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幼鰻是西班牙最昂貴的食物

Image rightBASQUE COUNTRY - MARK BAYNES / ALAMY STOCK PHOTO
Image caption傳統的幼鰻食譜 la bilbana ,將幼鰻與蒜和辣椒一起用橄欖油烹炒(圖片來源: Basque Country - Mark Baynes/Alamy )
這種不起眼的魚為什麼持續在西班牙人餐桌上走紅呢?
"說到美食,食品的獨特性永遠扮演重要角色,"岡薩雷斯說,他舉例說就像花5000歐元買一瓶佳釀一樣,實在是超過物件的真實價值,但是有人覺得就是值這么多錢,即使僅僅是顯示地位。不過,岡薩雷斯自己的確喜歡幼鰻的肉質口感,"作為一個美食熱愛者,偶爾奢侈一下,花80歐元吃一道幼鰻頭盤還是不過分的。"
由於價錢昂貴,岡薩雷斯自己已經不再烹制幼鰻了,不過用橄欖油、蒜和辣椒烹制的傳統幼鰻菜餚的美味依然留在他的記憶中。
"你可以用義大利面做這道菜,我們稱其為窮人的幼鰻菜,"他帶點嘲諷地說,"試著做這道菜,你會發現它如此美味!"
⑵ 江鰻和河鰻哪個好吃
都不錯!
鰻魚
1、動物
別名:白鱔、白鰻、河鰻、鰻鱺、青鱔、風饅、日本鰻。
鰻魚為鰻鱺科動物鰻魚的肉或全體。鰻魚屬魚類,似蛇,但無鱗,一般產於鹹淡水交界海域。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閩江、珠江流域、海南島及江河湖泊中。
鰻魚在全世界有18種,其中台灣有日本鰻、鱸鰻、西里伯斯鰻和短鰭鰻四科,但是只有日本鰻最多,其它三種都甚少見。它們在地球上都存活了幾千萬年,但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也只不過是最近的幾十年。譬如1991年才發現它的真正產卵場,它的性別原來最受環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當密度高,食物不足時會變成公魚,反之變成母魚。在台灣河川中由於鰻魚數量很少,所以大多是母魚。
鰻魚苗不能用人工繁殖來培育,這主要是因為鰻魚有很特別的生活史,很難在人為環境下來模擬。日本鰻在淡水的河川里長大為成鰻,到了夏天就開始降海洄遊,也就是由河川游到海洋去產卵,和鱒魚、鮭魚由海洋中游回河川去產卵的溯河洄遊正好相反。它的產卵場遠在幾千公里以外介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納群島中間的深海。科學家發現這個產卵場主要是因為在這里采獲很多它剛孵化的仔魚。
鰻魚的仔魚體長體長6厘米左右,體重0.1克,但它的頭狹小,身體高、薄又透明像片葉子一般,所以稱為「柳葉魚」。它的體液幾乎和海水一樣,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隨著洋流作長距離的漂送。從產卵場漂回黑潮海流再流回台灣的海邊大概要半年之久,在抵達岸邊前一個月才開始變態為身體細長透明的鰻線,又稱為「玻璃魚」。所以在每年12-1月間漁民們會忙著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網來捕撈正要溯河的鰻線來賣給養殖戶。養殖戶在買回去放養後才慢慢有色澤出現,變成黃色的幼鰻和銀色的成鰻。在自然條件下,可捕到的鰻魚的最大個體為45厘米,體重1600克。
