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松潘最好吃的做法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松潘最好吃的做法

發布時間: 2023-03-17 16:49:55

Ⅰ 松潘VS茂縣,哪個地方的特色小吃更多

毫無疑問 肯叢核定是松潘撒 氂牛肉滲敗掘,洋芋面塊,還有獨具特枯笑色的土火鍋和各種野生菌 。 介紹一家松潘的土火鍋 特別有特色 , 電話是0837 7231100

Ⅱ 耗牛腳怎麼做才好吃

星期五和朋友們一起自駕游去藏區觀光,在松潘古城遊玩的時候,無意中走到了當地的氂牛肉市場,一問價格38元一斤,價格還算便宜。在成都雙流白家農貿批發市場的黃牛肉都要賣42一斤。

當初本想回成都的時候到紅原縣再去買氂牛肉,聽到這價格後我和朋友們就忍不住買了80斤新鮮氂牛肉,在付款的時候,老闆向我們推薦購買氂牛腳,朋友看著跟豬腳比較差別很大的氂牛腳,皺著眉頭說「這牛腳又小又沒肉,看著光是皮,肯定不好吃」。老闆笑眯眯的操著藏式普通話回答說「美女!你就不懂了,這個好吃,這個紅燒燉湯特別美味哦,不信你買點試一下嘛?」

這讓我想起年前回老家,老媽燉的一鍋湯特別美味,當時還問老媽燉的是什麼,這么香。老媽當時很洋氣的叫我猜,因為老媽把氂牛腳宰成小塊燉的,結果我猜了六七次都沒猜對。老媽最後才跟我說是她朋友專門從藏區帶來的氂牛腳,我長這么大氂牛肉倒吃了不少,這氂牛腳燉湯還是第一次品嘗,讓我驚喜的是,這氂牛腳燉湯的味道真是美味可口。

想到這些又在我的建議下,朋友和我又各自買了幾根氂牛腳,准備回成都後好好的享受一番。老闆聽說我們要帶回成都,又熱心的幫我們分解好牛肉和牛腳,再抽上真空包裝後放入袋中,最後再放上幾袋凍冰,老闆說「這樣做牛肉不會變質,你們就可以放心帶回成都了」。

最近成都的天氣比較炎熱,正適合喝清淡不油膩又開胃的燉湯。今天我們就來燉美味可口的氂牛腳湯,也好解解饞!在開燉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怎樣處理氂牛腳?先將氂牛腳用火燒至表皮起皺微焦,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把牛腳表皮的毛發燒干凈,二是燒制過的牛腳燉出的湯更香、肉更軟糯好吃。

把燒好的牛腳放入溫水盆中浸泡至表皮發軟後,用刀充分的刮洗干凈,特別是腳叉部分要仔細刮洗。也可以用干凈的鋼絲球搓洗,這樣更方便一些。
‌把處理好的牛腳放入冷水鍋中,放入少許花椒,拍破的老薑一塊,兩根打結的香蔥,適量的白酒焯水。氂牛腳腥味較重,放入白酒去腥效果好一些。大火燒開2分鍾後,撈出牛腳用清水沖洗干凈,邊沖洗邊用刀再刮洗,這樣氂牛腳就處理干凈了。

取一大砂鍋,放入處理干凈的牛腳後摻滿清水,再放入一大塊拍破的老薑幾粒乾花椒,最後再倒入適量的白酒和白醋。加醋能讓氂牛腳更耙糯軟爛,因為我家的砂鍋太小隻好用大蒸鍋代替了。
媳婦愛吃酸辣味,我又在鍋中加入了一個切好的泡蘿卜條和兩個泡小米辣。輔料加好以後,蓋蓋大火燒開,用勺撇去多餘的油沫,蓋蓋轉中小火燉制,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你只管悠哉的喝茶聽音樂等著就好了。

氂牛腳脂肪含量少,除了肉皮幾乎都是腳筋,不像豬腳在肉皮下還有一層厚厚的脂肪,但氂牛腳的肉皮較粗較硬不像豬腳表皮較軟,所以燉制氂牛腳的時間要比燉豬腳的時間長一些。正因為這樣氂牛腳比豬腳啃起更軟糯Q彈更香而且不油膩。

