。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登月方案: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號飛船的3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交會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
二、輔助計劃:為登月飛行進行准備的4項輔助計劃是:①「徘徊者」號探測器計劃(1961-1965年):共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以了解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②「勘測者」號探測器計劃(1966-1968年):共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通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數據。③「月球軌道環行器」計劃(1966-19677年):共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獲得 l000多張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④「雙子星座」號飛船計劃(1965-1966年):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宇航員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三、運載火箭:「阿波羅」號飛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號運載火箭發射。運載火箭研製分兩個階段進行:①研製「土星」1號和1B號,用以獲取大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經驗並進行「阿波羅」號飛船的飛行試驗。②研製「土星」5號巨型3級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四、試驗飛行:1966-1968年進行了6次不載人飛行試驗,在近地軌道上鑒定飛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考驗登月艙的動力裝置。1968-1969年,發射了"阿波羅"7、8、9號飛船,進行載人飛行試驗。主要作環繞地球、月球飛行和登月艙脫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試驗、軌道機動飛行和模擬會合、模擬登月艙與指揮艙的分離和對接。按登月所需時間進行了持續11天的飛行,檢驗飛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發射的"阿波羅"10號飛船進行了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下降到離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第一次載人阿波羅飛行由於發生悲慘事故而被推遲。當時在一次發射演習過程中,航天器突然著火,造成3名宇航員死亡。隨後,經過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終於載著3名宇航員繞地球飛行了163圈。
邁出載人月球探測第一步的是阿波羅8號,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在完成繞月飛行後安全返回地球。之後,阿波羅9號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飛行,並對登月艙進行進一步檢驗。阿波羅10號則飛入繞月球軌道,並使登月艙下降到離月球表面15公里以內,以檢驗其性能。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終於在月球著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達到高潮,尼爾·阿姆斯特朗也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美國在月球探測中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果。在隨後的3年多時間里,阿波羅計劃又先後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1970年4月發射的阿波羅13號,雖因氧氣瓶爆炸發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為止,先後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這一系列「訪問」大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各次阿波羅飛行都對月球表面進行廣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標本,其中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月岩樣品就達440公斤。阿波羅飛行同時把許多儀器安裝在了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
阿波羅計劃之後,由於多方面原因,人類月球探測進入了一個「寧靜」期。這期間,世界各國均未對月球進行新的探測。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國成功發射「克萊門汀」和「月球勘探者」號月球探測器,對月球形貌、資源、水冰等進行了探測,標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測新時代的開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國之外,歐洲國家、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經制定或正在實施相應的月球探測計劃,例如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已於2003年9月27日順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測之旅。

❿ 阿姆斯特朗是乘哪艘飛船成功登陸月球的

太陽神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