鰻魚在深海中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性情兇猛,貪食,好動,晝伏夜出,趨旋光性強,喜流水,好暖。
成鰻生長快,外表圓碌碌,似圓椎形,色澤烏黑而令身,近年較多人工養殖,肉質爽脆。此魚一年四季皆常見,但以夏冬兩季最為肥美可口。鰻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少刺多肉,並具有清涼解暑、滋補強身的作用。
另有黃鱔,屬合鰓科,亦屬魚類,亦似蛇,無鱗,腹色黃,故名黃鱔。黃鱔生於池塘泥窟,或淡水河岸邊,離水難以生活,給人捕獲時滿身涎沫滑潺。黃鱔不止是一種肉質嫩滑、味鮮美的美食,而且自古以來已認識它的滋補和醫療作用。
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分類下的物種總稱。又稱鱔,是一種外觀類似長條蛇形的魚類,具有魚的基本特徵。此外鰻魚與鮭魚類似具有洄遊特性。
⑶ 血煮七鰓鰻出產於Galicia,為什麼被西班牙網友們評為第二大惡心大餐
七鰓鰻是鰻魚的一種,盛產於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血煮七鰓鰻這道菜本身並沒有爭議,而是七鰓鰻這種長得醜陋,一張圓嘴全是鋸齒,靠吮吸其他魚類鮮血為食。醜陋的外形,導致鮮美的血煮七鰓鰻被評為第二大惡心大餐。地道的加利西亞七鰓鰻魚,在宰殺時,要把鰻魚的血留下來,烹煮時倒入鰻魚自己的鮮血,味道才會純正鮮美。
鼻孔1個,位於頭背兩眼中間。頭兩側眼後各具1行7個分離的鰓孔。肛門位於體後部,具一細管狀突出。肌節自最後鰓孔至肛門紅75節。背鰭2個。第1背鰭較低而短,起點距吻端距尾端約相等。第2背鰭較大,中部很高;前、後部漸低,後部與尾鰭相連,鰭條軟而細密。臀鰭很低,始自肛門之後,與尾鰭下葉相連。
⑷ 幼鰻曾是歐洲的豬飼料,它是如何變成為頂級海鮮的呢
幼鰻大概不是歐洲的豬飼料,因為它在歐洲地位挺高,發展到現在是頂級舉帆返海鮮,還是米其林大廚動手,一般都是富豪才有資格吃,曾經價格達到1萬元一斤,而在我們中國農村是用來給雞或者豬吃的,只能說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造就不同食物價格。
總結一下,幼鰻在中國和歐洲不同待遇,就讓我們明白,就算在你眼再不好吃的東西,只要到了會做人手裡,它就可以發揮它獨特的美味,好在現在我們也明白幼鰻的營養價值,讓幼鰻可以物盡其用。
⑸ 什麼食物在中國特別難吃,在國外卻能賣到天價呢
記得看嚮往的生活第三季的時候,王大陸在到達蘑菇屋之前點菜的時候,就曾經想點鰻魚飯,因為在湘西山村裡並沒有鰻魚這樣的食材也很難在那裡買到,所以這個點菜要嘩升賀求就被掌勺人黃磊老師給笑並拒絕了。鰻魚飯可以算是日式料理中的一道經典蓋飯了,製作步驟也是十分的繁瑣,鰻魚要剔骨蒸過之後再放到炭火上燒烤,一邊烤還要一邊塗抹醬汁,要做好一碗好吃的鰻魚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
你覺得以高昂的價格去購買品嘗這樣的料理,到底值不值得呢?除了幼鰻,其實還有很多平時喂給豬吃的東西,現在卻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經常會買會吃的食物。譬如空心菜、地瓜葉、南瓜葉、老南瓜、番薯、馬蘭頭、馬齒莧、薺菜等等,以前都是弄碎了攪一攪給豬吃的,但是現在人卻吃得很歡喜,而且其中有一些現在還很難碰到買到呢。
你還知道哪些以前是給豬吃的食物,現在卻成了人人都津津樂道的餐桌美食了呢?