氂牛腳燉制90分鍾後,就可以看見湯色變深變亮,湯面浮著一層黃燦燦的牛油,散發出濃濃的香味,聞著就令人食慾大增忍不住的吞口水。如果你嫌時間太長,也可以用高壓鍋壓制40分鍾,但這樣做出的湯就沒那麼香,味道就大打折扣了。我有時會選擇在午餐後燉制60分鍾,再關火讓牛腳在鍋中燜制,到晚餐的時候加入自己喜歡的輔料,再燉制二十分鍾就好了。關火讓牛腳在湯中燜制半小時,這樣燉出的氂牛腳更耙糯好嚼,湯味更加香濃可口。

把兩根去皮洗凈的鐵棍山葯用滾刀切成小段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鹽,少許胡椒粉大火燒開轉中火燉二十分鍾,再調入少許雞精,把燉好的氂牛腳連同湯汁倒入大盆中,撒上香蔥花,香濃美味的燉氂牛腳湯就做好了。

‌這樣燉出的氂牛腳軟爛耙糯,肉皮Q彈中又帶著嚼勁,真是越啃越香,氂牛腳又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啃完後嘴上都會粘粘的。啃完牛腳再來上一碗濃香又美味的牛腳湯,真是美味又舒坦。‌

氂牛因為長年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高原,加上它特有的體質和肉質,所以氂牛肉不僅肉質鮮嫩,而且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質和鐵、磷、鈣等多種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的低,氂牛肉的營養價值是所有牛肉中最高的,所以常吃氂牛肉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Ⅲ 松潘縣特產是什麼

松潘縣特產是什麼

松潘歷史悠久,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設立縣級建置湔氐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時期先後設「松州衛」、「潘州衛」並「松潘衛」,松潘由此而得名。清置松潘廳和松潘直隸廳,民國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隸廳為松潘縣,縣級建置沿用至今。那松潘縣特產是什麼?請參考!

1、松潘貝母

松潘貝母是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的特產。川貝母是享譽世界的名貴中葯材,松潘貝母是川貝母的代表。松潘貝母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鱗莖,是止咳化痰的一味常用中葯。按其產地劃分,產於浙江的叫浙貝、產於四川的叫川貝,產於安徽的叫皖貝等等,在各地產的貝母中,四川產的川貝質地最優。川貝又以產於松潘的松貝最好。貝母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春生夏萎、鱗莖扁球形,葉在下部對生,上部曲如卷須。春季開花,花呈鍾狀,淡黃綠色。花與果實均可入葯,但以果實入葯為主。近年來,以貝母為主葯配製的川貝枇杷糖漿、貝母雪梨膏、貝母二冬膏,川貝精片等中成葯暢銷國內外。川貝母是享譽世界的名貴中葯材,松潘貝母是川貝母的代表。松潘縣貝母人工種植技術基本成熟,已發展貝母種子基地20畝、種植基地1000畝。計劃種植2萬畝。

2、松貝

松貝是川貝母的一種。在我國,貝母品種有十多種,其中最有名的有川貝、青貝和浙貝,川貝中又以松貝為最優。產地松貝主產於「松潘草地」,即阿壩州松潘、紅原、若爾蓋的大片草地上。因過去松潘為川、甘、青土特產品集散地,這一帶的貝母都運到松州城裡來做交易,故得名松貝。特徵松貝的特徵之一是「懷中抱月」,即一片較大的弧形貝母瓣抱著一片較瘦小的.貝母瓣。松貝的另一特徵是「嘴巴尖,0圓」。因其「嘴」小,所以也有人叫它為尖貝;因其「0」圓,有人驗證松貝真偽時,抓一把貝母撒在桌面上,如果十有八九能穩坐不動,準是松貝無疑。習性松貝為百合科植物暗紫貝母的鱗莖。

