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烏飯是江南一帶地方民間風俗小吃,烏飯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油條包芝麻糍和油墩子,這兩樣小吃屬於油炸類小吃,非常香,是從小最愛吃的街邊零食,家裡只有手巧的長輩才會做。我們家只有外婆會,小時候只要去外婆家,能吃上這兩樣東西,簡直高興得不得了。里也是魯菜的發源地,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像下圖展示的路邊2元一個的肉燒餅,豆腐箱子(炸好的豆腐塊掏空加餡,最後做成酸甜口兒),四喜丸子,炸春卷(雞蛋,韭菜,粉條餡兒),酥炸肉(咬起來嘎嘣脆)
⑵ 烏飯是江南一帶地方民間風俗小吃,烏飯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麻辣的,香脆的,五香的,甜味的,美味小食就介紹一下,五香鹵排骨, 紅燒排骨 , 糖油果子 ,老隍城傳統鍋魁 ,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 韓包子, 川北涼粉 ,三合泥寧國粑粑就是來自寧國的粑粑。寧國不是「國」,是安徽省直轄地縣級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北側,東鄰浙江杭州,西靠黃山,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
連州的水角已經是非常出名,這水角和包角很多外地人都會搞混,其實他們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各有不同。包角形狀是長方形,水角是三角形;而包角的皮比較薄,水角的皮比較厚;冷盤全國各地應該統一和隨意,常見的熱菜有:梅菜扣肉,小酥肉,八寶飯,洛陽熬貨,牡丹燕菜,連湯肉片,假海參湯(過去人窮,用澱粉和肉餡混合蒸的類似於皮凍的高彈力海參狀美食),
⑶ 烏米飯的吃法
製作烏米飯,需要很多的工序,很多的時間。第一步,就是處理新鮮的烏飯樹葉。
將新鮮的烏飯樹葉(南燭樹葉)洗凈,放在石臼里,用頂頭套了石塊的木棰杵碎。這個過程,需要力氣,手臂會非常酸痛。因為樹葉子不是那麼容易碎的,石棰也是很重的。當然,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清香撲鼻而來,這股香味就是烏米飯香氣的初始由來。
將搗爛的葉子放入清水浸泡紗布包裹,反復擠壓,濾出縹青色的汁水。這個時候,需要人力——一個人顯然是難以拉住紗布的四個角的。
過去江南的村子裡,巧婦們都很擅長烹飪烏米飯,她們將所有的樹汁和渣渣一股腦包住,直接放鍋里;或者,渣渣和汁水都在鍋里,將裝了米的筲箕坐在其中。
南燭樹葉,上色功力特別強。所以只要用手捏過一次,整隻手都會黑漆漆的,連指甲縫里都是,感覺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植物。
當然,現在大部分人不可能再這樣費力去處理,還有更簡單的操作,就是清洗干凈後就放進機器里攪榨出汁即可。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處理樹葉還是用雙手更合適,有人的溫度,祖祖輩輩都用手處理這些食材,換成了機器更理性了,但葉子出的湯汁似乎會有點弱化。
所以,乾脆還是直接買上那搗好汁的可樂罐,偷偷懶。
2.烏糯米
接下來,就需要用到糯米了。讓汁水倒入淘好的糯米中,大約一個晚上的時間,糯米和烏樹汁就充分融合了。
烏好的糯米,不是黑色的,是烏青色,或說墨綠色,所以古人稱 「 青精 」。
烏米變熟,兩種方式:煮或蒸。煮的,稍軟;蒸的,稍硬,在我們家中,其實做法最簡單,就是丟到電飯煲里煮。
煮好後,打開電飯煲的蓋子,清香撲鼻,那種香氣讓人難忘,熱氣散盡,烏飯就閃著六親不認的黑色光澤,呈現在你面前了。
過去,吃烏米飯其實很有儀式感。糯米飯本身是耐消化、能量足的飯食,以前請人干築牆之類的重活,東家往往要做糖炒年糕或糯米飯給幫工吃,這可以算說是「開田飯」。
插秧開始,就正式進入了農忙季節,飽食一頓糯米飯,而且是加烏飯葉做的,既補充體力,又防水田裡螞蟥蚊子的叮咬,甚是合理。