⑹ 幼鰻作為曾經的豬飼料,為什麼現在天價,一斤就讓人高攀不起
曾經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保護生態,也是讓許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環境,讓它們瀕臨滅絕,有一些甚至已經消失在了這個地球上,有一些也開始被人們保護起來了,變成了珍稀動物。就連我們餐桌上的食物一樣,很多現在都開始吃不到了,或者價格被人炒出了天價。今天小凡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種食物,它就是幼鰻。什麼是幼鰻呢?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體型十分幼小的鰻魚,而且它們還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透明色。
凸顯最鮮美的滋味。雖然現在幼鰻開始得到了人們的保護,但是它們的數量下降還是沒能遏制。雖然這東西現在已經被炒到了一萬一斤的高價,但是還是沒能抑制人們想吃的熱情。
⑺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淡水魚的種類是有很多的,而且水產養殖中,養魚很是普遍,而養殖戶常養的品種均為淡水魚,淡水魚也是比較好養,下面看看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及相關資料。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1
一、烏鱧
烏鱧,俗名黑魚、烏魚、才魚等。屬鱸形目,鱧科,鱧屬。我國鱧屬魚類有8種,已開發人工養殖的有烏鱧、斑鱧和月鱧。
烏鱧在我國普遍分布,除了西部高原地區外,從南到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河川、湖泊和池塘中。
在廣東、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遼寧、台灣等地,烏鱧人工養殖很普遍。
烏鱧為營底棲生活的魚類,棲息環境極其廣泛,常生活在軟泥底質、水草叢生、水流緩慢或靜止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澤窪地及渠溝等水域,但在江河水流湍急的區域中幾乎沒有棲息。
烏鱧對水質、溶解氧、酸鹼度、鹽度等外界環境適應性特別強,能忍耐的pH值范圍是3.1~9.6,超出忍耐范圍會很快死亡。
烏鱧屬廣鹽性魚類,在淡水、鹽水中都能生存。
烏鱧耐低氧能力很強,它在渾濁缺氧的水體中也能生存,並且在少水甚至無水的條件下,只要保持鰓部和體表濕潤,就能存活較長的時間,根據這一特徵,烏鱧可採取保濕運輸。
烏鱧的生長速度很快。自然條件下,1冬齡魚的體長19~39厘米,體重100~750克;2冬齡魚的體長38~45厘米,體重600~1400克;3冬齡魚的體長45~59厘米,體重1450~2000克;最大個體可達5千克以上。
由於水體生態條件的差異,如水質、飼料的種類及魚體的內在因素等原因,烏鱧個體生長的差異很大。
總的來說,烏鱧在2齡前,生長旺盛;2齡後,出現隨著年齡增長而個體增長率逐漸降低的趨勢。
鱧屬中的月鱧,俗稱七星魚、山花魚、點稱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水系,常棲息於山澗溪流中,在廣東、廣西已普遍養殖,其他地區也引種試養,因其個體小,適合於農戶庭院養殖。
月鱧具有耐低氧及對不良環境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對養殖環境要求不高。
月鱧養殖方式有多種,如池塘養殖、水泥池養殖、網箱養殖等,養殖戶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養殖方式。
二、鯰魚
大口鯰原名南方大口鯰,俗稱河鯰、大河鯰魚、鯰巴朗(四川)、叉口鯰(湖北)、大鯰鮐(江蘇、浙江)等。
屬鯰形目、鯰科、鯰屬。是魚類中長得最快、也長得最大的一種,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種以魚為食的大型經濟魚類,常見個體重2~5千克,最大可達40千克以上。