3、辯局團羌族刺綉品

雲雲鞋和綉花圍腰是羌族刺綉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其他還有藏式統包、挎包、帽子、氆氌、氈子、褥子、壁掛等,也都精美絕倫。羌族是我國祖國大地上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上百年來,生活於岷江上游的羌族人民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其中羌族傳統手工藝——挑花刺綉臘洞是羌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一朵艷麗奇葩,在眾多民族藝術空間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刺綉本身是在織物上用針穿引各色綵線所綉成的圖案花紋,是我國傳統性美術工藝,而羌綉則有著本民族自己獨具的審美價值、審美造型、紋飾圖案及色彩規范,蘊含著深厚的羌族歷史文化內涵。早在明清之時,羌綉就已普遍盛行,而後,逐漸吸收挑花技藝並發展成挑花刺綉。挑花刺綉素為羌族婦女所擅長,幾乎每個羌族婦女都精於挑綉。所謂「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花綉布鞋」,她們從小便受到嚴格的訓練。

4、松潘蟲草

松潘縣中藏葯材非常豐富,草地山林廣產貝母、甘松、羌活、木香、蟲草等幾百餘種中葯材。冬草夏草雖然名稱平淡無奇,其形成卻十分有趣。對於蟲草,清朝吳其壑的《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曾有如下說明:「冬在土中,身為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僵化為草。」冬蟲夏草,此之謂也。這里指的「老蠶」,以蟲草為例,是蝙蝠蛾等昆蟲的幼蟲經真菌寄生僵化而成。這種成蟲多棲居於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中,即一般在海拔3800多米以上的地帶。生於以小葉杜鵑等為主的杜鵑灌叢至高山草甸地帶。蟲草屬真菌的子囊孢子粘附在寄主幼蟲的外殼上以後,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菌絲侵入寄主體腔內。

5、松潘大蒜

松潘大蒜,向以個頭大,質量好而著稱。遠銷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大蒜營養豐富,不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C、B1、B2等,還有相當數量的大蒜素。大蒜素對細攜橘菌有抑製作用。在旅途中,如果能帶上一點松潘大蒜,只需吃上一兩個,可預防腸道、呼吸道感染等。如有傷風、感冒、扁桃體炎等,口含兩三瓣生蒜,更換三四次,也有療效。趾間發癢,可塗蒜汁。鼻子出血,在足心塗上蒜泥可立即見效。不過,吃蒜也好,含蒜也好,都難免有一股強烈的蒜味。這並不要緊,只需吃幾枚紅棗或嚼一點茶葉,即可消除。

內容拓展:

松溪縣(古屬建寧府松溪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位於閩浙交界處,武夷山麓東南側,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之稱,松溪縣因此而得名。松溪縣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松溪縣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東去慶元縣城48公里,東南至政和縣城27公里,西至建陽縣城107公里,北抵浦城縣城75公里。松溪縣轄1街道、2鎮、6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松溪縣常住人口為130867人。

松溪縣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2016年7月22日,松溪縣通過環保部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成為閩北首個國家級生態縣。

2019年1月9日,憑借松溪版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松溪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0.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5%。

;

Ⅳ 九寨溝特色小吃

九寨溝特色小吃有哪些呢?

九寨溝和黃龍由於物資多從外面運入,所以吃的價格很貴,一般有肉的小炒在20元左右。去九寨溝途中,可在茂縣、松潘等地用餐,餐飲條件尚可。

本身藏族人不是很會做飯的,所以當地人以前很少炒菜吃,多以酥油茶作為每日的能量來源,有時候也吃些酸菜面塊、核桃餅一類的。雖然九寨溝溝口布滿各種類型的餐館,但這里的飯店多以經營川菜為主,廚師水平有限,飯菜質量也一般。對於信封伊斯蘭教的朋友也可以選擇一些甘肅飯店。到了晚上也有些路邊燒烤攤位供遊客解饞。

當地特色餐主要為牛羊肉,又以當地兩大少數民族——藏族和羌族的特色有關,藏族以熏烤肉為主,輔之以青稞酒、酥油茶、酸奶等飲品;羌族喜食酸辣口味,動物內臟,而當地漢族人以川菜為主。

如果想要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在當地的酒店內就可以吃到洋芋糌粑、九寨柿餅、蕎面餅、九寨酸菜面等風味。其他特色美食如還有烤全羊、手扒牛排、雜面、洋芋糍粑、青稞酒等。
九寨溝特色美食一覽:
1
素燒如意 如意菜即蕨菜,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稱為「山菜之王」。

2
雅茶 雅茶是用茶樹的粗枝大葉製成的茶,因產地在雅安地區,故稱「雅茶」。明代稱為「馬茶」,清代以後禰為「邊茶」。 藏族同胞以肉食為主,蔬菜、水果很少,食物所缺的維生素多由「雅茶」來補 充。製作酥油茶必須用「雅茶」,因其味道濃厚,可以壓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3
洋芋糍巴洋芋糍巴是九寨溝最有特色的食品。洋芋又稱土豆,把洋芋蒸熟以後放在木桶里用力搗,直到土豆呈粘稠塊狀,然後在打成糍巴,放在鍋裡面煮,煮好後放入酸菜,辣椒,入口爽滑,美味無比。

4
蕎麥麵食 蕎麥磨成粉可以做很多的東西,蕎麥饅頭,蕎麥面條,蕎麥面條是粗糧,對身體大有好處,而且面條筋斗,入口清香,可以選擇一碗牛肉蕎面在加上小菜佐食作為一頓簡單的晚餐。

5
青稞酒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 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評價要端起青稞酒壺,邊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評價。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6
酸菜 酸菜面塊

酸菜味道好,還可以調節口味,增大食慾,增加胃酸的分泌,起有條有理消化的作用。

7
奶製品 九寨溝一帶群眾習慣養奶牛,牛奶很豐富,人們用它製作出多種多樣的奶製品,日常食用的主要有乳酪、奶渣、奶皮、酥油和酸奶。

8
酥油茶在藏族同胞家裡,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酥油茶營養豐富,香醇可口,並有提 神、滋補作用,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其製法是:在濃茶中放入適量的酥油和食鹽(有奶汁、雞蛋、核桃更佳),置於特製木桶內反復攪拌融合而成。將打好的酥油茶倒入壺內加熱1分鍾即可飲用,切忌煮沸。

9
九寨溝糌粑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形似內地的炒麵,可分為青稞、豌豆、燕麥糌粑等。氂牛肉 氂牛產於松潘九寨溝一帶的高原,肉香且帶有一點野味,目前九寨溝已經有氂牛肉的加工廠,做成真空包裝的熟食,遊客購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並能夠帶回家贈送朋友。

10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陷,新鮮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來做餡,奶渣包子由此而來。奶渣曬干以後,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湯裡面做佐料,干奶渣漢族人不太吃的慣,不過奶渣包子到是藏漢、老少皆宜。

11
氂牛肉氂牛的肉經過鹽鹵,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為一道好的下酒菜,當然,酒要喝當地的青稞酒咯。氂牛產於松潘九寨溝一帶的高原,肉香且帶有一點野味,目前九寨溝已經有氂牛肉的加工廠,做成真空包裝的熟食,遊客購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並能夠帶回家贈送朋友。

12
人參果飯被藏族同胞視為一種吉祥的食物,他們逢年過節首先就要進食這種食物。

它的做法是首先把人參果煮熟,然後把米飯舀進碗里,飯上面舀上煮熟的人參果,撒上白糖,最後淋上一點滾燙的酥油汁就成了。

13
血腸藏族地區的牧民不單獨煮食羊血,而是將之灌入小腸內煮熟吃。血腸是由腸衣、血汁、香料及氂牛肉(或豬肉)製作而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吃時不碎不渣不脫皮,清香軟嫩,不膩不柴。

血腸是藏族食譜中的上等食物,貴客臨門,能以血腸待之,那是主人的榮耀。

九寨溝特產一覽:
九寨溝特產也是相當有名的,九寨溝位於阿壩藏族自治州,所以這些特產也具有濃濃的藏族色彩,比如說一些極其珍貴的葯材;精巧漂亮的手工藝品等。

松貝松貝,主要出產於阿壩松潘、九寨溝、紅原、若爾蓋大草園等地。松貝是一種屬於川貝母的植物,川母貝又分為十多類品種,其中品質最好的就屬松貝,尤以豌豆大小的為最佳,被稱為「珍珠貝」。有清肺解毒,減火消炎,止咳化痰的神奇特效。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屬於蟲草的一類品種,產地主要集中在藏區高原上,冬蟲夏草並不是草,而是一種蟲草屬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體內形成的假菌核。有養肺,補腎陽、止咳化痰、抗癌防老的功效與其它蟲草有很大的區別,產於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功效更高,對健康更有幫助。