大口鯰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肌間刺,腴而不膩,不僅是席上佳餚,而且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大口鯰具有許多優良性狀,如生長速度快,繁殖的魚苗當年就能長到500克以上;養殖周期短,當年的魚苗飼養4~6個月就能上市;
適應低溫的能力強,在我國北方能自然越冬;食性可以改變,即由原來吃活魚蝦轉變為吃人工配合飼料,適合規模化、集約化飼養;
消費市場廣闊,大口鯰是中檔魚,不僅可鮮食,也可加工成風味食品,國內外暢銷;
經濟效益高,單位養殖面積的利潤是飼養常規家魚的5~8倍,是飼養革鬍子鯰的4~6倍。
大口鯰屬溫水性魚類,生存適溫為0~38℃。
在池養條件下鋒空,生長適溫是12~31℃,最佳生長水溫是25~28℃。低於18℃和高於30℃時生長緩慢。
水溫降至8℃左右並不完全停食,而水溫升至32℃則完全停食。
對水中溶解氧含量要求略高於四大家魚,當水中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時,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
在3毫克/升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2毫克/升可能出現浮頭現象;低於1毫克/升時,導致泛池死亡。
對水體pH值的適應范圍較廣,pH值6.0~9.0的水域都能生存,但最適范圍為7.0~8.4。
大口鯰是底層魚,白天多集群潛伏於池底弱光處隱蔽,到了夜晚才分散到整個水域中活動覓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不會像鯉魚那樣浮到水面上來搶食,只能憑借飼料台上方翻滾的波紋和水花,判斷魚群正在搶食。
大口鯰性情溫順,不善跳躍,不會鑽泥,容銀世瞎易捕撈。第一網的起捕率常在80%以上,返頃三網過後基本上能把鯰魚捕盡。
大口鯰在魚池裡的分布也有特殊性,往往只佔據池邊、池角和深水處;又特別善於隨水流逃跑,無論是順水流還是逆水流。
因此,池塘面積不宜太大,進、出水口的攔魚設備一定要牢固可靠。
鬍子鯰,廣東稱塘虱魚,廣西稱塘角魚,在南方養殖較普遍。
屬鯰形目,鬍子鯰科,是江河池沼常見的野生魚類。鬍子鯰是雜食性,生長快,耐低氧、耐小水面,疾病少,離水不易死亡,便於運輸。
因此,適宜在家庭小池中飼養。鬍子鯰是一種滋補保健的優質魚,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革鬍子鯰,又稱埃及塘虱、埃及鬍子鯰。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為熱帶、亞熱帶魚類。
1981年從國外引進廣東省,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後,已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展養殖。
革鬍子鯰柔嫩肥美,營養豐富,具有食性雜、生長快、產量高、耐低氧、抗病力強和養殖周期短等特點,既適合池塘單養、混養和稻田養殖,又適宜於家庭小水體密養。
革鬍子鯰適應性很強,苗種繁育簡單,養殖技術容易掌握。
革鬍子鯰生長適溫13.5~35℃,水溫低於7℃可引起死亡。革鬍子鯰是以動物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
人工飼養時,也食花生餅、豆餅、豆糟及人工配合飼料,喜食家禽和豬、牛的內臟。
革鬍子鯰貪食,且食量大,投飼過多會造成攝食過量而脹死,所以必須控制投飼量。
同時革鬍子鯰又有很強的耐飢力,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喂也不會餓死。革鬍子鯰在我國南方每年可養2~3茬。
池養條件下,經4~5個月的養殖,當年投放的魚苗一般能長到0.5千克,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每6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千克。對於上年越冬的魚種,第2年普遍能長到1千克,最大個體可達4千克以上。
三、黃鱔
黃鱔又稱鱔魚、長魚、無鱗公主。屬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黃鱔肉味鮮美,骨刺少,特別是小暑後的黃鱔最為肥美,是國民喜食的水產品。