天麻天麻,屬於一種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雲貴川地區,四川主要集中在西藏、九寨溝、樂山等地。以前天麻屬於天然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開始基本上靠人工栽培,是一種常用且比較名貴的中葯,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狀。

藏刀藏刀是藏族地區的歷史特產,從古至今就以獨特的製作方法和裝飾手法聞名於世界,藏刀分為長劍和腰刀兩類。長劍藏語稱「八當莫」,長在1米左右;腰刀藏語叫「節次」,長度在10—40厘米左右。藏刀的外飾有木質、銅質、鐵質和銀質的。異常的鋒利,刀鞘上一般都雕有龍、鳳、虎、獅和花卉等圖案。有的還點綴著寶石、瑪瑙等珍貴物品。

唐卡唐卡,藏名也叫唐嘎,也屬於九寨溝特產,是一種繪畫裝裱後掛在牆上供奉的佛教卷軸。最常見的是條幅形狀,邊底都有很大的間隙,一般尺寸長在70厘米,寬50厘米左右。還有一種是較大的橫幅形,長在1米,寬3.5米左右。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涉及藏族歷史、政治、文化、社會諸多方面,堪稱藏族的「網路全書」。

首飾當地首飾主要有玉器、銀飾、貓眼、水晶和綠松石、翡翠、珊瑚、天眼石、水晶等。也是由當地族人純手工編制而成,成品精細漂亮。主要有手鏈、項鏈、戒指、耳環等,如果您對藏族風情的首飾情有獨鍾,那一定要去選一選,當然那些珍貴材料的飾品價格肯定有點不菲。

以上就是九寨溝特色小吃有哪些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各位喜歡旅行的朋友有幫助!

Ⅳ 九寨溝有什麼好吃的有特色的土特產

一,糌粑





耗牛肉



氂牛的肉經過鹽鹵,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為一道好的下酒菜,當然,酒要喝當地的青稞酒咯。氂牛產於松潘九寨溝一帶的高原,肉香且帶有一點野味,目前九寨溝已經有氂牛肉的加工廠,做成真空包裝的熟食,遊客購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並能夠帶回家贈送朋友。

Ⅵ 松潘草原的美食

糌粑
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形似內地的炒麵,可分為青稞、豌豆、燕麥糌粑等。藏胞無論下地勞動,上山放牧,出門旅行,都要隨身攜帶糌粑。吃時,往碗里倒些糌粑,加少量的酥油,沖茶水食用。糌粑攜帶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廣人稀、燃料大陸缺乏的地方,的確是一種物美價廉實用方便的快餐食品。 酥油茶:在藏胞家中,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酥油茶營養豐富,香醇可口,並有提神、滋補作用,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
酸菜:到藏胞家作客,一般都要請你吃酸菜湯。酸菜不僅味道好,還可以調節口味,增大食慾,增加胃酸的分泌,起有條有理消化的作用。除此而外,吃酸菜還可以有條有理多排汗,有的人吃過便汗流浹背,可防治感冒。
青稞酒: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滾沖頃判搭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藏胞要端起青稞酒壺,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素燒如意:如意菜即蕨菜,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稱為「山菜之王」。有祛風濕的功效,並能治療高血壓、頭昏失眠及脫肛等症。製作素燒如意,先將鹽漬過的蕨菜切成兩厘米長節,用菜油急炒,然後加入精鹽、蒜片、豆油等燒熟即可。

Ⅶ 松潘縣出名的本地小吃有哪些

牛雜湯算一特色 了!~~~~~

Ⅷ 松潘縣有什麼非常有特色的小吃

特色--涼粉算不算?這個是冷的,涼粉做的粉湯也很好吃!
牛雜湯,松潘縣城中間有個賣油炸洋芋糍粑的,很好吃!
松潘縣自己人家做的牛肉腸,一絕,不過,一般買不到哈!