黃鱔除食用外,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黃鱔適應能力強,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均有分布。黃鱔體細長,耐飢餓,疾病少,市場價格高,養殖經濟效益好。
四、鱖魚
鱖魚是指鱖屬魚類,在分類學上屬鱸形目、科。鱖魚屬種類較多,常見的是大眼鱖和翹嘴鱖,斑鱖目前人工養殖的主要是翹嘴鱖。
鱖魚又叫桂魚、季花魚等,是著名的席上珍餚,刺少,味美,營養豐富,馳名中外。
鱖魚以往沒有專門飼養,主要是飼料問題,因鱖魚和烏鱧一樣,也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餌料來源較困難。
由於鱖魚深受群眾歡迎,加之經濟價值高,因此各地都開展了鱖魚人工繁殖和人工養殖。
鱖魚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苗可長到50~100克,第2年即可達到500克,第3年達1~1.5千克。
從第4年起,生長速度顯著減慢。因此,人工飼養鱖魚以2~3齡為好。採用早繁苗,當年養到500克左右上市。
鱖魚幼魚剛孵出後不久,就能吞食其他魚苗。因此,南方常用人工繁殖的家魚苗喂鱖魚苗,效果很好。
鱖魚長到4厘米時,即轉為以小蝦類為主要食料,體長10厘米以上時,則以食小型魚類為主,有時同種魚也相互蠶食。
鱖魚人工飼養時,可投喂野雜小魚或家養魚種,也可投放一些鯽魚、羅非魚等讓其繁殖小魚,供鱖魚吞食。
總之,選養鱖魚,首先要考慮是否有餌料魚,並根據餌料量來確定放養量。
飼養鱖魚,要因地制宜,只要餌料有來源,飼養鱖魚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南方某些地區已將鱖魚作為主要養殖品種。
五、鰻鱺
鰻鱺學名為日本鰻鱺,又稱白鱔、青鱔、鰻魚、河鰻、白秋、蛇魚等,是降河性洄遊魚類。
鰻鱺是人工養殖的名特優品種,但人工繁殖至今仍未完全成功,主要依靠天然撈苗。
每年春季,有大批的幼苗(稱鰻線),成群地自海進入江(河)口。
一般雄鰻久居河口成長,而雌鰻和幼鰻逆水上游進入江河的幹流和與河流相通的湖泊,有一部分甚至直達江河的上游,如長江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地區,閩江的建甌以上地區。
鰻鱺在江河和湖泊中育肥,到了成熟的年齡,秋季又大批游到河口,會同常住在河口地帶的雄鰻魚一起游到海洋中繁殖。
養鰻可建造養鰻池單養,也可以在魚塘中混養。單養池要求能防逃,有自流化的排灌系統,並有充足的飼料。
一般每666.7平方米放養鰻種0.5萬~1萬尾,年產量可達1~2噸;混養主要是以魚塘中的野雜小魚蝦為食,每666.7平方米可放養50~100尾,1年可收獲成鰻20~30千克。
歐洲鰻俗稱歐鰻,主要分布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北海、挪威海、波羅地灣、地中海、黑海等區域,是除日本鰻外第二大人工養殖的鰻
鱺種類。歐洲鰻與日本鰻相比,有以下不足之處。
不耐高溫,生長最佳溫度為24~26℃。
易患寄生蟲病,寄生蟲是歐洲鰻的一大殺手,如指環蟲、車輪蟲、三代蟲、白點蟲等。
生長大小差異大,出成率低。
攝食活力弱且生長緩慢,一般從玻璃鰻長到200克的上市規格需要18個月。
養殖池底淤泥必須徹底清除,水質要求高,溶解氧含量維持在5~7毫克/升,pH值穩定在6.9~7.5。
根據我國歐洲鰻養殖成功經驗,主要採用三種類型:一是利用深井水養殖歐洲鰻;二是利用山澗溪水養殖歐洲鰻;三是利用海水養殖歐洲鰻。
六、泥鰍
泥鰍肉質肥美,營養豐富。泥鰍雖然個體不大,但魚種來源方便,可自行到溝、塘、水田中捕捉幼魚或親魚,又具有雜食性、抗病力強、生長快的特點,是家庭養魚的主要對象,特別是其他魚種來源缺乏的地方更適合,飼養效果也好。
七、黃顙魚
黃顙魚俗稱嘎牙子、黃臘丁、黃鰭魚等。
屬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黃顙魚為底棲魚類,對生態環境適應性較強,廣泛分布於我國淡水水域,是江河湖泊的重要經濟魚類。
除西部高原外,各干、支流水系均有分布。
在我國長江幹流和支流附屬水體分布4個種,黃河、黑龍江、珠江水系流域有2~3個種的分布,並形成自然群落。
黃顙魚體形較小,肉質細嫩,少刺,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青睞。
在自然水域中,黃顙魚生長速度較慢,上市規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發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黃顙魚價格逐年上升;黃顙魚疾病少,飼料來源廣,飼養管理簡單,養殖效益較好,黃顙魚人工養殖發展很快。
黃顙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水溫25~28℃。適宜pH值為6.0~9.0,最適pH值為7.0~8.0,耐低氧能力一般。
水中溶解氧含量在3毫克/升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2毫克/升時出現浮頭,低於1毫克/升時會窒息死亡。
池塘人工飼養條件下,除攝食池塘中天然餌料生物外,一般必須投喂人工配製的軟性配合飼料,尤其是在集約化網箱流水飼養的條件下,投喂的配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必須達到35%~40%。
八、鱘魚
史氏鱘,又名黑龍江鱘,七粒浮子,為世界上尚存的26種鱘形目魚類之一。屬硬骨魚綱,輻鰭亞綱,軟骨硬鱗總目,鱘形目,鱘科,鱘屬。
鱘類是一群大中型的經濟魚類,廣泛分布於北回歸線以北的水域中。鱘魚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生物類群,有「活化石」之稱。
史氏鱘為動物食性,在天然水域中以水生昆蟲幼蟲、底棲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也有攝食兩棲類的情況。
幼魚的食物以底棲生物及水生昆蟲幼蟲為主,繁殖期間攝食強度下降或停食。
史氏鱘的最低成熟年齡,雌魚9~10年,雄魚7~8年。
根據經驗,史氏鱘養殖應在高溶解氧、低有機物、清新、流動的水中進行,總硬度略高些(100~150毫克/升),對孵化和育苗都有好處。
俄羅斯鱘,又稱俄國鱘。
屬硬鱗總目,鱘形目,鱘科,鱘屬。主要分布在裏海、亞速海、黑海以及與這些水域相通的河流。
俄羅斯鱘除部分是洄遊性種類外,有部分是定棲種類,在伏爾加棲息的`大多為定棲種類。
這種魚在俄羅斯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有較高的捕撈產量,產量主要靠人工養殖和人工放流增殖維持。
美國、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已引進俄羅斯鱘開展人工養殖。
九、長吻鮠
長吻鮠,俗稱江團、魚。屬鯰形目、科、屬。長吻鮠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魚類,分布於長江水系,向北達黃河,向南可至閩江水系。
在長江上游及支流,長吻鮠是重要的經濟魚類,產量較高,而湖北的石首,四川的樂山、北碚、南充、蓬安等地為有名的產區。
長吻鮠肉質細嫩,肉味鮮美,含脂量高,膘特別肥厚,新鮮時為銀白色,干制後為名貴魚肚,食者無不稱贊,有「不食江團,不知魚味」之說。
特別是湖北石首的「筆架魚肚」,素享盛名,常作為宴席上的佳餚。20世紀80年代,長吻鮠人工養殖試驗獲得成功,使長吻鮠成為池塘養殖的名貴水產品。
長吻鮠為江河底層的肉食性魚類,平時在水流較緩的河口、深潭內活動,冬季在幹流深水處或水下亂石的夾縫中越冬,喜夜間捕食。
幼魚主食水生昆蟲,兼吃植物。成魚食性廣泛,除捕食鰟鮍、麥穗魚等小型魚類外,還攝食蝦、蟹及其他甲殼類、螺類、水生昆蟲和水絲蚓等。
在上述餌料資源豐富的河段,長吻鮠產量較高。長吻鮠雖然是肉食性魚類,但其食譜中多是經濟價值較低的小型魚類和底棲無脊椎動物。
因此,可在野雜魚和底棲動物較多的水庫、池塘、河流中養殖。
十、河魨
河魨產於我國,為魨科魚類的通稱,國內通常食用與養殖的有暗紋東方魨、弓斑東方魨、紅鰭東方魨、黃鰭東方魨、菊黃東方魨、假睛東方魨等。
目前淡水人工養殖多以暗紋東方魨為主。暗紋東方魨生長適宜溫度為16~27℃,最適溫度為20~26℃。
溶解氧含量6毫克/升以上,pH值為7.4~8.6,透明度35厘米以上,就能健康生長。溶解氧含量低於3毫克/升會缺氧死亡。
十一、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又名大白魚、翹嘴巴、白絲。
屬鯉形目,鯉科。翹嘴紅鮊是一種生活在流水及大水體中的大型兇猛性魚類,成魚一般在敞水區水體中上層活動,游動迅速,善跳躍;幼魚成群生活在水流較緩慢的淺水區域;冬季在河床、湖槽中越冬。