Ⅸ 松潘縣有什麼名小吃

松潘縣隸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全縣幅員面積8486平方公里,轄2鎮23個鄉,總人口74166人(2010年),由22個民族構成。縣城南距成都335公里。
著名小吃有:砂糖卷兒、松州手抓肉、松州包子、回族饊子、松州涼粉、松州酸菜面塊、松州洋芋糍粑、松州鮮牛雜、洋芋湯圓、松州粉湯、松州手抓肉、酸菜攪團、藏式湯包、韭菜盒子、穹鍋饃饃

Ⅹ 松潘有特色的小吃美食特色的美食街在哪裡呀

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一種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材料的地方特色小吃。常見做法是先將土豆煮熟,剝皮,然後在專用器具里捶搗,使洋芋泥愈來愈粘糯,則為洋芋糍粑。
食用時,或將糍粑切塊放入酸菜湯內煮,再澆上紅油辣椒,色鮮味美、口感細而綿軟;或把糍粑盛入碗中,配上調料,佐以酸菜湯,蘸著吃,又是另一番風味。
圖片

酸菜面塊
生活在川西北高原的藏、羌、回、漢各民族,尤喜食酸味濃烈、味道獨特、清醒除勞、有助消化的酸菜面塊。
主要做法是將面塊、土豆、牛肉等放入酸菜湯內,用旺火煮沸,待熟後,湯內加入鹽巴和搗碎的海椒、花椒面、大蒜泥等調料,一道香噴噴的酸菜面湯便成為接待賓客的理想主食。
圖片

涼 粉
涼粉由豆類、米類和山芋的澱粉製成。製作時在開水中將澱粉稀釋成糊,煮熟後冷凝成塊,便成俗稱的「涼粉」。不同原料製作出的涼粉色澤不同,常見的有黃、白等兩種顏色。食用時,將黃、白涼粉打成條塊入碗,放上蔥、蒜、生抽醬油、香油、鹽、醋、辣椒油,拌勻以後,爽口清香味濃。
圖片

涼 面
涼面又稱「過水面」,古稱為「冷淘」,傳說最早起源於唐代武則天未入宮之前,由於武則天與情人吃山西面時燙傷了舌頭,於是兩人便研究出涼面的新吃法。
涼面在全國各地流行,各有特色。松潘的「紅油涼面」,主要做法是將蕎麥面、小麥面、澱粉等摻和製成面條,用開水煮熟後撈出,用涼水沖洗,控干,拌以醬油、紅油辣子、醋、鹽、味精、蒜水、花椒等調料,味道清爽可口,在炎炎夏季有助於開胃和增強食慾。
圖片

粉 湯
粉湯是回族群眾喜愛的風味食品。每逢古爾邦節和肉孜節,家家戶戶都要烹制粉湯,恭敬到來的貴客和親友們。
粉湯製作時須先將澱粉製成粉塊,炒好牛肉臊子,牛骨煮湯備用。食用時在湯中將涼置的粉塊煮熱,在碗中放入湯,加入熱粉塊,再加入牛肉臊子,將醋、醬油、味精、花椒面,一碗色澤晶瑩、美味可口的粉湯就可上桌招待親朋好友了。
圖片

鮮牛雜
鮮牛雜製作原料有牛頭皮、牛肚、牛腸、牛舌、牛腎和牛肺等,製作時將茴香、花椒、八角、桂皮、陳皮、沙姜、豆蔻等以「十三香」為主要的鹵水香料放入鍋中,煮6小時以上。食用時放上蔥花、辣椒油、花椒粉等調料,是營養豐富、蛋白質較高、易被吸收、有益於健康的風味食品。
圖片

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是先將氂牛精肉用藏刀在菜板上切碎,剁成細沫,然後加入韭菜、蔥、姜,現在有的還加入蒜、鹽、醬油、清油、味精等調料,加少許水和勻裝入盆中。將小麥麵粉加水和勻,揉制精透,然後切成一個個小塊,用工具或手輾壓成均勻圓形薄片,將牛肉香料餡一並放入托在左手上的麵皮,以右手指將麵皮均勻提起捏攏即成,並可做成各種花紋。將小巧別致的和尚包子放入蒸籠中,用猛火加熱十五分鍾即成。上乘的和尚包子麵皮薄得發亮,透明而不爛,包子內的餡湯不能破皮流出。拿起熱氣騰騰的飄香的和尚包子,咬上一口,細膩的麵皮和牛肉餡鮮嫩可口;包子內帶有牛肉和各種香料味的餡湯順勢流進口中,生津開胃,味美飄香,美不可言,是藏家真正的名吃,堪稱藏食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