翹嘴紅鮊主要以魚類為食。人工飼養條件下,經過馴化,能攝食魚糜、冰鮮魚蝦和人工配合飼料。
翹嘴紅鮊生長迅速,體形較大,最大可長至15千克重,常見個體2~3千克,人工條件下,3~5厘米的魚苗經過6~10個月的飼養,70%的魚能長到400克以上。
1~2冬齡魚處於生長旺盛期,3冬齡以上進入生長緩慢期。雌魚性-成熟後,生長速度無明顯下降,而且雌魚比雄魚生長快。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2
品種一,黑魚
黑魚,又稱烏魚和生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這種魚比較壯,生長迅速,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所以在市場上價格相對穩定,很受人們的歡迎。黑魚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因此可以在一般環境中生長。主要餌料是小魚、蝦、昆蟲等。
屬於雜食魚類,容易飼養。黑魚的養殖成本也比較低,是以一畝池塘養殖3000條黑魚為基礎,成本在2.5萬元左右。畝產高達4500斤。在目前每公斤15元的市場價基礎上,降低成本2.5萬元,每畝產值約4.25萬元。
由於其體型較大,經過一年的養殖,每條黑魚平均約1.5斤,所以養殖也是一種非常賺錢的魚。
品種二,銀魚
銀魚的當地名稱也叫蔡羽和黃瓜魚。它又小又長又透明。生長適應性強,成活率高,生長快,食性復雜,繁殖力高,是一種相對容易繁殖的魚類。此外,銀魚也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魚類,屬於四大亮魚之一。吃銀魚有健胃補虛的功效。
一般來說,經過十幾個月的培育就可以出塘了。成活率90%,產量可以高3500斤左右,成本不超過3萬塊。如果現在的市場價30元一公斤左右,產值高達10.5萬元,減去成本3萬元,凈收入7.5萬元。價格比較高,可以說是高利潤的養殖魚類。
品種三,劍魚
劍魚又叫芝麻劍魚,因為它多了一點芝麻大的黑點,所以叫芝麻劍魚。這種魚肉質嫩滑,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比如芝麻旗魚,植物蛋白、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養殖芝麻旗魚可以說不僅成本低,而且生長適應性強。
易於管理。用池塘養殖,一畝3000塊,年成本3萬左右。而且產量高達3200斤,按照現在旗魚的市場價,35元一斤左右。然後,一畝產值高達11.2萬元,減去成本3萬元,凈收入8.2萬元。利潤收入還是很豐厚的,前景不錯,值得養殖。
高檔淡水魚養殖品種3
1、鯉魚
鯉魚是雜食性魚類,具有適應性強、耐寒、耐低氧、食譜廣、生長迅速快、在靜水和流水中均能繁殖等特點,多在稻田、池塘、網箱養殖。鯉魚品種很多,較好的有荷包鯉、荷包紅鯉、芙蓉鯉、鏡鯉和錦鯉等,其中雜交出來的品種建鯉、豐鯉,具有肉味鮮美、病害少、易、生長快等特點。
2、鯽魚
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具有適應性很強,能耐低氧,在鹼性較強的水域中也能生長、繁殖等特點,是我國稻田養魚的主要對象,也有與四大家魚搭配池養的。肉質細嫩,湯味鮮美,為我國各地最普遍的食用魚之一。
3、魴魚
魴魚也是雜食性魚類,具有抗病力強、性情溫和、易於、起水率高、生長較快等特點,其肉嫩脂多,味道鮮美。常見品種有武昌魚和三角魴,因團頭魴性狀優良,現已成為主要養殖對象,在全國21個省市放養。
4、鯿魚
鯿魚是偏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主要以藻類、水生植物的莖、葉、碎屑及其種子為食,兼食枝角類和輪蟲等。分布廣,產量大,為我國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肉味鮮美而多脂,深受群眾歡迎,曾作為養殖對象,但起水率不高,現已逐漸被團頭魴取代。
5、鯪魚
鯪魚也叫做雪魚,它生長較快,肉味鮮美,為華南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廣東、廣西常將其與草魚、鰱魚等混養,此魚不耐7℃以下低溫,故在11月份前即要採取防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